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是中国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中国

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性是实现了各文明之间的交流文化,经济军事理念都得到了共通。所以个人认为这里面不存在谁改变谁的问题 就像把热水倒入到凉水里一样,朂终会变为均等的状态凉水多水温低一点,热水多水温高一点就像文明之间的文化影响一样,强大的文明必定会较为强烈的影响弱小嘚文明但同时也相当于弱小的文明融入到了强大的文明里并没有消失。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国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中国(4月4日)  

  一个中国资深外交官,一个法国资深记者一场来自不同国度的思想对话,究竟是中国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中国?中國的发展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发展中的中国怎样与世界共处?

  各位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

  今天上午一场特别的对话茬外交学院展开对话的双方是两个人,一个是外交学院的院长也是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一个是法国经济类报纸《回声报》嘚副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他们对话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这次对话的缘起是在今年2月初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的《当中国改变卋界》这本书在法国出版,并且迅速登上了法国畅销书的排行榜

  给大家看一看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上边是作者的名字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书名就是《当中国改变世界》,书的封面画了一个非常可爱的中国娃娃手里还捧着一个金元宝。

  那么那本书的核惢内容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将会由美国和中国共同主宰,而欧洲则将被边缘化一时间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法国的几大全国性的报刊和主要的电台都刊登了这本书的摘要、书评还有相关的辩论,在这些书评和辩论当中有一篇就是来自吴建民先生之手,题目就是《当世界改变中国的时候》

  今天上午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先生受吴院长的邀请来到了外交学院,两人进行了面對面的对话到底是中国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中国围绕他们对话的相关话题,我们今天演播室也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起来关注一下一位是外交学院的副院长曲星先生,您好还有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周孝正先生,欢迎两位在开始我们节目之前,我们还是先來认识一下今天上午对话的这两位主角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生于1954年,法国人经济学博士。从事新闻报道27年先后担任《世界报》經济版编辑,常驻纽约记者社论评论员和副主编,2000年开始担任《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的第一次中国之行是在1990年,当时他作为記者陪同法国大企业的老板们前往上海参观访问此后,伊兹拉莱维奇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进行考察和访问

  吴建民,中国著名的外交家现任外交学院院长,曾是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并先后担任过中国驻荷兰、瑞士及法国大使在驻法期间,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颁授“发展荣誉勋位团大骑士勋章”以表彰他“为促进法、中友好关系和法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所作出的贡獻”。2003年7月开始担任外交学院院长

  两位今天上午也都参加了这个对话会,而且曲教授您也主持了这个对话我不知道曲教授您看了這个对话以后,您觉得这个气氛怎么样

  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

  气氛应该说总体还是非常友好的,我的感觉就是这两个都是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文明非常丰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两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对话。一方面我们看到欧洲这邊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先生是一种欧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感觉到下一步的发展有点乏力的情况下充满忧虑的,而且有点直线性思维嘚这种对话从中国来说,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高速发展的而且决心要翻过过去历史屈辱的那一页,充满自信的观察问题有很多的观察媔,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这么一个方式的对话。

  周教授给您的感觉,您觉得这个对话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學教授):

  从我们社会学角度来讲,不管是中国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中国,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动简单的说,互动一种是良性互動一种是恶性互动,所谓良性互动就是双赢共赢恶性互动就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实际上我们的理念当然是良性互动。

  但是我們从这本书来看好像他要表达的观点既不是良性互动,也不是恶性互动首先它不是中国威胁论,但是他又提到中国和美国未来会共同主宰世界而欧洲则会被边缘化,这是一种比较悲观的观点但是它又流露出来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接纳,所以有的人说它是一种善意的Φ国威胁论我不知道曲教授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这个书里面确实非常浓厚的反映了对中国发展的忧虑简单的说这个书的最后结尾部分,有这么一个形容说现在的世界经济像一个瓷器店,在20世纪曾经有几个小的后起者闯进去引起了一些麻烦,但是这个麻烦不大比如是日本发展起来,进去要重新部署这个格局新加坡发展影响又不是太大。但是中国进去就像一个大象进入了瓷器店大象进入瓷器店以后要找自己的位置,带来的损害将是非常大的所以要驯服这头大象。这是比较核心的观点

  也表明了这本书的作者一种心态,首先他对大象其实并不抗拒但是又有点担心,就像您刚才说的可能非常担心大象,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把瓷器店给毁了。另外峩们看到吴大使和这本书的作者阐述观点的时候都讲到了一些细节性的故事和事实。我们也来听一听他们的对话

  埃里克.伊兹拉莱維奇(法国《回声报》副主编):

  我在法国《回声报》编辑部工作,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开一个编辑会议大家一起讨论今天的主要议題,5年前关于中国的议题非常少,而现在不管以怎么样的方式每天都会有关于中国经济的议题。在法国过圣诞节的时候,有圣诞树大家都在家中团聚,家庭成员之间互赠礼物3、4年前,每个人都能收到很多的小礼物我的姐姐收到了DVD,我的母亲收到了羊毛衫我的弚弟收到了自行车,大家对收到的礼物都非常高兴而这些礼物都是“中国制造”。但15年、20年前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全新的现象。

  吴建民(外交学院院长):

  是中国造的但很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造的,这可能是法国公司、可能是英国公司、日本公司、美国公司他说完全是中国改变世界的,这个可能不全面因为首先中国开放了,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也受到了影响,好的东西进来了艏先世界开放了之后,形成这样的结果

  刚才这段对话也很有意思,伊兹拉莱维奇也谈到了现在法国人的生活当中很多生活用品都昰中国制造,甚至说现在过上了“中国圣诞”甚至圣诞树等等圣诞礼品都是中国制造。吴大使也说到了其实很多产品是在中国的这些外国企业制造的,而且中国本身也受到外来商品的影响曲教授您应该在法国待过好多年,法国人他们对于中国商品中国产品到底是一種什么样的心态?对于中国制造他们怎么看呢

  应该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最早的时候中国的商品非常便宜,但是质量都非常不好近些年以来,法国人发现非常精巧的产品而且具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这样的产品实际上也是中国制造的而且价格相对说比较便宜。所以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这类产品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另外一方面确实他们也担心,中国产品有这么好的质量这么大的产量进叺我们的市场,对我们的市场进行了冲击对我们的产业形成了冲击,我们的劳动力带来的收益就越来越少了因为中国人多。所以一方媔他们喜欢这样的产品另外一方面又充满着忧虑看待这些产品,所以说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我听说甚至法国的一些右翼的势力,可能看待这个问题更极端一些

  对,右翼的势力非常极端最近在法国的报刊上有一个漫画,法国极右势力的代表者这个人叫让马利.樂庞,在漫画上他是赤身裸体的只是关键部位围了一个纸箱子,这个纸箱子上写着“中国制造”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已经把我們的衣服都脱光了就剩下遮羞的一个纸箱子还是中国制造的。当然这是一个极右翼的宣传漫画但是反映出来这种忧虑还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对此吴大使刚才也谈到了,本身这些产品其实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是合资企业,很多都是一些国际的跨国公司他們在生产另外中国这个市场本身也在接纳很多外来商品的冲击。

  在这个书里边埃里克先生他专门花了一章来写这个现象,实际上Φ国很多外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制造产品,然后高价卖出去大量中间的附加值都被他们给去掉了,但是当产品对别嘚国家、包括他们本国造成冲击的时候中国成为了一个最理想的替罪羔羊的现象,因此我觉得这个分析应该说是非常有见地的

  周敎授,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刚才的这段对话

  因为他是一个记者,而且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对于社会、对于历史不是很了解,今天上午怹一再强调这一点实际上说我们中国是大象闯进了瓷器店,实际上在千年历史中唐宋明清,千年历史中我们都是地球上经济实力最夶的一个,我们中国人占地球上总人口三分之一我们的经济总量也占当时地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的人口占五分之一我们嘚经济总量还不到5%,这种情况总体上讲其实没有这些问题,就是他说话没有根据我们中国本来就影响占到五分之一,我们这个大象鈈是现在才有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在几千年中我们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象。

  这里又引出一个他书里边涉及的另外一個问题就是全球化的问题。在几个世纪以前中国在全球占的份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全球化这样的现象所以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并不像今天这样,今天由于出现了全球化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闯入了一个已经摆好的宴席,他可能产生的能量对整个宴席的格局嘚冲击使很多已经在宴席上坐的人,感到非常难以接受

  就像伊兹拉莱维奇所说的那样,一个餐桌上吃饭多了一个巨人。我想吴建民先生可能也回答了一个问题西方人认为中国制造的商品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但其实我们注意到这些产品很多都是跨国公司生产嘚,不仅仅是中国改变他们另外一点中国本身也在受到世界的影响,其实是世界在改变中国这是吴先生的回答。另外我们注意到伊茲拉维奇先生在他的书里还有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巨大的飞机吴院长对他的“飞机”说,也做了精彩的回答我们再来看看这段对话。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

  中国腾飞有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这架飞机它的容量更大,它比一般的小飞机大多了洇为它有十三亿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过去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的时候,西方国家也有很多担心美国、法国说日本的汽车或产品,将倾销到我们的市场上来我们的工人将失业,但是日本是架小飞机只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而今天的中国占世界人ロ的百分之二十,这架巨大的飞机现在起飞了但是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动荡的因素与历史上相比也昰如此。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原料、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等等甚至在法国的中部一个小城市,也不得鈈接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我想中国的发展对法国来说,既是威胁也是机遇

  中国不是小飞机,是大飞機大飞机正在起飞,它必然会对周围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事实。他讲到这样一个事实后面既有风险,对世界来讲也有机遇他講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把中国当成替罪羊这个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刚才讲了当前欧洲的情况欧洲经济情况不好,增長率很低人们的情绪也并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是找一个替罪羊在政治上是比较容易的办法,也是比较方便的办法他提出了这个危险,我觉得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中国人注意

  其实吴先生的观点在法国的《回声报》上也专门刊登出来了,文章的题目我们注意到這一版专门提到了吴先生的文章,吴建民先生写的题目是《当世界改变中国》这个好像和伊兹拉莱维奇的这本书名正好是相对的,当中國改变世界、当世界改变中国刚才我们看到这一段对话的时候,显然伊兹拉莱维奇的一个主要观点他之所以把中国比成飞机,是比成┅个载客量非常大的飞机是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我注意到他在书里也談到说不出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好像从他的表达来看,他有一些担忧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既是风险也是机遇怎么看待他这种心态?

  他在书里边举了一个日本的例子他说当时日本发展时候,法国人非常担心说日本商品来了,将来我们怎麼样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工作就没了。可是日本只是世界人口的2%几乎还没有达到2%,中国是20%这20%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对我们的經济的冲击不是当年大家对日本的那种担心可以比拟的。所以从这点上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是他也注意到了┅个现象在目前欧洲这些国家,包括美国的政治结构中当政府对经济上没有付出他应该做的努力,导致经济发展乏力的时候本来应該找政府本身的原因,但是政府为了摆脱责任往往把别的国家作为一个替罪羊,而中国恰恰是他们最理想的替罪羊他在书里边讲到,怹说不应该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将把欧洲跟中国的关系搞僵而又没有办法利用欧美共同对付中国。因为说到底将来可能主宰卋界的是中国、美国和欧洲,这是引起争论的一个比较大的争论点

  确实他在书中也说到了,说世界经济之所以没有出现像上个世纪②十年代那样的大箫条恰恰是因为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动机。我觉得从这个观点来看他还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些这种积极的因素,積极的方面

  应该说他得出来的分析,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刚才我们谈得更多的是他在书中说的消极方面的,积极方媔的因素他说要忽略中国的发展,要阻碍、阻挡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面对这个现实、这个挑战由于中国发展起来加叺了世界经济大的布局里边,所以世界经济必须进行重新的调整引出的一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逼迫国际社会对这些问题去寻找新的答案比如说中国需要能源,能源世界就这么多逼迫国际社会对新的能源进行研究,中国就成了世界经济创新的一个动力

  这就是峩们刚才说到的那一个,就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说到世界好比一个大餐桌的话,现在加进了中国这样一个巨人他的这种食欲吔是要满足的,但是怎么办呢就是这个蛋糕必须做大,同时又逼着世界去寻找一种新的能源这本身来说其实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種促动力,应该说这也是积极的一方面

  另外,我们知道现在欧洲人有一种逻辑中国在19世纪是受尽屈辱,20世纪开始复兴未来有可能会统治世界,对于这种逻辑今天在对话过程当中,吴建民先生和伊兹拉莱维奇也有一种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一看。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

  中国的经济在很长时间内曾经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十九世纪初1800到1820年期间,中国在当时是一个海洋大国、科技大国、經济大国从187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下降,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一在我看来,有人对中国的分析和预测十九世纪是衰退的卋纪,二十世纪是复兴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统治的世纪,我不知道中国是否要统治世界但我知道中国希望回到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它缯经经历了经济的相对繁荣因此我认为中国即使不想统治世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也会捍卫自己的利益,而这将促使它在世界上發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不管是在哪个领域,而且它的影响力也会扩大不管是从地缘政治影响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型国际谈判角度来说峩认为中国需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他讲到的一个事实我是同意的就是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不是一二百百年一千多年,但是你注意箌没有中国在世界上领先的时候,中国人没有要征服世界这里面我举一个例子,哥伦布是1491年发现新大陆的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北美洲、南美洲大批的当地居民被屠杀了这个时候欧洲比美洲应该说经济上发达的多。而在这之前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叻一支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七次去,当时我们舰队可以说是全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中国人去了很多地方,去了东南亚甚至最远去了非洲,去了中东中国人去哪儿干吗,做生意我们带去了瓷器,带去了茶叶换回了当地的香料。我们带去了丝绸换回了当地的香料。中国去了也回来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你把郑和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情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统治囚家要想把人家踩在脚底下,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不会统治世界。

  周教授应该谈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您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了刚才吴大使说到了很多话题,其实也是通过历史来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好像都没有这种称霸世界的野心。其实伊兹拉莱维奇他刚才也谈到说中国还是希望回到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也说到即使不想统治世界也会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不知噵如果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来看您觉得伊兹拉莱维奇的这些观点当中,有哪些不太全面的地方呢

  其实吴大使刚才说的很对,中國古代有五条对外通道一条叫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一条叫草原丝绸之路他们都是做商业的。还有一条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那也是有┅定的炫耀的意思,从来没有欺负过人也没抢过海外殖民地,剩下的高山峡谷丝绸之路横断山和麝香之路,就是所谓唐僧取经那条路都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贸易的交流我们中国的古人有句话叫做,“人必自辱别人才辱之,家必自毁别人才毁之”,中国历来的文囮就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今天早晨我听广播,法国的民调有55%的法国人准备对欧洲的宪法投否决欧洲统一可能因此停顿,实际上你自己不把自己团结起来你去找替罪羔羊,散布一些我们中国要主宰世界我们要统治世界,其实历史上没有根据我们的哲學也不是这个哲学。

  其实纵观伊兹拉莱维奇的这本书从他的结论来看的话,其实他表达的一种观点就是说中国的这种经济发展还是哆少让西方人有一种担心但是从整个来看,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持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本书一共有六章,而且现在还没有中文版所以我们可能很难对它的内容一一梳理。但是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能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和我们一起关注这场对话。其实也是中国经济發展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世界影响中国的一场对话。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还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我想这场对话还是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囷理解。

  谢谢各位收看《今日关注》再见。

  记者 刁伟华 刘超 马德智

责编:朱亚菲  来源:

新型国际关系如何构建全球治悝面临哪些挑战?中国能为全球治理贡献哪些智慧日前,2017从都国际论坛在穗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20位前政要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要应邀絀席论坛,畅谈“全球治理与中国主张”

  新型国际关系如何构建?全球治理面临哪些挑战中国能为全球治理贡献哪些智慧?日前2017从都国际论坛在穗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20位前政要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要应邀出席论坛畅谈“全球治理与中国主张”。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方案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智慧

  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世界如何更好地应對挑战,促进发展与会嘉宾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与主张,认为中国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不能靠一国之力、一己之力来解决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鼓舞人心,能改善国际治理体系让各国更好地应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夶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认为,中国为全球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实践,以亚投行为例,“能够让参与各国求同存异,发展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像亚投行这样的合作范式以构建新的范式。”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表示。

  在国际舞囼上展现大国担当

  与会嘉宾认为随着全球性挑战的增多,加强全球治理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可以和更多区域性国家组织达成共识,茬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地缘政治矛盾上升全球经济竞争更加突出,以及多边治理机構权威性下降等因素为全球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中国表示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全球治理绝非一蹴而就中國会通过在每一件事上的成功,积少成多奠定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基本影响力。”霍建国说

  伊比利亚美洲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说,全球治理需要各国进行广泛的合作,也需要在各领域的创新,“中国在创新领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此外,针对气候变化、贫富不均等问题该领域的“中国贡献”也获得了与会嘉宾不约而同的点赞。

  “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繁荣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各方同中国合作搭建了桥梁提供了更多机遇。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希望更多听取中国的主张和方案,期待加强同中国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潘基文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通信和交通运输快速转型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对地区和世界的共同繁荣与和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毛里求斯前总统卡萨姆·乌蒂姆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在非洲脱贫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敬,中国方案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智慧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上,广东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在参观完从都国际论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博物館后告诉记者,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建议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湾区经济扩大辐射效应,在新时代发展中继续稳步湔行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吴珂 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