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在美实习经历,他是怎样拿到E&Y全职offer的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18 10:31
查看: 1449
毕业才醒悟找工作,DBC有一套
大学的时候对求职的需求不是很明确,所以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咨询。在大学毕业到上研究生之间,我gap了一年,这段时期我成长了很多,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才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东西。当时知道了DBC,看了许多DBC的文章,最后决定参加DBC带名企实习直推的VIP项目(一年Accounting硕士项目,可戳←了解详情)。参加了一个香港Finance公司的实习培训,因为之前的经历都是大陆的,这个实习内容比较多,感觉对我的背景提升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觉得和业内的人士聊一下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年的gap year去了解和准备。我觉得如果时间紧迫,又没有什么idea的话,和一个经验的人聊聊,也没什么不好的。
  四大只是一个跳板
其实我的理想track是做tax,但是audit 招人,就选择了audit.
做audit接触到商业领域的东西比tax更多,要为一个公司做audit,你就需要参与到他们的business中。曾经我的一个professor说过,如果在四大工作不是你的终生目标,就不要因为四大录取你而安于现状,人的一辈子很短,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把四大当作一个跳板,比如你对美食感兴趣,想开一家餐馆,那你就去申请做restaurant project,跟着这个project做的时候,会知道餐馆的运营状况是什么样的,在四大工作几年之后,因为你已经对餐馆运营已经有所了解,自己再去开餐馆,事情会相对容易一些,总比新手上路要强。
因此,做audit可以接触到对方的business,更challenging,也更有趣。
  背景空旷,先从小公司开始
很多人在写简历、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急功近利,这样反而做不好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的背景很空旷的话,你可以试着投一些小公司,例如:有的人GPA不到3.0,没有有价值的实习经历,但是目标锁定在四大和投行,这有点像在做梦。
所以有两点很重要:
1. 心态一定要摆正确。2. 一定要认清自己。
有梦想当然是好的,但是你可以少放一些经历在那么好的公司上面,多放一些在比较实际的公司上面,比如说一些local firm,然后一步一步往上。
还有一个就是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不要背答案,把你觉得比较好的地方写下来,多看,烂熟于心,把它变成你信手拈来的一些素材。你要做的不是去背答案,而是去搜集素材。要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面试就像和老朋友聊天
在PwC面试时一共是2轮。第一轮on-campus interview就是partner面的,到第二轮的时候就是super-day final round了,是partner和一个senior manager面的。
其实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不会故意来刁难你,我认为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心态问题。心态一定要放平整,不要太过紧张,就当作是和一个老朋友在聊天,你放得越开,越轻松,他们也更愿意和你聊。我面到最后感觉就不像在面试了,更像在和一个朋友聊天。
聊天的话题更多的关注在你的个人经历上,我以super-day举例,刚开始和partner面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些经典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说你的background,然后我说到一半,他就好像特别感兴趣,就打断我了。然后我们开始各种聊,到后来根本就没有面试的感觉了。所以简历上的东西,你必须亲身经历,然后在面试之前,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过一遍,把每个细节都过一遍,挖掘一下自己的闪光点,然后在面试的时候有意无意多提及,让面试官产生共鸣,让他认同你所说的那些qualities。
  用Networking锻炼口语
从我的角度出发,我觉得networking的重要性在于帮我锻炼和人沟通的能力。虽然很多人都说networking能帮助拿到offer,但我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我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曾经疯狂地networking,见一个人就聊,但是最后帮我拿到offer却是走一系列的“正规”路线,比如校招、海投,然后一面,二面。我不清楚在我的求职过程中networking有多少作用,有一点清楚的是除了interview,我没有和关键人物聊过。
Networking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它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我觉得要避免对networking寄予过高期望,不要以为你和别人聊一聊,别人就会给你一个offer, 这种可能性很小。
如何利用networking?我觉得你要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你确实需要多去networking, 但是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尽情和人network,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口语的机会。起初我也是抱着一种靠networking找工作的心态和别人聊,期间三句话不离工作,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后来networking我就轻松多了,聊天气,聊一些别的话题,问别人晚上准备吃什么,有没有推荐的restaurant……这样聊到最后别人还会问我要简历,觉得我是一个interesting person。虽然我不知道他最后到底看没看,但至少对我进行了肯定,要走了我的简历。
  早点开始,每天30分钟准备求职
我所在研究生的accounting program只有一年,也就是从8月到次年5月,所以时间很紧张,从9月份就要开始投简历了。所以很感谢DBC,因为我以前读过许多DBC的文章,了解到面试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知道面试要做很多前期准备,比如behavioral questions,要经常挖掘自己的亮点,没事多想想自己之前的一些experience,然后假想自己是面试官,别人在和你聊这段经历的时候,想问一些什么问题,换位思考。
我是从七月底八月份的时候开始慢慢准备面试。虽然面试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我觉得没必要把它当作一件大工程来做,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我每天基本上花费半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其实当你把求职准备落实到每天的生活中去时,它就变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了,一天15-20分钟。我做的时候不觉得辛苦或者累,这样坚持下去,等到面试的时候,就能看到所有的效果。
  美帝社会融入法则
其实大家都不是能很快融入美国社会,我也是来到美国2年后,才有了一点适应的感觉,但是也不能完全融入。我的朋友大多数还是中国人,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拼命想融入美国,交美国朋友,认识美国人。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要承认自己是foreigner,英语说得就不是很好,美国人可以选择是否要和我们做朋友。所以我觉得在和美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心态一定要摆正,这也可以比较快速的帮助你和美国社会接轨,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美国人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歧视亚洲人,他们只是觉得我们too shy,不爱说话,too quiet,你不能这样,哪怕说得不好,但需要练习。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有时候和我的美国朋友聊天,他们会说我太安静了,但不会说我英语不好,不想和我玩。换个角度想,外国人去中国,你会因为别人中文说得不好,不和别人讲话,不和别人做朋友吗? 不会的,你还是会和别人好好做朋友,好好教别人中文,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把心态摆正,心态摆正对你各方面都有好处,交朋友或者找工作都会很有帮助。
名校学霸师资、定制专属教学方案、陪伴式教学让孩子效率翻倍。
Powered by求职干货!我是怎么在秋招开始一个月内,拿到美联储全职offer的
本文由攻略频道粉丝@五百块原创。
从大二下开始找实习,到大四上拿到了美联储full-time的offer,找工作也找了快两年了,这两年真是经历了很多的起起伏伏,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总觉得很很多话想说很多经验想要分享。
回想自己找工作的历程,实在是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可以说没有这些帮助,我是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拿到offer的。
正因为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现在也更想帮助更多的人,分享我所能分享的,希望我的一些微小的经验和资源能帮助到大家。
这篇文章主要先讲我觉得找工作几个最重要的点,其实每一个点单拉出来都可以再讲很多,但是篇幅有限,只能先把每一个点主要概括一下,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针对某一个点再写一篇详细的。
我也看到很多其他类似的经验分享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一开始就教你networking。但我觉得,第一步应该做的,其实是找到自我的定位。
这不仅仅是我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更应该思考的是我想做什么,我希望毕业之后的这第一份工作这个公司能带给我什么教会我什么,我能够积累怎样的经验学到哪些东西。
我觉得弄清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毕业第一份工作是一个积累经验学东西的最好的机会,也能让你对未来到底想做什么性质的工作看得更清楚。
2. OPT/OPT stem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第二点肯定要讲networking了,可是我偏不。
(大概是因为我真的很讨厌networing吧,让我这么内向的人去network,真的是一种煎熬)。 这里特地把opt拎出来讲,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多少次hr在问过你visa身份之后就干脆地说他们不考虑留学生,多少次面到一面甚至二面人家跟你说公司不sponser。
签证的问题真的就是留学生的心头痛。我的经验跟简单:实话实说,一定不要隐瞒。
我认识一个人,最后都收到offer了,才告诉公司他的F1身份,公司直接把offer撤回了。
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一开始就说清楚,不讲清楚的话不仅浪费彼此的时间,而且到最后最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我的经验是,如果不确定公司是否sponser,第一轮收到面试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这个问题了,第一轮一般都有hr在场,可以给你最准确的回答。
如果不sponser,那么我们好聚好散,也就省了我再努力准备下一场面试的精力,也省了公司把我飞到一个城市的机票酒店钱(终面真的是非常累非常消耗精力的一件事,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一家不可能的公司上)。
如果sponser,那么皆大欢喜,你不用再担心签证问题会是阻碍,可以全身心地准备下一场面试。
总结一句话:一定要诚实,签证的确是留学生的一个disadvantage,但只要处理的好,不应该成为你找工作最大的阻碍。
3. Networking
终于讲到这个问题了,我只想说,networking是一个很tricky很微妙很深奥的学问,如果你networking做得好,你会收获很多很多的机会,但是想把networking做得好,真的不容易。
Networking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参加学校的招聘会info session或者career fair,积极跟hr和员工交流,结束后一!定!要!followup,要不然你跟人家聊半天有什么用。
也可以通过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er,让他们给你推荐一些校友来联系。更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朋友的父母,朋友的亲戚的朋友,来认识更多的人,一般这样的关系是最亲近的,人家也更愿意帮你。
但今天我想着重讲的还是最多人用的也是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校的alumni database找到合适的校友。美国的大学都是有alumni database的,记录了历届校友的专业,工作,联系方式等。
我们学校的database是可以根据专业,毕业年份,地理位置和工作领域来筛选校友的。你可以根据之前说的第一点【定位】来决定你想工作的领域,联系相应的校友。
就算你没有确定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跟这些校友聊聊天也是帮你了解各种工作寻找自己兴趣的一个极好的办法。
找到“心仪”的校友之后,就可以给他们发邮件了。一般邮件的开头先问好,然后说你是怎么联系到他的,如果是某一个教授或者一个共同好友向你推荐的,一定要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这样会大大增加人家回你的几率。
然后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年级,专业,经历等。我个人不建议写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毕竟没有人想听你大篇大篇的谈你自己。
介绍完自己之后,可以写一下你对这个校友的了解,要突出你对他工作的公司或者岗位的兴趣。最后提出你的要求,可不可以一起喝个咖啡或者电话聊一聊,一定要非常有礼貌地问,因为人家完全没有义务要帮助你。
建议如果不是很熟的人,还是以打电话为主,并且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因为很多校友真的很忙,如果你要求见面或者更长的时间,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多时间,我曾经就收到过一个校友的邮件,说我要求15分钟刚刚好,很多人要求更久的时间,他就只好say no了。
所以我的经验是不要太贪心,先从二十分钟的电话要起,大胆发邮件,The worst result you can get is no. 但如果你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有收获。
Networking的技巧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打电话应该说什么,之后又该怎么follow-up等。这里实在是写不下了,打算以后专门写一篇如何最有效率network的分享。
关于简历,我主要讲几点我觉得最重要的:
——重点明确
我看过很多人的简历,尤其是中国人印度人的(尤其尤其是印度人的),经历很丰富,大大小小的实习做过一堆,简历排版非常密,字小小的密密麻麻的。
我个人真的非常不推荐这种简历,hr每天收到上千封简历,可能每一份简历只能得到五秒钟,一个密密麻麻的简历,很难让人在五秒钟之内就抓到重点。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选出跟申请工作最有关联的经验,实习不要超过五份,每个经历下面3-4个小点,清晰地概括出工作内容。
——内容布局
一般简历包括以下几点:个人信息,联系方式,教育(education),工作经历,活动经历,如果是technical的工作,还要列上会用的软件和语言。每一个section都要长度适中,工作经历可以稍微长一点,但也不要超多整张简历的二分之一。
在这里再给大家一个小技巧,要多看job deion,尽量让你的简历上有跟job deion相符的东西。因为有些公司现在已经开始用resume scanner了,就是说机器会直接在你的简历里寻找关键词,如果没有他们想要的关键词,你的简历也许都到不了hr那一关。所以一定要让简历和job desciption契合度大一些。
——词汇的运用
我每次去career service改简历,consultant都会检查我每一个点的第一个词。要尽量用不同的词汇开头,比如之前用过analyze,就尽量不要再用这个词了。网上找个一个表,总结了一些最常用的开头的词,我觉得很有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source:footrule
最后一个大头就是面试了。可以说面试是找工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了。可能面试的时候你不经意说的一句话,就让人家pass了你。
也有可能你做的某一件事,就让人家很喜欢你,即使你的经验没别人多,简历没别人丰富,最后选你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但这其实是一个很拼运气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准备让自己发挥到最好的水平。
我认识的一些人(很少数),坚信面试不需要准备(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是最好的。
但我觉得,还是该稍微准备一下,也许你不需要把每个问题都预演一遍,但是起码知道自己想要说哪几点,在脑子里列好一个提纲。
毕竟有些问题,你知道是很有可能问到的,比如introduce yourself, why this major, why this company, why this position。想好自己要怎么回答,可以让你在面试的时候更有逻辑更清晰地表达出自己。
以上是针对很有自信临场发挥能力很强的同学。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临场发挥行云流水地回答出来的能力,我建议你还是好好练一练面试。
除了上面几个必须准备的问题,一些常见的behavioral question也可以准备一下。网上随便搜top 20/top50 behavioral question就可以搜到。
跟朋友练,跟室友练,跟career service的人练,总之就是要多练,想好自己要说什么故事,怎么把这么故事清晰流利地表达出来。
最后我打算说说我自己练面试的经验。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个例,极度不推荐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准备面试。因为我的随意应变能力真的非常非常差,而且我面试的时候很容易走神脑洞大开。
可以说如果面试官问我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问题,我第一反应不会是怎么去回答,而是开始想:
“天哪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这次面试又黄了隔壁的小花都已经找上工作了我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不如回家睡觉去吧可是回家还要做晚饭我今天早上好像忘了把牛肉拿出来解冻了完了他怎么还在笑嘻嘻地看我其实也没有过很久吧如果我现在开始开口讲话也许还有希望可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啊。”
总之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我准备面试的方式就是把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下来,没事就拿出来练练。我从大二开始,建了一个google doc,里面记录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还有往届面试被问过的奇葩问题。
每个问题我都详细地写下了答案,我叫它我面试葵花宝典。到我大四的时候,宝典已经有二十多页了,并且有各种的highlight来标重点。我
把它分享给了我的男朋友和学姐,男朋友每天晚上陪我视频一个一个问题的过,学姐帮我一句一句话的改(表白,可以说没有学姐我是不可能找上这个工作的)。
就是这样,这二十多页我背得滚瓜烂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人发现我是背的,一定要表情自然,适度停顿和思考(请开始你的表演),仿佛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很难,我觉得我到最后也没有把演技提升得炉火纯青。但反正熬过去了,我再也不用打开那个google doc了。
这里我真的是坦诚地真挚地毫无保留地把我准备面试的经历分享给大家。Again,我非常不支持不推荐不鼓励这种方式,如果面试官发现你是背的,是很容易引起反感的。
我觉得面试还是要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这样反复练习。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谢谢你看到这里。
文章写的很粗糙(毕竟我已经四年没有写过任何中文文章了),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找我改简历练面试也不是不可以(真的很闲),真心地希望这些经验能对你们有一些些的帮助,因为我深深知道在美国找工作是有多么的难,这一路走来是有多么的苦。
本文由粉丝@五百块(ID:wubaikuai_)原创,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