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西印度洋洋主宰,西印度洋为什么会放弃孟加拉

身为印度洋主宰,印度为什么会放弃孟加拉?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三角洲,13世纪至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属于印度政权统治下的领土,这块土地肥沃、商业繁荣、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怎么就被印度放弃了呢?按常理来说,这么重要的地方是印度倾全国之力必须也要守住的地方,然而历史却跟印度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硬生生把这块肥肉从印度身上割了下来。自此以后,印度虽有大国梦想,但是再难以统一印度大陆,并且由于孟加拉国的存在,使印度的拓展空间受限,领土分裂危机加深。
那么,印度究竟是如何失去孟加拉这块恒河三角洲最重要的地盘的呢?这还要从南亚地区的历史说起。
大家都知道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英国人是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将英属印度分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所以要了解孟加拉如何脱离印度,就要先知道伊斯兰教是如何将孟加拉伊斯兰化开始。
阿拉伯帝国兴起以后,阿拉伯商人逐渐控制了印度到波斯湾及经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沿线的贸易通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阿拉伯商人开始向印度地区渗透,并逐步征服了印度河下游地区,虽然阿拉伯商人带来了伊斯兰教,但是伊斯兰教对印度地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伊斯兰势力正式侵入印度是从11世纪开始的,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962年伊斯兰化的突厥人阿尔普特勤攻占加兹尼城,建立加兹尼王朝,马赫穆德在位时不断对外扩张,全盛时期囊括了北印度、阿富汗、花剌子模和波斯大部分地区。因此,此时北印度已开始被伊斯兰教渗透和影响。
1186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灭亡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的希哈卜丁·穆罕默德在夺取印度境内原加兹尼王朝的属地后,继续向印度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经过1191年塔劳里战役,取得胜利,恒河流域被并入古尔王朝版图,1202年突厥人又将孟加拉地区收入囊中,伊斯兰教从此亦更深入印度。
1206年,古尔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穆罕默德·古尔遇刺身亡,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巴克以德里为中心建立德里苏丹国,从而开启了对印度长达320年的伊斯兰统治。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者是来自中亚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工具,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广大人民采取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孟加拉地区由于土地肥沃,交通发达(面临孟加拉湾),商业繁荣,更成为伊斯兰统治者的重点关照地区。孟加拉地区原来民众以信奉佛教和印度教为主,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一地区,伊斯兰统治者通过强迫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因此孟加拉地区的伊斯兰化程度比印度其他地区要高得多(除了已被彻底伊斯兰化的北印度)。所以,从13世纪开始,孟加拉地区的居民大部分改信伊斯兰教了。
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莫卧儿王朝经过不断征战基本上统一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是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家,帝国初期大多数皇帝为了减少宗教对立矛盾而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奥朗则布当政时期帝国一改往日的宗教宽容政策,为了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同时,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此举遭到了非穆斯林人们的激烈反对,其后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综上,孟加拉地区从13世纪初纳入伊斯兰文明的势力范围,其原来信奉佛教、印度教和其他土著宗教的人大部分改信伊斯兰教,在其后的几百年里这里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范围。
由于孟加拉地区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孟加拉地区被划分为西孟加拉地区(现为印度西孟加拉邦)和东孟加拉地区(东巴基斯坦)。
这一次是孟加拉从印度的正式分离,20世纪70年代印度本来还有一次机会收回孟加拉,但印度错过了。
1971年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东巴抵抗部队投降,印度直接占领了东巴。如果印度有沙俄那种胆量的话,估计直接将孟加拉重新纳入印度版图了。可是,印度毕竟不是沙俄,虽然印度为第三次印巴战争蓄谋已久,但目的只是扶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并没有将东巴重新纳入印度的打算。后来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印巴会谈,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印度从东巴撤军。
那么,失去孟加拉地区对印度有何影响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孟加拉国的地缘关系。
孟加拉国南邻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陆上三面被印度包围,在东南方陆地上与缅甸接壤。孟加拉国只有14.7万平方公里,却聚集者1.6亿的人口。
孟加拉的分离不仅分走了肥沃的恒河三角洲,同时孟加拉国将印度东北部地区一分为二,使印度东北地区失去与外界联结的陆路和水上通道,只有通过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将其与印度其他地方连接起来。这种与印度核心区地理上的割裂,使该地区变成孤岛,从而助长了其分裂倾向。一旦外来势力控制了西里古里走廊,那么就会把印度国土一分为二,切断印度东北部与印度内陆的联系。
同时,孟加拉国的存在限制了印度向东发展的空间,西部巴基斯坦在那摆起自然无法拓展,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压力山大,所以陆地上印度已失去了战略拓展的空间,只能向海上发展。
自古以来南亚大陆邦国林立,未真正实现统一过,近代英国殖民统治给了印度统一的契机,然而印巴分治和孟加拉的独立,使南亚大陆统一成为空想。现在印度最大的梦想应该是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海洋,这一梦想实现起来还比较靠谱些。
本文是铭苏先生历史、地缘与国际关系类原创文章第64章,喜欢的读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铭苏先生(mingsu188),阅读其他全部原创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借划大陆架之机 印度欲主宰印度洋
-,-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借划大陆架之机 印度欲主宰印度洋
http://www.enorth.com.cn 
  印度海洋发展部联合秘书米拉什表示,印度正斥资1200万美元进行一项量度计划,以定出其大陆架的精确位置,从而将其控制的水域扩大100万平方公里,令决意成为海上大国的印度,完全主宰南亚水域。
  印度相信其大陆架海床范围,远超于目前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水域,所以为了充分利用《海洋法公约》订明每国可将离岸350公里范围内的大陆架划为控制区,印度当局会仔细研究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海底那些来自印度的泥沙沉积物,以准确划出大陆架位置,再将伸延海事边界的建议呈交联合国裁决。印度官方所探究的海底沉积物,是从印度两条主要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而来,它们令印度东面水域成为全球最大的大陆架沉积区。
  虽然印度坚称扩展领海不会对邻近国家如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造成威胁,然而印度此举显然是为了扩大在南亚的经济以及政治势力。印度洋是连接东亚和西亚波斯湾的必经之道,如成功扩展海域控制权,印度将可全面控制这个关系到波斯湾石油运输进出航道的水域,兴建人工岛屿,并可大量开发海床丰富资源。
  事实上,印度近年亦刻意扩建海军,增添潜艇甚至筹建航空母舰,扩张海上实力。印度全国海洋学会发言人巴特便指出,今次扩展海域控制计划,牵涉到印度长远战略利益。巴特指出印度已花了逾2.1亿元用于印度洋地区探查矿物蕴藏,巴特说:“根据我们提交给联合国的数据,印度该取得当地的海底开矿权,那里的矿物,包括了铁、锰、镍、钴和镉等重要金属。”
  倘若如愿把领海扩张,印度不但可支配印度洋,更可将大陆架延伸到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届时印度的新领海分界线将直逼阿拉伯半岛,与巴基斯坦水域毗邻,东边几乎与孟加拉擦边,南边更几乎与斯里兰卡的水域混而为一。
  巴基斯坦分析家称,新领海分界线意味巴国在印度洋进行海上贸易将大受掣肘,在印度洋从事深海捕鱼的权利也大为削弱。印度海军势将扮演更重要角色,以满足新德里在商业和水域控制两方面的利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预测,印度有野心成为印度洋霸主。
超级管理员
 精彩热图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部,是南亚第三大国,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
其实从地缘来说,孟加拉国成为伊斯兰教势力范围是有些奇怪的。毕竟孟加拉与传统的中西亚伊斯兰世界地缘关系十分疏离,而且其国土除孟加拉湾外,其他三面基本都被印度领土围绕,语言、人种也跟印度一脉相承。这样的格局,孟加拉似乎更应属于印度文明,为啥就投向了伊斯兰的怀抱呢?
云石君做个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看下孟加拉的家底:
孟加拉国的核心本部,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下游入海口一带的三角洲平原,全国陆上总面积大约十五万平方公里,鉴于核心区为毗邻河流的低地平原,故具备极佳的生产潜力。再加上孟加拉直临印度洋(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可以相对便捷的承接外部海洋文明的辐射,凭着这些优势,孟加拉终整个农耕时代,都是南亚相对富庶板块之一。
但这样一块宝地,却并未归入印度文明,反倒被伊斯兰吸纳,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最初,孟加拉也确实是印度文明的地盘,但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和大幅扩张,情况就起了变化。阿拉伯帝国发家候,大力向东扩张,并把伊斯兰教也带到东方,将大批中亚部族吸引皈依。而这帮皈依后的中亚游牧军事力量,又跨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打垮了南亚的土著印度教政权,开创了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等伊斯兰教主导的突厥系帝国。
政治底盘扎稳后,伊斯兰教通向南亚的大门由此打开。
不过印度文明也不是吃素的。就算伊斯兰有政治权力加持,但要彻底颠覆在次大陆盘踞千年的古老印度文明,还是无法做到。但起码在部分区域,伊斯兰还是取得了成功——这里头最主要的,就是位于次大陆西北端的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以及东北部恒河入海口三角洲为核心的孟加拉。
印度河流域被伊斯兰拿下很好解释。虽然这里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但地缘格局上,它身处次大陆西北角落,这里时南亚与中西亚伊斯兰核心区的交界处;并且次大陆内部,印度河流域的区位又比较边缘偏远,与次大陆其他主体部分之间,有着一个总面积四十万平方千米的塔尔沙漠。塔尔沙漠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阻断了其与印度文明主体板块间的交流沟通,随着伊斯兰文明的强势进入,当地印印度文明最终被强势压制。
而孟加拉则大不相同。孟加拉位于次大陆东北,跟中西亚伊斯兰传统核心区相隔甚远。而且恒河自西向东,横贯整个北印度,然后由孟加拉入海,它的存在,将印度文明的主体核心部分——恒河平原与孟加拉有机关联为一体,单从这条地缘通道来看,印度文明也不应该在孟加拉的竞争中输给作为后来者的伊斯兰。
可事实就是,伊斯兰文明战胜了印度文明,主宰了孟加拉。
为什么会这样?
这得从次大陆地缘结构来分析。
地缘格局上,孟加拉蜗居次大陆东北,区位相对边缘,唯有西面可对接印度文明核心区——恒河平原之影响。其余东、北两面,现在虽是印度国土,但实际上却是印度文明体系中最边缘、文明程度最低的东北部内陆。
东北邦的偏远与封闭,加上印度文明与生俱来的分裂基因,导致该地区一直有着十分深厚的分离主义倾向。此类地区,还能留在印度文明体系和印度国家内,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想依托其辐射孟加拉,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孟加拉的西边,虽说咋一看确实跟印度有很长的国界线,但仔细一琢磨,印度文明进入孟加拉的地缘通道依然狭窄。
跟孟加拉国西境接壤的,是以著名的加尔各答为核心的印属西孟加拉邦;西盟再往西走,就是印度半岛上的德干高原了。
地缘格局上,恒河南北两面,分别有德干高原与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所以中上游是东西走向,直到逼近孟加拉时,已越过德干高原范围,方才向南折转,汇入孟加拉湾。
德干高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的边缘落后地区,它不仅无法为西孟加拉提供影响力支撑,相反,还对恒河平原与孟加拉的互联互通构成极大阻碍。待到恒河越过德干高原,发生由西向南的大转折,其下游流域和入海口的三角洲区域,已经与东西向的恒河主轴高度偏离。这样一来,恒河下游就成为了一个格局相对独立的次级地缘板块。这种格局独立,造成的饿一个影响就是——西孟加拉邦的人文特质,与中上游的恒河平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民族上,即便是西孟地区,当地的主体民族也是有着一定独立民族特征的孟加拉族。
当恒河三角洲的核心板块(也即后来的孟加拉国)皈依伊斯兰后,印属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伊斯兰文明的扩散影响。尽管凭着与印度文明地缘关系相对紧密的因素,西孟勉强维持住了自己的印度文明属性,但它也不可能再为印度文明反攻孟加拉提供战略支撑。
既然西孟和东北邦都不足为凭,那么印度文明还要想辐射孟加拉,便只能以恒河平原这个本部为依托。但这种单向地缘通道,其效能自然大打折扣,甚至连文明实力极为孱弱的印度东北部,都不能够完全影响,导致当地分离主义思潮屡禁不止,还想压制有伊斯兰这种强势文明依托的孟加拉,当然更加力有不逮。
相对独立的地缘格局,加上本身尚可的地缘势力,这都为孟加拉摆脱印度文明,投入伊斯兰怀抱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当突厥系势力在南亚次大陆极力推广伊斯兰时,恒河平原这个天子脚下之地成效并不明显,反而是诸如孟加拉之列的边缘板块,反而还相对简单的多。
而阿拉伯海商对印度的渗透,也为孟加拉的伊斯兰化提供了强力的帮助。
伊斯兰从中东向南亚的传播,主要有两大地缘通道:陆上,由中亚的突厥势力,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带入;至于海上,则是阿拉伯商人漂洋过海带来。
中世纪中后期,曾经威震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土崩瓦解,偏居东亚大陆的中国,在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也逐渐南移。这种种变化,导致先前繁华数百年的传统丝绸之路日趋荒废,倒是经北印度洋、南中国海一线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而这条海上丝路,基本上都由阿拉伯人控制。阿拉伯人在这条航线上大发其财的同时,也把伊斯兰教带向东方。
阿拉伯文明是中世纪人类海洋文明的最杰出代表,其之文明规模与质量,都超过了当时的印度文明。再加上印度文明天然凝聚力缺乏,政治上又支离破碎,这便给了伊斯兰趁虚而入的机会。
当然,强龙不压地头蛇,伊斯兰想从整体上取代印度文明,依然是力有不逮。但在部分区域,伊斯兰仍然获得了突破。像印度半岛西侧,阿拉伯商人就夺取了一些重要港口;至于孟加拉,鉴于其本身就是临海的低地平原,在农耕时代算得上是南亚次大陆最富庶的板块之一,所以也不可避免的引起阿拉伯人的重点关注。
尽管阿拉伯商人并未像中亚的突厥人那样,在孟加拉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不过凭着商业文明的巨大优势,所以它带来的伊斯兰文明,也对孟加拉原有的印度文明构成了巨大的冲击,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拥护。
最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占领,也间接帮助了伊斯兰在孟加拉的繁衍壮大。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英国进入南亚次大陆,并逐渐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但是,由于英国本土位于北大西洋,与南亚次大陆重洋阻隔,这种地缘距离的极端严重,严重削弱了英国对次大陆的控制力。这种情况下,英国要长久维持对南亚的统治与占领,就有必要以夷制夷,招揽一些当地土著力量与自己合作。
当然,英国人若不想反遭虎噬,就绝不会去扶植印度教这个次大陆主体文明体系;而锡克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这帮子少数教派,正合适成为英国的帮手。
在成为英国人的帮手后,英殖时代的伊斯兰,仍旧能够享受高于印度文明的地位及资源。这种情况体现在孟加拉,即使伊斯兰在当地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
地缘格局的相对独立,再加上突厥、阿拉伯、英国三大外来势力,出于不同目的的前赴后继相助,几百年下来,原先已覆盖孟加拉的古印度文明体系,终被伊斯兰成功替换。
孟加拉的伊斯兰化,严重影响了当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1947年,英国结束对南亚的殖民统治。临走前,英国人以宗教信仰为区分,在次大陆推行印巴分治。作为南亚仅次于恒河平原的第二、第三大次级地缘板块,孟加拉与印度河流域因同属伊斯兰教势力范围,故与印度相剥离,联合成为一个新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也成为巴基斯坦国的组成部分(东巴基斯坦)。
英国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印度体量太大,要遏制其之的发展潜力——而印度当然对此无法满意。英国人前脚一走,印巴之间就立刻爆发战争,后来几十年里又两度交手。直到第3次印巴战争,印度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击垮东巴基斯坦守军,并支持东巴的孟加拉民族力量独立建国——这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
如今再回顾这段往事,多少有个疑惑:既然印度千辛万苦才将东巴从巴基斯坦手中割裂出来,为什么不索性将其吞并了事呢——就像同时期它对锡金所做的那样。又何必多此一举,还让孟加拉独立建国?难道印度真不想要孟加拉这块风水宝地?
这当然不是。统一南亚,一直是印度的远景宏图。既然如此,它又怎会对孟加拉毫无想法?只是因为,即便印度心有此念,但若要付诸实践,却必然会在现实层面遭遇诸多难以应付的杯葛。
那么,究竟是什么顾虑,致使印度不得不在千古良机面积,放弃孟加拉这块肥肉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接下来的《地缘政治36——印度为何不吞并孟加拉》中,云石君继续为您分析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第36节——南亚之孟加拉第一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地缘政治系列全部原创文章。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云石其它文章
说起伊斯兰世界内部的教派之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已持续千年,至今仍是如此。如今,在全球穆斯林中,有超过85%的都是逊尼派,而什叶派信众的数量上是不能与逊尼派匹敌的。逊尼派覆盖了西亚、中亚、北非、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法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一度成为欧洲大陆上的最强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及利益方面的冲突,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陷入了持续数百年的大国纷争。当我们回顾英法纷争时,不难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英法称霸世界几百年,但在这场持续的博弈中,
1月20日,土耳其发动了“橄榄枝行动”,土军与结盟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对位于阿夫林的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展开进攻。一时间,土耳其与美国,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十分微妙。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自此后俄开始对土耳其展开全面制裁。2016年6月,土耳其
19世纪60年代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日本爆发了明治维新。通过这个改革,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场变革对日本名义上的统治者:天皇,影响深远。明治维新前很长的时间里,天皇只是掌握道统的名义统治者,无政治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两个传统强国,英国与法国可以算得上是世仇。一个是老牌的欧洲强国,一个是欧盟的实力中坚,从十一世纪掀开英法战争序幕的“诺曼征服”,至旷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战争,再到以英国的胜利告终的七年战争,两国之间的纷争持续了数百年,其关系可谓是剪不断,
叙利亚内战已经告一段落,不过余波依然持续。回顾这场不久前发生的战争,内情可谓错综复杂,许多国家都搅了进去。近日,土耳其国防部长表示,将对叙利亚阿夫林区采取军事行动,并称是“符合国际法的自卫权利”;还表示土耳其会与俄罗斯和伊朗在阿夫林区展开协同行动,土
近期,关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地区,打击库尔德人武装“人民保护部队”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距离2017年9月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独立公投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土耳其又将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送上了头条。不得不说,库尔德这个独特的民族自带热搜体质。关于土耳
近日,土耳其攻打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地区库尔德人武装的新闻席卷全球。土耳其此举的关键原因是因美国支持叙利亚库尔德人独立,一旦成功,便会推动土耳其的库尔德工人党的分裂。那时,美国借库尔德之势钳制土耳其,防止其坐大,以维护自己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的目的便达到。可
自打2011年开始,叙利亚反对派和巴沙尔政府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而引发的内战已经进入到第八个年头。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近日,便有一名叙利亚难民抗议援助被截断4个月,而在联合国分部内自焚的痛心事件。治疗中的自焚男子同时,叙利亚内战,不仅有中东地区大国,如伊朗、
1月2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军队开始发起对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地区库尔德武装的军事行动。土耳其声明称是为了“尊重叙利亚的领土完整”的“合法自卫行为”的军事行动,又再一次将库尔德人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在去年9月,伊拉克库尔德独立公投事件让世人对这个
这两天,国际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非土耳其与库尔德势力在叙利亚开战莫属。1月20日,土耳其军队正式对盘踞在叙利亚西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发起攻击。几天之内,战事从空中打击进一步发酵成地面行动,一时间,中东狼烟再起。土耳其为什么要攻打库尔德?这个不难解释。在之
持续了约650年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古希腊文明高度繁荣,深远影响着后世。古希腊被灭亡后,罗马人汲取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并继续延续,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腊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兴起一样,都依赖
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有一块三面临海的六边形国土,它是进出欧洲腹地的门户,也是连通北海和地中海的陆上桥梁。整体来看,法国周围都被山脉与海洋所包围,地缘格局也相对完整独立。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虽然在地缘结构上来看,法国的地缘潜力也算
要说富得流油,可以说是中东地区波斯湾周边国家的真实写照。近几十年里,靠石油一夜暴富的波斯湾国家吸睛指数一直很高。不过,这些地方不仅有石油,还有一种与21世纪民主思潮背道而驰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这便是以沙特为首,包括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
最近这段时间,舆论场上来自澳大利亚的对华“不和谐”声音很有点多:从总理特恩布尔的反华言论,到澳网公开赛使用某中国产矿泉水的狂喷,土澳无分朝野官民,尽有举国“反华”之意。虽说舆论场上爆点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土澳对华之敌意和戒
对孟加拉国有印象的朋友会知道,早期,孟加拉只是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后,归属巴基斯坦,就有我们所熟悉的东巴。1971年,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而建立了孟加拉国。1975年,孟加拉国便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大家知道,印度主要信奉的是印度教,在南亚,印
当俄罗斯还只是个莫斯科公国的时候,只能蜗居在东欧平原上,谁曾想到,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扩张,一举将领土扩大了好几倍,鼎盛时的苏联其领土范围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就算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现在的领土也高达1700万平方公里。而俄罗斯占领北亚这片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
以色列国于1948年成立,只比新中国长一岁。不过,早在2000多年前,它便存在。犹太民族于3000年前形成后,生活在地中海东侧的迦南地区,也就是现在以色列所在地区。公元2世纪左右,犹太人便开始进入长达两千年的所谓“大流散”时期,被驱逐出故土,流散在亚欧非不同地区,
作为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曾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远古时期,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0世纪前后,来自黑海沿岸的克尔特人带来了铁制兵器和农具,使法国逐渐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时代。克尔特人被同时代的罗马人称作“高
近几十年来,中东这块动荡之地,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怖袭击,一次次将伊斯兰宗教文明体系推上风口浪尖,伊斯兰世界也像是被妖魔化了一般,让世人都有点谈之色变。但是,我们都不得不相信,任何文明体系能长久被人类推崇并发扬光大,必定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其出发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印度洋的资源以及印度洋上的海洋格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印度会实现“印度之洋”梦吗? 遥不可及
发贴人:60.222.252.*发贴时间:【】[]
&& ()&& ()&&&&翻开世界地图,位于南亚次大陆下方的广阔海域就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 ()&& ()&& ()&& ()&& ()&& ()&& ()&& ()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大国角逐的舞台而一直谋求世界军事强国地位的印度更是不遗余力地扩充自己在印度洋的势力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曾提出,“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在于印度洋,未来的伟大也靠印度洋”正因为如此,自建国以来,主宰印度洋便成为印度的梦想但是,除了囿于自身实力外,等西方大国的军事存在和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使“印度之洋”的梦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三面环陆的地理位置使印度洋成为独特的“陆中之洋”&&&&印度洋之所以如此重要,首先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印度洋处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的包围之中,总面积74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海洋平均深度3800多米,南北最长10460公里,东西最宽处9655公里&&&&在四大洋中,北冰洋距离大陆核心地带十分遥远,而太平洋和大西洋则像直通地球南北两极的海洋大道,唯有印度洋三面被陆地环抱&&&&目前,印度洋周边地区共有47个国家,其中36个国家可直接通向印度洋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3,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从陆上俯视印度洋边缘,其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只有北部与南亚和中东陆地相接的海岸线绵延曲折,因而形成了多个重要的边缘海和海湾其中,西北部为红海,北部是阿拉伯海,东北部则是安达曼海而主要的海湾则包括了西北部的亚丁湾、以及东北部的孟加拉湾目前,这些边缘海和海湾已经成为陆地国家伸展其力量的重要前沿,也是海权大国入侵大陆的最佳跳板&&&&另外,印度洋特殊的战略地位还体现在其掌握着多个关键性的海峡&&&&英国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比喻为“锁住世界的5把钥匙”在这5把钥匙中印度洋就控制了3把&&&&东部的马六甲海峡是东亚各国通往中东航线的死穴,最窄处仅有37千米,极易被控制西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是中东通往地中海的咽喉,中东战争时期苏伊士运河的关闭给西方国家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充分证明了其重要的地理价值好望角则是巨型轮船从美洲通往中东、远东以及大洋洲的重要通道除此之外,由于地区出口石油总量的90%要从霍尔木兹海峡运出,而曼德海峡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从而也使这两个海峡的战略地位悄然上升&&&&此外,印度洋中还分布着南北走向的三串岛链:西部的索科拉岛、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中部的拉克代夫群岛、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东部群岛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岛由于这些岛屿十分接近大陆架,其军事安全主要依赖于陆上大国和海权强国的支援和保护因此,大多数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已被改造成重要的军港和空军基地&&&&重要的航线使印度洋成为争夺石油资源的交汇地带&&&&地区丰富的石油储量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军事发展的“血液”,而印度洋所控制的航线则成为输送石油通往东、西方世界的“能源动脉”据统计,印度洋每年承担着世界50%的集装箱货物及70%的石油产品运输,经印度洋运送的石油超过世界石油运输量的一半&&&&从西方进入印度洋有两条重要的航线,分别是“苏伊士航线”和“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航线从西欧、北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地区,是连接西欧到印度洋能源区的最近通道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建成以来,从欧洲和北美进入印度洋的航路缩短了1000多海里好望角航线是非洲大陆南端进出印度洋的命脉,特别是对于美洲国家运送石油等战略物资来说,好望角航线可谓首选&&&&从东方进入印度洋最为重要的航线当数马六甲航线,它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便捷的航线日本约90%的石油运输需要从这一航线通过而对于来说,在印度洋地区发动的历次战争中,马六甲海峡对力量的快速投送和有力的后勤保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入印度洋的石油航道和海峡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不仅仅取决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更多还是来自于陆权国与海权国的地缘利益之争&&&&首先,纵观印度洋北部,从红海经过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直到马六甲海峡形成一条弧形地带,这条弧形战略地带是连接大陆腹地与印度洋之间的唯一纽带谁控制弧形地带,不仅意味控制印度洋的通道,同时还标志着打开了通往欧亚大陆内陆的大门19世纪的英国就是通过印度洋的航线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而控制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所以,海权大国同陆地国家的矛盾纷争,不同程度地映射到了这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上&&&&其次,在这一弧形战略地带里,至今没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性大国相反,连年的战争使部分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从而导致海盗活动猖獗因此,各国不得不投入军事力量维护航线的畅通&&&&再其次,从资源角度看,印度洋海底及其周围陆地是世界著名油气储藏区迄今为止,海底石油探明储量约为120亿吨,天然气储量7100多亿平方米,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大国的军事存在和有限的国力使“印度之洋”梦难圆&&&&印度洋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英国海军有句流传已久的话,“谁能得到印度洋,谁就能控制世界”&&&&从地理上看,突出的南亚次大陆深入印度洋1000多英里,将印度洋的北部海域一分为二,分别为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广阔的海疆和在印度洋中心的地缘位置使印度在该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也使得印度控制印度洋的野心不断膨胀&&&&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印度的海权之父潘加尼就提出所谓的“钢圈理论”,即在圈内打造一支强大的、足以保卫内海的海军,使印度近海变成一个安全区当前,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其海军已经拥有一艘航母未来几年中,印度还将从俄罗斯进口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加上新研制的“维克兰特”航母,届时印度可能会有三支航母编队进入印度洋地区&&&&尽管印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要想真正实现“印度之洋”战略仍然困难重重&&&&首先,对来说,控制印度洋对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从反恐角度讲,控制住印度洋,可以更方便地输送反恐军事力量,切断恐怖组织的联络渠道,提升反恐效率;从防止大国崛起角度分析,掌握印度洋制海权,对俄罗斯等大国都能起到威慑作用其次,对俄罗斯而言,控制印度洋对其反制则更加有利此外,日本近期也借海盗问题,实现向海外派兵,实现在印度洋上“分一杯羹”的企图&&&&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想独享印度洋几乎是不可能的,平静的印度洋海面下将继续暗流涌动&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印度会实现“印度之洋”梦吗? 遥不可及》&&&& 地址: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106/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洋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