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mba香港 mba 毕业生 起薪多少

为什么想学得多去麦肯锡,薪水高去贝恩,福利好去BCG?这才是MBB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你的目标是国际型的咨询公司,我猜你一定会心仪MBB三剑客((McKinsey & Co.,
Bain & Co. and 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个人能力上来说,我相信你一定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甚至是一个MBA。你热爱工作,足够优秀,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
但是,这三家顶级咨询公司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哪一家能够独领风骚。如果你很难在其中作出选择,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哦~
For Pay? &
Bain & Co.&
如果薪水对你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贝恩会是你的不二之选。Emolument.com调查了三家咨询公司中668位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s的薪水,结果发现,虽然贝恩的基础薪金比不上另外两家,但是奖金却是最高的。
Best For Work Life Balanc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如果你在咨询公司工作,加班会成为你的家常便饭。2013年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曾在其调研中发现,在咨询公司每个人都好像打了鸡血,他们经常要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他们认为成功与付出是有着必然联系的,所以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忘却一切其他事情。
比如,他们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或更短。
恨不得24小时都在工作。曾经有一些Consultant说自己去年一共乘坐了105次飞机。
当然,这种频繁的出差和加班已经被各个咨询公司注意到了。他们正在尝试着去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BCG之所以被评选为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公司,就是因为它出台了“Predictable
Time Off”政策,在这个制度下,所有的consultants在一个项目开始前都可以被安排一段假期。在这段假期内,他们禁止查询邮件和任何工作相关信息。
麦肯锡也为了其员工的生活水平做了些努力,Brian Rolfes,
一位麦肯锡的合伙人告诉我们,“麦肯锡始终认为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制度,因为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所以我们鼓励员工主动去探索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以便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答案去调整政策。”
在每一个项目开始以前,麦肯锡的各个部门都会聚到一起讨论,是什么有可能对他们的工作造成阻碍,而又是什么可以让他们工作得更加愉快。比如说他们可能会提出,因为自己周二晚上要上课,希望那一天可以清晨提前来工作。
另外麦肯锡还会安排每个Team中有一些人来做评估。评估团队合作中有哪些事情与他们的结果相违背、每个人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支持,以及每个人是否都实现自我价值并愉快的完成了工作。
麦肯锡还举办了一个叫做“Take
Time And Pace”的活动。在Take
Time的时候,Consultants可以选择在规定的年假内多出5到10周的假期。在Pace的时候,员工将得到更多的控制权,决定自己的晋升空间。
Best For Training?&&
Bain & Co. or McKinsey
所有大型的咨询公司都会花重金来培养自己的员工。Rolfes说麦肯锡每年投入超过200K来为每位员工做职业培训。贝恩没有透露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他们强调,他们长期投入大量资源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且会持续这样做下去。
如果你加入麦肯锡,Rolfes说你将会被安排一段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这是麦肯锡公司的基础项目。如果你加入的时候已经是MBA,那么你将会被安排进入麦肯锡小MBA项目。如果你已经是管理层的员工,那么你将会参加麦肯锡高级管理者大学项目。
贝恩全球招聘官,Keith Bevans说,在贝恩新人都会接受New
Consulting培训。在这个培训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员工会被分成几个4到6人组成的小组。而每一个小组都会由公司合伙人或高级主管来负责。
不仅如此,贝恩每18个月就会提供相似规模的全球培训项目,哪怕你是一名实习生,也可以接受到专业的培训。
在BCG,公司策划了LAB训练堂,帮助员工与公司高管进行亲密互动。
Best For International Exposure?&&
如果你想Work
Internationally,你真的只有一个选项:麦肯锡。麦肯锡是当之无愧最大且最具全球性的。它在6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Office有着超过10000人的Consultants,麦肯锡也因为最鼓励员工到海外工作而闻名。
“我们的顾问有机会,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到世界各地去见客户和做项目,”
Rolfes说。如果你现在是麦肯锡的员工,并且你想尝试去别的国家或地区工作,Rolfe说,你可以申请:
Engagement
Loan,意思是你可以被Relocate去其他办公室做某个具体的Project,工作六个月以内。
&Short-term
Transfer,去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Office工作一年。
Long-term Transfer,加入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Office至少两年。
与此同时,麦肯锡还有一个Global
Rotations Program (“全球轮作计划”),它允许员工花费6-12个月在两个除他们home
office以外的不同地区或国家工作。
Program (Engagement Managers to Emerging
Markets),它可以让Manger级别的员工转移到发展迅速的国家或地区工作,从而加快员工的职业和个人发展。
波士顿咨询集团在46个国家拥有80个Office,每年有25%的BCG Consultants在他们Home
Country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工作。贝恩,相较之下,能够Travel的机会比其他两家少了很多。&
Best For Career Progression?&&
在大的咨询公司工作的职业道路往往是很相似的:你从Business
Analyst做起 ,继而做到Consultant,之后是Engagement Manager,再到Associate
Partner,最终幸运的话成为Partner。
像麦肯锡这样的公司,正在试图给这个Career Path增加多一点点的灵活性,但是,
“我们的员工与他们的职业发展经理在做关于地点,行业,团队等哪个因素才是对他们最重要的研究时发现, ”罗尔费斯说。
“对于某一个员工,可能最在乎的是否可以提早下班回家。另一个员工,可能最在乎的是在什么样的Team或者和什么样的同事一起工作。再一个员工,可能又会觉得获得行业经验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我们的模式是确保麦肯锡能按照员工的需求,找到什么是他们最在乎的,因而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帮助他们成长
Best For Methodology?&&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所有顶级咨询公司都有趣的Methodology,但波士顿咨询集团因为其试图针对每一个新问题都去探索不同的新方法而广受赞誉。
这其中最有名的是BCG的Founder Bruce Henderson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Growth Share
Matrix”。 前BCG咨询顾问肯顿Kivestu说,“BCG一直以来有着非常好的学术声誉,因为它从不试图仅仅以现有的框架解决问题,BCG的团队总是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每个问题,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有好有坏,因为有时团队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重复工作。”
贝恩公司,相比之下,最出名的是其著名的“Balanced
Scorecard”。一个贝恩的Consultant告诉我们,贝恩这家公司的工作重点是,“少告诉客户What They Should
Ideally Do,而是更多的使客户最大化的实现其全部的潜在可能性。实际上,这是一个更具协作性的,Less Report
Focused,更加具体的公司的做法。”
Best For Access To CEOs?&&
如果get in front of CEO是你的目的,那么每个MBB公司都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雄心壮志。
“Bain, BCG and McKinsey are virtually the only CEO advising
strategy consultancies,”
这三家公司基本包揽了所有与知名公司CEO做Consulting的机会。贝恩的Consultant对我们说,世界500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公司都与贝恩有合作。麦肯锡的员工也表示,他常常有机会与Fortune
500 Companies的CEO们直接工作。
Best For Culture?&&
麦肯锡因为公司层级结构的扁平而备受赞誉,它也在公司组成的多样性与积极Promote女性员工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我无法想象比麦肯锡更扁平化的组织,” Rasiel在The McKinsey Way中如是说, “我可以,作为一个Associate,不用预约直接走进我的ED的办公室和他谈论工作。在公司会议上,每一个想法,不管它来自最年轻的Business
Analyst还是最资深的Director,都会得到同等的重视,大家会一起进行讨论分析。”
BCG的公司文化,相较而言,通常被认为更加“Nerdy”,而贝恩则被认为更“Uptight”,不过,我们采访到了贝恩的一位顾问,他说,
“如果你非常聪明,但又个性怪异(例如你很难与同事相处),你非常有可能会被麦肯锡雇佣,但你绝对不会在贝恩。这两家公司的工作氛围是非常不同的。贝恩的员工会更在乎他们的工作和集体,而绝不是个人。”
翻译:UniCareer翻译小分队
来源:efinancialcareers
UniCareer独家翻译,版权归UniCareer所有,未经容许,禁止转载。引用、转载或投稿,请联系marketing@unicareer.org,并保留UniCareer相关版权信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麦肯锡mba起薪多少_百度知道
麦肯锡mba起薪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内起薪:30W-35W / 年北美起薪:约14W美元(约96万人民币)一般来说,麦肯锡起薪为30W-35W每年,Senior Consultant(内部晋升需要4-5年)年薪大概在70W-80W;如果是有几年工作经验并且具备 MBA 学历的人,进入麦肯锡可以谈年薪,作为 Engagement Manager(咨询公司每一个项目中实际参与的 Manager ),薪资可以达到80W+。据内部人士介绍,SC 对 MBA 学历无硬性要求。如果是 Manager ,则要求 MBA 学历 ,或是有在甲方做过交换顾问的经历。
采纳率: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say Hallo)
(樱桃草莓)
第三方登录:拿到美国麦肯锡Offer,我是如何做到的(关注微信公众号:搞定百万年薪,查看更多管理咨询求职分享、热门职位、MBB大满贯课程)这是我的一位学员的故事。她是我的第一位学员。我们就叫她韩梅梅吧。Welson回顾往事:那是2014年12月初的一天。韩梅梅是美国顶级商学院的一年级MBA学生。她来自中国,受过良好教育,因为职业发展的考虑,她来到美国念MBA。韩梅梅听说管理咨询是商学院的热门职业,行业里面的公司都用简称,以彰显身份和地方,比如McKinsey、BCG、Bain这三家顶级咨询公司就被一起简称为MBB。于是,韩梅梅也跟其他同学一样,一头扎进了咨询公司的求职大军。但是,随着准备时间一天天过去,韩梅梅却怎么练习case也不见长进,心中的焦虑只能用度日如年来形容。虽然她所在顶级商学院的职业发展中心有几十名职业顾问,此外还有几十名曾在MBB实习过的二年级同学愿意热心帮忙,但她仍然发现和大牛学长学姐们的每一次case练习,并不能让她获得真正的能力进步,而主要是针对每一个case的具体反馈而已。韩梅梅迫切需要一个真正懂得case interview方法论,同时又能从全方位评估和辅导自己的职业顾问。后来,韩梅梅成为了我的第一位学员。我们相隔半个地球。记得那是面试麦肯锡final round的当晚,我还在忐忑的反思当天的面试表现,一个似乎陌生而又熟悉的电话打来:“XXX, we would love you to join McKinsey!”。听到合伙人说出这句话,我在惊喜之余又有些百感交集。一、求职经历我是工科背景,典型的美国top 15 MBA普通学生,能够拿到麦肯锡美国的offer,乃是意外的惊喜。2014年入学MBA后,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准备申请咨询。从开始慢慢学习networking,了解面试流程,到准备case interview,中间经历了很多的摸索和反复,可以说直到12月份还完全摸不清楚状态。刚入学时那点对咨询的热情和信心,随着不断的mock case interview而不断的下降。。。后来由于机缘巧合认识了我的职业辅导老师Welson,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提点,可以说是真正找到了方法,进入了正确的“跑道”。然后就是在正确的方法下不断开始突飞猛进,实习时终于拿到一个咨询offer(但不是美国的office)。后来因为暑假实习有了点咨询经验, full time recruiting时就打算尝试一下麦肯锡美国office。其实美国麦肯锡对我来说是特别高的目标,因此并没有抱很大希望,可能也是因此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没想到最后真的拿到了offer。回过头来想想这一年的准备才意识到,不知不觉之中对咨询面试和这个行业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二、求职感悟最近正是北美MBA咨询申请如火如荼的时候,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大家一点鼓舞和启发。(a) Networking 北美的咨询确实非常在意networking,通常在收简历之前就已经有一个自己的内定名单,cover letter只是走个过场 。Networking对中国同学来说比较痛苦,语言文化都非常不同,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我的建议是尽量把networking event作为一个拿到电话和email的起点,然后多reach out,多写email多打电话,和一个公司里大部分来招聘的人都单独约电话甚至coffee聊聊,总能找到气场相投的人,把对方当成朋友和mentor, 诚诚恳恳地抱着学习和了解公司的态度多聊几次,才能聊得深入。还可以想办法在linkedin上加这个公司里的中国人聊聊,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从同胞的角度了解这个公司。总而言之,networking只有用心才能做好,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打动公司。(b) Case interviewCase interview的准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熟悉case 语言,掌握consulting 逻辑,对不同类型的case能形成自己对应的framework, 对各行业有个基本的认识,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不断的思考。自己的勤奋、悟性、甚至是运气都非常重要。练习case,对资质还不错的同学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度过和突破瓶颈期。记得在刚开始练过几个case之后我一度感觉自己入门了,但总感觉没有门道,mock case的表现时好时坏很不稳定,也想不明白自己能靠什么和其他应聘者拉开差距。而之后一段时间,当我逐渐碰到难度稍高一些的case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差距还很大。我和身边同学有过沟通,包括最终拿到MBB的同学,也基本都有类似的体会。每个人突破瓶颈期的方式各不一样,有些前咨询背景,或者在券商做行研的同学可能很容易就找到了门道。我那时自己的感觉确是怎么练都觉得使不上劲,无论怎么花功夫就是不见长进。在学校约的二年级mock interviewer每次也会给些零星建议,但是很难真正去依此改进,甚至很多时候不同interviewer给出的建议截然相反令我非常疑惑。我特别庆幸的是在case瓶颈期的时候,认识了Welson老师。与Welson老师几次沟通下来,我顿时感觉被号准了脉。这一刻开始,我那七零八散的方法论才真正开始整合和内化。在此之后,我又系统学习了老师安排的进阶教学内容,并按照建议对自己练习case的方式做了针对性的调整,把做过的case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总结和反思。适应了新的方式之后,我感觉case interview方面重新提速、越来越有自信。而在consulting实习之后,联想起准备case时候的心得,我才恍然大悟consulting case的要点所在。我不禁很庆幸遇到了Welson老师,不然谁知道单靠自己我能不能有运气恰好找到这条路子。对于想突破case interview的同学,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反思的重要性。每练习一个case,你需要花比练习更多的时间来反思:假设重新来过,如何能把framework做的更好更贴切?如何整理归纳自己的方法论?这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着急不来的。(c) Fit/behavioral interview fit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气质,在fit 和behavioral 面试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例如麦肯锡非常在意leadership和 problem solving, 贝恩很喜欢聊个人化的东西例如爱好和生活,BCG比较喜欢你well rounded。这个需要在networking时慢慢地感觉出来。具体到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气场相投很重要,这个就要看运气啦。三、你值得拥有一段无悔的岁月最后想说的是,申请北美的咨询需要很多准备和摸索,但也并非遥不可及。努力、信心和方法都很重要。可以说,MBA的咨询求职是一个两年的过程,只要你不懈努力并找到方法,你就有机会成功。我还要特别感谢Welson老师从去年到今年一路的严格要求,每次当我心情低落时候,他都会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学会享受这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在各种技术方法之外,我特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大家:在准备Consulting的漫漫旅途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尽每一份能尽的努力,做好每一个可以做好的点。无论结果如何,你值得拥有一段无悔的岁月!更多求职分享,请关注知乎专栏及微信公众号:搞定百万年薪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我曾经是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任职麦肯锡期间,为互联网、银行、汽车、房地产、物流、非政府组织等行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离开麦肯锡之后我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培训师,教人们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掌握金字塔式的结构化思维,迅速提高沟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欧、长江等商学院开设MBA培训课,也为万科、工商银行等企业提供培训。
我还曾同时获得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贝恩offer,并根据自己的咨询求职和麦肯锡咨询经验提炼出一套案例面试培训体系,目前每年培养近20位学员进入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贝恩,帮助很多普通人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从年薪20万到年薪100万,中间隔着的不止一个MBA从年薪20万到年薪100万,中间隔着的不止一个MBA管卫东百家号写在前面:人的一生,会面临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选择,有些人会犹豫不决、有些人会十分果断做出决定。有的人的做决策的过程深思熟虑、意图清晰,有的人决策由道听途说,随心所欲……人生,也就是由一个个选择引导延伸的。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就会走向什么样的人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有关抉择、将人生推向更美好方向的故事WHY MBA故事一开始发生在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四川。这里有山有水,有美女,伴上音乐,再上一壶美酒,你是不是更愿意和我一起倾听这个故事呢?2006年的夏天,主人公Lucas刚刚大学毕业,这个时间点相当遥远了,不过像酒放得越久越醇香四溢,故事越有年代感越咀嚼有味。带着名校光环的Lucas立马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还是同班同学中薪水最高的。新工作培训完后,上司就派遣他去了云南管理市场。在好山好水好工作的滋润下,Lucas也发展得如鱼得水,在搞定公司市场的所有工作之后,Lucas觉察到自己的能力有待提升。于是,他开启了一轮跳槽模式。这一跳,直接将他送到了500强知名外企业,月薪直升16000,再加各种房补等政策,这样优渥的待遇,简直羡煞旁人。要知道在当时的四川,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月薪只要2000就能吃好喝好穿好,更何况这比月薪两千高出近10倍的薪资,爽呆了不是!这所外企,属于现在的我们相当熟知的快消品行业(FMCG),诸如强生,宝洁,雀巢等等。步入新的工作殿堂之后,Lucas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丰富的快销品市场的管理(FMCG market management)知识。那是世界顶级快消企业完整的市场营销的管理体系;渠道管理体系,包括渠道考核体系;各种KPI的计算;他一直完美无瑕地执行着公司一切的策略……到了在此工作的第二年,他已经执行得游刃有余了,同时还能跟渠道搞好关系,有一点点小创新!还有自己的惬意生活。在外企工作的第三年,在外界信息的冲击下,生活被撞开的波澜逐渐扩大。一场同学聚会说来就来。Lucas受邀前去。本来是踌躇满志的Lucas,再和往日的同学交谈之后,他猛地发现,同学们都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做得风生水起:他有的同学毕业后进的是普通公司,第二年公司成功上市,他也跟着升职加薪,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部门、小团队;有的同学进了私企,月薪早已高达3-4W,还有期权!而Lucas呢,整个四川的团队就他一个人,管着一堆渠道商(下属无从谈起),汇报就是华南区副总裁(升职也不用说),连加薪也只能一年3%-5%的增加。他清楚的记得当时HR对他说话的语气:“你可是这一批员工里加薪比率最高的呀……”声音很轻、份量却很重,这句话久久盘旋在Lucas脑海里,他有些难受有些不甘,他发觉自己不应该止步于此,他必须开拓自己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时已经是2009年了,Lucas找到了博智,在边远地区独自工作的唯一福利,就是时间自己管理,于是,GMAT成绩很快就出分了,680—720(保护隐私,不说具体分数了)。再加上Lucas本身就是在外企工作,英语是他的工作语言,托福或雅思出分也相当容易。一切准备就绪,最关键的择校!去哪里读呢?WHY CHOOSE THESE SCHOOL 对于Lucas来说,这个难题解决得相当快。那是Lucas和吕老师第一次面谈,眼看是个又萌又帅的小帅哥,但是对吕老师来说,一点杀伤力都没有。所以,当然是直接切入正题了呗。“谈谈你的人生理想吧?想去哪读MBA?”吕老师直截了当地问道。“吕老师您看我的成绩能去哪呢?”Lucas十分谦虚地问道,眼神看着仿佛一个会说话的水晶球……“以你的成绩和履历,申得好的话,你能去康奈尔。只要过了700,理论上无所不能,康奈尔、西北大学都可以试试。申得正常呢,像南加大、波士顿大学这个级别的学校,也是能上的。”当吕老师给Lucas分析了他的选校范围之后,Lucas听了却冷不伶仃冒出这样一句话。“吕老师,您说这些美国的MBA毕了业以后回中国发展都很好吗?”吕老师笑了,“你这问题真问着我了,说实话,我之前送的学生,读完TOP30 MBA以后还没有立即回来的。”“我跟他们想法不一样,我并不想留美,我觉得中国处于发展的最黄金的时期,金融领域、创业、互联网、所有的这些东西我都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并不很想去美国。吕老师您帮我看看国内哪个MBA最好?”吕老师瞬间对这个学生的好感倍增,不崇洋媚外,不好高骛远,不人云亦云。读MBA是源于内心的事业发展的展望。于是吕老师筛选了一下国内所有的MBA,筛来筛去,发现国内连一个有公信力的排名都没有。国内MBA基本都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各个大学快马加鞭,强拼硬凑起来的。“如果按照传统资源来讲,北清复交都算不错,中间还加了一个独立大学的北大国际BiMBA。如果算正儿八经,海外资源能够顺利引进的话,其实长江、中欧可以试试;实在不行的话还有香港,香港MBA历史还相对悠久一点,但主要影响力在珠三角。”“嗯……我不太喜欢南方的气候,也不想学粤语,香港的学校就不考虑了。”Lucas像在思考,语气却是做出了决定的声音。于是吕老师给他逐一分析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长江、中欧这几所学校……从招生流程,培养方式,成绩要求,同学人群,就业行业强项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对比。有些信息是跟招生官私下交流时,得到的内部信息和数据。引导Lucas自己做出选择。//题外话:“北大清华,在当时,还不是现在的申请制,而是联考的考试制,需要考上以后再面试,其实这种方法办法就不是MBA的培养机制。MBA的培养机制是你先得是能做生意的人,然后再看你的学术,你是否适合取得一个学位;而不是我先看你学术能力,然后再看你适不适合做生意,筛选的方法一旦反了以后,就会漏掉真正优秀的人才。”——摘自吕老师院校分析记录本,真深刻啊!//直到近几年,北大清华的MBA才变成申请制。这是吕老师对我说的。当Lucas听完吕老师的分析之后,他迅速的做出了选择:“吕老师,我想申清华跟Sloan(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合作的那个项目,因为如果能够申到的话,好歹我是斯隆的校友。北大么,我申北大国际,光华的我不申,上海的复旦和交大也不申;然后我还想申中欧和长江。我对这种民营经济和新兴行业的活力非常有兴趣,我也想将来加入到新的行业里面去,所以麻烦吕老师帮我看看哪个学校的新行业做得好,我就申哪个。”面对坐在自己跟前能够快速做出决定的Lucas,吕老师做出了对这个学生最大的评价:“我遇到的不仅是一个帅,而且是一个非常冷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成熟度也远远超过所有同龄人的、真正适合MBA的候选者。他学习的动力不是来源于他同学聚会比年薪比输了;也不是说虚荣心,我这辈子没有考上清华,我必须得再找个机会上清华;我没留过洋,我得上美国前30,要进M7,要不太对不起我了,他真正的目标就只是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事业。这种人真的适合做生意,也能够成就大事。”最后,经过吕老师的一番调查以及和Lucas的沟通之后,将长江和中欧作为重点申请的学校,斯隆其次。但是斯隆的话,需要准备联考。这些和Lucas交代清楚之后,他说回去准备一下。三天以后,Lucas回来对吕老师说:“我不去斯隆了。我不想考政治…”吕老师控制不了笑点,在我跟前大笑起来。我也打心眼里开始佩服这个Lucas,多的不要,少了也不嫌少,没有贪念,只争取适合自己的,这样的人生态度,多难能可贵啊。能因为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为难自己,多么豁达的人生观。“一个人非常清楚地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不想做什么,懂得取舍,学会抉择,才会有自己真正明确的人生发展路线。如果你看一件事不顺眼,又不好意思说,那么我们只能说离开这个环境;如果你看人看事不顺眼,你有实力改变,那么你就伸出手,张开嘴,同时把整个风向转变过去,这是抉择。人最害怕就是在无穷无尽的犹豫、烦恼、纠结中渡过,而没有自己的抉择。”吕老师颇有感慨。WHY YOU真正进入申请路线之后,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加顺利。Lucas本身就是一个外企优秀员工,准中层管里人员的底子,此时读MBA,再做一个高级管理者或者说项目管理者,这条发展逻辑线非常清晰。再加上当时的长江和中欧都没有对学生特别高大上的录用招聘要求,所以在扎扎实实的写完他的Essay(申请专用命题短文)以后,非常顺利地拿到了这两个学校的面试。吕老师辅助Lucas模拟面试,除了传统的3 why,解释了为什么要放弃外企的工作;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自己如何能够实现它。大概进行了三次的模拟和讨论,每次都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也逐渐清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趋向。最后成功拿到两个学校的录取。之后,Lucas还和吕老师算钱算钱、算房租、算学费、算每天喝星巴克一共要花多少钱,算来算去,他觉得他三年的工资其实基本上花得一毛都不剩。吕老师瞠目结舌地笑了:“Lucas你可真厉害,要知道大部分人念MBA是要啃老的。”Lucas搬搬手指头,那我还要努力工作争取拿个年终奖,好在上学的时候喝咖啡呀。 那么Lucas面对自己收到的两个offer,他究竟会选哪个呢?吕老师此前猜测,当时中欧的世界排名比长江要领先一点点,差距不像今天这么明显,因为中欧近几年国际化程度非常得高,所以许多学生也是比较倾向中欧;对于长江,几年前宣传声势非常浩大,这两所学校发展的趋向确实是并驾齐驱的。吕老师认为Lucas作为一个适合在外企生活的孩子,他可能是会选择中欧。但是当吕老师问Lucas的决策时,Lucas非常斩钉截铁地告诉她,“吕老师我已经交了长江的定金了。”“不考虑中欧吗,说说原因呢?”吕老师非常好奇。“首先呢,长江是李嘉诚办的,而且李嘉诚是中国做得最好的一个私营企业家,所以这所学校的圈子里会聚集很多企业家和优秀的人,如果我进入这所学校,我会相信我会触及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我和招生官也谈了很多,包括他们的课程、教授、我是很满意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吕老师听后,拍手叫好。在吕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她说她很少遇到学生在选offer的时候,如此果断且不落俗套的,Lucas是第一个!之后她还遇到了第二个学生,他是某知名品牌的市场总监。当时,博智把他送到了欧洲去,在面对欧洲第一商学院和一个专业很强的MBA项目,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相对小众的学校……关于这个市场总监的故事,以后会为大家呈现,让大家有一些小期待。SHORT TERM GOAL…… Realized其实故事在这里,将近尾声了,但是标题不是“从年薪20万到年薪100万中间隔着的不止一个MBA”吗?100万在哪呢,别说小编我是个骗子啊,这不马上给你娓娓道来。自Lucas读完MBA,重新步入职场将近5年的时间。5年的职场颠簸、以及年薪薪资增长的水平,是商学院统计的主要指标,那么Lucas实现他的职业目标了吗?吕老师找到他当年的学生Lucas,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挣多少钱了,方便说吗?”“当然方便说啦!”Lucas笑得特别爽朗,“70—100万,年底的分红差别还是挺大的。”“那我可以发布给所有人吗?”吕老师进一步问道。“可以,”Lucas十分爽快,“因为每一个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不希望看到校友的薪资记录是假的,我当年上长江入学的时候,我也仔细查过,所以这个事是相当客观的,而且也不多。”“那你的意思是你的圈子里还有比你挣得多的咯?”“那当然啦,我现在的单位还有很大空间。当时看到那些数字,估计我还得继续读EMBA。”Lucas打趣道。在这样愉快轻松的聊天之下,吕老师为大家索要到一份来自Lucas亲手执笔的MBA感悟。文章中Lucas详细描写了自己在读完MBA之后,职业的发展路径,以及遇到事情后如何处理,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他还重点分析在国外读MBA或者在国内读MBA这两个逻辑,但是他最终说道,其实在国内读MBA跟在国外读MBA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你的内心,你的内心是否能够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持续地奋斗。他说,他一点都不后悔读长江,他觉得他人生这种选择非常正确。以下是Lucas的分享://到2017年底,严格来说毕业毕竟5年了,5年刚好,时间再长点就离念书的时间太远了,感觉相关性不大;短一点那些经历也许还没发酵出味道来,总觉得差那么一些东西。 5年是一个学校做职业追踪通常会选择的节点,我想作为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可以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脚印的时间点了。2011年,带着外企,市场营销,零售管理等这样一些标签,我辞职去念书来给自己做个沉淀,我相信向下狠狠踩一脚弹簧能帮助你跳的更高。当然,同时带走的还有对于职业发展的困惑,对于未来的期许,对于更广阔空间的向往,我相信这会是个好的转捩点。由于学制的问题,2012底我们就可以开始实习和接触更多的职业机会了,我晃荡着写着论文,并搜寻着我的“买家”……当时有两个路径,要不就是继续回到外企去,选择个好的公司和好的位置(当时就想去MT program),慢慢发展;要不就去民企,真实的了解和接触中国的商业前线。我没有那么高瞻远瞩觉得哪个一定好,只是如同多数人一样,看哪个机会更好,比着来看。最后兜兜转转,我在2013年中段选择了一家民营的校友企业,选择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当时老板盛情的邀请,以及对“董事长助理”这样看起来高大上,实际没鸟用的位置的憧憬,让我做出了这个选择,诚实的来说,这段工作经历并不是那么开心,从外企和商学院毕业的我,很快就被中国最接地气的一波商人好好的给上了一课。我在民营企业中看到了各种的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道德,让我一直以来树立的一些信念几乎崩塌,在这样的痛苦中,我很快就在2013年底选择辞职离开了。但客观来说,这份经历却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适应力大大增强,在很多别人看来不能接受的事情,对我来说容易的多,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突破了舒适区吧。在机缘巧合中,被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从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是一家当时极其风口浪尖的公司,我负责了一个大区的运营团队,直接向COO汇报,同时还兼职做一些总部的项目。由于当时的发展和管理体制,我要背负核心KPI,同时获得了一直渴望的在区域的全权决策权,同时还要自主负责当地的政府公关,市场营销等事务,彻底把自己的能力边界拓宽了。随着这个公司的发展,我有幸经历了战略级合并,公司内的创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体验了创业的乐趣以及辛酸(内部创业也算创业,谢谢),见证了很多业务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发展,学习了互联网中的运营技能,基本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互联网人,甚至一度经常据此帮别人上课和分享……直到现在。这4年的互联网公司的经历,回过头去看,MBA的学习和经历没有在哪个关键节点上给到了我直接的支持;但却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习中潜移默化的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借助公司的资源和平台,我可以把很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操和尝试;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也借助学习到的一些知识、模型提炼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用来和公司,客户或各个级别投资人沟通。我发现原来那些课堂上的知识,虽然不能生搬硬套在工作中,但思考的方式和底层的逻辑确是在现实商场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因此我总能快速的找到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跨团队沟通;尤其是跟战略部,跟财务部,甚至跟客户的高层沟通的时候,更容易能获得好的沟通效果。MBA学习到的东西应该说如同走路、呼吸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支持着我进一步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角度上,商学院学习本身对我帮助挺大的。至于说,在国外念MBA,或者在国内念MBA;或者念什么学校的MBA这类话题,我觉得从5-10年的周期长度来看,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虽然MBA,尤其国外顶级学校的MBA仍然是通往一线咨询公司/投行最重要的渠道,但一线的咨询公司/投行现在仍然还处于职业选择链的顶端么?我觉得未必。我的同班同学,有毕业后去了MCK(麦肯锡),后来辗转来到了互联网公司,感到终于脚踏实地;我同组的同学中,有2位来自沃顿的MBA,一位毕业后去了投行,一位去了BCG(波士顿咨询),工作几年后现在我们在一个组互相配合;整个事业部内,来自GS(高盛)和MKC级公司的同学也众多,大家相处融洽。在和这些朋友的合作中,地域或者学校的差异变得非常小,而个人的性格、能力、视野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所以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选择留在国内,去认识些好玩的人,去更真切的了解下中国的生意是怎么做的,我相信从更长期来看,这些都是更有价值的。Lucas//朴实诚恳的话语,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一个职场男儿的人生之路。一颗平常心加上向上拼搏的斗志,让他身处闹市却未迷失方向,让他走向高峰也并不满足现状。他坚持着他想要的,舍弃本不属于他的,放低姿态去赢取他追逐的东西,这样的处事之道,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I PREFER FREEDOM…至此,Lucas的MBA story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不料此时吕老师话锋一转,问道:“成家了吗?”Emmm,Lucas的反应可以说相当俏皮可爱。废话我就不多说了,直接看吕老师和Lucas的截图吧~不由得想起一句谚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样形容Lucas再适合不过了。看着截图的对话,我还在遐想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吕老师直接扔给我一张图,对我说道:“看看这张图,最能代表他的感觉了!”纳里???莫非Lucas早已从当年呆萌可爱的小子成为忧郁、深沉的中年大叔?我此刻黑人脸,心里犯着嘀咕,吕老师却打断了我,别瞎想,这张图只能证明他很幽默,人家是非常有气质的。真人图我不敢放出来,不过下面这个球星的背影可与他有90%的相似,如果真如吕老师所说,那真的酷毙了。咦这个话题有些脱离本篇文章的主旨了,不过,这样一个又萌又帅、脾气温柔、事业成功的男人,难道不是每个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吗?可这些表象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靠谱的人。吕老师认为:“一个靠谱的MBA或者是一个靠谱的男朋友,或将来可以有所成就的人,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第一,他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方向。第二,他不能每天被自己所处于的环境给困住。他的视野要永远向窗外看,不能满足自己的现状,我已经年薪这么多了,我已经是一个公司里最牛X的人了,这些评价只会使一个人停滞不前的毒药,绝不是激励。第三,奋进的过程当中,终极目标才是目标,虚荣的目标不是目标。终极目标是我读MBA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耍个大牌,为了好听,为了某种遗憾,虽然MBA有无限的可能,但它最大最大的就是成就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些点,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女生找男朋友的要素,它还是衡量一个男生是否适合成为MBA领导者的根基。要知道,不是每个人读完MBA就能让自己的事业突飞猛进,都能从年薪20万增值到年薪100万;他们之间相差的不只是一个MBA这么简单,就像吕老师所说的,他们还需要清醒的认知、广阔的眼界及果断地抉择。而你们,又是怎样认为的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管卫东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管卫东团队分享最实用的GMAT学习技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肯锡咨询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