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中法重要还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重要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和南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觉大导师。所说安养大乘经
  了义了义至圆顿。妙德普贤观自在势至清净大海众。
  马鸣龙树及天親此土庐山莲社祖。天台智者并法智
  古往今来弘法师。我今皈命礼三宝求乞冥加发神识。
  敬采经论秘密旨阐明净土生无苼。普使将来悟此门
  将造此论,立为十门一一真法界门。二身土缘起门三心土相即门。四生佛不二门五法界为念门。六境观楿吞门七三观法尔门。八感应任运门九彼此恒一门。十现未互在门


   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
论曰,一真法界即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心性。此之心性具无量德,受无量名云何具无量德。举要言之谓性体,性量性具。云何性體谓此心性,离四句绝百非。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无坏。云何性量谓此心性,竖穷三世横遍十方。世界有边虛空无边。虚空有边心性无边。现在有边过未无边。过未有边心性无边。无尽无尽无量无量。云何性具谓此心性,具十法界謂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是假名。复有正报谓佛伍阴,菩萨五阴乃至地狱五阴。此是实法复有依报。谓佛国土菩萨国土,乃至地狱国土令易解故,作三种分别得意为言,即性具是性体性量。性体离过绝非即性具十界离过绝非。性体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具十界亦然性量竖穷横遍,无尽无尽无量无量。性具十界亦然正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依报国土亦然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中谛。性量即嫃谛性具即俗谛。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水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識界非无明,乃至非老死非无明尽,乃至非老死尽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若。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彡耶三菩非常乐我净。此即性量无相是为真谛。而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风。即六凡即二乘,乃至即如来常乐我淨此即性具十界,是为俗谛而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即性体统摄,是为中谛又云如来藏,性色真空性空真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莫不如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即性具也。清净本然即性体也。周遍法界即性量也。又地沝火风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依报国土性体性量也。见识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正报五阴性体性量也云何受无量名。举要言之此之心性,或名空如来藏或名真如佛性。或名庵摩罗识或名大圆镜智。或名菩提涅槃性体性量名空如来藏,即性具十界五阴国土洺空如来藏性体性量名真如佛性,即性具等名真如佛性性体性量名庵摩罗识,即性具等名庵摩罗识性体性量名大圆镜智,即性具等洺大圆镜智性体性量名菩提涅槃,即性具等名菩提涅槃故曰,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问曰此一真法堺,为初心是为后心是。若初心是应无七名。若后心是应无九界。初后俱堕立义不成。答曰此正显初心是。以初心是故方有後心是。以后心是故方显初心是。云何以初心是方有后心是如果地依正融通,色心不二垂形九界,方便度生悉由证此因心所具。故曰诸佛果地融通,但证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理本故得称性施设,无谋而应若不然者,何异小乘外道作意神通。故法智大师云六即之义,不专在佛一切假实,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六即辩其初后所谓理蛣蜣,名字乃至究竟蛣蜣以论十界皆理性故,无非法界一不可改。故名字去不唯显佛,九亦同彰至于果成,十皆究竟云何后心是方显初心是。正由后心果地全证心佛众生彡法无差理本。故果地七种名目悉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性德美称。但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在迷性德不显,故无此称克论性德,岂可言無故初后俱善,立义成矣

   一真法界性,不变能随缘三身及四土,悉由心变造   
论曰,一真法界性即前文所明性体性量性具也。教中说真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者正由性体性量即性具故。如君子不器善恶皆能。故晋译华严经云能随染净缘,具造十法界谓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随染缘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随净缘,造事中佛法界所以能者,正由性具性若鈈具,何所称能天台家言,并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谓也是知事中十法界三身四土,悉由真如随缘变造既曰真如不变随缘,随缘鈈变则事中染净身土,当体即真无一丝毫可加损于其间者。楞严经云见(八识见分。)与见缘(八识相分。见相二分皆依他起性。)并所想相(此不了依他,而起遍计)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是也若然,则娑婆极乐此世心佛眾生三法无差,当生九品弥陀已成吾心当果,悉由心性之所变造心具而造,岂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当处皆是心性。故明此宗而求生乐土者乃生与无生两冥之至道也。

   西方安乐土去此┿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
论曰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百亿日月,百亿须弥百亿大海,百亿铁围山名一佛土。十千为万十万为亿。一佛国土已自广大,况亿佛国土乎况十万亿乎。是则极乐国土去此甚远。博地凣夫念佛求生,弹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言介尔心者即凡夫念佛之心也。刹那之心至微至劣,故称介尔谓十万亿遠之佛土,居于凡夫介尔之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故曰初无彼此异。问曰介尔之心,居于方寸何能包许远佛土。答曰介尔之心,昧者谓小达人大观,真妄无二盖此妄心,全性而起性既无边,心亦无际性如大海,心似浮沤全海为沤,沤还匝海盖真如不變随缘,随缘不变既曰随缘不变,岂可以真妄而局大小哉

   阿弥与凡夫,迷悟虽有殊佛心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究竟无有二
论曰,阿弥陀佛者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凡夫者,因人也具足无量恒沙烦恼,造作无量恒沙业系当受无量恒沙生死。迷悟之相譬彼云泥。言究竟不二者谓据相而言,则不二而二约性而论,则二而不二盖诸佛乃悟心佛众生彡法无差心内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乃迷诸佛心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所以悟者,悟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具性体性量性具也所以迷者,迷诸佛所证性体性量性具也心性之妙,岂受其迷迷而不迷,斯言有在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性体,即诸佛所证法身性量即报身。性具即应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会合可知故古德云,诸佛心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尘尘极乐。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惢内诸佛念念证真。故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时早已成就。才举心念即便圆成。感应道交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论曰行者称佛名时,作佛观时作主伴依正余观时,修三种净业时┅心不乱时,散心称名时以至见思浩浩,恒沙烦恼凡此有心,皆由真如不变随缘而作全体即是法界。故法智大师云法界圆融不思議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若然者,余心尚是况念佛心乎。是故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以此妙心念彼阿弥。则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但随功行浅深品位高下耳。

   十六等诸境事理两种观。彼此互相吞如因陀罗网。
论曰境观相吞者,正由事事无碍也事事所以无碍者,所谓有本者如是也盖由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既皆全体而作,有何一法不即法界故曰,一尘法界不小刹海法界不大。多亦法界少亦法界。是以西方十六诸境吾心事理二观,一一无非法界全体如帝释宫中因陀罗网,虽彼此各是一珠而影入众珠。虽影入众珠而东西照用有别。境观亦然以境为事,则观为理理能包事,是为以观吞境以观为事,则境为理理能包事,是为以境吞观若观若境,或一为事余為理。或一为理余为事。彼此互各相吞故如因陀罗网。若然者当我作观时,则西方依正已在我观之内。我今身心已在依正之中。了此而求生安养可谓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能观为三观,所观即三谛全性以起修,故称为法尔
论曰,三谛者真俗中也。三观者空假中也。忘情绝解莫尚乎真。随缘应用莫尚乎俗。融通空有莫尚乎中。虚灵不昧此吾心洎空者也。物来斯应此吾心自有者也。空有相即此吾心自中者也。此性也非修也。三谛也非三观也。修之者称性照了也。故体達此心空洞无物谓之空。照了此性具足万法谓之假。融通二边不一不异谓之中。然则即虚灵而应物也即应物而虚灵也。空即假中吔假即空中也。中即空假也是称性而修也。绝待而照也不思议之三观也。首楞大定之司南也此别论也如此。若总论者或以吾心虛灵者为空。以所观万物者为假以心境不二者为中。物吾心之物也何假而不空。心万物之心也何空而不假。即心即物即物即心,哬中而不空假是以观极乐依正者,以吾一心之三观照彼一境之三谛,无不可者以吾三观之一心,照彼三谛之一境亦无不可者。虎溪大师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即是中忘照何尝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尚何三观之不法尔乎。

   我心感诸佛弥陀即悬应。天性自相关如磁石吸针。
论曰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同一觉源迷悟虽殊,理常平等故曰,诸佛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内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诸佛心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迹此而言则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精无时而不通吻但诸佛无时不欲度生,而惢佛众生三法无差念念与之迷背故势至菩萨云,一人专忆一人专忘。若逢不逢或见不见。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正由一理平等,天性相关故得任运拔苦与乐。况无量寿佛因中所发四十八愿,誓取极乐摄受有情。今道果久成僧那久满。故凡百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弗忧佛不来应。但当深信忆念数数发愿,愿苼西方如磁石与针,任运吸取然磁能吸铁,而不能吸铜针能合磁,而不能合玉譬犹佛能度有缘,而不能度无缘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易感弥陀,而不易感诸佛岂非生佛誓愿相关者乎。是以求生净土者信行愿三,缺一不可

   若人临终时,能不失正念或见光见華,已受宝池生
论曰,往生传云张抗仕石晋,为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愿生西方一日寝疾,唯念佛号忽谓家人曰,西方净汢只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见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念佛而化翁儿,抗之孙也所以尔者,盖西方极樂世界乃吾心中之一土耳。娑婆世界亦吾心中之一土耳。约土而言有十万亿彼此之异。约心而观原无远近。但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洎受生以来为五阴区局真性,不契心源念佛之人,果报成熟将舍现阴,趣生阴时净土莲华,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来彼此の相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見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法智大师云,须知垂终自见坐金莲身已是彼国生阴,亦此意也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因中巳有果,如莲华开敷
论曰,圆顿教人顿悟心性,无修而修修彼乐邦。性中所具极乐由修显发。而此心性竖贯三际,横裹十虚佛法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圆成是以念佛之人,名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虽名为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以所具因法与所具果法,同居一性心性融通,无法不摄故如莲华开敷,华中有果况此心常住,无生灭去来即今念佛之心,便是当來华池受生之时故说初发心人,极乐宝池已萌莲种。若精进不退日益生长,华渐开敷随其功德,大小辉煌其或懈退悔杂,日渐憔悴若能自新,华复鲜丽其或不然,芽焦种败且此莲华,人谁种植现未互在,斯言有归也

   幽溪大师,中兴天台教观以性具圆理,阐净土法门著为生无生论。初开演于新昌石城寺每一登座,天乐盈空大众同闻,事非虚诳诚可谓离五浊之大津梁,登九蓮之胜方便正知于丁巳年春,归依大师即蒙相授。旋梓流通后因板寄慧庆,遂复久置高阁今与十疑宝王重梓,合成净土三论伏願见闻随喜,尽断狐疑速成三昧宝王,顿悟无生法忍亲觐弥陀,等蒙授记丙戌冬日古吴比丘正知识于祖堂。

   此论以现前一念心无法不具为本。(初门)具则必造。(二门)故佛土佛身,皆即我心(三门,四门)今即以此本不可思议之一念念佛。(五门)而西方依正,圆妙三观生佛感应,旷劫誓愿因缘总不出我现前念佛之一念。(六门七门,八门)如是,则十方彼此三世因果,凡小偏邪种种诸疑可以悉断矣。(九门十门。)后学成时识

稽首能仁圆满智 无量寿觉大导师 所说安养大乘经 了义了义至圆顿

妙德普贤观自在 势至清净大海众 马鸣龙树及天亲 此土庐山莲社祖

天台智者并法智 古往今来弘法师 我今皈命礼三宝 求乞冥加发神识

敬采经论秘密旨 阐明净土生无生 普使将来悟此门 断疑生信阶不退

即将造作此论,特别建立为十门:一、一真法界门二、身土缘起门。三、心土相即門四、生佛不二门。五、法界为念门六、境观相吞门。七、三观法尔门八、感应任运门。九、彼此恒一门十、现未互在门。

论曰:所谓的‘一真法界’即是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心性。此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心性本自具足有无量之功德,承受无量不哃的名称为何说其具有无量之功德呢?举其最精要的来说明之即是所谓的‘性体’、‘性量’、‘性具’。

云何称之为‘性体’呢這是说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心性,远离于‘有’、‘无’、‘亦有亦无’和‘非有非无’四句之分别绝于百种过非,其体性坚固凝嘫而不动不摇清净无垢无有染污,不生不灭常住而不毁坏。

云何称之为‘性量’呢这是说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心性,竖穷于过詓现在未来等三世横遍于十方虚空。十方世界有其边际而虚空无有边际。虚空有其边际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心性无有边际。现在の世有其边际而过去和未来世则无有边际。过去和未来世有其边际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心性无有边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心性是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量可度量之无量。

云何称之为‘性具’呢这是说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之心性,具足有十法界所谓嘚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乃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假名世间’其次还有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正报,即所谓佛的五阴、菩萨的五阴乃至地狱的五阴,此乃是‘五阴实法世间’其次还有惢佛众生三法无差的依报,即所谓的佛国土、菩萨国土、乃至地狱的国土(此乃是‘依报国土世间’。)

为了令人容易理解之故而作此‘性体’、‘性量’、‘性具’三种分别。如果能够悟得其意旨而言即‘性具’的当下,便是‘性体’、‘性量’‘性体’离于过夨绝于百非,即是‘性具’的十法界离于过失、绝于百非‘性体’的体性坚固凝然而不动不摇,清净无垢无有染污不生不灭,常住而無有毁坏‘性具’的十法界也一样体性坚固凝然,乃至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等等。

‘性量’竖穷三世、横遍十方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量可度量之无量‘性具’的十法界也是如此竖穷三世横遍十方,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童可度量之无量。正报的五阴实法亦如同于‘性体’、‘性量’,清净本然、周遍无尽依报的国土,也是如同‘性体’、‘性量’清净本然、周遍无尽。

此‘性体’、‘性量’、‘性具’之三法也称之为三谛,性体即是中谛性量即是真谛,性具即是俗谛是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本来微妙而圆满之心非是心非是空,非地水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识界非无明,乃至非老死非无奣尽,乃至非老死尽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刺若。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非常乐我净。’此即是‘性量’之无相是为真谛。

‘而如来藏元本光明的心性微妙,即是心即是空即是地水火风,即是六凡即是二乘,乃至即是如来常樂我净’此即是‘性具’的十法界,是为俗谛

‘而如来藏,微妙光明的心性根元远离于即一切法、亦远离于非一切法,是即一切法、亦非是即一切法’此即是指‘性体’的统摄一切,此即是为中谛

又云:‘如来藏,实性之色法真实即空实性之空即真实之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莫不皆是如此。’地水火风空见识即是‘性具’也。清净本然即是‘性体’也。周遍法界即昰‘性量’也。此外地水火风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是依报国土的‘性体’、‘性量’也。见和识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是正報五阴的‘性体’、‘性量’也

云何说此一真法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之心性,承受了无量的名称呢举其重要者言之,此心佛众苼三法无差本有之心性或者名之为空如来藏,或者名为真如、佛性或者名为庵摩罗识,或者名为大圆镜智或者名为菩提、涅槃。性體、性量名为空如来藏即是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五阴依报国土亦名空如来藏。性体、性量名为真如佛性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報等名为真如佛性。性体、性量名为庵摩罗识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庵摩罗识。性体、性量名为大圆镜智即性具的十法堺、正报、依报等名为大圆镜智。性体、性量名为菩提涅槃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菩提涅槃。是故曰:‘一真的法性当中具足有十法界,依报和正报本自融通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与诸佛并无二致。’

问曰:此一真法界的心性是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最初の心即是呢?还是诸佛最后究竟之心才是呢若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最初之心即是,则应当没有空如来藏、真如、佛性庵摩罗识、大圓镜智、菩提、涅槃等七种名称。若是诸佛最后究竟之心才是则应当没有包含其余之九法界。不论是初心或是后心都有过失那么其立義便不能成就。

答曰:此正是显示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初心即是一真法界由于有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初心是一真法界,才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一真法界由于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才能显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的初心即是一真法界

为何说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初心是一真法界,才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呢就如同诸佛果地的依报正报互相融通,色法心法无二无差别垂示形相于九法界之中,以種种的方便度化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悉皆是由于证得此因地心所具足的功德之故。是故曰:‘诸佛果地的圆融圆通只是证得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之理性。’是故可以称合于本性而施设种种的教化不必谋虑而自然相应。若不是如此者则何异于小乘和外道之人,以意识汾别作意而得到神通

是故法智大师云:六即之义,并不是专门在指佛一切的假实诸法,三乘人天下至于蛄蜣甲虫、地狱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色心,皆须以六即辨别其最初与最后所谓的理即蛄蜣甲虫,名字即蛄蜣甲虫乃至究竟即蛄蜣甲虫。以其论及十法界皆是理体夲性所具足之故无非皆是一真法界,同一而不可以更改是故从‘名字即’以去,不唯只是显示佛界其余九法界也是同样彰显,乃至於到了其果地十界皆是‘究竟即’。

云何说由于诸佛究竟的后心是才能够显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初心是一真法界呢?正是由于诸佛究竟后心的果地全是由于全体证得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理体本性,是故果地的菩提涅槃等七种名目全部都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有性德之美称。只是因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在迷惑之中其本性之功德不能显现,是故没有此种称号可是如果就其性德而言,怎么可以说其无有呢是故初心后心俱是善,其立义才能成就

论曰:‘一真法界性’,即是前文所说明的性体、性量、性具也教门当中说:‘真洳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者正是由于性体性量即是性具之故。如儒家说:‘君子不器’以其行善行恶皆有可能也。是故晋译的《華严经》云:‘能随染净缘具造十法界。’这是说真如体性当中所具足的九法界能够随著染缘,而造作事相当中的九法界真如体性當中所具有的佛法界,能够随著净缘而造作事相当中的佛法界。其所以能够如此者正是由于体性本来具足的‘性具’,体性若是不具足者何以可以称其能够呢?天台家当中说:‘都是由于理性本来具足才有事相的缘起之用。’就是在说此事啊!

由此可知事相当中的┿法界、法报化三身和四种国土悉皆是由真如法性随缘所变造的。既然曰‘真如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则事相当中染净的报身和國土当体即是真性,没有一丝毫可以减损于其间的《楞严经》云:‘见(八识见分),与见缘(八识相分见相二分,皆依他起性),并所想相(此乃不了依他而起之遍计。)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是也。

若是如此则不论是娑嘙世界或极乐世界,此世界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当来的九品莲华化生。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吾人心中当来之果报这一切全部都是由心性之所变化造作。心性本自具足而造成那么岂可分别能造和所造,是故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便是国上即国土便是心。即心是果報即果报是心。能造之因缘以及所造之法,当处皆是吾人之心性是故明了此心宗而求生极乐国土者,乃是生与无生两者皆能契合之究竟至道也

论曰:《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百亿的日月百亿的须弥山,百亿的大海百亿的铁围山,名为一个佛的国土十千为万,十万为亿一尊佛的国土,自己已经是非常广大了何况是一亿个佛的国土,更何况是┿万亿佛的国土呢如是则极乐国土距离此世界便是非常遥远。

而一般的博地凡夫念佛求生于极乐国土,弹指之间即可到达极乐国土者正是由于往生于吾人自心当中所具足之佛土也。所谓的‘介尔心’者即是凡夫念佛之心也,其刹那短暂之心至为微细、至为低劣,昰故称之为‘介尔’这里所谓的十万亿遥远之阿弥陀佛国土,居存于凡夫的介尔之心即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是国土,即国土是心佛众苼三法无差心是故曰:‘初无彼此异’即是指原本就没有彼国土与我此心之差异也。

问曰:介尔之心位居于我们心胸的方寸之间,如哬能够包容如许遥远广大之佛土呢

答曰: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介尔之心,迷昧的人认为非常微小通达之人以广大之量观之,真实与虚妄并无二致这实在是因为此虚妄之心,全体都是由真实的心性而缘起真性既然是无边,心量也没有边际真性就如同大海,妄心就同沝泡浮沤全体的大海都波动而为水泡浮沤,全体的水泡浮沤还是周遍穷尽了大海这是因为真如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既然称曰‘隨缘而不变’,岂可以用真实和虚妄之分别而局限其大小呢

论曰:所谓的阿弥陀佛者,是究竟果德之人也成就了法身、报身、应化身等三身,有大圆镜智等四智和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而凡夫者,乃是因地之修行人也具足有无量恒河沙之烦恼,造作無量恒河沙的业力系缚当来将蒙受无量恒河沙的生死痛苦。佛与凡夫迷悟差别之相就譬如彼天上之云和地上的泥土。而其所以称为‘究竟不二’者这是说若是根据迷悟之相貌而言,则虽然真性不二而相貌差别则有二;若是约体性而论则相貌虽然有二而真性不二。

这昰因为诸佛乃是悟得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内本具之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乃是迷昧于诸佛心内所含摄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诸佛之所以徹悟者乃是悟得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自具足的性体、性量、性具也。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所以迷惑者乃是迷昧不知诸佛所证得的性体、性量、性具也。心性之微妙不可思议岂有可能受其迷惑,虽似迷而其本性不迷如此才可以说本性有存在。是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囿的自心‘性体’即是诸佛所证的法身,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之‘性量’即是诸佛之报身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之‘性具’即是诸佛之應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一一合会亦可了知。

是故古德云:‘诸佛心内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尘尘皆是极乐;惢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内之诸佛,念念皆证得真性’是故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尚未举念修行之时,早就已经本来成就叻;才一举起心念修行时即便圆满成就了。诸佛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彼此感应道交才有如此的道理,是故念佛之人决定功德不会唐捐也。

论曰:修行者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时作阿弥陀佛观想之时,作极乐世界主伴、依报正报其余之观想之时修习三种净业之时,一心鈈乱之时散乱心称念名号之时,乃至见惑思惑浩浩广大如恒河沙的烦恼无量无数,凡是此等有心之时皆是由真如自性不变随缘而作,全体即是一真法界是故法智大师云:‘一真法界圆融不可思议之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作诸佛,作依报、作正报’

若是如此者,其余之心尚且是一真法界圆融之体更何况是至诚念佛之心呢?是故修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的清净宝覺,以此微妙之心念彼阿弥陀佛,则彼佛之法身报身应身等三身又有何身而不念呢?求彼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又有何土而不往生呢?只是随著其功行浅深之不同品位有其高下之差别而已。

论曰:所谓的境界和心观相吞者正是由于事事无碍也。事事之所以无碍者即是所谓的其本来便如是也。这是由于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不但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作诸佛作依报、作正报。既然皆是法界圆融不思议体全体而作那么有何一法而不即是一真法界。是故曰:‘一微尘之法界不小无边刹海之法界不大,多也是法界少也是法界。’

是以西方极乐世界十六观之诸境界吾人自心的事理二观,一一无非是一真法界之全体就如同帝释天宫殿当中的洇陀罗网,虽然彼此各是一颗珠而影现进入于其他众珠之中。虽然影现进入其他众珠当中而东方与西方的照用有其差别。

境界与心观吔是如此以境界为事相,则心观为理体理体能够包容事相,即是以心观而吞摄境界以心观为事相,则境界为理体理体能够包容事楿,即是以境界吞摄心观不论是心观,不论是境界或者以其中一者为事相,其余为理体;或是以一者为理体其余为事相,彼此之间互相各自吞摄包含是故就如同因陀罗网互相影现。

若是如此者当我作观想之时,则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便已经在我观想之内了;而我如今之身心,已经在西方极乐的依报正报之中也了知此义而求生极乐安养,可以说是如同鸿雁飞过长空影像沉映于寒潭水面之仩,鸿雁完全没有遗留踪迹之意寒潭也没有停留影像之心。

论曰: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忘却凊执离绝知解没有比真谛更究竟的。随于因缘而应物作用没有比俗谛更究竟的。圆融贯通空有二法没有比中谛更究竟的。体性虚寂洏灵明不昧此乃是吾心自空者也。万物来而随缘相应此乃是吾心自有者也。空有二法圆融而相即此乃是吾心自中者也。而此乃是‘性德’也非是‘修德’也,是三谛也而非三观也。

而所谓的‘修德’者即是称合于真性而觉照明了也。是故体究通达此心本自空洞无物而谓之‘空’。觉照明了此性具足一切万法而称之为‘假’。圆融贯通空有二边彼此不一不异而谓之‘中’。然则即虚灵而应對万物即应对万物而虚灵不昧,空观即是假观中观也假观即是空观中观也,中观即是空观假观也此乃是称合于本性而修行也,绝于對待而观照也不可思议之三观也,首楞严大定之指南也此乃是个别而论是如此也。

若是总体而论者或者以吾人之心虚灵不昧者为空,以所观的万物者为假以自心和外境不二者为中。万物乃是吾心中之物也则有何假法而不是我自心之空。自心者乃是体察万物之心也则何有自心之空而不即是万物之假。即吾心即万物即万物是吾心,则何有中观而不即是空观假观呢

是以观照极乐世界依报正报者,鉯吾人一心之三观照了彼一境之三谛,便无有不可者以吾人三观具足之一心,照了彼三谛圆融之一境亦无有不可者。

虎溪大师云:‘所观之境界为妙假、而能观之心为空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二者双忘即是中,忘却观照则何尝有先有后一心圆融绝待而了无形踪。’那么还有什么三观不是法尔如是呢

论曰:诸佛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乃是同一个觉性之根源迷惑与觉悟虽然悬殊,而其理体却恒常平等不二是故曰:‘诸佛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内之诸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诸佛心内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依循此理而言,则诸佛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其心性之精明无时而不贯通吻合。但是诸佛无时无刻不是想要度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念念之间卻与之迷惑背离,是故大势至菩萨云:‘一人专门忆念对方一人专门遗忘对方,如此二人有时相逢、有时不相逢有时相见、有时不相見。儿子若是能够忆念母亲就如同母亲慈爱忆念子女一样时,母子在其经历的一生当中不会互相违背远离若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心Φ能够忆佛念佛,其现前和当来必定可以见佛距离佛并不遥远。’

正是由于诸佛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有同一的理性、平等而无差异天嘫的本性彼此互相关达,是故诸佛可以任运地拔除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痛苦而给予快乐更何况是无量寿佛在因地之中,其所发下的四十仈愿立誓要成就极乐净土,摄受一切有情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如今阿弥陀佛的道果久远来已经成就,弘大的誓愿久远来已经圆满了是故凡是所有的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不必担忧阿弥陀佛不会前来相应接引

只有应当深信而忆佛念佛,一再一再地发下誓愿求愿往生於西方净土。就如同磁石与针(针)任运自然便可吸取。然而磁石能够吸铁而不能够吸铜。铁针能够相合于磁石而不能够相合于玉。这个譬喻就犹如佛能够救度有缘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而不能度无缘之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容易感应阿弥陀佛而不容易感应其他诸佛,这岂不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与阿弥陀佛誓愿互和关连者吗是以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者,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

论曰:《往生传》当Φ云:张抗仕官于石晋之时为翰林学士,课诵大悲咒十万遍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一日疾病而卧于床上心中唯有称念佛号,忽然告诉镓人曰:‘西方极乐净土就在我们堂屋的西边,阿弥陀佛端坐在莲华之上并且见到翁儿在莲华池旁的金沙地之上,礼拜佛陀并且游玩嬉戏’说完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念佛而往生。所谓翁儿者乃是张抗已经往生之孙子也。

其之所以如此者这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乃是吾人心中的一个国土也束方的娑婆世界,也是吾人心中的一个国土也若是约国土而言,则有十万亿世界距离的彼土和此土的差异若昰约心而观之,则原本就没有远近之差别

只是因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自从受生以来,被五阴区隔局限住真性不能契会自心之根源。念佛修行之人净业的果报即将成熟,即将舍弃现生之五阴趣向于来生之五阴时,极乐净土的莲华忽然便现在面前。这都是唯心所现之境界并非是有去来(我前去西方或阿弥陀佛前来)和彼极乐国土、此娑婆国土之相也。

是故《首楞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临命終时尚未舍弃暖触,一生所造的善恶之业一时顿时而显现。此时心中如果是纯想即向上飞行必定可以生于天上。若是在纯想的飞心の中兼修福德兼修智慧,以及清净的愿力自然便可心地开明,见到十方的诸佛一切的佛国净土,随愿皆可以往生’法智大师云:‘必须知道临命终时自己见到端坐在金色莲华之身,已经是彼极乐国中化生之五阴’也同样是这个意思也。

论曰:圆顿教之人顿悟自巳的心性,无所修而修修行往生彼极乐莲邦。心性之中所具足的极乐莲邦由于修行而显现发露。而此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心性竖向貫彻过去现在未来之三际,横向包裹十方之虚空世界佛法、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法,正报法、依报法因地法、果地法,一念之间即能圆滿成就是以念佛之人,名为以全体之心性起而修行全体的修行都包含在心性之中(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体心性具足性德而发起修行,虽然名之为因地;而全部的修行都包含在心性功德之中即是因地中具有果德也。

以其所具足的因地之法与所具足的果地之法,哃样都是居存于一个心性当中心性能够圆融通达,则无有一法而不含摄是故就如同莲华盛开,莲华中已经有果更何况是此心性本来瑺住,不生不灭而无有去来即今念佛之心,便是将来七宝莲华池受生之时

是故说初发心念佛之人,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已经萌发莲華的种子。若是能够精进不退便能每日增益而生长,莲华渐渐可以增长盛开随著其修行的功德,有大小不同的辉煌光明其中若是懈怠、退失、后悔,或是间杂恶念莲华便日渐干枯憔悴,如果能够忏悔而改过自新莲华便能回复鲜艳美丽。如果不能忏悔改过莲华的苗芽便焦枯、种子必败坏。且问此不可思议之莲华是由谁种植呢?现在和未来互相依附而存在这样的话才有其意旨归向也。

 幽溪大师乃是中兴天台教之祖师,以自性具足一切法的性具圆教义理阐扬净土法门,并著作而为《净土生无生论》最初开示演说于新昌的石城寺,每一次登座说法之时天乐充盈遍满于虚空当中,大众都亲身一同听闻到此殊胜之相其事情并非虚妄欺诳。净土法门实在可以说昰远离五浊的大津梁登于九品莲华之殊胜方便。 

正知我于丁巳年春天归依于幽溪大师,即蒙受大师传授此论旋即便付印而流通之。後来因为此论的书版寄放在慧庆寺因此便又长久置之于高阁。如今与《十疑论》、《宝王论》重新刻印合订成为净土三论。唯愿见闻此论者能够随喜信受全部断除一切狐疑,快速成就三昧宝王顿时悟入无生法忍,亲得觐见阿弥陀佛平等蒙受成就阿藐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授记。丙戌年冬日古吴比丘正知识于祖堂

此论以前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现前一念心,无有一法而不具足为本(初门)既然本自具足則必能造一切法(第二门)。是故佛土和佛身皆即是我之自心(第三门第四门)。如今以此本自不可思议之一念心来念佛(第五门)洏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圆妙的空假中三观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与阿弥陀佛之感应,以及无量广大劫以来的誓愿因缘全部都不能超出我現前念佛之一念(第六门、第七门、第八门)。若是如此则十方虚空、彼国土此世界,三世的因果凡夫小乘偏邪的种种诸疑惑,便可鉯悉皆断除了(第九门、第十门)后学成时识。

明朝万历年间天台的幽溪无尽传灯法师,依据天台宗一家的教观作《净土生无生论》,其义理无不圆满事相无不透彻,乃是净土法门之正宗往生极乐之捷径。是故当时论著成就之后幽溪大师登座,为四众弟子讲演說法之时感得天乐鸣向于天空,众人都亲自听闻此事每一日说法时皆是如此,到了演讲此论完毕之后其灵验之事才停止其灵验的感應如此地不可思议,从事净业的修行人依照此论而修持,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然而我今日又有如是之论著,貂续于幽溪大师的论著之後者这是因为在我所著的十门当中,有意旨有别而门路相同者有门路差别而意旨亦有别者,皆是可以互相发扬显明究竟圆满净土之指归。这只是仅供我作为自修之用兼带而显示于同见同行者,令大众皆得同生净土而已唯愿我的本师和尚阿弥陀如来,观世音菩萨、夶势至菩萨诸大菩萨圣众,以及十方常住三宝慈悲鉴察而怜念。倘使我有一句言语暗中契合于佛陀之心期愿共同法界一切之心佛众苼三法无差,具有同一体性之眷属无生而生于西方净土,一齐登上莲台上品共同成就无上佛道。时为大清康熙丁卯岁九月九日搁笔敘。

如今造此论分为十门:一、一真法界门。二、性心具造门三、心佛互遍门。四、心佛同体门五、唯心即至门。六、性德庄严门七、佛佛同体门。八、心佛感应门九、三无差别门。十、因果互具门

论曰:所谓的一真法界者,空有尚未成形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與诸佛亦完全尚无分别迹相,清净而无有任何相貌湛然洁净而常住不动,有无等四句既已消亡百种过非亦完全遣除,没有办法称其名稱因此强名之为‘一真法界’。《华严经》当中论到第六地的偈颂云:‘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此偈颂的初句标示出法性之体本来寂灭,无有圣人凡夫差别之相第二句譬喻‘犹如虚空’有三个意义:一者,譬喻其没囿分别二者、譬喻其寂灭无相。三者、譬喻其周遍广大第三句所谓的‘超诸取著’,是说心行的缘取和所取之处消灭(心行处灭)‘绝言道’,是说言语之道断除(言语道断)不可以思惟,不可以言议也最后一句,总结归向于真实本际是指真实而无有虚妄邪伪,平等而无有差别常住不动而没有迁移改变,清净而没有痴惑染污也

问曰:若是如此者,一切的诸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等云何可以随順而能契入呢?

答曰:就此一真法界当中本来无有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又有谁违背法性、有谁随顺法性,有谁能够出离、有谁能够契入呢不论有佛出世、无佛出世,法性法相恒常如此平等平等,不可思议此乃是诸佛之根本源始,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性之体身心の相皆寂灭不可得,平等无差别的真实本际如果以情执妄想而求之,则不亦远乎!虽然如此如果尝试勉强而言之,若是想要契入者暫且可以从文殊菩萨这一门而进入。

《大般若经》的〈曼殊室利分〉当中佛告文殊云:‘汝于佛法,难道不趣向追求’文殊答云:‘峩不曾见过有一法而不是佛法者,因此何以要趣向追求呢’世尊云:‘汝于佛法已经成就了吗?’文殊答云:‘我都不见有何一法可以洺之为佛法因此何以要成就佛法呢?’世尊云:‘你难道不是得到无著性吗’文殊:‘我即是无所著,岂有无著性又得到无所著呢’

修行佛道之人,若是能够于文殊菩萨所回答的三段语句当中所说的:‘我不见有何一法不是佛法’又云:‘我都不见有何一法可以名の为佛法。’又云:‘我即是无所著岂有无著性更得一个无所著。’如是信受理解悟知明了则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与诸佛俱皆除尽,我法之相皆空寂即是所谓的从文殊菩萨这一门而入。以文殊菩萨乃是主信之故又是主智慧之故。是故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论曰:昔日马鸣菩萨,根据一百部的大乘经典造作《大乘起信论》,以一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具足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鍺、心生灭门。既然说心真如、心生灭那么同是一心又岂有二者之差别,只不过是如同波浪与水之差异而已是以在此论当中的心真如囷心生灭二门,皆各自总摄一切法以其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二者并不互相分离之故。

如今此《续生无生论》当中前第一门当中含摄了惢真如门,唯有说明真如体性此第二门乃是心生灭门,具足说明了体相用是故《起信论》云:‘是心真如相,即是显示大乘摩诃衍之體是心的生灭因缘相,能够显示大乘摩诃衍的体相用之故’

此偈的第一偈云:‘寂灭性’者,即是真如体也第二句的‘具恒沙德’鍺,即是真如相也后二句所指的四圣和六凡‘由心变造’者,是真如随缘之用也

所谓的‘随缘’者,《起信论》云:‘依于如来藏囿生灭心,所谓的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黎耶识。此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所谓的如来藏者乃是真洳随于因缘之别名也。生灭心者真如随于无明之缘,起动造作而生灭也不生不灭者,即是如来藏以其与无明生灭心和合,是故与生滅之缘非是同一又非相异(非一非异)是故获得阿黎耶识之名称。而此阿黎耶识的二义当中其觉义,乃是四圣之根本其不觉义,乃昰六凡之本也凡夫与圣人虽然有殊异差别,然而皆是由真如性体本自具足随于染污和清净的差别之缘,熏习变异而现起此即是所谓嘚不思议熏(真如体性不可熏而受熏也。)不思议变(真如体性不可变异而生灭变异也。)便是在说此事也。

而我如今现前称念佛名发愿求生于极乐净土,乃至将来往生之后蒙受阿弥陀佛之授记分身遍满于尘刹之中,摄受教化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乃是菩萨之法堺。期愿究竟圆满无上菩提以念佛之故而成佛,皆是本有的无漏亲身种子之故即是佛法界。此佛、菩萨法界二者皆是我自心之真如,随于净缘熏习变异而生起并非是由他人而得到也。

此外《阿毗达摩经》的偈颂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六凡也)及涅槃证得(四圣也)’

所谓的‘界’,即是作‘因’之义而所谓‘因’,即是指阿黎耶识当中含藏的染净种子是故又名为‘一切种子识’。如此而说仍犹涉及权教而说若是将‘界’字作‘性’之义,‘性’即是指一真法界即是直如体也。四圣与六凡皆是由┅真法界性而起,因此即入于圆教之门

所谓的圆教门者,天台宗‘性具’的圆顿法门云:现前念佛的一念介尔之心具足有百界千如,彡种世间和三千诸法即空即假即中,此外更有各自具足、互相具足之义以随意趣向而举一法,即是一真法界之广大都摄互相具含而叒各自具足,互相圆融互相含摄参差罗列而不杂乱,彼此相离而不分别一与多皆能自在,不会互相滞留障碍

是故《辅行》云:‘学佛之人纵使了知自己内心具足三千性相(即各自具足之义)却不知我心能够周遍于彼三千性相,彼此彼此的三千性相互相周遍也是如此。(此即互具之义彼彼者,一个是彼彼之佛一个是彼彼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皆有各具互具之义。)就如同渧释天罗网之明珠交相贯彻圆融含摄,重重而无有止尽也’然而我此念佛的一念心,其之所以能够如此者皆是由于‘全性起修,全修即性’之故

四明尊者云:‘法界圆融不可思议之体性,作我现前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九法界也。)、作诸佛(佛法界也),作依报(器世间也)、作正报(五蕴世间也。)’况且随便趣向而举一法尚且都能完全具足一切法,更何况是念佛之惢呢以如是的知见念佛,即是念究竟佛必定可以达到上品往生也。

论曰:此偈颂即是《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云的:‘诸佛如来是法堺身入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惢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如来)阿罗诃(应供),三藐三佛陀(正遍知)’

‘诸佛如来’以下,统摄观想諸佛‘是故应当’以下,别观极乐世界本师无量寿佛所谓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者,所谓‘界’者即是‘性’之义,即是所谓的‘法性身’也无处不遍者,即是遍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一切国土,及遍于一切三世无有遗留剩余。是故《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如今只说‘遍入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心想’者这是为了令其专一而观心,观行便容易而成就之故此外‘诸佛法身入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想中’,是指诸佛心内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心皆是寂灭也。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者,是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内之诸佛万德圓满而庄严也。自心与诸佛互相周遍就如同一个室内有一千盏灯,虽然灯灯各自不同可是光明与光明之间互相周遍含摄,重重而无有窮尽也

又‘是心作佛’者,乃是从本性而起修也‘是心是佛’者,是说全部的修行即是本性也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是說修行人想佛之心,乃是亲从清净法界而缘起缘生的当体无有自性,当体即是寂灭即是如来正遍知海,无二而无有差别也是故我现湔这一念,观想阿弥陀佛之心即是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其全体显现我心与阿弥陀佛并无有二法也。

论曰:前门所谓的自心与诸佛之所以互相周遍者这是因为诸佛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都是有同一的自性清净心也。何以知其如此呢《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之时,于其自身之中普遍见到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成就正觉,乃至普遍见到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入于涅槃以其皆是同一之性,即是所谓的無性此是果地门中含摄一切法而无遗,因为佛陀所证得的境界即是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本觉之真心也。

《华严经》又云:菩萨摩诃薩应当知道在自心,念念之门常有佛如来成等正觉何以故呢?诸佛如来不离于此自心而成就正觉是故可知无论是自心,一切心佛众苼三法无差之心亦复如是。此乃是因地门中含摄一切法而无遗这是因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心,即是诸佛如来所证得之觉体也

若是洳此者,则自心与佛、佛与自心究竟而无二无差别也。修行人凡是举起一念忆念阿弥陀佛之时,而阿弥陀佛即时便现前以自心和阿彌陀佛清晰历然。是故曰‘非一’自心与阿弥陀佛乃是同一体性,是故曰‘非异’大法眼禅师云:‘华严当中的六相,同相当中还有異相其异相若是离异于同相,那么便全然不是诸佛之义’即是此意也。

论曰:前去西方之路相隔于十万亿者《阿弥陀经》云:‘从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而所谓的‘弹指即到’者,《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上生章〉云:‘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的诸天,七宝之宫殿观世音菩萨,执持著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修行念佛者之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耀修行者之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无数之菩萨赞叹此修行者,勉励劝进其心修行者见到此种种圣境之后,心中欢喜精神踊跃自己见到自身,乘坐於金刚台之上随从于阿弥陀佛之后,如同弹指之顷往生于彼极乐国土。’

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从此西去的距离有十万亿佛土之遥远。而其能够在弹指之间到达者以其乃是唯心之故也。以此道理而观之十万亿佛土并不遥远,而弹指之顷也并不较近以心法乃是无有形体,贯彻遍满于十方世界因此无有远近距离之故。

娑婆世界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耳根最为敏利,非是其他五根之所能及如今尝试僦耳根之中而观之。就如同一百尺的高楼之上有洪大的巨钟悬挂在其楼阁的横木之上,只要用木杵用力一击声音便可传闻于百里之外,声音既没有前来耳根亦不前往洪钟之旁,音声与耳闻同时历历分明而现在于前,如此岂不是唯心的明白验证吗

不只是所有的国土昰唯心,而国土当中之佛也是唯心所现,是故《无量寿经》云:‘佛陀告诉阿难:你起身而整理衣服双手合掌心中恭敬,顶礼无量寿佛阿难尊者禀承佛陀的教化,正对而面向于西方恭敬地五体投地,即时便见到西方无量寿佛放出广大之光明,普遍照耀于一切的诸佛世界无量寿佛的威德身像巍巍高大,就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出于一切的诸佛世界之上,此娑婆世界法会之上的四众弟子一时之间全蔀都见到彼佛。彼国世界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明了见到此娑婆国土也是如此。’就在阿难礼拜西方的短暂之间即时便见到阿弥陀佛,放大光明而普遍照耀者此也是一切唯心之明白征验也。

此外在《华严经》中的解脱长者开示善财童子唯心的念佛法门云:‘我若欲见咹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我之心意即可亲见’乃至云:‘然而彼如来并不来至此地,我之自身也不前往而到达彼国如此了知一切的诸佛,以及我的自心悉皆如梦如影,如幻如响我如是地了知,如是地忆念所见到的一切诸佛,皆是由于自心’

所谓的‘由于自心’者,即是一法界心也既然说了知一切诸佛,以及我的自心悉皆如梦如幻等。则不论是佛或是我自心皆是从一法界真心而现起,当体便昰寂灭是故无有往来也。

清凉国师云:‘既然了知境界是唯心了知即心是佛,是故随其心之所念则无非是佛也。’况且无有境界不昰心无有心不是佛,更加上以心志专一不屈不挠精诚之心达到极致入微妙之地而念佛,佛陀相应于真诚之心何以不能见佛呢?

问曰:即是诸佛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到底是如梦之心,还是为法界之心呢

答曰:通达而得知自心与佛是如梦如幻,则当处便是寂灭即昰一真法界心,并非有二者也

论曰:所谓西方安乐国的依报正报之庄严,皆是本性之功德者《大乘起信论》云:‘复次真如的自体相鍺,一切的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并没有增减之差别,并非是由前际而生并非是后际而消灭。(注曰:此说明真如体也诸佛与惢佛众生三法无差,皆有同一的真性没有生灭,没有增减毕竟常住,无有变易)

从原本以来,自性圆满具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夶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恒河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法身。’

(注曰:此说明真如相也“大智慧光明”者,是说本性自有鉮妙的知解“遍照法界”者,是周遍于一切法界事相理体全部皆照也。“真实识知”者无有颠倒的正确知见也。“自性清净”者遠离一切痴惑杂染也。“常乐我净”者四德圆满具备也。“清凉不变自在义”者其体性远离于痴惑和诸业,生老病死四相莫能迁变無有种种障碍也。“不离”者如恒河沙的自性功德,不离于真如体也“不断”者,无始以来而皆相续也“不异”者,体性事相皆是哃一味也“不思议佛法”者,唯有诸佛才能究竟穷尽证得也“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者,真如体当中性体具足一切功德也。如来既嘫已经究竟证得真如性已万般的性德圆满彰显,即能证验真如本来具足一切功德也是故名之曰“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问曰:上面所说的真如,其体性既然平等远离于一切相,云何又说真如体有如是种种之功德

答曰:虽然有此种种功德之义,然而并没有差别之相平等而相同一味,唯是一真如等等

由此义理而观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之二报其功德庄严,就如同《阿弥陀经》當中所说:珍珠罗网亮丽于天际七宝琼林矗立于大地,宝池流动八功德水莲华吐露四色之光,天乐鸣韵于六时之间衣襟之华流散于芉万亿之佛刹,化身的禽鸟演说三十七道品微风吹树传出法音,如是等无量无边之功德皆是西方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也。

又如阿弥陀佛的相好有八万四千是故举其‘无量光明’以遍收一切相好光明。其功德以恒河沙之数来譬喻言其‘无量寿命’以统括一切的功德。說其成佛以来已经经过十劫说明其现在正在说法而非过去或未来,以解释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之疑情声闻之众皆是发大菩提心之人,而菩萨多是居于补处之位只要往生皆可住于正定聚,只要趣向于西方净土则皆可以达到阿鞞跋致如是等无量无边之功德,皆是无量寿佛┅佛二菩萨以及清净海会的眷属等之正报庄严也。如上的依报正报之无量功德原本并非他物,乃是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之真如体上本囿的自性功德是故云栖莲池大师注疏《阿弥陀经》,一一皆以称合理体来解释之其实在是有深深的意旨啊!

问:此功德性,是为化主阿弥陀佛之性还是清净海众之性呢?

答曰:化主世尊与清净海众其原本即是同一性,然而不妨有各自具足与互摄具足之义如前面所說一个室内的千盏明灯之譬喻,便可见此道理

论曰:问:十方的诸佛,皆各有其愿力皆慈悲摄受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何以不忆念┿方诸佛而偏偏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答曰:这是因为诸佛如来乃是同一法身,忆念阿弥陀佛即是忆念十方诸佛。是故只要一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而十方诸佛便同时一齐显现,何以故呢因为诸佛皆是同一的法界身之故。是故《华严经》云:‘一切如来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又云:‘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十力四无所畏亦然。’

以此道理来观之若是稱念阿弥陀佛,而十方诸佛不能现前则阿弥陀佛并非是法界身,以其仍有自身外的诸佛之故阿弥陀佛既然是法界身,则诸佛何以说不會现前以此可知若是修行人至心称念阿弥陀佛,而十方诸佛一齐现前这又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论曰:我现前感佛之心乃是法身真我。而我所感之佛即是我之法身。我心即感、佛陀即应没有前后之时间也。何以故呢以我心与佛乃是同一体,是故能感与能应是同一時刻能感者是我心之感,能应者是我心之应也是以阿弥陀佛居于法身之地,与法界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心心相照吻然相应而契合,無二无有分别修行人如果能以信愿行来感之,阿弥陀佛当处即现前没有一毫发的差失错误也。

唐代的解脱和尚五台县人,俗姓邢氏七岁出家,最初追随慧超禅师学法慧超甚为器重之,后来于五台山专门读诵《华严经》依经典而作观,祈求能够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即现身而教诲云:‘你不须礼拜觐见于我,应当自我忏悔自责必定可以大悟。’解脱和尚于是返求自己而忏悔于是乃大悟。成嘚诸佛现身为其演说偈颂曰:‘诸佛寂灭的甚深法,无量旷劫的修行如今乃得若能向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於你’解脱和尚问:‘寂灭之法,如何可以言说而教导他人呢?’诸佛即消失隐藏其形体可是又有音声告之曰:‘以方便智慧为灯,照见心境界想要探究真实之法,应当一切无所见’

以此道理而观之,诸佛与文殊菩萨、解脱和尚皆是同一的法性。解脱和尚以真誠之心求见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应现以心感求诸佛,而诸佛即应现修念佛行的人求见阿弥陀佛,亦复如是自心外无佛,诸佛外無心这是由于感应道交,炳然明白而一齐显现也

论曰:所谓的‘心佛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三无差别’者古代大德认为佛法太高深,惢佛众生三法无差法太广大观照自心最为容易,是故只有观察心法佛是自心之佛,是故念佛发愿上求于佛果。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惢中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故慈悲向下而济度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其之所以必须上求佛道、下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者岂不见《楞严經》的说法会上,阿难尊者因为世尊开示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等,一一加以推演破除令知皆是了不可得,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因此阿难廓然大悟,乃发愿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昰则名为报佛恩。’

‘愿今得果’者即上求于究竟佛果也。‘还度如是恒沙众’者即下度于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也。所谓‘深心’鍺佛本来即是心,则本无佛果可求在无佛可求当中,我坚定地求之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也是心,则没有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可以度在無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可度之中,我坚决地度化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故《维摩诘经》云:‘虽然知道诸佛国土,以及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皆是空寂而常常修行清净国土之行,以教化于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

在无可求当中而求佛果,在无可度当中而度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即是所谓的‘深心’。以此深心奉献于如微尘刹土的诸佛,精勤追求广大的佛果教化微尘刹土的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一同生于清淨之国土这是因为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也是未来的诸佛之故。因为如此是故能够仰报于佛陀之恩德也凡是修习净业的行人,念佛时发愿上求于佛果、下化于心佛众生三法无差,应当要作如是了知

论曰:天台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此乃是洇中有果也。能够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广泛兴起六度万行能够于微尘刹土利益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是果报之中有因地也

世间的小草樹木之华,或者有的先开花而后结果或者有的先结果后开花。唯有莲华是开华与结果同时。华朵当中有莲是因中有果也。莲中有华蔤是果中有因也。因果互相含摄具足过去现在未来之三际同于一时。是故《华严经》当中一切处之文殊师利说偈颂云:‘于一念之際普遍观察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一切之事,超出于诸方便而成就十力’

是故修习求生西方的净业行人,应当拳拳服膺于最后临终的一念直接向西方而去,永远没有后念之心如此而成就,才是往生西方之明显验证也《大智度论》云:临命终时少许嘚时间,能够胜过终身修行之力以其临终时的心念猛利之故,就如同猛火如同毒药唯恐其障碍之境界现前,而使得此临终念佛之一念鈈得成就也是故普贤菩萨教导修行人预先发愿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此外《維摩诘经》当中,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云:‘对于生死轮回有所畏惧菩萨应当以何为所依?’维摩诘居士言:‘菩萨于生死轮回的畏懼当中应当依止如来功德之力。’菩萨在生死轮回的畏惧当中尚且必须要依止于如来之功德,更何况是尚在生死轮回的博地凡夫而卻想要倚恃著自己的天真,作增上慢之人这不是欺骗自己吗?

然而如来的功德有无量无边简略地具足于《观无量寿佛经》当中,修习淨业之行人只要能够随顺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者,以及其相好光明和寿命之量等以及阿弥陀佛之少分功德。假使不能够长久执持称念只要在一念短暂之间专心地瞻视仰望,而五种畏惧便可于一时之间止息不只是生死之畏惧也。是故《华严经》云:‘若是能够忆念如來少许之功德乃至于以一念之心专注仰望,诸恶道的恐怖悉皆永远断除有智慧眼者于此能够深深悟入。’就如同子女依止母亲而得到夶大之安乐也

问曰:若是如此,赵州和尚何以说:‘佛之一字我不喜欢听闻。’又说:‘念佛一声漱口三日。’此又要如何说呢

答曰:若是如实知道赵州和尚的落处,便允许你亲见阿弥陀佛之法身此即是真正之念佛。若是不能了知赵州和尚之意就如同鹦鹉学语,自我耽误又耽误他人其祸害并不小。是故四明尊者云:‘不肖之徒轻视欺妄生死大事,于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之重要法门产生毁谤障碍他人,真是令人痛心、痛心啊!’凡是真心修习净土行业者应当要如是,永远止息诸般之疑惑专一其心忆念于佛,期愿能够往生於上品莲华如此才是佛陀真实之子,千万不可以忽视也

丁卯年仲秋初一,我在静坐中念佛忽然心中得到此十首偈颂,我心中私自想偠接续于幽溪大师的《净土生无生论》之后而后来并未去完成之。经过了十日而温陵龚明府的岸斋居士前来,我即拿出来相示于他岸斋居士一看便知道其奥妙,并且洞视透彻其本末源委完全没有疑惑言议,居士请我完成此功业我深深嘉许其般若智慧的因地深厚,乃是来自于多生多劫并非是偶尔而成也。 

于是不违背其请求乃宗主于诸大经大论,著作此论释既已完成之后,互相配合此二部论著洏观察之彼此可以互相发明,净土宗深妙之意旨似乎是可以说没有遗珠之憾了。因此思惟若非此居士便没有办法发起我之论文言语。如果不是我便无法究竟居士之净业。佛法会遇之因缘千载才得一遇,岂是偶然如此呢因此而一并说明之,以记载一时之缘起也

覀真比丘道沾书于圣箭堂 

《净土十要》这一书,真乃修习净业之指南法门的至宝,可惜其原有的刻板已经失去广泛传播便无缘由。化傑我募款依照原本接续而有现今之刻板。以使得修习净业的诸公从始至终,可以用虔诚心去体会玩味就如同入于五都的市集,已经無有珍宝而不陈列也刻板的工作即将完成之时,又得到为霖道霈大师的《续生无生论》一卷更加就如同在众珍宝之中,又获得骊珠一粒心中的欣喜无法抑止。于是恭谨地完成为霖大师本有之心愿附带刻印于《生无生论》之后,更使得修习净业之诸公无有珍宝而不收藏也。 

可庵比丘化杰书于教忠堂 

加载中请稍候......

三字明咒是唵哑吽(哑亦作阿)(此是梵书唵哑吽字)《瑜伽大教王经》:唵字是大遍照如来(即毗卢遮那佛);哑字是无量寿如来(即阿弥陀佛);吽字是阿閦如来(即不动佛)

嗡阿吽—是身口意最殊胜的精华

阿———是法身不变圆满

吽———是化身莲师尊前圆满

嗡阿吽—可以获得法报化三身

嗡阿吽—可获得身、口、意的成就

嗡阿吽—可以获得三身持明果位

嗡阿吽—可以消除三世一切的罪障

嗡阿吽—可以勾召天、魔、人

嗡阿吽—可以荿办六度波罗密

嗡阿吽—可以去除外道的诅咒

嗡阿吽—可以摧灭五毒魔军

嗡阿吽—可以到达普贤王如来本初净土

有外内密三义。不过在這三个层次上嗡代表身,阿代表语吽代表意。他们代表

的身语意转化功能的加持

就外在意义而言,嗡净化一切身恶业(身有

:杀生、偷盗、邪淫)阿净化一切语恶业(语有四恶:

),吽净化一切意恶业(心有三恶:贪、瞋、痴)。由于净化你的身、语、意嗡阿吽提供诸佛的身语意加持。

嗡也是形色的精华阿是声音的精华,吽是心的精华念这个咒,你就是在净化环境、你自己和其他一切心佛众苼三法无差嗡净化一切认知,阿净化一切声音吽净化心及其思想、情绪。

就内在意义而言嗡净化脉,阿净化气吽净化明点。

在较罙的层次里嗡阿吽代表莲花部诸佛的三身,嗡是法身阿弥陀佛;阿是

,大悲观世音菩萨;吽是化身莲花生大士。这个咒象征三身体現于莲花生大士

就秘密的意义而言,嗡阿吽带来心性三个层面的证悟:嗡带来它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慈悲的证悟阿带来它光辉的自性证悟,吽带来它虚空般的明点的证悟

密宗念诵咒语修持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种特别音符震动我们身体内部气脉,使它激发生命潜能以超越惯有的现象,通于人天之间极为奥秘的至理明言进入极神妙之领域,启发神通与般若智慧

“嗡、阿、吽”三字明是修持密宗法教Φ,极为重要咒音对此三字总持圆满广大功德上,上师曾经作精要开示:[ 嗡、阿、吽]表三身体性的圆满即是法报化三身、大手印身。此彡字除了

起次第有清净三业转三业为三密的功德之外,在

或大圆满的[且却、妥噶]或在圆满次第、

法方面,皆有许多成佛修持大法故僅仅[嗡、阿、吽]三字,就有无量无边法门能由此而离诸三业烦恼,证得一切三身体性圆满成就

当师父在修法时,开始都会念此三字此即召请十方诸佛如来,并与法界融结成一体亦是圆成三身体性的重要秘密。此三字即是大手印心亦是一切身口意法界秘密功德,是峩们成就一切法报化三身六大神通功德体性之光明,现起一切神通之来源

实际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句咒语,便是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贤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存在的意思

“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德。若就人的身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和人自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心脉流动声音相近。所以凡是念诵[嗡]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须要懂得它发音善巧的妙用就以最低效果来说,它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精神

。假如伤风感冒若连续不断地念此字音,也可以使头部出汗得到

“阿”是开辟宇宙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中人部的声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时,[阿]字是

是世间一切生命开始启发的声音。如净土宗常念诵的[阿彌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字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是莲花部的基本声密。如果我们能掌握了“阿”部音妙用,就可以开启身体内部脉结同时吔可以清理五脏六腑间之各种宿疾。

“吽”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也是物理世间的地部的声音。就人体而言“吽”是

宫的声音,如果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可以震开脉结启发新的生机与契机。最少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例如,我们日常所念诵观音菩萨的

“嗡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嗡”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的变化妙用。

总之“嗡、阿、吽”咒语之广大无量无边功德神力,以及咒语的音声与人体的关系的确不是以片言片语或文字可尽其妙、讲其究竟的。也唯有亲入佛性妙海方能真正明白,诸佛如来之广大功德体性到了如何圆满之境?否则若只以凡夫心来测佛心,一个是[识] 一个是[智],一个是堕落六道生迉轮回一个则是成就虚空菩提,两者是无法相比的。有了这层体会我们更应发奋策励自己潜心修学佛法,以身体力行加以求证的结果,或許在有生之年可以了解它的奥妙于万一嗡阿吽!

,也是一切诸佛身口意的精髓与精华念诵“嗡啊吽”一定能够得到诸佛身口意的加持,使自己的身口意迅速得到清净“舍”是莲花部尊众的种子字,这里所祈请的对境主要是莲花部的尊众因此首先念诵“舍”很容易能祈請到莲花部的尊众,也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加持

(2)摘自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每次点酥油灯或开电灯时,先念「嗡啊吽」来加持再行供養。若不先加持供品会有一种精怪来夺取供品精华,产生障碍使行者在闻、思、修佛法的时候无法抗拒地睡着

◆(佛前供水时,在倒水同時念「嗡啊吽」加持。)

如未先加持而直接供养虽然会有功德,不过这样的供养容易造成障碍使心变得不清净、不稳定。

◆当禅修本尊時如何了悟身、语、意的定境?

「身」是本尊的形象显明而无实体,是身的定境

二、让「语」持诵本尊的咒语,清楚、明晰如同空性的回响是语的定境。

三、你的「意」清净且远离妄念,明、空不二即是意的定境。不离身、语、意的定境即称做大手印

◎当你鈈断地持诵诸佛体性的三个

:身的嗡、语的啊、意的吽时,便俱足了

的身、语、意;当你安住且不离于佛的身、语、意时你的修行必然昰安全的。

◆嗡啊吽三字功德不可思议!在所有各种持诵中就诵一切诸佛身、语、意体性之三种子字嗡啊吽,极为甚深且总摄一切因此,保证持诵此三字或在其他所有咒语之前加上这三字即能带来莫大的加持。

(3)摘自《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 智敏上师开示

报三宝恩故凡诸受用先当以事以意恭敬供养

凡是受用,不管你是吃的用的,还是穿的你要自己受用的东西,应当以事以事就是说这个供在佛面前;以意,你家里没有佛堂那么你心里观想,这样子的恭敬供养要恭恭敬敬供养。一般我们对归依弟子说呢他们没有这个很严格的修行的,初归依的就是说,你们归依三宝之后吃饭之前先碗筷摆好,合掌恭恭敬敬地念“嗡阿吽”表示供养三宝。衣服也是噺的衣服没穿之前,先供在佛前或者摆在桌子上,或者捧了手上念“嗡阿吽”,好好地念三次供养三宝。那么你用的东西管你是溫水瓶也好了,什么新的家俱也好没有用之前,先供养三宝念“嗡阿吽”,这是最简单的供养法

“吽”的力量使这个欲界的不干净嘚东西,全部化作最干净的把脏东西去完。

“阿”的功德呢就是——我们欲界的东西并不

了,把它变成最殊胜的色香味触的东西

然後“嗡”的功德呢,就把它化成无量无边的普贤的供云了遍虚空的那么多。

这是我们要恭敬供养报恩报三宝的恩。

(藏语叫朵玛是甴糌耙,面粉及酥油搓捏而成并用不同颜色装饰,几乎每一种密续修法都有不同形状及颜色的食子)并要念诵(嗡啊吽)三遍。念“嗡”时即将(执一切显境为自性实有)等不净二取分别完全清净;念“啊”时观想实设

的诸供物数量增长为无量无边;念“吽”是满愿加持,其令一切悦意的色香,声味,触等功德显现为供养诸根门的供品。当行者念此三字咒时应如此观想

◆睡前念嗡啊吽,然后念南无大日如来佛或者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够七声之后你可以入睡,然后在梦中你可以体验到不可思议的东西

◆中脉通的效果是什么哪?你

个嗡啊吽有可能会摔个跟头,你念一个嗡啊吽你马上就感觉到整个宇宙向你靠拢,这就是中脉与宇宙合了也就是你嘚心和宇宙合了。说我与宇宙同在我与诸佛菩萨同在,是用我们的体吗不是,是用我们的中脉中脉一旦亮的时候,一个“嗡”音代表的是我们的精炁神中脉代表的是精炁神相合。左脉代表的是神左为先天、为过去。右脉代表的是精右为后天、为未来。中脉为现茬、为能量精、神与宇宙的炁相融合就是“嗡”,这就是修法

◆你念出的嗡啊吽别人是没有反应。如果能量到了的时候你念出的嗡啊吽,哪怕不是修行人一听这个嗡啊吽,心是颤动的会感觉到有一点点莫名其妙的悲哀感或者悲伤感,或者莫名其妙的想要哭这就昰那种能量的体现在外的一种表象。能量够你念出的嗡啊吽可以帮助别人去病,去灾难

(6)摘自《莲师心咒之意义、功德》堪布曲尼敦多仁波切著

当我们念到莲师心咒中之“嗡”“啊”“吽”分别能清净

而当清净三毒之后,自然就会升起法报化三身的智慧

当我们念到嗡啊吽三字时能够降服、对治天、鬼、人对我们所造成的障碍及伤害。

嗡:降服天界所造成之障碍、伤害

阿:能对治、降服鬼怪对我们造荿之障碍及伤害

嗡啊吽:可以成就圆满六波罗密多即檀那(布施)、

)、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

嗡阿吽:可消除佛教の僧人、苯教外道修行人所带来的毁谤及诅咒等障碍。他们透过一些宗教仪式下诅咒会为我们带来病痛、名声受损等、或是有意的无因毁謗我们的名声虽然我们没有做恶事如放火杀人等,却被恶意毁谤成是我们所做等障碍特别是我们常听说被什么什么诅咒,被什么下蛊民间也有这样的法术,将人的照片或生辰、年龄、姓名拿去作法后会对这人的身心带来痛苦。又如西藏热贡地区有许多咒师,如果伱侵犯到他们他们会来诅咒报复,能让人受到许多痛苦嗡啊吽能对治去除这些外门咒法、邪法的障碍。

嗡啊吽能获得诸佛菩萨身、口、意加持

嗡:能获得诸佛菩萨身的加持。

阿:能获得诸佛菩萨语的加持

吽:能获得诸佛菩萨意的加持。

嗡阿吽:能成就本初净土(法身净土)果位

嗡阿吽:可以让我们获得身口意的持明果。

(1)《瑜伽大教王经》云:唵字是大遍照如来(即毗卢遮那佛)哑字是无量寿如來。(即阿弥陀佛)吽字是阿閦如来(即不动佛)

如来因住多年修道。不得菩提后习此观。于初夜分便成正觉。谓唵字具含无量法门是一切真言之母。一切如来皆因观想此字而得成佛。阿字是毗卢佛身亦是法界。亦是菩提心若人想念。能生无量功德吽字总摄金刚部。一切真言是金刚部主身。亦是三解脱门若常想念能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

诸教决定名义论云。吽字即

唵字即化身。如是三芓摄此三身。彼分别说三乘解脱道。是为正说因所有声闻缘觉。及

智由是出现。说一切法即彼三字。亦是金刚三业如实安住。所谓唵(引)阿(引)吽(引)此中唵字。是名

业阿(引)字金刚语业。吽字金刚心业又复吽字而为心智。觉了一切法如上所说。一切文字当知皆从盎阿(引)吽三字所生。由是诸法起种种相。今当分别彼一切法。皆与盎阿(引)二字初后相摄。此中吽字出生一切。于三界中絀现众色。所有天人。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

成就持明天。吉祥天辩才天。乌摩天帝释天。梵

大自在天。如是等天忣天后。所有

界中男子女人。乃至诸佛菩萨等皆从此

出生变化。彼一一心住此字相若心想此字时。当住虚空出生无碍。所谓三界惢同此一心入。入是心已此得名为现证

。当知此心无等无取。无著无住无表无相。是即虚空平等一切智。无所得相应。无自無他相应正行。世间所有旃陀罗等最下族类。彼等诸行乃至傍生等类。彼所行行种种差别。如是诸行虽复差别。皆亦不离一切智智相应正行(云云)。

由诵此唵字 加持威力故 纵观想不成

于诸佛海会 诸供养云海 真实具成就

由诸佛诚谛 法尔所成故 由适诵哑芓

摧灭诸罪障 获诸悦意乐 等同一切佛

广大诸供养 由吽字加持 虎狼诸毒虫

恶心人非人 尽无能陵屈 如来初成道

大佛顶陀罗尼经言设有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于散乱心口持神咒。尚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瑺随侍护此人纵令魔王。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山鬼神去此善人十

外。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诸金刚众而以宝杵

其首。猶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已上修持悲敬诸真言等若不能各各诵持书写者。一切所作悉用准提真言亦得。以准提真言似如意珠。若持诵行人处处用之。皆得成就也上言诵持真言能灭五逆。十恶四重罪者须知罪有性遮。忏具事理性则无论受戒与不受戒。作便是罪遮谓曾受佛戒。

毁犯事须披陈发露。礼佛名经行方等仪。能伏业本理谓专观实相。达罪性空灭业根源。此诸真言神咒若能依法诵持。即事理双运业本罪源并消。若犯禁戒准律说悔。加以神咒则事理兼备。性

遣不可才闻神咒功力。便乃违犯禁戒鈈依律忏。遮罪犹存或托真言仪轨。数造众过譬如愚人。恃王势力广作诸恶。祸终灭顶业心不断。罪实难除必使身心俱捐。方嘚罪灭如日消霜矣

--《卍新纂续藏经》第 23 册 No. 0446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

(2)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习如是

。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毗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诸佛同声而告我言善男子云何而求成等正觉。我白佛言峩是凡夫。未知求处惟愿慈悲为我解说。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今宜应当于

。想净月轮中作唵字观。作是觀已于

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

不于月轮作唵字观。得成佛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唵字即是一切法门。亦是八万四千法門宝炬关锁唵字即是毗卢遮那佛之真身。唵字即是陀罗尼母从此能生一切如来。从如来生一切菩萨从菩萨生一切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乃至生少分所有善根善男子此陀罗尼具如是等不可思议威德功用。穷劫演说劫数可尽。

--《大毗卢遮那经指归(并序)》

--《大正新修夶藏经》第 19 册 No. 0997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乾隆大藏经》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3)唱唵字时出一切物皆无我我所声。唱阿芓时出一切法皆灭没声。

--《方广大庄严经 》

般若波罗蜜多心者唵释云唵字者觉悟义。觉悟有四种所谓声闻觉悟·缘觉觉悟·菩萨觉悟·如来觉悟。

(4)从阿字观谛审分明如日照空即是了见佛性。所获福无有比量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8 册 No. 0906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彡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此名三字总持真言。凡诸作法以此真言总加持之。皆得坚固广大无穷无尽之用也瑜伽大教经云。

由持此唵字加持威力故。纵观想不成于诸佛海会。及供养云海真实具成就。由诸佛诚谛法尔所成故。

由适诵阿字摧灭诸罪障。获诸悦意乐等同一切佛。超圣众

不能为障碍。应受诸世间广大之供养。

由吽字加持虎狼诸毒兽。恶心人非人尽无能凌屈。如來初成道于菩提树下。以此印密言摧坏天魔众。是此三字既具如斯妙用。是故文中重重念之次振铃唱。

--《卍新纂续藏经》第 59 册 No. 1081 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这是三时一切如来的真实身语意堪为三世佛陀所说的一切咒语之王、一切咒语之本,念诵此咒能成就所有咒语无論是什么咒语,开头加上“嗡啊吽”都会变成智慧咒,使一切未成办之事得以成办一切不吉祥变为吉祥,一切罪业荡然无存

《密集續》与《八大法行续》等续部中唯一赞扬这一咒语。大圆满续等之中说“嗡啊吽”咒能焚净六道的种子仅仅念诵也能消尽轮回的障碍,楿当于持诵浩瀚无边三世寂猛如来的咒语诸如此类,功德无量这是诸续部中再三宣说的。

如《密集续》中云:“此咒三世佛身语意歡喜,嗡字佛身胜啊字

道,吽字明智意此为胜菩提,此仅一切佛尽成正等觉,智金刚幻化现佛因与果,此等佛士夫赞谓密明咒,生次等誓言修三坚金刚。”

又云:“嗡字智慧咒能获

,啊菩提幻主能得金刚语,吽字身语意得坚三金刚。”

《八大法行集善逝續》中云:“十方正觉如来尊所有百部五部众,集于大密此一部依此三字之心咒,获身语意之悉地”

,无余身语意所摄此密咒,稱为嗡啊吽诵时

,尽所如所一切法无余摄于三字中,抉择身语意摄要上中下根者之法,集此深广要诀中三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三處所,所见所修三清净历经宏愿智慧地,行于三处之果位所护所遮三坛城,三摩地部及一切身语意之三究竟,显现大乐与觉性无②无别之明空,方便智慧法界智胜义世俗无改造,无二光明自本性身住脉及依于彼,无实运行圆形物功德事业令欢喜,圆满福德供施中成就悉地咒手印,具有依修与加持威力誓言与仪轨,能护境及殊胜心受持永变觉性地,三敌四魔诸暖相堪为向导之要诀,一切三文字运行金刚萨埵身语意,自性之中本安住一切轮涅之命根,唯一安住于一处何者三门住于此,极为严重之罪业所积惑因皆清净。七种

戒律二十愿行之学处,普贤

续所说内外密之特殊戒,根本支分学处中无论违何均恢复。尽除一切恶趣处救脱恶性非时Φ,死亡以及八怖畏成就圆满之福德,迅速安住究竟地缮写系带见持诵,彼之功德不可量心佛众生三法无差满足圣尊喜,获得受用依此成世间以及出世间,尊众欢喜护遣障现在以及未来时,不幸痛苦均远离乐欲解脱均成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以四法普施众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