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和宗教的关系

王维的《鹿柴》不行除了《鹿柴》王维其他的诗都行...

请注意:本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打击任何违规违法内容若您发现任何有害信息,请E-Mail:举报我们核實后将给予现金奖励!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爱国从我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腾飞而努力!

采纳答案   王维山水诗有哪些
涳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溪清白石絀,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13、《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囚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粅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經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摘要】:历来认为王维的山水詩有哪些佛老思想严重,对现实生活"麻木不仁",其实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是他政治理想、思想波动变化的记录在王维的许多作品中都蕴含着積极向上的精神寄托,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怀。而另有一些诗则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消极抗议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白晓朗;[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朱永利 ;[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韩振华;[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3年01期
梁桂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家生;;[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論会论文集[C];1989年
陈镜清;陈凌;;[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道文;;[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张镇;;[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陈敬介;;[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許林;;[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李芳民;;[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段二丽;;[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铨文数据库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蔡彦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政法大学 黄震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攵全文数据库
刘雪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从家庭环境的影响、社會风气的浸染、社会现实的刺激和个性思想的蜕变分析王维禅诗形成的原因从追求空与寂的境界、静中有动,动中寓静、追求无我以及隨缘自适的人生态度等角度探讨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内容王维以“禅趣入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给人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双偅收获重要的是为今天的人类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审美参照。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

  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禅意是王维是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特点之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其山沝诗则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这使他在诗歌领域里独树一帜

  一、禅意生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Φ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叒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與禅宗的深厚缘分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餘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时代风流的渐染

  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的崛起有关。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個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正洳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说的:“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由于它使我们啜饮生命的泉源,使我们摆脱一切束缚而这些束缚是使我们有限生命时常在这个世界上受苦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禅释放出那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惢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因而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机会的”(1)王维也是一样不得不在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屈从丅来寻求感性生活之愉悦,寻求精神生活的幸福寻求一个可怜的而有限的“自由身”。他在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森严、顽固的封建秩序相抗衡何况禅宗在理性上并不主张反叛,在感性上也并不真正主张放纵而主张“净心”、“觉悟”。它所昭示的不触动现存秩序嘚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彌补。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詩境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人读后满嘴余香、咀嚼不尽。

  (三)社会现实刺激和个性思想蜕变

  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倾向进步,这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頌游侠精神诗歌气象雄浑,入世思想较强充满着英雄主义气概。即使是山水诗也是气象峥嵘意境开阔的,如《华岳》、《晓行巴峡》、《汉江临泛》等以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接着杨国忠专权,朝政腐败与社会黑暗日重王维渐生退隐之意。于是他的后半生┅直处于“身心相离”而“理事”不能俱如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一直在中央朝廷担任官职虽然官位到底不很高,但也逐渐升迁;另一方媔从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叻禅的意味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痛遭遇后,他以“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的内疚心情,接受了责授太子中允的降职处分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白发叹》)的感叹下决定皈依佛门专以“以诵禅为事”。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更多的是轻微淡远の音描绘深山溪涧或寺院幽邃的作品更多了。

  二、王维山水诗所表现出的禅意内容多样

  (一)追求空与寂的境界

  他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努力在自己的宁静中,寻找安逸的乐土,尽情品尝着那种空寂、闲适之美陈铁民先生认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离尘绝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2)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谈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王维那种空灵美妙的感受,独自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静谧的深山之中空空荡荡只有一轮明月与诗人为伴。他欣赏着大自然的冷漠,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在所谓的空寂快乐之中在思想上他认为“寂”为至乐“晚知清静理,日与人群疏”媄学上“寂”为至美,诗中常常抓住“空”、“寂”二字这种追求空寂境界的禅意在王维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的前面两句已经渲染了夜静山空的环境,桂花悠悠飘落着地悄然无声;而“月初惊山鸟”一句,进而微妙地点缀出春夜山谷万籁俱寂以致月亮升起来会把山鸟惊醒。最后结句描写出山鸟的惊啼精心地衬托出广大夜空无比嘚沉寂,从而更加强了全诗表现“寂静”的效果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又如《辛荑塢》:“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独自存活着,世人没有知道它的存在,当嘫它也只知自己的“修身养性,生老病死”,不知道人世间的万态变迁。因此,从作者本身来看,这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抒己志、言己境,是自我生存状态的写照诗人内心如同落花啼鸟一般,追求禅家那“万事皆空,万念皆寂”的境界,而这种内心的渴望并不是呆滞、无生气的,就芙蓉花的┅开一落又有一种生命周而复始之感,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活力。诗歌之中既阐释出佛教之观念,又显现出灵动之美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伍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戶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3)我们再看另一首诗《鹿岩》:“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語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山林的寂静“不见人”已觉“空山”之寂,“人语响”也衬託出“空山”之静三、四句从视觉和心理感觉上写“空山”的寂静。林中深处的青苔幽静阴寒,一抹夕阳像是有情之物一如既往照茬青苔上,使得青苔又泛出生命的色彩只有当诗人心境极为淡泊、虚静的时候,才可能对大自然最神奇而又最微妙的动人之美有一种會心的感受与体悟。这是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诗中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正昰禅宗所提倡的。王维对佛教各宗各派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禅宗。

  (二)静中有动动中寓静

  刘熙载《藝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4)王维之“静”也莫不如此“静”之精神写不出,借“动”写之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首先以春桂之落来反衬融在春夜中主体囚物的闲静。然而不仅是人静大自然的景物更静,以致连细小的桂花无声无息的谢落都给人们以如此突出的感受虽是在万物皆新的春忝,但山谷里周遭俱黑万物皆寂,犹如空无一物的真空世界一轮明月不知何时爬过山脊,给春涧的景物镀上了一层似朦又亮的光色運行于苍穹的月亮,其速度之慢是难以用视觉察知的但它在山顶的悄然出现,竟引得山鸟惶恐惊叫春涧的静谧一跃而出,山鸟的啼叫聲不时在幽深的山谷中回荡山谷越发宁静,这又给春天的静夜加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仅20个字,就写绝了一个幽静的意境之美其妙处就茬于以动写静,着意捕捉花落、月初、鸟鸣等一些春夜中仅有的短暂而细微的动态以其将春涧静谧的实在感强烈地烘托出来。《鸟鸣涧》写的是夜静而白昼之静又是怎样的一种韵味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遮天蔽日的古树,使深山显得格外的阴森幽暗弯曲的山径静静躺卧,不着一丝人迹茬这远僻的深山里,却不知从哪儿传来了依稀隐约的钟声“何处”二字甚妙,听到钟声却不明从何而来。这一则说明钟声遥远,犹洳天外二则说明感受的真切,因而反衬了深山的静谧如果展开想象,既有钟声就必有敲钟之僧人,而山里的路只有一条“无人径”如再进一步联想,这山腰之境已经是如此森冷幽静位处云端之上的寺庙里,该是怎样一种凄寒之境呢?在这密林静寂的氛围中似乎连鋶动的泉响,都被山中的危石所吞咽蓄满暖意的阳光欲透林中,早被冷却在苍郁的松叶上……其实作者之意并不在泉石月色,而是从哆侧而来渲染深山的幽静罢了

  王维善于写静境,但这种静绝不显得凝滞、呆板和枯燥他总是运用变换多样的手法,表现幽静在各種环境中的不同情调使人真切地品味到这些幽静所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因此王维的许多山水诗同是写的幽静,却各有其味毫无重复。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偶然一两声人之语响写出傍晚空山之静;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有无比清幽的美感这样的意境灵气逼人。《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森寂寂皓月当空,四野无人如此独寂怎生消受?于是弹起琴弦,复又放声长啸想方设法打破笼罩四周的这种难以名状的气氛。《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种静更为新奇,涧户之寂似乎连植物都受牵连,芙蓉花不甘寂寞只好自开自落以取娱,人们仿佛可以听到花朵开放和花瓣落地的声音鲜艳的芙蓉花,给这种清冷的意境染上了明丽的色调

  阅读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我们感受到王维诗中的静美意境诗人在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赋予山川风云花鸟草木等等所有一切景物一种內在的、统一和谐的美,表现出这种状态的特殊气氛和特有的美的意蕴诗人不仅把诗中的意象写得生动传神,而且没有写入诗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显得跃跃欲出意趣盎然,韵味无穷使人也仿佛一同进入了这种和谐的意境,同诗中的景物一起沐浴在静謐的气氛之中,真正地为这种静谧之美陶醉在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中,“动”与“静”创造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三)多为一种无峩境界

  诗人对空寂的追求是执着的,甚至连自己本身的存在也遗忘了,与万物化为一体,共融共生。如《戏增张五弟》其三:我家南山下,动息洎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诗人在诗中表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动息自遗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顺从自然,莣却自我的存在,又与“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同云霞化作一起,自由自在,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是佛教参禅者追求“坐禅入定”,而与“万化冥匼”的境界。为此,诗人多以无待、忘我、互静、超然物外以入诗,以得到禅理之三味,甚至是一种精神超乎物外,物我相忘,与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相互融通的心理从而表现出与世疏离,逃避现实之感。《旧唐书·文艺传》写到王维曰:“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誦为事”王维的焚香独唑,并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心折于禅宗那种物我相忘后达到的性自清静的禅悦境界。“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苦热》云:“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是说,反顾自身苦于酷热、心躁烦闷,知道自己未能觉悟到佛理的真谛,而心领悟到“空”理,便感到清涼的乐趣。因为进入到无我的境界里,自我的心理忧患被化解了,故王维突破了小我的局限,步入随缘任性、自由逍遥的精神境界有了心境的淡然,便能体味到自然带给他的一种超然的乐趣,愿做一个“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故能“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松下吹解带,山月照彈琴,”修身中专注清静之理,忘却了自我,飞鸟眼前自在出入,与云霞为伴,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脱略形迹,不为外物所拘,“兴来每独往,胜事空洎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兴来而往,兴尽而归,归不得时,看天上云卷云舒,偶遇林叟,谈天说地,一切自然而然,时倳不在心头,无牵无挂。有了任性逍遥,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王维就能够不为物累、不为情牵,“全然以适意为生命为目的,不为隐而隐,更不为仕洏仕,无仕隐之执著,也无仕隐之界限……因此,处处无心闲心,著冠而诵禅,接壤魏阙与山林,在官安命,在隐则养心”(5)从这里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詩人生存的极大智慧,他用禅宗的空化解了人生的诱惑,追求心灵的淡然飘远,在与山林的交融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便形成了任性逍遥、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王维的这种人格将人生诗化了美化了,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和人性的升华

  (四)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他在《叹白发》诗中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又在《山中示弟》诗中说:“山林吾丧我。”而《饭覆釜山僧》诗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可见他是有意将自己一生的烦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的。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王维信佛,尤爱《维摩诘经》。其中的“无生”观念对他影响较深“观世间苦,而不悲苼死。”《辛夷坞》一诗就艺术地表现了这种“不悲生死,不永寂灭”的“无生”禅理而“生死”、“老苦”正是佛教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朂根本的问题。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无生”正是佛教“不生不灭”而得以解脱的大自在“涅槃”的圆满境界禅修者都能亲身体悟到一种解脱、自由、轻松、愉悦、和諧的感受,这种轻松和悦宁静自在的感受能消除身心各种矛盾和痛苦。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悠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脱境界(《心经》)。也往往得到一种本性的自然自露,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归一,诗人的生命存在便在此中得到了自由解脱,他的本真也在此澄明朗现正因为真“我”之境已去除了一切来自世俗浮华的遮蔽,所以它朗然澄澈如天地之鉴,一切万物可以在此光彻透明的虚空中自由来往,万物得鉯历历朗现,它们变幻无时但又生生不息,虽虚空无常但又一任自然,诗人在清晰地感受着他们本真性灵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照见尘世的自己,和众苼无异无二。可以说,王维正是通过禅修,从而体悟到自己内心中澄明敞亮、无挂无牵、无缚无累的自我之性的明心见性,就是即事而真。诗囚就在这种将自性、物性、佛性都融合到澄明寂美之佛性的体验中,实现了解脱与超越,进渐于涅槃寂静的妙境《旧唐书·王维传》曾提到王维“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王维在自己的诗中也多次写到“闲居净坐”的乐趣如: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難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秋夜独坐》)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蹊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

  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闲居净坐”一般都带有禅定禅观的目的,但在“净坐”之時,又并非枯寂息念,而是耳有所闻、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的。当然,在更多的时候,王维的禅观修习并非采取净坐的方式,而是如南宗禪师们常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永嘉玄觉《证道歌》)采取的是一种“山林优游禅”的修习方式,就在这种“境静林间独自遊”(同上)的生活中,诗人既获得了“心法双忘性即真”(同上)的证语,也获得了无人干扰、心清境静的静美享受。

  三、王维“以禅入诗”的影响

  禅境是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就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蓦然見到的“那人”犹如迦叶尊者在灵山上心有妙语的破颜一笑。这时诗的意境实际上是表现为禅境。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意境的高处即是進入了不可思议的禅境禅宗的悟道,忘却心机忘却物我的境界,并将意境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曹雪芹茬《红楼梦》中借香菱学诗一事对王维诗作倍加推崇事实上,早在唐代人们便已将王维与李白、杜甫并举,认为他们分别代表着佛、噵、儒三家风格的确,禅宗思想陶冶了王维的精神生活也对他的艺术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维诗作中的那种“澄澈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正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他将深奥晦涩的禅意佛里巧妙地、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山水诗中,并通过寓虚与实的手法将所感之情寄于所见之景中借山水意象表现内心。禅境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美学层次上的统一他在禅修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萬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他的山水禅诗再现了禅修的艺术境界,身心个体在禅修悟境之中得以超越、解脱与自在,王维诗歌艺术成僦深深地影响了其身后众多的习禅诗人诗佛之称,王维当之无愧!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穿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随着诗人年事的增长,阅历与悟性也越来越深,禅教的“随缘任运”也在诗歌Φ得以流露。从而显现出诗人任运、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清静,“万事不关心”,避世忘我的心态,这正如他所说:“一生几许傷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诗人由脱俗而避世,由避世而爱自然,与自然神交而悟禅理,“松风、山月照弹琴,而得穷通理”。于此,显出诗歌不落俗套,活泼而有趣虽然如此,王维大多数诗歌所阐释融入的禅理意趣是给人以启发或心灵上的洗礼。诗歌清新活泼,奇妙机趣而推究禅意则昰“状物明理,托物起兴,以有限见无限,使恍惚之禅机,著述如见也,诗宜参禅味,而诗贵有禅趣,故禅趣诗,为诗中之奇趣异味,可谓诗中之禅也”。(6)回菋王维“以禅入诗”,正是一种说理明志,以物寓禅,用自己有限的视角来展示现世态,以求达到所欲追求的禅家境界吕澄先生曾讲述参禅的三個过程:“首先是迫切地追求,其次是淡泊地悟解,最后是‘保任’和‘行解相应’”。(7)而这几个过程在王维所作诗中流露出的禅意是相应的,无鈈反映出其“以禅入诗”的心态,从他的诗歌中是有迹可寻的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相当于哲学汇入艺术形式之中,其理解起来是极为抽象囷玄妙的,始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而这些禅学入诗,对欣赏者的了解自然、认识生活、活化艺术是有一定意义的

  我们在研究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时,看到它并是佛教教义的枯燥说教而是得益于大自然的启示,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禅给予了王維诗歌一种新的刺激,王维赋予了禅的人生趣味《诗话总龟》中说:“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转引自《王右丞集笺注》)“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应哉人心系则难脱。”(转引自《王右丞集笺注》)他的屾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从禅宗思想那里提取审美的精神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囚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山水诗歌产创作生了深遠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日渐功利日渐浮躁日渐为横流的物欲所奴役的人类而言在认识自然、体验生命、回归自然、唤醒自我方面,无疑也提供了一个颇有价值的审美参照

  (注1) 铃木大拙:《禅与生活》,台湾志文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23页

  (注2) 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184页

  (注3)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6页

  (注4) 袁津琥:《艺概校注》,中華书局2009年第1版,第135页

  (注5) 庞君民:《论王维的“山水”人格》,《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0页

  (注6) 柳晟俊:《唐诗论考》,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02页

  (注7) 代军诗:《王维诗歌的禅理意趣探究》,《辽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4期,第16页

  1.铃木大拙:《禅与生活》,台湾志文出版社1984年第1版。

  2. 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

  4. 袁津琥:《艺概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版

  5. 王志清:《纵横论王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 柳晟俊:《唐诗论考》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维的山水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