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言学在科学领域中的基础作用和带头作用?

——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新文科建设勃兴于新时代,是对传统文科的革故鼎新。要着力于经世致用的理念,以方法创新为先导,以学科体系建设为核心,借助媒介融合和技术赋能,突出文科强国的思维能力;要以文、史、哲为基础,将文学对其他学科的基础意义作为切入点,突出彰显全文科大视野,做好以“文学”为核心的“文学+”;要科学区隔学科场域,精耕细作间性研究,对相近学科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群组实施优化组合,集约共享。建构新文科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牢牢掌握价值导向,以文化人、资政育人、述学立论、文化立国。

关键词:新文科;全文科;文科强国;学科场域;间性研究

历史铸成这样一个事实: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亿万民众的价值实现。几千年世界文明发展史,概莫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建设。1843年末,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这个论断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当下的新文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节点,学界、业界尤其是高等学校,面对新文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范式研究,应该大有作为。本文试图从学科场域的间性意义切入,对“文学+”的融合功能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改进等方面提出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何谓新文科,怎样破题。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985年,英国学者/rmtzcg/xwy/wzxw/201103_/rmtzcg/xwy/wzxw/201103_/srcsite/A22/yjss_xwgl/xwgl_xwsy/633.html,2021年1月14日访问。

16 徐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519页。

17 方延明:《创新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期。

18 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寻》,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2页。

19 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1卷,晓河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24页。

20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22 茱莉娅·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的革命》,载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2页。

23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第1版。

24 《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42-143页。

2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人民日报》1994年1月25日,第1版。

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页。

27 徐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96页。

28 转引自郭英剑:《哈佛校长:人文教育不可替代》,《中国科学报》2016年3月31日,第7版。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4页。

30 转引自徐飞:《新文科建设:“新”从何来,通往何方》,《光明日报》2021年3月20日,第10版。

31 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郑文彬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52、60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页。

33 《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9页。

34 方延明:《新闻文学化与文学新闻化的异化现象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5 保尔·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马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7页。

36 方延明编著:《数学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37 方延明编著:《数学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序言第IV页。

3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2页。

39 张曙光、盛洪主编:《科斯与中国:一位经济学大师的中国影响力》,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序二第12页。

40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7页。

41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7页。

42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4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44 方延明:《“新文科”建设: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江海学刊》2020年第5期。

45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载《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52-753页。

4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

4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

48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第1版。

作者简介:方延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文化。

本文转载自《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4期“新文科建设”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