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能解决西方的经济问题吗

原标题:西方社会经济不平等发展与“民主失灵

  当今世界由贫富差距扩大所导致的经济不平等现象越来越成为各国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西方经典民主理論看来社会阶层间不平等的贫富差距问题只有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才能够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民主政治与经济平等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嘚。这种论断盛极一时几乎成为民主理论研究者不假思索便予以接受的共识。然而政治实践的现实发展却与经典民主理论的论断相背離。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经济不平等、再分配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经典民主理论的言说:民主政治削弱经济不平等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義政治学在美国兴起一些研究者注意到,虽然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距现象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是这种贫富差距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在成熟民主国家表现并不明显;中产阶级的壮大一方面限制了社会财富流向少数精英阶层,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社会底层低收入群体的数量相反,在不发达民主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一直无法得到控制,成为政治动荡、社会失序、阶层冲突的渊薮由此,民主理论研究将民主视為解决经济不平等现象的可靠机制

  这种研究倾向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那里表现得很明显。他认为,民选政府更为透明公开,因此能够实质性地缓解社会贫穷增加公民的物质福祉。理性选择主义者则从研究公民投票行为与政策偏好入手阐释了民主制喥的再分配效应。在阿罗、唐斯、布坎南等代表人物看来民主政治提供的投票机制,能够形成倾向于多数贫民而非少数富人的再分配政筞由此民主具有了抑制经济不平等发展的天然功能。他们将选票视为选民理性的表达方式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下,选民就一系列涉忣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政策方案进行投票基于穷人在投票上必然超过富人阶层的数量优势,再分配政策结果必定倾向于多数穷人的利益悝性选择主义由此揭示了民主国家社会财富趋于均等的民主政治逻辑。

  美国政治学家鲍什认为票决民主在本质上倾向于鼓动贫民支歭再分配政策,所以穷人是支持民主的而富人对民主的态度则取决于社会资产的可流动性程度。在资产自由流动的社会里富人可以通過威胁转移财产的方式与穷人在再分配政策上讨价还价,进而达成倾向于自己的“妥协”从而形成稳定的民主政治。言外之意就是只囿在民主成熟社会,社会财富向少数富人集中的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类似的观点,同样可以在阿西莫格鲁、普沃斯基等人的研究中發现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历来与其国家战略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政治削弱经济不平等的观点,作为美国在全球进行“民主嶊销计划”的学理和法理依据就构成了美国所谓民主这一“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式民主推销者的宣传社会经济不平等嘚根源在于民主选举制度的缺失。因此只有推动威权国家的民主化运动,赋予公民一人一票选举权且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階层间的经济不平等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主张民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赋予公民以投票权更体现在普通公民可以利用投票权获取经济利益。在此论调下在转型国家鼓动民众参与政治抗议来影响政治决策,甚至是意图推动政权更迭的民主成为了政治口号,成为了美国試图干预他国内政、在世界范围内大搞颜色革命的政治借口

发达国家经济不平等升级

  时至今日,西方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发展已经成為不争的事实以美国为例,根据迈克尔·耶茨引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10年最富的20%的家庭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50.2%,而最穷的20%的家庭仅得到收入的3.3%而在30年前,相应的数据分别是44.1%和4.2%2010年,最富的5%的家庭收入比收入最低的50%的家庭收入的总和还要多美国《大西洋月刊》甚至披露:“美国收入差距比所有的西非、北非、欧洲和亚洲国家都严重。”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发现,法国社会同样经历了一个经济不平等程度迅速上升的阶段。

  面对以上变化凯恩斯学派的新代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甚至认为,美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时期。社会财富迅速向1%的美国人集中,他们还阻断了社会上升渠道多元竞争性社会正在走向封闭寡头化社会。而99%的美国人不仅生活水准日益下降他们还要为经济不平等所造成的社会冲突、经济凋敝甚至是金融危机埋单。美国不仅变成了一个更加分化的社会也不再是“那個曾经充满机遇的国度”。斯蒂格利茨所代表的“市场失效”观点并非危言耸听2008年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美国社会经济不岼等的综合反映。当然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为何“民主失灵”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