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打工歌曲伤心歌为什么要到外地打工

我是一个农民,一直在外地打工,分田时,我们不在家,现在回来了,去找领导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在线法律咨询|律师365(64365.com)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我是一个农民,一直在外地打工,分田时,我们不在家,现在回来了,去找领导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1分钟提交法律咨询 2000多位 信得过的好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湖南 长沙|解答问题:2665条
一轮承包,二轮调整承包地时如果没给你调整到土地,在你就很吗烦?
相关法律咨询
我和我老公于2011年2月相亲认识,于2011年9月登记结婚,2012年5月生育一儿子,无房无车无共同存款。老公是个妈宝男,因带小孩产生矛盾及种琐事导致2013年6月我下来深圳打工,直到现在并未在一起住过,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没有房事,之前一直都在我娘家家人亲戚的劝说下给他机会,自始至终老公的工资卡都在家婆手上掌着,从怀孕回他家到我下来深圳打工,老公一共就给过两次钱给我,一次600(怀孕过年时),一次年怀了二胎给我打胎的)。2014年年底家婆因我未答应带她去参加我公司年会,跟我吵架,叫我们离婚,我未在意,而后老公的态度让我大失所望,于2015年12月正式回去商量离婚细节(因性格不合),男方要我方出20万给小孩方可离婚(小孩我是从出生带到1岁,而后是男方家长在带)。我方要求带小孩,不需要他家出抚养费,男方不答应!我方提出小孩给男方,我方每月出300到500的抚养费,男方仍然不肯,非要我一次性出20万。(男女方家庭条件具体情况:男方家两兄弟,弟弟未到适婚年龄,男方在外打工,男方家长家里有个百货商店。我方是农民,家里只两姐妹,我是姐姐,妹妹在家招上门女婿,我爸妈要帮忙带妹妹的小孩)。因为谈不扰,现在在拖着,我和男方均返回深圳在上班,小孩还在男方家。我不想再拖着了,请问我要怎么样才能离了这个婚?请问男方这样的要求合理吗?
你们这种情形协商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向。男方要20万的请求明显不合理。孩子年龄小的话判给你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由于孩子目前是由男方父母带,所以孩子究竟给谁扶养,要综合各方意愿及因素来判定。男方在工作的话,可以在深圳法院起诉离婚,具体事宜请致电婚姻专业王律师。
王律师您好,我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一农民因我村村民想做房屋打着养直方面的口号挖了村里的山现又强买村民的土地没人敢反抗。我有1块地1,5亩左右他连谝带吓我在家的公公用1万元买去,等我知道后回去找他理论他却威胁我,说要找黑势力让二我人身财产都受到威胁,老父76岁当时很是害怕我也只好算了,几天后他又说要买我的田我不想卖他又找人来吓我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王律师的一切事。觉得我们农民有希望了,有了您这样现代包青天盼望您能指条明路
只有政府才有强制征收权利,其他一切私人无权强迫你卖地。如果对方恐吓,直接报警处理。
我是在饭店打工的农民工,我已经向单位正常提出离职,就是提前一个月递交辞呈。可是老板却以找不到人为理由不给我工资,我的辞职已到期半个多月了,老板还是不让我走。我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请问我该怎么办
没有,你可以提起,要求用人单位根据第82条的规定,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如果没有买,你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无需经用人单位批准。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相关法律知识
相关律师回复
柳基伟律师 最近回复:
李刚律师 最近回复:
汪根波律师 最近回复:
周边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立即提问、免费短信回复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60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服务指南平台保障律师入驻常见问题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672律师在线
1283今日解答已收藏本页面
离家快倆个月了,好想家,昨晚梦见老婆两次。真心说,这他妈的什么社会,农民为什么要到外地打工,我无力改变什么,可是也过不贯。有同感的,希望给过
谢了各位,
应该爽了两次吧,
10楼一小孩懂什么!
想跟老婆爱爱吧
在家里能找到合适的事情做谁还会出去打工啊,这都是无奈的选择
想开点吧!想想月收入过万!其实一年干五六个月就好了!我早就回家冬眠了!白领又怎么样还不早出晚归。
额那你不在家里找供作
两地分居不行的~带着老婆打工也可以
换个角度,解决事情的方法不一样过程就不一样
你还可以回家做点小生意……
卧槽。尼玛的一楼
你也可以回家种地啊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农民真的“只想在城市打工”?(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别撒谎!人不能靠哄吓诈骗活着,执政也一样!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继续浏览相关话题:
图文编辑模式
22:14:13&)
2955字(11589/55)
( 10:37:08)
( 10:32:39)
( 07:53:58)
0字(1252/0)
( 12:03:33)
103字(72/0)
( 07:03:18)
92字(38/0)
( 05:17:28)
114字(27/0)
( 10:11:01)
77字(51/0)
( 04:16:49)
42字(41/0)
( 15:54:50)
115字(76/0)
( 18:50:25)
69字(59/0)
( 17:49:09)
146字(34/0)
( 16:33:22)
23字(20/0)
( 09:01:56)
22字(19/0)
( 07:05:36)
30字(20/0)
( 06:41:32)
68字(88/0)
( 22:42:03)
43字(26/0)
( 22:19:35)
10字(14/0)
( 18:19:00)
( 17:28:51)
133字(195/0)
( 16:00:08)
46字(37/0)
( 15:43:59)
42字(58/0)
( 10:41:00)
60字(100/0)
( 10:00:52)
37字(20/0)
( 06:29:06)
68字(19/0)
( 17:38:56)
199字(81/0)
( 15:37:58)
44字(30/0)
( 11:51:15)
31字(20/0)
( 08:30:26)
221字(49/0)
( 08:25:10)
66字(51/0)
( 21:29:29)
159字(33/0)
( 16:44:47)
( 16:46:37)
( 16:35:41)
125字(48/1)
( 04:12:42)
291字(165/0)
( 14:55:25)
22字(27/0)
( 10:28:00)
34字(31/0)
( 10:18:31)
108字(44/0)
( 09:39:14)
58字(30/0)
( 07:29:25)
37字(29/0)
( 07:28:37)
32字(45/0)
( 19:59:04)
11字(43/2)
( 20:00:33)
16字(125/0)
( 17:17:51)
26字(71/0)
( 16:44:26)
15字(37/0)
( 14:58:14)
18字(38/0)
( 13:59:51)
14字(38/0)
( 09:12:03)
70字(169/2)
( 09:38:32)
40字(36/1)
( 15:33:27)
60字(161/0)
( 07:02:25)
91字(103/2)
( 10:04:35)
129字(42/2)
( 11:23:04)
52字(36/0)
( 22:31:48)
38字(71/0)
( 22:30:42)
11字(2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50岁以上外地打工农民调查:苦撑只为后代
  【解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一个口号开始流行: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和香港一河之隔的赤尾村,开始兴建起六层以上的楼房对外出租。这里交通方便,租金便宜,吸引了众多初到深圳的打工者。很多人,一住就是十几年。现在整个赤尾村,像老王和谭大哥这样,50岁以上的打工者,一共有1300人。
  (在海边工作)
  【解说】这天,谭大哥工地的周围,是一大片城里人喜爱的海景房。
  【同期】(工友闲聊)
  五万。
  一平米?
  那忙一年,也买不上一平米啊。
  随便一个房子都是一百万。
  哪止一百万。
  是嘛。
  人家的房子好贵啊,深圳现在的均价都在两万多啊。
  (回家,和妻子聊)
  【解说】自己的新家,小谭从没让谭大哥来过。小谭和新婚妻子小张一个月前才刚刚领证,在女方家办过婚礼后,小谭和妻子商量,自己家这边一切从简。小谭甚至没和父母商量,就租下了这套远离赤尾村的房子,他担心父亲的身体,他了解奶奶的心愿,他不愿让他们看到,自己还是很简陋的小家。
  【采访】小谭:现在我的想法就是我和我老婆努力,在这边买套房。他们(父母)那边也不打算说。
  出来还没挣上钱,还因为谈恋爱,向家里拿了不少钱。
  肯定我的压力会很大,但我肯定不会让我老爸去承担啊。
  (回谭大哥工作)(再回老太太黑灯瞎火坐着)(全景)
  【同期】贴云南白药膏,才贴了三个钟头,就发痒发痛,就撕掉了。不要动。
  【解说】一个星期了,伤一直不好。着急干上活,老王去正规大医院问过,光拿药一次就要三百多块。他于是来了村里的小黑诊所,老乡开的,治疗费什么都好说。
  打散工这么多年,从没有哪个工头说过要给买医保的事,老王也从没觉得,别人应该给自己买这些。他更害怕的是像现在这样,把手机里工头电话的翻个遍,也想不出有谁,可能会雇他了。
  【同期】你别把我衣服烧了。
  (朋友对老王说)王善云,我跟你说,你别在这里了。
  要留下来找活啊。
  回去,回去到你的老家,留在深圳不行的。
  (音乐,回乡的照片)
  【解说】其实,今年这个春节,老王和儿子,一起回了趟老家重庆开县。打工20年了,这是第一次。深圳一位常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的记者,拍下了这趟旅程。
  这次回家,老王本来是盘算好的,不再出来。他得到消息,从2011年开始,作为&民心工程&之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在开县实现了全覆盖。一个月80块钱的补助虽然不多,却让他对回家多了一些信心。他还听说县里今年正着手调查50岁以上农民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措施,他想留下来,度过晚年。
  这个春节,老王还有一桩心事,他托了不少老乡,想给儿子说门亲事,儿子14岁就出来打工,没什么文化技术,留在深圳,也很难有什么发展。如果能在家乡成家,他也能安心了。
  但只见了几个姑娘。儿子就说不相了,非说要回深圳自己找,没几天就离开了。
  【解说】老王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春节时,他参加了几个同村后生的婚礼,听说现在村里娶媳妇,最低都要在镇上买一套房子,他们父子承担不起。
  于是,老王放弃了留在家乡养老的想法,春节一过,就又回到了赤尾村。只想看到儿子能安安稳稳地工作,安定下来。
  【采访】记者:你明白他现在心里的想法吗?
  小王:明白是明白。但就是有点不甘心吧,就不甘心这样跟他们一样,一直打工到老了。
  (空镜,赤尾村的孩子们,年亲人,老人)
  (谭大哥给儿子搬家)
  【同期】现在我绣的这个没五百块钱我都不卖。
  是哦,这个值钱得很哦。
  这是老妈的杰作。
  【解说】谭大哥终于还是找到了儿子的家,打工十多年,他攒了不少东西,这天,谭大哥挑了些他觉得儿子能用的上的,加上早就为儿子以后结婚准备的,和媳妇一起,给小谭送来。
  【同期】和儿媳聊天,
  我也心里面一直在想,也希望他换一个工作。因为毕竟华强那边的确是一个小职员,工资这些我也&&
  (谭坐在客厅,手机,等,窗户的&福字&和谭大哥的脸)
  【解说】有些话,谭大哥是想当面和儿子说的,但小谭回短信说,今晚要加班,回不来。
  (女儿受伤)
  【解说】这天凌晨,老王接到女婿的电话,女儿在工厂加班的时候,遇上煤气爆炸,被严重烧伤。
  (隔着玻璃看女儿 )
  老王说,当年,女儿成绩很好,但是前妻为了多赚点钱,撕掉了女儿的书,让女儿13岁就出来打工。他当时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是自己身在深圳,觉得太远管不上,更多多少少觉得提前挣钱也不错,并未阻拦。现在,他常常在想,当初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老王在医院不断的徘徊,可以回家里,加上照片)
  20年前,老王出来打工,是为了还上一次意外受伤欠下的债,债还完了,他又惦记给家里修上新房。每攒上1000块钱,他就会给家里寄去,除此之外的事,他都并不在意,甚至连春节都很少回家,因为车票不好买。
  2005年,老王成功地把土屋变成了砖房。他定了一个计划,再干五年,赚够自己和媳妇养老的钱,就退休。但仅仅三年之后,两地分居多年的媳妇和老王提出离婚。
  【解说】为了挽回婚姻,那年,老王甚至提出过,不再打工,留下来种地,但媳妇的态度很坚决:这么多年,老王虽然承担了养家的责任,但忽略了家人的感情,她在村里,有了别人。
  (给前妻打电话)
  【同期】就在外面隔着玻璃看一看,我就在这里,行吧,好。
  老王:给孩子的妈打个电话,他们今天才告诉我的电话,找她妈看她怎么说。
  记者:是你前妻是吧?
  老王:她说她来看看她。
  记者:你前妻也要来?
  老王:今天早上才告诉我的电话号码,我现在没有她的电话号码。现在我没有家,回去也是一样,回去也是一个人在那里,外头也是,深圳也是一个人。哪有家啊。
  (在村口等)
  【解说】这天,谭大哥手上本没有工作。舍不得一天没有收入,天不亮,就拉上大舅子到村口等活儿。
  【同期】老谭:我有一个梦,就是经常梦见干什么,上大学。没上上大学。我经常梦见这个东西,考上大学很高兴,就我经常有这个梦,其他都没有梦,就现在也还偶尔还有这样的梦,考上大学,拿上通知书,明天要去了。一觉醒来,没了,其实是一个梦。
  差一道题,那个时候有一道大分题,14分,我搞错了,我很后悔。
  记者:什么科?
  老谭:化学,化学有一个实验题,搞错了,把氧原子的价数搞错了,负二价嘛,下面有一个2没乘,一错了就完蛋了,我如果那个题做好了,我就是个大学生。没做好嘛!
  本来那年我该考上的,但就那次没考上,我就没钱了,父母更没钱,回家还有一千多块钱的帐,就上不了学了。
  所以我拼命都要送我那个儿子读大学,不过他现在读了大学又没多少用。
  (去公交站有活了)(空镜)
  (女儿手术,老王一直守在手术室前,小王也在)
  【解说】这天,是老王的女儿手术的日子。
  【解说】儿子小王也来了,但他站得远远的,似乎还是不愿意和父亲交谈。
  【同期】医生:王云秀的家属。
  在这,在这。过来。
  (快开门时,老王和小王站在了一起)
  【解说】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女儿安全了。老王和小王,这么多天来第一次站在了一起。
  【同期】哪个床?
  就是最近的门那边。
  穿了衣服的地方好像烧的严重些。
  (谭大哥请儿子媳妇吃饭)
  【解说】儿子的婚礼,谭大哥一直没来得及操办。这天,他给儿子发了条短信,郑重地说,邀请儿子和儿媳吃饭。
  【同期】今天好早啊
  真的啊,车跑的快嘛。
  我们一家人碰个杯,谢谢爸,谢谢妈,儿子&&你们也累了。
  要说你,我跟你说老实话你也是很幸运的。好多人都觉得读书没得用,但我还是觉得读书还是有点用,如果是我那个时候读了大学,肯定也不是今天。那出来分房,单位上都有。跟你现在就不一样,这是社会变迁,你读完大学就什么都还没有。
  反正我就是和你说,你不管做什么,失败了,也不叫错。这个人生,你不要后来觉得哪一步是错的,一步都没有错。你就是像我这辈子,尽管过的这么辛酸这么苦,我还是觉得活得可以,至少是自己,按照自己的路在走,没有乱。
  老谭儿媳:妈,你到了,就给我们来个电话。
  【解说】谭大哥和儿子约定,都要努力,争取三年内,在深圳买上一套房子。
  (老王去买肉,小王做菜)
  【解说】儿子小王又回了赤尾村,父子俩商量好了,小王会去学驾驶,以后找一份开车的工作。而老王也答应,只要见到小王开上车,就离开深圳,回家。
  父子俩又坐在一起吃饭 。
  (小朋友唱歌,赤尾村空镜,人们忙碌)
  天晴朗 那花儿朵朵绽放
  闻花香 我想起年幼时光
  我的家 那甜蜜好似枫糖
  幸福呀 小妹妹一起唱
  我今天 陪爸爸 带着全家去玩耍
  池塘边 荷叶下 躲着一只小青蛙
  我快要 长大了 别再叫我小朋友
  车窗外 雨好大 青蛙一个人在家
  (歌声被嘈杂淹没)
  柴静:在这个片子中有一个细节,老谭对我们说,这么多年来他反反复复在做同一个梦,就是梦到自己突然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儿子一起进了大学。这个梦,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做起,这个梦意味着一个人想要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是这样的欲望,才让这么多的农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承受着家庭分离和沉重的生活代价,来到城市。到现在,50岁以上的农民工,在还有3600万人,他们在几乎体力都难以为继的年纪,选择在这里苦苦支撑,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辈能够享受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老谭的这个梦里有一个细节让人心酸,他说每次他梦到跟儿子一块,站在大学门口,就醒了。因为在现实里,他从来没有跨进那道门,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他希望将来的子孙,也能够享受知识和尊严,能够享受跟其他人一样,从大门之外平等跨越的机会。
责编:李禾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城市打工者现状:外地人最辛苦 说出来都是泪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城市打工者现状:外地人最辛苦 说出来都是泪
今年2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发布,目前全国城市打工者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
户籍:外地青年是“过客”吗
“来北京有十几年了,一直没再离开过。”出生在辽宁本溪的姜国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1992年,姜国良就离开家外出打工。最初,他跟着家乡的剧团四处奔波,去过西藏、青海、新疆等地。2000年,他来到北京,加入了“工友之家”,一直工作至今。
姜国良有两个儿子。“我不是重视物质的人,未来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的教育,将来考中学,非京籍的孩子会面临种种困难。”
他也在未雨绸缪,一方面想给孩子入北京电子户籍,另一方面也在打听老家的学校。“如果真的不太合适,孩子可能要回老家上学,这也是没办法的。”
在京十几年,姜国良依然不认为自己已经在北京扎下了根。“这个城市太大,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小乡镇里安逸的生活。未来是不是会回家,我也说不好。”
同样的心态,出现在1300多公里以外的王海军身上。
1988年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已经在一家江苏的德资企业站稳了脚跟。2014年,他在打工的城市付了房子首付,今年准备和女友结婚。“我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这几年没有像好多人一样‘吃家里的’。我自己努力攒出了首付,这是亲手劳动所得,我很满足。”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但他依然没信心从此留在打工的城市。“家乡的亲人、朋友,都离苏州太远。虽然自己在这里工作,但朋友圈子还是比较单调的。将来小孩上学,户口问题也很麻烦。现在已经没有信心说,未来几十年一定都在这里。”
吕途分析,“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她曾家访过一对在广州番禺新桥村的打工者夫妻:“他们已经在番禺住了十多年,两个儿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但家里面除了两张并在一起的双人床,没有任何家具,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各种纸壳箱里。”
“从农村到城市,青年打工者的生活、思想、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适应了城市和打工生活之后,下一步就是实现在城市发展的梦想。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目前,他们还迷茫在城乡之间。”
“也许大家认为,打工者本来就是过客,这不完全符合事实。”这名曾去德国探访土耳其移民的学者说,“从居住地的稳定性来说,打工者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落脚的趋势是明显的。移民人口总要等到第三代才真正明白:回不去老家了。”
现在,姜国良最大的期待是:“希望我们这群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打工的城市,从弱势群体变为更有影响力、更有自信的群体。”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HEB037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小子农民工艳遇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