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AI人工智能磁共振这样医疗设备,预算不足,有没有可以租赁的渠道?

  4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完善全国脑卒中诊疗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强化脑卒中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完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鼓励开展“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

  政策的推动标志着国家对于脑卒中预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脑卒中由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不稳定的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是造成卒中的极高危因素,故确定斑块是否受损是阻止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条件。

  翼展医疗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的产业转化平台、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动的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正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医学影像识别问题。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优势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以清华大学深厚的工科背景为依托,基于数万份专家标注的标准病例研发生成。模型可从斑块形态、成分特征方面进行准确全面的判读分析,血管壁分割准确率达97.2%,为医生快速定位病灶以及了解病变区域的情况提供帮助,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提高诊断的效率和诊断的准确度。

  机器首先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图像是否可以使用,对不能使用的图像反馈给医生重新扫描,提高分析的准确率。

  评估结果对测试数据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自清华大学团队)

  其次,自动获取多个MR图像序列并对图像质量评估,剔除不合格图像的同时进行图像配准,生成多对比度的血管重建图像,对斑块的结构及成分进行自动识别,几分钟内即可完成精确分割颈动脉、勾勒斑块轮廓、分析斑块成分、检测其三维立体分布状态。

  诊断结果采取国际公认的AHA美国心脏学会标准进行病情评估及风险预测,有利于血管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介入治疗医生以及心脑血管医生对患者的干预防治与临床决策。

  在对比实验针对非常见样本的处理中,放射科医生手动勾勒的轮廓显示为错误;而模型能够正确对颈动脉壁进行划分,充分证明了模型的鲁棒性。

  下图左侧为人工标注,右侧图像为机器标注。可以明显看出机器标注出了豁口,有豁口意味着斑块已经破裂,在临床上表面破裂的斑块被称为高危斑块,内容物会流出,对患者危害很大,急需诊治。

  左侧为人工标注,右侧为机器标注(来自清华大学团队)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独有的竞争优势

  磁共振斑块成像解决方案的研发依托清华大学影像学临床实验项目——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CARE II),该项目旨在利用最新磁共振影像学方法,对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斑块进行筛查、诊断、风险预警和预后跟踪,从而建立起适合中国人群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国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研发小组联合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01医院等14家项目合作医院,收集了来自全国1000多名患者的3万余例样本数据,并且全部经过专家统一标注,是全球最大的颈动脉斑块标准数据集。数十位合作专家来自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且职级均在副主任医师以上,并且在血管斑块影像方向拥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确保诊断内容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除了拥有全球最大的标准数据集以外,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技术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一批研究该领域的开拓者,“可以说没有这个团队,就没有斑块成像技术的产生”,产品负责人介绍说,技术团队的成员均毕业于国外顶尖的高校,拥有多年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研发经验。

  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牵头人李睿博士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研究员、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开发工作,尤其对颅内外斑块成像、血流成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十三五重点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校内交叉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临床应用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连接医院影像归档系统,利用磁共振斑块影像数据,通过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帮助医师对颈部、颅内等血管床进行动脉斑块的精准分析,降本增效,使医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与患者互动,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并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左侧颈动脉典型图像(来自清华大学团队)

  目前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三点,首先帮助医生确认斑块的形态,判定斑块内成分并区分斑块易损还是稳定,这对于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其次,明确斑块的数目、累及范围,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救治目的,以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最后,机器代替人工书写报告,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节省患者等候时间,缓解医院的就医压力。

  磁共振斑块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其赋能临床医院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该产品满足了医院、医生及广大群众的需求,运用这一智能工具,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临床医疗水平。

中国磁共振(MRI)市场情况分析—MRI市场风云录大型影像设备,一直是医疗器械行业里面比较受关注的细分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单台设备价值高,高端CT,MR设备,一台采购价格可以高达2-3千万人民币,更高端的PET-MR设备,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翻一番,而影像科室也应该是大部分医院固定资产最高的科室。大型影像设备,包括CT,磁共振、DR及相关产品(数字胃肠、乳腺机),CT、MR作为两大主力军,每年的销售额占到了整个大型影像设备市场的六成以上。那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在影像设备里面,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MR市场情况。

2. 2. MR国产品牌发展变化情况

医用磁共振成像这项技术诞生的标志,应该是1973年劳特堡发明了梯度场成像方法,这个方法解决了磁共振成像信号的空间定位难题。随后,1983年,第一台1.5T磁共振诞生,也标志着医用磁共振进入超导时代。根据产生磁场原理的不同,磁共振产品分为永磁和超导两大类:永磁是利用钕铁硼(就是我们俗称的磁铁)来产生磁场,目前最大场强一般不超过0.5T,但是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属于低端磁共振产品;超导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

招商成果丰硕,项目质量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产业招商量质齐升。在招商总量方面,新签约项目数实现年均增长63个百分点,协议总投资额实现年均增长42个百分点,2016—2019年年均引进2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2个、10亿元至20亿元工业大项目2个、服务业大项目5个。在项目质量方面,签约项目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华三安全产品基地项目、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项目、中科寒武纪合肥研产中心项目、华云数据总部及数据中心项目等十亿及优质项目纷纷落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

10亿元至20亿元工业大项目

招商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拔高

2019年,合肥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65户,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91.3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进程中,合肥高新区着力实现从招商引资择商选资的转变,努力拔高产业层次。2019年,园区二、三产比为57:43,三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首次超过工业,顺应全区二三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高新区迈入工业化加速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扩容发展阶段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2019年全区引进外资到位资金占比19%,相比于2015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园区利用外资结构显著改善。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和关键设备、材料卡脖子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能源、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

招商方式灵活,引资渠道拓宽

合肥高新区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委托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工作,招商引资渠道明显拓宽。

以商招商成效明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特色高端产业的集聚优势及龙头企业头雁效应,加强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推动关联产业组团进驻,推动产业集群裂变式发展。平台招商收效斐然。依托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园等协同创新平台,侨梦苑等对外开放平台,中国声谷等产业集聚平台,不断汇集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科技项目及高端创新人才,招商引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委托招商有益补充。生物医药、半导体、外资等领域专业机构招商成为合肥高新区招商的有益补充,丰富拓展了项目资源。通过与产业资源丰富的五大行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美国Greenvity、美国坦能等一批海外优质项目。展会招商宣传效果良好。牵头组织或参加徽商大会、上海美商会推介活动、德国安徽周、中博会、合肥网络安全大会等各类大型活动,从区域、产业、行业等方面扩大高新区影响力,拓展招商项目线索。

招商机制健全,引资亮点纷呈

十三五以来,合肥高新区不断重视招商引资机制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招商工作创新方面亮点纷呈。组建全员专业招商团队。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成立了并成立9支专业招商小组,选配专职招商人员分别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招商工作。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明确专业招商小组工作目标及任务,以严格考核来督促专业招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每位招商成员头上有任务、肩上有责任完善招商工作推进机制。不定期召开全员招商调度会议,对全员招商成果进行汇总统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健全项目调度机制,提高项目洽谈成功率和落地效率。建立服务专班制度。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成立了9支专业招商小组,选配专职招商人员分别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明确专业招商小组工作目标及任务,以严格考核来督促专业招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每位招商成员“头上有目标、肩上有任务”。不定期召开全员招商调度会议,对全员招商成果进行汇总统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健全项目调度机制,提高项目洽谈成功率和落地效率;成立项目服务专班。

从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利用外资数据来看,2016—2019年外资招商占招商总额的比重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不超过20%。与全国同量级高新区相比,合肥高新区外资引进水平仍处于较低的位置,外资利用水平不高。以济南、杭州、苏等园区为例:2020年济南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41.4%,总量占全市的44.7%,总量位居全济南市第一位;引进市外投资337.1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市外项目70个,总投资额1552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居全市前列。仅2019年,高新区累计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外资项目超过30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有96家,占济南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的近一半。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18.5%,超额完成6.4亿美元的目标;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5家,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900亿元,同比增长约6%;进出口总额920亿美元,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增长100.6%,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相当。园区新引进科技创新项目1086个,其中新兴产业占比82%;全年认定国家高企744家,有效期内国家高企1837家,增长31%13家企业上榜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省一半;2630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较去年翻番。2020年上海张江园区实到外资23.2亿美元,约占新区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2.5%,创历史新高。外商投资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共有29个,合计实到外资17.85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88.5%。相比之下,合肥高新区外资占比还不到招商总额的20%,在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招商资源、方向有待集聚

全区招商资源和方向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布局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对招商效率和质量造成了影响。从横向看,合肥高新区各专业招商小组彼此独立,力量分散,不易调度,各部门沟通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重复招商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招商资源要素的整合集聚有待加强。从纵向看,各专业招商小组对产业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产业链重点核心环节把握力度不够,导致招商方向较为分散,产业靶向不够精准,针对重点领域的招商力度不强,不利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的培育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根植性有待加强

培育园区的产业集群要注重集群的根植性,对标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等先进国家级开发区,合肥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仍有待加强。首先,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招商引进的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偏少。与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本土培育的企业相比,合肥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进的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与本地原有产业、资源、市场、文化尚未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没有与本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方面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园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园区特色的形成。其次,围绕补短板的招商意识不强,生物医药、信息安全等部分产业配套仍不完善,促使原有企业根植于本地的创新网络还未完全形成,部分产业转移的风险仍然存在。

链式招商、配套招商有待强化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通过深入推进以商招商的方式,不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但部分产业链锻粗延伸不够、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层企业储备不足,集成电路产业下游测试、封装企业不多,量子信息产业链上游材料供给长期依赖外国进口,家电及汽车企业智能化关键零部件供给不足等,产业链式招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园区配套来看,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虽然逐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招引力度,但引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教育、医疗、休闲、社区等生活性配套建设的速度远不及产业的发展速度,间接影响了大型龙头企业、总部经济招商及产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年招商引资目标圆满完成,成果丰硕,但在项目落地转化上依然存在不足。一是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有待推进。目前国内对于新兴产业的招商竞争日趋白热化,再加上园区招商队伍经验不足、土地供应紧张、标准化厂房和项目谈判方式没有满足产业和项目个性化需求等原因,导致很多在谈项目签约进程迟缓。二是已签约项目开工率有待提高。项目签约后,因办理手续、企业资金等多方面问题,项目落户推进慢,虽然加大了土地指标供应,有时企业为了整体资金平衡,存在部分项目开工后迟迟不见动静,甚至半停工状态。另一方面在建的项目,开工率不足,建设投产周期延长,影响招商引资统计指标。三是已运营项目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方面,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软件、大数据等高科技项目的前期研发投入补贴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园区虽然建立了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的全周期融资体系,但由于合肥市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政策变化,在谈的重大项目需要政府性股权投资方面仍存在困难。

全球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

当前,全球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短期有可能引起制造业空心化及出口竞争力下降,中期看有助于促进中西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长期看有利于倒逼我国制造业主动创新提升价值链。对产业起步较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的合肥高新区来说,此次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完善企业间合作机制,对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助推合肥高新区通过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朝更高端化迈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发展时期,为合肥高新区招商带来以下机遇:一是项目倾斜机遇,受益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肥高新区项目获批机会将进一步提高,可在涉及区域联动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治、公共服务提升、改革开放深化等一些重要领域谋划申报一批中央投资类重大项目。二是良好环境机遇,长三角地区正在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合肥高新区也一直将建设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和重大任务,合肥高新区可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自主探索权利和先行先试机会,对标最好水平打造营商环境,形成创新高地和创业福地。三是导向明确机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企业在合肥高新区投资,在特定领域和特色产业方面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加明确的前景。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机遇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旨在打造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最高水平,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先锋园,具有国际前沿的科技产业、高端引领的资源服务、多元开放的文化制度等特征。合肥高新区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为招商工作提供新契机。一是发展动能不断汇聚,培育的上市企业、国家高企、新三板企业、瞪羚企业以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协同创新平台数快速增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先进技术以及创新平台的引进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出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才、金融等多项政策,加快资本与创新、人才、项目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引进各类基金机构近200家,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呈现和工业研发、设计、国际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趋势,为区域产业发展和招商带来新机遇。新电商模式爆发式发展,新电商模式即社交电商模式,通过精准营销实现了商品和品牌与消费者的高效对接,为许多初创公司、新品牌带来难得的营销机遇,也为合肥高新区电商产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新基建涉及信息化经济的基础设施,包含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新基建布局产业和合肥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为合肥高新区新产业、新技术的引进带来较大机遇。

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给招商工作带来压力

一是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特别是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国外经济不景气,跨境投资明显减少;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向本国回流,加之关税影响,部分外资逐渐撤离中国。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增长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投资增速回落,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意愿降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给招商工作带来压力。

资源要素供给矛盾制约项目落地推进

一是办公用房和厂房紧缺,高新区在谈的项目多属于高科技类型的中小企业,对办公用房和标准化厂房的需求大,目前已出现了项目等厂房的局面,办公用房和厂房紧缺制约了项目落地。办公用房、标准化厂房作为加快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急需加快建设。二是土地资源紧缺,在我国土地政策逐渐收紧的情况下,土地的执行力度加强,土地指标以及手续办理相对严格,使投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限制,影响项目审批以及建设流程;目前一批已签约项目和在谈项目亟待落户,而可用土地严重不足、土地指标申请周期较长制约了项目实质性开工。

区域竞争激烈削弱合肥高新区自身优势

一是长三角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长三角产业结构,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相比于分工明确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长三角4大主要省市中,上海、浙江、江苏产业定位基本趋于一致,而安徽又志在承接3大省市的溢出产业,区域内竞争巨大。二周边开发区招商工作竞争激烈,合肥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高度重叠,势必在招商工作方面带来激烈竞争。

十四五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中心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教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整合、调动各部门招商引资资源和力量,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的着力点。紧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战略及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锁定海外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通过健全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完善招商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突破招商瓶颈,加快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努力提高产业招商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全区产业招商总量大突破和招商质量大提升,以招商引资助力园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壮大发展,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围绕全区十四五规划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个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4大发展路径:创新生态化、产业平台化、城市品质化、治理现代化;4大战略定位: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动力源、开放合作强磁场、智慧治理示范区;7大重点任务:培育引领未来的产业集群、开展首位创新和系统创新、打造高能级的双创生态、培育高精尖的市场主体、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城区。

综合考虑十四五期间招商引资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努力实现在保持招商引资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推动重点产业招商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努力实现“一、十、百、千计划(注:建设一个世界级一流园区、重点培育十个产业集群、招引百亿元以上项目、力争每年实现投资额达到千亿元招商项目)。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招商引资规模稳步扩大。2025年全区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数量达500个,项目总投资达千亿,协议投资额增长5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10亿美元。

——招商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引进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骨干项目,着力建成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根植性强、符合环保要求和行业标准的重点项目,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打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增收、民生改善、就业扩大和人才引进的贡献明显增强,外来投资效率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逐年提高。到2025年,引进工业及现在服务业大项目累积达50家,其中外来投资项目占比不低于5%

——重点产业招商取得突破。招商引资工作与全区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园区发展规划的对接更加紧密,重点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贡献更加突出。2021—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

十四五重点产业招商导向

根据产业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市场前景、环境效益等因素,结合合肥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导向,确定重点招商产业;进一步结合市场趋势和产业链分析明确各大重点产业的重点招商产业链环节和重点产品,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集聚。十四五期间,合肥高新区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关键、薄弱、缺失环节的招商,汽车产业、家电产业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环节的招商,现代服务业等配套招商,构建“421”全区重点招商产业体系。

围绕合肥高新区一流园区政策体系,结合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重点突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三大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瞄准各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补齐延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进一步突显合肥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在全省范围内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园区已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智能语音及AI全产业链,但是对大企业、龙头企业招引方面稍显不足。园区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均有企业布局,总体呈现产业多向发展趋势。但是,在技术研究层面存在算法研发企业严重缺乏、单点带动、与外界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技术优势难以维持。应用层面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稍显后劲不足。


2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分析,园区应加大对总部研发类以及技术层、应用层行业内知名企业进行招商。紧盯京津翼、长三角等人工智能产业发达地区,在基础层数据计算领域重点引进网易云、阿里云,在技术层算法领域重点引进出门问问、云从科技等语音识别企业,中科奥森、格灵深瞳等计算机视觉企业,标贝科技等人机交互企业,在技术层人工智能平台领域,重点引进阿里城市大脑、百度开放平台,在应用层领域重点引进思岚科技、四维图斯等企业。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园区目前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企业有50家左右,实现从基础组件和操作系统到安全集成服务及网络安全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覆盖,拥有新华三、中新网安、国盾量子等龙头企业。但与国内其他信息安全产业先发地区相比,园区信息安全企业数量和规模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芯片、内存等基础组件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制造商数量少,产业链上游发展存在严重不足。

3 合肥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围绕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强信息安全基础组件企业引进力度。加快对接京津翼、长三角、川渝等地区的信息安全企业,推动龙芯、飞腾、兆芯、申威等国产CPU厂商的招引,引入中标软件、普华软件、南大通用、达梦、东方通,构筑安全可控基础组件环境。对接引进天融信、绿盟科技、卫士通、安恒信息等信息安全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信息安全先进技术研发基地。招引安博通、亿赛通、炼石网络、安华金和等网络安全+新兴领域融合应用企业,推动跨行业、跨领域企业协作,打造网络安全应用示范区。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2013年以来,园区集中精力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形成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和服务配套等完整产业链,拥有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君正科技等龙头企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虽已形成完成产业链且拥有众多龙头企业,但上游游硅片生产以及下游封装、测试企业数量较少,且缺少龙头企业,是下一步招商引资需要关注的重点。

4 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对准园区集成电路产业链薄弱点,加大上游原材料生产以及下游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的招引力度。围绕5G重点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着力引入砷化镓,氮化镓和氮化硅等晶圆制造项目。聚焦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先发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半导体装备和材料领域,进一步深耕引入高质量外资项目。瞄向京津翼、长三角等地区,深入对接引进有研新材、隆华科技等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龙头企业,重点招引晶方科技、大港股份等芯片封装测试企业。

紧抓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基金发展基地、市健康医疗小镇建设契机,聚焦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数据、健康设备、健康服务四大方向,大力招引生物医药、精准医疗、智慧医疗、高端医疗器械、强磁场、旅游康养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引培健康医疗领域高端人才,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健康医疗创新发展基地。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从原材料药供应-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外包服务-商业流通-检测医疗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聚集了立方制药、安科生物、兆科药业等龙头企业以及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中科合肥干细


胞和再生医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但由于客观因素,目前生物医药原材料生产企业较少,导致企业面临原料药供应不足,且整体缺乏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

5 合肥高新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加大招引力度。建立医药招商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医药产业招商项目跟踪制度,瞄准行业领军企业,面向西班牙金武制药、以色列梯瓦、加拿大威朗制药等外资企业以及海正药业(浙江台州)、先声药业(江苏南京)等内资企业开展医药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医药企业,打造现代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注重以商引商,依托安科生物、同路生物、立方制药、贝克药业、先锋制药、济人药业、华威药业、美欣制药等现有医药企业加大对其合作伙伴、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的招引,形成集聚效应。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强园区对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度,逐步实现通过园区知名品牌效应吸引投资的招商路径。务实求真、精耕细作、科学统筹、洞察时势。同时,加强与肥东循环经济园的合作,增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全环节。

纵向避长务实求真探索制定实施精准招商策略。为避免产业链过长,需立足对园区企业发展现状、所处环节、上下游供应的全面分析,选好角度准确切入,从招商环节进行梳堵补缺。高附加值的新药创制固然能带来高溢价、高收益,但“小而美”的CDM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同样有助于效率提高。园区需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第三方招商服务机构等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其专业资源优势,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招商新模式。若产业能级较低,则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若必要的产业服务缺失,则加快检验检测、安全评价、临床试验等平台机构引进。重点加强某些薄弱环节的企业招引,其目的并不是盲目“延链”,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6 生物医药细分领域

横向避宽:精耕细作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是立足园区实际,深植资源沃土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不能指望搬来一座“飞来峰”。第一要务是规划引领,即通过加强与行业组织、专家智库、咨询机构合作,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建设单位、招商人员对生物医药产业认识。通过结合上位规划、区域竞合分析、产业基础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研判等方法,发挥地方优势,筛选并确立重点发展领域,擦亮产业“特色名片”。

内部整合:科学统筹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各类主体培育。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官产学研用”的创新网络,并配套产业基金,导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医药领域双创企业、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前景的科创项目支持引导。关注引进处在价值链后端的“隐形冠军”企业,为完善环节配套提供支持,从而确保生产环节运转有效、顺畅有序,各主体间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外部协同:洞察时势积极参与区域平台组织建设。探索把握时机,牢牢把握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外部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快“拉手”而不是“松手”,加快协同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参与长三角生物医药联盟、论坛活动和医药数据共享平台等区域性公共平台、行业组织建设,依托平台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投融资对接合作、企业优势互补等方面的功能,整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飞地建设”和“山海协作”,从更高层面统筹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角度引导资源高效集聚。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近年来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合肥大基因中心、瀚博瑞强、华云数据、国新健康等为代表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群。但由于本地缺乏GLP实验室、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开展相关测试只能到上海、北京等地,导致研发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7 合肥高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建设,瞄准重点领域,集中招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成长前景好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医疗影像领域,依托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等企业基础优势,通过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举措,重点对接引进深圳智影医疗、杭州辛顿科技等企业,强化在CT、磁共振成像、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数字X线成像等技术的研发,同时积极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安医、中科大附属医院等本土医疗机构的应用合作。健康数据领域,依托浪潮、晶奇网络等园区企业,结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区域健康数据库;招引北京易康云、广州中康资讯、深圳天琴医疗等企业,结合智慧高新建设,引导人工智能与健康数据相结合,建立完善健康软件系统、健康电子档案、AI远程医学咨询等体系。研发平台领域,依托中科大先研院、广州生物院等平台技术优势,加强与中科大、国科大、中科院、中国医科院等国家级院校对接,引进GLP实验室、新药临床前评价中心、生物细胞银行等重点项目,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打破生物评价关键共性技术及平台缺乏局面,培育健康医疗产业高端人才,全面提升区域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水平。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医疗器械主要聚焦在医疗影像、放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移动与可穿戴、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已集聚了安科生物、欧普康视、美亚光电、必欧瀚、德铭电子等一批领军医疗器械企业。但目

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医疗器械产业注册数量少,三类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少。企业缺少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多为购买国外专利或合作开发,例如必欧瀚购买的是芬兰的,德铭电子腹腔镜是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开发,欧普康视与日本合作开发。

8 合肥高新区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抓住医疗器械与健康设备子产业技术转化快、政策性门槛低的特点,引进一批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体外诊断领域,围绕重大疾病诊疗检测需求,重点引进罗氏、雅培、生物梅里埃、西门子、希森美康、BD等国外龙头企业,以及达安基因、利德曼、理邦、迈克生物、美康生物、华科生物、万孚生物、三诺生物、凯普生物、透景生命、新华医疗、基蛋生物等国内上市企业。医疗影像领域,围绕磁共振设备(MRI)、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数字化医用x射线机(含平板DR)、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PET-MRSPECT-CT、医用回旋加速器等)、超声成像设备等高端产品需求,招引以西门子、GE、日立、东芝、飞利浦等国外上市企业,以及迈瑞、上海联影、东软、理邦为代表的高端国产企业。移动与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面向医疗健康领域发展血糖仪、血压仪、血氧监测仪、助眠枕、胰岛素泵等医疗穿戴设备,招引东华、卫宁、万达信息、东软、尚荣医疗等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目前,合肥高新区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上已有一定的基础,较有规模的企业主要有科大智能、航大智能科技、瑞硕科技、松科智能装备等,但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低端产品,产值超过10亿的龙头企业匮乏,业务开展集中在执行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企业偏少,相关科研院所偏重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慢,产学研用合作不够紧密。 


9 合肥高新区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抢抓工业机器人新兴技术发展和应用爆发式增长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发展高地的机制优势,面向市场需求,着力布局工业机器人集聚发展体系建设,将高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工业机器人核心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控制器方面,推动园区企业积极建立与英威腾、深圳固高、广州数控等国内控制器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结合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参与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研发及产业化,参与新型开放式、可重组机器人控制器研发及产业化,同时通过技术合作、项目招引等方式,接洽KUKAKEBA、英威腾、深圳固高、广州数控等企业,从合作研发、投资设厂起步,重点培育本地专业控制器平台型企业。传感器方面,加强区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与机器人系统集成、本体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集成、数据融合及可靠性领域技术水平,同时引进海内外知名企业,快速实现产线建设和技术转移,接洽引入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纳微电子、科陆电子等企业,弥补在惯性、压力、温湿度、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不足。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洽谈日本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南通镇康、浙江恒丰泰RV减速器、苏州绿谐波减速器,汇川技术、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企业在高新区设立子公司或者服务机构,以优惠价格为本地企业提供配套。工业机器人本体方面,重点招引瑞士的ABB、德国的KUKA(库卡)、日本的FANUC(发那科)和YASKAWA(安川电机)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NACHI(那智不二越)、KAWASAKI(川崎机器人),瑞士STAUBLI(史陶比尔),意大利COMAU(柯马机器人)和国内的唐山松下、沈阳新松、南京埃斯顿、上海沃迪等在高新区设立子公司,尝试接洽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探索协作机器人研发领域的合作。应用层方面,争取美的旗下库卡在高新区设立子公司,专注发展家电行业工业机器人。依托区内光伏产业基地及周边巨大的光伏市场,尝试接洽与国际巨头公司如安川、发那科、库卡、史陶比尔等进行战略合作,引入国内知名企业如汇川科技、哈博实、广州数控等在高新区设立子公司,培育本地光伏机器人企业。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拥有涵盖电池、组建、逆变器、系统应用领域的光伏企业36家,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分别形成了相当程度的集聚,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园区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但从全产业链和产品结构看,建筑用光伏构件、薄膜发电产品等城市推广应用重点产品,以及光热发电产品、光伏生产设备等领域基础较薄弱。光伏产品以晶体硅电池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常规电池环节,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在异质结(SHJ)等高效电池和产品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基础研究亟待提升。此外,在光伏高端电池工艺及装备、材料方面仍有不足,包括黑硅、PERCN型技术等所需的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能力仍有待提升。

10 合肥高新区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依托通威太阳能(电池片)、晶澳太阳能(组件)、阳光电源(逆变器)等龙头企业,强基补链,打造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构建良好的光伏产业生态。聚焦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产业细分领域,重点瞄向江浙地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高端电池组件方面,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发展趋势以及柔性化应用的需求,重点引进、消化、吸收高效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技术和相关生产企业。在光伏生产设备方面,重点引进、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生产设备、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及光伏电池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发展5G已具备一定基础,当前拥有以蓝麦通信等为代表的芯片及器件企业、以华米科技、赛为智能等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制造企业。以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安徽通服等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以及国轩高科、科大智能、宝龙环保、科大国盾等下游融合应用企业。但合肥高新区5G产业基带芯片、射频器件、光纤光缆光模块、基站主设备等中上游环节较为薄弱,关键环节缺乏龙头领军企业。在行业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很多是尝试和实验性产品,真正实现与业务无缝衔接的典型案例不多,很多行业尚未开展应用。

——招商重点与路径。围绕5G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汇集和处理,完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与5G网络结合,提升5G网络的能力和运行效果。依托芯片设计、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通信服务等产业集聚区域,针对中上游薄弱的基带芯片、射频器件等模块,引进海思、中兴通讯以及金信诺等重点企业,同时拓宽下游产业链,增加5G的行业应用企业,引入以工业互联网作为主营业务的乐士科技、佳讯飞鸿,与京东和腾讯科技在VR/AR内容应用和交互系统上展开合作。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当前合肥高新区区块链企业数量在合肥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企业分布在创新产业园、中科大研究院及中国声谷等数字企业集中区。其中位于高新区的合肥达朴汇联科技有限公司(中游)、合肥趣链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上游)被列入中国通信院联合158家企业牵头启动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但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链尚未形成。

——招商重点与路径。借助已有的上中游企业,围绕区块链所必备的硬件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支持,与北上广深发展成熟的企业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易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契机,尝试与苏州同济区区块链研究院有限公司搭建合作平台,展开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针对下游应用行业,围绕现阶段我国发展成熟的金融领域,进一步延炼、补链,加强与中国银联、中国工商银行等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合作,引入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家电、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主动求新、求变、求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研发创新为动力,开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产品,在转型升级步伐上争得先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服务化、链条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打造产业生态,实现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现已集聚家电核心主机企业4家,家电配套企业15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格力、美的、惠而浦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主机厂为核心,凌达、世纪精信、凯邦、力世通等研发能力强、配套范围广泛的配套企业为支撑,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企业集群为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覆盖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白色系列家电及智能小家电等。但目前园区家电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家电产品集中在白色大家电领域,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为主,小家电、厨房电器等未来潜力大的领域发展滞后,整体规模较小。虽然园区内有较好的人工智能基础,但区内家电企业产品智能化水平较低,未能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1 合肥高新区家电全产业链现状图

——招商重点与路径。做优做强洗衣机、空调、冰箱等优势产品,推动产品向节能、环保、智能化发展,完善家电产业链环节。重点在变频电动机、电阻电容、离合器等领域招引中山大洋电机、伊默特电机、风华高科、奇精机械等龙头企业,在冰箱压缩机、新节能型保温材料等领域招引加西贝拉压缩机、华意压缩机、苏州优尼科等龙头企业。加快家电单品智能化进程,重点引进智能芯片、传感器、无线通信模组等家电智能化环节关键硬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具有相关核心专利与技术的关键零配件配套企业,支持其在高新区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家电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比例。将小家电企业作为高新区丰富家电产品品类的重要方向,重点招引厨房类、个人护理类、电暖类、智能净水净空类、健康类小家电龙头企业,尽快打造有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同时积极招引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智能小家电初创企业,鼓励其在高新区研发原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发展现状及薄弱点。合肥高新区正逐步围绕长安合肥基地形成整车、零部件产业配套体系。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长安”)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是长安汽车三大乘用车生产基地之一,是长安汽车整体布局中,华东地区的重要支点。目前合肥长安整体已具备年产50-60万辆整车规模,涵盖长安汽车P2-P4平台乘用车及新能源系列车型。根据合肥长安发展需要,一期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已引入6家零部件企业,总投资约21亿元;二期已引入7家核心零部件企业,通过买地建厂、租赁厂房、原厂扩建等方式投资运营。截止目前,合肥长安整体已引入安徽省内零部件供应商累计约43家,后续,合肥长安零部件本地化率将达到30-40%左右,积极助推安徽省、市汽车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布局上,先后招揽了蔚来、大众、零跑等企业。以蔚来为例,2020429日,蔚来与市政府完成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签约仪式,截至20201231日,蔚来财报全年交付汽车43728辆,同比增长112.63%,总营收162.58亿元,同比增长107.8%。不仅如此,20206月,由市政府牵头,又将江淮、大众70亿元的投资合作敲定,并成立了合资子公司;20211月,市政府还参加了零跑汽车B轮融资,投资金额将不低于20亿元,这些一系列动作,逐步让合肥市成为上海之后,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之一。

目前,合肥集聚了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科威尔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0余家。高新区作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定要做大做强产业优势和引领作用,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面发挥高新区的品牌力量。

——新能源汽车招商重点与路径。拓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范围触角,深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创造联动效应。新能源汽车组建:电控、动力电池、动力电机、换电桩;智能产业领域: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新能源电池研究: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锂电池隔离膜研究;电池测试:锂电管理系统、BMS、整车测试系统软件开发等技术企业招商力度。

抓住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和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新机遇,以现代服务业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国际服务贸易、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学校、医院、公园、休闲娱乐设施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合肥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健全国际化教育、医疗、生活服务体系,助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创新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新兴业态。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国际商贸、国际会展、国际检验检测、国际融资租赁、专业服务等国际服务贸易新兴业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将营业总部、采购、研发和市场营销中心以及海外跨国公司将区域总部落户高新区,建立和发展全球贸易网络,打造以贸易营运控制功能为核心的离岸贸易平台。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新兴业态,在汽车、智能装备、信息电子、生物健康等优势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领域鼓励、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的跨境电商平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模式,发展各类专业性保税展示交易和进口商品直销(分销)平台,如健康医疗产品、智能装备、电子产品等。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产业。重点引进研究发展、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综合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从高新区服务业产业构成来看,截至2019年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为40.23%,整体增幅仅为2.7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为34.21%,整体增幅仅为0.45%;科技服务业占比为18.75%,增长34.52%(包含规下但纳入省平台抽样服务业企业数据)。

近年来,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升。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于高新区乃至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路径。研发设计服务。加快发展工业、工程设计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平面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常态的运行维护机制,促进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发展。依托科研机构,积极建设新药研发、孵化和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等各类创新平台、孵化平台,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及产品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服务。鼓励企业将可外包的研发设计业务发包给研发设计企业。

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发挥各类科创园区(社区)在创业就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载体作用。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扶持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设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对技术市场的监管和服务,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科技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创新研发平台,推进科研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研究机构。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中产学研用各方的责权利分配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发展咨询、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培育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服务。支持相关科技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创新服务能力。

检验检测及标准化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检验检测市场参与竞争,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重点提升家电、汽车等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继续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一批质检中心。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检验检测标准,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科技咨询及应用服务。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工程服务机构等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发展工程技术咨询及建设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如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发展层次不高,目前基本处于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兜底阶段,尚未能满足人们多层次、便利化需求。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领域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小而散,优质服务企业和品牌数量少,缺少行业标准和监管,造成行业市场秩序混乱,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高。门类虽齐全,但在专业技术研发应用、商业模式革新、新业态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部分行业如健康、养老、体育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生活领域市场化步伐相对缓慢,整体来说生活性服务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亟待转型、提质、升级。

十四五时期,把握两个变化,一是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更加凸显,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发挥重要支撑力量,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重心将从稳投资稳消费移。二是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后小康阶段,经济着力点从量”和“增速”转换到“质量”和“效益”上,更加关注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供给“好不好”“优不优”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国将步入后小康时期,人们对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中高收入人群比例将显著提高,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从温饱型、舒适型向着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进一步推动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目前中国已进入第三次消费升级阶段,“实物消费”向“时间消费”转变,科技赋能消费场景,创新引领未来消费体验成为必然趋势。对高新区来说,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向传统产业渗透,服务主体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实现降本增效和服务升级,信息消费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观念进一步从“占有商品”向“享受服务”转变,85后、95后两个代际成为消费主力军,且两个代际群体是在经济丰裕背景下伴随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消费习惯具有碎片化、全天候、全渠道的特点,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品位”“品格”,将进一步推动共享服务、智慧服务、体验服务、定制服务、二手服务等新业态成为未来消费主流。

——产业发展路径。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提升园区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依托园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发展基础,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养老养生等领域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和多样化健康服务品牌,建设一批高端医疗服务中心、高端体检中心、亚健康调理中心、高端保健中心、健康养老基地、养生养老综合体等项目,推动园区构建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引进房车露营地、主题酒店、养生度假酒店、运动酒店、生态庄园酒店、郊野别墅酒店等新型、特色旅游住宿项目和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旅游演艺、夜间娱乐、智慧旅游项目。

立足合肥高新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教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引资力度,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抢抓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对华投资快速增长机遇,把引进外资与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全面结合起来。根据国家、省、市外商投资政策导向,积极引进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鼓励外资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关注引进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业项目,生命健康领域重点关注引进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业项目,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关注引进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产业项目。

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高新片区,全方位复制推广成功经验,用好更大改革自主权,开展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产业体系、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体系、安全普惠的金融环境体系、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探索系统集成改革和跨部门协同创新,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数字经济、服务外包、文旅健康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加快进行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新片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高端设备和服务、日用消费品进口。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新片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依托已有的国内区域双边、多变合作机制,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开展重点产业对接,实施精准招商,扩大国内外投资来源。紧盯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江苏、浙江等创新高地重点企业群体,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保持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和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强度,积极与地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等进行合作交流,吸引大型集团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企来高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基地。重点深化与上述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光伏新能源、公共安全、家电、汽车、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上的合作,并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为重点,主要突破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环节、薄弱环节、配套环节和提升创新环节和重大平台的招商。

充分整合、调动各种招商资源和力量,在持续推进合肥高新区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等方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引导基金招商、金融资本招商、扩大存量招商和外驻机构招商步伐,充分发挥重点领域、部门、产业和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基金招商方面,充分发挥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资本招商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和科大讯飞、科大国盾等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产业资本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投资区内企业,通过BOT、特许经营权转让等PPP合作方式吸引投资。扩大存量招商方面,充分发挥已落户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激励入驻企业再投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一是加强对已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企业及其母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需求,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增强企业再投资意愿和信息;二是根据已落户企业的发展需求,专门谋划一些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并给予定向奖励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外驻机构招商方面,加强与安徽省、合肥市驻外机构等办事处的联系,拓宽招商信息获取渠道。

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区域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国家级侨梦苑等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充分发挥中国声谷等特色产业发展平台的招商引资载体作用,从市场细分和市场分工的原则出发,致力于对产业配套项目和相关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创造产业配套环境,推进集群承接,打造投资集群、产业集群,增强园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重点产业集群根植性,打造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基地。鼓励各平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二地主招商,支持境内外投资商抱团成群发展,依靠企业特定关系网引进项目。支持重点平台推动互联网+招商模式,建立完善招商服务信息系统、产业电子地图系统和招商引资重点客户资源库,用互联网手段对招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搜集投资信息并作出研判,形成招商引资快捷、高效反应机制。加强与专业中介机构、非盈利性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关系,动员各界力量促进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狠抓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在建项目推进和项目谋划包装,进一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对于在谈项目,要加强跟踪推进工作,确保在谈项目能够尽快签约、尽早落地。一是要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双方合作动态,协调解决项目洽谈、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双方进行实质性洽谈;二是主动出击,全面收集整理客商信息,重点抓好对重点客商的对接和项目考察工作,增强客商投资信息;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客商重点关注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招商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谈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已签约项目,要加强部门联动,落实要素保障,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大招商项目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管线改建、移民搬迁、大件运输以及施工用电、用水、用气、通信等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对于在建项目,要抓好施工组织,推动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对未能按计划开工或未达到建设进度的项目,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有效组合、集成使用政策,优化产业差异化和区域差异化招商引资政策,引导招商引资政策向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倾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出台新政策,强化招商引资政策保障。整理汇编国家、省、市鼓励境内外客商投资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逐项落实到位。对新设、引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总部企业、研发设计机构以及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综合性政策扶持;充分整合发挥创新创业基金和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投放集中度和使用效益,有效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用好招商引资的各项财税、金融和土地支持政策,强化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标准化厂房、办公用房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园区的发展支撑能力。对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招商引资项目,切实加强重大项目的土地征用、厂房保障、财政资金支持、银行信贷支持、建设要素保障等工作,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和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建设资讯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投资推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平台、网上项目合作对接平台、网上项目与园区对接平台等,实现网上项目洽谈互动,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招商队伍的要求,打造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招商队伍。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探索面向社会招聘招商引资专业人才,把综合素质高、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吸纳进招商队伍。加大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考察、理论研修、外派挂职等手段,培养一批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了解客商投资需求、通晓招商规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化人才。组建社会化招商平台,在驻外机构、龙头企业、商协会和其他组织的负责人(高管)或资源关系网络强大的社会个人中选聘一批招商顾问、招商代理和招商专员,助力高新区招商引资。

对标中关村、杭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和张江高科等世界一流园区,不断夯实优化营商环境软硬件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吸引和培育更多市场主体、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将高新区打造为合肥市乃至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补齐营商环境建设短板,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能,为企业提供规范、合法、便利、周到、高效、精准的服务;补齐生活配套短板,解决好教育质量不高、品牌学校缺少的问题,加强文化、体育、商业配套的建设。创新营造营商环境,完善深化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精准支持,最大限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着力构建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全方位“4”大扶持体系。

----创业高新区,这里有全周期的扶持体系

广覆盖支持创业者,无论大学生还是院士、科技大咖,都有相匹配的“真金白银”奖励,从开办补贴、房租补贴到“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全过程陪伴创业者,企业开办缩短至半天即可完成,免费提供共享办公空间、高新“双创券”,实现创业者“拎包创业”。精准提供孵化培育服务、科技资金支持等,助推创业者行稳致远。多举措金融护航创业者,强化天使投资、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信贷创新产品、投融资服务等金融供给,建立天使投资尽职免责机制。

----创新高新区,这里有全领域的支持体系

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示范区,建设青年人才驿站。大学生来了可先落户后就业,有实习补助、就业奖励金、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等一揽子支持。科技创新者来了,有项目经费和科研人员专项奖励资金。博士后来了,有博士后在站补贴、项目配套、留区奖励等最优综合扶持。先导产业紧缺人才来了,有最高20万元的薪酬补贴,向重点大院大所、重大项目定向配给资助名额。教育、卫生、文旅人才来了,有最全面的培养和优待。

----筑梦高新区,这里有全要素的支撑体系

倾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中国科技大学高新校区为核心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国家创新中心。全新发布孵化载体热力图,助力创业者无缝对接载体。加速集聚青年创业者。系统构建招才引智矩阵,实施“以赛引才”“以投带引”“机构引才”,不遗余力诚邀海内外精英。积极搭建“就在合肥乐享高新”引才平台,实现海外引才、校园引才、社会引才三位一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诚意推出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人才工作与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开通长三角地区人才申报高新区人才计划的绿色通道。

----扎根高新区,这里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这里的服务最走心。全力打造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审批“进一扇门,找一个部门”,实现人才服务“前台受理、后台处理”、“前呼后应、一呼百应”。这里的服务最贴心。我们重点实施人才乐居工程,分层分类解决人才居住需求,打造集办公、居住、休闲、社交为一体的高品质创新创业社区。这里的服务最暖心。妥善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父母养老等现实问题,免除人才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定制推出人才医疗保健、品质生活、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专属服务,营造更优更浓的创新创业氛围。

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增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积极性。强化主体责任,将引进资金、吸纳就业、引进技术等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引资总量、项目质量等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参考,对整治素质过硬、招商引资实绩突出、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对未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单位和有关负责人,视情节给予取消评优资格、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问责。

打造主题招商品牌,每年以政府名义在知名城市以中国声谷、量子中心为主题策划组织高端大型活动,全面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招商品牌,增强国内外投资主体对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认可度和投资积极性。开展投资高新,共赢未来系列海内外推介活动,加强投资环境、招商政策和重点项目推介。突出主流媒体宣传,积极争取上级宣传部门支持,加强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制定联合行动方案等方式,深化双方在信息交换、主题策划、企业资源等领域的投资推介合作,加大中国声谷、量子中心”“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国家级高新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名片的整体宣传,全面提升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借力服务对象宣传,从园区投资环境营销视角整体策划有关投资形势、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报道。突出宣传在企业引进及落地过程,通过企业和投资者视角,采取植入式报道方式,对高新区投资环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宣传推介,借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对高新区投资环境进行推介。创新宣传推介手段,积极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业态开展宣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