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和小乘都有哪些区别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所谓”小乘“——其实是目前保留于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实际上,就考古研究而言——这是目前各种佛教派别中,相对最接近”佛陀本来所说的“佛教。也就是说,最接近原始纯粹的佛教。所谓”大乘“——来源于原始佛教进入印度,一些学者要求”放松戒律“,随着放松,又被印度教污染混合,最后变成一种复杂的学说,各种玄奥的理论,复杂的学统,诸如此类。甚至到后来,衍生出一些拜神的神教类似的形式——这都与最初的佛教是违背的。顺便说下,美国临床心理学界,几十年来对缅甸和泰国等地的接近原始纯粹的佛教禅修方式,进行了研究,现在已经应用于临床非常成熟了,可能用于临床有20年。——最近几年开始被国内的心理学工作者翻译并引入国内。代表作有《正念》《正念之道》《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等等。这些书目前网络上搜索不到(有同名的,但不是说的一个东西的书),需要买,好在不贵。--------------------------------顺便说下,贬低南传佛教为”小乘“——实为谤佛。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纯净的佛教支脉了。佛陀曾经说过:”四念处,是走向究竟解脱的唯一道路。“——南传就是训练这个的。而那些整天沉迷于所谓”成佛“迷梦中的所谓大乘的同修们,真要反思,自己是否走在真的解脱路上。顺便说下,我学的也很一般,是最初的初学者。
我也是最初的初学者,只是想找个同道志合而已。
本来佛教好像不太支持这种贬低所谓大乘或者小乘的做法。但是感觉有点忍不住吧——毕竟佛陀原来的教法是那么简单、明了,大家都可以去直接照做得益,为什么要今天这种地步,各种门派云里雾里。另外我还真有点推荐楼主去看我上面提的那基本书(我最初是在当当买的,结果买贵了,淘宝有很便宜的,),我以前参加过禅修学习班,当然我很急躁,这是我没学好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推荐心理学领域相关的应用书——这些书是针对普通人的,它能让你在生活里慢慢的学。看得懂,不像经文那样晦涩- -
采纳率:67%
严格说来,很多大乘佛教弟子并不了解小乘佛教,只是从前人或者字面去理解贬低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我们称呼为南传佛教(其实称呼什么不重要),南传佛教的教法以实修实证为主,在南传佛教中,佛陀是人不是神,修行就是去控制自己的心,让心不再造业,当然,这里有个过程,很难。最终的目的就是成佛,也叫解脱道。大乘说小乘只顾自己修行,不普度众生,其实这是恶意的贬低。在小乘佛教地区,几乎人人信教,佛弟子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也在承担着宣传佛法的责任。从根本上说,南传佛教没有迷信成分。当你真正了解南传佛教的时候,你就会这么去判断
大乘与小乘的界限,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问题,有人依大乘教得小乘果,有人依小乘见修大乘道,因此有必要区分清楚。以根本教(阿含经)作为佛语依据的是小乘教(某些小乘部派也承认大乘经典),承认根本教和以大乘经典作为佛语依据的是大乘教;阿罗汉与辟支佛是小乘果,佛是大乘果(某些部派认为佛与阿罗汉没有区别);出离心摄持的修行是小乘行,出离心与菩提心摄持的修行是大乘行;(某些观点认为小乘修行者只愿自度不愿度人,此种观点不合理,因为有自私执着则无法证果,也不合事,因为小乘中有慈悲心的修法,优婆鞠多尊者是声闻行者,也度化众生无数。)承认补特伽罗无我,不承认法无我的是小乘见,承认补特伽罗无我,也承认法无我的是大乘见。
相同点是二者修行人都深信因果报应,二者都要求人们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都要求人们修善断恶,都要求人们做好人、做君子。
最根本区别在于修行的宗旨不同:小乘佛法只管自我解脱、自我度化,做“自了汉”,不发救度天下众生的菩提心,有的修行人让人觉得冷漠、自我封闭;有的修行人虽然度化世人也只停留在劝化人们修善断恶的较低层次(以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吉凶经为指南)。而大乘佛法修行者,不但强调自我解脱,而且更重要地是发菩提心,发大誓愿要救度广大众生。有时候,甚至为救拔众生苦难而舍身取义。当然在修行初期行为上可以以自度为主,或许没有救度众生的能力,但是心愿必须要是利益广大众生的。所以说,大乘佛法是自度和度他的完美结合,是通过拯救众生(度他)来提高自己修行层次的(自度)。
修行的结果当然就不一样:小乘佛法的终极境界只能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层次,进入只了解宇宙局部真理的偏真涅槃境界,连菩萨的境界都达不到,是不完美的;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修行方法不一样,但是终极目标都是成佛,完全洞悉并且证得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谛,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发菩提心,完全舍弃小我而心怀大千世界。
小乘百无禁忌,如日本和尚:娶妻吃肉啥事儿都干……
小乘自度大乘自度度他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小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 第一星座网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13:53:00来源:第一星座网作者:匿名  许多的修真小说中都能了解许多的佛教文化,其中的修真便是成仙、成佛。大乘便是指修为大乘,小乘却是指修为稍差。那么,在中大乘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是否如你所了解的一般呢?!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大乘是自小乘后兴起的,小乘之所以称为小乘,“乘”类似“轮”,代表交通工具或渡河的工具;“小”顾名思义是小众的意思,小乘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人人都能成佛的,只有极少数人、并且需严格按照佛陀教导的人,才可能能到彼岸世界。  大乘则不这样认为,大乘把成佛的条件变宽了,而且不会强调要以何种特定方式修行。所以原本在印度,大乘并不是主流派系,但是传到中国后,大乘却成为了主流派系。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小乘不把释迦牟尼当神看,这也是为什么说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佛教是不承认有神的,这里说的神是相对于其他一神论宗教所描述的“最高、独一、永恒的主宰”;而非那种只是有点法术或超能力的鬼神,简单的说就是承认超自然事件与存在,但不承认有最高权力与不变权利。  你可能也喜欢:        星座测算子时23点子23-0丑1-2点寅3-4点卯5-6点辰7-8点巳9-10点午11-12未13-14申15-16酉17-18戌19-20亥21-22男白羊座男白羊座男金牛座男双子座男巨蟹座男狮子座男处女座男天秤座男天蝎座男射手座男摩羯座男水瓶座男双鱼座女白羊座女白羊座女金牛座女双子座女巨蟹座女狮子座女处女座女天秤座女天蝎座女射手座女摩羯座女水瓶座女双鱼座男子鼠男子鼠男丑牛男寅虎男卯兔男辰龙男巳蛇男午马男未羊男申猴男酉鸡男戌狗男亥猪女子鼠女子鼠女丑牛女寅虎女卯兔女辰龙女巳蛇女午马女未羊女申猴女酉鸡女戌狗女亥猪男:A型血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女:A型血女: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关注公号:laoyandou,看更多看不到的内容!商务合作qq:投稿:200粉丝:41.5万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miniOFF佛教的大乘与小乘--学佛网
&佛教的大乘与小乘
发布:妙音居士&[ &]&& 日期: 11:39:00&&
  佛教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分化,分成大乘教和小乘教。小乘佛教主要在弘扬与南印度与锡兰一带,该派尊崇释尊为伟大的教师,而非神明,其经典为比较古老的巴利文经典。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大乘佛教则不然,认为按照原始教义,只有少数人才能修道成佛,所以应该拓宽渠道,主张不但比丘众可以圆寂,一般四众也可以达到圆寂的境界,主要盛行于北部印度、外蒙古、中国西藏和日本等地。大乘佛教宣扬释尊的佛性,并且用梵文颁布了一套新的法典。公元6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前印度地区衰落,印度教兴起,但大乘佛教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在世界扎下了根,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  现代很多佛教学者用大小乘做分类,已并无褒贬之意。一般认为现在的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但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或“声闻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也属于这个宗派。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  佛教发展于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多位法师向各地和国外传播发展,逐渐在各地形成了不同部派。按照流传线路来看,基本可分两个方向。古印度大陆的各个部派,向北方流传的,陆路的经过中亚细传到中国内地,或海路从印度南方传到中国的南方再传往中原一带,形成汉传佛教。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晚些传入西藏地区的成为藏传佛教。以上为北传佛教;另一个部派是分别说系的铜碟部,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根据南传佛教的定义,南传佛教统一称为上座部佛教。北传佛教的特色是兼融并蓄;弘法者只要说得圆融无碍,不妨博引各派教法。&南传佛教的特色则是保守传统;弘法者必须谨守在固有教义的范畴内作解释,不能掺杂其它思想。正由于南传佛教的保守作风,才使佛陀的教法得以依样传承、不变质。即:  大乘佛教脱胎于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佛法,而小乘佛教仍然坚守传统的佛法  为什么小乘佛教本身不叫自己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对这个教派的贬称,人家自己的名字叫“上座部佛教”。  “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小乘里的人性和佛性  人有人性,神有神性。那么人有没有神性?不好说,说不清楚。举个例子,基督教里面的耶稣是人还是神?说他是神,可他是人类女人玛丽亚生的;说他是人,可他老爸是上帝;更有和稀泥的说即是人又是神。所以基督教会只能模糊解释为“三位一体”这个概念。在这点上伊斯兰教就分的很清楚,真主安拉是唯一神,先知默罕默德只是真主的使者,是人。对神是信仰,对先知是尊敬。  再回来说佛教。一般通俗的说法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解脱,不渡众生。大乘佛教要普渡众生。这种说法大家一听就会想:小乘佛教绝对的差评啊,自私自利啊。其实这个说法的表面意思对,内涵没说清楚。  人性和神性的问题,在佛教里可以理解为人性和佛性。那么人有没有佛性?小乘佛教里说没有。人是人,佛是佛。所以小乘佛教认为,人不可能成佛,最多只能修到罗汉的果位,把自己解脱出来。所以他们当然也不可能度别人。――好比说,你自己就是个二把刀,你还叭叭的给别人上课呢?并不是像一般人说的小乘佛教徒只愿意成罗汉,不愿成佛。而是他们认为根本达不到。  而大乘佛教认为,人性中本来就有佛性,只不过被迷住了,没有被发现和开发出来。当经过修行之后,就有可能被开发出来,所谓“明心见性”。所以我们通过修行能够成为罗汉,甚至菩萨。如果能够全部引发,圆满显现,那就成佛了。所以自然我们可以普渡众生,因为我们自身就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可能性。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主要区别有十点:  1、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则是多佛菩萨的信仰,除释迦牟尼佛外,还有阿弥陀佛佛、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及四大天王等。  2、小乘佛教没有法门,只有持戒、修心、禅坐的一种修持方法;大乘佛教号称8400法门,目前实则只有禅、净、密三法门。  3、小乘佛教世尊讲法从不放光;大乘佛教世尊讲法前基本都是放大光明,照亮十方世界。  4、小乘佛教说六识,大乘佛教讲八识。  5、&小乘佛教中阿拉汉(阿罗汉)是受人天敬重的圣人(广义阿罗汉包括佛),大乘佛教认为阿罗汉是只顾自己的自了汉。  6、小乘佛教的菩萨比阿拉汉层次高,佛子只有修成阿拉汉后,经佛受记后修菩萨道,最后成佛;大乘佛教讲究从入门的当天起,只要发菩提心既是菩萨,只不过是“初发心菩萨”。  7、小乘佛教允许吃“三净肉”,大乘佛教则只许素食。  8、小乘佛教的佛经来源在有文字佛经之前,都是由弟子代代传承;大乘佛教的佛经有的则来自于龙宫。  9、&小乘佛教讲究祸福自担、因果自负,因此没有回向;大乘佛教认为福德可以转移,因此讲究回向。  10、&小乘佛教不持咒,大乘佛教讲究持咒。  小乘佛教是中国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南传佛教)的称呼。  对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修持方法  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主张“三无漏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的修持,以证得阿罗汉为最高修行果位,提倡必须要出家。。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主张修持“六度、三无漏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一定要出家,但特别重视入世的佛法行持。  经典经书  上部座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是佛陀在世说法的巴利文记录,较接近其原始佛教思想。大乘教的主要经典《般若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无量寿经》《涅盘经》《胜N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等,均不被上部座佛教承认,他们认为这些经典是龙树、无着等北印度佛教领袖假托佛陀之名所写。  大乘佛教的境界就高于小乘佛教吗  两者并无境界高低之分,只是对佛法的理解不同,小乘佛教坚守最初的佛法  小乘佛教只自度,而不度他人,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为什么会有大乘佛教轻视小乘佛教  1.大乘佛教修菩萨道,小乘佛教修解脱道  2.如果你想今生解脱,就学解脱道,想当未来佛就学菩萨道。  菩萨道修行者想放弃听闻佛法证悟阿罗汉的机会,发愿成为菩萨,最终成为未来佛去教化他人成为阿罗汉,或者想成为未来佛的弟子投生,而解脱道修行者,目的是趁着目前释迦牟尼的佛法还在世,赶紧的证悟阿罗汉,今生就彻底解脱,不再轮回。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解脱,不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小乘佛教就绝对不度人了吗  小乘佛教也会度人,但度人并不是其修行的根本,而且小乘佛教度人只是小范围内,而不是普渡众生。  圣严法师:中国的佛教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的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为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得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得解脱,不愿回过头来救度其它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  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而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上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五及《杂阿含经》卷二八第七六九经,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经》卷二六第六六九经,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经》卷一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  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生活的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可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为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作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  事实上,天台、华严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账号 电子邮箱地址
记住登录状态
还没有33IQ账号?
通过社交网站直接登录
条@我的评论,
条新私信,
条新评论,
01:05 提供
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别。其中,“乘”指的是
您也可能感兴趣的题目
m.33iq.com
登录33IQ,提升智力水平,让你越玩越聪明!
33IQ v4.26.90.95
Copyright & i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