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刀法测密度时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南华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

实验一:土的重度(密度)、含水率试验

实验名称: 土的重度、含水量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田小旭、易展辉 李胜北 刘晨伟 李代元 王孜恒 实验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城建西301 实验日期:20xx年 03 月 28 日

1.熟悉土工实验中环刀、天平、烘箱等基本设备的操作方法;

2.通过本试验掌握土体的天然含水率试验方法,了解含水率指标在工程中的应

用,并配合其它试验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及饱和度等其它指标;

3.通过本试验掌握土体的天然密度试验方法,了解天然密度指标在工程中的应

用,并配合其它试验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及饱和度等其它指标。并初步了

解土体密度大小与土的松紧程度、压缩性、抗剪强度的关系。

土体中的自由水和弱结合水在105℃~110℃的温度下全部变成水蒸气挥发,

土体粒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土重为土颗粒质量加上强结合水质量,将挥发

掉的水份质量与干土质量之比为土体含水率。即土体含水率是指土颗粒在

105℃~110℃的温度下烘干(或酒精烧干)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份质量与烘干土

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单位体积土体质量称做土的密度,定义式为:

式中:ρ0-土样湿密度(g/cm3);

m0-土样质量(g);

V-土样体积(cm3)。

实验室内直接测量的密度为湿密度(对原状土称作天然密度)。

式中:?0 —土样含水率(%);

mw—土体所失去水分的质量(g);

ms—烘干后土颗粒质量(g)。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

1.恒温烘箱:恒温范围在105℃~110℃,温度控制精度高于±2℃;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其它工具:铝盒(称量盒)、开土刀、干燥器、温度计等。

(b)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

(c)其它工具:切土刀,玻璃板、钢丝锯,凡士林等

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

1.用感量0.01g的天平称取铝盒重量,记录铝盒编号和重量;

2.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放入铝盒内,(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迅速盖好盒盖,称铝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并记录铝盒号和盒加湿土质量。

3.揭开盒盖,将试样和铝盒一起放入恒温烘箱,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小时,对砂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重。

4.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盖好铝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铝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并记录铝盒号和盒加干土质量。

(a)取原状土或制备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将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向下压至约刃口深处,用切土刀将士样切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后,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伸出环刀顶部,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平;

(b)用切下的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c)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至0.1g。

表2 含水率实验数据表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

表1 密度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

表2 含水率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

经过实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土样含水率?可取为27.99%; (2)实验土样重度?可取18.0kN/m3;

(3)实验土样天然密度ρ可取为1.8g/cm?。

实验二:土的塑限和液限测定试验

实验名称: 土的塑限和液限测定试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田小旭、易展辉 李胜北 刘晨伟 李代元 王孜恒 实验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城建西301 实验日期:20xx年 04月 12 日(下午)

掌握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和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的计算,并能利用界限含水率指

标进行土的分类和定名,判断天然土的状态。

1.细粒土由于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 状态。

2.液限是细粒土呈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L)

3.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态状与半固体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p)

4.缩限是细粒土呈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s)

(a)圆锥仪:由锥身、手柄、平衡装置三部分组成,锥身由不锈钢制成,锥角

(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其它工具:调土刀,调土碗,0.5mm孔筛,凡士林,含水率试验全套设备

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

2、测定土的液限和和土的塑限;

3、测定土的液限和和土的塑限所对应的含水率。

(a)制备试样:取代表性天然土或风干土过0.5mm的孔筛,过筛后取约250g, 放入调土皿中,加纯净水调成均匀浓糊状,将拌和均匀的土样密封于保湿缸中静置24小时;

(b)放锥:将试样用调土刀调匀,密实地填入试杯中,不得在杯口反复涂抹,将刮平的试杯放在杯座上,至锥尖刚好与土面接触时,放松手指,使其锥体在自重状态下沉入土中;

(c)读数:经15s后观看锥尖入土深度,若锥体入土深度刚好为10mm时,表示土的含水率适为液限,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重新调试土膏;

(d)测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迅速放入铝盒内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既为液限;

(e)此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当两次测定的液限含水率差值小于2%时,取平均值作为该土样的液限。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 1. 实验数据

经过实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测定土样的液限可取值为34.2﹪;

(2)实验测定土样的塑限可取值为19﹪;

(3)土样的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分别可以取值为0.59和15.2;

(4)依处理结果可得该粉质粘性土属于可塑状态。

实验名称: 土的固结试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田小旭 易展辉 李胜北 刘晨伟 李代元 王孜恒 实验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城建西301 实验日期:20xx年 04 月 13 日(下午)

本试验之目的在于测定土的沉降变形,了解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变形与时间~压力的关系,结合其它试验指标配合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确定土压缩性的高低。

1.侧限压缩试验又称固结试验。土体的固结是指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水和气体被逐渐排走,孔隙体积减小,土颗粒之间重新排列的现象。

2.土的固结试验是通过测定土样在各级垂直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计算各级荷载下相应的孔隙比,用以确定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等。

1.固结容器:由环刀、护环、透水石、水槽、加压上盖组成;

3.加压设备:应能垂直地在瞬间施加各级规定的压力,且没有冲击力,压力准确 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的规定。

4.变形量测设备:量程10mm,最小分度值为0.01mm的百分表或准确度为全量程0.2%的位移传感器。

5.其它:开土刀、过滤纸等。

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

2、测定土在不同荷载压缩下的形变量;

3、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2)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按密度试验要求取原状土或制备扰动土土样。并测定试样的含水率和密度,取切下的余土测定土粒比重。试样需要饱和时,应按规定进行抽气饱和; 2.安装:在压密容器中放置好透水石和滤纸,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和环刀一起刃口向下小心放入护环,再在试样上放置滤纸和透水石,最后放上传压活塞,安装加压装置和百分表; 3.调零:施加预压力使试样与仪器上下各部件之间接触,将百分表或传感器调整到零位或测读初读数,通常将百分表测距调到大于8mm;

4.加载:确定需要施加的各级压力,压力等级宜为12.5、25、50、100、200、400、800、1600、3200kPa。第一级压力的大小应视土的软硬程度而定,宜用12.5kPa、25kPa或50kPa。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只需测定压缩系数时,最大压力不小于400kPa;

5.沉降记录:施加每级压力后24h测定试样高度变化作为稳定标准,每间隔1小时变形小于0.01mm时,作为稳定读数;

6.加第二级荷载:记下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载。依此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

7.试验结束:最后一级荷载稳定后,先卸除百分表,然后卸除砝码,升起加压框,拆除仪器各部件,取出试样,测定含水率。 注意事项:

1.在高压压缩试验中,仪器变形量不能忽略; 2.滤纸浸湿后的变形量较大,因此,压缩试验要求使用薄滤纸或用孔径较细的透水石而不使用滤纸,但这时易使透水石淤堵;

3.固结试验仅进行需要固结系数的那几级荷载,其它仅测读稳定沉降量; 4.压缩试验中,使用卡萨格兰德(Casagrande)方法确定前期固结应力时,前面几级加载比应小于1;

5.压缩试验过程中,使加载杠杆始终保持水平。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 1.实验数据

经过实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试验土样的压缩系数可取值为0.93Mpaˉ?,属于高压缩性土;

(2)计算该土样的压缩模量为1.6 Mpa,属于高压缩性土。

实验四: 土的直剪实验

实验名称: 土的直剪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田小旭 易展辉 李胜北 刘晨伟 李代元 王孜恒 实验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城建西301 实验日期:20xx年 04 月 18 日(下午 )

掌握土的室内直剪试验方法,并运用库仑——莫尔强度理论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

数c、τ值,了解c和τ值在工程中的应用。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应力破坏时的极限能力。土体内某一面上的抗剪强

度就是该面两侧的土体发生滑动的最大阻力,这一阻力是由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所

组成,可近似地用库仑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 τ—土体抗剪强度(kPa);

σ—承受的垂直压力(kPa);

υ—内摩擦角 (°);

c—粘聚力(kPa)。

1.应变控制直剪仪:由剪切盒、垂直加载装置等组成(见图6—3 )

4.百分表:量程10mm;

5.其它辅助工具:环刀、饱和器、削土刀、秒表、透水石、滤纸等。

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

2、测定土在不同荷载剪切的变形量R;

3、计算土的剪切强度τ?,绘图;

(1)按工程需要,从原状土样中切取原状土试样或制备给定干密度及含水率的

扰动土试样。切样方法同压密试验;

(2)每组试验至少制备4个试样,按密度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的方法测定试样的

密度和含水率。要求各试样间的重力密度差值不大0.3kN/m3,含水量不大于2%;

(3)将上、下盒对准,插入固定销,在下盒内放入透水石和滤纸,将带有试样

的环刀刀口向上,刀背向下,对准剪切盒口,放置滤纸和上透水石,将试样慢速

推入剪切盒内,移去环刀,加上传力盖板;

(4)安装滑动钢珠、剪切盒和量力环,施加0.01N/mm2的预压荷载,转动手轮,将量力环中百分表读数调零。

(5)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拔除固定销,开动秒表,以0.8mm/min一周的速度匀速转动手轮(每转周剪位移0.2mm),使试样在3~5min内剪切破坏。手轮每转一周,记录一次量力环内量表读数一次,直至土样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标准:当量力环中的百分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明显后退时,取百分表读数最大值;当百分表指针不后退时,以剪切位移δ=4mm对应的变形为百分表读数;这时使剪切位移达到6mm才停止剪切;

(6)剪切完后,倒转手轮,移去垂直压力,重复(2)~(5)的步骤对余下的试样进行不同垂直压力作用下的试样剪切。

1.整理实验成果时应采用规范公式;

2.当百分表指针不后退时,以剪切位移δ=4mm对应的变形为百分表读数;这时使剪切位移达到6mm才停止剪切;

3.慢剪法剪切速率应小于0.020~0.025mm/min,一般用电动装置。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

经过实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结果υ可取值为40.23°,C可取值为9.2kpa;

(2)实验的剪切面限定在上下盒之间的平面,而不是沿土样最薄弱的剪切面破坏,与实际情况有差别。

第二篇:《土力学》实验报告 4000字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1.若两次测定的值有较大误差,试分析其原因。

2.测定土密度还有其它什么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含水量试验 (烘干法)

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1.测得土的密度与含水量后,若已知该土的相对密度ds=2.73,试问该土的其它几种密度及孔隙比为多少?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1.影响液限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粘性土只根据其天然含水量?,能否判别该土的软硬程度?为什么?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1.塑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工程上为什么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2.土的天然含水量越大,其塑性指数是否也越大?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1.侧限压缩试验中试件压力状态与地基土实际压力状态比较差别如何?什么条件下两者大致相符?

(用坐标纸画好贴在此处)

2.土的压缩需比较长时间才能稳定,实验测得的压缩系数与实际是否会有很大误差?如何分析?

3.从天然土层中取原状土样在室内做实验得出的压缩曲线是否为原始压缩曲线?为什么?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画出抗剪强度与垂直荷载关系曲线

??C? (用坐标纸画好贴在此处)

1.用直接剪切仪做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有什么优缺点?

2.影响土的抗剪强度因素有哪些?采用重塑土做的室内剪切试验所得结果与原状土有何不同?

试验日期 试验者 组别 (1)试验目的: (2)主要仪器设备: (3)试验数据:

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1.通过击实试验结果分析土的击实机理,说明含水量与土的击实特性间的关系。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教学大纲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在实训场地(试验室/实训基地)集中进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安排36学时的检测实训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性能及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中主要质量指标的试验与检测方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道路桥梁工程一线工作的需要。

  通过实训,使学生在了解各类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与熟悉有关试验/检测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掌握试验数据处理、分析与评定的方法,提高编写试验/检测报告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了解道路桥梁工程检测中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实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并上交试验/检测报告。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实训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本课程可以采用室外与室内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地点安排在试验室/实训基地。

  本课程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认真完成规定数量的实训内容。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严格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课程除实训指导书外,主要参考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魏鸿汉等编的《建筑材料》、姚昱晨等编的《道路工程技术》、郭发忠等编的《桥梁工程技术》、张燕等编的《管道工程技术》。多媒体教材有《公路工程试验实训》等。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常用建筑材料检测

  3.水泥砼配合比设计

  4.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一)检测技术总论

  了解道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熟悉常用检测仪器仪表。

  (二)原材料检测部分

  1.粗(细)集料筛分试验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筛分方法,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级配曲线。细集料要求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的名称。

  2.粗(细)集料密度试验(网篮法)

  要求:掌握试验规程、标准,掌握粗(细)集料密度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天平。要求掌握三种密度的计算方法(毛体积密度、表干密度、表观密度)。理解它们的含义。

  3.粗集料压碎值(沥青路面及水泥砼用)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通过试验确定粗集料的品质,以评定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试方法。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试验方法,根据试验数据确定水泥强度等级。

  5.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方法。根据试验数据确定石油沥青的标号。

  *6.粗(细)集料含泥量试验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粗(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含量的试验方法。

  *7.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通过测定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评定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磨耗试验方法,计算磨耗损失(%)。

  *9.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碎石,砾石及破碎砾石中软弱颗粒含量的测定方法,计算软石含量(%)。

  *10.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要求:熟悉试验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根据试验结果评定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等级。

  (三)水泥砼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试验部分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计算配合比,掌握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指标的试验方法。根据初步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配调整,强度复核,密度校正。确定试验配合比。根据水泥砼强度试验数据,确定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

  (四)沥青混合料试验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计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熟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备方法(马歇尔法)。掌握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的试验方法。掌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并绘制其与沥青用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沥青用量。

  (五)路基路面检测部分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熟悉标准击实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会确定土的zui大干容重和*含水量。熟悉试验结果与现场质量控制指标的关系。

  2.无机结合料强度试验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计算无机结合料各组成材料的用量,熟悉无机结合料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方法(静力压实法),掌握无机结合料强度的测定方法,能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评价。

  3.压实度检测(环刀法、灌砂法)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标准击实试验结果与压实度的关系,掌握环刀法、灌砂法的适用范围、操作原理与试验全过程。通过检测结果,评价影响压实度的主要因素,正确计算出其压实度。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平整度测定方法,能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zui大偏差及均方差,对所测路段的平整度进行评定。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弯沉仪的使用原理,能对实测弯沉值进行处理与评定,掌握弯沉的检测方法。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熟悉承载板测定的目的、使用仪器及准备工作内容,了解测试过程,能对实测值进行数据整理与评定。

  *7.承载比(CBR)测定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CBR试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制件的方法、膨胀量和贯入量的试验方法及压力——贯入量关系曲线的绘制;评价所用材料的CBR值。

  *8.抗滑性能检测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熟悉抗滑性能指标(摆值、构造深度)的测试方法及仪器的工作原理,能对测值进行评定。

  *9.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要求:熟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路面渗水仪的使用方法与测试过程。

  (五)桥梁检测部分隆辉仪器

  1.既有结构水泥砼强度评定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了解既有结构水泥砼强度评定的方法,熟悉回弹仪的构造,根据条件选择评定方法(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取样法),能对试验实测值进行数据整理与评定。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钢筋检验的内容、方法和检验的全过程,能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与评价。

  要求:掌握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掌握结构裂缝检测的方法,能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与评价。

  1.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实训考核以同学们在实训中对检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试验/检测任务的质量,所交试验/检测资料及设备工具爱护情况、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出勤情况等为主要考核内容。

  根据笔试/口试(40分~45分)、实际操作(30分~35分)、上交试验/检测报告的质量及实训教学环节的综合表现(20~30分)成绩评定为4个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凡实训缺勤、违反纪律、不交试验/检测资料、伪造试验/检测数据、损坏试验/检测设备工具等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降低成绩等级或不予及格。

第三部分 学时分配和教学过程安排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列出下表,供实习参照执行,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常用仪器仪表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为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用两种方法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及砼强度试验

根据原始数据设计配合比,试配、调整、确定配合比并根据强度实测值,确定砼强度等级。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整理

根据原始数据进行级配设计,马歇试验确定沥青*用量,调整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用车辙试验检验动稳定度

*承载比(CBR)试验

*室外CBR检测(演示)

室内试验确定土的zui大干密度、*含水量,给压实度检测提供数据。室内试验确定无机结合料各组成材料用量并进行强度试验。室内CBR检测。路面检测平整度、抗滑性能、强度(弯沉检测、承载板试验)、渗水性检测综合评定所测路段的指标。

既有结构砼强度评定(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取样法)

*砼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测定(演示)

*桩基无损检测(演示)

*旧桥静载试验(演示)

*旧桥动载试验(演示)

熟悉桥梁检测的内容、目的、方法、规程。

  注:打*为选作内容,各电大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条件自行安排实训或演示。

  1.文字教材:《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技术》、《桥梁工程技术》、《管道工程技术》等到。

  2.实训教材:《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指导书》

  3.多媒体教材:《公路工程试验实训》等。

  4.其他参考教材:各试验/检测项目相应现行有效规程、规范、标准。

同时供应:水泥试验仪器设备,混凝土试验仪器设备,沥青试验仪器设备,土工试验仪器设备,无损检测试验仪器设备。还可为客户朋友们组建一级、二级、三级试验室成套仪器设备(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仪器设备)。本厂产品(除易损件外)均保修一年,终身负责维修。

欢迎新老客户,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顿环实验误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