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金的行情能买泓德基金吗?

有,肯定有,只是朱总从业时间长,管理富国天惠成长(161005)15年,15年收益20倍,平均年化收益20%以上,这就是朱总的厉害之处,以至于现在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为什么我们觉得没有比朱总更厉害的基金经理,这得先从我们的选基方法说法。

通常我们选基金,为了安全起见①一般看基金经理从事的时间,挑从业时间长的,至少3-5年,这种比较有经验,经过一轮牛熊市场的考验更好。②光是管理基金时间长没有,还得有业绩的衬托才行啊!选从业时间以来收益高的,回撤小的。

这样一看,朱总完全符合条件啊,从业时间长,收益率奇高,这样一看,基金一哥啊。

换个角度来看,15年前,谁又知道朱总有今天这个成绩,他当时应该也没有这么显眼吧。

在今天,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到以后5年、10年甚至15年,再来对比一下期间的成绩,谁又敢保证第一是朱总。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目前基金经理一共2000多人,谁能知道这其中会不会再出现一位大牛。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支持一下。




像朱少醒、傅鹏博、谢治宇、董承非、张坤、萧楠、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何帅、王浩、王崇、傅友兴、冯明远等人都是基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朱少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乎十几年只管理富国天惠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还有十几个点。

  泓德基金千亿扩张隐忧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蓝刊

  从业绩来看,“基金抱团股”为相关基金的持有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本刊记者  易强/文

  2020年,权益类基金获得极大发展。

  1月中旬,中国基金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披露了一组数据:“2020年年初至2021年1月15日,新发行权益类公募基金募集资金规模合计2.03万亿元。目前,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元整数关口,权益类基金突破7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达5.5万亿元,其中持有流通股市值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7.5%,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随着规模及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走高,权益类基金对A股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结果之一,即是2020年12月以来“基金抱团”行情的愈演愈烈,这种行情给市场带来的扰动,比如“涨指数(或茅台)不涨个股”、“基金抱团重仓股”的暴涨暴跌等,让A股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市场活力与残酷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这样的市场是否正常”。

  “抱团”行情还能走多远?

  根据Wind资讯,2020年12月初以来(截至2月1日,下同),在上市时间超过1年的3759只A股中,有2897只股票2021年以来涨幅为负,占比77.07%,跌幅超过10%的有2222只,占比59.11%;同期沪深300、的涨幅则分别为10.90%和25.15%。

  当然,大部分基金持有人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在4525只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及混合型两类,下同)中,2020年12月初以来回报率为负的只有318只,占比仅7.03%;回报率超过5%的有2976只,占比65.77%;超过10%的有2117只,占比46.78%;超过20%的有721只,占比15.93%。

  不过,即便是受益于“基金抱团”行情的基金持有人可能也不免忐忑难安,并对这种行情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以2020年12月初以来回报率超过5%的2976只权益类基金来说,期间最大回撤超过5%的有1950只,占比65.52%。

  而对那些在2020年实现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并且信奉“抱团”策略的基金公司来说,如何提高自身投研实力,提前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因流动性危机或“黑天鹅”事件而导致大规模赎回,从而又因争相抛售“基金抱团股”而导致股价雪崩,避免出现“持有人又交管理费又亏钱”的现象,切实回报持有人的信任与支持,将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对底蕴稍欠的基金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下面以泓德基金为例。

  权益类规模急速扩张

  Wind资讯显示,2020年年末,泓德基金权益类规模由2019年同期的237亿元增至931亿元,而其十大重仓股皆为“基金抱团股”:其前三大重仓股、、的持仓总市值即达到135亿元,占到权益类规模的14.50%;十大重仓股持仓总市值为312亿元,占到权益类规模的33.51%。

  而且,上述“抱团”程度也并未违反监管层为抑制流动性风险而下发的各类规章。但问题在于,一旦遇到流动性危机、“黑天鹅”事件,或者“抱团重仓股”出现其他问题,就像近期的一样,泓德基金是否能妥善应对?

  根据Wind资讯,在有过去两年规模数据的141家持牌公募管理机构中,2020年年末权益类规模同比增加了600亿元以上的有18家,其中,除泓德基金(同比增加694亿元)外,其余17家都是成立时间超过15年的老牌基金公司。例如,排名前五的易方达、广发、汇添富、中欧、华夏等(分别同比增加了3175亿元、2254亿元、2189亿元、1574亿元、1570亿元),成立时间分别是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和1998年。

  若以权益类规模的增幅论,在上述18家基金公司中,泓德基金以2.93倍排在首位,鹏华及中欧分别以2.06倍和1.89倍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正因为权益类规模大幅增长,泓德基金在2020年不仅加入了公募“千亿俱乐部”,而且一举成为公募 “非货币千亿俱乐部”的一员。数据显示,在143家持牌公募机构中,2020年年末公募规模超过千亿的有47家,其中非货币规模超过千亿的有35家,泓德基金分别排在第41位和第32位。

  而在一年前,泓德基金公募规模还只有379亿元,排在第58位,非货币规模则以373亿元排在第51位。

  A股行情的回暖,社保基金、养老基金、险资等中长线资金入市步伐的加大,公募基金注册机制的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制度的稳步推进,基金管理人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完善等,都是权益类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

  但是,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抓住了这个机遇。Wind资讯显示,包括长安、国融、兴银、英大等在内,至少有19家基金公司的权益类规模在2020年不增反减。

  持有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泓德基金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1.43亿元,王德晓、阳光资产管理股份公司、泓德基业控股股份公司、珠海市基业长青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南京民生租赁股份公司、江苏岛村实业发展公司及上海捷朔信息技术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5.9129%、20.9790%、20%、11.2613%、9.375%、9.375%和3.0968%。

  根据企查查披露的工商资料,王德晓持有泓德基业控股股份公司99%的股权,因此,他实际持有泓德基金45.7129%的股权。

  从公司发布的一系列《招募书》来看,作为泓德基金的大股东,王德晓既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公司的总经理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在此之前,他曾担任阳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阳光资产管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以及华泰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泓德基金的副总经理有三位,即邬传雁、温永鹏和艾新国,前两位都曾在阳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资产管理中心任职,艾新国则曾担任总行资产托管部证券投资基金处处长,工商银行内蒙包头分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以及工商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研究发展处处长。

  泓德基金的股东背景,以及高管的资历,为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Wind资讯显示,2015年5月,即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泓德基金就成立了第一只基金,即泓德优选成长(001256.OF),发行规模22.81亿元,王德晓亲任基金经理;至年底,公司旗下基金达到7只,其中前5只是混合型基金,后2只依次是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05亿元。

  《2015年年报》及《2016年中报》显示,这7只基金的持有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9%的有5只,至于剩下的两只,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90%至95%之间的有一只,在80%至90%之间的有一只。

  从后续发布的定期报告来看,机构投资者为其主要持有人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18年。截至2018年年底,在有披露持有人数据的21只基金(仅指主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80%的有17只,超过90%的有16只,超过98%的有11只,占比分别为80.95%、76.19%和52.38%。

  从2019年开始,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开始有所下降。

  截至2019年年底,在有披露持有人数据的25只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80%的有18只,超过90%的有14只,超过98%的有12只,占比分别为72%、56%和48%。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在有披露持有人数据的27只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80%的有16只,超过90%的有13只,超过98%的有8只,占比分别为59.26%、48.15%和29.63%。

  投研实力能否应对危机?

  对权益类基金来说,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过高,意味着一旦遇到流动性危机或者“黑天鹅事件”,出现大笔赎回的情况时,基金经理将不得不在二级市场上大笔抛售股票,而如果所抛售的股票又是机构重仓股,则很容易造成踩踏局面。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对持有基金的个人投资者,还是对持有“基金抱团股”的散户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打击。

  问题是,遇到这种情况时,泓德基金是否可以妥善应对?

  Wind资讯显示,截至2月1日,泓德基金有11位基金经理。在2021年1月4日任职的两位基金经理中,有一位基金经理任职限期仅一个月。至于其余9位,有4位是固定收益投资事业部的基金经理。

  在权益类规模稍逊泓德基金的几家基金公司中,比如华宝、万家、中银、大成(2020年年末权益类规模分别是824亿元、697亿元、638亿元和628亿元),基金经理数量依次是30位、22位、36位和35位,管理权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则至少分别有28位、20位、20位和23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过去三年位列同类前15%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产品过去三年收益率排名212/1502,统计时间截至

 注:*封闭期基金每周最后一交易日公布净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泓德基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