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的一半是哪个地方?

前一阵国产E级长轴版因为车身以钢换铝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舆论口正是国产E级比海外版重300kg。不过事实上增重并非只是铝换成了钢,关于车重增加很多人忽略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国产E级加长了,另一个是国外版本配置非常之低,并且是入门车型也是手动挡,所以更轻的车身也是有据可循。没过几天,捷豹XF L上市了,新车除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之外,全铝车身同样也关注度甚高。所以今天要聊的话题你们应该也猜到了,没错,就聊聊铝和车身。


全铝车身的好处是什么?

简单科普一下,全铝车身的最大优势就是减重,首先铝的密度是2.7,钢是7.9,轻了2/3,对于减重非常有帮助。减重当然是和油耗排放直接挂钩,当年奥迪A2就用了全铝车身,Polo大小的车身使其只有895kg,柴油版百公里油耗3升,是当时世界上最省油的车之一,现在即便是插电混动也只有电池充满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个油耗数字,你说唬不唬人。

除了油耗和排放之外,减轻重量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操控性,莲花纯粹的驾驶乐趣和其轻量化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赛车界有一句话叫“多10马力不如轻1斤”,同样年代的车型,圈速往往和整备质量成正比,霸占纽博格林圈速榜首的Radical SR8在05年就创下了6分56秒的成绩,至今没被其他车型打破。
这个成绩比13年的保时捷918还快1秒,很大一部分功劳得益于重量只有680kg的车身。其实Radical SR8马力只有360匹,要知道同年代的入门级超级跑车法拉利F430都有490马力,圈速慢一秒的保时捷918更是887马力。

当然,同样的发动机推动更轻的车身当然跑得更快,0-100加速和功率质量比是有直接关系的。与此同时,惯性更小,当然也可以缩短刹车距离,间接地提高安全性。此外,由于密度更低,所以在需要加固的地方可以更放得开用上更多材料,与此同时铝合金的强度为85mol,远远高于钢的40mol,车身结构强度可以做到超过普通钢制车身。以新一代XF为例,其在Euro NCAP的碰撞测试中,就取得了五星级的优秀成绩。
此外,铝合金的延展性也更好,很多复杂的曲线用铝合金冲压件才能达到效果,比如宾利添越的后翼子板。另外,铝合金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耐腐蚀。
为什么捷豹一直坚持全铝车身?

全铝车身的优势说完,下面就有必要聊聊背景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批量生产全铝车身的汽车厂家是奥迪,第二就是捷豹。在去年XF换代之后捷豹牌子旗下所有的车型便已都是全铝车身。在这个ABB称王,其他牌子只能努力地分一杯羹的年代,诚实的说,捷豹发动机技术不领先,操控和驾驶感受无法秒杀宝马,豪华和舒适度也无法秒杀奔驰,科技感更是无法秒杀奥迪的情况下,现在努力地把全铝车身当做招牌来做,也不失为一个树立牌子形象的方法。

而目前奥迪也只有A8,R8这种顶级豪华车和性能车才采用全铝车身,去年换代的Q7也终于用上了全铝车身,但A1-A7、Q2-Q5依旧采用钢制车身,部分表面覆盖件是铝。
事实上,玩转全铝车身并不是近十几年的事,捷豹最早在1936年就开始把铝用在高性能车上了。SS100采用了手工制造的铝合金车身,整备质量只有1150kg,最高时速达到了163公里/h。后来1948年伦敦车展展出的XK120提出了全铝车身的概念,生产的XK120就采用了全铝车身,但是由于成本原因1950年之后的版本还是用了钢制车身,只有表面覆盖件(车门,引擎盖,行李箱盖)用了铝。
捷豹大批量生产全铝车身是03年推出的上一代捷豹XJ,尺寸比所有德国对手都大,但是最轻的版本车重只有1608kg,比对手轻200kg,比很多中大型车(E级,A6,5系)都轻。采用能和对手V12较量的V8机械增压发动机版本的XJ也只有1728kg,比对手轻至少350公斤。同年代S级和7系kg,大众辉腾kg,同样采用全铝车身的奥迪Akg。

后来陆陆续续路虎览胜,揽胜运动,捷豹F-Type,XE,F-Pace,再到前两天上市的XFL,都采用了全铝车身。看看竞品们吧,奥迪A8已经用了三代了,但A6和A4还没用上,E级和C级也是只有部分表面覆盖件用铝合金,国产又换成了钢,CT6国产版是钢铝车身,并且严格来讲还高半个级别。


捷豹XFL铝合金应用比率达到了75%,是目前国产车型中铝合金应用比例最高的车型。和奥迪ASF全铝车身差异,捷豹用的是铆接来取代点焊,并且以胶合工艺来提高各部件的连接强度,同时胶合工艺还有助于提升车体的密封性。
全铝车身这么好,为什么还是很少见?

这个问题嘛,其实就是因为全铝车身物料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维修也更困难,相比如传统的钢制车身,研发成本也是惊人的,所以目前几乎只有豪华轿车和高性能跑车上使用,比如奥迪A8、R8、劳斯莱斯幻影、奔驰SLS、本田NSX。
此外,上文中提到的全铝车身优点并不是只能靠全铝车身来实现,比如最新一代奔驰C级和奥迪A4在优化了各个细节的设计和材质,也减了一百多公斤。新一代Q7减重325公斤,其中一半是全铝车身的贡献。采用全铝车身的捷豹F-Type最轻的版本也有1567kg,而大小差不多,同样采用6缸机的911Carrera只有1430kg,F-TypeR重量是1730kg,相比之下911Turbo只有1595kg。所以并不是采用全铝车身的车型就一定轻,减重也不完全是靠全铝车身。

除了捷豹,另外一个目前旗下都是全铝车身的牌子是特斯拉,不过旗下目前只有两款车型。特斯拉因为电动车的电池组质量巨大,不得不采用全铝车身来减重,尽管如此,整备质量还是比同样大小同样动力级别的对手重了200-300公斤。此外,研发高性能电池的成本,难度和时间也远高于直接采用现在已经存在的全铝车身技术,所以全铝车身在特斯拉身上更像一种妥协。

除了宝马正在尝试普及碳纤维,全球各大厂商也在努力的尽可能多用铝制部件,争取也普及全铝车身。通用给旗下的旗舰轿车CT6研发了钢铝车身,D级车身份的CT6只有1655kg。福特给旗下卖的最好的皮卡F150也换成了全铝车身,减重近半吨!这也是汽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产量最大的全铝车身车型。奔驰也有全铝车身的车型,SLS AMG,AMG GT,但轿车目前还只是大量的把铝制材料用在表面覆盖件上。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Ducker的一份报告称,目前只有1%的汽车为全铝车身,而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18%。我相信,全铝车身一定是未来不会逆转的趋势,轻量化从汽车诞生就是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想解决的问题,节能减排也是全人类努力的方向。铝也是目前综合考虑最适合取代钢作为汽车车身的材料。
当然,还有一种轻量化材料是碳纤维,但是成本更加高昂,维修更加困难,只有超跑在用。宝马希望通过新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减轻难度,但其他厂商更多还是在努力研发全铝车身。捷豹对全铝车身的坚持,使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铝制车身生产基地,如今奇瑞捷豹路虎在国内投产,全铝车身车间也已经国产化。奥迪的有大灯,宝马有操控、奔驰有豪华,捷豹这个全铝车身或许将来能成为招牌也说不定呢。

10万老司机们为你带路...

人教版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在停车比较拥挤的地方,常常需要在车内对车距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剐蹭,

今天我给大家实测演示一下遇到以下情况是如何去判断距离的。

第一、判断右前角与前车左前角距离:

正常驾驶坐姿,通过前风挡玻璃下沿看到右前方车辆左前角引擎盖大约四分之一部分,

前车右大灯露出一半,左边大灯露出来一点点,此时最近距离大约10厘米,

向左打满方向,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不会刮蹭到前车;

第二、判断右前方车辆左后角距离:

正常驾驶坐姿,通过前风挡玻璃下沿右侧看到前车左侧尾灯一半时,

此时最近距离大约20厘米,

向左打满方向,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不会刮蹭到前车;

第三、判断车右前保险杠与前车车身距离:

正常驾驶坐姿,通过前风挡玻璃下沿右侧看到右前方车辆驾驶室左窗下沿5厘米,

此时最近距离大约不足10厘米;

第四、判断车头与前车车身距离:

正常驾驶坐姿,通过前风挡玻璃下沿看到正前方车辆门把手下沿位置,

此时车头保险杠距离前车车身大约10厘米;

第五、判断车尾与后车车身距离:

正常驾驶坐姿,正常后视镜状态,看到后方车辆轮胎高度一半出现在左后视镜下沿时,

此时我车后保险杠距离后车车身大约15厘米。

以上实测数据是同叔根据自己身高坐姿实测得出来的数据,请大家使用时根据自己的身高坐姿以及车型,按照今天教给大家的方法进行实测后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判定车头的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