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人眼里的中国人过马路还不如中国人",有意思吗

中国人的自嘲心态
作者:李润蒲新闻来源:正义网
  中国人是极富自嘲精神的,能够很敏锐地发现并讽刺自身的问题,这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是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过份的自嘲、自我讽刺,则会削弱其自身的自信力;同样,一个社会如果过分的自我讽刺,则会导致一种喷子文化、悲观情绪的蔓延。当每一个人都戴着一副世态炎凉、悲天悯人的眼镜看社会时,整个国家就自然而然的‘动荡飘摇、混乱不堪了’。&
  国人的自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一种共同的形式,这个形式往往有三个步骤:1.发现、指出并描述一个社会现象;2.将其升格为一种中国独有的现象;3.直指中国文化、社会的核心本质。&
  我们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中国式过马路,本来指很多中国人在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不文明行为,“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搓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现象当然是存在的,而且很严重,但是人们似乎更关注的是其中的一个有趣的用词“中国式”,这个用词触发了很多国人敏感的神经。“中国式”意味着‘这个现象是中国独有的’‘中国特色的’,人们很愿意不加任何思考的直接接受‘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的这个结论,并且十分敢于直面它,从‘只有中国人这么过马路’进而推出新的结论‘中国人就是素质低下’等等。当有人说‘并非只有中国人这样过马路’‘英国人也如此过马路’,‘美国人过马路还不如中国人’时,这些人则有站到了另一个制高点,指出这种‘他们还不如我们的心理’是典型的‘阿Q心理,弱民逻辑,自欺欺人’从根本上否定你。国人的这种敏感是一种极有趣的心理,在这个例子中,可能作者本人运用“中国式”一词的意义仅仅是:‘这个现象是中国有的’,但人们就是愿意理解成这是‘这个现象中国独有的’,就算把‘中国式’改成‘中国人’或其他,人们依然还是能从中提炼出‘中国特色’的意思,甚至于只要是在中国发生的现象,则人们潜意识中就会自然的而然的觉得这是中国特色的,有时自己都意识不到。(如在各种社会现象的评论栏里都等出现‘中国特色,呵呵’一类的词语。贪官‘中国特色’,食品安全‘中国特色’,医疗‘中国特色’,教育‘中国特色’)而且更有趣的是,从‘中国特色’的漩涡里出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漩涡里的人认为任何想拽他们出来的人都是阿Q。&
  有些在漩涡里的人意识到了,那些‘英国过马路也这样’或‘英国过马路比中国还差’的说法是真实的,但仍然是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则又说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于是又一次占领了制高点,让那些‘阿Q们’无言以对。子曰‘吾日三省五身’,我们的确应当反醒自身的缺点与错误,但似乎很多国人的反省心理确很有趣,就如同在一个考试中,他有一道题不会做,然后他就悲凉了、绝望了然后开始了这种独特的自省模式‘我不会做这道题’‘全班一定就只有我不会做这道题’进而推出‘为什么我这么笨’‘我一定是最笨的’等等结论,当他大脑中的另一个部分试图去说,你不应当这么想,事实上有很多人也做不出这道时,他就骂你个阿Q,这种想法太卑贱了,当考试结果出来发现的确有其他人做不出来时他还是压抑自己心中的另一种声音,下一次则继续重复上一次的过程,当有一道题真的只有他自己不会做时则有进一步确信了自己的想法,如此循环这个人就会变得十分自卑、压抑、混乱,从不会去分析问题本身、解决问题本身,而永远在直面那个虚幻的自身。更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解救他。&
  当这种自嘲通过传媒,蔓延为了一种常态,而人们了解整个社会又恰恰是通过这些,那这个社会就自然而然的是混乱的,悲凉的了;因为这些嘲讽并非完全客观理性的针对问题本身,而总是在潜意识中带有一种独特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蔓延。同时这种潜在的心理又很难跳出,因为当有人试图指出你有这种潜在的自卑感时,你又会占领其他的至高点去反驳他的逻辑。&
  中国式过马路如果更加深入的分析,映射的是国人普遍存在的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法不责众蔑视规则的心理。这种普遍的不守规则的状况,其实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规则制度不健全的社会共性的问题。然而这样的说法,往往被国人理解为某种借口或安慰。&
  中国人的这种独特的自卑心理,觉得‘差’是中国特色的想法,源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因素,国人缺乏对于自身、世界、发展的理性地认识。于是国人甚至将一切不好的行为归结于自身根本性的某些东西。事实上这一切根本上是因为落后,而落后根本上是因为发展的时间太短而已(当然亦可以往长远去广义的深究原因,不矛盾)。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如果粗略的总结大体有三点,1从较长的一个历史事情中国都很落后,甚至于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这种自知落后心理的延续。2&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当下,国人出国越来越频繁,但国人一般仅仅看到了欧美日韩等发达的社会,而的确相较于这些社会中国仍然有很大差距,于是国人似乎就觉得为何改革开放这么久,中国仍然是如此样子,整个世界只有中国不好。3&大量运用这样心里描述问题的言论在传媒上得传播,传递了这种潜在的自卑,而传媒是则人们认识外面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
  但事实上,中国早已不是世界上最后的地区,而事实上是相对较为发达地区,而这个世界上真正较中国更为达发达地区仅仅整个世界的较少一部分的人口。国人并没有见过整个世界的样子,国人一般只见过欧美和中国,然后听说过几个关于很穷但很干净的国家的传说(如不丹等),于是就觉得一切问题都属于中国,只有中国最乱。但事实上,现在世界上的诸多国家的现状可以够描述出一个国家发展的整体历程,一个国家,其发展的阶段、发达与落后与社会的诸多因素都是匹配的。这也就是说发达是全方位的,落后也是全方位的;从素质,教育,到卫生,基础设置,秩序,制度,法制一切都主要由发展的水平决定的,这一切仅仅是说明国家还不够发达,需要发展,仅此而已。但很多国人内心的潜意识里蔑视这些客观的观点,永远也跳不出那种自卑的逻辑怪圈。&
  而就如同我前面所讲的,这种心理绝不仅仅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而是一种病态的自卑,在潜意识中存在的病态的自卑,而且会传递、绵延,当有人试图给你自信时,他则总认为那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安慰,并加以蔑视。&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人们需要认识到得是30年是远远不够的,社会需要的仍然是发展。但很多人已然对于发展和改革厌烦了,失去了耐心,试图不去正面问题本身而去直面中国人本身,中国本身。但是,事实上,近30年来世界上几乎没有比中国变化更大的国家,即使当下也少有比中国发展的更快的国家,发展需要时间,改革者需要时间,人们也需要适应、并认清一个暴露在世界舞台上的变化中的、发展的中的中国,在一个刚刚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世界中所真正处于的位置。&
  而在近90年前,中国最贫弱的时候,鲁迅先生仍能写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如此的文章,而在当下,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人竟失去自信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责任编辑:刘帆]日本网友热议:美国人眼里的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的特性!日本网友热议:美国人眼里的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的特性!外国人说百家号日本网友热议: 美国媒体做了一个关于中日韩国民性的调查 正文翻译:い」、韓国人「プライド強い」―米国人が見る東アジア3国の国民性 日、米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で、ネットユーザーたちが日本人、中国人、韓国人の国民性などについて、質問に答える形でさまざまな書き込みをしている。米国人が太平洋を隔てた東アジア3国 の国民をどう見ているかがうかがえ、興味深い。 日本人については「礼儀正しい」が共通の認識。日本人&礼貌好&、中国人&有点吵&、韩国人&自尊心强!美国人眼里的东亚三国国民性。美国网民给出了各种形式的留言。从留言里可以看出隔着太平洋的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日韩三国的,对日本人的看法普遍都是&很有礼貌&,&基本上比较保守,接触起来表面上和蔼和亲,实际上是出于礼节&,&没有中韩那么喜欢追求物质主义,大都很有礼貌。对时尚有品味。对待外国人开放又很和善。工作狂,服务世界第一。对初次见面的人比较害羞。&&很有礼貌,不自大,尊重对方。&浮现出一种在哪里做事都老老实实,没什么自我主张的日本人形象。关于中国的看法则是&吵闹&,&喜欢逞强,有时候比较吵,有时缺少一些社会基本的礼仪。在东亚最务实,最具有独立精神。&&很吵……物质主义。强烈的爱国主义。待人热诚,和善。重视忠诚度。&以世界第二的经济力量为背景,存在感越来越强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来说,美国人跟中国人根本没什么区别。对韩国的印象是&自尊心强&&激烈&的言论,&自尊心强,看待任何事物和观点都非常积极,不过百分百都以韩国为出发点&,&待人热情,很和善。既能低调又能善于交际。人一多就会非常吵&,&注重物质主义,比起日本人来说更直接。重视家族传统。&网友评论翻译:1、没有实打实的成绩,没有内涵的自尊心 稍微受到一点刺激就跟打了鸡血一样2、调查内容里有八成个人比较赞同 不过话说回来&吵闹,自尊心强&形容某个有50个星星的国家也很合适啊……3、不觉得日本那些事有什么特别的 今天也是,在狭隘的小道里自行车互相谦让了,先通过的人也给让路的点头打招呼表达了谢意 送快递的因为今天早上8点过来还说&不好意思,早上来的有点早& 这些不值一提的事情每天都会重复在日本发生~~~4、人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过去越穷越会打扮 声音也会很大,过去越悲惨,自尊心也会越强。5、美国人:自我为中心(跟中华思想差不多) 欧洲人:自尊心高 俄罗斯人:蓝眼睛的中国人6、中国人喧哗起来就跟旁若无人一样,跟美国人真是一模一样7、想起ac上的一个评论:日本人轻大义重小节,整体气质忧郁,中国人重大义轻小节,整体气质敦厚,韩国人无大义无小节,整体气质狂躁8、不是都说了吗,日本人&接触起来表面上和蔼和亲,实际上是出于礼节& 中国人确实有时不太克制自己,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方式好些。小编有言:论礼貌中国人是比日本人差,也是近几十年的事,以前中国人见面,拱手作揖,见了父母,师父,长辈是下跪,接受人东西,必双手,同时谢谢。农村以前来客人了,奉茶,递烟,肉蛋面先打尖,再备酒,酒饭后再奉茶递烟,客辞去出门相送。现在有些简单了。最主要就是表面,熟人见面没有什么礼节,部分人行西洋传来的握手礼,大部分没有。亚洲日韩鞠躬礼,东南亚部分合十礼,中国的抱拳礼丢了,跪礼更不兴了。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中国人的礼貌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外国人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倾听各国草根真实声音,全球平民眼中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研究现状
& & 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它的经济,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舞台上,在面对诸如海洋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化问题,中国竖立着自己的大国形象的同时,扮演着日趋重要的国际地位。而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上台,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提出,中国的社会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 &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做好了成为世界的焦点的准备了吗?
&&& 中国式过马路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也是社会调查我们小组的选题方向。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当无视交规的中国式过马路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不禁发问,我们的国人怎么了?
& & 是呀,我们的国人怎么了?我浏览了网上的一些观点,加上平时和朋友间的闲聊,总体而言,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 & 第一,是中国人的素质太差。第二,是因为有些交通路口的设计问题,使得行人不得不&闯&过去。接下来我将就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述。
& & 首先,先说客观原因吧。就是交通路口的设计问题,我们将用我们组的一些实际调查案例,来进行分析。
& & 案例一:东大桥蓝岛十字路口。
& & 这个十字路口东西方向的绿灯很短,而南北方向的绿灯较长,而且马路很宽,以我的速度小跑着将将能通过,而很多老年人则是望尘莫及。
& & 案例二:呼家楼朝阳大剧院路口。
& & 这个十字路口的人流量很大,地处三环的辅路,交通相对混乱。我们本来是打算在这里统计闯红灯的人数的,但是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南北和东西方向竟然有足足20秒的时间都是红灯。
& & 案例三:国贸站国贸桥路口。
& & 这个路口南北方向分为两个信号灯,因为中间横着国贸桥。每次骑车在这里路过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由南向北的第一个信号灯还是红灯的时候,交通协管员就已经在开始放行了,因为这个时候第二个信号灯已经变成了绿灯。
& & 其次,几乎在每个十字路口都存在斜行穿过马路的情况,因为当两侧机动车转弯的时候,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斜行的通道。之后我特别留心了一下,发现很多国外的电影里繁华的十字路口的确有一条斜行的斑马线存在,这样就为想要从马路的这个角落穿行到斜对面的行人提供了便利。
& &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现象,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几处,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以上的实地考察,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有些交通路口的设计问题的确是造成中国式国贸路的因素之一。
& & 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情况虽然时有显现,但却并不是一种普遍情况,而中国式过马路则几乎在所有路段都普遍存在,那么支撑中国式过马路的另一个强大的动力是什么呢?
& & 这股力量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的国人素质太差吗?还是因为法不责众的心理因素呢?这一点我想分几块来谈。
& & 第一,从众心理,法不责众。
& & 中国的交通法规虽然对穿红灯的行人有所规范,但是因为行人过多,执行难度过大,所以失去了执行力,变成了一个空头的条文。行人们依旧是凑过了一小撮人就大胆的闯红灯,另一方面是对于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也让所以行车的司机们都老老实实、小心奕奕的躲让。
& & 第二,无视规则,目无法纪。
& & 中国自古历来就有着礼法不分的传统,什么是礼法不分?礼是我们日常甚或中的道德观念,所以礼法不分就是只要依照这自己的价值观形式,对得起良心,就可以去做。所以我们相对于尊重社会普遍的法治,到更尊重普遍的道德。所以当大多数人闯红灯的时候,制种行为就会被得到接受。
& & 第三,中国人的心态。
& & 有些人过马路的时候闯红灯,开车的时候又骂那些闯红灯的人,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之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中国人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自我,而只有两个或以上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他们才存在自我。就比如排队打饭,如果有人在你前面插队,你会好不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承蒙你出现
新人主播第二天求关注
越来越像男孩子
独狼哥生日快乐?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中美过马路比的是什么?_网易新闻
中美过马路比的是什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发表评论称,自称是“世界中心”的大都市纽约,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评论称,“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式,行人我行我素,全然不顾车辆和其他行人,自己直接开步走,连和他人“凑一起”的意识也没有。三言两语这篇报道好。大义凛然,论点、论据、论证一个都没少!哎,我们有点自嘲式的娱乐也要上纲上线吗?——武广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定和执行也不是很合理。行人优先行人优先,车子从来不会因为抢先行人受到惩罚!——梅香涌中美心态不一样。中国闯红灯过马路者:“我们抱团凑一撮走,挤到车子开不了,红灯就安全了。”美国闯红灯过马路者:“司机如果敢撞到我,我会把他告到……”——李开复车让人,很人性化,但是,过马路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等车完全通过后再过呢?绿灯是亮了,多等几秒,也许会有更多的便捷和安全。——张新纽约街头走路都是车让人的,这一点跟国内正好相反。——任坤难道什么都非要套上中国特色还不够?还要加套美国式?——彪闻过马路不看红灯不是好习惯,可干吗非要加个“中国式”?媒体不自我贬低会死吗?——郭松民将心比心。面对国外调侃中国人在外形象差的观点。你会作何表示?——李元昊规章制度不是以人为本,交规更是以车为本,怪不得行人搭伙儿闯红灯。我比老外还遵守交规都忍受不了漫长的等红灯时间。——穆贵之那些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乱闯的人,你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就别指望别人拿你的命当回事。——贾郅到处鄙视大陆人,但是见了大陆人又满眼睛都闪烁着人民币的光芒,满街的sales见了大陆人恨不得抱着大腿把钱从人口袋里扯出来!——李蒙蒂过马路是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问题,不是过家家,为什么要和别人相比呢?——魏青云反对这样比较没意思“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式,想说明什么呢?是想说,美国人也在集体闯红灯,所以就不能说闯红灯的人素质低?这种逻辑比较荒谬,衡量人的素质,标准应当是行为表现,而不是别人都在怎么样,所以我们怎么样就与素质无关,这很像是阿Q奉行的价值标准。我认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大多数人的素质应该都是不错的;而素质低下的人,中国和美国应该都有,不必拿那些低素质的美国人来宽慰那些低素质的中国人。作者称,纽约地大人杂,什么文化水平的人都有,马路上走的,既有没上过学的非法移民,也有腰缠万贯的超级富翁,更多的是拥有高等学历的高级白领……因而得出结论:“闯红灯的原因与素质无关。”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身份与“素质”不能绝对地画等号,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富有更不等于高素质,并且这里的直接证据就是他们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事实。或者,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很好,但不等于所有的方面都不存在素质问题——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问题。有些人反感“中国式”这个提法,但我认为,对于一些属于国人身上特有的问题或毛病,当务之急是引起重视,而利于改进、改掉;与一些问题和毛病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和损害相比较,我们在自嘲与解剖上苛刻一点,是算不得什么的;更有害的问题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妄自尊大、拿毛病不当问题,甚至以美国人都在怎么样,来为我们自己的缺点开脱,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好处?马涤明比烂心理不可取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情况,原因或许真的很复杂,红绿灯设置的问题有之,行人自身的问题有之。但纵观舆论的反应,多数还很“内省”,对行人的交通法规意识、道德素质多有批评,认为这是最大的原因所在。当然也有媒体和网民把视角转向国外,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希望从国外取取经,学习别人好榜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做得不好,主动去研究和学习人家好的做法,这是自省,能促人进步。如果能找到国外如何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并探究原因,从中找出经验,反哺国内,相信对有关部门在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上会有所帮助,对公众也是个教育和警醒。但人民网的角度有些特别,它找的好像不是好榜样,而是坏典型。报道称“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式,行人我行我素,全然不顾车辆和其他行人,自己直接开步走,连和他人“凑一起”的意识也没有。不管报道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客观、全面,但即便真的如此,这种“比烂”不“比好”的心理也不可取。在特定的语境下,无论是中国式过马路还是美国式过马路,都是不遵守交规,随意闯红灯的意思,是贬义词,不是什么好事,都应该受到批评。但在人民网的这篇文章里,把这种不好的事还硬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似乎在文章作者的眼里,美国式过马路不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比美国式过马路“坏”的程度要轻点,没必要对中国式过马路大加挞伐。这种逻辑和对比,本身就很可笑。美国人不遵守规则,就意味着中国人不遵守规则就合理了?美国行人素质不高,就证明中国行人素质比他们高?不跟人家比好,而跟人家比不好,甚或是比烂,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除了能够自我安慰一下,对改善自身、提高自我毫无帮助。多看自己的不足,多学别人的长处,才能进步。如果明知自己的不足,不是积极去改进,而是用“比下有余”的心态找更差的人来对比,只会越比越烂,最终离心目中的坏典型也就不远了。郭鑫赞成促使反思闯红灯深因网友形容“中国式过马路”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话形象而具体地描述了中国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现象。对此,大多数人认为,这与中国人的素质和守法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为此,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行人闯红灯罚前三名的规定,而且国家相关部门也表示,正在推进将交通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挂钩。然而,“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的现实又显然催我们进一步反思,行人闯红灯问题的成因到底有哪些?该如何避免行人乱过马路、乱闯红灯?个人素质不高和守法意识不强显然并非闯红灯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尚在于:一是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不足。如今大多数城市都是人口与车辆同步增加,而很多城市街道等,都是多年前甚至几十、成百年前建设城市时所规划,一些路口可以供行人过马路的设施并不完善。当没有地下通道或者天桥可供安全通过马路的时候,人们自然就被迫地与车辆争道。二是一些交通规则和设置本身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根据规则,大多数路口,车辆右转时,即可不受红灯限制,而此时另一边的行人所面对的正是绿灯;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时间一长,当人们发现,绿灯亮时,依然需要和左右转弯车辆抢道,那么又何必非得等绿灯亮时才走呢?“美国式过马路”还不如中国,倒不是说美国人的素质还不如中国人,而是告诉我们,行人过马路、闯红灯,与个人素质、文明意识、守法意识等主观因素有关,但同样也与道路建设是否合理、规则设置是否人性化、交通管理是否足够智慧等有关。面对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需要考虑加大处罚,与个人信用挂钩等,但更需要反思与改进客观上所存在的一些尚可以进一步合理化、人性化的问题。刘鹏结论制度首先要尊重人性这篇报道显示美国人的“素质”其实并不比中国人高多少,而且连中国的“集体主义”都丢掉了,他们盛行的是“个人主义”。这与教科书给我们讲的资本主义社会形象如出一辙:自私自利。可以很容易想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素质高低,决定是否适合实行某种制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人议论中国“国民教育”的短板,便用放大镜去找别人的素质问题,这种是典型的阿Q心理,受了批评,不去正视,反而自我安慰,说发达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不如我们。这种心态岂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也承认,人就是人,本质是一种动物,其天性是散漫自由的。是否遵守法条或规矩,与守法的成本有关,与违法的代价也有关系。既然是人,我们的制度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还是以压抑人性为前提;是以保护弱者为前提,还是保护权贵为前提,就成为制度与制度的根本差异。有研究认为,红灯等待时间是影响行人行为的最敏感因素之一。当等待时间超过行人可忍受时间时,行人违章率会显著上升。在杭州,专家通过现场观测和虚拟实验表明,行人对红灯可忍受等待时间约为70~90秒,而中国不少路口的红灯时长超过这个限度。通过与国外对比发现,中国行人算是“能忍族”,比如德国行人的忍耐时间限度是60秒,而英国行人忍耐限度更低至45秒。这就是红绿灯制度的“人性”依据。骆小明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一个好人)
(桃之夭夭)
(一个大西瓜)
(百香果双响炮)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过马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