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融信托兑付危机国新信托管理有限公司出事了吗

2018年首单省级类融资平台信托延期兑付危机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但其借款人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新年伊始,中融信托“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个产品就被曝出面临资金困境,二度延期兑付。

  原标题:中融信托延期兑付危机已过 但云南国有资本仍面临94亿元债务

  2018年首单省级类融资平台信托延期兑付危机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但其借款人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

  新年伊始,中融信托“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个产品就被曝出面临资金困境,二度延期兑付。

  中融信托11日发布的一则关于“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公告显示,该信托计划原定到期日为2017年12月15日,借款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云南省国有资本)未能按时偿还全部信托贷款本息,并于2017年12月27日向中融信托出具《沟通协商函》,承诺于2018年1月10日将贷款本息偿还完毕。2018年1月10日,云南省国有资本未能偿还信托贷款,并第二次申请延期。

  公告中还说明了借款人延期原因。公告称,云南省国有资本在《沟通协商函》中表明由于云南省政府的资金支持审批流程尚未完成,因此资金无法到位。云南省国资委已答复拟对云南省国有资本进行注资。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次延期兑付的主要关键问题是云南省国有资本方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在偿还的顺序上无法对接。

  中融信托官网相关资料显示,“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别募资7亿元和8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8-7.8%。两款产品均于2015年12月15日成立,原计划到期日为2017年12月15日。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融资方为深圳润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云南国鼎投资有限公司,而云南国鼎是云南国有资本(前身为云南圣乙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中融-嘉润30号信托计划中,深圳润道将收购的物业和股权分别抵押和质押给中融信托,并有云南国有资本作为担保人,对借款人的还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项目的资金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以进行资产收购、重组及开发运营”。其还款来源为公开市场发行债权资金和国企改革基金资金支持。

  而“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借款人云南省国有资本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3.39亿元。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用途为“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资产并购、债务重组等,以及收购项目的开发、运营”。

  1月15日晚间,云南省国有资本董事长刘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计划,云南省国有资本已经陆续付了6亿元,仍有9亿元本息。刘岗强调,资金来源中不存在国资委注资。

  不过,中融信托11日发布的公告称,“借款人承诺以云南省国资委增资款优先偿还”,并同时“积极联系其他融资渠道”。如果并非国资委注资,那么这次偿还的信托本息则是其他融资渠道,而两个信托的二度延期也从侧面反映了融资的艰难。

  1月16日,中融信托确认“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融-嘉润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剩余款项已经全部达到信托账户,正在进行清算工作,当日将完成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界面新闻记者查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就在两个信托计划原定到期日的后三天,2017年12月18日,云南省国有资本的工商注册信息出现了数项变更。其中,注册资本金由83.97亿元变更为103.39亿元,投资仍旧全部来自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2017年7月对云南省国有资本最新的评级报告中,公司主体的评级为AA,即“还债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小,违约风险很低”。

  此前刘岗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公司不是没钱还,也不是资金出了问题,云南国资是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与云南资本直接相关的国有企业有十几家,这个平台如果出状况,可能就是系统性问题,所以未来也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

  然而,平安地渡过了中融信托的危机,并不表示云南省国有资本脱离了窘境。云南省国有资本201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还发行多个债券。其中包括即将于5月到期的15滇节能PPN001,面值7亿元,以及2019年1月到期的16圣乙债,面值5亿元。而在2017年内,有四个云煤化的债券到期,面值共计55亿元。其中,12 云煤化MTN1面值为18亿元,到期日为2017年12月10日,即中融-嘉润31号和中融-嘉润30号到期的前5天。

  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中显示,2017年4-12月以及2018年到期债务本金分别为113.61亿元和94.46亿元,短期内公司还款压力较大。

  此外,除了“中融-嘉润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对深圳润道资产管理业有限公司的担保之外,云南省国有资本还对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3.25亿元的担保责任,同样于2017年12月15日到期。而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云南省国有资本的财报显示,虽然营业收入一直大幅增加,但其资产负债率也同样急剧上升,从2013年的0.09%至2015年38.70%,到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的接近80%,这个数值已经偏高。其盈利能力也偏弱,2015和2016年净利润均为3.7亿元左右,但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2090.75万元。财报显示,2017年9月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仅为11.6亿元,而有息债务高达440.5亿元,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十分紧张。

  依照上述信托计划中的还款来源,无论是公开市场发行债权资金或者国企改革基金资金支持都无法短期内为云南省国有资金提供融资。

  此次省级类融资平台的延期兑付事件加剧了市场的担忧。201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建立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其中,对于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强调穿透式监管。

  打破刚性兑付在金融行业已经提出多年,但一般的个人投资者仍坚信政府背景的发行承销机构或者项目。在流动性紧缩的时期,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培养的投资者依赖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或资管计划,并对收益率异常敏感。在随后几年收益率逐步下降时,即使合同上不写保本保息,但只要是国有银行,或者政府的项目,投资者也会认为其风险非常低,即使出了问题,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也会兑付,等同于以前的保本保息产品。

  不过,一位信托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信托做政府项目较为谨慎,目前地方政府有些违约风险较高。

  无论怎样,偿清了15亿元的信托本息后,云南国有资本在2018年仍面临着94亿元的债务,在融资困难加剧情况下,未来如何融钱偿还给投资者,或许是个更大的难题。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很关注房地产行业,因为这个长年节节攀升的市场终于出现了下滑趋势,不过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楼市滑坡会让另外一个行业陷入危机,这就是信托业。

据报道,由于房产市场持续降温,房地产信托兑付危机开始显现,其中受影响较大的有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涉及的光耀地产、时代地产等多个房地产信托项目可能面临兑付危机。中融信托一位内部人士向经济之声记者透露,他们确实有两个地产项目出现了兑付问题。

中融信托:我们的的确确有一些产品出过兑付的风险,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我们有5千多亿的资产管理规模,让所有的产品都是零风险,这个很不现实。我们之前的产品兑付率100%,目前有两个不良的项目现在正在处理当中,一个是广药集团新都酒店的项目,另外我们在廊坊有一个项目,现在也正在处理。

中融信托的这位内部人士承认,目前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确实大,但不会影响个别地产项目的信托投资,如果出现兑付风险,按照惯例,投资人的钱由信托公司先行垫付。

中融信托: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确实有泡沫,而且它沉淀了很多资金,一旦政策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多资金都会撤出来。但这只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还是应当看具体的项目,过多地考虑系统性风险其实没什么必要,因为任何行业都存在系统性风险。如果资金投在信托行业,至少按照目前整个信托行业的操作惯例,出现不良资产,信托公司会现行垫付,然后自己一点一点去消化。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融信托在房地产项目上过于激进。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融信托成立87个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515.4亿元,占公司全年信托规模的15%左右。今年以来,中融信托成立22个房地产信托,规模总计78.3亿元,占总规模的9% 左右。一位信托分析师说,这个比例太高了。

房地产项目的兑付问题,不仅让中融信托自己受到质疑,也牵连到了它的合作伙伴――恒大地产。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恒大地产大量通过信托渠道融资,5个月内9家信托公司为恒大发行成立17只产品,中融信托独家发行其中的6只产品。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恒大地产虽是全国领先的地产企业,但发展太过激进,导致负债率一直居于高位,在当下地产降价压力下,恒大地产的信贷风险比较高。不过,恒大地产集团总裁办公室负责人对我们的记者说,他们没有信托兑付危机。

恒大地产:看一下我们这几年的数据,我们的项目、我们的销售都是很平稳的,我们已经过了急速扩张期了。我们的项目拓展也都是很平稳的,没有急速扩展。我们跟信托公司合作都是跟那些以往关系很牢固的公司。无论是信托的募集还是最后的兑付,我们都是本着合同办的,迄今为止没有一例违单。

恒大虽然这么说,但是德意志银行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恒大地产项目均价下跌,在资金收紧的环境下比较难以得到融资,预期集团现金流不足以应付预算的风险上升,会对原本已相当脆弱的现金流带来更大压力。因此将恒大地产年的盈利预测下调了9到23个百分点。

恒大这样公司的信托项目也会出现兑付问题吗?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大公司的信托产品风险一般比较小。

杨红旭:如果信托投的一些项目在拿地的时候地价比较贵,遭遇市场降温之后,可能会遇到项目上的一些风险。但是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因为虽然有一些项目会遇到风险,但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身板比较硬,一般最终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是小企业,一、两个项目出现问题,最后就可能兑付不了,甚至可能资不抵债。所以我认为,第一要看这次市场降温的深度和时间长度,第二要看企业实力的大小,第三才是看信托投入项目的具体情况。

经济之声:中融信托的房地产项目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是不是太多了?

李光昱:大潮退去才能看出谁是裸泳者,我觉得现在还没有看出来。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实英雄和傻瓜在很多时候做的决策看起来是一样的,你无法判定。比如说股票在2000点的时候,有一个人疯狂地买了很多股票,也许后来就跌到1000点,也许涨到4000点。比如说地产业,大家都在喊泡沫很大、要崩溃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进攻地产业,到底对还是不对?我觉得现在是无法判定的,因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只有到最坏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做的是错的。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永远都猜不对,而别人就敢在你觉得风险最大的时候,赌上全部身家,然后一把就赌赢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中融真的是看好地产业,那大规模做也没有什么不成的。至于所谓的比例,我觉得所谓的比例规则都不是给天才看的、做的。

经济之声:对于信托业,一直有一个潜规则,叫刚性兑付,有人说应当打破这个刚性兑付,凭什么我所有的产品都能兑付给投资人?投资人应该本着一个买者有责,同时卖者信托公司也有责的风险意识,否则好产品怎么涌出来,坏产品怎么被淘汰?

李光昱:对,刚性兑付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刚性兑付在法律上是从来不存在的,真正的刚性兑付只有一个,就是你在银行的个人存款,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刚性兑付。

中融信托投资公司怎么样?确实还不错的。它都不可能,就没有其他信托公司可以信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融信托兑付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