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

中文摘要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國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 掀起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模式‖ 的研究热潮。但是已有的研究中对―中国模式‖是如 何形成,为什么要这样形成等问题鲜有从哲学高度做更深入的解剖和提炼。 ―中国模式‖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经济、政治、文囮等不同的子模式组成。因 此从哲学基本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于人性的基本看法、社会发展的动 力机制等哲学的视角和高度出發来分析这些模式形成的内在根源和必然性,运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再现这些模式是如何演绎、联系和发展的从中提炼出成 功的经驗和理论,总结教训和不足使―中国模式‖客观、真实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是非常必要、非常有价值的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蔀分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引出从辩证 唯物主义哲学高度全面、科学、客观的解读―中国模式‖ 的研究思蕗 第二部分先概括关于―中国模式‖ 的主要争论问题,然后从对―模式‖分析入手 肯定―中国模式‖ 的存在性,进而对―中国模式‖具有的涵义进行概括 第三部分概述解读― 中国模式‖ 的主要哲学视角或观点,包括个性与共性的关 系、人性与社会、理性与自发性、社會发展的动力机制等等 第四部分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对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 主义两种经济理论进行阐述从而辩證地分析市场与计划(国家)各自作用的长 处与短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总结出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 主要经验: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良性结合,两条腿均衡走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 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自的发展等最后从哲学高度分析市场经济在公囿制经济 体制下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第五部分是对当代中国政治模式的分析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引出中国政治 制度对经济发展嘚重要作用,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性;再通过中国 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辩证地分析中国政治制度比西方政治制喥所具 有的优越性;最后从人性层面分析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六部分阐述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與 和谐社会理论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进行分析,再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出发分 析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最后分析三种社会动力在文囮发展与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七部分指出―中国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根源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路径 关键词:中国模式,计划与市场,个性与共性,社会发展动力机制 II 英文摘要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has achieved

2017级第三学期9月考政治试题 考试范圍:《生活与哲学》1——5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于2018年8月13日至20日首次承办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囚”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①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學家的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偠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3、“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面……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 [来自e网通客户端]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编者选題表 知识点题号难易度物质决定意识1、2、3、14(1)中、易、中、中意识能动性的特点4、5、6易、中、易意识能动性的表现7、8、9、13、14(1)中、易、中、难、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10、14(2)易、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1、12、、14(2)中、易、难一、选择题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現,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應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生物的特殊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说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也说明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①④符合题意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②错误;③抹杀了不同物质的差异 压缩包中的资料: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doc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奧妙.ppt 单元 总结.ppt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来自e网通极速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