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有一个叫做联合,还有一个个是本田独立标和联合标有啥不一样?

总部地址:洪山区徐东大街101号联系电话: 027-
汉口分部:江岸区竹叶山中一路特1号小微企业创业     园A201室联系电话: 027-
武昌分部:武昌区中山路现代大厦南楼1307室联系电话: 027-
日,我公司与武汉德顺行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代帐合同。
日,我公司与武汉文兴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代帐合同。
日,我公司与武汉楚天沃德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代办合同。
日,我公司与湖北四季航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代账合同。
日,我公司与武汉乐购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代账合同。
日,我公司与武汉海普云森广告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签订代账合同。
日,我公司与武汉昆达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代账合同。
2016年6月,武汉智通联合财务公司参加了武汉华信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的财务外包采购项目,获得了洪山区人民政府梨园办事...
智通公司的账务工作具体清晰,收效明显,使我们公司在短短两个月里,新会计准则应用前后的区别很明显,为我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武汉炜志通达 何总 
企业应对会计政策有自主选择权,而税法的规定,使得最终还是被税务牵着鼻子走。感谢智通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让我们走出怪圈,带来更多额外的商业价值。
——湖北某酒业 财务部刘经理 
一些比较模糊的账务处理问题得到了操作指导和思路,收获很大,感谢智通公司!
——武汉某材料技术公司 顾总 
&&&&&&&&&&&&&& copyright&&nbsp武汉智通联合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技术支持&&&&&&&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101号
联系电话:
&&&&&&汉口分部:江岸区竹叶山中一路特一号小微企业创业园A201室
联系电话:
&&&&&&武昌分部:武昌区中山路现代大厦南楼1307室
联系电话:
027- &&&&&&&(推荐使用i6以上版本 | Mozilla Firefox | 360 | Google Chrome)贴现业务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而将票据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
贴现业务贴现业务盈亏平衡分析及收益率测算
既是一种票据的转让行为,又是银行的一种方式,它是收款人(即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未到期的,以贴付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为条件,经过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将扣除后的余额付给收款人使用。到期时,银行凭汇票直接向承兑人收取款项。
目前商业银行基本上只对办理贴现,只要辩明票据的真伪,贴现业务的风险几乎趋于零。风险的固定性和可控性是贴现业务与传统的显著区别之一。此外,商业银行的贴现票据还可以办理,通过占用央行资金扩大经办行的。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是贴现业务的又一特点。本文旨在分析业务的并测算。
贴现业务票据贴现业务的收入与成本构成
1.业务的收入就是,当贴现的金额一定、贴现期限一定时,其多寡就取决于的高低。1996年央行曾规定贴现利率按同档次下浮3%执行。目前只给出了浮动范围,规定贴现利率不得低于利率(2.16%),最高不超过半年期利率(合浮动)。目前的贴现利率实际上已是市场化的利率,它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票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再贴现利率仅仅作为一种独立的。
2.票据业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再贴现利息支出、贴现的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人力与费用投入的实际成本等。
3.票据贴现业务的净收入=贴现利息收入一再贴现利息支出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占用资金成本一人力及其他费用。
在贴现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再贴现利息的支出随着再贴现利率的上升而加大,随再贴现利率的下降而减少,而再贴现利率的高低将取决于央行的;影响贴现占用资金成本的因素包括再贴现的及贴现与再贴现之间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越长,再贴现比率越低,票据业务占用资金就越多,占用资金的成本就越大,而时间间隔长短和再贴现比率高低完全取决于央行对再贴现规模的控制;投入票据业务的人力与费用随着票据业务量增大及票据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增加。
贴现业务票据贴现业务盈亏平衡分析
是衡量一项业务能否开展的重要手段。就票据业务而言,首先须引入“”概念。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因资金用于而丧失了用于其他业务的机会所遭受的损失。换句话说,用200万元资金办理贴现,就少发放200万元贷款,在取得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取的机会。因此,票据贴现的净收益必须抵补所遭受的机会损失,该项业务才实现盈亏平衡。票据业务就是用于票据业务所取得的净收益等于占用资金用于其他业务取得的净收益的经营点,即机会成本为零的临界点。在不考虑投入的人力、费用等情况下,票据业务的收益就等于贴现利息收入减利息支出、减营业税金及附加,用公式表示如下:
贴现利息收入×(l-7.5%)一再贴现利息支出一占用资金成本=同等用于其他业务的收入×(l-7.5%)一占用资金成本
用于其他业务的收入等于所占用资金乘以同档期上有资金利率,这样做的原因是将贴现的风险程度与上存资金的风险程度视为相同(不纳营业税)。上述公式变化为:
贴现利息收入×(l-75%)—再贴利息支出一×同档期上存资金利率
根据这一思路,在盈亏平衡状态下分别以下三种情况分析:
1.再保持不变,再贴现比率随贴现利率的变化。
2.贴现利率保持不变,比率随再贴现利率的变化。
3.再贴现比率保持不变,贴现利率随再贴现利率的变化。
假设年累计贴现额100,000万元,平均贴现期90天,再贴现时间间隔为1天,再贴现间隔占用资金忽略不计,不考虑人力、费用等的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为75%,上存资金利率设定为4.5%。
(l)当再保持在2.16%的水平时,随着贴现利率的下降,要求再贴现的比率上升。当贴现利率下降到2.88%时,再贴现比率必须达到77.18%,才能保证业务的收益不小平上存资金的收益。
(2)当贴现利率保持不变时(3.90%),随着利率的上升,要求再贴现比率也上升。当再贴现利率在当前水平基础上调高1个百分点时,必须有63.58%的贴现票据办理再贴现,方可以保证机会成本为零。
(3)当再贴现比率保持不变时(目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比率约为50%左右),随着再贴现利率上升,要求贴现利率也上升。当再较目前调高三个百分点,达到3.16%时,贴现利率就要上升0.53个百分点以保证机会损失为零。
贴现业务票据贴现与传统信贷业务收益率比较
业务是一项风险较低的有别于传统的金融业务。由于它的风险低,因而一般比同期低。特别是近两年,各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票源,往往利用降低贴现利率来吸引客户,使该业务的账面收益比发放贷款的收益少很多,但通过办理不仅可以弥补因贴现利率低而减少的,而且还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下面这个实例可以清晰地描述票据贴现业务的与传统信贷业务的差异。
某银行累计贴现额100,000万元,贴现利率为4.68%,再贴现比率为20%,再贴现时间间隔为1天,再贴现利率2.16%,营业75%,见下表。
贴现净收益=1170×(1-7.5%)-万元
设同等资金的占用要实现这一收益的利率为a%,则有下列等式:
975.45= 7220000×a%+360(l-7.5%)
若不考虑的时间间隔,测算的收益率a%=5.266%,与精确计算的结果相差仅0.008个百分点。
当再贴现的比率为80%,时间间隔为一天时,a%=13.56%;若不考虑再贴现的时间间隔,a%=14.06%,与上述的结果相差也不过0.5个百分点。为了简化计算,本文所测算的票据业务收益率不考虑再贴现的时间间隔。
设定:累计贴现额100,000万元,平均贴现期90天,再2.16%,再贴现时间间隔、资金在途时间均忽略不计,营业为75%,贴现利率分别设为4.68%、4.20%、3.72%。
尽管业务的偏低,但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并不一定比风险不确定的传统低。例如,当贴现利率降为3.72%时,只要达到55%以上就可以与同期基本持平。
上述分析表明,票据贴现业务是高收益低风险的,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无疑会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长。此外,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必然带来稳定的资金存款的增长,这也是票据业务除之外的又一收益。
.MYB[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出自 MBA智库百科()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是指并购后竞争力增强,导致超过两家公司预期之和,或者后比两个公司独立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
  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和()。
  从国际性投资银行的并购管理实践来讲,取得经营协同效应不外有三种来源,分别是节约成本、强化收入、节约资本支出。而在三者中,成本节约是最为常见和考虑的来源。
  1、节约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的节约取决于项目的类型和重复的程度,这种效应较难取得,最多只能对近期(1-2年)进行量化。
  2、强化收入
  通常协同效应不考虑收入的强化,这种效应较节约成本、节约资本支出而言最难取得。因为合并后企业要销售增量产品至少要花数年时间,合并后产品销量下降的例子也不鲜见,合并后收入得到强化的可能性较低。
  3、节约成本
  资本市场考虑量化并购协同效应时,一般考虑的是成本节约。因为相对而言,成本节约的取得具有最大的可能性,风险较低;由于的存在,成本的节约一般呈持续状态,受益期限超过2-3年;成本节约一般用占目标公司成本的比例来表示。
  成本节约的协同效应很大程度上依靠消除重叠(OVel.lap),包括公司总部、地区管理机构、销售机构设置、分销和仓储的布局及研发队伍等;另外,成本的节约还可通过公司间的成本对标(Benchmark)、规模扩大后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议价能力的提高等实现;最后,企业规模扩大后可实现低成本融资,从而降低公司。
  曾经给出一个判断并购价值的公式:
  并购战略的价值=协同效应-溢价
  所谓溢价是并购者付出的超过公司以外的价格。如果溢价为零,那么并购价值=协同效应。如果没有协同效应,那么就是并购方送给的礼物。
  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付出的溢价是事前的和固定的,但协同效应却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而并购战略一旦失败,代价高昂,无论是金钱,还是声誉。
  所以,在成熟的中,或判断一项并购对自身利益影响的两个关键指标,就是对潜在的协同效应和并购溢价。当并购方的出价远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溢价又没有潜在协同效应来支撑的时候,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其他的就会怀疑并购方的并购动机。如果并购方不能给出合适的解释,这种怀疑就会被投资者当成事实。而在并购涉及国际政治因素时,这种并购更会给怀疑论者提供一个值得利用的理由。某种意义上看,并购正是陷入了这种陷阱之中。
  协同效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并非无迹可寻。
  并购市场一般的游戏规则是:并购溢价必须在前付清。所以,决策者必须将和预期收益分开计算:我拥有的资源(现实的和潜在的)在获得预期收益前,是否会穷尽?如果资源穷尽,所有的预期收益或者协同效应,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从动态角度看,实现协同效应要求并购者至少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并购者能够识别目标公司中、、资源中的独特价值,并能维持和管理好这种价值,使其至少不贬值或不流失。这并非是一项轻松的任务。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油气资源,还涉及到未来石油的价格走向,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其次,并购者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在整合过程中不会被损害,能够维持到整合后新的发挥作用。这要求并购者必须认真评估并购投入的、以及其他资源对原有业务的影响。
  第三,并购者拥有的资源、能力与目标公司的资源、能力能够有效加以整合,创造出新的超出原来两个公司新的竞争优势。
  从竞争角度看,实现协同效应,要求并购方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整合后的并购者必须能够削弱。
  第二,整合后的并购者必须能开拓出新市场或压倒性地抢夺对手的市场。
  第一个条件涉及并购者有能力维持优势或者克服弱点;
  第二个条件使并购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新的或目前市场上与竞争者竞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实现:中国企业是,而对手则是全球性公司;溢价会削弱并购者的资源、能力,而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其实力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比如的竞争对手,当宣布并购 PC后,一方面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千方百计争夺的客户,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和联想打,力图削弱联想在中国市场的,从而削弱联想整合IBM全球业务的能力。在中国市场打价格战,对于戴尔而言,损失的只是其全球业务中一个并非重要的部分,而对并购初期的联想而言,损失了中国市场,则意味着失去了全部。
  想象这样一种情形: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一个大型中国民族乐团宣布并购一个辉煌不再的美国爵士乐团。他们事前未经任何演练,就作为一个乐队登台演出。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如果你是指挥:你会处于何种境地?面临何种任务?如果你是乐队成员:你会处于何种状态?如果你是两个乐队原来的忠实听众:还会不会再买这个乐团的票?如果你是这个乐队的竞争对手,你会怎么做?
  中国企业的,在某种程度上和这种情形类似。如何使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两个企业融合到一起,和谐运作,实现协同效应,除了必须的资源保障,防止竞争对手的攻击,同时还需要有效地控制整合过程。
  首先,有效的并购整合不是始于宣布并购之后,而应始于阶段。在时,不但要了解资源、业绩、客户等,更要研究文化、历史;必须对协同效应的真正来源、实现的途径做出可靠的评估。并购者必须检验假设的。
  其次,和使命是的核心,是系统中的灵魂,也是所有并购活动的出发点,是凝聚优秀员工、留住有价值客户的重要基础。并购不过是实现、达成的一个手段。所以,如果中国企业希望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中那些具有地域色彩、国家色彩的内容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如果一个中国企业的使命是“产业报国”,目标企业的员工很容易将这个“国”理解为中国。至少在现阶段,很难让一个其他国家的员工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一点。
  第三,必须有清晰明确的,即在竞争性环境中实现愿景的基本指导思想、路径,以及一系列连续的一致的集中的行动。在并购前,并购者就必须仔细筹划哪些业务必须合并,哪些业务将独立运作,哪些业务将取消;哪些资源和能力将发生转移;哪些运作流程、策略将被改善或优化;进行这些整合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这些合并、优化、转移将创造多少价值。如果并购前没有对这些做出评估,并购者显然就是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付钱!如果不能清晰地说明新公司在整个中如何更加富有,刻画出在哪里产生竞争收益,优势互补,,就是空话。
  第四,并购者必须为防止可能的,特别是权力冲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公司竞争力的损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保存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为了实现并购目标而促进双方建立相互依赖关系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国际化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决非走不通。审慎的规划,科学的选择,能够增加成功的概率。风险可以规避,可以分散,但很难消除。善于改变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减少出问题的可能性以及问题出现后的负面影响,最终仍是经营者的责任。
  真正的并不是风险的追逐者,而是希望捕获所有回报而将风险留给别人的人。做百年企业,除非不得已,否则不要孤注一掷,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成功,则成仁,不应该是企业家的座右铭。
  1.计量的假设前提
  在实施企业并购时,为稳健起见,一般只量化公司管理层高度认可的协同效应。下文在举例说明时,采用的成本节约效应,并建立在对主要前景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当然,如考虑节约资本支出、强化收入等效应,其计算方法和程序类似。见下表。
  成本节约效应的假设前提
序号假设前提适用说明推荐前提
一成本节约增长率优先考虑
与公司相同比例对增长性的企业较合适
没有价值溢出
零相对保守
暗含与所有行业相同
负的供过于求的行业流通行业
二优先考虑
的与目标公司相同风险
三乘数优先考虑
与目标公司相同同样的
比目标公司低通常目标公司乘数的2/3
  2、计量方法和程序
  为准确计算协同效应,计量方法一般优先采用(DCFMethod)。现金流量贴现法基于“是未来按贴现的总和”的理论,是并购交易估值中最基本、最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其函数公式为:(r,自由现金流量)*(1+r)An,其中:r为贴现率,取目标公司的WAAC;n为年限;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化。
  为说明协同效应的计算,假设:
  —目标公司(被并购公司)销售收入年增长率7%;
  —可变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90%;
  —达到10%;
  —目标公司WACC为10%;
  —目标公司30%;
  —净营运投资占的20%;
  —净固定资产占销售收入的10%。
  通过现金流量贴现法模型计算,结果如下(见下表):
  —目标公司目前的企业价值为4(为2005年-2014年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1.62+2015年的企业终值现值2.38);
  —目标公司2005年的EBITDA倍数为8.7;
  —目标公司2005年的比例为13.79
  目标公司企业价值计算
目标公司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销售收入4.34.64.925.275.646.036.456.97.397.918.468.63
3.874.144.434.745.075.435.816.216.657.117.617.77
EBITDA0.430.460.490.530.570.60.640.690.740.80.850.86
折旧0.040.040.050.050.050.060.060.060.070.070.080.08
0.390.420.440.480.520.540.580.630.670.730.770.78
0.120.130.130.140.150.160.180.190.20.210.230.23
净利润0.270.290.310.340.370.380.40.440.470.520.540.55
净营运投资0.860.920.981.051.131.211.291.361.481.581.691.73
净固定资产0.430.460.490.530.570.610.650.690.740.790.850.87
0.290.310.340.360.370.40.440.470.520.540.55
折旧0.040.050.050.050.060.060.060.070.070.080.08
资本支出-0.07-0.08-0.08-0.09-0.1-0.1-0.11-0.12-0.13-0.13-0.1
净营运投资-0.06-0.06-0.07-0.07-0.08-0.08-0.09-0.1-0.1-0.11-0.03
自由现金流量0.20.220.240.260.260.280.30.320.360.380.5
7%7%7%7%7%7%7%7%7%7%2%
成本与销售收入比率90%90%90%90%90%90%90%90%90%90%90%
EBITDA利润率10%10%10%10%10%10%10%10%10%10%10%
EBIT利润率9%9%9%9%9%9%9%9%9%9%9%
所得税率30%30%30%30%30%30%30%30%30%30%30%
(05-14年)1.62
企业终值的净现值2.38
目标公司价值4.00
EBITDA倍数(05年)8.70
P/E(05年)13.79
  如果目标公司成为被并购对象,要计算这一交易暗含的协同效应(注:本案例只考虑成本节约效应,其他效应计算方法相同),首先假设如下:
  —并购后,目标公司可在2005年实现10%的成本下降;
  —成本下降的增长率为O%;—贴现率取目标公司WACC,为10%;
  —重组费用2005年发生0.41。在此前提下,该项并购的协同效应计算结果如下(见下表):
  —并购的协同效应为2.64(为2005年-2014年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1.52+20巧年的企业终值现值112);
  —考虑协同效应后,目标公司2005年的EBITDA倍数为6.36;
  —考虑协同效应后,目标公司2005年的P/E比例为9.09。
  目标公司协同效应计算
成本下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税前成本下降0.410.410.410.410.410.410.410.410.410.410.41
重组费用0.41
所得税0.00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
税后现金流量0.00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
净现值(05-14年)1.52
企业终值的净现值1.12
公司价值2.64
EBITDA倍数(05年)6.36
P/E(05年)9.09
  3.敏感性测试
  在进行上述计算后,为提高信息的可靠程度,一般还应对假设前提作敏感性测试。进行这样的敏感测试可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信息。敏感性测试的变量一般有成本下降率、成本下降的增长率、加权等等。不同的假设前提会带来不同的测试结果。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的成本下降增长率下,公司不同的EBITDA倍数、P/E卫倍数的情况。
  国际投资银行通过对全球近10年的重大企业并购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建筑原材料行业:其并购的协同效应占目标公司成本的比重较低。在1994年至今的16宗并购中,协同效应占销售收入、协同效应占现金成本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4%、2.7%。
  :其协同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并购公司分销网络的整合能力。欧洲14项保险业并购交易中,成本下降的协同效应占到合并成本的5%、并购公司的6%。
  油气行业:该行业的成本协同效应表现出很大的变动区间,在17项交易中,协同效应占目标公司成本的比例最高的达到34.3%,最低的为1.7%,平均达到9.3%。而且,越小的目标公司其协同效应的比例越高;已完成并购的实际协同效应数一般要高于先前宣布数。
  :在主要的汽车制造业并购案例中,协同效应占合并公司成本的比例基本相同。而且在并购后5年内,随着整合的深入,协同效应会逐步发挥出来,该比例会逐年提高到3.6%至4.5%左右。
  日用品行业:协同效应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动幅度,协同效应占目标公司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一巧%之间,平均值为7.9%。
  公司事业: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于消除重叠,其占目标公司成本的比例在1.3%至18.1%之间,平均值为6.9%。
陶宝生.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量化研究.上海企业.2005年第04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2页& 2页& 5页& 2页& 1页& 3页& 1页& 2页& 7页& 5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协同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概率论作业 (1) 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概率论作业 (1) 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