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哪部分会记在个人账户里面?

不管是“职工五险”还是城乡居民,这里面医疗保险是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险,对应的是人们看病就诊时的医疗保障,但是因为国内地方广大,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所以医疗保险的规定也有所不同。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医疗保险如何有效使用和报销,大家一定要记牢!

医疗保险,主要就是看病报销。那么这些看病支付的钱从哪里来呢?

其实,这些钱都是我们自己交的。

以职工医疗保险为例子,一般是每个月,由单位按缴费基数的8%缴纳,个人是按缴费基数的2%缴纳。

其中,个人缴纳的全部资金和单位缴纳的一小部分,将回进入个人医保账户,去医保局是可以查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余额的。我们在日常看病买药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刷卡支付。

单位缴纳的大部分资金,将会进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管理,我们大家看病的报销钱,就是出自这里。

其实,我们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制度,在设计时就借鉴了外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本质上有一些财富再分配的味道,所有人都聚集一笔资金,有些人收入高就多交医保,收入少就少交,但是谁出事谁就从这笔钱中取一些报销医疗。

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医疗保障,即使可能会降低医疗水平,但是效率更高!

医疗保险的原则,就是在有效的资金情况下,给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医疗保障。但是,因为不同地方的条件不同,具体的报销规定可能会不一样。

一般来说,我总结了4个点,是医疗保险报销的主要内容:

一个普通人得了感冒发烧这些疾病,那么他可以到社区定点医院看病并报销部分费用。以广州为例,那么可以报销普通门诊治疗费用的75%左右,不过每人每月最高报销300元,也就是说这是有上限的。

如果你是得了糖尿病、高血糖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国家指定的十几种慢性疾病,那么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可以大概报销85%,而每人每月一般对多报销金额是150元。而如果病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话,可以选择其中的3种慢性疾病来享受相应的医疗补贴。

3、第三类:门诊特定项目

这里主要就是大病医疗了,比如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或者尿毒症等8类门诊特定项目,根据医院的等级可以进行相应比例的报销,报销范围从80~90%左右,每人每月最高报销元左右。

住院的报销,是和医院等级相关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都有不同的报销起付线,和报销的比例。

假设一级医院的报销起付线是500元,住院费在500元以下不报销,而如果费用超过500元,那么超过的部分费用可以报销90%;二级医院的报销标准是800元的话,那么超过8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85%左右;如果三级医院的报销标准是1600元的话,那么超过1600元的部分花费,可以报销80%左右。

听上去是不是还不错,但是注意报销金额是有上限的。

一般来说,每人每年医保可以报销的最高额度,是当地上一年平均年工资的4~6倍。我以北京市为例子,2018年北京市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94258元,那么这个金额乘以4~6倍的话,我们就是算出是37万~56万左右。

也就是说,在北京缴纳医保的话,每人每年医保最高可以报销这么多钱。但是,各地的平均工资不一样,报销的最高额度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讲完医保哪些能报销,具体又能报销多少后,我就来讲一讲这个医疗保险到底应该怎么用?特别是住院的这一块,医疗保险的使用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住院入院时,我们需要准备身份证和医保卡;在住院出院时,我们除了身份证和医保卡这两样,还需要准备原始发票、用药清单、病历本、入院证明和出院证明。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我们就可以在医院的医保结账窗口就可以进行报销了。

假设本次在三级医院住院,花费6000元,报销标准是1600元的话,那么能报销的钱就是()*80%=3520元,这3520元将从之前讲到的医疗报销统筹基金里支付报销,而我们本人实际只要支付2480元就好了。

怎么样,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近来,商业医疗保险,因为价格便宜,报销金额高,所以有不少人会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来补充医保不能报销的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等部分。那么商业医疗保险的报销,我也来跟大家讲一下。

比如一款医疗险,写着1年的免赔额是1万,也就是“起付线1万”的意思,就是说一年你一年内累计自费支付超过1万元,超过的部分医疗费才能使用医疗险进行报销。

如果你住院花费了4万,医保报销2万元,剩下的2万元,你必须自费1万,剩下的1万医疗险报销,因为医疗险是只报销超过免赔额的部分的。

我们知道国家医保有三大目录,详细规定了哪些可以报、哪些不能报,而商业医疗保险也是存在报销范围的。请大家注意这2 种情况:

医保目录范围:只有在医保目录范围内的才能报销,目录外的药品器材无法报销;

不限医保目录:就算不在医保范围内,都是可以报销的。

所以,有些医疗险写了报销比例 100%,我们还要看看他的报销范围

对于医疗保险的使用和报销,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如何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毫不为过的说,你的医保卡比你的银行卡还宝贵。

另外再强调一次:千万不要把医保卡外借,尽管是你的父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于某些原因,将医保卡借给亲人或者朋友外人买药、体检、就医等。

看似很简单的事,实际上会留下不小的隐患。

本篇深蓝君就带你好好分析下医保卡外借的后果,希望能给你带来警示。

一、医保卡外借,问题严重吗?

我们国家买保险是采用询问告知的方式,投保时需要回答健康问卷,健康问卷里面是没有关于医保卡外借的问询的。

但为什么医保卡外借,会影响影响购买保险呢?主要的原因发生在理赔的环节

1、医保卡外借会影响理赔

保险公司在收到用户报案后,会有核赔的人员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会根据医保医疗记录来作为理赔的参考。

如果小 A 同学投保了一份医疗险,半年后由于肾炎住院,1 个月后出院进行报销。

保险公司根据医保记录发现,小 A 同学过去 2 年内一直购买治疗肾炎的药物,就算一再声称医保卡外借导致,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很难有说服力的。

所以小 A 想顺利获得商业医疗险的报销,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医保卡外借,最大的风险就是:虽然自己没有得病,但是产生的医疗记录都会记在自己医保名下,这将会对理赔产生一定的影响

2、医保卡外借存在道德风险

有些地区因为监管不严,医保卡外借他人使用,并不罕见。但这种行为在我国《社会保险法》上有明确的说明,这属于 “骗保”。

既然投保人外借医保卡,可以骗取医保报销,那么保险公司会推断,投保人是否会骗取商业保险金呢?

据了解,在国外发达市场,对类似的行为基本采用 0 容忍的态度,如果个人发生了不诚信的情况,那么将会对工作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终上所述,医保卡外借,可能在理赔环节影响理赔结论,而且保险公司也会担心投保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二、医保卡外借买药,影响大吗?

上面我分析了医保卡外借的影响,那么如果医保卡真的曾经外借过,这可怎么办呢?

我建议你不要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 医保卡外借药店买过药;
  • 医保卡外借导致医疗记录;
  • 医保卡外借有过体检记录;

所以对于医保卡外借,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和结果

我清晰地记得一位粉丝在我们的公众号后台留言,大概意思如下:

深蓝君你好,我在天津工作,妈妈从老家来我这探亲一个月,由于妈妈患有高血压,所带药品不够,我用自己医保卡在药房买过几次药,会影响我买保险吗?

其实这位朋友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当时这么做也没觉得有何不妥,但是现在仔细想起来,却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医保卡给父母买过药,那得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各地医保政策差异极大,我以自己居住的深圳为例,通过社保官网查询了一下,可以看到买药的地点、时间、金额,但是是没有具体药品名称的。

并且也电话咨询了社保局,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回答是否可以查到具体药品名称的问题,而是说社保能查到的内容,以我们自己看到的为准。

不过我也私下咨询过社保工作人员,只要是社保内部人员,如果权限够高,是可以查到个人购药的全部内容的。

另外我们知道,不同城市的社保医保政策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

  • 北京: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可以取出来花;
  • 广州:医保卡余额为家人买药也是可以的;
  • 深圳:据说之后医保卡余额可以用来健身;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自己身体健康,在购买保险的时候符合健康告知,如果购买了长期重疾险的话,就算曾经有过 1 - 2 次为父母买药的情况,我觉得也完全不用过分担心,不会影响重疾险理赔结论

保险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细的机构,规章制度极为成熟,理赔的标准完全是根据产品条款、相关医学法律指引、公司操作指南进行。

不会因为你有亲戚在保险公司工作,理赔的时候就会照顾你,自然也不会刻意刁难某一个人。

每个理赔案件都有严格的流程,要经过完整的督导、检查流程,对于拒赔案件都是慎之又慎。

以我了解的某家公司为例,全省参与理赔的人员有几百人,其中有拒赔权限的,屈指可数。

综上所述,本着务实的角度出发,如果身体健康,仅有几次医保卡外借药店购药的情况,我觉得不用过份担心重疾险的理赔。

三、医保卡外借,导致就医记录

谈完医保卡买药的问题,我再谈谈医疗卡外借导致就医记录的情况,这种情况影响就比较大了。

医保卡外借他人,如果发生门诊、住院等医疗记录都会被记在自己的医保账户下,所以在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自然也会查到这些就医记录,所以对保险理赔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有这种情况,要如何买保险呢?其实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我们继续分情况来看:

1、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小毛病

比如感冒、发烧、单次可以治愈的肺炎、意外擦伤等,对于这些小问题正常人都可能遇到。

对于这些情况都不会影响核保结论,所以就算投保时不告知,也不会影响核保结论,自然也不会影响理赔。

2、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某些状态

我遇到过一个案例,小 A 同学外借医保卡给自己的亲戚去医院体检,由于亲戚是乙肝小三阳,所以这个记录也会归在自己名下。

在后续的投保过程中,小 A 同学如实提交自己过往 2 年的体检报告,并且告知医保卡外借的情况,经过保险公司核保,最后顺利承保。

所以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案例,对于乙肝以及类似情况,可以通过提交资料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自然有很大的几率是正常承保的。

3、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慢性疾病

如果医保卡外借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记录,就算提交体检报告,可能核保结果也非常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可通过药品控制的,投保时,保险公司没办法判断你是否真的血压和血糖是正常,所以想获得好的核保结论自然是不容易的。

如果有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可以做好告知工作,同时尝试多家公司同时投保,核心的逻辑就是向保险公司证明,我是清白的,出险风险不高,期待保险公司能给出比较好的承保结论。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之,我的建议的就是,医保卡外借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无论如何,请务以后避免医保卡外借行为,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当的后果。

我知道国人是非常懂得变通的,比如有的城市房产限购,离婚率就会大幅上升,通过离婚来达到购房的目的。

在国内医保卡外借,或者通过使用医保卡给父母买过药,有这种经历的人可能并不少,我这里并不做道德的批判,只是建议大家后续尽量避免

以上就是关于医保卡外借我所了解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

如果回答对你有用,点个赞让我开心下呗~

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给我留言或私信,我会尽我所能一一为你解答。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呕心沥血整理了一系列知识干货,欢迎自取!

只要在 深蓝保微信公众号 回复:知乎,即可免费领取《全国社保实用攻略

全网最全的社保资料包!你所关心的社保问题,这里都能帮你解决!主要内容包含:

【1】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失业保险怎么报销?公积金能贷多少?五险一金最全科普!

【2】医保能报多少?北上广深、重庆、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医保政策解读!

【3】养老金怎么交?能领多少?养老保险收益深度分析!

【4】社保交15年和交25年,会有什么区别?

【5】社保卡只能拿来看病吗?社保卡还有100多种用处你不知道!

【6】异地就医如何报销?转诊备案医保报销流程详解!

【7】辞职后,社保怎样处理?自由职业者这样缴纳社保最划算!

四川省社保局副局长杨毅英(左二)、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右二)、省社保局征缴处处长蒋斌(右一)

社保缴纳有哪些必须知道的知识?今后缴费的方式会不会更便捷?9月15日,川报新媒体中心四川在线邀请省社保局副局长杨毅英、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省社保局征缴处处长蒋斌做客“民生直通车”视频访谈,与网友们畅谈全民参保“干货”。

全国、全省联网比对后,两处参保还可行吗?

据了解,今年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目标的其中一个指标是基本建成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目前工作进展怎样?另外有网友提问,自己平时有工作,工作之余还在另一家公司兼职并且两处参保。想请问以后这种情况会不会受到影响。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我省已经基本建成了省级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集中采集省、市、县三级数据,并探索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与业务系统数据对接更新,目前已与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系统实现了对接。

截止今年8月底,我省已集中了各地上传全民参保登记数据1.34亿人次,已审核入库参保数据9194万人。同时,建立了部省数据比对上传机制,已向人社部上传我省全民参保登记数据7597万人,是全国率先实现部省数据比对上传的省份之一。

关于有网友在两处参保问题,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险种不允许多处参保,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后,各个险种参保信息将实行全国、全省联网比对,因此,重复参保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而工伤保险要求兼职人员在工作单位分别参保,在工伤发生所在单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网络就业人群、创业群体会否有新的社保参保方式?

那么,根据全民参保登记所形成的数据,我省下一步在推进参保扩面方面是否会有怎样的规划或重点?比如“问政四川”平台有网友就提问了,我们的建筑业从业人员能不能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网络就业人群、创业群体会不会有适合其特点的新的社会保险参保方式?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下一步,我省将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以“五全一系统”即“全体公民、全部险种、全生命周期、全域范围、全时无间断、一个信息系统”为目标,统筹推进,为2020年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问题,2015年人社部等部门要求开展为期三年的“同舟计划”,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进行了部署,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建筑项目使用的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应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并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保证施工安全、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具体措施之一。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建筑业参保项目8477个,参保率96.57%,其中:建筑业新开工项目2353个,新开工项目100%参保,提前半年达到预期目标。

关于网络就业人群、创业群体参保问题,在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工作中,国家要求各省要结合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以及网络就业、创业人员等新业态群体特点,及时清除不合理的地方性政策壁垒,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群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参保扩面不留死角。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面政策,消除了政策壁垒,并将通过宣传等措施,引导网络就业人群、创业群体参保缴费。

省社保局征缴处处长蒋斌

如何实现贫困人口参加社保?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组织引导并帮助贫困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助力参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方面,目前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会不会出台新的措施?

省社保局副局长杨毅英:省社保局在推进“全民参保”工作的同时,提出了“以全民参保助推精准扶贫”的思路。比如凉山州“悬崖村”,村里总共有多少人、哪些未参保、原因是什么,从政策覆盖来讲他们应该参加什么保险。从农村贫困人口来讲至少应该参加两种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种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是每人100元/年,还有就是新农合。这两个我们目前在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争取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参保人口,按我们的参保政策将他们纳入进来。目前我省有的县市已经先试先行。

“空档期”建议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

“问政四川”平台接到很多网友提到的关于辞职后社保的问题。有网友问辞职一个月后才能找到工作,社保怎么办?如果五险一金断缴会怎么样,能补缴吗?请蒋处长为网友们解读下辞职后五险一金怎么处理。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关于辞职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具有强制性,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参保可以进行选择,不具有强制性,因此,未找到工作期间,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人社部门、社保机构也不能强制参保。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各地社保机构也有一些当年短暂中断缴费的补缴政策,各位网友可以通过网络、12333及社保经办大厅等渠道查询相关政策。一般来说,断保会影响医疗费的报销和养老保险待遇降低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建议连续缴费。根据刚刚我介绍的政策,建议各位网友辞职后在未找到工作期间,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可以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可以提前退保或者把保险金额转到其他城市吗?

退保单位缴纳的怎么退?

“问政四川”网友“小林”提问:我从内江辞职回老家广元,之前在内江交的保险,我可以提前退保或者把保险金额转到广元吗?会有损失吗?退保的话,单位和个人缴纳的都退吗?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不建议退保,同时,政策规定除死亡、出国出境定居等极特殊情况可以退保外,其他情况不允许退保。建议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从内江转移到广元,各项社会保险权益可以继续享受。如果退保的话,按照《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只能退还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不能退还。

外地人可否在川参加保险?

网友“随风”提问:您好!我是一个湖北人,户口在湖北恩施,已经来四川工作快10年了。请问我这种情况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吗?谢谢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可以参保。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职工不受户籍限制,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职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未就业或灵活就业,按照我省现行政策规定,可以在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待业备孕能否买生育险?

“天府社区”网友“三妹”提问:领导好,我今年23岁,暂时没有上班在家待业,现在和老公准备备孕生小孩。我想咨询下,我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吗,有哪些渠道和途径呢?以后我的宝宝又应该怎么购买、买哪些保险呢?

省社保局参保权益处处长晏巍: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如果是企业职工,可以参加生育保险在内各项社会保险,但如果是待业人员,则应根据当地政策规定自愿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险种,部分地方生育保险参保对象只包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或待业人员不能参加生育保险。而新生儿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生儿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可以保险。提醒各位网友注意的是,我省各地对新生儿参加医疗保险有不同的时间规定,比如成都市就规定出生60日内可以参保,如果超过60日,则只能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的统一时间才能参保,出生后到参保前的医疗费不能报销,请大家一定了解当地相关政策规定,以免造成损失。

最想提醒网友的话是什么?“医疗保险不要中断”

省社保局副局长杨毅英:个体参保方面,特别提醒:社保尤其是医疗保险不要中断。医疗保险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医疗保险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