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天的意志是??啥意思

713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答案带解析】夏商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把自己的统治神秘化,把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
夏商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把自己的统治神秘化,把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把占卜的内容都刻在兽骨上,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甲骨文”。由此可以看出:A.王权完全按照神权来行事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B.文明社会早期的文化是贵族的特权C.甲骨文是商代特有的文化现象D.解读甲骨文能完全了解商代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为了把自己的统治神秘化,把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把占卜的内容都刻在兽骨上,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明社会早期的文化是贵族的特权,即统治者的文明表现为甲骨文。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占卜
考点分析: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相关试题推荐
“大禹治水”是中国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传说,大致意思是禹因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他,是禅让制的典范之作。很少有人谈到禹本来就属于皇族系统,是黄帝的后裔这一情况。由此说明:A.中国古代的权力没有世袭这种作法
B.禹的身份与他获得的成就毫无关系C.禅让制是一种比世袭制更为先进的制度
D.故事向世人传达一种奋斗成功的理念 
冕旒(miǎn liú)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相传为黄帝所作。《周礼·夏官·弁师》记载:“顶有延(前圆后方的木板),前有旒(珠串),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根据此记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上古时期皇权独尊的象征
B.上古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封建皇族的奢华身份的标志
D.象征帝王权力顶天立地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海国图志》
《民报》、
孙中山题词
《新青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变化及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叶中外文化交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材料二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认识上的差异。(2)分析材料二,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与欧洲对比,中国社会主要缺失哪一因素导致近代科技落伍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材料三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4)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反映了 A.统治者迷信鬼神 B.统治者相信天命 C.统治者能表达天意 D.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反映了( ) A、统治者迷信鬼神 B、统治者相信天命 C、统治者能表达天意 D、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D【解析】试题分析:夏商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初中期,刚刚由“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对自己的统治披上一层神秘色彩,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方式更加重了这一神秘性。当然在科技落后的时代,这也为统治者维护统治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社会政治模式.夏商时期的王权加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有 ( ) ①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发生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体现其观点的是( )A.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C.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D.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议会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都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B.二者都彰显君主的尊贵地位C.二者都属于本国政府首脑的办公场所D.二者都属于君主制消亡后的历史遗迹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广东东莞市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巨著出现 ②创制黄道游仪 ③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④发明新型浑仪——简仪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唐《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材料三 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即省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注:糊名)、“誊录”。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注:宋代科举考试录取时,分“正奏名”与“特奏名”两类。经过中央省试合格的举人,称“正奏名”;因多次落地且年高而在殿试时另立名册、受到特殊照顾者,称“特奏名”。整个宋代特奏名录取数目,大约占全体录取数的45%左右。)————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和《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2分)(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存在的现象,试说明其不利影响。(4分)(3)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2分)(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5)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63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05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法制史练习_伤城文章网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 。 A. 蚩尤 B. 皋陶 C. 共工 D. 黄帝 2.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3. 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 A. 肉刑 B. 夏政 C. 禹刑 D. 五刑 4.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 A. 蒙士 B. 大理 C. 大司寇 D. 小司 寇 5. 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 划分为() 。 A. 九牧 B. 九州 C. 九鼎 D. 九洲 6. 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 A.《礼记.王制》 B.《左传》 C.《尚书. 甘誓》 D.《尚书.汤誓》 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 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 A. 王位世袭制 B. 皇帝世袭制 C. 爵 位世袭制 D. 总通世袭制 8. 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朝 9.“禹刑”最先见于() 。 A.《史记》 B.《左传》 C.《尚书》 D. 《竹书记年》 10. 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 宫和() 。 A.罚金 B.杀 C.鞭刑 D.徒刑 11. 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 布的() 。 A.王命 B.天命 C.禹刑 D.礼仪 13.《五刑》又称为() 。 A. 汤刑 B. 甫刑 C. 赎刑 D. 正刑 14.关于 《五刑》 的起源, 最早见于 。 () A.《尚书.大传》 B. 《尚书.尧典》 C. 《尚书.甘誓》 D.《尚书.汤誓》 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 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 A. 习惯 B. 战争动员令 C. 祭祀 D. 礼仪 16.炮烙之刑出现于() 。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商朝 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 权的人是() 。 A. 商王 B. 贵族 C. 卜者 D. 掌戮 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 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 劓、墨、大辟 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 是() 。 A.刑名从商 B.听命于神 C.敬天保民 D.明德慎罚 20.在“君权神授”前提下,提出“天 讨” 天罚” 、 “ 的神权法律思想的是 。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21.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 A. 脯 B. 醢 C. 墨 D. 劓 22.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 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 B. 兄终弟及 C.兄终弟 及与父死子继并行 D.诸子均分 23.()是奴隶主神权法思想发展的鼎 盛时期。 A.夏朝 B.殷商 C.西周 D.秦朝 24.商朝的最高司法裁决这是() 。 A. 司法官 B. 商王 C. 大贵族 D. 小 贵族 25.嫡长子继承制牢牢确立于() 。 A. 商朝中期 B. 商朝晚期 C. 西周早 期 D. 西周中期 26.商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 。 A. 大司寇 B. 大理 C. 小司寇 D. 蒙 士 27.“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原则发端甚早,可追溯到() 。 A.舜帝时皋陶执法 B. 夏代中期 C.商 代早期 D.商代中期 28.《吕刑》又称为() 。 A. 周刑 B. 甫刑 C. 九刑 D. 汤刑 29.商朝时期的法律又被称为() 。 A. “殷彝” B. “汤诰” C. “九刑” D. 禹刑 30.“墨刑”在夏商时期又被称为() 。 A. 黥刑 B. 完刑 C. 髡刑 D. 耐刑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监狱名称有() 。 A.圜土 B.夏台 C.均台 D.囹圄 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 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 A.杀 B.昏 C.墨 D.贼 3.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 A. B. 昏 不吉不迪 C. 暂遇奸宄 D. 不 从誓言 4 传说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 “夏 台”指代不正确的是( )。A.地名 B.人名 C.中央监狱 D.罪 1 名 5.商朝死刑处决方法除斩、戳以外还 有() 。 A.炮烙 B.醢 C.脯 D.劓殄 6.下列不属于五刑的是() 。 A.宫刑 B.流刑 C.扑刑 D.鞭刑 7.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有() 。 A.成文法 B.公开 C.不成文 D.不 公开 8.下列哪几项是夏商时期的监狱名称? () A.夏台 B.牖里 C.均台 D.h里 9.夏商时期“五刑”制度中的“肉刑” 有哪些?() A.墨、劓 B.刖 C.宫 D.大辟 10.商朝的死刑,出甲骨文记载以外, 文献记载的还有() 。 A.炮烙 B.剖心 C.孥戮 D.劓殄 11.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是() 。 A.天讨 B.明德 C.审判 D.慎刑 12.中国早期的五刑指的是() 。 A. 大辟 B. 劓 C. 脯 D. 墨、 宫、 劓、 刖 13.夏朝时期应该被判处死刑的罪是 () 。 A.昏 B.贼 C.墨 D.贱 14.据《尚书。盘庚中》记载,商王盘 庚曾声称: “乃有,我乃劓殄灭之,无 遗育。 ( ) ” A.不孝、不忠 B.不吉不迪 C.颠越 不恭 D.暂遇奸宄 15.商朝负责行政事务的官员有( )。 A.尹 B.宰 C.小臣、百工 D.小 藉臣 16.夏朝法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 。 A. 原始社会的礼 B. 原始社会的战争 命令 C. 原始社会的习惯法 D. 原始社会的 长老决议 17.下列不属于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 刑 D. “昏、墨、贼、杀” 18.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先后实行了 () 。 A.禅让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 19.炮烙之刑是指() 。 A. 在铜柱上涂油 B. 用碳火烧红 C. 使 犯人坠落炭火中烧死 D.让犯人在上 边走 20.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错误的 是() 。 A.神权法 B.明德慎罚 C.法令由一 统 D.约法省刑 21.下列对髡刑说法错误的是() 。 A 肉刑 B 劳役刑 C 耻辱刑 D 身份刑 22.商朝前期实行 ( )。 A.夫死妻继制 B.父死子继制 C. 兄 终弟继制 D.任意继承制 23.夏商通行的“五刑” ()四种以残 害人的肢体为特征, 后世统称为徒刑。 A. 墨、 B.宫、 劓 大辟 C.劓、 D. 墨、 刖 宫 24.在夏朝以前王位实行不正确的是 () 。 A. 世袭制 B. 选举制 C. 轮流制 D. 禅让制 25.商朝负责祭祀和记事的史官有() 。 A. 乍册 B. 卜 C. 巫 D. 史 26.商朝的肉刑非常野蛮, 主要有 。 () A. 死刑 B. 竹刑 C. 徒刑 D. 肉刑 27. 圜土是()以监禁罪犯。 A. 商朝时监牢的形象名称 B. 在地下 挖成圆形的土牢 C. 在地上围起圆形 土墙 D. 商朝时中央监狱的名称 28. 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的显著特点 () 。 A. 崇尚暴力 B. 专讲刑杀 C. 笃信上 帝 D. 专事鬼神 29. 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 A. 腹非罪 B. 乱政” C. 疑众” D. “ “ 妄 言罪 30. 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 。 A. 殷人尊神 B. 以德配天 C. 率民以 事神 D. 敬鬼神 三、简答题。 1. 夏朝的法制有哪些内容? 2. 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几种?试简 单说明之。 3.《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4. 简述奴隶制的“五刑” 。 5.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 四、论述题。 1. 商朝的继承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 试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 、 政治法律观。 3. 试述商朝罪名的阶级性质。 4. 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5. 试述中国古代“刑” “法” “律” 、 、 字的演变及含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B 2. A 3. C 4. B 5. B 6. C 7. A 8. A 9. B 10. B 11. A 12. B 13. D 14. B 15. B 16. D 17. C 18. C 19. B 20. B 21. A 22. A 23. B 24. B 25. B 26. A 27. A 28. B 29. A 30. A墨刑,即黥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 2 就是在人的脸上刺上字,是一种耻辱 刑。 劓刑, “劓”是一个象形文字,从刀从 鼻,象征割鼻之意,这种刑罚就是将 人的鼻子割掉。 二、多项选择题。 刖刑, “刖”同样是一个象形文字,象 1. ABC 2. BCD 3. BCD 4. ABD 5. ABCD 6. 征截断人的一足,这种刑罚就是截断 BCD 7. CD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人的下肢。 AC 12. ABD 13. ABC 14. BCD 15. ABCD 宫刑,即后世皆知的割去男性生殖器 16. ABC 17. BCD 18. BCD 19. ABCD 20. 的刑罚。还有一种叫做“幽闭”的刑 BCD 21. ABD 22. BC 23. CD 24. ABC 25. 罚,被有的人认为是对女性的宫刑, ABCD 26. ACD 27. BC 28. ABCD 29. BC 但未得到证实。对于“幽闭”是何种 30. AC 刑罚也说法不一。 三、简答题。 大辟,即死刑,方式有很多种,如斩 1. 夏朝的法制有哪些内容? 首,腰斩,车裂,火刑等等多种残酷 答:主要有: (1)禹刑:夏朝法制制 的刑罚。 度的总称,根据史料记载禹刑规定了 5.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 奴隶制五刑, 大辟、膑辟、 宫辟、劓、 答: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 墨,总共有三千条文。 (2) 《甘誓》 , 和法的最终形成。国家形成之初,仍 参见上题。 (3)昏、墨、贼,杀:对 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氏族血缘关系;在 于自己有罪而掠取别人美名的犯罪行 国家形成之初,即以家长制的集权统 为(昏) 、贪婪而败坏官纪的犯罪行为 治为基础统治方式;由于浓厚的血缘 (墨) 、毫不顾忌地杀人的犯罪行为 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使得 (贼)要处以死刑(杀)(4)已经有 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和伦理道 。 关于赎刑的规定,为后来西周的《吕 德规范同时被当做调节社会的基本手 刑》所制度化。 段。 2. 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几种?试简 四、论述题。 单说明之。 1. 商朝的继承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答: 肉刑就是对犯罪者施以割裂肌肤,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残害肢体的刑罚。肉刑的使用反映了 答:商朝前期实行的是以兄死弟及为 商朝刑罚制度的残忍和野蛮。 主,辅以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到商 (1)墨刑。面颊刺字并涂以黑墨。 王武乙之后, 又规定了父死子继制度, (2)劓刑。割掉鼻子。 再后来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嫡长继承 (3)|刑。也叫刖刑,断足。 制强化了王位传续的宗法性,将宗法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 与政权紧密联系起来;嫡长继承制也 坏女子的生育能力。 巩固了商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稳定 3. 《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了商朝王位的延续。后世的王位和财 答: 《甘誓》是夏后启在准备讨伐有扈 产继承基本上沿用了这种嫡长继承制。 氏时, 在甘这个地方发布的战争命令。 2. 试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 、 它的主要内容有: (1)向臣民宣告有 政治法律观。 扈氏的罪行; (2)宣扬对有扈氏的讨 答:在中国文明史的初期,天的观念 伐是“恭行天罚” ,是神的意志。体现 在人们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天被视 了神权法的思想。 (3)对不执行命令 为万物的最高主宰和本源.这种天道 的要进行惩罚,对奉行命令的,要进 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解释行使政权、 行奖赏。誓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形式, 适用法律的最终依据.他们声称自己 《甘誓》正是这种法律形式的代表, 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 适用法律、 它是夏朝的战争命令。 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即所谓天讨 4. 简述奴隶制的“五刑” 。 有罪,天命殛之,恭行天之罚等,以 答:即“墨,劓,刖,宫,大辟”五 此来加强其政权和法律制度的威慑力 种残酷的刑罚。 量。在夏及以后的商周时期,天讨、 天罚的观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官方政 治法律观,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法律理 论和法律实践. 3. 试述商朝罪名的阶级性质。 答:商朝的罪名主要有:舍弃啬事, 就是不管庄稼收割而只顾纵情享乐。 不从誓言,就是不听从命令。不吉不 迪,就是行为不善,不按正道办事。 颠越不恭, 即狂妄放肆, 不遵纪守法, 不恭敬君王。暂遇奸宄,就是犯法作 乱。不有功于民,即无故劳役民众。 商代以刑法严酷著称,统治阶级运用 刑法手段,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 各种犯罪。法律体现出了强烈的阶级 专政的性质。从这里面的不从誓言、 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这几 个罪名可以看出它们的阶级性质。这 些罪名都是针对那些反抗商王命令的 行为而设立的,即对不听从命令的、 不按正道办事的、不遵纪守法的等等 犯罪行为, 作为反抗国家统治的重罪, 全部用死刑处死,以此来维护商代的 阶级统治。 4. 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答:从文献记载看,夏代的立法指导 思想是“恭行天罚”的神权思想。夏 代的统治者利用宗教鬼神进行统治, 将其掌握的国家政权及权力说成是神 授的;把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而 法律的实施则是 “恭行天罚” 。 “天讨” 、 “审判”的神权法思想在商代发展到 了高峰,商代统治者以迷信鬼神而著 称。 《礼记?表记》说: “殷人尊神,率 民以事神。 ”商王几乎无事不卜,无日 不卜,甚至定罪量刑也要诉诸鬼神。 正如《礼记?曲礼》所说: “敬鬼神, 畏法令也。 将实施刑法说成是上帝的 ” 意志,是秉承神的旨意,代天行罚。 “敬鬼神”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民“畏 法令” 。与夏代稍有不同的是,商代统 治者开始把祖宗崇拜与上天崇拜结合 起来,将自己的祖先与自然地神灵、 万物的统治者――上帝合二为一,因 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神 权政治学说。 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 “天” 的意志,而“天”又是与自己的祖先 联系在一起,因此违背王命、反抗现 行统治秩序,不仅冒犯天颜,也为列 祖列宗所不容。行罚、法律所代表的 即是天意,也是列祖列宗的意志。使 法律、行罚又多了一重宗族意义上的根据。这种把祖先神与上帝神合二为 一的观念,对后世传统社会家天下的 政治理论和社会格局影响深远。 5. 试述中国古代“刑” “法” “律” 、 、 字的演变及含义。 答: “刑”字的演变及含义 (1) 以“刑”字而论“刑”字,既有刑法, 也有刑罚之意,同时也含有处刑方式 的意思。刑字的最早的写法是“井” 字,甲骨文中已有发现,主要用于人 名、地名,如妇井、井方。。 ”《越绝书? 记地传》 : “祀白马禹井。 井者, 法也。 以为禹葬以法度,不烦人众。 ”这里提 到的“禹井” ,就是我们在《中国法制 史》中常常引用的《左传》昭公六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汉代应劭在 《风俗通》说: “井(刑)者,法也, 节也。 节是 ” “号令赏罚之节” 的意思, 也有法的含义。这里的“井”字又可 以写作 “井刂” , 《说文解字》 : “井刂, 罚罪也,从井,从刀。刑罪也,国之 刑罚也。从井刀,刀守井,饮之人入 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舜典》 ” 说虞舜时代有“刑”的出现,是可信 的。 至于带有 “罚罪” 性质的 “井刂” , 显然是奴隶制国家为区别原始时代的 “刑”而另行设的。后人将二者通用 了,当初确有质的差别。 (2) “法”字的演变及含义 “法”在古代有两种写法:即“帷 与“” 前者先于后者出现。皋陶“制 法” 不过是制定常行的处罚习惯。 , “” 按《说文解字》解释,带有“平之如 水”与明断罪与非罪的含意,这显然 是奴隶制国家产生后,适应司法实践 的需要而后创的。西周康王时的《大 盂鼎铭》就有“保先王”的铭文。。 ” 《说文解字》 : “, 刑也, 平之如水, 从水。D,所以触不直者去之。D, 又名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一 说为独角羊,或说为独角牛。以D触 不直的神判方式, 传说早在皋陶作 “士” 时就已经使用过。到夏代奴隶阶级统 治时期, D” “ 字继续被用来宣扬以 “D” 兽代天审判行罚的迷信,从中也多少 反映了氏族神明裁判的早期奴隶制国 家活动的残余影响。夏代统治者在审 判活动中, 大肆宣传神兽 “代天审判” 与“代天行罚”的思想,是出于增强 奴隶制国家审判的威慑力,以及强化 司法镇压、 巩固专制统治的实际需要。《说文解字》 又说: “罪, 捕鱼竹网” , 即说罪最早源于“网” ,设网的目的在 于防止漏鱼。舜禹时期的“制罪” ,就 是为 “奸邪” 行为构筑罗网,以便“异 是非”“明好恶”“消佚乱” 、 、 ,而不具 有阶级社会中“罪”的犯法含意。 (3) “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说文解字》说: “律,均布也。 ”强 调一律,商鞅改法为律后,律成为古 代主要法律渊源之一。又《风俗通》 载“ 《皋陶谟》 ,虞始造律。《唐律疏 ” 议》载: “律者,训诠,训法也。 ”3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 1.曾命吕侯作《吕刑》的是() 。 A.周穆王 B.周公 C.秦始皇 D.夏启 2. 西周是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发展 的鼎盛时期,其政治法律制度的核心 是() 。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等级制 D.宗法等级制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 。 A. 九刑 B.周礼 C.汤刑 D.汤诰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 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5.西周以王命为主要的法律形式,其 中不属于西周法律渊源的是() 。 A.诰 B.誓 C.格 D.训 6.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 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 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 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周康王 7.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以德配天 B.天命、天讨、天罚 C.德刑并用、德主刑辅 D.法网严密 8.“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哪一个 时期定罪量刑的原则?()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9.西周将故意称为() 。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0.西周将偶犯称为() 。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1.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 罪” ,即后世的() 。 A.窃盗罪 B.强盗罪 C.大逆罪 D.抢劫罪 12.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 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 了一条罪名叫做() 。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D.群饮罪 13.西周时期,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 为() 。 A.斩 B.绞 C.定杀 D.醢 14.西周的拘役来于() 。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15.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 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16.西周的借贷契约叫() 。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傅别 17.西周的已经出现了买卖契约,其中 买卖人民马牛之类的东西用() 。 A.质 B.剂 C.傅 D.别 18.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 A.媒氏 B.合挥 C.殷彝 D.纳采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 制度中的婚姻缔结的原则() 。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 “七出”“三不去” 、 20.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 其中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 名字和生年、 日, 月、 然后卜于祖庙, 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 行的程序是() 。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1.在西周的“六礼”中,纳吉之后, 男家以玄c束帛,两张鹿皮作为聘礼 送给女家,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这 道程序叫做() 。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2.西周法律规定,在几种情况,丈夫 不得休弃妻子,叫作() 。 A.三不去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23.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 。 4 A.禅让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嫡长子继承制 24.西周时期,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叫 做() 。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25.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 关为() 。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26.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 。 A.讼 B.狱 C.剂 D.傅别 27.西周法律规定, 民事案件要缴纳 () 作为诉讼费。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28.西周法律规定, 刑事案件要缴纳 () 作为诉讼费。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29.“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 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0.“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最 早作为()断案的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二、多项选择题。 1.西周的中央除三公外,还有众多官 吏,组成() 。 A.卿士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2.西周的政权机构根据其地位的重要 与否,分为() 。 A.卿士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3.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 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 用 D. 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 完成阶级统治 4.西周立法指导思想较商朝发生重大 变化的原因是() 。 A.商纣王残暴,周文王温和 B. 殷商单凭 “君权神授” 的天命观念, 不可能永保王朝的长治久安 C.西周完全抛弃了神权学说,确立了 君主专制 D. 西周统治者将天命和自身的德性融 为一体以取得民心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 《工律》 B. 《誓命》 C. 《吕刑》 D. 《九刑》 6. 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 () A.誓 B.礼 C.遗训 D.殷彝 7. 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 有() 。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 D.自首减刑 8. “耄悼之年有最不加刑”是西周定 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耄”“悼” 、 分别指() 。 A.7 岁以下 B.70、80 岁以上 C.80、90 岁以上 D.10 岁以下 9. 西周区分眚和非眚, 就是区分 。 () A.过失 B.故意C.偶犯 D.惯犯 10.西周区分非终和惟终,就是区分 () 。 A.过失 B.故意 C.偶犯 D.惯犯 11.西周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 态的差别,这体现在定罪量刑的原则 上就是() 。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 D.罪疑从赦 12. “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 () 。 A.刑新国用轻典 B.刑平国用中典 C.刑乱国用重典 D.刑久国用轻典 13.西周处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 。 A.绞 B.腰斩 C.弃市 D.磔 14.西周对判处拘役刑的,根据罪过 轻重,在司空监视下分别服劳役() 。 A.一年 B.九个月 C.七个月 D.五个月 15.西周缔结婚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娶妻不娶同姓 C.男子三十而娶 D.女子二十而嫁 16.西周规定“娶妻不娶同姓”的目 的是() 。 A.防止近亲结婚 B.附远厚别 C.维护宗法等级 D.坚持“亲亲”和“尊尊” 17.西周“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 A.无家可归的 B.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 C.前贫贱后富贵的 D.赘婿的 18.西周贵族男子可以有各种妻妾, 天子有() 。A.后 5 B.夫人 C.世妇 D.嫔 19.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礼包 括以下的() 。 A.纳采 B.问期 C.纳吉 D.亲迎 20.西周的“七去”包括以下的() 。 A.无子 B.盗窃 C.妒忌 D.恶疾 21.西周注重运用各种证据,要求司 法人员依法判案,禁止徇私枉法,谓 之“五过之R” ,下列属于“五过”的 是() 。 A.惟官 B.惟反 C.惟内 D.惟货 22.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有() 。 A.大司寇 B.小司寇 C.士师 D.遂士 23.西周的地方司法机关有() 。 A.小司寇 B.士师 C.乡士 D.遂士 24.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 , 除了辞听和色听外,还包括有() 。 A.言听 B.气听 C.耳听 D.目听 25.西周规定的上诉期限根据远近划 分,出了一年外,还有() 。 A.一旬 B.二旬 C.三旬 D.三月 26. 西周的中央政府设有一大批官吏, 组成() 。 A.内服 B.外服 C.卿事寮 D.太史寮 27.西周的监狱叫做() 。 A.夏台 B.均台 C.圜土 D.囹圄 28.以下属于西周罪名的是() 。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人于货罪 D.群饮罪 29.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 A.以德配天 B.义刑义杀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30.西周礼治的核心是() 。 A.亲亲 B.尊尊 C.礼不下庶人 D.刑不上大夫 三、简答题。 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2.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3. 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 有何不同? 4. 西周法律是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5.简述西周的“六礼” 。 6.简述西周“三不去” 。 7.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8.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9.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10.西周的立法概况。 四、论述题。 1.试述西周立法指导思想。 2.论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3.西周的契约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4.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5. 试述西周的司法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D 5.C 6.C 7.A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D 16.D 17.A 18.A 19.D 20.B 21.D 22.A 23.D 24.B 25.D 26.A 27.B 28.A 29.C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ABCD 4.BD 5.CD 6.ABCD 7.AB 8.AC 9.AB 10.CD握政权的奴隶主阶级的上层,他们如 6 果犯罪处死,只用绞,也叫磬,以全 其尸。又规定公族犯死罪,要在远郊 隐蔽的地方处决。这样,能够保全奴 隶主贵族的脸面。 对于无爵位的奴隶主和一般平民 犯罪处死,方法很多,有斩(腰斩) 、 三、简答题。 弃市(杀之于市,与众弃之) 、S(音 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环) (车裂, 使头与四肢各部位分裂) 、 答: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如下: 磔(剖断肢体) 、膊(去衣磔之) 、焚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 7 岁 (用火烧死)等。对平民处死的方法 以下,80 岁、90 岁以上的人犯罪,不 非常残酷,而且在人多的市朝执行, 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 以杀一儆百。 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 4. 西周法律是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 答:西周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 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 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 题。 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 日后无人认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 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 7 岁以上的 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 奴婢,由政府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 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 及 7 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 5.简述西周的“六礼” 。 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答: 六礼是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 (3) 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断狱时,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亲迎。 “ : 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 (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 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 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 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 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2)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 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去占卜。 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 (3)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 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西 男家仍以大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 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 决定缔结婚姻。 原则定型化。 (4)纳徵后来也叫纳币,指男家 (5)刑罚世轻世重:即所谓的: “刑 向女家送聘礼, 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 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 (5)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 用重典。 ”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 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 (6)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而分别实施。其适用须有节度,不能 6.简述西周“三不去” 。 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 答: “三不去”是西周对丈夫休弃妻子 2.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的三种限制,即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答:西周法律规定,处以徒刑的罪犯 者,丈夫不得休弃妻子。 “有所娶无所 不带冠饰,以区别正常人。他们要在 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先贫 圜土从事三年、二年或一年不同刑期 贱后富贵,不去。 ”也叫“三不出” 。 的生产劳动,能改者期满释放。如果 7.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不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企图越狱潜逃 答: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有: 的,要从重处以死刑。 (1) 大司寇, 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3. 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 (2)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 有何不同? 法机关。 答:西周死刑条目有二百条之多,基 (3) 士师, 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对公族施用的; (4)乡士,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 一是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和平民施用 司法官吏。 的。两者处刑的方法不同。公族是掌 (5)遂士,国都百里之外、三百 11.ABCD 12.ABC 13.BCD 14.ABCD 15.ABCD 16.AB 17.ABC 18.ABCD 19.A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CD 24.BCD 25.ABCD 26.CD 27.CD 28.ABCD 29.BC 30.AB 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8.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答:西周的诉讼制度有以下几项: (1)诉讼,西周时期民事诉讼和刑事 诉讼有了区别。民事诉讼用“讼”表 示, 以两造禁民讼” 刑事诉讼用 “ ; “狱” 表示, “以两剂禁民狱” 。 (2)起诉,可以口头起诉,也可 以书面起诉。 刑事案件的书状叫 “剂” , 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 。起诉是要 交纳诉讼费,否则不予受理或被认定 败诉。民事诉讼交纳“束矢” ;刑事诉 讼交纳“钧金” 。 (3)审理,西周规定两造(当事 人)具备才能审理,但命夫命妇不躬 坐狱讼。审理时“以五声听狱讼” 。所 谓“五听” ,是指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 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 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奴隶主阶 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 结,也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尝 试,虽然时形而上学的,但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4)判决,要有司法机关制作法 律文书,还要向当事人宣读。西周的 判例叫“成” ,即以往的办案成例,可 以作为断案的参考。 (5)上诉,当事人不服,允许上 诉。西周法律规定了不同的上诉期, 有一旬、 二旬、 三旬、 三个月和一年。 9.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答:西周的法律形式有以下几项: (1)誓,即誓词,多位周王或诸侯于 战前对臣下发布的军令。 (2)诰,即统治者关于施政的训 令。 (3)命,是周王针对具体事务临 时向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 (4)礼,礼涉及范围广泛,不仅 有政治、 经济、 军事, 也同时有法律、 婚姻家庭, 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 (5)遗训,是指由先王发布的誓 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于奴隶 主阶级统治的某些习惯。 (6)殷彝,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 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10.西周的立法概况。 答:西周的立法概况只要包括两个部 分: (1) 制定成文刑书― 《九刑》 九刑》 。 《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周有乱政, 而作九刑” 。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 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 9 篇。 (2)吕侯制《吕刑》《吕刑》是 。 西周穆王时期吕侯奉王命所制。所谓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吕刑》是 。 根据夏朝赎刑制度,针对西周时期的 “疑罪”而规定的赎刑之法。 四、论述题。 1.试述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 (1)对于夏商两代的政治法律思 想,西周政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首 先,它继承夏商时期的天命鬼神思想 与宗教神权观念, “上帝” 敬事 为神, 宣称自己“受天命” 。西周效法夏商两 代,不仅宣称自己“受天命” ,而且同 样祭出 “行天罚” 的大旗。 在坚持 “天 命”“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 、 的同时,西周统治者也从夏商周三代 的政权更迭中发现一个问题,即同样 是“受天命”的夏商政权,却都“命 不于常” ,先后走上亡国之路。如果不 能及时找出夏商两代覆灭的原因,西 周政权就难免重蹈覆辙,很可能也会 像夏商两代那样, 被另一个 “受天命” 的政权所颠覆。因此,必须总结汲取 夏商两代的失败教训, “不可不监于有 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从夏桀和殷 纣王暴虐无道的前车之鉴中,西周统 治者逐渐悟出“天命靡常”“天命不 , 僭”“天命不易,天难谌”的道理, , 为了 “祈天永命” 珍视 , “天命” v助, 固然应 “敬事上帝” 但更重要的是 , “不 可不敬德” 。 (2)从夏商时期单纯宣扬“天命” 、 “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到 、 西周政权发现 “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 周人创造了 “以德配天” 的人本思想, 并把“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范畴 引入具体统治实践,发展为“敬德保 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的法 律思想。在周人看来,要想“享天之 命” ,不被“天命”鄙弃,必须以德治 民,慎用刑罚,因为“天命”是以民 意关怀为旨归的。当然, “敬德保民” 与 “明德慎罚” 绝不是只讲仁慈德政, 而是有先决条件的。 “犯上作乱” 对于 的“小人” ,不但不讲“保民”或“慎 罚” ,而且要“刑兹无赦” 。这并不违 反“德”的要求,实在是由于“小人难保”“民自速辜” , ,咎由自取。 7 (3)在“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 的法律思想指导下,西周根据社会的 发展变化,灵活确定刑事政策,创立 了 “刑罚世轻世重” 的刑法适用原则, 强调 “刑新国用轻典, 刑平国用中典, 刑乱国用重典” 。这一法制原则把“明 德慎罚”与“刑兹无赦”思想巧妙结 合起来,构成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增 加了德与刑的可操作性,实现了“以 德配天”的要求。 西周政权把天与德、德与刑紧密联系 在一起, “以德配天” 以 、 “敬德保民” 思想为指导, 形成了 “明德慎罚” 、 “刑 兹无赦”及“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 思想,表明他们已由夏商时期的片面 敬信天命神权和专任刑罚,发展到注 重德礼教化、慎用刑罚镇压及灵活决 定刑事政策。这种宣扬德治、先教后 刑、 刚柔相济、 德刑并用的法律思想, 标志着西周政权的统治手段已趋于成 熟,为后世“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奠定了基础。 2.论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答:西周的礼与刑是两种重要法律形 式,二者共同构成西周的法律规范体 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 为补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1)礼与刑。礼是经过统治者制定或 认可的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指导性规 范,全面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社会等 级秩序及日常行为规则,其功能和作 用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是制裁违 法犯罪行为的惩罚性规范,其功能和 作用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 (2)出礼入刑。违反礼的规定,往往 要受到法律包括刑罚的制裁。例如: 根据周礼关于“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 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 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 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 服者为畔,畔者君讨”的规定,即使 贵族有各种违礼行为,也将分别受到 削地、 夺爵、 流放、 讨伐等严厉处罚。 所以,古人有“寓刑于礼”及“律出 于礼”等说法,认为: “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 相为表里者也。 ”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 实行宗法等级制度,奉行“礼不下庶 人,刑不上大夫”的法律适用原则, 礼与刑的适用对象有所不同。 “礼 所谓 不下庶人” 并不是说平民以下的庶人 , 可以不受礼的约束,而是指礼的作用 在于调整宗法等级秩序,不同的社会 关系是使用不同的礼来调整的,不同 身份等级的人也就适用不同的礼。尤 其是各级贵族所享有的特权性礼,自 然不适用于普通平民或庶人。 《左传》 庄公二十三年所说的“礼,所以整民 也”即表明,礼同样具有强制性规范 的性质, 是整饬和规范所有人的工具。 庶人虽然不能违法僭用自己所不得适 用的特权性礼,却必须严格遵守强制 性规范的礼。所谓“刑不上大夫” ,并 非是说刑罚一概不适用于大夫以上的 各级贵族,而是指刑罚的制定目的不 是针对大夫以上的各级贵族,而是为 了防范和制裁普通平民或庶人。 同时, 由于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实行同罪异罚 原则, 大夫以上的贵族即使违法犯罪, 一般也可以享有司法特权。例如:适 用“八辟之法”的特权者“犯法,则 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不适用一般 法律规定和司法审判程序,而可通过 临事议决获得减免优待; “命夫命妇不 躬坐狱讼” ,则可免予亲自出庭; “公 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 ,更使公侯贵 族免受宫刑绝后酷罚等等。 3.西周的契约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答:契约是随着人们之间经济交往关 系的日渐频繁和逐步扩大,尤其是伴 随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增多出现的, 而且是这些交往关系或交换活动由习 惯调整方式上升为法律调整方式的产 物。西周时期,人们的民事经济交往 相当频繁,相应的诉讼纠纷也开始增 多。 《魅伺堂贰鞫γ返任髦芙 、 文即记录了一些因违约或侵权引起的 财产纠纷,均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赔偿 责任。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民事经济 关系,西周已出现傅别、质剂、书契 等契约形式。 (1) 傅别是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 契约。 《周礼?天官?小宰》载: “听称 责以傅别。 ”郑玄注: “称责谓贷予, 傅别谓券书也。听讼,责者以券书决 之。 ”故“称责”即“称债” ,指成立 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行为;傅别即借 贷契约性质的“券书” ,是解决债务纠 纷的凭证。傅别的形式是在券书中央 书写一个大“中”字,再一分为二,收执契约的双方各持一半内容。 (2) 质剂是调整商品交易关系的买卖 契约。 《周礼?天官?小宰》载: “听卖 买以质剂。 贾公彦疏: ” “质剂谓券书, 有人争市事者,则以质剂听之。《周 ” 礼?地官?司市》亦载: “以质剂结信而 止讼。 故质剂是处理买卖交易纠纷的 ” 凭证,分为长短不同的两种券书。凡 人口、 牲畜之类大宗交易谓之 “大市” , 使用“长券”即质;器具、珍异之类 小宗交易称为“小市” ,使用“短券” 即剂。质剂的形式与傅别不同,它是 在同一件券书上书写内容相同的一式 两份契约,再从中一分为二,收执契 约的双方各持一份完整内容。 (3)书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书 契指一般文字或文书,狭义书契专指 契约。 狭义书契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前者泛指一般契约文书凭证,后者特 指不付利息的赊贷契约。 《周礼?天官? 小宰》载: “听取予以书契。 ”郑玄注: “书契,符书也”“谓出予受入之凡 , 要” 。贾公彦疏: “此谓于官直贷不出 子者,故云取予。 ”这些记述即指不发 生孳息利率的赊贷契约。 (4) 据说西周设有司约、 士师等人员, 负责管理契约事务及处理诉讼纠纷。 《周礼?秋官?司约》载: “司约掌邦国 及万民之约剂。 ”同书 《士师》 “凡 载: 以财狱讼者, 正之以傅别、 约剂。 ” “约 剂”即契约文书之类凭证,由司约统 一掌管,作为士师处理“狱讼”纠纷 的凭据。 4.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答: 西周婚姻制度以礼的规范为指导, 贯穿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 女卑的等级原则为宗旨。无论婚姻关 系的成立或解除,都必须符合礼的规 范要求。 (1)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对各级 宗主贵族而言,则盛行一妻多妾制。 这套公开合法的妻妾制度,既实现了 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的目的,又明确了妻贵 妾贱的等级名分,从而保证了嫡长子 继承制的实施。 (2)西周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遵循 以下几项规定: 第一,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婚姻的缔结必须听命于父母,并 由媒妁充当媒介; 未经父母作主同意,不通过媒妁从中传达,男女双方不得 8 成婚。否则,其婚姻关系违法。 第二,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原则。 人们在长期的种族繁衍过程中,逐渐 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形成 了“同姓不婚”的禁忌原则,并由此 建立了氏族制度。西周实行“同姓不 婚,恶不殖也”“取妻不取同姓,故 ;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这样,便构建 起“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的政 治联姻制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统治 基础。 第三,婚姻履行聘娶的“六礼”程序。 “六礼”即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六项 聘娶仪式。一是“纳采” ,男方家长委 托媒妁向女方家求婚。二是“问名” , 向女方询问姓氏、生辰等情况,在男 方宗庙卜问婚配吉凶。三是“纳吉” , 将卜得吉兆通告女方家长。四是“纳 征” ,向女方家送交聘财正式订婚。五 是“请期” ,与女方家商定成婚日期。 六是“亲迎” ,成亲之日,丈夫亲自前 往迎娶妻子。这表明婚姻是买卖包办 性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自主择婚的 权利与自由。 (3) 关于婚姻关系的解除, 西周有 “七 出”“三不去”的规定。 、 “七出”是丈 夫休弃妻子的七种条件。按照周礼规 定: 不孝顺公婆, 属道德沦丧; 无子, 会断绝后嗣;淫乱,破坏伦常秩序; 妒忌,影响家庭关系;有严重疾病, 影响丈夫及后代健康;多咀多舌,离 间亲属关系;偷盗,属背信弃义。妻 子有其中之一者,丈夫即有理由将其 休弃。 “三不去”是对丈夫休妻的三种 限制,即“有所取无所归,不去;有 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 去” 。妻子被休弃后无家可归的,或为 公婆服过三年大丧的,或丈夫婚后富 贵者,不应休弃妻子。 “七出”“三不 、 去”是维护夫权和男尊女卑制度的婚 姻原则。 5.试述西周的司法制度。 答:西周的司法制度,在夏商基础上 有所发展完善,周王国及各诸侯国分 别建立起各级司法机关,并且基本形 成了一套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总的 来说,西周的司法制度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司法机关体系 在西周司法体制中,周王掌握最高审 判权和最终裁决权。周王之下设大司 寇,为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官,辅助周 王掌管全国司法审判事务。凡属重大 或疑难案件,须由周王最后裁断,或 由周王指派高级贵族进行议决。大司 寇之下设小司寇,协助大司寇审理案 件、处理狱讼。其下置士师等职,负 责执行禁令和审查地方处理的案件。 各诸侯国司法机关的设置,基本与周 王国相同。各级诸侯同样握有本国最 高司法权,其下亦置司寇、士师等司 法官, 但其机构设置没有周王国发达。 西周以宗族宗法制度进行统治管理, 在周王国及各诸侯国等地方基层组织 中,各级宗主、族长或家长拥有对其 成员的司法裁判权和刑罚执行权。这 对后世父权、夫权及族权的形成与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诉讼审判制度 第一,告诉与受理。西周根据诉讼案 件的性质,将告诉分为民事诉讼与刑 事诉讼。控告犯罪的刑事诉讼称为 “狱” 要求当事人持诉状向官府起诉; , 涉及财产纠纷的民事诉讼称为“讼” , 要求当事人直接到庭告诉。司法机关 受理案件,要按不同性质分别收取相 应的诉讼费用。刑事诉讼案件,当事 人缴纳“钧金” ,即三十斤铜;民事诉 讼案件,当事人缴纳“束矢” ,即一捆 (百支)箭。拒绝缴纳诉讼费者,即 被视为放弃诉讼。经过审理判决,败 诉方的诉讼费也不再退还。 第二,审讯。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 一般使用“五听”之类的审讯方式获 取口供, “以五声听狱讼, 即 求民情” 。 一是 “辞听” 观其出言, , “ 不直则烦” ; 二是“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 , 然” ;三是“气听”“观其气息,不直 , 则喘” ;四是“耳听”“观其听聆,不 , 直则惑” 五是 ; “目听” 观其眸子视, , “ 不直则g然” 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 。 式,是古人运用犯罪心理分析的一种 经验总结。 与夏商时期的 “天罚” 、 “神 判”相比,无疑是一个历史进步。但 是,完全依赖主观上的自由心证,则 难免出现冤假错案。 第三,证据制度。西周的司法审判活 动,注重运用各种证据。首先,口供 与 “盟诅” 誓言是最重要的诉讼证据。 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的盟誓对质,就 是判案的重要依据。不过,西周强调“听狱之两辞” ,要求兼听双方意见, 反对偏信一面“单辞” 。其次,西周也 注意运用证人、证言和物证、书证, 作为处理诉讼纠纷和进行司法审判的 重要证据。 第四,判决。 经过审讯、调查、 取证, 就要依据刑书规定作出判决。它要求 审判案件须持慎重态度,要依据刑书 斟酌推理, 做到定罪准确、 量刑适当。 对于刑书没有规定的内容,则适用法 律类推,不受错误干扰,不搞主观臆 断。 第五,法官责任制度。西周有法官责 任追究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 私枉法。如《尚书?吕刑》即有“五过 之疵”的规定,要求“其罪惟均,其 审克之”“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 。 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 弊端:一是“惟官” ,即司法人员与涉 案囚犯有同僚关系;二是“惟反” ,即 敲诈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三是 “惟内” 即司法人员与涉案囚犯有亲 , 属关系;四是“惟货” ,即索贿受贿贪 赃枉法;五是“惟来” ,即与案犯勾结 互相往来。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 犯同等处罚。的中心内容是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C. 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 权 8、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 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9、 《竹刑》 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10、春秋末期,在晋国“铸刑鼎”的 人是( ) A.邓析 B.赵鞅 C.子产 D.赵盾 11、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古代的法 典都称为( ) A.法 B.刑 C.律 D.典912、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二次变法 改革的人物是( ) 。 A.子产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13、春秋时期最先公布成文法的诸侯 国是() 。 A. 晋国 B. 鲁国 C. 郑 国 D.楚国 14、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私造的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法律称为() A.竹刑 B.《九刑》C.《吕刑》 D.《法 一、单项选择题 经》 1、 《法经》共( )。 15、 “改法为律”发生在() A.三篇 B.七篇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 C.六篇 D.九篇 期 D、隋唐时期 2、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 16、 《法经》中类似于近代刑法典总则 反对的是( )。 的篇目是() A.孔丘 B.商鞅 A、 《杂法》 B、 《捕法》 C、 《具法》 D、 C.魏文侯 D.叔向 《囚法》 3、战国时期《法经》的作者是() 。 17、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 “仆区之法” A、商鞅 B、吴起 C、韩非 D、李悝 作于() 4、 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者是 () A、武王时期 B、文王时期 C、成王时 A.赵鞅 B.赵盾 期 D、平王时期 C.荀寅 D.子产 18、春秋时期晋国赵宣子执政时制定 5、 战国时期改 “法” “律” 为 的是( )。 () A.苟况 B.李俚 A、常法 B、被庐之法 C、国宪 D、 C.吴起 D.商鞅 刑书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 19、提出“行刑,重其轻者”的是() 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子产 A.《大府之宪》 B.《宪令》 20、战国时期,魏国为平定粮价,特 C.《法经》 D.竹刑 制订() 7、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 A、被庐之法 B、 《仆区法》 C、善平 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 籴(di) D、尽地之教 A.军事连坐 B.职务连坐 C.邻伍连 21、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 坐 D.全家连坐 是() 5、春秋时期,诸侯国富国强兵改革的 A、吴起 B、商鞅 C、李悝 D、荀寅 重点是()制度和()制度 22、 春秋时期提出 “国将亡, 必多制” A、土地 B、户籍 C、刑罚 D、赋税 的是() 6、 春秋时期, 晋国的立法活动包括 () A、孔子 B、叔向 C、子产 D、邓析 A、被庐之法 B、赵盾之法 2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 C、范武子执法 D、赵鞅铸刑鼎,公布 鸣”的局面。 ()的主张成为战国时期 “赵盾之法” 最主要的法律思想。 7、 《法经》六篇中,从内容上看,属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于正律的有( ) 24、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事类似近世 A、 《盗法》 B《贼法》 C、 《囚法》 D 律师工作的是() 《捕法》 A、子产 B、邓析 C、叔向 D、孔子 8、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 25、公元前 501 年,郑国执政贵族继 步确立的标志是() 。 续使用竹刑,却杀害了() A 井田制遭破坏 B 礼制衰落 C 郡县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荀寅 制代替分封制 D“私学”大兴 26、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 9、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用以指导 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 立法的思想是() 。 A.商代 B.西周 A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C.春秋战国 D.秦代 B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27、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 C 行刑,重其轻者 治主张的是() D 亲亲,尊尊 A.韩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10、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 2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A 制定法经 是在()年 B 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A、 公元前 634 年 B、 公元前 536 年 C、 C 善平籴 公元前 685 年 D 公元前 513 年 D 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29、邓析私造竹刑,发生在()年 11、郑国两次制定法律,制定者分别 A、 公元前 501 年 B、 公元前 502 年 C、 是( )。 公元前 513 年 D、公元前 536 年 A 子产 30、齐相管仲制定成文法的具体内容 B 赵鞅 是() C 商鞅 A、常法 B、被庐之法 C、五经 D、 D 邓析 事断于法 12 ?商鞅改革为剥夺旧贵族的特权所 二、多项选择题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 1、 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有 () A ?改法为律 B ?废除世卿世禄制? A.齐国 B.楚国 C ?奖励军功 C.晋国 D、郑国 D ?取消“刑不上大夫”的特权? 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13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改革县以下 () 基层政权,集小乡、邑、聚为县,县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 置 ( ).?? 书 A ?长 B ?令? C ?丞 D ?守?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D.赵 14、 《法经》中《囚法》篇是有关() 鞅、荀寅“铸刑鼎 和()的法律 3、 商鞅第一次在秦国变法的主要内容 A 审判 B 追捕罪犯 有() 。 C 断狱 D 定罪量刑 A.设立连坐法 B.奖励告奸 15、下列关于《法经》说法中哪些是 C.奖励农业生产 D.奖励军功 正确的?() 4、商鞅变法时颁布的&连坐法&的种类 A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有() 。 B 它的《具法》作为法典的总则而置于篇首 10 C 它的《杂法》主要规定了六禁 D 它的《盗法》是关于侵犯财产的犯 罪规定 16、以下哪几项属于商鞅颁布“分户 令”的目的?() 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B、富国强兵 C、 扩大国家户赋来源 D、 维护诸侯之 间的势力平衡 17、以下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内容 变化的是() A、 法律调整的范围扩大 B、 刑罚从野 蛮走向文明,有了新的刑种 C、 赎刑在春秋末期被广泛使用 D、 徒 刑在春秋末期出现 18、以下属于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性质 发生变化的有() A、 维护封建财产所有权 B、 以封建等 级制代替奴隶等级制 C、 建立并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 D、法律儒家化占据主流 19、邓析在“竹刑”中明确反对() , 提倡() A.礼治 B.事断于法 C.刑不可知,则 威不可测 D.临事制刑 20、春秋时期晋国的()与()铸范 宣子之刑书于鼎,这是晋国首次正式 公布成文法。 三、简答题 1、铸刑书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背 景是什么? 3、简述“刑无等级”的含义 4、简述“重刑轻罪”的含义 5、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6、简述法经的阶级本质: 7、简述春秋时期郑国的制刑活动 8、简述春秋时期郑、晋两国公布成法 并遭到反对的理由。 9、试述《法经》的特点及其影响。 10、结合教材,简述商鞅改革的主要 内容 四、论述 1、简述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化 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法律制 度的变化 4、简述《法经》的结构及其内容。 5、结合法治建设,谈谈如何理解春秋 时期公布文法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D 5.D 6.C 7.A 8.C 9.B 10.B 11.C 12.B 13.C 14.A 15.B 16.C 17.B 18.A 19.B 20.C 21.C 22.B 23.D 24.B 25.B 26.C 27.B 28.B 29.A 30.C答:(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于法。 ”即,取消旧贵族的特权,无论 是谁犯罪,都要依法论处。 (2)制定成文法并公布于众,使人人知 法而又有法可依。 (3)执行刑罚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 二、多项选择题 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1.CD 2.ABCD 3.ABCD 4.ABCD 5.AB 6、简述法经的阶级本质: 6.ABCD 7.ABCD 8.AB 9.ABC 10.BD 答: (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他劳 11.AD 12.BCD 13.BC 14.AC 动人民 15.CD 16.ABC 17.ABCD 18.ABC 19.AB (2)维护君主制制度 20. (3)维护封建等级制 三、简答题 7、简述春秋时期郑国的制刑活动 1、铸刑书 答:郑曾两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公 答:铸刑书是指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 元前 536 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 成文法。郑简公三十年(公元前 536 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 “铸 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 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这是我国 为国之常法” ,即将刑书铸写在鼎上, 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第二 打破了 “昔先王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 次是郑献公十三年 (公元前 501 年), 的传统制度, 开创了法律公布的先例, 郑国执政驷颛 “杀邓析 (公元前 545--史称“铸刑书”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前 501 年)而用其竹刑” 。竹刑为郑国 公布的成文法 邓析所作。 2.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背 8、简述春秋时期郑、晋两国公布成法 景是什么? 并遭到反对的理由。 答: 、政治关系:礼坏乐崩,王室 答:公元前 536 年,郑国执政子产铸 (1) 衰微; 刑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 (2) 、经济关系:私田与地租剥削的 活动,此后在公元前 513 年晋国的赵 出现; 鞅和荀寅把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 (3)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兴 予以公布。当时公布成文法遭到了很 起与政治经济改革。 多人的反对,如晋国的叔向和鲁国的 3、简述“刑无等级”的含义 孔子。理由就是破坏了刑不可知则威 答:这是法家关于适用法律的原则。 不可测的秘密法状态,限制了奴隶主 这一原则要求,法一旦制定之后,不 贵族的特权,导致贵贱无秩。 管身份多贵、权力多大的人,违法必 9、试述《法经》的特点及其影响。 按法论处。管仲在改革旧制度中,首 答:(1)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例。 先提出了法之于人,就象度量衡器之 (2)维护专制的国家政权。 于物一样。 物之轻重大小, 标准在器; (3)贯彻轻罪重罚的原则,体现法家重 人是否犯罪,应受何种刑罚,标准在 刑主义精神。 法。商鞅则明确提出“刑无等级”的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系统、完 主张。 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对后来各朝代的 4、简述“重刑轻罪”的含义 立法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答:重刑轻罪就是要求对轻罪予以重 10、结合教材,简述商鞅改革的主要 罚,这是重刑主义理论在法制中的体 内容 现。重刑主义的极端表现就是重刑轻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罪,亦即所谓“行刑重其轻者” 。对一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 359) 。重点是打 切犯罪都应加以比犯罪者所得之利更 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 大的惩罚。只有重罚轻罪,对极轻的 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 罪处以重刑,才能使轻罪不生, “轻者 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 不生,则重者无从至” ,才能最终实现 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 “以刑去刑”的目的。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 350) 。重点是废 5.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二是.取消 11 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 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 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 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 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 定了基础。 四、论述 1、简述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答: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 步发展, 铁器的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促进奴隶制的逐步瓦解、井田制、礼 制的废除,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革,出现 了“百家争鸣”现象,春秋以前虽有 成文法,但皆未曾付诸于世。其目的 是使“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界 上也。 便于统治者利用法律为所欲为。 ”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他们从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嫁,反对奴隶主贵 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制定成文。法 并分文于世。以保障他们的所有财和 其他权利,摆脱旧贵族的压迫和宗教 等级制度的羁律。成文法的分布适应 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结束了法律 只是于官府不使民知的秘密状态,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 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 开始建立,从而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 的发展,是历史的进一步。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化 答: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及政 治的迅速变化,传统礼制瓦解,出现 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除了以孔 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外,就连各国 统治者也都不再以礼制为自己行动的 规则。各诸侯国不约而同地开始试行 新的统治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创建新的以成文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各诸侯国纷 纷公布成文法律, 其形式则各不相同。 如齐国公布的法律称之为“七经” ,楚 国称之为 “宪令” 韩国称之为 , “韩符” , 赵国称之为“国律” ,魏国称之为“魏 宪” 等等, 形成了公布成文法的潮流。 除了成文法律之外,各种国君发布的 单行法令形式也有很多。主要有以下 几种。 包括天子之命与诸侯之命。 命。 春秋时期不仅经常使用“命”这种法 律形式,而且已经产生了应由君“出 命”的观念,并提出了“命不共,有 常刑”的口号,使君“命”由此获得 了“常刑”的保障。令。春秋时期, 令的使用范围已很广,如一些称霸的 诸侯发布的“王伯之令” ,对于其他诸 侯国也有约束力,所谓“大国令,小 国共” 。同时,各诸侯国也享有对内之 令,如楚有“楚令” 。盟。各国之间订 立的盟约也对各国内部具有约束力。 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法律制 度的变化 答: (一) 法律内容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法律调整的范围扩大, 规定更加具体细密。各国的刑罚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奴隶制的五刑, 这反映了法律发展的连续性。 各国在继续援用奴隶制五刑的同时, 开始突破旧的刑罚体系,创造了一些 新的刑罚方法。 战国时期,在封建立法中逐渐把附属 于墨、 刖、 劓、 宫等体刑的劳役抽出, 把劳役变成了独立的刑罚种类。如城 旦舂、鬼薪白粲、司寇等。劳役刑的 规范化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 础。 (二) 司法制度的变化 战国时期司法制度最突出的变化有两 点:一是改罪刑擅断为依法判案;二 是剥夺旧贵族的审判权,由封建官僚 掌握司法审判权。 4、简述《法经》的结构及其内容。 答: 法经》 《 的篇目依次分别是: 盗法、 贼法、网法(亦称囚法)、捕法、杂法和 具法。盗法是关于打击侵犯财产权方 面的法律。贼法是关于惩治危害国家 安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网法是 关于囚禁和审判犯罪者方面的法律。 捕法是关于捉拿、追捕犯罪者方面的 法律。杂法是关于惩罚除盗、贼以外 其他犯罪的法律。具法是对《法经》 中其他 5 篇的~般原则的规定,类似 于今天的总则。另外,杂法中的具体 内容是“六禁” ,每一“禁”中又有相 关内容。第一是“淫禁” 。这是关于打 击重婚、通奸等犯罪行为的规定。第 二是“狡禁” 。这是关于打击危害国家 政权等犯罪行为的规定。第三是“城 禁” 这是关于打击违规进出城的犯罪 。 行为的规定。第四是“嬉禁” 。这是关 于打击赌搏等犯罪行为的规定。第五是“徒禁” 。这是关于打击“群相居” 等犯罪行为的规定。第六是“金禁” 。 这是关于打击官吏受贿等犯罪行为的 规定。 上述六篇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 四篇为第一部分,围绕盗、贼这两种 最重大的犯罪而展开。那时,盗、贼 是对国家危害最大的犯罪,故有“王 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说法。正因 为如此, 《法经》把前面的两篇规定为 盗法、贼法,突出打击重点。紧接盗 法、贼法的是囚法、捕法,这主要是 对于打击这两种犯罪所采取的手段和 程序。 《法经》的第二部分为杂法,主 要打击其他犯罪,具有拾遗补缺的作 用, 这样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在 《法经》 的惩治之列,不让其漏网。最后一部 分是具法。它作为一般原则的规定, 可以对以上五篇的相关内容作些调整 和指导,其规定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加 减刑的适用。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 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法典体例。 5、结合法治建设,谈谈如何理解春秋 时期公布文法的历史意义? 答:成文法的意义在于: (1)打破了 “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打破了 “刑不可知”的秘密法状态。 法治是一种依法治国的方略,法 治建设要求有明确、公开的法律,公 布成文法使得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公开 性, 法律能够成为普遍的社会调规范。 公布法律是一种初级形态的法治建设。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 奴隶制法秘密法的状态,打破了奴隶 主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也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战国 法家形成“法治”思想的基础。A.令 12 B.式 C.法律答问 D.廷行事 3.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 的是() 。 A.文书程式 B.法廷成例 C.条文解释 D.皇帝命令 4.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 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奉常 5. 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 其淹死的刑罚,叫做() 。 A.定杀 B.醢 C.枭首 D.具五刑 6.秦朝司法机关审讯后,作出判决。 将宣读判决书,叫做() 。 A.爰书 B.封守 C.读鞫 D.乞鞫 7. 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 罚是() 。 A.具五刑 B.族诛 C.定杀 D.l 8.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 修筑长城。这种刑罚是() 。 A.罚作 B.鬼薪 C.城旦 第四章秦代的法律制度 D.复作 9.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 一、单项选择题 为() 。 1.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 A.五年 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 B.四年 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三年 A.商鞅的思想 D.二年 B.李斯的思想 10.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 C.韩非的思想 吏的刑罚是() 。 D.李悝的思想 A.作刑 2.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 B.迁 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 C.赀 D.谇 11.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 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 叫作() 。 A.妄言罪 B.非所宜言罪 C.投书罪 D.以古非今罪 12.在秦朝,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的 刑罚是() 。 A.作刑 B.迁 C.赀 D.谇 13.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 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 A. 《垦草令》 B. 《为田开阡陌令》 C. 《分户令》 D.连坐法 14.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15. 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 治主张的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1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 。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悝 17. 在秦代 “子盗父母” 、 “父母擅刑” 属于() 。 A.公罪 B.私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18. 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 作() 。 A.大理 B.大司寇 C.廷尉 D.大理寺卿 19.关于公元前 359 年商鞅在秦国变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 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 ,突出了法律规 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 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 ,反对赦免 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20. 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 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 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 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 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 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 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 。 A.死刑 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21. 秦朝的非“公室告”实际上是对 家庭内部下犯上的财产犯罪,以及上 对下的人身侵犯行为采取的一种() 措施。 A.鼓励告发 B.限制告发 C.集中审理 D.独任审理 22. 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 治的犯罪称为() 。 A.家罪 B.公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23. 在秦国,改法为律的人是() 。 A.韩非 B.邓析 C.赵鞅 D.商鞅 24.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 。 A.卫尉 B.廷尉 C.少府 D.奉常 25. 秦朝以()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 界限。 A.14 岁 B.15 岁 C.16 岁 D.身高 26. 秦律中的&司寇&是()岁刑。A.五 B.四 C.三 D.二 27. 诬告反坐的原则最早见于() 。 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隋律 28. 在秦朝,如果偷偷的移动了田界 的标志,则构成了() 。 A.盗徙封罪 B.以古非今罪 C.妄言罪 D.盗窃罪 29. 根据史籍记载,秦朝以()人以 上共同犯罪,才构成共犯。 A.3 人 B.4 人 C.5 人 D.6 人 30. 秦律中故意被称为() 。 A.眚 B.非眚 C.端 D.不端 二、多项选择题 1.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 义国家后,统一了() 。 A.文字 B.货币 C.度量衡 D.车轨 2.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春秋经义 B.法律答问 C.廷行事 D.比 3.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明德慎罚 4. 秦朝的 “以刑杀为威” 的意思是 。 () A.法网严密 B.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 C.严刑重罚 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5. 《睡虎地秦墓竹简》经后人整理, 内容包括() 。 A. 《秦律十八种》13 B. 《效律》 C. 《秦律杂抄》 D. 《法律答问》 6.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 公指的是() 。 A.皇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7.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 ,在选 拔官吏时,分别注重() 。 A.客士 B.军功 C.法律 D.开国元老 8.秦朝分别将故意和过失称为() 。 A.眚 B.端 C.非眚 D.不端 9. 以下属于秦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 () A.责任年龄 B.数罪并罚 C.共犯加重 D.诬告反坐 10.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有() 。 A.城旦 B.鬼薪 C.司寇 D.罚作 11.商鞅变法采用了下列哪些法家的 基本主张?() 。 A.轻罪重刑 B.不赦不宥 C.鼓励告奸 D.实行连坐 12.下列关于秦朝刑罚的叙述:①髡是 剃去犯人胡须的耻辱刑;②赎刑是判 处犯人缴纳财物的刑罚; “具五刑” ③ 是一种肉刑;④“定杀”是一种死刑, “令人站而斩之” ⑤赀刑是一种以罚 ; 金、 罚物为主的刑罚。 不正确的是 。 () A.① B.②③④ C.⑤ D.①③ 13. 下列有关秦代法律所规定的有关 司法官吏渎职的犯罪中,要求明知或 者故意才能构成的有哪些? () A. “失刑”罪 B. “不直”罪C. “纵囚”罪 D. “见知不举”罪 14.公元前 359 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 鞅变法” 。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 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B.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 变法的终极目的 D.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 法重刑”的主张 15.关于秦朝的耻辱刑,说法正确的 是() 。 A.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 、 、 等耻辱刑 B. 秦朝的耻辱刑是作为徒刑的附加刑 使用 C. 髡” “ 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 鬓毛 D. “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 剔去犯人的头发,而保留胡须和鬓毛 16.秦朝按照是否在审理时刑讯逼供, 将审判结果划分为三等,分别是() 。 A.上 B.中 C.下 D.败 17.秦朝适用女犯的作刑有() 。 A.城旦 B.鬼薪 C .白粲 D.作如司寇 18.下列哪些朝代的最高监察官是御 史大夫?()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9.秦朝的诉讼制度在息诉方面分为 () 。 A.告劾 B.公室告 C.纠举 D.非公室告 20.秦朝的刑名包括以下的() 。 A.作刑 B.充军 C.赀 D.谇 21.《秦律十八种》中包括() 。A.田律 B.厩苑律? C.封诊式 D.工律 22.秦朝中央九卿中有() 。 A.奉常 B.宗正? C.廷尉 D.郎中令 23.非公室告包括的侵害行为有() 。 A.子盗父母 B.贼杀伤他人 C.父母擅杀奴妾 D.父母擅杀子女 24.秦代的经济刑包括() 。 A.罚金刑的“赀甲” B.发往边地的“赀戌” C.罚服劳役的“赀徭” D.缴纳一定金钱的“赎刑” 25.秦朝有关逃避徭役的犯罪有() 。 A.逋事 B.乏徭 C.失期 D.失职 26.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 A.制定法经 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C.善平籴 D.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27.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 括() 。 A.整顿户籍,设立连作法,防止隐匿 坏人 B.奖励告奸 C.奖励农业生产 D.奖励军功 28.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制 定了() 。 A. “初租禾” B. “止从死” C. “尽地力之教” D. “善平籴” 29.商鞅在秦国的第二次变法内容有 () 。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B.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C.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D.统一度量衡 30.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 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商鞅 “改法为律” 扩充了法律内容,14 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 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 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 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 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商百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