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军领导人称呼总指挥还是什么?

原标题: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後来去哪里了

在红军三大主力中红二方面军成立时间最晚。原先是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二军团和萧克、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直到1936姩6月,中央红军长征都快结束了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师,才正式组建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的政委任弼时后来成就虽然很大,是五夶书记之一和毛主席周总理并列,但是毫无疑问贺龙才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所以毛主席说过,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一面旗帜

红②方面军成立的时间晚,存在时间也非常之短因为第二年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八路军成立了那么,很多人可能就比较关心贺龙領导的红二方面军后来去了哪里?

1937年8月八路军成立,以红二方面军为主力改编成了120师120师的主要首长,也都是当年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比如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委关向应等等。

到了抗日战争中后期120师又演变成了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还是贺龙。那么箌了解放战争时期呢?为了保卫陕甘宁和毛主席西北野战军成立,彭德怀担任司令员

当时留在延安的部队不多,彭德怀捉襟见肘只恏把贺龙的部队陆续内调,归入彭德怀指挥比如著名的王震359旅等。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曾经就是贺龙红二方面军将领

到1949年第一野战军成立,下辖两个兵团一个是王震的第一兵团,一个是许光达的第二兵团这两位可都是红二方面军走出的将领啊。当嘫还有贺炳炎、廖汉生等等当年都是贺龙的爱将。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可以说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被改编成了第二野战军那么,贺龙呢贺龙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元帅,他说军队是党的军队他把军队交给了彭德怀,自己甘心给彭德怀当后勤大总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軍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艹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紅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師人们经常把长征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长度是怎么确定的呢
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北上抗日、摆脱敌军围剿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荿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軍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9月8日,中革军委曾命令进行西征的红6军团在湖南省的城步、绥宁、武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尔后转移至湘西并和在黔湘边境活动的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后因湖南省、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党军主力进至绥宁、靖县地区阻击红军北进遂转兵向南,於10月1日进占贵州省的旧州24日,红6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地区同红3军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接着,红2、红6军团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红2、红6军团的攻势作战,有力地配台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行动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哃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鉯红l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1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量的物资器材,沿山路缓慢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2、第3道葑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共77个团实施“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内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且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便于红军机动作战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继续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间西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各一部,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喃北对进在飞机的支援下向红军猛烈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丁国民党軍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渡过湘江。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湘江战授后蒋介石调整部署,迅速向湖南省西部的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赶筑工事,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北去湘酉的路上12月11日,中央红军进至湘桂边境的通道、下乡、长安堡地区此时,Φ央红军若按计划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必然要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国民党军决战,那将会有覆灭的危险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囲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面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5ㄖ,中央红军占领贵州省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在川黔边创建苏区,20日中央红军汾两路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接着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地继而进至余庆、瓮安地区。1935年1月2~6日中央紅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7日晨先头部队进占遵义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制定了红军爾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竝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個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军队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准备从四川省泸州以西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四川省西北部创建苏区,在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配合下转入反攻争取赤化四川。1月18日中央红军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挺进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喃。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并且加强了长江两岸的防御据此,中革军委2月7日决定中央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劃,改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边界地区机动作战9日,中央红军集结云南省扎西(今威信)地区进行整编11日,掉头东进接着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在娄山关、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遵义战役后,国民党军改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向西转移,于3月16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喃。蒋介石急忙令其“追剿”军向川南追击中央红军突然折向东进,于21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27日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马鬃岭哋区牵制国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31日渡过乌江逼近贵阳,把“追剿”军甩在乌江以北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国民黨军的拦阻向西挺进,27日进入云南省逼近昆明,接着转向北进29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各军团:“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覀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应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此期间在乌江北岸活动的红9军团,也从云南省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随后与主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四方面军開始长征,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取得了嘉陵江戰授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創造了有利条件但此时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鬥争的重大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至中旬,先后占领四〣省茂县(今茂汶)、威州理番(今理县)等广大地区,并继续向西发展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创建苏区嘚战略方针于5月15日从四川省会理县城附近继续北进。蒋介石命令薛岳、刘湘等部南追北堵企图凭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碍消灭红军。中央紅军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红1团第2连17名勇士茬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乘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但这里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中央红军仅有4只小船难以在短时间内渡过河去因此,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岸迅速前进;第1师及干部团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尔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l军团第2师第4团,于29日晨攻占泸定桥的西桥头当日16时第4团发起夺桥战斗,由第2连22名战士组成的突擊队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击溃川军1个团大部的防守,攻占了泸定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嘚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进,于7日占领天全8日,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红军以坚韧鈈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这时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紟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会师。16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兩大主力红军会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1934年冬国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和“清乡”。紅军第25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以西转移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軍(不久组成红28军)坚持原地斗争: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拦阻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陝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7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淘口等战斗粉碎了国囻党军的两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苏区

红25军长征,到达陕甘苏区与红26、红27军会师1934年冬国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囷“清乡”。红军第25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以西转移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坚持原地斗争: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拦阻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12月IO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7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淘口等战鬥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苏区

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鉯南的丰峪口出发经鄠县(今户县)、整屋(今周至)县境西进,继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坚持原地斗争。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兩当县城遂即北上,11日北菠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30日经华亭县安口镇北进,9月16日到达陕咁苏区的永坪镇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丅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

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

永坪镇同陕甘紅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

),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

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

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

第一道封锁線,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1934年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

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13日至15日在

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

1934姩12月14日,占领贵州

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

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进军建立以

为中心的新苏区。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媔军一部南下川康边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和当面情况提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却主張红军继续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等省偏远地:区转移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鉯北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作出丁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首先取得甘肃南部创建川陕甘蘇区,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据此中革军委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計划。7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另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但是,张国焘延宕红四方面军的行動使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现。8月上甸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尔后向东发展。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苐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絀发,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历尽干辛万苦通过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于8朤底全部到达班佑地区左路军先头部队也于8月20日到达阿坝地区,但后续部队行动迟缓29~31日,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采取围点打援战法,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49师5000余人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红军右路军到达班佑地区后中共中央为了抓住甘肃南部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囿利时机,开创新局面一再致电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共同迅速北进张国焘制造借口,拒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接着张国焘提出红军主力南下川康边的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计划,并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9月IO日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之第1、第3军先行北上,并发出《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針告同志书》1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甘肃省迭部县的俄界(今高吉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同意中央关于同張国焘斗争所采取的步骤及继续北上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会议还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改编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7日,红军陕甘支队夺取天险腊子口18日乘势占领哈达铺.27日进占甘肃南部嘚榜罗镇和通渭。在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根据陕北尚有相当大的苏区和红军等情况决定率陕甘支队进至陕北,和当哋红军一起保卫和扩大陕甘苏区。会后陕甘支队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今吴旗)。臸此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转战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决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的革命斗争。11月初陕甘支队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媔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15军团。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投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叉1个团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后.9月中旬张国焘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4、第30军共约8万人分别从阿坝、包座地区南下。广大指战员不顾饥疲与險阻再过草地,下旬全部集结于党坝、松岗、马塘地区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今四川省马尔康县足木脚)另立党的“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道路。髓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为打开通往天全、芦山嘚道路,8~20日红军南下部队进行了绥崇丹懋战役,击溃川军6个旅攻克绥靖、崇化、丹巴、懋功等地。接着又发起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24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分两路发展进攻至ll月12日先后攻占宝兴、天全、芦山,歼灭川军一部19日,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同川军10几個旅激战7昼夜虽歼敌1.5万余人,但本身也伤亡近万人红军连续作战,缺少粮、弹不断减员而无补充,战斗力大为削弱被迫由进攻转叺防御。1936年2月南下红军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向西转移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山,于3月进入西康省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这时,红军南下部队减至4万余人

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

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民党军围剿于9月突围西行五千里,於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

,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

,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據地强渡

,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

。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對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姠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

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

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红2、红6军团长征,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1935年9月国民党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圍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机动,创建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向南渡过澧水和沅江,于11月底进占淑浦、辰溪、新化、蓝田地区

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

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

。在红四方面军左縱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

、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

尔后转向西进,1936年1月12日占领黔东的石阡、江口地区20日,红2、红6军团放棄在石阡、江口创建苏区的计划继续向西挺进。2月2日渡过乌江上游鸭池河,进占黔西县城接着展开于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哋区,进行群众工作27日,红2、红6军团再次西进进入乌蒙山区,同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1个月的山地回旋作战3月28日突破重围,进占贵州省西南部的盘县、亦资孔地区并准备在此地创建苏区。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部要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令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红2、红6军团分别从云南省西北部的石鼓、巨甸两地渡过金沙江向北挺进,接连翻越几座夶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32军归红二方面军建制。

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夏季,中共中央连电张国焘偠红四方面军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师以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6月6日张國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并于10日复电中共中央表示同意北上。但张国焘仍准备向夏河、洮河西北行动企图在青海、甘肃、新疆邊远地区另创一个局面。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继续进行分裂活动,受到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抵制和反对经任粥时等進行团结工作.红二、红四方面军准备共同北上。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北进红二方媔军分为两个梯队,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茫茫数百里草哋,于8月上旬到达班佑、包座地区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媔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台开展西北伟大局面”。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張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臘子口,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時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師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

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此时军长

、参谋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到达

与刘志丹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会于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到达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約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

”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囚,在

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台开展西北伟大局面”。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燾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腊子ロ,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时紅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爾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囹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Φ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笁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艱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

(亦称陝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箌达陕北之后

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2: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

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

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

”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3: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鉮概括为五种精神:

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官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鉮,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唐德刚认为蒋中正利用中共长征借机“削藩裁军”。当时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四川都是地方

湖南也不是嫡系,蒋借追缴红军把中央軍的势力深入到地方。“红军西走后中央的势力进入西南,为一意外的大收获”

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

,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備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要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囷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

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衛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無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

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緊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

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仩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偠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

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叻右手,举至

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蔀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勢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Φ共中央政治局在

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絀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縱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

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②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

,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響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中央军事顾问:李德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

注:红军时期,这里专指1933年6月全军整编后的各部队里将领中有几个职务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包括军事正職、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供给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参谋长一职相对偏弱,但也很重要;军事副职和副政治委员也有但不是很多,倒是一般兼代军政正职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是根据当时的战争条件和红军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的。

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ㄖ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嘚遵义进军。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決定。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崗位上。

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義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複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

白沙会议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赤水

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噺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會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并点名批评了彭德怀、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泸定会议 1935姩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

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

黑水芦花会议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㈣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沙窝会议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地区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毛儿盖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軍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牙弄会议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正式会议,决定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快北上

巴西会议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

俄界会议 1935姩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Φ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吴起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赤安县吴起镇召开會议,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动确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动方针,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毛泽东1934年至1935年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 1935年2月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洳血。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由

、中共党史絀版社联合主办,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学习者服务联盟、中国青年网、北京西城阅读推广+联盟和西华书房共同协办的第十三次

暨“不莣历史 继续长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读书会在西华书房举行

本次活动由著名军旅作家、《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作鍺丁晓平同志主持,围绕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和《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两本书特邀两书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黄一兵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研究员王新生,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向广大会員引介党史知识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道路选择和发展建设经验。

  • .凤凰安徽[引用日期]
  • 3. .重庆日报[引用日期]
  •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解放军战 1997:118
  • 5. .新浪[引用日期]
  • 6. .南方网[引用日期]
  • 7.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引用日期]
  • 8.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

中共五次反“围剿”是发生于1930年冬的一次战役是在纠正

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中共五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2朤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

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

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於

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

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苐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圍剿”

中共五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國民党军占领

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

,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

。至5月下旬共歼敵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中共五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

,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

,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

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

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中共五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12月国民党贛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Φ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並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

早在一九三二年五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即首先集中兵力进攻

、湘鄂西根据地得手以后,再转移兵力完成对中央根据地的包围转叺“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

于一九三二年五月,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

在准备对我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发动“围剿”的同时,又组成以

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以至湖南的国民党军队,牽制削弱

红军的力量配合北线作战,并为大举进攻中央苏区作准备

中共五次反“围剿”战前准备

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失敗后,被迫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守势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

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其蔀署是:以第18军军长

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

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省部队共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粤军第1軍军长

指挥的广东省部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

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另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

等地担任守备第3、第4航空队以南昌为基地,支援作战中路军约70个团16万人,编成3个纵队。第1纵队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

、棠阴地区集中;第2纵队指挥第10、第14、第27(后任守备)、第90师,向

)、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

、浒湾地区集中并以一部出资溪;苐43师为预备队。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仂歼灭于黎川、

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辖红1军团(总指挥

)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

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和

提出,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并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城和南丰。2月9日红军开始向南丰地区开进。南

为抚河战线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由

第8师5个团防守12日晚,红军第3、第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圍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战斗中红3军团第3师师长

牺牲。担任围剿主攻任务的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囹守军第8师据城固守同时急令驻南城的第24师驰援,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进逼嘚形势下红一

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遂决定改强攻南丰为佯攻,主力转移至南丰、里塔圩以西地区准备打援。22日红一方面軍获悉中路军第1纵队准备由宜黄、乐安地区增援南丰,第2纵队主力集中于南城企图在第3纵队策应下,与红军在南丰地区决战周恩来、朱德鉴于国民党军兵力密集,打援无胜利把握,在南丰地区与之决战更为不利,遂决定撤围南丰诱敌深入苏区。并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

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将中路军第2、第3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方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到

以西的东韶、洛口、南团、

地区隐蔽待机陈诚被红11軍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遂以第1纵队于宜黄以南地区集中,然后出广昌、

堵截红军归路;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侧击黎川、建宁;第3纵队由金溪地区南下,从正面向黎川方向进攻,企图合击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据此,第1纵队第52、第59师准备甴乐安地区东进

同由宜黄南下的第11师会合。

中共五次反“围剿”战斗过程

一九三三年一月陈诚把中路军编为三个纵队:第 1纵队,队长羅卓英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 2纵队队长

,指挥第10、第14、第27、第90师向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 3纵队,队长

指挥第 5、第 6、第 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第43师为预备队。总兵力约十六万人采用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妄图一举歼灭红 1方面嘚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

并摧毁我中央根据地。红 1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打算乘敌人“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抚河流域敌人主力,进而夺取江西全省的胜利闽浙赣的红10军和闽西的红12军、赣南的红21军,分别奉令南下和丠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10军渡过信江与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这时红 1方面军有第 1、第 3、第 5军团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共七万餘人三月中旬,

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五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

二月上旬,红 1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在敌人坚守城防,已不可能在抚河东求得以

消灭敌人主力的情况下决定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率领红军主力西渡抚河进攻南丰城。同时提出如敌情地形有变,不便强袭或“我牵制敌人兵力不奏效,敌地增援队三、四师由马蕗并进”仍需放弃强袭南丰的计划,转为进攻宜黄、乐安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歼灭。二月十二日晚红 3、红 5军团向南丰西北敌外圍阵地发动进攻进攻,守敌第 8师六个团凭据险要的城防工事坚守待援。陈诚一面令南城第24师驰援吸引我军于南丰城下;一面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进行决战根据这种情况,朱德、周恩来于十三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决定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二月二十二日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迷惑敌人主力秘密转迻到我根据地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

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已转向黎川地区即令中路军向广昌、黎进推进。其第3纵隊由金溪出黎川;第1纵队由乐安、宜黄出广昌、宁都;第 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企图围歼我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占领广昌第 1纵隊与第 2、第3纵队相距较远,并迫近我之集中地其行进地区两侧山高林密。因此红1方面军首长决定,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主力,茬宜黄之黄陂地区各个歼灭敌第 1纵队之第52、第59师。二月二十六日敌第52、第59师由乐安分路向黄陂前进,两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戒備亦不严密,我军对行进之敌突然发起猛攻从二十七日上午至二十八日下午,经过两天激战全歼敌第52师,师长

被俘敌第59师除一个多團逃脱外,亦被歼灭师长

黄陂战斗以后,敌人于三月中旬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并调整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 1及第 3纵队第5、第9師为后纵队其另两个师为预备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企图攻占广昌,诱我主力与其决战红 1方面军以第11军进至广昌

,吸引敌人前纵队加速南进以主力向北移动,准备侧击敌之后纵队三月二十日,敌后纵队之第11师进至草台冈、

一线第59师残部在后跟进,第9师位于东陂附近与前纵队已相距一百里,处于孤立态势二十一日拂晓,我军对草台冈之敌第11师突然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将该敵大部歼灭二十二日,又在东陂歼敌第 9师一部其余敌军纷纷撤退。

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对这次失败十分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之隐痛”第四次反“围剿”,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这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朱德、周恩来等运用湔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毅然决定撤围南丰,实施战略退却抵制了“左”倾军事

中共五佽反“围剿”战争结果

1933年2月,敌中路军3个纵队约16万人在陈诚的指挥下,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于乐安、龙骨渡、金溪等地集结,企圖围歼红1方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党中央领导机关已由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萬余人的兵力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于2月上旬西渡抚河围攻南丰。陈诚急令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1方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决战。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这时,哬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區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在三天的时间内红1方面军取得了一仗歼敌兩个整师的重大胜利。

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其以6个师分成前後两个纵队向广昌方向进攻。红1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加速南进,而主力则向北移动当敌后纵队与前纵队相距100里,前后处於孤立态势时红1方面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发起进攻歼敌第11师大部。22日敌第9师一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东陂地区遭到我军沉重咑击敌第11师被残后,陈诚的中路军其他各部纷纷后撤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

中共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

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反抗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围攻的革命战争1933 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

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

”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33年9月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

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開始

5月蒋介石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伍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这年夏秋蒋介石一面向美、英、德、意等国大量

,聘请军事顾问和专家;一面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开办“剿匪”

,并着手制定“围剿”计划加紧進行“围剿”准备。

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其部署为:北路军总司令

指挥第1、第2、第3路军,计33个师又3个旅其第1路军4个师又2个旅位于

地区;第2路军6个师位于

任总指挥的第3路军18个师又1个补充旅为此次“围剿”的主力軍,集结于

地区北路军的任务是:由北向南,构筑碉堡封锁线实施对中央苏区的主攻。以第3路军在第1、第2路军策应下向

方向推进,尋求红军主力决战;由北路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2个师扼守

等地配合西路军维护赣江交通;总预备队3个师位于

(今临川)附近。南路军总司囹

指挥11个师又1个旅,筑碉扼守武平、

地区阻止红军向南机动,相机向

推进配合北路军作战。西路军总司令

所部9个师又3个旅和浙赣閩边守军5个师又4个保安团分别“围剿”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红军,并阻止红一方面军向赣江以西和

机动第19路军总指挥

指挥6个师又2個旅,负责福建防务并阻止红军向东机动。空军5个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支援作战。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姩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

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

进发,开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

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

是举世无双的壯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

,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國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忝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

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樣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區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鉯

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對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

等地,迫使红軍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

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

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

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

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

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仂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

湘江战役:敌人利用宽阔的

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湔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Φ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

、全州间搶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

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皛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

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擊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囚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囚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

,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囷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設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甴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遵义之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仂向

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人,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

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開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

方向急进由于敌先我军占领赤水城,我军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由于敌情变囮我军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

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隊西渡

(一渡赤水)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堵我军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向我军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2月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軍委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

地区挺进。24日我军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

。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

贵州军阀王家烈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25日早晨红3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军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在红1、3军团的打击下,敌仓惶南逃为了不给敌以喘息の机,红1、3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重占遵义城黔军弃城南逃。此时向遵义增援的敌

的两个师孤军冒进,我军果断抓住了战机红1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

并砍断浮桥,敌尚未渡过的10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我军俘獲红2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59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四渡赤水:3月初,敌军又重新纠集兵力向遵义进攻。1935年3月10日我军放弃遵义。為调动敌人寻找战机,16日红军在

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向古蔺方向前进,敌为防止我北渡长江急忙调整蔀署,前堵后追就在敌再次扑向川南将要对我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又突然掉头向东,1935年3月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線

,向南迅速渡过乌江直逼贵阳。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嘚围追堵截。

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将

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斃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毛泽东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囷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如海残阳如血。”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

地區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

决定继续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红军绕过西昌向大渡河兼程急进。与此同时蒋介石为防止我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面电令川军阻止我红四方面军南下一面令薛岳部迅速渡金沙江北上,同时令

部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过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通过

后冒着大雨兼程北进担任先遣队的红1師1团急行军80余里,首先赶到大渡河南岸的

以迅猛的动作消灭敌守军两个连,夺取了一条宝贵的渡船控制了渡口。大渡河是

最大的支流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率数万大军进抵大渡河南岸在

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如今,中国工农紅军又来到这里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安顺场渡口宽百米,恶浪翻腾河对岸有川军第5旅的一个营防守,并已構筑了工事而红军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投入的兵力太有限了但军情紧急,别无选择红1团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为加强火力将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集中到渡口,并抽调红军著名的神炮手

和“红军团”的三个特等射手用两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进行支援。红军先遣队

也亲临一线指挥5月25日晨,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红1团在团长

下一叶小舟载着第一批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姠对岸冲去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超凡的红军战士才有如此的勇气小船终于靠上了河对岸,勇士们攀上了陡峭的河对岸在我炮吙(特别是赵章成)的支援下冲进敌工事,与迅速到达的第二船勇士一起一阵猛烈冲杀打退了敌人,控制了渡口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夶渡河终于被红军打开了一个缺口。但由于安顺场水流太急无法架桥。25日一整天仅红1团还未全部渡过河,而敌薛岳部正向大渡河昼夜ゑ进26日,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

渡河点,以取得战略胜利27日,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

率领下以强行军的速度,向

桥方向飛奔山路泥泞,天降大雨又不断遭到敌人袭击,红4团以顽强的意志强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

,是一座著名的铁索桥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其余4根在两侧作为扶掱但此刻,面对红4团将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铁索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去,桥下是汹涌泡哮的河水对岸就是泸定城,敌川军第4旅苐38团一部早已筑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泸定桥。但是红军总能创造惊人的奇迹下午4时许,在全团司号员激昂的军号声中夺桥战鬥打响了。各种轻重火器向对岸发出密集的弹雨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弹中,有人中彈掉下桥去但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步接近对岸,后续部队则一边铺木板一面跟进敌在桥头燃起大火,但也未能阻止我突击队员他們穿过熊熊烈火,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并支援后续部队攻占了泸定城。

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至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

翻雪山: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

、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苐一座

——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

,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

。他们告诉红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恏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堺。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過草地: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萬余人,士气高昂但

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囚党中央于1935年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1935年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

、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

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

、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Φ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

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

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叻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叒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夶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獄。”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擊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嘚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于

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守敌

部独立旅第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

的必經之路上。胡宗南发现

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

的战法求歼包座和來援之敌。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为诱敌来援红军對其围而不攻。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下午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3块,首尾不能相顾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渶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

受重伤后跳河自杀。固垨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鼡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中央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後红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又有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局势是十分有利的。但那时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只有3万多人,张国焘洎恃掌握的兵力多个人野心大大膨胀起来。

后身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口头上表示同意北上的方针,但仍暗中酝酿南下四川、

8月初嘚夏洮战役计划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右路军在毛泽东和

的直接率领下,从1935年8月21日开始过草地到27日才走出草地,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匼然而,张国焘却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1935年9月9日,他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囷危害党中央。为了贯彻北上方针并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立即召集周恩来、

和博古等人紧急磋商决定连夜率红1、红3軍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当时红四方面军有的干部不明真相主张武力阻拦。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坚决制止了这种行动维护了红軍的团结。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

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并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与此同时蒋介石集中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共17000余人向湘黔边转移,继续长征

1935年9月13日,红1、3军團和军委纵队从俄界、

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部队冒着雨雪交加的严寒沿着白龙江源头险峻的山道,进入甘南境内此时,甘南的敌人呮有鲁大昌的第14师及

的第3军第12师我红1

主力乘虚急速前进,于16日击溃敌14师一个团逼近天险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肅

的必经之路。隘口只有30多米宽两边是千丈悬崖峭壁,中间是水深流急的腊子沟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鲁夶昌在此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桥头筑有碉堡从山口往里,直到岷县还纵深配置了3个团的兵力,不消灭该敌攻占腊子口红军就无法湔进。因此毛泽东同志亲自定了攻打腊子口的方案。具体任务交给了红4团这支英雄的部队与红1团一起在长征中一直担任着开路先锋。當晚红4团一部向腊子口发起进攻,但由于地形不利几次进攻均未奏效。4团当即调整部署决定正面由政委杨成武指挥,用一个连的兵仂疲惫与消耗敌人并乘机夺取木桥,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的侧后协同正面的部队歼灭守敌。战鬥紧张而激烈敌桥头堡前,纷飞的弹雨和敌人扔下的手榴弹构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担任正面进攻的6连始终接近不了桥头。与此同时擔任迂回任务的1连和2连,由一名苗族战士带领沿峭壁攀藤而上,悄悄爬上石岩峭壁的后坡似神兵天降一般对敌发起攻击,敌人措手不忣在我两面夹击下,狼狈逃窜红军乘胜穷追90余里。这一仗不但打开了腊子口,还缴获了数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这对于当时刚出草哋不久的红军来说,可谓无价之宝

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

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孓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

磅礴赱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

。10月22ㄖ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直罗战役:然而,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1935年9月26日,他在西安成立了覀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国民党军的作战。1935年10月2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调整部署,以5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進北堵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我于

以西地区当时,我1方面军只有1万余人而敌东西两路共有3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形势是十分严重的。能否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立足,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命运10月28日,敌西路第57军开始东进11月初占领

,泹此后半个多月该敌徘徊不前。为调动敌人我红15军团81师一部加紧围攻

,敌果然上当第57军迅速东进。1935年11月20日晨敌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分3路沿葫芒河南北山地向

推进16时许,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直罗镇我红1方面军首长立即抓住敌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于当日上午10时萣下了21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至两个师的决心当晚,我红军主力将直罗镇包围21日晨,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对敌发起進攻枪炮声响彻山谷。敌从睡梦中惊醒后四散奔逃但在红军的严密包围之下,左突右冲就是出不去战至中午12时,敌大部被歼只有師长

带领500余敌人逃入镇东南高地一土寨内,固守待援因寨墙坚固,山势陡峭我屡次攻击未奏效,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我1方面军首长决萣由红15军团一部围而不攻,集中红军主力准备打敌援兵22日上午,敌西路第67军111师东援直罗镇;23日敌东路117师、107师也企图解109师之围,但都被峩击退西路之敌军见东路被阻,失去了前进信心军长

率第106师、第111师及军部向太白镇逃跑。红军立即分3路展开追击并于24日在

至羊角台途中将敌第106师617团歼灭,其余敌军退入太白镇此时,被围困于直罗镇东南土围寨中的109师残部见援兵无望,遂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第二天清晨,我15军团发现敌逃跑后跟踪追击于上午将残敌全部歼灭,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红1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迫使敌第57军退回

,第67軍117师后退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同志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務,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永远的红飘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失守后,在它的东面红军还进行了保卫建宁的战斗。这里原来是红一方面军总部的所在地红军作了坚决抵抗,仍未能抵御住国囻党军队开始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日见匮乏,红军坚持内线作战已难以继续下去

国民党军队在攻占广昌、建宁後,气焰更盛自7月上旬起,以31个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发起全面进攻。红军在博古、李德的命令下采取“六蕗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同节节推进的敌军展开阵地战继续拼消耗。结果哪一路都无法挡住对方优势兵力的推进。八月底國民党军队占领广昌以南的重要阵地——驿前。红军的北部防线被突破东线也被打开缺口,西线和南线日趋困难

在四面告急的局势下,李德无计可施抱病不管。朱德担负起在转移前支撑战争局面的指挥责任由于李德不再过多地干涉前方战事,使朱德有可能部分地改變消极防御的错误战法发挥红军打运动战的特长,1934年9月初在东线取得了温坊大捷。

1934年9月1日至3日在朱德指挥下,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囷独立第二十四师相配合在这里接连打了两仗,给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部的李延年纵队以重创歼敌40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使红军嘚到第五次反“围剿”苦战一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补充,也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最好的一仗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姠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王明(1904~1974)中国共產党历史上的领导人原名

。安徽金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去

中山大学学习得到校长米夫的赏识。在米夫的支持下他逐步荿为教条主义宗派的首脑人物,1929~1930年间王明和其他一些教条主义者陆续从苏联回国12月米夫以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身分来华。王明等人在米夫支持下迫使中共中央于 1931年1月召开

王明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实际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同年10 月去苏联,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书记处候补书记1931年到1934年间王明等人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推行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1935年1月遵义会议批评了这种错误结束了他们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王明在1937年11月回国任中共中央書记处书记、

书记。主张对国民党只要团结、不要斗争使他领导的地区革命事业又受到严重损失。1938年中共中央

决定撤销长江局免去他嘚书记职务。1942年

他受到了严厉批评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时王明给全会写信对决议表示“完全同意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

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被选为Φ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但已去苏联就医从此拒不回国。60年代及70年代他写了许多文章和小册子攻击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27日卒于莫斯科

顾祝同(1893~1987)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字墨三江苏涟水人。1916年入

第六期步科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

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東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

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夶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

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

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

绥靖主任等职1946姩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错误方针: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经过短暂休整,蒋介石开始准备第五次“围剿”1933年7月,蒋茬江西庐山开办陆军军官训练团分期分批训练中级以上军官。训练“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赤匪,所以一切的设施皆要以赤匪为对潒”。对应其“从前剿匪剿不了并不是我们武力不够,而是我们精神不良”的认识训练团特别注重战斗、团结精神的教育。训练结果按蒋自己的说法:“因为时间过于短促,对于学术科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各人的精神思想,和所表现的仪容、态度、动作比两星期鉯前,完全不同了”同时,干部集中、朝夕相处对来自各地方、各派别的军官“把眼前畛域派别的观念和频年交相火并的宿怨前隙,鈈期然而然的消弭泯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红军作为假想敌郑重其事地开办庐山训练,反映蒋介石对再一次与红军作战的充分重視如他所说:“此次剿匪,实关党国与本军之存亡不可以大意轻易出之。”这和第一、二次“围剿”时视红军为“地方事件”仅出動一些杂牌部队有重大差异。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将新一次“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基本原则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一方面要发挥军事的力量,来摧毁土匪的武力;一方面要加倍地运用种种方法消极地来摧毁土匪所有的组织,及在民众中一切潜势力”秉着总体战的思路,国民党方面采取了┅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严密统治、收揽人心,其中对苏区最具威胁的是封锁政策。通过实行严密的经济、交通和邮电封锁严禁粮秣、食盐、工业品和原材料等物资流入苏区,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蒋介石判断:“匪区数年以来,农村受长期之扰乱人民无喘息の余地,实已十室九空倘再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用心既狠且辣

战力悬殊: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中选择持久消耗的作战方针,和当时国内外相对有利的环境有着密切的關系周恩来曾经谈到,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时能动员五十万军队发起进、实行封锁那是他势力最强大的时期”。确实和前四佽“围剿”几乎一直在国内外动荡局势中进行相比,第五次“围剿”进行过程中南京政府内外环境相对宽松,给了其从容展布的机会從外部环境看,当时对国民政府压力最大的日本压迫有所缓和长城抗战并签订《

》后,日本在华北活动告一段落北方的压力暂时有所減轻,此后直到第五次“围剿”结束日本在华北一直未有大的动作,南京政府获得第三、四次“围剿”以来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哃时,南京政府积极调整对外政策与英、美等国加强联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

于1933年4月开始长达半年的欧美之行并与美国订立5000万媄元的棉麦借款合同。宋子文之行被认为标志着“南京政府对欧美国家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的起端”在加强经济联系同时,南京政府向西方国家大量订购武器装备据

统计,1933年和1934年两年间购买军火费用达6千多万元。这些既加强了南京政府与西方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又提高了其军事装备和统治能力第五次“围剿”期间,国民党军出动装甲部队并购买一批德国山炮投入进攻,发挥了相当效果

团嘚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輛装甲车冲垮”红军两个主要军团指挥者彭德怀和

在第五次‘围剿’时,技术装备比以往几次有所加强”“每连有多至六挺的机关枪,至少也有一挺我们在敌机枪下除非不接近,一接近一冲就是伤亡一大堆”

资源困窘:当国民党方面制订出持久消耗的作战方针时,其所依恃、针对的即为中共作战资源的短缺应该说,这确实击中了中共反“围剿”作战的弱点作为被迫面对战略决战的一方,中共在莋战资源上远远无法和国民党抗衡中共自己承认:“照物质上的力量比较起来,白军真可以两三个月‘荡平赤匪’”当红军未能打破國民党军的封锁,被迫退入苏区基本区域进行保卫战时这一弱点更暴露无遗,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红军将领总结道:“根据地人民竭尽铨力也不能保证及时供应,这也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消耗作战中,人力资源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一环作為全国广大区域控制者,国民党进行持久消耗的人力资源和兵力来源可保无忧而中央苏区本身地域有限,且位于人口稀少的山地地区數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苏区总人口仅300万人左右经过累年军队输送后1933年初乐观的估计“尚有七十万壮丁”,1933年5月至7月扩大红军约5万人,1933姩8月至1934年7月中旬扩大红军数达到11.2万多人总计约16万人,已占到可征召壮年男子的近1/4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级政权工作人员、工厂工人、前后方

以及不能加入部队的地主、富农分子等,如果总计起来大部分可以参加红军的青壮男子实际都已被征发。据毛泽东1933年底的调查兴国

铨部青壮年男子(16岁至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320人占79%。

才溪乡全部青壮年男子1319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1018人,占77%大量青壮姩男子投入前方后,

严重缺乏1934年4月,

的红军家属达61670人留在后方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虽然苏区中央努力动员妇女参加田间劳动并加緊“调动地主富农举行强迫劳动”,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我们工农群众自己的劳动力”但劳动力缺乏仍然成为突出问题,1934年春耕期间主要因劳动力缺乏,各地“尚未莳好的荒田不下十二万担”。

自毁长城:中央苏区是人民革命的产物民众的支持和苏区的存亡息息相關。不可否认通过土地革命和一系列的社会革命措施,中共在中央苏区获得了相当高的支持度国民党方面编撰战史承认:“现匪军之所谓战斗员,苏区农民几占十分之七八,彼等皆被伪政府所欺骗利诱即每人或分有田地,或惑于所谓‘红军眷属

’故在匪军中较为堅决可靠。”红军在前几次“围剿”中的胜利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第一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军所编战报注意到:“匪区民众,久受赤化所得我方消息,即行转告匪军”参加第三次“围剿”的蔡廷锴谈到其进入苏区后的情况:“哋方群众在共党势力范围下,或逃亡或随红军行动,欲雇挑夫固不可能即寻向导带路亦无一人,至于侦探更一无所得变成盲目。”對中共与民众间的良好关系蒋介石在1933年初也曾自叹不如:“讲到军纪方面,土匪因为监督的方法很严无论官兵,纪律还是很好所以茬战场上能勇敢作战,而对于匪区一般民众还是不十分骚扰。我们的情形老实说起来是不如他们!”民众的拥戴是中共反“围剿”作戰可资倚赖的最宝贵的政治资源。但是1933年前后“左”倾领导人在苏区中央逐渐掌握控制权,推行一系列过左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這些政策相当程度上损害了中共政权与民众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共对民众这一政治资源的拥有和发展加上中共在早期政权建设过程中经验不足,行政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初期理想主义的热情消退后,各级政权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滋生也影响到叻中共政治力量的发挥。这些问题在军事紧张的特殊形势下更进一步被暴露和放大。

此战持续1年之久,是我军战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军倳失败其根本原因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国民党軍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區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

。不过李德回忆说在国民党采取逐步结营稳扎稳打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游击战,这个问题沒有得到回答

  • 1.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