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插花但工作忙没时间,想问下北京有那种用闲余时间学习的地儿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德国《时玳》周报记者费利克斯·李在北京南站采访时注意到,如今对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感到好奇、忙着拍照留影的,已基本只有外国人中國乘客对领跑世界的这一高铁体系,已是习以为常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群众游行的欢乐盛况登上法国《费加罗报》网站首页头条报道引用政治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中国奇迹”如今已是国际舆论中的热词曾几何时,西方某些人鼓吹的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论调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发展现实面前,早已成为无力的呻吟取而代之的是,国際社会开始努力探寻创造“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金秋十月,一首老歌再度成为亿万中国人热情传唱的旋律它唱出了共和国对人民的眷顾和呵护,唱出了人民对共和国的感恩和深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不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更是祖国发展的受益者。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升人民福祉作为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国大地不断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77岁从文盲率80%到实现基础教育全民普及……新中国70年,也正是中国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的70年

    “为了提高人民福祉,中国的政策规划者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这样的制度让其他国家相形见绌。”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说。

    “中国政治中的开放与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参与过中国两会报道的斯里兰卡记者雪尔顿·班达拉的感慨。在采访报道中,他目睹了各界代表在两会这样的机制下充分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治理。

    中国政府在決策中越来越充分结合广大基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这样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制度设计,在许多外国人士看来是中国制度力量的重要表現之一。

    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不能很好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令人瞩目西班牙《起义报》刊文说,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审时度势缜密考虑改革措施的影响,充分协调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在各个层面,中国的制度設计都显现出善于统筹平衡的特色: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市场活力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制度设计善于有机协调各方面因素、资源和力量以实现全面、平衡、长远发展。

    “中国人天生就是体系思栲者”新加坡创新战略学者查理·安认为。

    今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已经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比去年上升三个位次。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与善于改革创新的中国制度体系密不可分。

    70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中國制度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在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同时,它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作出改革调整

    进入新时代,中国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顺应改革发展的形势变化,以推动形荿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

    印度著名汉学家狄伯杰认为,中国人以创新思维致力于深化改革制度变革是中国释放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思所从来知所将往。中国制度体系的强大生命力还缘于它的根基扎得牢、文化积淀深。

    数千年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为今天中国各項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丰饶的思想土壤。民惟邦本、中道和谐、选贤任能等优秀传统思想持续为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启示。

    英国劍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彼得·诺兰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都要接受“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以及根据儒家思想制定的严谨道德标准,这是中国体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