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地名的中德文对照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 德国地名的中德文对照工业产

已解决问题
侵华战争中日本士兵平均携带多少发子弹?
提问时间: 09:33:16
根据国内一些战争资料记录,很多情况下,中国士兵配发的子弹数量平均在3至5发,那么日本士兵平均配发多少发子弹?
浏览次数:436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完全平等,双方享有相同的权利的易货贸易条约为中德双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贷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中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德国而言,条约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满足了德国的部分需求,使德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为收购战略物资耗费巨额外汇。 当天,中华民国代表顾振与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签订了《合步楼条约》的补充协定&&《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由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1亿帝国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此外,德国向中国的出口物资将由德国国防部提供给中国的1亿马克信贷实行现金交易。 7月25日,德国外交部谎称已对中国实施军火禁运,德国驻日武官奥特同时指责日本在华北的行动严重影响了德中经济关系。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2018年高三历史人教版名校热点真题汇编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2018年高三历史人教版名校热点真题汇编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
来源:gkstk &责任编辑:小易 &
=================相关文字版=================
1.19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棉布、棉花、毛织品、五金器材等,出口货物种类大量增多,主要有豆类、花生、桐油、锡、猪鬃等。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 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
C. 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D. 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根据“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结合所学,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洋务经济、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A正确;“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表明工业化只是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一部分原因,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市场的扩大,排除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下表为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背产业
行业 项目 1912年 1920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面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17.4
面粉面粉产量指教 100. 0
516.9 22.8
卷烟 资本额 137.8 .7
A.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
B. 得益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受“因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D. 快速、均衡的发展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4.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1936年德日两国已经走向军事结盟关系,且材料只反映了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不能说明中国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故A错误;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也无法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故B错误;当时中国抗日形势严峻,获取德国贷款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是为了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故C正确;1936年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日益嚣张,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故D错误。故选C。
5.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 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 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 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点睛:对材料“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的理解至关重要。
6.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C. 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D.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来源】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点睛: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背景是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下,大放"卫星"夸大产量导致的巨额粮食征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锅饭"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
7.阅读下表: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A.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 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 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1936年和1927年相比,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增大,说明当时国民政府对于反侵略有所准备,B正确;A中发生根本变化不符合材料主旨;官僚资本表格不能体现,C错误;内战对于经济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8.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学堂种类 出身
第一级 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进士
第二级 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举人
第三级 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 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 高等小学堂 廪生、增生、附生
A.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
B. 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 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
D. 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 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 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 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从60年代棉花出口增加乃至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棉花大量出口导致传统手工纺织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错误;B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错误。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85 3 51 714 9
上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1.1937年7月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A. 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B. 民族经济深受打击
C. 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D. 工业布局合理调整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等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材料里体现不出官僚资本,故A项错误。 因为战事所以工厂内迁,但不能说工业布局“合理调整”,故D项错误。 材料里没有体现民族经济遭受打击与否的内容,故B错误。 西部地区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如有色金属、石油等,为抗战提供了战略资源,故C项正确。
12.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 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 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 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 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3.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
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
C. 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
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18届高三联考A卷文综历史试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体现的是革命史观的研究范式,“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体现的是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方向,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均与材料不符;D本身说法不正确。
14.据统计,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4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点睛:“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
19世纪上半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http://www.xue63.com/===================相关推荐===================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对比 _ 东方财富网
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对比
作者:田村友孝 宋晨阳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境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金融市场发展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A 何为国际货币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境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在国际组织(IMF)的定义中,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是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占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份额较大、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较高、货币价值稳定信誉度较强。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越高,该国货币的流通量就越大,同时便捷性也逐渐提高,结果又会推动其流通量的再扩大。与此同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又有利于促进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  B 世界经济、贸易份额和结算货币  世界经济、贸易份额  一国货币国际化,必要条件是经济规模以及国际或区域贸易要以该国为中心。只有该国货币在使用时兑换外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才能形成使用该国货币作为交易货币的优势。在一个区域或是世界范围内,不仅贸易量占份额要大,消费和生产的持续动力也要足,这样才能确保因贸易带来的持续性资本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双赤字,德国在这个时期对美出口增加。同时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壮大,德国对域内贸易份额也随之扩大。到80年代后期,德国的贸易规模已经达到和美国互争第一的地步,同时在欧洲共同体中也占据了“老大”的地位。  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在改革开放以后飞速扩大,2009年的出口额就已经超越美国和德国,站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另外,从东亚范围来看,中国在贸易方面占有的份额最大。  表为德国(1989年)和中国(2016年)的国际贸易规模  结算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该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多。贸易结算货币规模扩大会使非居民的本国货币持有量上升,资本流通量随之扩大。上世纪80年代,德国出口的对象国总数中,工业大国占八成以上,特别是对欧洲共同体内各国的出口金额,占比超过总额一半以上。尤其是德国在机械、化学制品的出口价格上有着竞争优势,出口量也比较大。进口方面虽然以美元结算为主,但因德国马克的价值稳定,用德国马克结算的比例逐渐升高。  再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6年,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的人民币结算量5.23万亿元,占货物额38%。之后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年提高,尤其在亚太地区。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央行决定签署第一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已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3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17年5月,总金额已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表为国际贸易中本国货币结算占比  C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  从固定汇率到变动汇率  国际金融范畴中,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自由的资本流动不能同时实现,被称为“不可能三角”。根据这个理论,采用了固定汇率,同时确保了自由的资本流动,那就会牺牲独立的货币政策;相反,如果确保了独立的货币政策,那就会牺牲自由的资本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对一国货币能否称为国际货币有着重大意义。因而,一国货币采用变动汇率制度,虽然会面对货币贬值等诸多风险,但对于能否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货币至关重要。  表为汇率制度改革的沿革  不管德国还是中国,向变动汇率制度转变是缓慢进行的。区别在于德国的转变相对较快,而中国更注重汇率的稳定,并且优先完成了货币政策的独立,虽然变动汇率制的转变略晚,但一个稳定的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更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对外贸易迅速扩大。随着贸易顺差的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德国马克不断升值,加速了投机资金的流入。当时美国面对经常收支赤字和越南战争导致的财政赤字束手无策。在这样的双赤字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开始动摇。德国借此机会快速地由固定汇率制转变为变动汇率制,承受着货币升值的压力,完成了高度工业化,加速了德国马克的国际化。  回顾中国汇率政策的演进,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尽管中间有两年因为世界金融危机,又暂时调整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但人民币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也运行了8年有余。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声明: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这直接引发股市等市场动荡,波及世界多国股市。由此说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地位已不容小觑。在这样的背景下,IMF认为中国应致力于在2—3年内实施自由浮动汇率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逐渐强化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随着资本项目放开,从境外流入的资本量和流出境外的资本量会不断增多,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多的外部冲击。为了防止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就要采用更细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这要求国家逐步放弃常用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控制、限制等)来调控货币,转向使用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及准备金制度等。这些工具通过引导经济走向,从而实现对货币的间接调控。  表为货币政策和手段  中国和德国的主要货币政策相对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通胀非常严重,为抑制通胀,1974年政府重视货币供给,率先导入了短期市场、银行准备金利率制度、汇率制度等一系列货币政策。这些货币政策在当时发达国家中是大胆而创新的做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和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日,中国基准利率雏形亮相。这个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正式运行。事实证明,Shibor推出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进展,显示了它的积极影响。  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依赖于部分直接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开放的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从直接手段转变为越来越灵活的间接手段,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央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央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央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表为中央银行的权限和独立性  中国央行和德国央行在政策手段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时的德意志联邦银行独立性非常高,是和政府同等地位的国家机构之一,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D 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信誉度  最后对比的是两国货币在价值上的稳定程度和国际信誉度。  作为国际货币,其价值的稳定和低持有风险都是重要的标准。一国货币作为资产被其他国家所持有,这时该国货币的价值稳定,就会给持有货币的其他国家带来利益。  当年德国在资本的自由流通方面尚未完全放开,但在欧洲共同体内通过货币价值稳定制度维持着马克的货币价值,这是德国马克能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国对邻近诸国尚未制定货币价值政策,但从全球储备货币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仍快得惊人。  日,IMF宣布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表为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单列货币构成  IMF官方最新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中,在以货币种类归类的外汇储备项目下首次出现了人民币。这是自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IMF在官方全球外汇储备数据中将人民币数据单列,不仅对中国,同时对全球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首次。从规模上看,目前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的规模为84.51亿美元,在已支配外汇储备中排名第七位,份额约占1.07%。另外,各国央行还可通过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贮藏手段是货币功能的高级阶段,随着全球对人民币信心的增强,该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  E 人民币国际化的展望  通过分析德国马克国际化的进程,不难发现曾经的德国与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马克的国际化对人民币有着重要的启示。  前者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然而通过联邦银行的大力扶持,积极主动进行经济区域化合作,并及时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德国在马克国际化初期,将汇率稳定目标置于首要地位,为此甚至不惜重启资本管制,暂缓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为德国保持贸易优势、提高工业生产竞争力和巩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而为马克汇率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德国在快速崛起之后保持了实力,马克稳步走向国际化。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加入SDR货币篮子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标志着在宏观管理方面,中国已进入政策调整的敏感期。德国在政策调整上的差别处理及其对货币国际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人民币极具历史借鉴意义。  中德两国经验证明:政策调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管理部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可放开汇率和资本账户。因此,在从“货币政策部分独立+管理浮动汇率+有限资本开放”的当前宏观金融政策组合转向“货币政策独立+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冲击,尽快适应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国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实体经济的全新作用机制,尤其要重视防范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金融层面看,由中国主导、全球各国广泛参与的亚投行,无疑将更加直接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美国主导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长久以来起到了帮助美元霸占全球金融制高点的作用。一旦秉持无差别对待、不设条件贷款宗旨的亚投行业务迅速推广,世界银行等美国金融制霸权的策应力量将日趋式微。此消彼长,最终人民币会借力亚投行的发展,逐渐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DF306)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20世纪30年代中德经贸关系.pdf 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强师范太擎硬士学拉论文
论20.世纪30年t℃曲串菇短贸关系
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是亲密无间的法西斯盟友,而中日两国
处于事实上的交战敌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却关系友好,甚
至一度达到“蜜月”地步。为了研究民国中外关系史上的这一“奇特”
现象,本文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中德经贸关系30年代前期的复苏、中
期的整合与发展及后期的逆转过程作了考察和分析,为改革开放的中国
同发达的德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经贸关系提供史
allieswereon
Japan,the
930’S,Germany
termswitheach
other,whileJapan actuallyenemy
relationswere
background,the
states.Upon
Sino-Germany
theunusual
of‘‘honeymoon”..Forstudying
developedpoint
intherelationsofChinaand
countriesthe
phenomenon history
China,this
period Republic
relations’recovery
latefromthe
in mid、deterioration
development
forChinawhich
connectionsinorder
historicallessons
totheworl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曾与纳粹紧密合作的10个美国公司
导读: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在上世纪三十四年代时已经是很大的跨国公司了。当时可口可乐的瓶子很大一部分在德国生产,他们在德国有工厂。直到美国宣布对德国开战后,可口可乐公司才不得不放弃了与德国的合作,那时因为已经禁运了,他们的瓶子也运不出来。
2、福特汽车公司
当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希特勒的头像时,你很难不相信他与纳粹没有关系。事实上亨利·福特也是第一个获得纳粹十字勋章的美国人,十字勋章可是纳粹的最好荣誉。而且希特勒当年还给希特勒亨利·福特写过亲笔信,可见俩人关系非同一般。
日,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合步楼公司在庐山的牯岭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又称“合步楼条约”,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这个完全平等,双方享有相同的权利的易货贸易条约为中德双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贷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中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德国而言,条约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满足了德国的部分需求,使德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为收购战略物资耗费巨额外汇。意大利顾问司特凡尼(Stefani)对担任国民政府的军事总顾问一职向往已久,他也曾参与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并缔结了一份类似于合步楼条约的中意贸易协定。但是由于在意大利国内的影响范围有限,司特凡尼最终没能成为国民政府总顾问。在完成了这个中德合作史上里程碑式的条约后,冯·塞克特将军推荐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担任他的继任者,并于1935年3月返回德国。冯·塞克特将军于日去世。1928年,国民政府驻德大使蒋作宾和随从在参观一间德国工厂。1936年,中国只有约10,000英里的铁路运输网,远远少于孙文认为在现代化的中国所应该拥有的100,000英里。再者,半数铁路网都位于东部和北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已落入日军手上。中国铁路现代化步伐缓慢的原因是列强之间在华在利益冲突,好像1920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银行家在华利益的新四强公会。公会的目标在于平衡外国在华投资,四国中任何一国在对华提供信用担保以兴建铁路前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此外,其他国家由于经济大萧条的缘故,对华投资变得犹豫不决。尽管如此,一系列中德在1934年-1936年的协议大大加快了中国的铁路建设,在浙江、贵州和南昌之间都建有路轨。铁路得以加快发展在于德国急需有效率的运输工具去让中国出口原材料和铁路线正正符合中国政府对建设长江中南部省份成为工业重镇的要求。再者,这些铁路有军事用途。举例来说,浙赣铁路的建造能刺激下游长江三角洲的军用运输,即使南京和上海沦陷。另一个和它相似的是粤汉铁路网,为东部沿海和华中地区提供交通连接。这些铁路在中国抗日战争早期证明了它的功用。最重要的中德工业合作计划是1936年的三年计划,这个计划由中国政府的资源委员会与德国的合步楼公司共同负责。计划的主旨是在短期内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以抗衡日本,长期目标则是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建设一个工业中心地带,以供长期的工业发展。三年计划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对钨和锑全部有关业务的专管,在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建设17座工厂,包括钢铁、燃料(煤矿和油矿)、机械、电气、化工等重工业厂矿和发电厂。正如1934年签订的以货易货协定中勾画的大纲所显示的,中国通过提供稀有矿产换取德国的技术和装备来实现这些计划。过高的成本部分地因在1932年至1936年间钨的价格翻倍而抵消。在德军中服役的蒋经国日,合步楼公司合伙人将其股份转让给德国国防部,从而由军方背景的私营公司变为国营公司。当天,中华民国代表顾振与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签订了《合步楼条约》的补充协定——《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由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1亿帝国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此外,德国向中国的出口物资将由德国国防部提供给中国的1亿马克信贷实行现金交易。蒋中正、孔祥熙为此与阿道夫·希特勒、亚尔马·沙赫特互致贺电,标志着中德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三年计划也为国民政府培养了一批受过高级教育的技术官员,以负责这些国家计划。三年计划订下了许多目标,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工程都因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而停顿,最终废止。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为蒋中正的总顾问后,负责绝大部分军事训练计划以及中国的防线设计。冯·塞克特的原本计划是将整个军队大幅缩减为60个师,仅留下经过德国教范训练并配发良好装备的部队。但实际执行起来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哪些派系的部队要先被裁减等。总体而言,由黄埔军校(1927年结束)与陆军大学训练出来的军官团仅仅比军阀的军官好一点,不过这些军官由于对蒋中正委员长的完全忠诚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约4万人接受了德国教官之训练并率先改变部队编制,编成了教导总队、87、88、36师四个部队,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另外有四万人左右之部队也采用了德国武装训练,不过那是隶属于财政部之税警总团而并非真正属于蒋中正控制的武装力量)。这些部队被视作是蒋中正委员长军队中的精华。这些部队也许部分地增强了七七事变后蒋中正进行全面抗战的决心,但事实证明中国还未准备好与日本在同一个水平上交锋。蒋中正不顾他的幕僚和法尔肯豪森本人的反对,将这些德械精锐师投入到淞沪战役以及南京保卫战中。经过几场初期战役后,这些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部队损失了二分之一以上。冯·法肯豪森建议蒋中正与日本人打一场消耗战,他通过计算认为日本无望取得一场长期战争,他建议蒋中正应该守住黄河一线,但不应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向北出击,同时应该放弃一些北方省份,包括山东,但撤退应该是缓慢的,日本将会为他们的每一步付出代价。法尔肯豪森同时建议在矿山、海岸和江河地区等处建设一些防御设施。其他的建议还有在敌后组织一些游击队活动。这些行动有助于削弱日本的军事优势。冯·法肯豪森同时认为国民革命军将难以在抗战中期待装甲部队和重炮的全面支援。中国工业才刚刚开始现代化,这要花上一段时间让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达到德意志国防军的风格。因此他强调培养部队基于轻武器的机动化,多多运用渗透战术,类似于德国在一战末期创制的突击群战术。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中德环保科技退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