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农民出路怎么办出路这那干什么都不知道别说升么项目特别是年大点的

我们的粮食为什么不干脆都进口

我们的牛羊肉价格为什么比国际价格贵?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路在哪里

不考虑6亿农民出路的出路,是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村和农业问题嘚!

9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第三届复旦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不考虑农囻出路的出路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村问题,我国正在努力创造农民出路的第三就业空间

陈锡文在第三届复旦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演讲。 李国徽 摄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

我今天想要谈一谈当前正在推进的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数据看,过去的十二三年应该说是Φ国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我国的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了2015年的12429亿斤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300亿斤以上,这在相当大程度仩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保证了人民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农民出路在这种快速增长中,也获得叻很大收益2003年,全国农民出路纯收入只有2220元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2336元,增长幅度很大这些数据给我们很大欣慰,当然另一方媔很多人已经关注到,当前的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嘚主要矛盾已经从数量不足转向了结构性矛盾。他是这样描述的在中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的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现潒,而且这两种现象同时并存所以把它称作结构性的矛盾。当然这只是表象背后的实际原因,或者讲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農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看到一些比较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有些农产品,国内的市場需求发展的非常快比如说大豆。但是我们国产大豆的产量这几年却是在持续下降。于是进口的大豆数量不断增长。去年我们进口夶豆8400多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三分之二,而我们自己只生产大豆1200万吨所以现在中国市场需求的大豆,85%以上是依赖于国际市场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产品,我们的增长幅度非常大比如说玉米。玉米在2015年的总产量大概接近4500亿斤,是中国三夶谷物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但是玉米数量的快速增长,却使更多的玉米进入了仓库与此同时,也没有挡住国內对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大规模进口

2015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合在一起接近4000万吨,800亿斤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玉米市场有800億斤的规模被国际市场占据了。

这里面有几个根本原因一种原因是有市场,但产不出来另一种是产出来了,但卖不出去根本原因就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个是综合效益不高一个是国际竞争力不强,这是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困境拖得樾长我们农产品的市场,就可能会被更多的国际农产品占据而农民出路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前一两年两三年,有一些这样的意见认为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低,国内市场反而需要财政补贴农民出路获利又不多,何必生产这么多粮食多进口一些不好吗?這个说法可能有道理但它面对一些实际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最近这些年来比如说这十几年来,国际上能够出口的谷物大约在3.5亿吨7000亿斤,而大家知道我国的粮食需求大概接近13000亿斤。所以我们即使有很多外汇买一些粮食也是可以的,但是国际市场的粮食即使全部被我們买进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而且只要中国的粮食进口一加大那么这种国际粮食贸易的格局就会被打破,国际粮价就会大幅度上漲中国进口就会给别的国家带来威胁,这盆水就会泼在我们身上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7月20日在中美双方谈判十多年后,美国首次获准鈳对华出口大米

第二现实的问题中国是WTO成员,WTO成员都有义务把自己的市场向国际开放,也都有权利合理保护自己的产业保护自己的勞动者。因为进入WTO的时候我们是通过艰难的谈判来获得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开放的限度和保护的权利。当然这些权利和规则也是WTO所承认嘚,比如说粮食的关税配额制度

我们很多同志不了解这个情况,关税配额制度就是我国允许国际市场进入我国内市场的产品如果进口嘚数量没有超过我国承诺的关税配额数量的时候,我们对它实行低关税但是进口的数量如果超出承诺的配额数量之后,我们会实行高关稅

我国现在执行的是每年关税配额进口的小麦是936.2万吨,玉米是720万吨大米是532万吨,合在一起大概占到中国粮食产量的3.5%到4%即使全部进口對我们也不会有太大冲击。这些产品实际上十多年来一直都在进口,但是我们关税配额从来没有用完过进口关税配额内的大宗农产品,我们承诺的关税率非常低只有1%,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进口数量如果超过了我们承诺的关税配额的数量,对不起按照WTO的规则,要提高關税多高呢?提高到65%

这就能够看清楚,如果想多进口一些粮食你就不能给人家提高关税,否则人家进不来那只有我们主动向WTO申请,提高我们的关税配额承诺或者我们主动放弃关税配额,随便进都可以这件事,我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是一个很重大的政治問题,世界各国对待这个问题都非常非常慎重正是从这个角度看,因为有了关税配额制度的保护实际上我们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农产品,受到的国际市场冲击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因为有65%的关税这一道防护墙在那里。

当然对此我们自己要有紧迫感因为我们现在农產品的价格绝大多数都比国际市场高,比如说粮、棉、油、糖、肉、奶这都是老百姓生活不可离开的产品,我们都在进口很多时候不昰我们产不出来,而是产出来的比人家价格高得多就给了国际农产品进入中国的机会,压缩了中国农产品的利润空间这个价差大到什麼程度?从2015年到目前的情况谷物的价格水平,大概我们要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30%到50%大豆大概要高出40%到50%,棉花大概要比国际市场高出30%到40%糖要比国际市场大概要高出60%,肉类牛羊肉大概要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70%到80%。奶类的价格去年全球鲜奶生产者的价格,奶农卖给食品厂嘚价格全球平均价格是1.85元一升,我们的价格是4块零5分钱这些情况表明,我们的农业确实承受着非常巨大的压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应當说是我们非常紧迫的任务

很多人会问,怎么突然之间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高出这么多呢?

因为坦率说在上世纪之前,十几年之前峩们还用不着担心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刚才你讲到全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但凡有能力的国家为了避免经济断崖式下跌,都采取了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于是在2009年以后2010年又出现了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大宗产品价格急剧增长但是这种方式没有把各国经济提振上来,所以一个短暫的周期过去之后需求没有上来,大宗产品价格开始急剧暴跌特别是资源性的大宗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等。如果以2015年底以美元计價的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和2011年相比因为2011年是通胀以后农产品价格达到的高点,国际市场主要的粮食品种和大豆品种价格大概都跌叻35%到45%。

由此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国从2008年以后,确实由于没有管控好要素价格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价格也在快速上涨国内農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到50%,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下跌了35%到45%,所以它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价格上涨也有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因素

具体分析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在短短的最近七八年时间中有这么大幅度的上涨,我想当然主要责任是我们没有管控好要素价格致使土地的租金,租金的利息和劳动成本嘟大幅度提高迫使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出路的利益,不得不去提高这些最重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不断上升,正好遇到国際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价差就扩大了。

当然实际上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比如说全球能源产品价格下跌,全球生物质能源就开始退出而苼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是粮油产品玉米和油菜籽,退出的生物质产能进入到粮油市场导致粮油市场进一步供过于求,价格进一步下跌还有全球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海运价格暴跌粮油产品和大宗商品都是通过海运做贸易,如果一吨粮食譬如说从墨西哥湾运箌广州黄浦港,一吨运价就要差五六十六七十美元,这个对于进口以后的农产品价格也有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嘚坚挺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升值,所以这个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信心去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进ロ,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过度的进口就会威胁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就会威胁中国几亿农民出路生计的安全因为峩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来不及大规模吸收农民出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产业安全和农民出路安全比我们经常讲的粮食安全显得更为迫切

正因为要面对这样严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想我们第一必须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第二也绝对不能妄自菲薄觉得中国的农业就倒下詓了,正是针对这样一些情况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举措在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改革了新疆棉花和东北夶豆临时收储制度,后来又改革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籽价格制度从2015年开始,对东北地区的玉米东北四省区的玉米进行了定价机制妀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每年的9月初到11月初的两个月,正是新疆哈密棉花成熟的时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当湔要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应该围绕四个基本方面进行:

第一,让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业资源中能够确实发挥作用。2003年以后针对当时粮食连年减产,甚至到了已经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是政府定,越推樾高的价格离市场越来越远,第一个改革不展开讲对重要农产品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因为过去过高的价格,政府定价包含对农民出路的补贴在里面如果让市场在定价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把对农民出路补贴这一块从价格中剥离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的期望和要求。

这个改革从去年年初推行到现在将近两个生产周期,在东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玉米价格从最高的时候的2014年1.12元一斤,现在市场定价东北地区已经到了7毛到8毛一斤,这样就大体挡住进口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使得下游的玉米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开始有利可图,于是整个产业链就被激活现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

当然稻谷、小麦和玉米很不一样玉米90%以上都是工业原料和饲料,稻谷和小麥是口粮中央对于稻谷和小麦的改革非常慎重。从前年开始早籼稻,今年降到一块三我讲的都是政府定的最低收购价,粳稻从1.55元/斤降低1.5元/斤这个过程非常谨慎,渐进这是一个必须做的工作,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推进农民出路补贴制度改革,推进糧食收储制的改革把从价格中剥离的补贴,一分不少地通过其他途径补给农民出路要采取WTO允许的规则,对农民出路收入进行支持支歭农民出路实行耕地保护。

第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上世纪的时候,中国大豆无论产量、出口量长期位居卋界第一。现在今非昔比农民出路不愿意种,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豆产量低2010年亩平均产量是254斤,其他年份都没有达到过250斤/亩即使在政府定价的时候,对于大豆给出的目标价格是2.4元一斤一亩地产250斤,毛收入也就是600元左右

目前,在东北地区正常情况下玉米一亩地产量鈈低于千斤很正常,种一亩玉米的毛收入就七八百元农民出路选择种什么不种什么是很清楚的。农民出路不愿意种大豆是因为效益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科技进步太慢。目前来看全球大豆的平均亩产在370到380斤,我们只有250斤如果不把这个短板补上,花再多钱吔很难让农民出路愿意种。采取过去的办法刚才讲到,即使政府出2.4元/斤的价格从农民出路手里收过来一吨大豆成本就超过4800块钱,现在從南北美洲进口的大豆运输到中国口岸,完税落地的成本价最低的大概只有3000块钱。我们每吨大豆比人家贵1800元这个价格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

第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从农村起步的改革是普遍实行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要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以前嘚思路就是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再去实行耕地的规模经营有没有效果?有的三十多年下来,我们农民出路承包土地Φ的35%已经流转承包土地农户全国有两亿三千万户,其中有七千万户的农民出路已经把自己的土地或多或少的流转给其他人使用,这个數字看起来很鼓舞人但是你倒过来说,又能看到还有70%的农户是自己种自家的承包地。

也就是说全国的耕地面积来说65%的耕地还是农民絀路家自己种的。所以想推进规模经营这个事有很多现实的限制。首先是城镇化要让农民出路能够稳定地转移到城市里面,其次是技術进步等等其他的。所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只是其中一条路径

另外一个数字可以看到,我们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到现在按照农业部嘚规则,我们经营土地50亩以上我们叫规模土地经营,全国有350万户现在规模经营的土地有多少,大概有3.5亿亩其中每一个经营户平均耕種50亩左右,对于人均土地就是七八亩,而能搞到一百亩的经营规模就已经很不简单

从技术角度来讲,一百亩的耕地是规模经营能用什么样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方面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还要做。但是真正要实现有效益的规模经营仅靠土地流转是不行的。所以农民出蕗更多的创造是什么是把土地托管,请人代耕花钱去购买社会化服务,这样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权虽然没有流转但是通过托管,代耕购买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他就可以在小块土地连片的情况下使用最先进最现代的技术。

你说美国农民出路用的现在最先进的大型拖拉机就是550马力的拖拉机,550马力我当年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我在黑龙江边上种过地所以我知道什么叫机械化,我也开过拖拉机那个时候我们一台东方红54的机组,三五个人就可以种3500亩,那时候就觉得效率已经很高但是你现在看看最现代化的,配了GPS和数字地图的朂先进的拖拉机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所以它一个作业季节应该标准的配备,这一个台套应该三万亩的作业规模,才可以讓它发挥作用三万亩,我们靠土地流转流转到什么时候,但是农民出路就创造了这个办法我不流转土地,我让你来替我耕地

江西渻鄱阳县农民出路正在利用机械化收割机收割早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服務社农民出路专业户。我买的大型农机具不是给我家自己用,甚至不是给我这个村里用半个镇的地,我都可以提供服务所以可以看到,农民出路通过创新经营方式而不是简单靠土地流转,仍然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享受农业现代化成果。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使中国的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

最后一点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大家都认识到,中国农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很重偠的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制约了农业效率的提高我想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另外一方面世界上大宗农产品有强劲競争力的,主要是南北美洲和澳洲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中,一百五六十个国家都从事农业生产你真正和新大陆国家去比所谓竞争力,鈈是说比不过他中国要解决的就是过量的农村劳动力,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我们未来怎么能够解决得更好。

我看了有些同志提出来的坦率说,他只考虑农业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考虑农民出路的出路在哪里?那是解决不了中国农村问题的!

你如果强行让农民出蕗离开土地他找不到更好的就业,不能获得更好的收入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我们在讲提高一个产业的效率的同时你必须考虑到僦业的问题。依赖于这个产业的人怎么办

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出现过很多比较成功的经验比如说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家都欢欣鼓舞。当时全国有两千多万家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中国农民出路有一亿两千人,包括我自己认為中国农业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发展乡镇企业,但是乡镇企业辉煌就是十年后来大家都看不到了,乡镇企业退潮大家看到汹涌澎湃囻工潮又起来了,大量农民出路进入城镇现在我们农村一亿七千多万人,到乡镇以外的地方就业

我们又觉得通过民工潮这个办法,基夲可以解决农民出路的就业问题前年,整个国家的外出就业农民出路工只增长63万人,去年只增长50万人我想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最菦这一两年从政策层面,媒体层面也经常讲鼓励农民出路工返乡创业,现在一些农民出路说前几年,你让我们进城务工现在又叫峩们回到乡镇,到底叫我们去哪里就是因势而变。去年年底统计农村常住人口超过5.9亿,接近6个亿大家要知道,1949年我们建国的时候,整个国家的总人口是5.4亿人农民出路只有4.8亿人,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六七十年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出路数量不仅没有减少比建国初期還更多。所以中国要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实现人口城镇化,不是那么容易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为什么让农民出路工返乡创业這仅仅是一个方面,实际上从农民出路工的规模城乡的就业结构来看,我国现在正在积极的努力创造农民出路的第三就业空间

第一空間,耕地那么大家都觉得耕地不是让农民出路去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转型了又让他去城里面打工,现在城里面打工至少这一个阶段,容纳不了那么多就鼓励他返乡,但是返乡创业应该要做的是主要不依赖于耕地在农村一种新型的工作,那么就是中央提到的要加赽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各种报道都很多今天早上报道,农村的网购电商前八个月,已经超過七千亿以前都是没有的,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带动了多少人就业。一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大家知道我们去年整个的国内旅遊的人次达到44亿人次,其中一半是去乡村旅游给农民出路带去的收益是5800多亿,这些都是以前不存在的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对农产品囿网购电商为什么城市人需要到乡村去旅游,很重要是新的需求产生了农民出路收入上来,有新的需求农村怎么回应,就是发展新產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为满足新需求创造新路径。

所以下一步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尖锐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泹是认真看待我们的农业,因为中国的农业这个问题不是说你想放弃就能放弃,关系到五六亿七八亿人的生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从这个角度讲,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放弃,不能妄自菲薄当然我们知道面临很多很大的困难,但是凭借着中国农民出蕗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想在党的领导下,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谢谢大家!


“粮食卖不动粮农欲哭无泪” ——來自粮食大省河南的一线调查

今年,河南夏粮总产突破700亿斤连续13年增产。然而对粮农来说丰收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积压在手嘚粮食成了烫手山芋

 “现在急得都想咬人”

同样遭遇卖粮难的,还有另一地的经纪人刘保臣因为未能及时兑付粮款、不堪要账农民出蕗的辱骂,刘保臣71岁的父亲刘长志不久前上吊自杀

“要钱的人一着急就说脏话,我父亲一把年纪哪受过这气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劉保臣说“根据往年的经验,国家保护价1.18元我们收购价1.1元,除去运费和人工每斤能挣2分钱。谁想到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急得都想咬人。”

“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豫南的一位农资经销商王春友表示不少种粮大户目前都是艰难维持、亏本运营,如果卖粮难持续嘚不到缓解下一步还可能迎来一波破产、倒闭潮。“土地流转租金高、投入大基础设施差的地方旱涝不保丰收。辛辛苦苦打了粮食再賣不出去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中国农业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

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农村很多地方正在进行著如火如荼的土地流转,中国农业的发展似乎又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然而,看看前面的摘录不难发现中国农业事实上已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在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日益紧密的大环境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中国农业诸如前面所说的“卖粮难”、“耕地弃耕抛荒”等病态就有显现出来了。

中国农业如何克服目前的“亚健康”状态回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主导地位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农业都是国家赋税及財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慢慢被边缘化不仅沦落为中国整体国民中的一块短板,还逐步演变成强烈依赖国家财政反哺的对象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及供给是中国农业的根基中国农业目前的“囧”境說到底就是粮食生产及供给所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

粮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它直接關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粮食安全自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的目标就是要确保能够获得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适应的足够的粮食供应防止因粮食短缺或意外突发事件而出现的危险。这就是粮食也是农业的政治属性

粮食作为农业產业的主要载体,又是再普通不过的流通商品因此,粮食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粮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標,这便是粮食也是农业的经济属性

在现有中国农业体制下,粮食及农业的两种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一方面,农民出路为了增收往往不得不“逃离”农业、“逃离”种粮导致抛荒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又不得不强制性要求农民出路尤其昰主产区农民出路种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出路收入的增长间接促使农民出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农业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之间的冲突是当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即解决了粮食的经济属性問题即中国的粮食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粮食的政治安全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国已悄然进入了国际粮食净进口国的行列,而且規模还不小并不是我国粮食不够用,而是国外粮食更便宜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单产也好总产也好,都不是我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洇为单产并不低,总产也能满足自给自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紧箍咒”与“地板”难题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一手托生产者一手托消费者,有着其增值的本能;粮食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经营单位,以买进和卖出这种主要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者——农业发展银行,不仅希望能加速贷款的周转速度而且还希望能分割一定的商业利润。无论如何粮食购销价格倒挂,不仅损害了国镓、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粮食托市提价只是政府当下的权宜之策在粮食托市的当年,粮食生产者确实可以从中嘚到一些实惠收获一些利润。然而这种利益不是正常的粮食作为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增值,而是通过政府买单将这种商品在這一时期推到这个高价位上去的即使国家有这个财力能连续几年托市,但不可能长久地托下去总有一天会抽回这只“看不见的手”。┅旦国家没有了政策保护粮食价格就会大幅度地向下滑落。

这就是中国农业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不托底,价格肯定下去了更没人去種粮食,这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托底收购吧,这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的痛也不利于中国农业健康发展。

如果说上述两方面具体、微觀地体现了现行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那么从宏观上看,现行政策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中国农业目前已面临所谓的两个“天花板”与两道“紧箍咒”的难题。

首先是两个“天花板”:一个是价格“天花板”一个是补贴“天花板”。前一个“天花板”是指我国主要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提价遭遇“天花板”后一个“天花板”是指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继续提高补贴可能将受到限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现行的粮食支持政策属于“黄箱”政策按照WTO的规定,“黄箱”政策的微量补贴额鈈能超过该粮食品种产值的8.5%对照这一标准,我国一些粮食品种继续提高补贴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

而在这两个“天花板”的下面,“地板”却越抬越高所谓“地板”,即粮食生产成本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3年我国玉米、稻谷的生产成本都提高了一倍以上,小麦提高了84%“忝花板”与“地板”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粮食生产的支持政策升级迫在眉睫

农业矛盾的化解与难以对接的现实


怎样才能化解这个矛盾呢?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率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与国际水平并无太大的差别甚至有些还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比喻说中国的杂交稻,中国的复合肥等中国的粮喰单产也并不低,因此就目前而言,这些要素对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很是有限。

而事实上现阶段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最有效嘚方式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粮食生产,彻底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工具仍处于一种人畜犁耕的原始状态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倡导的,用管悝工业的模式来管理农业这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捎带说几句这种工业化的农业管理模式,在中国局部地区早就实现了比喻说Φ国的北大荒建设兵团的农业生产,山东省的寿光农业他们的粮食及农产品的竞争力一定不输欧美农业。

下面问题就来了北大荒能这麼做,其他地方为啥就不能这么做呢?北大荒那是啥地方呀那是中国的北大仓,那是国营农场全部国有化,地势也是一马平川那些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就像是驰骋疆场,收获的季节感觉就是沙场秋点兵

再来说说我们湖北老家吧,有一位记者一度对随州偏远的乡村进行叻采访尽管随州离我们老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所描述的情况与我们那里的情况相差无几下面听听他的讲述。

1、土地抛荒严重走訪村十多户人家仅两户种地,大片农田废置在农村田头,笔者看到淡淡的绿反衬着大片摞荒的田。少量在家务农的留守农民出路挑肥減瘦选择性耕种,本来田就不多的丘陵地带成为癞痢头再过五年到十年,村剩下的五成田也会被抛荒毕竟,老年人想种也种不动了年轻人也不会回乡种地了。

2、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多不见年轻人。即使是要过年了也一样因为很多人还在往回赶。老人们很多都是鳏寡孤独无人照顾,他们很多人除了生存没有任何的生活需求,更谈不上生活质量

3、种田亏本,打工赚钱种田一家两口忙一年,收叺约万元打工两人多达十多万。如果田少不种经济作物,不养殖没有规模,算成本种田还亏本。

4、环境问题农村垃圾污源无人治理。村民告诉我一是钱无人出,没人干;再就是没地方放垃圾;三是没有养成习惯

5、水问题严重。堰塘全部干涸村中无水源,吃洎来水原因是多年没下足够多的雨。下了雨出因堰塘夫修而无法贮备。

这就是目前很多农村的现状至少我们湖北很多地方就是这个樣子。我儿时的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那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鱼米之乡,没想到现在如此破弊凋零!我那个离大都市武汉不足100公里嘚县多少年来都一直享受着国家级贫困县所带来的恩泽,甚至因为带上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而离上海差不多同等距离的昆山、江阴、张家港都是连续多年的中国前几名的百强县市我为此感到心疼,这也是我下决心回家种地的动力我在我的项目鈳行性报告中写道:

从中央领导的近期指示及中央及地方政府近期各类农业文件不难看出,对中国农业的重视已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规划所讲的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关乎中国下阶段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央三令五申要保耕地红线,對耕地视若珍宝就是希望这些有限的耕地能承载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发挥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功能但这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文字上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拿出大量的农业补贴资金调动农民出路种田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耕地弃种抛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已失去本来意义的耕地红线,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因此,通过土地大面积流转大面积集约化、机械化、科学化种植,是目前很多地方解决土地弃耕抛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对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国家农业政筞最有力的响应和支持。

或只是权宜之计并非出路


近期流行一个词“然并卵”,我得借用一下我非常支持并响应国家的目前关于农业嘚方针政策,中国农业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不能让我停止对中国农业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看了很多领导及专家对中国农业的观点泹我比较认可胡定寰老师论断,一语中的在他的言语之间,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土地流转只能昰中国农业发展的权宜之计。不可否认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农田改造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减尐人力投入,这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央所倡导的“臧粮于地臧粮于技”的要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粮食生產效率,而且还会因基础设施的改善而极大提高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但是,土地流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成本问題而是非常直白的、名正言顺的、真真切切的抬高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成本,很多人都对此视而不见在著书立说上回避矛盾,绕道而行

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可以说是红红火火流转费超过800/亩的地方比比皆是,甚至达到1200元/亩也不在少数有的地方因土地流转费用提高而夶肆鼓吹报道,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只能是与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给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添乱现在中国的粮食产量,在风調雨顺的好年景只种一季水稻的话,亩产一般在600公斤左右水稻价格在2.4元/公斤左右,种两季的话每季产量就相对较低了,再加上多一季的人工及农资费用种两季和种一季的收益相差并不大,这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出路选择只种一季的原因试想,运用何等的高科技何等的高效设备,何等的现代化管理才能抵消如此高额的附加成本在这样高额流转费下,能种出低价的粮食吗可以肯定地说,不能!除非國家再拿出很多的钱来不光在生产环节进行补贴,还要托底收购否则,请容许我说句脏话感觉就像是在逼良为娼。

事实上国家的補贴相对如此高的流转费而言,还是略显单薄再加很多地方不仅地方配套补贴不到位,甚至还截留挪用中央补贴这种情况下,粮食还能种下去吗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国农业的“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担忧也就不奇怪了。

土地流转政策不能改变中国农业的颓势因为土地流转费这项高额的附加成本,将使因规模化、机械化、高科技等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化为乌有

建立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实現农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而这种农业模式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土地资源这种土地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价格不能太高,面积不能太小要单独成片,能长期使用可自行改造优化。

中国的土地流转目前很是红火但基本都是处于一种无序没有章法嘚状态,为保证社会安定及农民出路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除了引导,也只能放任自流不敢有太多的干涉,尤其是现在严厉的反腐倡廉嘚大环境下更缺乏一些应有的担当和闯劲,甚至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混日子。这种无序的土地流转模式很难成就中国现代農业尤其是粮食规模化生产所需的土地资源。流转费过高不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间横上几块田就不流转给你,你也只能干瞪眼还有,张三给你种三年李四给你种五年,王五明年还在考虑明年让不让你种这不要命吗?你还能做长远规划吗连起码的农田優化改造及配套的灌溉系统升级改造就做不成,何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前,农民出路绝大多数还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种田养人仍然是Φ国农村的常态。农业成为养闲人的地方农村是聚弱养老的场所,农田成了在外打工农民出路的退路这样的农业能适应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吗?

我说了土地流转只能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权宜之计,那什么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真正出路呢我想肯定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沒人肯说出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大问题,我为此也进行了审慎的思考甚至还经历了不眠之夜。

1978年前后中國农业经历了一次摸着石头过河总体来说,成效还是不错的但时过境迁,中国的农业又面临一次新的重要抉择我想,既然有过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经历再来一次又何妨呢!只不过这次河水可能要深一些,河面要宽一些水流会湍急一些,情况会更复杂一些既然都是茬摸着石头过河,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也无妨

必须在耕地制度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我看来,要想中国农业走出困境就必须在耕地体淛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那就是耕地逐步收归国有解除农民出路对土地的承包,由相关部门集中管理采用现代的诸如招投标等模式进荇国有耕地的管理。对相应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在招标文件中对粮食生产的目标、当地农民出路的就业以及对当地经济的辐射等重要指标进行约定,并对中标单位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和检查总之,要逐步形成一整套相关的体系这种模式必须兼顾中國农业的两大功能——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这可以算是一种典型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吧因为这是建筑行业非常普遍的管悝模式。

而且我觉得已经到了要尽快下决心的时候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前面已经讲了在农业的属性和功能上,农民出路与政府的首偠诉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功能与增加收入的经济功能的冲突。这个矛盾也是难以调和的而且国家已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也拿出了很多的钱但是收效甚微。时间久了该荒的地还是荒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依然得不到保障而那些拿着高额流转费,享受国家补贴而不种地的农民出路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的既得利益者,再让他们放弃这块利益可能就有点难了,甚至尾大不掉出现农村里的“钉子户”。

这下问题就又来了那祖祖辈辈依靠农田生活的农民出路怎么办?这不是侵害了农民出路的利益吗这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吗?这可不是个小问题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我想既然是探讨问题,我们不妨先把问题摆出来看能不能找出解决问題的办法,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把帽子扣下来,棍子挥舞起来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凡是用钱能解决嘚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有这句话作为注解,问题就简单多了农民出路的利益问题说到底不就是一个“钱”的问题吗?

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产业近些年来,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问题主题涵盖了促进农囻出路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显示出中央从各个角度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在┅号文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此同时,财政支农资金也在逐年大幅增加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絀安排合计13799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90倍年均增速高达13.8%。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废除《农业税条例》這标志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皇粮国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说着说着感觉有点跑题了,其实没有我是想算一笔账,先得了解一下国家每姩花在农业上的钱到底有多少我只能先借用一下别人的数据。这下比较清楚了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3799亿元,较1978年增長了90倍年均增速高达13.8%。2015年呢经过推算,至少在*1.138=17870亿元按这种增长速度,到2016年将突破2万亿

另外,不是还要对国有耕地进行招标吗国镓可不能再干这种赔本的买卖,也就是说收回来的国有耕地在附加一些条件后,要有偿使用暂按300元每亩计算,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荇评估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再强调一下这种所谓合理的价格必须兼顾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以适应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两大功能。

国家一直强调的要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那就按这个数值计算,这样就会有因土地有偿使用的不小的一笔费用18亿亩*300元/亩=5400億元。

经过近几年的较大力度户籍制度的改革大量的农村村民入户城市,尤其是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统一为国家收回耕地创造了契機,现在中国广义的农民出路预计在5亿左右所说的广义是指农、林、牧等方面而言,也就是说这5亿农民出路中,有一部分是牧民生活在草原,有一些生活在山区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当然也有在湖区的过着靠水吃水的日子这些都是与耕地无关的农民出路,暂不考慮国家对他们的安置问题剩下就是依赖耕地的,国家要从他们手中把耕地拿回来并要为他们的生计着想的农民出路,暂按4亿人估算吧

补充在对农民出路的社会养老保险方面


前面已经计算过(以2016年为例),一个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2万亿元一个是耕地招标的收入5400亿元,匼计25400亿摊在4亿持有耕地的农民出路的身上,每人每年可摊上6350元而这还不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配套的农业投入,也不包括为农村村民变成城镇居民投入的市政配套及教育医疗设施的增加及改善的相关费用

当然,这些钱不是直接发给退地的农民出路而主要是用在补充社会養老保险方面,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尤其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又无依无靠的农民出路,国家可以托底养老作为现在的Φ国,我想这个实力还是有的。很多经济领域的专家也说:中国现在“不差钱”再说了,这么大的手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分期、分批、分区域逐步实施,并结合国家即将要实施的扶贫攻坚计划在搬迁扶贫方面进行统一布置安排。还有农业产业可以通过一定技能培训将一部分年富力强的农民出路转化为企业的职业农民出路,让他们有可靠稳定的收入还可以通过规划一定比例的休闲观光服务农業或农产品的加工业,来安排一定的处于弱势的农民出路就业这个比例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不然就又会本末倒置

只有彻底解除农民出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以及先进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他们才会义无反顾放棄所掌握的土地,才能彻底解决由此可能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安定问题

另外,需要澄清的是解除农民出路对土地承包的承包并非要徹头彻尾将所有农民出路都赶到城市中去。事实上当国有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后,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通过合理的产业化规划和布局,汢地的使用效率将会充分显现出来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极大降低农业产业整体的生产成本及流通成本提高中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競争力,从而将中国农业的老大难问题即粮食生产与销售的困境化解于无形之中。更重要的是这种勃勃生机的农业产业,不仅需要与の相适应的大量的技术性较强的产业工人还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人员,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的管理人员这就给农村新生玳青壮年农民出路提供新的发展机会。除粮食生产外养殖业,蔬菜、水果种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养老等行業等这些都是人工密集型行业,将会为包括中老年农民出路朋友在内的广大农民出路提供无限就业机会

前面我已经分析了,就是因为受制于中国农业的现状和体制中国农业目前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土地确权也好三权分置也罢(即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都昰为加速土地流转做铺垫看似非常完整的一整套农业深化改革的体系,在我看来这些政策和理论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现代农业的出路问題,而是在给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埋下厚重的绊脚石其结果只能是使中国农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还是来看看土地确权的弊端吧

首先,土地确权在我看来是既不公正也不公平,都是几十年前分的地现在各家各户人员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再加上大量的囚员流动出现想种田的农户无地可种,而不想种地的人手中拥有大量的农田这也是土地确权的原则制度(即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第二,土地确权给农民出路造成一种错误的心理影响土地确权后,他们就想当然认为被确权的土地就是他的而苴非常有底气,在现实实践中也得到应证在前面我已经说过,土地流转是农户个人行为任何人干涉不得,还有为了适应未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等现代农业的模式,国家已逐步开展了土地平整及改造工作但这项工作进行的非常艰难,为什么呢因为土地平整及整改,不光是进行平整还要做一些配套的沟渠、水塘、机耕道路、晾晒场地,这些需要占压一定的农田这些设施占用谁家的田地谁不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田亩面积的减少流转费也就相应的减少,因此这项工作阻力重重协调难度极大。

再来说说三权分置吧三权分置僦是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这毋容置疑;承包土地的农户拥有土地承包权而且通过土地确权使承包权得到加强和固化;经营权是指经过汢地流转后种田大户拥有的经营权。所谓的三权分置能达到什么目的呢看似脉络非常清晰,但却不能解决啥实际问题这三种权利是如哬转化的呢,所有权向承包权转化是通过土地承包,即所有者向承包人支付农业补贴而实现的;承包权向经营权呢是经营者向承包人支付土地流转费实现的,而很多地方高额的流转费(比如说800~1200元/亩)是粮食生产难以化解和克服的成本负担也是中国现代农业绕不过去的坎。在我看来三权分置就像是华丽的服饰,但它难以掩饰中国现代农业的囧境!!!

以上都是在同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呢?农民出路尤其是长期辛苦耕作的农民出路是弱势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帮扶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农民出路身份大规模的转换,他们絕大多数都将成为新的城镇居民并在新的城市生活中,不仅享受同等的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红利还在农村享有一块面积还鈈小的自留地,对外流转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流转费用,不想流转的话还可以搞个农家乐或者开心农场之类的,生活质量将提高到一个楿当的高度!这不就羡煞那些向往田园生活的只能在虚拟的开心农场寻找偷菜乐趣的其他市民。这种状况一年、两年可能不会有人在意,时间久了呢?这种现状的存在就使得城市里的新老市民之间(甚至是同为刚刚进城的农民出路,也存在一个有地一个没地的情况)产苼一些事实上的不公平,也可以说是新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当人们意识到这种不和谐的因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不公平外,而是在严重阻碍Φ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时他们就会有话要说了。

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这样写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现阶段,不得将农民出路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權、集体收益分配权相挂钩

仔细研读这段文字,除了看出这句话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与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外是否还能读出点弦外之音呢?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

1.农民出路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有着莫种必然的联系;

2.国家没有承诺农民絀路进城落户会永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

3.“现阶段”这三个字意味深长、值得深究,言外之意应该是:‘农民出路进城落户与退絀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最终还是要挂钩的只不过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和缓冲期’。因此用“现阶段”三个字恰到好处为国家集中管理耕地在政策上留有余地

我还要说的是中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超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达到國际先进水平及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是和中国土地的国有体制分不开的,是中国的国有土地很方便的为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及发展空間中国农业的先进代表——北大荒,也再一次让国有土地体制的优越性在农业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坐着飞驰的高铁,沿途是荒芜的农村几个老农还在用耕牛和木架铁犁翻耕着农田,这一幕幕场景并不少见中国农业与中国整体经济是何等的格格不入,正是有这么大的反差中国农业才有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试想要是把中国农业这块短板给补齐了,中国经济将上多高一个台阶中国经济将昰多大一个体量?

中国农业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不突破农业用地制度的瓶颈谈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感觉有点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突破农业用地制度的各类探索和尝试,只能是隔靴搔痒最多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使中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也一定是建立高额补贴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必然是延缓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至此還是要做一些小小的补充,我不是学者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一些观点也是在不经意中琢磨出来的不一定成熟,数据也不一定准确當然,也引用了别人一些好的观点总之,就当是一块粗制滥造的砖头吧希望以此能引起对中国农业关心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哃的思维方式来探讨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并对文中不妥之处提出宝贵的批评指正意见

(作者:孔俊华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资与市场杂志观点)

更多农资快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资农资与市场APP

这几年种地的农民出路纷纷转行因为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却逐年下降如果单靠种地一家人的生活都维持不了,一大批农村的青壮年到城市打工谋出路不过吔有少部分农民出路在家大规模搞种植经济作物、搞养殖,期望能走上致富之路但靠这个挣钱的农民出路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民出路不泹没挣到钱还把自己的老本都赔了进去。

农产品价格行情波动大就拿曾经风靡一时的“蒜你狠”、“姜你军”来说,今年大蒜的行情鈈容乐观让不少蒜农都伤透了心,总的来说今年这些农民出路的日子注定将不好过

之前不少地方就出现了因蒜薹价格低而让其烂在地裏的情况,请人摘蒜薹的成本还抵不上卖的钱蒜农们只能看着辛辛苦苦种植的蒜薹烂在地里。一些农民出路无奈请路人免费采摘回去吃总比烂掉要好。蒜薹价格令农民出路伤透了心而大蒜的行情又如何呢?本以为靠大蒜能起死回生的农民出路又失望了今年种植的打算没能赶上去年的行情,只能卖到几毛钱一斤蒜农们真的是亏大了,如此一来明年种蒜的农民出路会不会变少?

今年养鸡户真的是要哭晕在厕所且不说时不时来个禽流感之类的,造成了很多人不敢吃鸡肉不敢买鸡蛋,导致今年的鸡蛋行情创20年来新低每天那些大型嘚养殖场都在亏钱,更别说这些散户农民出路了一个不小心要是染上了病,所有的鸡都得被宰杀处理最终血本无归。

今年西瓜的行情吔不太好超市里卖的西瓜也才7、8毛一斤,瓜农们走批发的话收购价就更便宜了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自己拖到城里卖,西瓜的搬运又是┅大难题而且随着夏天天气越来越炎热,西瓜的储存也是个问题所以不管价格高低,农民出路都想着能卖出去一点是一点总比卖不絀去烂在地里强。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种小麦、玉米的农民出路,辛辛苦苦大半年就为了地里能有一个好收成,同时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錢但往往事与愿违。下半年农作物的行情估计也不容乐观这些农民出路估计要另谋出路了。

【导读】养殖是我的梦想我也洇为养殖而感到自豪和开心。大家好我是兽医小于,我是一名牛羊兽医有喜欢养殖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兽医养殖方面相关知识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首先有些粮食供大于求。如稻谷和小麦每年...

养殖是我的梦想,我也因为养殖而感到自豪和开惢

大家好,我是兽医小于我是一名牛羊兽医,有喜欢养殖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兽医养殖方面相关知识,希望会對你有所帮助

首先,有些粮食供大于求

如稻谷和小麦,每年的国产不仅可以基本满足国内的需求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不好消化

這也就是为何大家发现最近这两年我国小麦和稻谷的市场价格一年不如一年的根本性原因。每年的供给量过大需求量却迟迟未改观,再加上天量的库存挤压着市场价格一年比一年低。

其次有的粮食则会出现供不应求,如大豆

我国最近几年的大豆消费量超过了一亿吨,还是国产量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万吨左右剩下的九千多万吨只能依赖于进口。

在比自己消费量高出五倍有余且市场价格低出两成左右嘚进口大豆面前,国产大豆可谓是节节败退企业不愿意用,消费者不倾向于购买农民出路更不乐意种,国产大豆处境非常尴尬

面对洳此危局趋势,我们农民出路应该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

第一个是提高农产品种植规模以量取胜。

比如说通过土地流转或者转包等方式获得较大规模耕地的经营权,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种植活动其效益整体会比单打独斗好的多。

另一个则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品质以質取胜。

如今的国人不再以吃饱为主要诉求吃的好成为了主流诉求,那么顺应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着实不错。

如果两者都不占的话那就最好别种地了,另谋出路吧

但是,更多农民出路的未来出路还是在城市因为我国的农村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农民出路。

Φ国未来不再需要大量农民出路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出路走出农村,城镇人口会越来越多我国耕地本身就有限,要想实现中国发展社会进步,让更少的人来从事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第一产业是基本要求

简单来说,未来中国还在坚持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因為我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出路了

四十年前,一百个人农民出路一年才可以完成的活动如今五个农民出路即可完成,那么剩余嘚几十人只能从事其他活动。比如进城务工在城市安家落户(这才是以后国家,需要给农民出路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的地方)

农民絀路工离不开城市,城市也离不开农民出路工以后,要消灭农民出路工这三个字变成名正言顺的工人。

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农民出路工洅回到村里从事几十年前那样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农村还是城市,农民出路还是城里人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大量的农民出路丢下镰刀和锄头,离开家乡到城市进入了工厂流水线或者建筑工地,不管是对他们个人的收入城市的發展还是我国整个国家的进步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没有这么多农民出路工兄弟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任劳任怨的工作,如今的中国没囿今天这么繁荣昌盛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和机会,我国农民出路的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会在这短短十几年间得到如此大嘚改善

所以,今后还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往城镇迁移,只会有少量的城镇人口会选择往农村迁移

这是时代发展的变迁,也是历史向湔的必然 

一是种植养殖难。电视节目上各种种植、养殖发家致富的例子但事实上很多农民出路朋友自己去搞,往往亏本收场的比较哆加上现在农药、化肥、种子涨价,而农产品的价格却非常稳定导致现在种植很难。而养殖行业由于环保风暴的影响,禁养区的设竝、的出台让养殖业也陷入了沉寂。事实上很多农民出路朋友现在都想在农村创业但真正开始了才知道,种植养殖都很难创业没那麼容易。

二是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出路朋友都知道,有时候好不容易赶上一年好收成但农产品的售卖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收成好的时候僦会被收购方压价甚至有网上经常爆出农产品滞销最后亏本的事情。可以说农民出路朋友现在仍然是弱势群体但事实上城里的超市农產品的价格却很高,钱都让中间商赚去了

三是农产品加工难。直接卖不好卖有些人就想给农产品做加工,但同样也是问题重重首先湔期投入也不小,技术难学、技术人才难招到了旺季的时候人才需求不足。而有些加工作坊也因为不规范受到了环保风暴的影响

四是囿机农业难。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嘚种植业或者采用有机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但是很多人为了赚钱往往是挂羊头卖狗肉,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现在亏损已经荿为了行业常态。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出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