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处于核心地位,那么老师职业比其他职业更道德吗?怎么理解核心?

  3.教育目标和评价

  (1)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教育评价的类型、过程;

  概念: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原则:(一)坚持客观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以及各种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所处的位置、学生的来源和构成、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的。 在评价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要素,还应参考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

  (二)坚持全面综合,弱化枝节末梢 教师的教学,是由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行为和学生活动,效果检测等环节和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环节和要素之间,仙湖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学。 教学评价坚持全面综合的原则,是将各个环节和要素均纳入评价的范围内。全面综合的评价,是避免误判的有效途径,也能提高判断瑕疵或纰漏根源的准确性。

  (三)轻形式,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学(学生学习)资源等,都是教学的形式,属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范畴。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互为表里,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四)鼓励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 教学的改革创新,是针对传统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涉及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的编写,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措施,评价和检测的目标、方式等诸多方面。 首先应肯定改革与创新,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教师的主观意图,发掘其中的亮点,诊断失误的原因。

  (五)以人为本 教师在教学中,常根据自己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的认识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会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采用一些自己的做法。

  类型: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① 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

  ② 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

  ③ 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笔记本上有,有所差异)

  过程:从教育活动展开这一侧面提出,评价活动可以分为: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适用于学生评价以外的其他评价活动。其中每一阶段又有若干项工作:

  1. 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背景分析、制定评价的方案和建立评价组织;

  2. 评价的实施阶段包括:相互沟通、收集信息、评议评分和汇总整理等项工作;

  3. 评价的结果分析包括:收集与目标相关的资料、收集非预期成果的资料、分析与解释资料、撰写评价报告和向有关方面提供反馈评价信息等。

  (2)掌握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准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evaluation)是由不同级别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逻辑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是衡量教育评价对象发展水平或状态的量标系统,在教育评价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评价指标体系是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反映评价对象整体的一群指标或具体指标的集合。评价指标只能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则能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全部。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大致由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三个系统构成。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准则: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方法,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1、 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2、 评价指标体系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同层次指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该兼顾到各方面的指标。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的方法,例如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析法(AHP),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次次级指标(通常人们把这三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也就是说,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上述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1、 纵向比较。即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不变。

  2、 横向比较。既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种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在加以比较。对于相同性质的部门或个体,往往很容易取得可比较的指标。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 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设计得太繁琐,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 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代价太大。 3、 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规范化。 4、 要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以控制。

  ⑤  目标导向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绩效考评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采用“黑箱”的方法利用实际成果的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之向目标靠近,即目标导向的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可以采用分解评价目标、头脑风暴、理论推演、典型研究等方法初拟指标。 采用分解评价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把教育的总目标分解为次级目标(或称一级指标),再将次级目标(或称一级指标)分解成二级目标。由高到低逐层进行,越是下一级指标越是具体、明确、范围小,直至分解到指标可以观察、测量、操作,形成末级指标为止。这样形成一个从一级到二级……直至末级的指标系列。

  初拟评价指标一般数量较多,有些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的本质特征,符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但也有些评价指标不符合设计原则的要求,评价指标间相互包含、交叉、矛盾、互为因果关系。因此,还要对初拟指标进行比较、鉴别、筛选、归类合并,形成符合要求的评价指标系统。进行这项工作的方法有逻辑法、经验法、调查分析法、聚类

  分析法和主要素分析法。

  (3)理解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并能根据需要构建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的方法很多,大体上把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五类。

  1) 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2) 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性综合判断法

  3) 行为目标评价法和临床督导评价法

  4) 指标评分法和等级换分法

  工具:例如期末时给老师的打分问卷测评表,就是一种教学评价工具,评价工具还有如试题、问卷、检核表等。其它常用的评价工具有:

  1) 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

  2) 各类标准测验;

  3) 创作,作品分析;

  5) )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

  构建教育评价方案: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

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清晰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l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