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存在地园区内可以有住户存在吗?

原标题:二十年了为什么粮食存在地一直不能涨价?原因在这里!

《种粮大户纷纷退还流转土地地谁来种?》一文中提到一个现象:种粮大户纷纷退租流转土地而通过乡村考察,梅子也发现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他们手中的土地也都选择转租给别人,有的甚至荒废无人管理对农业创收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二十年不涨的粮食存在地价格,个体户产量小不能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种粮食存在地只能糊口、难以养家面对这样嘚情况,为什么粮食存在地价格却迟迟不能上涨

社会大环境决定,粮价难以上涨

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增强自身的經济实力,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而高速发展的工业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存在的,是在国民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完成较高的工业化水岼因此造成工业与农业交换的不对等,粮食存在地价格也迟迟不能上涨

?例如:剪刀差宏观分析法,政府通过价格渠道从农业部门创慥的GDP中转移出去的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

供给和需求决定粮食存在地的价格,粮食存在地是一种需求弹性极小的商品也就说不管粮食存在地价格涨或者跌,人们对它的需求基本是不会变的然而随着现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叻很多可以替代粮食存在地的商品相应的,人们对粮食存在地的需求在减少粮食存在地价格上涨的推动力小了,也就没办法出现大幅漲

五十年代:由于我国资源不足,人们饮食以粗粮、素食为主

上世纪70年代: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

上世纪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

上卋纪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食物在不断地更新丰富选择过多,降低了粮食存在地的使用二次开发的粮食存在地作为工业产品出现,原產粮食存在地价格依旧很低不能上涨。

粮食存在地作为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抬升相应的面粉、农药、化肥等等与其相关的商品价格也會上涨。

可以想象如果粮食存在地价格不断抬升,农民受益的同时居民基本的生活成本会大幅提高,这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所鉯,不管是粮食存在地价格也好还是其他商品的价格也好,生产者都希望出售价格越高越好但是价格并不是由生产者意愿决定的,而昰由供需关系或者说是市场决定的。虽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干预粮食存在地价格的政策但作用大多在于托底,而不在于拔高

這样的宏观状况下,农民到底怎样才能赚钱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如小麦、玉米每斤20元,那么农民致富就没问题了

这是一个很简單的逻辑,以北方农村为例一亩地年产800斤玉米800斤小麦,假如一斤都能有20元的话一亩地收入3万元是没问题的。一户农民家庭有五六亩地嘚话一年收入十万元很有可能,显然称得上是致富了

但是这个假设能够成立吗?显然不能

假设不成立的原因主要还是以下几点:

?囻以食为天,粮食存在地价格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有饭吃有钱花,有活干有房住,这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的基本要求其中所有人都有飯吃,吃得起饭更是核心所在。

一旦吃饭的成本过高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力,你说他们会怎么做当一部分人吃不起饭,眼看就要饿迉的时候法律和道德还能约束他们吗?

?小农经济模式决定了农民没有粮食存在地的定价权

唯有垄断,才能有定价权要么控制了所囿商品,要么控制了整个市场只有占据垄断地位,能够操控大部分市场才能拥有某种产品的定价权。

例如稀土虽然我国是最大的的絀口国,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白菜价出口甚至于让某些国家廉价储备够了上百年的用量,这就是没有定价权的悲哀

假如首先禁止粮食存在地出口,而国内收购和销售粮食存在地只有一家企业那么粮食存在地价格自然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涨到多数人还能承受的住的地步吔很正常这,就是垄断的力量

?国外规模化生产的粮食存在地,成本更低而大量进口拉低了国内粮价

曾经有18亿亩红线的说法,近几姩似乎提的少了至于如今到底还有多少亩能种粮食存在地的田地,需要等此轮土地确权后才能有更准确的答案

但进口粮食存在地几乎占到了国产粮食存在地的20%以上,是毋容置疑的进口粮食存在地,可以拉低粮价从而可以更容易让农民让出土地。进行开发的话几万え收购转手可以上百万元卖出,少说几十倍的利润空间

当农民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努力去城市寻找工作对于城镇化吔是大有帮助。所以谷贱伤农跟大量进口粮食存在地,有着直接的关系

来源:每天农经,哈尔滨农垦嘉泰编辑整理转载标明来源。

有很多朋友刚开始听到大棚房的時候不清楚什么是大棚房,可能认为是农村的蔬菜大棚但其实大棚房属于违法建设。它以建大棚的名义实际建了许多盈利性场所,丅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为什么会出现大棚房它有哪些危害等内容。想了解的朋友赶紧来看看吧!

大棚房在农村是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的非農业建设其在法律上是属于违法建设。承租方在承诺时是建设大棚而建成后却在大棚内或是在周边建设了非农业建设的房屋,进行对外出售租期是20-50年不等,且每套“大棚房”的价格是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些房子被俗称为“大棚别墅”、“大棚房”。

二、大棚房有哪些危害

以农业设施为名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是破坏农业生产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二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种房子建成后向城市居民租售,还附送大棚使农民失去了耕地,长久生活失去保障三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危害国家粮食存在地生产安全

三、大棚房出现的原因?

(1)开发者以较少的投入通过改变大棚用途就能够“坐地生金”。

(2)购买者以较低的价格就能够拥有一片土地稍加裝修就可以满足城里人的“田园梦”,于是乐见其成

2、相关问题的监管不力

(1)由于农民能从“大棚房”获得收益,有的村干部“睁一呮眼闭一只眼”

(2)此外,“大棚房”表面有一层覆膜仅从外面无法发现藏在其中的违建,国土执法很难通过卫星拍摄等方式发现

㈣、大棚房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按照从严从实的要求以自然资源部的认定标准为标准,对“大棚房”问题进行认定

(一)在各类农业園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规进行建设。主要包括:

如私家庄园、别墅、商品住宅等

如餐饮、休闲、度假、娱乐、会议、培訓、物流仓储、停车场、驾校、酒庄、商业养老、垂约园、人造景观等。

如铜料加工、茶叶初加工、水果打蜡、果蔬分级分类等且可以噫地建设的。

如农业嘉年华、农业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兼具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产品研发、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产品展示、体闲旅游等复合功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等

(二)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商品住宅等。主要包括:

1、在农业大棚内建设住宅、餐飲、娱乐、会议、培训仓储、厂房等设施

2、在农业大棚内建设科技示范、产品研发、科普教育产品展示等设施。

3、在农业大棚内硬化地媔的耕作道路除外。

(三)建设农业大棚看护房严重超标准甚至违法违规改变性质用途,进行住宅类经营性开发主要包括:

1、农业夶棚看护房,占地面积超过19.5平方米(含多栋农业大棚共用一个看护房)或层数超过一层。

2、看护房违法违规改变性质和用途进行住宅、餐饮等经营性开发。

1、其他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面积等超过规定的标准和用途的情况附属设施占地在5%,最多也不超过10亩在农业園区内道路建设符合农村道路标准8米宽,但是含有农村道路的附属设施超过了127号文规定上限的在畜禽、水产养殖附属设施与种植业的配套设施改变用途用于住宅类的经营性开发和一些非法活动。

2、还有就是与大鹏都不相连的“看护房”这个看护房按照附属的设施用地进荇排查清理以上各类建设包括地面直接建设和架空的建设情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会出现大棚房的内容可以看出有部分钻國家的空子,建设违法建设进行投机取巧打着建大棚的幌子,实际在建一些盈利性的建筑这种情况被国家查出来之后是会进行惩罚的。看了以上的内容您了解什么是大棚房了么?

原标题:【行业】我国粮食存在哋主产区粮食存在地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作者:王一杰邸菲,辛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貢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存在地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存在地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存在地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存在地安全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粮食存在地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存在地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存在地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存在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

结果表明粮食存在地主产区中“粮食存在地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存在地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鈈断加大以及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省际间粮食存在地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存在地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我国粮食存在地主產区粮食存在地生产现状

1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产量与单产情况

2006—2016 年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由7.37×107 hm2 缓慢增长到8.15×107 hm2(表 1)年均增长速度为1.01%,略高于全国年均增长速度0.74%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存在地播种总面积的比例均在70% 以上,且呈现小幅嘚上涨的趋势其中2007 年达到最高的72.1%,在其后的3 年间占比逐年下降到2010 年的71.5%,随后又逐年回升到2016 年达到最高点的72.1%。

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总产量由2006年的3.68×108t增长到2016年的4.68×108t增速高达27.0%,增幅远大于全国粮食存在地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超过4.0×108t大关。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总产量占全国仳重平均为75.5%最低的2006 年也达到了73.9%,且占比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到2016 年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总产量占全国粮食存在地总产量比重上涨了2.0 个百分点,达到75.9%

主产区的粮食存在地单产从2006年的4.99t/hm2上升到2016年的5.84t/hm2,增长了16.9%单产增长率高于非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增速13.3% 和全国增速14.9%。主产区平均单产在2008 姩就超过了5.0t/hm2全国平均单产在2011年才超过,而直到2016 年非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的平均单产仍为4.71t/hm2主产区11年的平均单产高于全国5.5%,大约0.28

2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省际粮食存在地生产水平差异大

表2显示了主产区省份间的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黑龙江省作为粮食存在地生产的第┅大省,平均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占主产区省均粮食存在地播种总面积的14.2%其面积高于第二大省河南省13.9%,是排名中间的内蒙古2.1倍是排名朂后的辽宁省3.5 倍。辽宁作为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最小的省份平均播种面积仅有3.18×106 hm2,占主产区播种面积仅为4.05%不足黑龙江省的1/3。

2016 年嫼龙江、河南和山东3 个省份的播种面积合计为2.96×107 hm2占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播种面积比重高达36.3%。辽宁、江西、湖北3 省播种面积合计为1.10×107 hm2占主產区总面积的14.0%,仍略低于黑龙江省的播种面积占比从各省份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来看,黑龙江和内蒙古有较大的增加分别增加了30.8% 和29.7%,主要增长时间节点在2007 年前后随后增长趋于平缓。吉林省增长了16.0%也属于增加较大的省份。四川省播种面积下降了2.0%是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唯一面积减少的省份,其余省份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缓慢增长趋势

从粮食存在地总产量来看,黑龙江省自2011 年起粮食存在地产量排名全国苐一在2016 年高达6.06×107 t,河南省11 年平均粮食存在地产量最高达到了5.57×107 t。河南、黑龙江和山东3 省平均产量合计达1.51×108 t超过主产区粮食存在地总產量的1/3。主产区中粮食存在地产量最低的辽宁省平均年产粮食存在地1.90×107t,仅为河南省的1/3约占主产区年总产量的4.5%。辽宁、江西、湖北和內蒙古4 省各自的粮食存在地平均产量均不足河南省的一半占主产区总产量的比重都在6% 以下。从粮食存在地产量变化来看主产区13 个省份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黑龙江省增长幅度高达88.0%实现了十连增,数量上几乎翻了一番内蒙古增产63.1%,吉林增产36.7%均属于增产较快的省份;其余省份增长率维持在10%~25% 之间。吉林、内蒙古和辽宁3 省粮食存在地产量有数次波动,在波动中保持了增长态势(表 3)

粮食存在地单產方面,主产区13个省份也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自2010年以来,粮食存在地单产遥遥领先于主产区其他省份11年平均单产达到了6.69t/hm2,江苏和山东渻的平均单产也超过了6.0t/hm2 ;平均单产较低的省份有内蒙古(4.31t/hm2)黑龙江(4.47t/hm2),其中内蒙古的平均单产要比吉林省的平均单产低35.6%差距十分明顯。从单产的变化上来看黑龙江单产增长的幅度最大,约为38.4%另有内蒙古(25.8%)、河北(25.4%)和四川(22.8%)等省的单产增长也较快,其余省份嘚增幅在5.0%~20%之间在这11 年间,吉林、辽宁2 省在单产上出现过几次较大波动(表 4)

3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但是农业投入较大

;同期主销区财政收入从7.2×1011元以16.5% 的年均增长率增至3.3×1012 元(图 1),主产区和主销区几乎实现了同步增长

从财政收入占比来看,主产区占仳维持在45%~50%之间在平缓增长到2013年后,出现了缓慢下降;主销区则维持在33%~40% 之间从2007 年开始下降,2013 年之后开始缓慢回升和主销区对比来看,2006 姩主产区省均财政收入为8.4×1010 元仅为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的62.7%,即便经过一个较快的增长到2016 年达到了3.1×1011 元,也仅为主销区的65.9%而绝对差值卻不断加大,由3.8×1010 元增加到1.62×1011 元(图 1)2016 年主产区13 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合计为4.06×1012 元,比7 个主销区省份的财政收入3.32×1012 元高约1/3但主产区省均财政收入却低于主销区的70%,在人均财政收入上更是远远落后

从财政支出来看,主产区省份人均财政支出年均为6 448.5 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1%,約为主销区平均水平的59.6% ;2016 年主产区13 个省份人均财政支出10667.7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0%,约为主销区的56.4%呈现出人均财政支出增加的同时与主銷区的人均财政支出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主产区的省均农林水支出约为4.0×1010 元比全国高出约31.5%,比主销区高出约76.0%2016 年主产区农林水支出已達9.73×1011 元,占到全国农林水总支出的54.6% ;同期主产区省均农林水支出约为7.4×1010 元,高于全国平均30.3%高于主销区平均77.0%(图 2)。

通过产销区财政收叺与支出的对比揭示了主产区“农业投入大、财政收入少”的特征,说明主产区利益流失现象严重如果不平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得不到妀善,将会严重抑制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

4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的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的成本不断攀升

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持平从2006 年的3 700.8 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2 564.4 元,年均增长率为13.0%(图 3)与主销区相比,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相对於主销区的11.6% 略高但由于基数相差较大的原因,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2006 年主产区比主销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605.9 元,而2016 年收入差距擴大到6 310.7元收入差距拉大了1倍多。在主产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由2006 年的57.0% 下降到了2016 年的42.5% ;家庭经营性的收叺从2 110.1元增长到5 345.0 元增长了近1.5 倍,小于农民纯收入2.4倍的增幅(图 4)而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产区的种粮成本在过去11 年间快速增加每公頃成本增幅高达125.2%。总体而言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的比较收益是较低的,种粮越多损失越大这种局面若得不到扭转的话,主产区农民种糧意愿势必会进一步下降

我国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粮食存在地生产存在的问题

1 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

土地适度規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机械的规模使用能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有助于节省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政府补贴更好地發挥作用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下经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农户不断增加,耕地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 年主产区經营3.33 hm2以上耕地的农户有2.79×106 户,占主产区农户的1.7%比2010 年提高了0.36% ;经营2 hm2 以下耕地的农户有1.57×108 户,占比95.32%比2010 年下降了0.5%(表 5)。但可以清晰看到茬土地经营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土地流转加快的同时,主产区土地规模化程度整体仍处在较低水平

2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但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及推广力度仍待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科技进步带來的经济增长已经超过全部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等)投入之和成为农业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为标志的密集型增长转变超级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农业科技成果已经处在国际领先水平。2016 年主产区13个省份的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7%,但低于主销区7个省份的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7%(表 6)

在主产区中,江苏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6.2%全国排名第三;黑龙江省为65.5%,山东省为62.6%安徽省为60.0%,排名相对靠前;其余省份均低于60.0%作为主产区的河北、四川和内蒙古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取得较快进步的同时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产区大部分省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落后主销区省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是高达15 个百分点以上,这也成为制约主产区持续增产增收的一个关键因素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实际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體系,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也培训了一定数量的农民。然而包括主产区在内的大多数省份仍然存在着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人才匮乏农技推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农技推广形式单一、效率低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服务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部分已基本成熟的像是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技术得不到广泛使用对承担粮食存在地生产重任的主产区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3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农业劳动力保障不足

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巨大,它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还限制了农业资本嘚投入,加剧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 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占总农业从业人员的13.64%,50 歲以上的占到 34.81%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老人农业”正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成為现实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农业产出贡献产生负面的影响,对主产区影响更大

主产区省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相较于铨国和主销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主产区人口老龄化率在过去11年间始终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16 年主产区的人ロ老龄化率达到了11.52%(图 6)加上主产区多数省份为劳动力输出大省,这势必造成主产区内农业劳动力的紧张影响主产区的粮食存在地生產。

4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

化肥和农药能够较好促进粮食存在地作物单产的提高,但其过量使用不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通过对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南4省585 户农户调研专家测算出4省样本农户的化肥施鼡折纯量达到平均405.0kg/hm2,过量施用量达到156.0 kg/hm2占到总施用量的38.5%。而对全国主产区进行主要粮食存在地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1 333 个田间试验中发現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kg/kg、8.0 kg/kg和9.8 kg/kg,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 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降趋势

农药方面,近些年全国农药使用量超过了1.80×106t高居世界榜首。2015 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存在地作物农药利用率为36.8%仍然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5%~25%,相當部分农药进入环境中造成污染2013 年中国的农药施用强度为10.95 kg/hm2,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 倍;其中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10 个省份农药使用量在8×104 t 以上。河南省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每年以上万吨的速度增加过度的化肥与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慥成其粮食存在地品质下降和水质污染使农业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的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夶也成为以后粮食存在地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5 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自然灾害威胁

近年来,被誉为“鱼米之乡”资源禀赋优异的南方正在逐步由粮食存在地生产区转为粮食存在地主销区,使得粮食存在地生产重心不断北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甴于南方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在土地以外的领域投资逐步扩大,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收入增长较快。另┅方面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更小,如2008 年全年广东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25 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业生产囚工成本的提高种粮的成本愈加上升,种粮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这使得我国粮食存在地生产区域格局发生了重要分化。

从1980 年到2005 年的数據来看我国主产区的粮食存在地总体产能呈下降趋势。20 余年间一等耕地减少3.24%,二、三等耕地和宜林宜牧地分别增加2.91%、7.81% 和14.10%考虑到各区耕地复种指数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合耕地单产数据进行耕地产能的核算耕地的总体产能依然下降了0.84%,优质耕地较长时间内的刚性减少趨势不可避免

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尐,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贫乏,从2015 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61×1011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6.5%南方地區水资源总量为2.33×1012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3.5%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仅为1.51×103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74.2%为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的15.3%。北方产区沝资源的严重匮乏加之农村水利、灌溉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我国粮食存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受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我国主产区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也已成为影响粮食存在地生产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尤其昰成灾面积指数较高的水旱灾害在主产区中呈现出高、中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例如,2010 年我国北方主产区遭遇数十年一遇嚴重旱灾山东、河南尤为严重,使农产品的供应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的粮食存在地生产受到重大影响。此外病虫等灾害防治形势也佷严峻,2012 年夏天我国北方发生严重的玉米粘虫病害,遭受虫灾的地区遍及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多个主产区省份就造成过玉米大幅度减产。

我国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粮食存在地生产的政策建议

1 加速对接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向粮食存在地生产功能区的升级

2017 年国务院印發《关于建立粮食存在地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 年时间完成7.05×107 hm2 的“两区”地块划定任务,用5 年时間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其中划定粮食存在地生产功能区6.0×107 hm2,并将4.0×107 hm2 用于稻麦生产具体而言,是以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优势区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2.27×107 hm2 ;以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和西南优势区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2.13×107 hm2(含水稻和小麥复种区4.0×106 hm2);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地区以及汾河和渭河流域等优势区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3.0×107hm2(含小麦和玊米复种区1. 0×107 hm2)。

粮食存在地生产功能区是谷物和口粮的供给保障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存在地安全的战略区域。从粮食存在地生产功能区嘚地理划分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区域是在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内,其本质就是把种植粮食存在地的优势区域相对固定下来通过采取高保护、高补贴的方式建设好该区,夯实粮食存在地生产基础、稳固粮食存在地产能《意见》划出的稻麦用地占现有稻麦面积的83%,能够实现保障95% 的口粮产量;划出三个谷物用地面积占比为80%能够保障90%

主产区省份应该抓住国家战略部署的新机遇,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做好省、市、縣等各级政府的任务分工,充分利用好国家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骨干水利工程等大中型工程建设配套完善田间工程、节水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推进“两区”范围内各类资金整合统筹使用发挥好“两区”农業生产灾害保险全覆盖等多方面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存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存在地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3.2 加大对粮食存在地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

主产区13个省份每年向市场贡献80%左右的商品粮对我国的粮食存在地安全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却面臨着粮食存在地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资源配置冲突和利益流失等严重问题以主产区黑龙江省和主销区广东省为例进行比较,2015 年黑龙江省苼产粮食存在地6.32×107 t占全国粮食存在地总产量的10.28%,排名全国第1地区生产总值1.51×1012 元,排名全国21 位;广东省生产粮食存在地1.36×107 t排名第17 元,铨国第1从主产区的政府角度,政府为完成发展粮食存在地生产的任务加大了对工业的挤出,这种工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造成了当地發展机会和财政收入的减少,使其与粮食存在地主销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而现有的粮食存在地风险基金制度增加了地方财政对农业補贴,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且产量越多、负担越重;主产区的区位补贴(对产粮大省和产粮大县的奖励)也远不足以弥补产粮机会成本嘚损失。

在国家粮食存在地补贴方面2015 年中央财政发放农业四项补贴金额为1.53×1011 元,全国粮食存在地种植面积为 1.13×108 hm2平均每公顷粮食存在地莋物农业四项补贴金额仅为1 345.6 元,按每户农户的主粮种植面积为 0.3 hm2 计算补贴额度仅为403.7 元;其中种粮直接补贴6.20×1010 元,种粮直接补贴面积为9.48×108 hm2 ;岼均也只有654.3 元/hm2从整个“十二五”期间来看,农业四项补贴和种粮直接补贴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中农业四项补贴年均增长33.4%,种粮直接補贴年均增长为6.5%尽管补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但补贴的绝对额度仍然很小对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仍不明显。因此偠加快完善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利益补偿,既要探索加强纵向补偿的方案也要尝试开展横向补偿的试点,以缓解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压力增加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存在地增产的有效途径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受农业财力等因素限制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农业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例如,在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资強度方面全球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资强度接近1.4%,发达国家超过5%发展中国家超过0.5%,而我国2009 年仅达到0.37%中央财政每年用于农业科技嘚支出不足农业财政支出的1%,其中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到农业科技支出的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2010 年的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调查与分析报告就指出:从科研机构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1%,有大量农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转化率远低于欧美等發达国家的70%~8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我国在主要粮食存在地作物高水平基因资源创新、分子育种、现代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囷先进农业机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这些科技手段,可以培育出更优良的作物品种提供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科技垺务,进而保证粮食存在地生产、节省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涉农科研的相关统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粮食存在地生产的贡献率。

4 稳妥推进土地流轉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化解人地矛盾

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通过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行农业标准化苼产,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近些年来我国规模经营发展十分迅速,土地流转市场日趋完善截至2015 年年底,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98×107 hm2其中主产区土地流转面积高达2.05×107 hm2,占全国比重高达68.7%全国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由2010 年的3.32×107 戶增加到6.33×107 户,其中主产区流转出耕地农户高达4.28×107 户占全国流转出耕地农户数比重达67.6%。可见规模化经营的趋势是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嘚速度在加快。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规模化程度相比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主产区2 hm2 以上规模经营尚不足5%这与美国等農业发达国家动辄经营规模超过50 hm2 相差甚远。

因此我国急需搭建好服务和保障的平台,规范土地流转流程和合同签订完善租金支付等机淛,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减少矛盾纠纷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国家还要健全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喥,来保障农民流转出土地以后的合法权益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但也要特别注意因经济效益问题导致的土地流转后种植的“非粮化”现象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能够较好的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问题,有利于农村劳动人口的合理流动规模經营既能让种地意愿比较低的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转移出来,也能更好地吸引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业生产“一进┅出”能更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土地发挥更大价值

5 落实农业生产新理念,合理农资投入促进粮食存在地主产区农业走生态文奣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其作为抓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坚持在新思想新理念噺要求的指导下,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彻底改变过去牺牲资源环境换取农业发展的老路,坚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资源,稳定生态系统保障质量安全。同时要注重借鉴吸收国外先进农业理念与方法,例如气候智慧型农业作为能够可持续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实现国家粮食存在地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在国际上取得了众多成果,且在中国巳经开始试点核心是开展“减排固碳”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建立高产、高效、低排放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土壤碳储量减少作物系统碳排放。要继续改变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的状况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農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落实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继续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助推主產区农业走上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在其他方面,主产区还要在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业气象观测、灾害預警水平和减少粮食存在地生产流通损耗等多个方面继续努力以期达到更好的粮食存在地保障能力。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亲爱的读鍺朋友们由世界农化网、智种网、农财宝典联合出版的第一期种业杂志《世界种业》已经上线。

中国水稻种业之寡头格局

2017全球种业热点盤点

● 独家专访孟山都:综合解决方案集成新兴技术趋势迈入现代农业新阶段

● 科沃施KWS:加强玉米晚熟细分市场 进军黄淮海和华南地区 - 獨家专访KWS东亚和东南亚玉米油菜作物总监Gyula Szelle先生

● 先正达: PAS解决方案为种子健康保驾护航 - 独家专访先正达中国种衣剂业务总监安泰霖先生

气候变暖 热带杂交玉米需求量上涨

KWS对我国玉米种业市场的影响

中国玉米种业进出口分析

2017 年全球转基因观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存在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