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的人对自已是中国人这点有多少认同感

“出国后我们只是中国人”少数民族留学生有感...
出国留学,我们身上的标签都是统一的“中国人“,然而对于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很多人无论是否身在异国他乡,身上都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传统和习惯,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小伙伴们。他们在美国留学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少数民族在美留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随着中国出国队伍的壮大,身边小伙伴们,尤其是待在扭腰、LA这样中国人扎堆的城市,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也许对于很多人而言,身边绝大部分玩得好的朋友也还是中国人。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以及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请自行脑补CCTV纪录片style,掌声有请宋祖英阿姨登场)。
所以在国内,少数民族的身份常常会成为自己和其他中国学生之间永恒的话题。但是来到了美国这个大熔炉,大家仿佛就没有了所谓少数民族的概念,身上的标签都统一变成了“中国人”。
图片来源:幼儿网
对于这些仍然保留着强烈民族风俗的少数民族同胞们,他们即便在出国留学后,从家乡记忆深处带来的习惯依然无法抹灭。尽管现在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已被汉化,但无论是宗教信仰,抑或生活习惯,他们与占了全中国人口90%以上的汉族同胞们依旧迥然不同。
图片来源:www.soocang.com
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除汉族外,排在人口比例前十名的民族分别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以及藏族。其中过千万人口的有壮族和满族,分别有16,178,811万和10,682,262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美留学的少数民族群体,记者和一些目前仍在美国留学的少数民族同学们聊了聊。有关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身份认同和乡愁,也有关他们对于自身民族的解读。
图片来源:www.xixid.com
学生,就读于纽约大学
&&“传统的穆斯林家庭,不太愿意送子女出国”
2016年秋,小A从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来到了美国纽约就读研究生。初来乍到的她,作为一名传统穆斯林,却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我们家比较开明,所以饮食上不需要特别讲究,不吃猪肉就可以了。”小A狡黠地眨着眼睛说道。
事实上,小A能够得以来到美国留学,也是托了父母开明的福。“很多传统的穆斯林家庭,是不太愿意让子女出国的。”小A表示,因为自己从小生活在回族自治区,本科读的也是一所重点民族大学,所以身边的回族朋友非多。“不像汉族同学,出国读书的有很多,而回族同学们出国读书的寥寥无几,顶多去一些中东的穆斯林国家留个学,毕业后也会回到老家。”
图片来源:新华网
根据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数比例为33.9%,其中不乏大量的传统穆斯林回族家庭。“像很多回族家庭的小孩,从小上回族学校,念古兰经,从不穿短袖短裤。因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人体是羞体,需要遮挡起来。”小A称,除了文化宗教以外,穆斯林家庭对于饮食也非常讲究。“一次我和一个回族朋友一起去韩国旅游,一路上她根本不吃任何当地食物,只吃自己带的饼干。”那次过后,小A朋友的父母知道了她们去了韩国,“发了好大一顿脾气,还说不让我再带着她到处疯跑了。”
然而,来到了美国之后,小A发现,相对于国内,一些穆斯林国家,比如巴基斯坦、土耳其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这些国家的民众都十分愿意让子女出国学习更先进的东西。
“也许是因为怕被汉化吧,”小A说,所以更多的中国传统回族家庭都选择“圈地自萌”,不想让子女出国留学,大学毕了业最好回到家乡工作,将来结婚也是要找回族人。
而对于自己的家庭,小A并不愿意多谈,只是表示“我是穆斯林家庭,妈妈是回族,但爸爸是汉族。另外我的妈妈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是从外地来到宁夏后才改了民族,入了伊斯兰教。”所以小A只是遵守最基本的穆斯林礼节如不吃猪肉,每周在清真寺礼拜等等,“其他的方面都比较自由。”
小可(维吾尔族)
学生,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图片来源:www.smxs.com
&&“价值观认同比身份认同更重要”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可,2015年便来到了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学习公共管理的她,漂亮大方活泼,笑声非常爽朗,有着典型维吾尔族姑娘的特质。采访的时候,她开玩笑说,“以前都是我采访别人,今天终于轮到别人来采访我了,哈哈哈。”
小可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不是见到她本人,也绝不会想到她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维吾尔族姑娘。据小可称,她从小在汉语学校读书,高考也是通过‘民考汉’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新闻系。“在家里用维语,在学校和社会上交流都是用汉语。”
(注:“民考汉”是指规定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汉族考生参加高考同样一套试卷。而相对的“民考民”是我国高考中的一项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相应地,报考时也必须报考民考民的相关学校和专业。
——百度百科)
在国内的时候,小可说,因为对于新疆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几年前发生的一些事件和媒体的负面报道,使得身边很多同学对维吾尔族人产生了偏见。
“虽然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偏见,但仍然会有很多同学来问我新疆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是不是如报道那样。”
这个时候,小可每次都能感觉到自己作为“少数民族”的与众不同。尽管如此,小可仍旧努力去解释、澄清。“我有义务让别人更多地了解我们民族积极的一面。”
图片来源:新浪网
而来到美国后,小可感觉到自己身上“少数民族”的标签越来越淡化,“这里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太多了,大家没有时间管你是从哪来的。”不过由于维吾尔族人不同于汉族的长相,“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混血或ABC,才会解释一下我是少数民族。”
“刚来美国的时候其实想要有意识地会想要接触一下同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同胞们。”小可表示。“毕竟来美国留学的维吾尔族人不多,他们很多都会去土耳其等文化宗教相似的地方留学。”然而随着自己待在美国的时间增加,她发觉“还是要接触更多元的文化”。其实,小可在美国认识的维吾尔族人非常少,“我后来就没有刻意地去寻找同族人,交朋友的时候也不会先入为主。”
“相比一个简单的身份认同而言,价值观上的契合对我来说更加重要。”这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笑着说道。
文文(朝鲜族)
学生,就读于纽约某艺术学院
&&“文化语言和成长环境像是韩国和中国的mix”
相较于热情活泼的小可,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文文则显得文静内敛。虽说出生在朝鲜族自治州,但对于本科就已经去了天津读书的她,早早地感受到了自己本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各自的特色。
文文表示,自己从小的生长环境就像是韩国和中国的结合体。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和韩国很接近,但很多年轻一代的朝鲜族更多的接受的是汉族的教育。“在家里过的像韩国,出门以后人在中国。”
图片来源:易网
由于语言上的便利,更多的朝鲜族学生们更愿意选择去韩国留学,“出国留学的朝鲜族有80%可能都会选择韩国,或者日本。有很多人最后就留在韩国了。”而即便在美国,朝鲜族的学生们也更容易交到韩国朋友。
无论是在天津读书,还是在美国求学,文文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食物。“妈妈做的泡菜、萝卜干,就是我的动力啊。”
图片来源:www.wuyuandao.com
每当想家的时候,文文总会跑到K-town(韩国城)来大吃一顿“在纽约上学真的很幸运,至少还有K-town可以让我吃到家乡味。虽然像法拉盛、Chinatown这些华人区我们也会去,但还是k-town更能让我找到家的感觉。”
图片来源:cnnews.chosun.com
除了饮食习惯外,朝鲜族的生活也与韩国社会及其相似。“长幼尊卑等级非常严格,哪怕对方只大自己一岁,也要用敬语和其交流。另外,朝鲜族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很普遍。”
“可能是从小的环境影响吧,朝鲜族的男生们都有点‘大男子主义’,女生则从小被教育要以家庭为重,以老公孩子为重。”文文说,她现在的男朋友是一个汉族小伙子,“他很尊重女生,对我也非常好。”
然而文文的母亲则是这种环境下的一个“异类”。文文的妈妈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工作生活上都很能干。“事实上,我学钢琴和来美国留学,都是她一手包办的。学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由我替她实现吧。”
文文的妈妈从小在一个非常传统的朝鲜族家庭长大,男尊女卑很严重,“所以她非常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于是拼了命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才挣来了这一份可以让子女留学的机会。”
文文说,自己很感谢有这样一位母亲,“是她让我学会了独立,不依靠男人,靠自己生活下去。”文文表示,对于将来,她依然想要继续留在纽约深造,希望能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自己的梦想,更是妈妈的梦想。
Amber(朝鲜族)
学生,现居印第安纳州
&&“年轻一辈的朝鲜族更加开放”
采访Amber的时候,她刚参加完一个峰会,正在回学校的高速公路上。“我属于‘非典型’的朝鲜族。”Amber笑称。
“我来到美国以后,所谓的朝鲜族的身份顶多是一份谈资,大家聊起来觉得比较新鲜,但也仅此而已了。我的生活和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一样的。”
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和文文同样生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Amber在6、7岁时便随父母搬到了大连。“所以我的朋友圈被‘汉化’得很厉害。我身边鲜少有朝鲜族的朋友,基本都是汉族。”
尽管如此,Amber一家人在大连生活了多年,但饮食、生活习惯依旧很“朝鲜”。“我们还是喜欢吃韩餐,做辣白菜。也没有什么过汉族节日的概念。”
“对于年轻一辈的朝鲜族,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开放。”Amber说,这一代的朝鲜族年轻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更好奇,心态也更加开放。“所谓的民族认同感都在慢慢淡化,首先认识的是这个‘人’,然后是这个人的思想、价值观等等。至于这个人来自什么民族,什么国家,已经被放在很后面了。”
小措(藏族)
学生,现居密苏里
&&“我的身上依旧深深印着家乡的烙印”
清晨,点一根藏香,伴着袅袅青烟开始祈祷。墙上挂着的唐卡记录着藏族曾经的史诗。这就是藏族姑娘小措的美国生活。
“虽然少数民族在国外并不标签化,但是家乡的烙印还是深深印在我心里。”小措说,只有在点藏香的时候,这种仪式感才会让她的心安宁下来。
图片来源:www.najiaoluo.com
出生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措目前就读于密苏里一所私立大学。“父母很希望我能留在美国,可是也许因为我的性格属于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的类型吧,所以在美国找工作也比较难。”虽然通过电话采访,记者仍能感到电话另一头是一位敏感老实的女孩子。
小措说,藏族人普遍都十分热情,“但不会表达,也很直接。”小措身边的好朋友并不多,但“她们都非常照顾我”。然而,不到18岁就来到美国的小措尽管已经在美国待了五六年,“还是时常觉得没有归属感”。好在她还有一个蒙古族的朋友,“大家的生活习惯相似、风俗相似,想家的时候也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分担。”
酥油茶、奶酪、牛肉干,这些藏族特色美食永远是小措魂牵梦萦的那一口。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过海关根本没法带,”想在美国找家藏族餐厅也很难,“所以在美国时就努力让自己适应,每次回家就大吃一顿。”
藏族人很好辨认。皮肤黑,小尖脸,深轮廓。女生总是喜欢戴很大的耳环,手上还戴着一串串的玛瑙、珊瑚。“在美国的藏族人很多,尤其在纽约。而且会经常举办活动。”小措表示,藏族人对于自己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十分强烈。“但既然来了美国,还是要多体验一下多元的文化。况且身边的朋友也都很好,我这么不主动的人,就不费那个事了。”
和许多出国留学的少数民族家庭一样,小措得以出国也是拜开明的父母所赐。“藏族人比较顾家,尤其是男生,男生是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的,所以一般不会出国留学。”
小措表示,来美国了这么些年,依然很想念藏族的传统节日。“在藏族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穿上传统藏族服饰,在初一和初十五上香,点酥油灯。这些儿时的记忆,是我最贵重的珍宝。”
图片来源:www.ganzixinwen.com
除了以上几名少数民族留学生外,记者也采访了一些满族、蒙古族以及纳西族的留学生。也许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较大的城市,早已汉化,他们的生活已然与汉族并无二致。然而尽管如此,在他们心中依然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说起一些早已失去的风俗习惯也会感到遗憾。
少数民族,在占了中国90%以上人口的汉族人看来,或许是神秘、充满好奇的,甚至带有偏见。对未知的人事物感到害怕,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就像小可在采访时说过的一样,很多时候理解都是互相的。在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远在海外的他们,有着同样的乡愁,同样的顾虑与纠结,我们身体里流着同样的中国血,56个民族是一家。
图片来源:www.52jbj.com
“我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向他人传递自己本民族更积极的一面。但是,最希望的,还是你能愿意听。”
(为保护受访人隐私,以上均为化名)
文/ Alba 北美留学生日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天道教育特为托福小白、烤“鸭”们带来提分利器——《托福/雅思全能训练营》!
4980元托福雅思全能训练营课程免费送!先到先得,限前300名!
今日搜狐热点一百年前他们逃难到中国,如今少数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国家,从最初的华夏民族到如今的五十六个民族。今天要讲的这个归化民族形成仅仅百年,直到如今大家对这个民族还有一些小误解,认为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实际上,他们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俄罗斯族人。    由于民族的名字,大家都会觉得俄罗斯族人并不是中国人,但他们会说中文,跟汉族人通婚,过中国节日,长年生活在中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其中有一些士兵流入新疆,还有一些不接受社会主义的贵族也前往中国,他们都大都居住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后来苏联国内有爆发发面积的自然灾害,又有一些人前往中国避难,他们纷纷选择归化中国,以此寻求保护不被饿死。    他们逐渐形成以外国人为主的村落,他们被统称为“归化族”。在1932年和1955年,有两次归国潮,大多数俄罗斯国籍的俄罗斯人都回到了苏联,但仍有一批俄罗斯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选择加入了中国的国籍,并娶了中国妻子,在此安家,并没有回苏联。  大多数的俄罗斯人都信仰东正教,要在教堂举行婚礼,孩子出生后要去教堂做洗礼,葬礼也要请神父到场,所以在新疆的伊犁、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我们都能看见许多具有俄罗斯族建造风格的教堂。    如今,归化族早已融入中国,成为了俄罗斯族。经过百年的繁衍,我国国内现在已经有1.5万俄罗斯族人了,如今他们也已经没有那么显著的俄罗斯人特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不仅是在相貌方面更中国,他们也接受了许多传统的中国文化。比如他们会在春节拜访亲戚朋友,在清明节去扫墓祭拜。很多人俄罗斯族人说:在中国生活更加安逸,中国才是他们的祖国。    所以,俄罗斯族人不是俄国人,也不是中俄混血,而是中国人,是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问答题知识点 & “(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习题详情
9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2.2%
(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4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2分)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2分)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鼓舞少数民族同胞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
分析与解答
习题“(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主要考察你对“问答题”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相似的题目:
(10分)政治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日,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它是继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根据《协议》,日起,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9.8%下降到0.1%(1)《协议》中,我国给予越南、老挝、柬埔寨这3个非WTO成员国与东盟其它7个WTO会员国一样的最惠国待遇。这依据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哪条原则?(3分)(2)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7分)B.[选修4一科学思维常识]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鼓足劲,来一个寒风凛冽,结果行人为抵御北风,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气温不断升高,行人暖意盎然,解开纽扣,脱掉大衣。人们将这则寓言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员工的爱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争才智。后来把这则寓言称为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1)南风法则体现的是哪种创新思维方式?(3分)(2)我们应该如何善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7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材料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主体之间的哪些关系?请加以说明。(16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12分)&&&&
“(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分)(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4分)”相似的习题。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