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不是所为的舍利光的???

摘要:瑞光塔真珠舍利宝幢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文物不仅是一件佛事用具,更是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一件集大成作品,它用料奢华考究,制作技艺精湛,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从北宋至今,宝幢被尘封了千年之久,至于它的发现,竟要从三个苏州小学生说起

  瑞光塔真珠舍利宝幢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文物不仅是一件佛事用具,更是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一件集大成作品,它用料奢华考究,制作技艺精湛,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从北宋至今,宝幢被尘封了千年之久,至于它的发现,竟要从三个苏州小学生说起。

  三个孩子开启的尘封宝库

  1978年4月12日的傍晚,三名苏州市小学生来到苏州老城区西南的瑞光塔游玩,当他们爬到第三层的时候,无意中摸到一块松动的塔心砖,好奇的他们抽出了这块塔心砖,又发现其他的塔心砖也能被抽出,他们越拿越多,直至打开了整个一面墙的砖龛,塔心内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穴。三个孩子担心暗藏机关,遂拿砖头向洞内扔去,当听到回声后,决定爬下洞穴,在地洞中,他们发现一个很大的黑箱子,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打开了一座尘封千年的宝库。

  文物专家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将三层的塔心窖室打开,发现窖室正中的”黑箱子”是一个一米多高的木函,木函上写着“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专家打开外木函,发现其中还藏着一个彩绘的内木函,彩绘内函高124cm,用银杏木做成,内木函的内壁上墨书“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的题铭和“大中祥附六年四月十八日记”的题记,专家以此判断为公元1013年,即北宋真宗时期的遗物。

  苏州博物馆研究人员告诉雅昌艺术网:“打开内木函,其中藏着的便是一件真珠舍利宝幢。幢是佛教中刻着佛号或符文的圆形或多边形石柱。真珠舍利宝幢的宝山中心立一八角形经幢,幢身蓝色,八面依次雕刻正、草、隶、篆等字体的佛名,字填金色,幢内置一乳青色料质葫芦形小瓶,藏舍利九粒,一粒肉红色,其余皆乳白色。幢内折叠的经咒护轮两张,环形银龙两条,五代“唐国通宝”和北宋“咸平元宝”等铜钱十六枚以及白色结晶矿石若干块。经幢顶上为一金银雕缠枝纹佛龛,龛内置一木雕祖师像。”

装舍利子的乳青色葫芦形小瓶

  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集大成之作

  苏州博物馆前副馆长钱公麟老先生谈道:“瑞光塔第三层发现的文物不只这一件,而是一大批,包括石函、铁函、金涂塔、舍利瓶、小木塔和小玉塔,还有越窑青瓷莲花碗、铜佛像四尊、铁质莲瓣佛龛,檀香雕三连佛龛、铜镜、古钱、铜杯等等,但最宝贵、最了不起的就是真珠舍利宝幢!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供奉者的虔诚,更重要的是,它是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的集锦。”

  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湛都是世所罕见的。首先选材极其奢华,制作者根据佛经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例如宝幢上装饰的珍珠近4万颗,而塔刹顶部为一颗直径3.4厘米的水晶摩尼宝珠,宝珠两侧以银丝挽出火焰造型。

  “宝幢的制作工艺更是极其考究,综合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丝雕、金银皮雕、檀香木雕、水晶雕、堆漆、描金、贴金箔、串珠和漆器彩绘描金等十多种工艺。例如宝幢的最下端是须弥座,呈八角形,底座有八只神态各异的小银狮子;须弥座通体描绘宝相、缠枝图案,中间束腰,上面描绘着木质描金勾栏,栏杆内雕刻的就是须弥山海,海上盘旋着一条鎏金银丝穿珠九头龙,龙须、龙爪用银丝编织,清晰可见,海面四周八朵祥云冉冉升起。”

  “十七尊木雕的神像更见当时制作者的功力,每尊佛像仅高10cm,雕刻难度极大;然而,天王的威武生态、天女的婀娜多姿,护法八天的嗔怒神情,祖师大德的静穆庄严,均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谓巧夺天工。”苏博工作人员讲解道。

  甚至连盛装宝幢的彩绘木函都堪称精品,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色彩斑斓。记者在现场看到,木函四面各绘有一幅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右手叉腰,左手持剑,嘴角紧闭;南方增长天王,怒发冲冠,双目圆睁,左手持槊;西方广目天王,手持斧钺,弓腰挺腹,张口狮吼;北方多闻天王,神情肃穆,左手托塔,张目启唇,四位天王身材魁梧,每个天王脚下都踩着两个魔鬼,画中处处可见吴道子的遗风,

  研究人员吴琴根据木函的题铭‘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指出:“‘勾当’在宋代意思是办事人,‘都’就是总负责的意思。‘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是指真珠舍利宝幢的制造总办事人叫方允升,他在书写题记时,为了与佛事结缘,把家人的名字也写了上去。制作一尊宝幢竟然还需要总办事人,则从侧面说明了制作真珠舍利宝幢的工艺之复杂,工程量之巨大,需要专人监督负责。虽然当时苏州的手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但宝幢没有一年半载也是难以制作完成的。”

  1978年下半年,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成立了真珠舍利宝幢复制小组,由老艺人杨朝宗、周福民、朱伟峰和书画家崔护等20多人,利用集体的智慧,用了近一年时间才成功复制宝幢,但复制件在某些工艺上,仍无法达到原件的水平,足见当年工艺的精妙,令当代工艺大师们都无法企及。

  宝幢是瑞光塔断代的证据之一

  可惜的是,当年真珠舍利宝幢被交到文物专家手中时,有部分损坏,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尚无法考据出宝幢的制作者是谁,也无法考据出其中供奉的舍利子是属于哪位高僧的。但真珠舍利宝幢的发现从侧面佐证了文博界对瑞光塔断代的分析。

  苏州盘门的瑞光塔始建于公元241年,即东吴孙权赤乌四年。据史料记载,康居国有一个姓康的僧人到苏州,孙权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寺院,名叫普济禅院,也就是现在的瑞光寺。过了六年,孙权为报母恩,在寺内又造了一座十三层的舍利塔。在北宋宣和年间的一次重修中,古塔被改为七层,传说古塔曾现五色佛光,因而得名瑞光塔。南宋年间,该塔被焚毁,后世又得以修葺,咸丰十年再遭兵燹。

  研究人员张步骞认为,真珠舍利宝幢的发现,成为了瑞光塔断代的有力物证。“宝幢的垫板上有句题记‘诸上善人建第三层浮屠,安置盛诸佛圣贤遗身舍利’。说明宝幢是确凿的北宋遗珍,是北宋时藏入塔内的。瑞光塔几经焚毁,但宝幢的存在证明了所谓‘焚毁’的可能只是塔檐等木结构部分,石制的塔心并没有毁坏,而‘重修’,也只是修缮了易毁的木构部分和内外粉刷。瑞光塔肯定是北宋的建筑,这是完全可以肯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开示吃鸡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