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个航母战斗群战时可集结多少艘航母 房兵:这个数不简单

房兵:美军派这六艘航母的寓意很明显 还以为我们不知道-hao123上网导航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请换其他浏览器重试。
房兵:美军派这六艘航母的寓意很明显 还以为我们不知道
2442次播放
内容加载中房兵:台军别把自己抬得太高 航母不是给你预备的_网易军事
房兵:台军别把自己抬得太高 航母不是给你预备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庆期间,央视国际频道推出《海峡两岸》系列特别节目——《角力台海》。在10月3日《角力台海:解放军决不退让》节目中,针对台湾媒体近日对于大陆自造航母对台湾当局震慑作用的担心,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房兵表示:“真别把自己抬得太高了,我们发展这个东西,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不是给你预备的,不要把自己摆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日前,台湾《中时电子报》曾刊文关注大陆自造航母,称大陆首艘自造航母已经接近完工,整艘航母已粗略成型。针对台湾岛内舆论对于大陆自造航母会对台湾当局在军事上产生威慑作用,让两岸之间军事紧张加剧的担心,大陆军事专家房兵表示:“我们现在造航母是为了对它进行威胁吗?如果台湾当局要是这么想的话,我觉得它可能把自己的身份抬得高了一点,如果我们要这么想的话,我想我们恐怕没有想清楚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造航母到底是要干什么。”“(台湾)真别把自己抬得太高了,我们发展这个东西,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不是给你预备的,不要把自己摆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对于为什么要发展航母,房兵表示:“我们发展航母是要护卫我们海外的战略航线,去维护我们战略通道的安全,包括到一定时候去护卫我们的海外利益,我们是要走向蓝水的,台湾海峡这点事别说蓝水,连黄水都算不上,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想清楚,我们要航母到底是要干什么。”针对台湾当局现在依然推行蔡英文上台之后提出的强军计划,主持人李红表示台湾方面没有必要在军事上或者是在军力上用“秀肌肉”的方式来表达对大陆抗衡的这样一个态度,因为两岸之间这种军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如此,台湾当局依然在强化自己的军事能力。房兵认为这是因为蔡英文无路可走,她的票仓她的“主义”她的“信仰”,就是要“独”而不是要统,所以不管这条路是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一条路,是不是要撞南墙的一条路,她一定要走下去,因为她没有别的路可走。所以越是走到快到尽头的时候,可能越要进入一个末路狂奔的时候。最后,房兵表示任何势力都不要想借台湾问题去试探中国的底线,也不要低估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决心。房兵还表示,我们之为什么要拼命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我们捍卫祖国统一、海洋权利的能力,我们的目标不是打,恰恰相反,是为了不打,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实现我们和平崛起的目标。因为,一旦战火燃起,不仅对台湾人民,对13亿大陆人民来讲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战火一起那是玉石俱焚,所以我们的国家利益和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不使用武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永远不要低估解放军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赵亮亮_NN667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中国之声《晚高峰观军情》报道,亚太地区最大规模军演2月7日正式在泰国拉开帷幕。这次代号为&2012年金色眼镜蛇&的联合军事演习将持续到2月17日,美、泰等7个国家共派出1万3千多人参加。
  另外,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印度等10国受邀参与军演策划,中国、俄罗斯、阿联酋等9国作为观察员参加军演。
  那么,7个主要参演国家暗藏哪些玄机,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军演,美国和泰国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军事专家房兵。
  7国军演规模空前 涉及海域敏感备受关注
  &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自1982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31次军演,美、日、韩、新、马、泰、印尼7国派兵参演,是迄今亚太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演。那么,这场演习在参与兵力和演习内容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
  房兵认为,参演兵力方面,美国和泰国是主要军事力量,参演兵力达到1万2千多人。美军主要出动两栖作战兵力,动用两条大型船坞登陆舰,海军陆战队常用CH46运输直升机,以及以陆战三师为核心的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
  第三远征军实际上是以一个陆战师,一个陆战航空兵大队,再加上一个支援勤务保障大队,组成的一个混编两栖兵力。
  此外,参加兵力比较多的还有韩国。韩国派出了一条2600吨级的大型登陆舰,以及几百名海军陆战队员。
  从这些国家的参演兵力以及装备来看,这次演练的主要区域应该是在泰国沿海地区。
  演习内容方面,除了官方介绍的反恐、人道主义救援等之外, 7国应该将会以两栖作战兵力为主要力量,进行实弹、实战两栖攻防演习。
  从演习区域来看,泰国沿海地区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泰国东南部的泰国湾,可以直通南中国海。另一个就是泰国西部和南部的安达曼海,可以到达马六甲海峡。
  所以,从这次演习的地域、兵力和演习内容,与敏感海域联系到一起,非常值得外界关注。直-20首飞现场图。
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黄子娟)12月23日上午11时20分许,被称为&直-20&的国产中型通用直升机在东北北部某机场成功进行了首飞。军事专家房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20&可携导弹进行火力攻击,将来或发展舰载型。
据环球网报道,&直-20&的成功首飞,预示着其将成为我国未来通用直升机装备的主力,从而真正的为中国陆军&插上翅膀&,并有可能发展成舰载机等型号。
报道称,中国陆军航空兵在组建之初仅以运输直升机为主,后来引进了少量&小羚羊&武装直升机,随后直-9系列也装备部队,但是作战模式长期停留在支援地面作战上,尚无法成为实施空中突击的主力。尽管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的服役,大大扭转了中国陆航装备缺乏侦察和攻击直升机的局面,但中国一直缺乏一种10吨级的通用战术直升机来执行突击运输、空运及后勤支援任务。
军事专家房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20一出来,大家给它的所有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词上,中型和通用。所谓中型,基本上就是10吨级的吨位。此前列装的一些直升机,如直-11、直-9,都属于轻型,是5吨以下的,包括武直-10,也没有达到10吨,而且它是武装直升机,不是通用的。所以中型、通用是所谓直-20的核心主题词。
房兵表示直-20并非专用,但堪当大用,既可以担负运输任务,也可以携带导弹、火箭筒等武器进行火力支援,还可以执行电子战任务。除此之外,在这个直升机平台上,可以发展出陆军型、空军型、海军型,甚至舰载型的系列,这对于我军,特别是陆军,由地面机械化向空中机械化的必然转型的过程中,直-20将填补国内的空白。说中国航空母舰的下水受影响最大的国家,莫非就是印度了。军事专家房兵最近在采访中指出,印度军力在二战之后拿了很多&第一&,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亚洲第一批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并且是第一个将航母作为实战应用的国家,印度海军长期以印度洋霸主自居,并且野心辐射太平洋。
印海军巅峰时期拥有过两艘航母(双航母战斗群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唯一一艘维克拉马蒂亚号)同台的&辉煌&。房兵指出,随着中国国产航母的下水(下水不再是问题),这对于印度带来的冲击可不小,印度海军造航母不是单单造船厂的问题,是整个国防工业的缺失,十几年的建造时间已经失去了航母建造的完整周期,印度一开始就不要跟中国比,也根本无法和现在的中国造船技术相提并论。要知道印度从十年前就开始造国产航母,也就是说中国辽宁舰还没服役之前这艘名为&维克兰特号&的印度国产航母就已经开始建造,而十几年过去给印度网友留下的印象就是&&&一直在下水,从未被超越&。而中国从2015年正式公布正在建造国产航母,到2017年下水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中国造航母的速度和实力不用吹嘘,更不用某些印度媒体指手画脚。在2017年德国最新公布的全球军力发展报告中,&全球火力指数&排行中,美国、俄罗斯、中国位居前三,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军事实力一举跃居第四位,超过了法国、英国、日本、日本。印度军力为何会被认为增长如此快呢?德国方面认为,印度凭借拥有130万现役军人成为第四强的军队。6464辆装甲车、2086架飞机和4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都令印度军队&尤其强大&。印度空军和中国相似都装备俄系战机,但印度战斗机无法完成国产化只能从国外购买,空中力量拥有1785架各级各类飞行器,包括535架歼击机、468架攻击机、706架军用运输机、237架教练机,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运输和辅助任务,20架攻击直升机能够消灭敌方装备和有生力量,最近英国台风先进战机的出售给印度被认为是提升印度空军的关键;中国航母又要下水了,印度网友表示很受伤房兵:没资格跟中国比!印度陆军只拥有区区45~50万人,与中国陆军150万的兵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但拥有3569辆坦克、5085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290门自行火炮、6445门牵引火炮和292门多管火箭炮,这个数量可能是西方国家衡量印度军力的关键;唯一值得印度骄傲的是印度海军,现目前只有一艘航母可用,一艘国产航母在建,四艘神盾级驱逐舰,舰艇总规模160余艘,具备发射潜射导弹(核)的实力,这表明印度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一点值得中国注意。中国航母又要下水了,印度网友表示很受伤房兵:没资格跟中国比!
军力排名从来就是个死的数据,但中国国产航母的下水服役对于形成地区优势十分重要,周边国家当中除了日本基本没有研制航空母舰的实力,而中国海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把航空母舰作为重要的战略优势,这回中国可以说用实际行动再次给印度上了一课。中国海军的目标显然不是印度,而是朝着设定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房兵,现为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2010年初登上CCTV10《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中国远征军》系列节目。
房兵,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
1988年~1992年,就读于总参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系&坦克指挥与车辆运用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年~1997年,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联合战役学&专业,获军事学硕士学位。
在国防大学就读期间(1994年~1997年),分别在《国防大学学报》、《军事学术》、《潜艇学术研究》、《世界军事》、《现代军事》、《军事史林》、《舰船知识》、《现代兵器》、《坦克装甲车辆》等军内外10余种刊物上,发表各类军事论文56篇,共计30余万字。此外,著有《航空母舰与战争》一书(约25万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战场数字化与主战坦克的发展趋势》(8,000余字),发表于《国防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抗战期间中国装甲兵部队的发展及启示》(6,000余字),获&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优秀论文奖&,发表于《国防大学学报》1995年第8期。
●《海军应确立&以潜制海&的思想》(4,000余字),发表于《军事学术》1996年第1期。
●《&以潜制海&是尽快夺取南沙海域制海权的最佳战略选择》(10,000余字),发表于《潜艇学术研究》1996年第2期。
●《陆战新思维&&由海向陆看陆战》(10,000余字),发表于《国防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浅析美国海军对联合作战的保留态度》(6,000余字),发表于《军事学术》1996年第7期。
●《打中诱敌、先耗后击&&对我军以现有装备夺取沿海战区制空、制海权战役方针的思考》(6,000余字),发表于《国防大学学报》1996年第11期。
●《&灵境&中驶来的主战坦克&&坦克研制中的虚拟现实技术》(4,000余字),发表于《世界军事》1996年第6期。
●《面对未来的艰难抉择&&迈向21世纪的装甲兵》(6,000余字),发表于《世界军事》1997年第5期。
●《常备者胜》(4,000余字),发表于《舰船知识》1996年第4期。
●《制电磁者胜》(4,000余字),发表于《舰船知识》1996年第5期。
●《海空封锁&&现代局部战争的&新时尚&》(5,000余字),发表于《现代军事》1996年第9期。
●《攻势布雷&&&制海于港&的&老战法&》(5,000余字),发表于《现代军事》1996年第11期。
《百年航母》系列
《百年航母》是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里面一个系列纪录片,房兵讲解。
第1集 百年航母之独霸天下
第2集 百年航母之印度航母的二手之路
第3集 百年航母之野心在起
第4集 百年航母之大国利器
第5集 百年航母之百年霸主
第6集 百年航母之历尽波折的苏联航母
第7集 百年航母之另类航母
第8集 百年航母之绝唱马岛
第9集 百年航母之独树一帜的法国航母
第10集 百年航母之航母元年
第11集 百年航母之雄鹰展翅
第12集 百年航母之奇袭塔兰托
第13集 百年航母之惊天一击
第14集 百年航母之轰炸东京
第15集 百年航母之搏杀中途岛
第16集 百年航母之马里亚纳海空大战
第17集 百年航母之超级航母的覆灭[2]
《中国远征军》系列
受央视邀请,房兵于2010年初登上CCTV10《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中国远征军》系列节目。该节目已经录制完毕,正在后期制作中。
房兵教授点评09年国庆阅兵
其实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从中国武装力量构成最高的层面上,首先是有人民解放军也有武警,也有民兵预备役部队,就它的主体解放军来讲,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也是很完整的,而且这种综合的体系,我们讲几乎是在徒步方队当中体现,车辆方队当中体现,车上的空中方队当中也有体系,就让我们感觉到耳目一新。
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到1984年阅兵,基本上还是协调发展。这一次唯一的女兵方队当中是第一次除了三军仪仗队之外,出现了三军合成的方队,不仅是武装力量体系的平衡,而且各个军种之中,陆军、海军、空军这个体系也表现得非常完善。地面部队当中空中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机器化部队和空降机器化部队我们看都是几种车组一起出来的。
陆军,咱们过去讲的主战坦克,而此次阅兵我们看到了步兵战车。以往我们经常讨论,如何解决步兵与坦克协同的问题:原来没有步兵战车的时候,靠汽车输送人员,经常造成很多的伤亡,有了步战车,这样可以保证步兵和坦克还有炮兵同步作战。  日,人类航空史上首次飞机在军舰上起飞试验成功进行,日,首次飞机在军舰上降落试验成功进行。
  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进行为期四天半的试航,这一年被外界视为中国航母元年。
  这一百年来,多少中国人心底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航母梦。在世界航母百年之际,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航母&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无到有,中国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这一步寄托了多少国人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这一步又将给中国带来什么?近期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大国航母》从中找到了答案,并特别采访了该书作者、军事专家、国防大学上校房兵解读中国为什么需要航母。
  《大国航母》一书分为两部:第一部,主要讲述二战后世界各国航母发展的不同道路、各国航母在战后局部战争中的实战运用、经历了战火考验后的大国航母之路因何最终走向殊途同归;第二部,主要讲述从百年航母起源到航母早期发展、美英日等海军大国在航母发展上的博弈、二战中主要航母大国之间波澜壮阔的航母大海战。
  写作上,用口语而非专业术语
  记者:市面上有诸多关于航母的图书,大多是以艰涩的科普读物为主,您这本书的出版背景是如何的?与其他航母读物有何区别?
  房兵:这本新书《大国航母》是根据最近在云南电视台热播的系列电视节目《百年航母》整理的配套书。它是我在《百年航母》系列电视节目中讲稿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被&剪掉&的内容(电视节目时长所限)、还有大量当时觉得没说透的内容,并相应充实了大量的航母战史资料、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各型航母性能资料以及大量的相关图片而成。比如航母上的飞机弹射器,可能有些军事迷很清楚,但为了更方便读者理解,我就把它比喻成了孩子玩的打弹弓;而当飞机降落到航母上时采用的拦阻索,我就形象地说成用钩子把飞机拉下来。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在新作上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讲述,小到航母上的配件,大到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对比,航母的飞行甲板就是不规则的大平板,两栖攻击舰的就是长方形的大平板。
  每个中国人对航母都有独特的认知
  记者:8月14日,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结束了为期四天半的出海试航,标志着首次出海试航顺利完成。此次试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瓦良格&号航母甚至上了8月第二周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这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航母有着特殊的情怀。为什么百年来中国人对航母情有独钟?
  房兵: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公里漫长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陆上大国,也是一个曾经有过屈辱国防史的新兴大国,因此所有的中国人对海权和航母这几个特殊的问题都有独特的认知和深刻的感受。因为我们忘不了,也不应该忘记过去:1840年的鸦片战争,远涉重洋的西方殖民者,正是凭借着他们的&船坚炮利&,首次轰开了&天朝上国&的大门;1937年的抗日战争,近邻的日本侵略者,正是凭借着他们的&加贺&号航空母舰,最早轰炸了南京和上海;1958年的台海危机,横加干涉的霸权主义者,正是凭借他们部署到台海的6个航母战斗群,陈兵海峡、向我施压、阻挠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此前,亚太地区的诸多国家已经先后拥有了航空母舰,战后,美国海军已经拥有十几个航母战斗群,其中惟一常驻海外的航母战斗群,就长期驻扎在距离中国咫尺之遥的日本横须贺军港,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为什么中国还没有航母?
  发展航母就意味着具备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能力,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战后受&和平宪法&制约不能拥有航母的日本都在积极追求的。此前网友总结说,在东亚三强(中日韩)中,只有中国还没有航母;新兴国家代表&&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只有中国还没有拥有航母;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还没有拥有航母。从这一系列的对比和反差中,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期待航母。我想中国人心中压抑百年的航母梦一定会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实现。[page]
  记者:外界都说今年是中国航母元年,那为什么是2011年,而不是更早或更迟?
  房兵: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就有关于建造航母的规划;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又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提出30年建造12艘航空母舰,但这些计划在当时都没有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力所限,不具备建航母的条件。2011年正是世界航母百年,又恰好是外界所渲染的中国航母元年,是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从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防科技实力、工业综合能力来看,还是从国家的海外战略利益需要保护的需求来看,我们都到了这样的临界点。需求加可能等于现实,在世界航母百年之际,中国首艘航母平台试航,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能理解和期待的。
  不走美国的一超独霸N强之路
  记者:拥有航母是大势所趋,但也有人认为航母太昂贵了,花那么多钱却基本派不上用场,您如何看待这种看法?
  房兵:关于航母的争议由来已久,实际上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用得上或用不上、造得起或造不起、用得起或用不起的争议。一直以来就有&航母派&和&潜艇派&之争,这主要是从作战的费效比的角度来讲,争论的焦点是,假如进行同样的投入,发展航母战斗群还是建几十艘潜艇哪种更有效?我觉得如果从作战的需要分析对比,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对发展航母的问题,不能完全从军事角度来分析,我很认同这样一种说法,&航空母舰是常规武器中的战略武器,又是战略武器中的常规武器。&可以说,航母具有一般常规武器的作战功能,同时又具备一般常规武器所不具备的威慑效果。世界上某个地方出了问题,美国需要对外出兵时,美国总统首先会问身边的军事顾问班子两个问题:一是离这个事发地点最近的我们的航母战斗群在哪里?二是离这个事发点最近的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在哪里?可见航母本身兼具常规武器与战略武器的双重价值。
  我国是拥有绵长海岸线和广阔海洋国土的新兴大国,用很多专家的话是&崛而未起&,我们有大量的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需要维护,拥有航母这种战略武器兼常规武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和需求。
  至于造得起造不起、用得起用不起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航母确实是&吞金巨兽&。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海军的一个&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航母本身的造价就要35亿美元,加上舰载机50亿就达到85亿,加上护航舰艇就得130多亿,再加上航母战斗群30年的训练经费和维护费用180亿,整个航母战斗群30年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将达到300多亿美元。这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费用标准。
  现在,尽管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有能力承受发展航母、拥有航母的巨额费用,但是,我们在发展航母的问题上也必须有所节制。我们不可能追求跟美国航母一样的超级航母。现在美国一艘&尼米兹&核动力航母的排水量,就超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航母排水量的总和,甚至有人讲,美国在二战后退役的航母数量就超过了其他国家现役航母的总和。我们不会走美国的N强之路。所谓N强,是从英国海军当年竭力保持的&双强标准&借鉴过来的,即我的海军是世界第一,我海军舰艇的排水量要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名两国海军排水量的总和,也就是第二和第三加起来也打不过我。如果说,当年的海上霸主英国海军保持的是&双强标准&的话,那么,现在的海上霸主美国海军保持的就是&N强标准&了!显然,这种追求&一超独霸&效果的海军发展目标,既不是我们的需求,也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航母的发展一定要在国力和军力允许的范围内,寻找适应我们的需求、在我们承受能力之内的航母规模与发展道路。
  发展航母通常从改装开始
  记者: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母平台进行改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为何由废旧航母改建而来,而不是建造一艘全新的航母?
  房兵:改建这样的发展思路,对很多军事爱好者来说可能有点不过瘾。共和国建国60多年,海军建军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了,积累了这么强的国力,连印度都可以自己建造航母了,为什么我们还要从改装起步?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特别值得赞许。纵观世界航母百年发展史,大部分航母大国在发展航母的起始阶段,都是从改装航母起步的。比如,二战前世界上最早的三个航母大国&&英国、美国、日本,其第一艘航母都不是新建的,都是改装出来的。这说明,在人们对航母的用途和作战功能还不是很清楚、对建造航母还没有直观的第一经验时,各国发展航母的道路通常都从改装开始。虽然前苏联没有明显的改装过程,但其航母的建造是建立在研究和解剖学习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发展航母要么从改装起步,要么就要从借鉴别人的航母开始,都有一个学习的阶段。因此,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必然的步骤。
  记者:在发展航母的路上,许多人常拿中国和印度对比,中印两国走的路有何不同?
  房兵:印度的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是从英国的&尊严&级轻型航母改装过来的,第二艘航母&维兰特&号是从英国的&竞技神&号改装过来的,即将服役的第三艘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也是从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改装过来的。在积极引进的同时,印度也一直在酝酿自己设计和建造航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印度自制航母:一方面,印度在国际上是一个左右逢源的国家,冷战时美国拉它、苏联也拉它,冷战后俄罗斯也拉它,可以说大家都不想得罪它,也可以说谁都没有把它当盘菜,都拿它当作军火市场上可以宰的对象,所以很多技术、装备都可以卖给它。在这一点上,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特别是中国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另一方面,印度自己建造的航母&蓝天卫士&,最初从意大利拿的设计方案是一两万吨的排水量,后来又借鉴法国的方案改为三四万吨,而印度海军的科钦造船厂建造过吨位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只有五六千吨,只有这样的造船能力,却要造三四万吨级的航母,结果可想而知。而中国发展航母的步骤是稳扎稳打的,我们造过两三千吨的驱逐舰、护卫舰,造过六七千吨的驱逐舰,甚至造过排水量两万多吨的大型两栖登陆舰,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第一艘航母平台仍然采取&改装加学习&的方式,是值得赞许的。比较中国和印度的航母的建造过程,可以借鉴网上的一个说法做个结论:印度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建造的只是船壳,甚至连钢材都是从外国进口的;而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引进的只是一个船壳。[page]
  记者:除了&瓦良格&号航母之外,中国曾经购买过&墨尔本&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等航母,为什么选择&瓦良格&号进行改造?
  房兵:这个还是要从需求和可能两个方面来看。从需求的角度,我们引进的第一艘航母的起点应该是越高越好,直接引进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来改造就更好了,但是可能吗?不要说最新的&尼米兹&号,连已经退役了的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美国都不会给。所以从可能性来看,我们能选择的范围并不大,也就是引进的这几艘航母了。上世纪80年代,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墨尔本&号只有两万多吨的排水量,后来在广州被拆掉了;另外两艘是前苏联的&基辅&级航空母舰,现在在深圳的&明斯克&号是&基辅&级航母的二号舰,停在天津的&基辅&号是首制舰,这两艘同级的姐妹舰都只有四万吨排水量,都是垂直起降航空母舰,舰载机相当于英国&海鹞式&飞机的作战能力。而&瓦良格&号,在前苏联海军航母的发展史上,是最新的一艘接近完工的航空母舰,是现在俄罗斯海军惟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二号舰,满载排水量是67000多吨,已经接近美国战后建造的常规动力&小鹰&级航母8万吨上下的排水量;更主要的是,它能通过滑跃甲板实现大型的常规作战机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起降。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瓦良格&号在我们现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来说是最好的了。
  航母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记者:首艘航母平台的试航圆了中国海军几十年来的航母梦,因此外界也非常关注航母的出现是否会改变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及是否会带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房兵:从建国以来,我国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一直没有变化过,我们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基本的出发点,也从未有过争霸海外的历史,所以无论是冷战时期我们拥有了核武器,还是未来我们拥有了航母,还都不会改变中国的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首艘航母平台试航是中国未来远洋海军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它是远洋海军制海权的核心舰种。但是,中国远洋海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从航母起步的,我们的核潜艇、远洋型驱逐舰、护卫舰以及大型综合补给舰的发展都为中国海军未来走上远洋海军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从中国远洋海军的发展来讲,航母的出现不是第一件事,也不会是最后一件事,只能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一个过程、一个步骤、一个标志。但是,从中国航母的发展方面来看,它确实可以被视为中国未来航空母舰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起点,但是它也仅仅是起点而已。有人说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甚至讲这只是万里长征的前半步。
  记者:航母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梦想和愿望,我们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国首艘航母平台带来的影响。
  房兵:对于首艘航母不要给予过高的期望和呼吁。借用我的师兄、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社总编辑陈虎的一句话:&航母,不是定海神针,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不能把解决所有涉及海洋的问题、甚至是难题的希望,都寄托在发展航母身上。不是说,有了航母,就一了百了、天下太平了!甚至可以这么讲,有些问题,即使有了航母,现阶段也未必能够马上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即使没有航母,现阶段该尽快解决的也必须尽快解决!
  关于航母,《舰船知识》杂志社副社长田小川讲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对中国的航母更宽容些吧,毕竟,中国的航母就像一个孩子,而且是我们抱回来的第一个孩子,是父母不在的弃婴。&可以说中国发展航母,就如同父母生儿育女。我们自己还没有&亲生子女&的时候,先从外面抱回来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地养育成人,此时此刻,我们不要再去指责他有哪些&先天不足&,不要再去强求他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孩子更高、更壮,因为,这毕竟只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因为,有了这第一个孩子之后,我们成功把他养育成人之后,大家可以相信我们还会有更多、更高、更壮的孩子,亲生的孩子!中国有句话:有苗不愁长!
房兵相关信息
房兵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百年航母 房兵_房兵简历_房兵微博、以及房兵等相关信息
百年航母 房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军越战航母被击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