生命动力是哪个公司出品的,公司在哪,销售模式合法吗?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10月中,一家海外公司的融资,震惊了整个企业服务界。以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起家的Notion,因为转型协作办公平台,而获多轮资本加持,加上2020年疫情的催化,已经起死回生,本次更是因为2.5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成为资本界的宠儿。

要知道,2015年,Notion还是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其背后的公司甚至濒临倒逼。不过5年之后,却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工具明星之一。据了解,Notion是成立于2012年的协作平台,本轮融资由蔻图资本及红杉资本领投,Base10 Partners等机构跟投,投后估值103亿美元。

一款只是管理工具的产品,估值百亿美金已经足以令人惊讶,而其成长速度之快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疫情来袭后,其估值更是一路飙升。

据了解,与2020年4月的上一轮融资相比,Notion的估值翻了5倍有余。而且,2019年-2021年,该公司披露的用户数分别为100万、400万和超2000万,今年的收入则大涨70%。这是否意味着,这款产品,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已,还具有常人难以看见的商业价值?

不过,在国内的知识管理软件赛道,这样的产品可谓随处可见,各大云端协同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它们也在疫情到来的这两年,争相跑马圈地、疯狂掘金。国内是否是海外产品Notion的掘金之地?

大而全与小而美,Notion如何取舍

众所周知,国内的互联网产品,都遵循了由简及繁、由轻到重、由单一到生态的发展过程。例如快手,早期不过是一个gif动图工具、而微信也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不过如今,他们一个成为了直播电商平台,一个成为了基于熟人圈的内容生态、服务生态平台。

Notion则有所不同,从最早的知识管理工具,到现在的协作管理平台,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虽然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也几经迭代,但是却显得有些臃肿。

据了解,Notion可以说是Google docs、Evernote、Onenote、Trello、Confluence 、Github、Wiki 、Quip等的符合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多功能的生产力工具,不仅有大众化的笔记文档,也有知识任务管理、数据库、团队协作、历史记录等协同办公功能。甚至一度被视为下一代微软的颠覆者。据称,麦当劳、英特尔、Adobe等巨头都是它的企业用户。

不过,也正是因为Notion是一个大杂烩,总让人感觉有点抓不住重点,所以来华之后,能否泛起大的浪花,依然难以料定。一方面,国人经过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洗礼,见过太多高效办公、知识管理的软件,Notion在任何一块的功能,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另一方面,一个来自海外的软件,虽然有着大而全的愿景,却也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小工具。但是其生长背景却在大洋彼岸。因此,国内市场的用户是否会对其另眼相看,尚待验证。据观察,业内几乎达成这样的共识:国内不会有中国版的Notion,更不会有下一个。

而且,Notion的产品也有被人批评的地方,尽管入门导航很详细,但产品本身并不容易上手。过度的灵活性反而让用户无所适从。

因此,有用户这样吐槽:使用Notion做笔记,就像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费表情。要知道,Notion自称是一款效率工具,不过却要很多教程来给用户做操作培训,其易用性可想而知,也令人啼笑皆非。

「于见专栏」注意到,尽管Notion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用户拥趸,但是其全球化的野心尚未暴露。因此在跨境生态上,并未深度适配。

而且,国内已经相继有了Notion的追随者。例如,“我来wolai”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借鉴了Notion的“block信息块”思维,“我来wolai”也有类似的功能,因此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同样在2020年获得了资本加持。

不过,「于见专栏」认为,这类产品虽然为后来者,却有着比Notion更强的竞争力。毕竟,这个市场更需要更懂本土化市场的玩家,才能聚焦战略力量,与众多竞争对手一争高下。

Notion如漂洋过海来华,恐会水土不服

Notion来华发展的难点,是显而易见的。「于见专栏」也曾亲测下载其PC端的客户端,但是却是英文版。虽然也有汉化方法,但是却是一些行业爱好者在知乎等平台分享的使用攻略。整个操作过程,还需要将软件安装包中的部分文件夹进行移动编辑,使用门槛,不可谓不高。

很显然,Notion并未做好来华发展的准备。要知道,一家企业全球化,面临不只是产品形态的问题,还有其在网络资源、政策监管等方面的现实矛盾。这从其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经历的各种问题就可以窥见一斑。据了解,此前Notion也曾被爆出服务器宕机,在线数据不能及时获取等等。

而对于中国本土用户来说,Notion显然也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选择。据了解,Notion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设立服务器。因此,其连接稳定性甚至也会是一个较大问题。

另外,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不同的是,内容审查、政治因素更加复杂,因此其产品本土化面临的,也将是重重考验。可以预测,其在中国大陆的产品本地化,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可以预见,即便其高调来华,也势必会被各种在线协同、办公软件、生态平台狙击,很难找到生存土壤。尽管其在产品逻辑架构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在本土市场如何优化迭代,也尚需时日。

因此,其大面积覆盖国内用户的可能性较为渺茫。或许,这也是Notion在进击国内市场上,相对保守的根本原因。

协作办公市场日趋成熟,Notion难以见缝插针

仅是将Notion定位为单一的工具,显然会限制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其创始人与对标者都看到了这一点,正如我来wolai创始人马锐拉说:“如果你的格局小的话,你对标的就是印象笔记;如果有大格局,你会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新的Office的生态。”

然而,即便Notion能在海外称王称霸,却无法沿用海外的发展思路,在中国本土市场分得一杯羹。

据了解,Notion在海外的热度之高,超出常人的想象。倘若你尝试在海外搜索平台对比搜索Notion和Office两个词,其搜索量都在100亿级。更为夸张的是,其搜索热度甚至超过了Office。

不过,在国内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早就看不到微软Office的影子,而且各大云办公软件、远程协同办公软件也早已瓜分了2B的市场。

因此,我们也会看到,在这个市场上,各大互联网巨头几乎无一缺席。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无不是瞄准了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因此,Notion布局全生态,或许不只是出于战略考量,更是为了寻求生存而迫不得已。

而且,中国众多2B模式的SaaS产品,也正在凸显出这样的弊端。因为他们靠传统的销售驱动方式,锁定的也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市场,无论是增长还是扩张,都面临着难以裂变放大的问题。

而由C端带动B端的模式,不仅利于品牌建设,对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也将带来第二曲线。而对于巨头纷争的办公协同工具市场来说,这无异于也是一种新型的破局方案。

不过,三大互联网巨头显然不会给Notion太多机会。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不约而同的押注2B市场,也基本把这个市场瓜分殆尽。

而对于最常用的文档协同场景,也是这几家企业产品的标准配置,甚至是很小一部分。例如,钉钉云文档、飞书文档、腾讯文档。对比之下,Notion也显得相形见绌。

同样,在2C的应用场景下,Notion来华,其也将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首屈一指的是网易云文档、石墨文档、金山文档,便与其有着同质化的功能与产品布局。

无独有偶,资本看重的是这些工具的流量入口,以及空间无限的延展能力。因此,2B场景下的产品,也在不断打破其工具属性,并向全办公生态看齐。

例如,今年10月中阿里在2021未来组织大会上发布了“钉闪会”,通过文档连接视频会议、日程、项目等协作功能,让云钉一体的战略再度升级。

而腾讯几乎在同一天,宣布进一步打通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进行功能整合与生态升级。而另一巨头字节跳动,则更具前瞻性,早就将飞书视频会议和云文档综合成“飞阅会”,为其产品生态赋能加码。

因此,也不难理解,资本为何会重金砸入Notion,或许是寄希望将其打造为全球化的、BC端通吃的办公协同平台。只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实力不容小觑,无论是资本、营销、品牌、用户优势,可能都不会给Notion太多机会。

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存在,会大大提升生产力。这也造就了Notion之类的产品,无论是作为知识管理工具,还是作为高效协同的办公工具,都有着具有巨大的需求与市场。

不过,在商言商。资本重金押注,自然是看中了SaaS生态下,Notion商业化的未来价值。因此,其如何商业化,以及放大变现规模,也将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Notion的团队极为精干,十分高效。在业务连年翻几倍的情况,2019年团队只有3个人,今年完成融资后刚刚超过180人。

在融资层面,团队也非常冷静,成立近10年仅对外宣布过3轮融资,公司对外宣称,其也一直以良好的现金流。不过,在营收规模上,Notion却鲜有对外公布。通过其商业模式,也可以对其盈利能力窥见一斑。

据Notion向资本讲的故事,它是一个“All-in-one workspace”产品—一站式在线工作平台。因此,B端才是Notion的生命动力。而其得以有百亿美金的估值,也许是归因如此。

据了解,Notion也曾尝试向C端用户收费。例如,其一种版本是Personal Plan,就是免费的,而Personal Pro则是收费的,甚至免费的版本,限制用户上传的文件大小小于5M,邀请guest不超过5 个,而且不能保存版本历史API。

这从Notion官方的角度,自然会加大用户的迁移成本,更利于留存用户。不过,在免费软件横行的当下,这种付费的模式,显然是不受待见的。

或许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的消费意识很强,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国内工具付费,在C端用户那里,显然还需要培养。

要知道,智能手机和 PC很多自带了那个免费的app。对于全球用户量最大的苹果、微软和 Google来说,也都有免费的版本供应。而且,巨头开发的产品,基本功能也大差不差。

因此,Notion也把多人协作当作了付费点。但是很显然,这无异于另一个版本的2B逻辑。这样的收费模式,在国内尚无巨头尝到甜头。Notion欲将其模式移植到2B的市场,胜算几何?

以阿里钉钉为例,钉钉从早年的来往折戟后,半路杀出程交金,固然在很短的事件内拿下了2B的市场,但是却在商业化方面,显得不愠不火。

钉钉甚至大到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小到办公硬件视频会议一体机门禁、考勤机等2B模式都尝试了一个遍,但是也没能找到很好的规模化盈利模式,最终只能向阿里云看齐,来进行新一轮的商业化探索。

而腾讯的企业微信,也同样遇到了商业化困境,甚至只能靠上门的售后服务、开放第三方接口等维持生存。2020年疫情来袭后,侥幸通过打通个人微信,在与钉钉的较量中扳回一局。

反观Notion来华,且不说其没有阿里、腾讯这样的本土化资源、背景,对于本土企业的了解,可能也只能浮于表面。其未来面临的商业化难题,是国内B端用户如何相信一个舶来品,如何转变使用习惯的问题。很显然,在这种模式下的竞争,Notion胜算几率很低。

原本濒临破产的Notion,显然有些来势汹汹,更有着雄心壮志。但是,其之所以对来华发展抱有持疑,或许也是看到中国本土市场上已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其“知趣”,或许会在准备好足够的筹码,才会到这个汪洋大海一般的市场来搅局。

但是,无论是各个中小企业,还是终端的用户,是否会为其买账?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以其目前的定位、用户量级,其终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知识管理工具。如果将其定义为一款办公协同软件,甚至是一个办公场景下的生态平台,可能为时过早。而其是否有这样成长壮大的机会,可能时运与造化占据了更大一部分。

只是,这款被海外用户认可的产品,能否为其拓展国内市场加分?恐怕结局难料,凶多吉少。

作者 | 陈弗也 李小白 周纯子 郭菲菲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投资公司DCM董事总经理魏萌的意外离世,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培训机构浮出水面。

8月14日晚,魏萌在一家培训机构的课程上意外晕倒,后来被紧急送往朝阳医院。这家机构随后发布的公告称,在学员之间征集有关脑部、心血管方面的专家资源,以备会诊。

作者从魏萌两位好友的朋友圈中看到,他们从8月14日当晚,便在朝阳医院的ICU门外守护,并祈祷“请让奇迹再一次发生”。但魏萌最后依然不幸于8月16日深夜去世,终年仅32岁。

这家培训机构叫LEGACY,运营者是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据其官网介绍,其在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深圳、北京等均有站点,涉事的是北京分站。

据《棱镜》作者观察,在课程设置上,LEGACY分站之间大同小异,都是由低到高分为多个阶段,魏萌所上的“飞跃力工作坊”属于第二阶段的课程。

魏萌离世后,有传言称,她是在一个“四人辱骂一人”的互动环节中昏倒,也正是这个传言引爆了舆论。外界主要的疑惑是,为什么培训课上会有辱骂人的环节,为什么像投资人这样的高知精英人士会去上这样的课程,甚至还丢了性命?

8月17日,《棱镜》作者联系了魏萌的姐姐及其好友,两方均回应:魏萌并非直接因培训致死,具体死因将于随后几日公布。目前是因何原因发病并最终去世,亲属均在悲痛之中,暂时无法详细披露。

当晚,LEGACY发布公告,转载魏萌丈夫李博声明称,网络信息“严重失实”。

尽管因培训而去世的传言被多方辟谣,但并没有阻止外界对LEGACY这家遍布两岸三地的培训机构的关注和质疑。

多位学员、行业人士向作者表示,LEGACY的培训课程像极了“教练技术”。“教练技术”是一种培训方式的统称,培训课程一般由低到高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费用不等,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讲课、互动、做游戏、社会实践等来给学员们灌输一些思想,很多此类机构宣称的培训目的是提高学员的领导能力、认知能力等。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常有过激行为,并对学员做了拉拢新学员的要求,而被外界质疑是精神传销、精神控制。

而据作者多方了解求证,LEGACY创办人刘杞民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知名的教练技术机构“生命动力”后,开始投身于专业培训行业。

LEGACY官网展示的团队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魏萌是在投资圈里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她于2014年7月加入DCM,数年来从副总裁数次获得晋升,直至当下的董事总经理职位。

据VC从业者向作者介绍,DCM是一家美元基金公司,在全球的品牌和募资能力比较强势,管理着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DCM中国区人员设置精干,员工大约只有10人左右。但近年来,国内不少明星项目中都曾出现过DCM的身影。

而魏萌擅长社区社交、线上产品、消费互联网、SaaS的早中期投资,主导投资过探探、脉脉、熊猫星厨、Blued等项目,并负责快手、51Talk等企业投后管理工作。凭借多年在投前、投后的丰富经验,魏萌人脉广阔,口碑和风评也颇为人肯定。

魏萌离世后,圈内众多投资人对她表示了缅怀:追忆了魏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带给人的无私帮助,对后辈的提携、启发与鼓励等等。

魏萌因何会晕倒?这是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作者联系了魏萌的姐姐及其好友,两方均回应:魏萌并非直接因培训致死,魏萌丈夫李博随后也发布声明,称魏萌因辱骂环节去世的说法,是谣言。

但是,这种家属主动为培训机构澄清的做法,也让不少网友感到意外。

一位LEGACY(北京)的三阶段学员向作者表示,有当天将魏萌送到医院的学员曾说过,医生的推断是,魏萌在当天出汗很多,而她之前又有低钾的症状,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了心脏骤停。

另外有学员表示,魏萌刚生完二胎3个月,身体比较虚弱。当天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而魏萌又没吃什么东西,就在晚上跳舞的环节时晕倒了。

不过,这些说法均未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旁证。

年过四旬的福建人李军(化名)是“教练技术”行业资深研究者,十几年就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并与圈内的多位大佬相识。他向作者表示,LEGACY(北京)的套路就是“教练技术”,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与教练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

“8月14日是周六,周六往往是教练技术第二阶段的‘突破夜’,这一天的课程会消耗很多的体力,学员也一直会处于亢奋状态。”李军说。

“突破夜”是教练技术的行业术语,只会在课程的第二阶段才有,一般情况下,学员们上完“突破夜”之后,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对这个课程更为相信。而根据LEGACY(北京)的公告,魏萌是“飞跃力工作坊”的学员,这正是LEGACY(北京)第二阶段的课程。

大声喊出:XX,你死!

在LEGACY的话语体系里,“工作坊”的意思就是课程。根据LEGACY(北京)官网信息,他们的课程,根据阶段的自低向高,可以分为自觉力工作坊、飞跃力工作坊、里程工作坊、智泉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的学习时间、收费均有不同。

比如,自觉力工作坊收费9800元,课时是3个晚上加两个整天;飞跃力工作坊收费16500元,课时是5个整天;里程工作坊收费16000元,课时是3个月。只有从前一阶段的工作坊“毕业”,才能报名下一阶段的工作坊。

大师工作坊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学员需要从飞跃力工作坊毕业后才能报名,不过,与里程工作坊不同的是,大师工作坊课时比较短,仅需要几天。

此外,LEGACY(北京)还开设了武士游戏、觉醒战士、少年才俊三个针对不同人群的工作坊。但是,据学员们介绍,这些工作坊的学员并不多。

据官网介绍,魏萌所上的飞跃力工作坊,只在周三到周天开课。周三到周六的上课时间是10点到24点,周日的时间则是10点到19点。而有学员告诉作者,这些课程并非只是老师讲这样的枯燥内容,还有大量的互动、游戏环节,一天课上下来,学员们往往会精疲力竭。

“对于学员来说,第二阶段的前三天主要是心理压力大,体力消耗小,这三天的课程会有辱骂、反思、批评、敞开心扉等活动。”李军向作者介绍,“周六的‘突破夜’,没有那些心理压力大的活动了,但安排的活动会消耗大量体力。”

知乎ID殇小辛曾是LEGACY(深圳)的一名学员,2019年,他在公司CEO的推荐下,带着好奇心去参加了前两个阶段的课程。

那时候,前两个课程的名字还是分别叫做“探索”、“蜕变”。他向作者回忆, 在“蜕变”这个阶段,学员的情绪起伏会非常大,甚至有学员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他分析称,一是因为这个课程的强度特别大,连续5天都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中间只有两个小时吃中饭和晚饭的时间,有的拖堂严重,甚至有学员出现低血糖。

二是因为这个课程利用了心理上的缺口,对人进行心理控制。比如,里面有一个环节叫做回顾,让学员回顾童年的一些经历。那些小时候家庭不和谐的学员一想到往事,就当场尖叫、失控,他们班上就出现过两三起这样的案例。

殇小辛介绍,“蜕变”阶段还会安排很多参与性的活动,例如红与黑游戏、救生艇游戏。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救生艇游戏,在课程结束的前一天进行。讲师会设置一个场景,让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每个人手里只有两张船票,但是每个人都要做出决定要把其中一张宝贵的船票给谁。

同时,还要注视那个不救的人的眼睛,并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XX,你死!对方则要大声回应:我死!

尽管现在回忆起那些场景来,都觉得有点无厘头,但殇小辛称,在当时那种密闭的环境加上音乐的渲染之下,会让人觉得很真实,基本上喊几个人的名字之后,对方哭了,自己也哭了,“你觉得自己在亲手抹杀一条生命”。

“大型的PUA和传销活动”

据多位学员介绍,他们在LEGACY上课时,身边出现了不少“精英学员”。这些学员或者有着体面的工作,或者是企业高管、老板,或者拥有博士、硕士学历。

当时还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的许薇(化名)曾在2009年参加过北京LEGACY的公开课培训。在她看来,那里的课程迷惑性质很大,洗脑的能力也很强。

她是被一位工作上的导师推荐来上课的。这位导师毕业于北京知名高校,曾经在一家投行工作,还做过咨询工作,逻辑极其严密。有一天,导师主动邀请她来参加LEGACY公开课,还称可以花9000多块钱为她买课。

这个邀请让她非常意外,她与导师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铁,但她依然去上了课。她向作者回忆,当时公开课上就有不少是公司管理层,中小企业的老板,很多也都有家庭孩子。

许薇回忆称,在上课时,对上台分享、试图让她报名的学员印象深刻。一位律师在台上表示,上课让她的家庭关系变好,而她也成功拿到了一家企业的订单,直接从律所管理层变成了合伙人。另一位创业者则说,他希望自己的投资人也来参加这个课程,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投资人拒绝,他们就不是一路人,他就会拒绝投资人的投资。

这两位学员的表现,让许薇感到震惊和恐惧,她最终决定不再去上课,但她同时表示,自己身边确实有不少同事和管理层陆续去上了课。

许薇告诉作者,当时公开课现场有位LEGACY香港区女高管也劝其报名。她问这位女高管做这类课程是基于什么目的,这看起来像是个福利组织;二是商业模式是什么,“感觉你们做的东西其实偏心理学,想知道你们的流派来源于哪里”。

这位女高管并未直接回应,只是说,你是一个太理性的人,你来上这个课不能太理性,要感性。

“LEGACY工作坊在深圳的创业圈子里还是很知名,不少供应链领域的创业者都上过他们的课程。”殇小辛向作者感叹。

殇小辛回忆,在第一阶段时,讲师不断强调规则,要求学员放空自己参与其中,并且不要辩解、反驳。即便有学员辩驳,讲师们也很快能够用一套早已准备好的说法予以回击。

给殇小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毕业环节。大家依次上台讲述自己的收获,然后闭上眼,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睁开眼时学员会看到对面就是推荐你上课的那个人。“他手捧鲜花,和你拥抱,非常有仪式感。让你觉得要继续下一阶段的课程,才能对得起别人的付出。”

如今跳脱出来回顾这些经历,殇小辛自己将这种课程定性为“大型的PUA和传销活动”。

在离开课堂之后,许薇也曾反思过那段经历,她还阅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够找到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参加的答案。她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精英人群会被“教练技术”课程俘获,在于此类培训使用了高级的心理学控制手段。

此外,许薇也认为,还有一些人很聪明,上完课后会将那套玩法用在公司和下属身上,形成一种“驭人术”,比如“红与黑游戏”,就可以在公司团建上使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LEGACY学员的层次都很高。作者根据LEGACY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学员信息,并综合了一些学员的讲述发现,也有不少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底层人员。他们渴望上进,容易接受新观点新知识,喜欢结交新朋友。

LEGACY的源头是教练技术

根据官网信息,LEGACY在北京、深圳、香港、台北均有站点,目前运营北京和深圳两个站点的公司均是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0万元,2020年缴纳五险的员工为13人。

早在十年前,微博上就有网友分享自己在LEGACY(北京)上培训课的信息。

不过,LEGACY最早并不是起源于北京,很可能是中国香港。他们虽然有四个站点的官网,但网页内容大同小异,在团队介绍上,刘杞民、孙伟良、黄亮远等是主要创办者。其中,刘杞民是行政总裁,负责LEGACY公司的政策制定、运营管理和未来规划。

综合几位主要创办者的信息可以得出,2000年他们成立了香港中心,2001年成立台北中心。

深圳中心的创办时间要晚于北京中心,负责其运营的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于2018年,负责人是黄莉莉。黄莉莉曾是深圳市启动里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监事,这家公司在2019年9月被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启动里程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人质疑是在搞“精神传销”。

李军认为,LEGACY就是教练技术的一种。目前,国内的教练技术主要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生命动力版”,一个是“汇才版”。“生命动力版”是较早期的版本,后来汇才人力技术有限公司对其进行改进,并在内地迅速传播,发展成“汇才版”。

这是一段比较久远的故事,如果不是在这个行业研究多年,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

美国人JohnP.Hanly被称为是教练技术的“集大成者”,中文名字叫“老庄”。在1980年代,他创办了一个机构叫做Lifespring,号称曾给40万人做过教练技术的培训。Lifespring也是生命动力派的重要源头。后来,这个机构不断受到美国媒体的质疑,最终倒闭。

李军曾阅读过大量有关教练技术的书籍和资料,他向作者介绍,在早期,老庄有一个合伙人叫罗伯特·怀特,两人分开后,后者去了日本,并于1978年创办了Life Dynamics,教练技术行业称为“生命动力”。罗伯特·怀特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乐活卓越的一生》,目前这本书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版,这本书的后面记录了这段历史。

LEGACY官网对其创办人刘杞民的介绍中提到,刘在1995年加入国际培训工作坊公司Life Dynamics,开始投身于专业培训行业。

LEGACY官网对刘杞民的介绍

美国人维吉·布洛克撰写的《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一书也记录了不少史料。根据这本书描述,教练技术最早在1990年代由加拿大华人黄荣华带到中国。当时,她在加拿大注册了汇才人力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在中国香港创建分公司,两年后将业务拓展到内地。

美国人维吉·布洛克撰写的《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

黄荣华被称为中国教练技术的“鼻祖”,巅峰期,汇才在中国拥有100名教练,12家分支机构,并为其他机构输送了大量人才。

不过,到了2007年,汇才及其分支机构被广州、上海两地的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东方早报》当时披露的原因是“严重非法行为”。

“感召”能否等同传销?

无论是“生命动力派”还是“汇才派”,他们的课程设计均比较相似,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上课方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环节,就是“感召”学员。

所谓“感召”,就是介绍新的学员。据多位学员介绍,在LEGACY体系里,当学员上第三阶段也就是“里程工作坊”时,会要求去“感召”学员才能毕业,这个阶段也是所有课程最重要的阶段,可以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学员。如果从常规培训机构的角度来看,意味着省下了一大笔招生、宣传费用。

“上完‘里程’之后,学员们就要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感召多少‘海星’。” 殇小辛向作者回忆,曾经感召他去上课的那位CEO就将自己手下的几名员工“感召”了过去。

事实上,殇小辛当时也交了第三阶段课程的预定费,但遭到了女朋友的强烈反对。因为一旦上完“里程”,接下来可能就要当小组长,每周都要去机构带新学员,辅导参与一些课程,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用爱发电”,没有报酬,投入的精力太大了。

老庄自己撰写的那本书曾提到了“感召”的起源,这个环节最初来源于美国1960年代著名的传销公司“魔术假日”,1974年该公司因传销罪被取缔。

不过,李军向作者解释,感召与传销虽然在模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两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学员们将海星“感召”过来后,并不会有物质上的提成,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因为在上课前做的计划中定了“感召海星目标”,在课程进行当中被机构反复要求兑现感召承诺,因此将身边最亲近的人介绍来上课,甚至为别人先交学费。

教练技术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一直备受争议,对它的评论也走向了两个极端。

坚信者认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外界的质疑都是误解,并认为这个行业是一个正规的商业模式,可以做大做强。抨击者则认为他们是精神传销、精神控制,害人害己,并整理出了大量的资料去揭露教练技术的套路。

在支持者当中,曾经有个振奋人心的知名案例,是深圳的众鼎商学院。

这是一家以教练技术培训为主业的公司,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众鼎商学院合计收取培训费约1.54亿元,公司实现净收益约1.23亿元。2018年初,他们全资收购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完成了借壳上市。

不过,这家公司在2018年9月被深圳警方查封,20名主要人员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罪名被起诉。

对于抨击者们来说,教练技术给家人、生活造成的伤害罄竹难书。公开报道显示,有不少学员因为上课导致家庭破裂,也有学员在培训期间跳楼、精神失常。

比如,一份判决书显示,2011年7月29日,一名女学员在昆明一家教练技术机构上课时出现了精神失常,后来被医院诊断为“心境障碍,超狂发作”。当时,这位学员正在做“救生艇”游戏,由于她接受不了死亡与重生体验,突然大哭大闹,出现了精神异常。

这份判决书还显示,该机构在培训过程中,曾发生过两次学员跳楼的事件。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动力怎么样是真的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