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去一个人想去北京闯荡一个人想去北京闯荡

    12年刚毕业就签了北京的一家大公司,后来坚持在北京待了快两年,也挺喜欢那里的,之前有个男朋友,所以过得倒也不苦。家人一直让我回西安,说在西安也能找到工作啊,非要去那么远干嘛!我就一直纠结,我学服装设计的,西安能找个什么工作啊,家里人又说年纪那么大了快25了,还不回来好好找个男朋友,后来一想也对,在外面漂始终不是办法,回来说不定稳定了呢,反正在外面一个人,没有家的感觉!

  就很冲动的辞了当时发展不错的工作,回家玩了两个月,觉得有家的感觉真幸福,后来爸妈催我去西安找工作了,找男朋友,叫我别呆在家了。好吧!我就只身去了西安,毕竟我在西安读了四年大学,有几个同学,还有堂哥一家在那边。刚开始那几个月一直住堂哥家,也挺温馨,工作三个月才找到,也没啥压力!后来工作干的不是很顺心,心理一直惦记北京,觉得眼界啊,学的东西都是内地不能比的。

  干了快三个月受不了领导就又辞职了,冲动的回了北京,当时也挺高兴的,可是再次回去发现感觉变了,以前在那里待着不觉得有多辛酸,这边看到街上全是拉着行李来来回回的外地人,地铁上全是拥挤的人群,每个人似乎都在为生活而辛苦!以前的同事带我去她家落脚,在回龙观的合租房里,当时的感觉就像从天堂掉到地狱一般,跟乱,走楼梯,很古老的房子,上下铺。

  我在西安过的生活就是上上班,看看电影,逛街,喝咖啡,吃饭时间就回家,然后跟哥哥姐姐看电视,散步,住的也是小区房。当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觉得自己是为了什么过来北京受苦!

  当时就觉得我被西安的生活改变了,太舒适了,以至于现在适应不了北京的节奏,当然工资的话,北京比西安高很多,当然发展机会是西安不能比的。后来我带了几天就逃回去了,心情很失落,北京一直是我梦想的所在地,但是如今为了生活,我逃了回来。回来这两个月里,我找了很多服装公司,要么工资太低,要么就是发展平台很小,我从哥哥家搬出来了,又是一个人生活,工作也找不到合适的,大冬天的经常一个人在外面面试,面完试我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呆着发呆,很沮丧!很无助!身上的钱也快花光了!也没什么人脉在这边,没人可以帮我,现在对这边的市场已经不报希望了,也不想回老家去,家人虽然喊我考公务员回老家,但是我不想像她们一样,过那种碌碌无为的日子!

  不想一辈子就呆在三线小城市,封闭自己!现在我每天还是一个人生活,偶尔去哥哥家,但是始终不是我的家,我还是觉得自己在漂着,只不过现在漂在西安,离家近些,以前漂在北京,离家远。但哪又怎样呢?不在自己家里,远近都是漂!我现在自己没有什么自信了,这个月也满了25岁了,我在西安待着看不到未来,想去北京又没有以前的勇气,觉得年龄大了,不能这样折腾,万一以后又回了西安,一来二去,必当大龄剩女!!!!

  现在每一天都在混日子,找不到方向,想明年回去北京继续发展事业,又怕选择了事业就真的放弃生活了,而且去北京还是一个人,只不过有几个认识的同事。不知道该怎么办???!!!很绝望!!!

原标题:【大数据里有乾坤】2018毕业地图:东北、西部成就业吸引力新星,男性毕业生更爱闯荡

在这个9月,一群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新的城市,走进大学。就在此时,也有着一群年轻人走出校门,带着憧憬和勇气,重新迈向远方。

大学校门就是人生的分叉路口,当你走出大学校门,就决定了未来去向何方。当2018级新生入学之际,我们通过大数据关注了2018届毕业生的校外生活,初入社会的他们去了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来听安徽之声数据分析师张三丰的解读:

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去哪了呢?

通过京东大数据的地址变化,计算了主要城市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留在本地的概率。从全国层面看,约有36%的毕业生留在了他上大学的城市。

北京市的高校毕业生有着最高的本地居留率,高达51%;而广州和上海的居留概率相对来说就要低一些,为40%。

沈阳、长春的毕业生本地居留率较高,分别有49%、42%。东北地区虽然常有人才外流的说法,但在数据上看,从这两个城市之外考入该地大学的学生,还是非常愿意继续居住生活的。

成都这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和以“抢人”著称的西安,都属于高校云集的中西部核心城市,高校毕业生本地居留率较高,成都为48%,西安为45%。

分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更爱闯荡

毕业城市居留概率要显著低于女性毕业生。从全国看,女性毕业生居留本地的比例约为40%,而男性毕业生仅有35%。就毕业城市居留概率差异最大的北京而言,56%的女生在毕业之后留在北京,而同时只有48%的男生留在北京。长春、西安、石家庄等城市,女生的本地居留概率低于男性。

在榜单的末尾,南京、南昌、合肥、兰州等城市的本地居留率相对较低。这些地区都有着相对不错的高校,如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但是这两座城市的毕业生本地居留率比起前面的城市就要低得多了,仅有26%和27%,约为第一名北京的一半。

大数据显示安徽合肥的毕业生本地居留率在全国排名第21;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吸引力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9;在合肥市,毕业后居留本地的男生比例为27%,居留本地的女生比例为29%,毕业后女生留在本地的比例大于男生。

安徽省的毕业生消费上升最快的品类是冰箱、组装电脑和平板电视,下降品类最快的则是移动电源、音箱/音响和路由器,从学校走上社会后,消费重点从数码、电脑办公外类产品转向家用电器类产品。

毕业,似乎是以对闲适生活的短暂放弃开始的。毕业生之间的消费差异在于有一些毕业生更多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而另一些,则更多享受了消费的舒适。是否选择漂泊,可能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分界点之一。

尽管从数据来看,无论在中国哪里,对同一件产品都支付同样的价格。但漂泊得越远,这个毕业生仍将面临更高的消费支出总量,忍受更大的消费结构变化,然而他还是选择漂泊。

远赴外地的毕业生,他们面临了大约13%的价格总数上升,而居留本地的毕业生,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7%。远赴外地者,也许经历了一次被动的消费升级,相对于本地居留的毕业生,他们购买的品类平均单价要高出20%。

转眼,新的大学生已经入学了。毕业生也真的迎来了毕业。和大学同学的最后一顿饭喝的昏天地,醒来每个人都要收拾行囊走上不同的征程。

往后的日子,大家都要加油啊!

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视频时长3分59秒)

来源 | 安徽之声 张建亚

本文版权为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独家所有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结尾两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出去闯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