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登地菩萨什么条件才能受菩萨戒生死自在吗

上师仁波切之共同教言---证悟、开示等
 共同之教言是所有修学佛法的弟子们的必修课,也是行持一切不共同法之前行基础。在学习这部分教言时或许会感到浅显易懂,便于掌握,但要做到依法恒久行持却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它反复参学,时时警醒,不能放逸。并依此获得大恩上师的摄受加被,进一步累积菩提道之资粮,为究竟佛果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证悟之标准 &证悟心的本性获得解脱是我们每个修行者的目标。当今各地自称自己已经开悟的人非常多,但当问及开悟的境界之时,却往往语焉不详。为了更好地辩证自己的修行,避免落入&未证言证&的迷惑樊网,我们今天概述一下证悟的标准。&一、证得一切智慧&&& 开悟之时,修所生慧,通达一切理论之妙力智慧当下圆满,任运自在通达一切教法。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智悲光尊者,一生虽然没有专门闻思过理论,却形成雪域高原佛法之庄严,一位伟大的善知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证悟一切智慧的原因。&&&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居士,自称已经开悟了。我说:&我虽然没有开悟,但我在众多开悟的导师面前依止过很长时间。你能不能把你开悟的境界告诉我?&居士说:&我可以把心安住在明空不二之上。&我说:&明空不二有着很多的区分。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有三百六十个明空不二,出世间九乘次第有九个明空不二,请问你的明空不二站在哪一等层次之上?&居士说:&这个就不懂了。&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当今时代有些开悟者,只具如所有智而不具尽所有智,此非历代传承祖师开悟之见。&换句话说,不具智慧之所谓&开悟&,不是真正的证悟。所以我们要知道,证悟不是单调性的,而是全面性的。&&& 无始以来的无明欺惑使我们深陷轮回苦海,为了不再受欺骗,不再漂泊轮回,我们进入佛门,精进修学一切善法。当今见解有所进展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欺骗自己,为了自己一点心理的安慰或者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树立一个&开悟&、&登地&、&八地&等等的名称,这对于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已经开悟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你对一切教法通达得怎么样?什么是三藏?什么是三学?如是分析一下小乘、大乘和密乘之区别。若要是有不懂的话,可能这个&开悟&只是一个名言,具有密意,千万不能自欺欺人,轻易承许。二、断绝一切烦恼&&& 显宗和密宗都讲解,登地菩萨已断绝烦恼障。即便稍许有烦恼之显现,但已没有力量。比如一根草绳,平常可以捆扎东西甚至负重;但如果这根草绳在地上被烧掉的话,我们虽然还可以看见一根绳的形象,但一摸的时候已经变成灰烬。以此形容登地菩萨,即便产生烦恼,也决定没有力量。那么反观自己:当有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的时候,脸红不红?若要是脸红的话,这种&开悟&并不是诸佛菩萨的密意。三、梦光明之境界&&& 从梦境来观待,登地菩萨不仅仅能认识梦境,还能在梦境中达到自在,处于梦光明之境界。我们在讲解梦境的时候说过,下品者无梦或者做善梦,中品者认识梦,上品者获得梦光明之境界。&&& 有些弟子可能修行很精进的时候,能做到一两次,但这种境界在不精进的时候又会退转。但要记住的是,登地菩萨乃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是永远不会退转的。所以当自己修行有时好有时坏、有时进步有时退转的时候,就充分地说明了,你还没有证悟。四、功德圆满&&& 从功德的角度观待,证悟者信心、慈悲心功德必须圆满。&&& 往昔米拉日巴尊者的弟子惹琼巴去印度修行之前问米拉日巴尊者:&我何时可以聚集弟子传法?&米拉日巴尊者说:&你到印度先依止幽静山林精进修法,修行到达一定时候,会获得一种很清明之见解。此时你对我这个老头子也会生起与金刚持无二之信心。这时候,你就可以聚集弟子传法了。&&&& 所以我们要常常反观自心:信心还像往昔一般偏袒吗?对某某导师有信心、对某某传承有信心、对某某法有信心?慈悲心是否普遍?特别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否还有救度谁、不救度谁的显现?若信心、慈悲心还有偏袒而非普遍,说明并不是登地菩萨之见解。&&& 因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智慧细致辨别,绝不能欺骗自己,因为虚伪的名称对于自他没有丝毫实义。
(2)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世间人和出世间人都在追求快乐,两者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呢? &&& 世间人常常以快乐开幕而以痛苦告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便他认为他的人生很快乐,但是实际当中,享受这种快乐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他在寻找暂时快乐的同时,也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况且,为追求世间快乐,往往造下恶业,即便在享受快乐之时,也是未来遭受痛苦之因。因此,对世间人而言,最终的结果不用所言,一定是痛苦的。&&& 作为出世间的修行人却以痛苦开始,而以快乐谢幕。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痛苦是什么?这个痛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苦行。由于凡夫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当我们要完全断绝习气烦恼,乃至不随顺往昔的意愿而行走的时候,就会发现,修行是一门苦行。因为当你自己想怎么样却不能这么做的时候,你需要和这个习气抗争,这对修行人来说就是一门苦行。比如说当你每天早上想睡觉却不能继续睡觉、放逸,必须要起床精进修法的时候,对你来说,他可能就是一门苦行。&&& 也许你会觉得,往昔没有修法之前,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由于现前学习佛法,行为就要开始做取舍,恶行必须要禁止。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总觉得很多地方并不是像我往昔一般自由,不像往昔一般可以为所欲为。的确如此,从调伏的角度当中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以前我们心里想什么就让他想什么,但现前却不能继续由着他自由散漫,需要寻找一些取舍之法,乃至还要知道很多转为道用之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之道。但这里要明白的是,作为出世间行者,虽然初次开始是苦行,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我们都知道,无论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修行者,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得到幸福和快乐,在这一点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世间人的眼光并不能看得很远。他们仅仅为了得到他们所认为的快乐而造下无边痛苦之因。这个快乐是短暂的,但结果却是继续长久地轮回漂泊。所以他们以快乐开始却以痛苦告终。&&& 相反,修学佛法的弟子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不再继续随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当自己和无始以来的习气做斗争时,就会觉得修行的确是一门苦行。所以我们可以说修行者以痛苦开幕。但通过闻法我们已经知道,产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乃是业及烦恼。由于修行者时时都在调伏着自己的内心,所以当把业及烦恼的根源从内心当中消除,最终得到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 因此,虽然世出世间人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快乐,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世间人并不知道获得快乐之根源是什么,因此仅仅依靠现前所具备的一种智慧去追求这样的果报,即便能暂时满足,但最终趋向还是痛苦。而作为一个修行之者,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必须要断绝痛苦之根源,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此才能断绝痛苦,最终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解脱。所以同样是追求快乐,世间人和修行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些道理都要铭记心中。
(3)密法难值难遇
&密法只出现在三个时期,千万劫以前普严劫的先生王佛教法时期,未来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教法时期以及如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时期,此三个时期才广传密法金刚乘。除了这三劫之外,由于众生不堪为法器,故无法以密法成就。 &&& 我们现前可以观待一下这个时代修学密宗的根机。当今修学密宗有多少人,真正具备密宗真实教授的根机又有多少人?是极少的。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但还是传讲密法金刚乘的教法时期。我们能投生到这样的贤劫当中,还能生而为人值遇这样的殊胜法门,这是我们几千劫、几万劫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应该更加珍惜才对。不要期望等待未来的时候能再投生到人间,又依止一位导师修学密法而即生成佛。那样的机会是很渺茫的。&&& 在达摩祖师的授记当中说,禅宗传授到六祖以后,知道禅宗的人虽多,但真正悟证见解的人却很少。这就是说,即便当时宣讲一些很深的法义,但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够、不堪为法器之故,所以即便行持这样的善法,可能也无法证悟到其中最深奥之意。禅宗如此,当今修学密法的弟子不也如此吗?&&& 现前在各地自称为传讲大圆满的导师比比皆是,称所修学是大圆满的修行之者也比比皆是。细致观待乃至细致问问他们所修学的密宗是如何行持的?大部分还是树立在口里念诵上师瑜伽导修、本尊的一些仪轨,护法仪轨,乃至密法各式各样本尊的一些心咒等,如是修行就把自己称之为大圆满的修行者。这样可以吗?&&& 要记住的是,大圆满并不来源于口诵,而是来源于心行。若要是不知道什么为心行者,怎么能称之为大圆满呢?当今这么好的贤劫当中,真正能行持大圆满的弟子这么少,那其他劫当中就更不用谈了。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加珍惜这个时期,更加珍惜自己这个人身。在今生这么好的缘起之下,应该得迅速成办解脱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在《文殊幻化网续》当中说,过去诸佛已经宣说,未来诸佛也将宣说呢?其中的密意是说,在其他佛陀的教法中,密宗不是普遍公开传讲的,所以只有在如上所宣讲的三个时期当中才具备有密法。&&& 当今我们能遇到密法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在难得当中已经得到这样一次机会的时候,应该要把握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更加精进修法才对。&&& 我们平常也在讲解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目的也是达到这个效果,就是为了更加珍惜这个人身而精进修法。今天站在密法的立场之中讲解密法很难遇得到,更应该珍惜这个人身而精进修法。&&& 当今我们有这么好的缘分,已经与密法结上缘,但是这样的缘分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行持,谁也不知道。因为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今天在世上谁也不知道明天在不在世上,今年在世上谁也不知道明年在不在世上。当然有时候,由于我们习气烦恼沉重,已经把几十年之后的事情都在今天安排好了。但是无常能不能让我们圆满完成自己的心愿?恐怕很难。所以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更加珍惜这个缘分,要精进修法。&&& 我们今生已经与密法结上了缘,这是几千劫、几万劫修善而得到的果报。故应该更加珍惜这个缘起,精进修法为要啊!&(4)开示(一)&&平等心与分别心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今年示现涅槃,即便上师的色身示现涅槃,但是上师的事业与功德永远没有涅槃。喇嘛仁波切在涅槃之前,时时告诫信众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上师相会在莲花生大师刹土铜色吉祥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今天我们从这个角度稍微探讨一下,同时也是在讲解做人的道理与三乘教法的精华。 &&& 高原地带的佛教气氛浓厚,把身心投入到佛法中是很容易的事情。在汉地,很少听到和佛法相关的一切事情,对佛法生起信心并时时保持对三宝的信心以及修法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一切众生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幸福,我们信仰佛教也是为了追求幸福,尤其我们成办的方法是成办从今天乃至菩提间永恒不变的快乐。所以世间人和我们追求快乐的目标虽然一致,但方法天地悬隔。&&& 我们平时根据个人的条件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善法,意义非常广大。但是从事这些善法的同时要知道成办解脱必不可缺少的一些条件和要点,这是我们今天着重所讲解的法。&&& 一、平等心是成办解脱的唯一途径&&& 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因缘接触不同的教派和法门。所有的佛教教派虽然方便有所不同,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调伏内心而成办解脱。在这一点之上没有丝毫之差异,所有法门都是平等的。&&& 不懂的人内心带着很多分别心,认为修汉传佛教的时候可能与其他宗派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一个信仰佛教者,信仰的目& 的是为了成办解脱,平等心是成办解脱的唯一途径,分别心与平等心永远都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铭记这一点。&&& 不管你从事哪一种教派,所有一切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往平等的方向去发展。当然,由于宿世的业力,难免产生一些分别心,第一时间必须要断除分别心。&&& 什么是调心?就是调伏这个分别心。我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当产生分别心时,当下把这个心收回来。如果能做到,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 类似这方面,需要注意一些。很多修行者无意之中造下了极大的罪业,与解脱完全背道而驰。&&& 二、分别心之破戒过失&&& 从皈依的角度来说,有些人认为自己所皈依的是净土,所以对其他教派没有信心。这时候我们需要反问自己,难道三宝也有显宗的三宝和密宗的三宝之分别吗?无论南传佛教、大乘教法及密宗依止的都是释迦牟尼佛,难道有不同的释迦牟尼佛吗?依止的法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所有的僧众都是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言而修行,并没有小乘、大乘和密乘的分别。即便你皈依的是显宗的法门,但对其他教派产生分别的时候,无意之中已经造下很大的罪过,破坏了皈依的对境三宝,已经破失皈依戒。&&& 为了避免分别心造成的破戒过失,我们需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调心调心,就是当贪嗔痴烦恼起现的时候,自己不跟随着它而跑,这就叫调心。&&&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管哪个教派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都在成办心的自性。这一点之上没有丝毫之差异。(5)开示(二)&&三殊胜之发心清净
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喇嘛仁波切告诫我们:初次修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如何修法。即便从事世间的事业,盲目去操办可能会亏本的,懂了以后效率更高。成办世间事业尚且如此,我们成办三世之快乐的事业更应珍惜一些、重视一点。我要提倡所有的弟子们,即便修什么样的法,都要懂得修法的道理,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千万不要把佛法作为自己空闲时间的一点装饰,若如此那就充分地说明我们对佛法的理解不够,还要多学些道理。&&& 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这就告诫我们,若内心没有调伏,仅仅在表面呈现修法之形象,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所以平时不管你修什么法,念诵什么经文,都要知道成办解脱不在于你口里念诵什么,而在于调伏内心之上。&&&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调伏内心、成办解脱,不管行持任何善行,三殊胜法(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必不可少。那么今天我们再讲一下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1、正法和非法之区别&&& 历代高僧大德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若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但没有起到调伏烦恼的作用,这种修法就称之为非法。&&& 正法与非法只有一线之隔,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三殊胜这三个要点之上。超越这三个要点的一切修法就是非法,具备这三个要点的一切修行就是正法。正法和非法不在于你所祈祷的对境是哪位尊者,而在于祈祷过程中是否调伏自己的内心,因此这几点非常重要。&&& 2、发心清净&&& 不管修什么样的法都要具备三殊胜法,也就是三清净法&&发心清净、正行清净和回向清净。下面我们先讲发心清净。&&& (1)大士道善念发心为应取之发心&&& 发心清净之作用说令善根转变为无量之功德,所做的一件善事是否能转变为无量的功德,就要依靠发心清净。所以每当我们从事一件善法之前,首先要观待自己的发心和动机。发心分为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和善念发心。&&& 恶念发心是畏惧现世痛苦、追求现世安乐的发心。无记之念发心是没有任何意乐,随顺大众的一种心态。善念发心则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如果因为自己畏惧三恶趣的痛苦,想从轮回苦海中获得三善道之解脱,称之为小士道发心。我们知道,三善道由于仍在轮回之中,即便暂时享有人天福报,最终仍会漂泊轮回感受痛苦。了知以上道理,就要转变自己的发心。&&& 如果因为畏惧轮回痛苦而独自追求解脱,称之为中士道发心。此发心仍旧不圆满,所以我们应追求大士道发心&&为了天下一切有情父母都能离苦得乐,证得究竟佛果而发心。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应该时时观待内心,如果是以恶念发心或无念发心从事一切善法之时,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为什么要以大士道的善念发心摄持我们的善行呢?当一天之中抽出一秒钟时间念一句佛号时,仅仅为了自己的解脱,念一遍只有一遍的功德;若为了家人离苦得乐,心里想的是十个众生,念诵一遍就有十个功德;若要是发心更大些,为了自己所在城市的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个城市有十万众生,那你念的一句佛号就有十万的功德。因此时时要铭记,发心非常重要。如《功德藏》曰:&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也就是说,功德的大小不在于修行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发心。若发心具有的前提下,修行时间越长越好;若修行的时间很长但发心不具有的话,那意义不是很广大。比如你一天即便修24个小时,那又能修多少呢?即便数量有多么大,但是从无量的角度来说,他还是很有限制的,因此只能得到有限的功德。这时候再对比自己无始以来造的罪业,仅仅用有限的力量来断绝无始劫来自己所造作的无量无边的罪业,就好比用一根针来削一个西瓜,虽然你不停地削,但是一两下恐怕看不出来你削了多少,因为针尖太细了,力量太微弱了。因此我们应依对治力强大的法来消尽一切烦恼,意义会更广大,感受也会更强一些。&&& 所以不管我们从事任何一件善事,都要观待自己的发心和动机。应该怎样发心呢?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如同我们今生的父母般对我们具有非常广大的养育之恩。出生时我们一无所有,母亲把我们搂在怀中,当做最珍贵的宝贝一般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如今知道这个道理,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因此对正遭受一切痛苦之因和痛苦之果的众生应平等生起慈悲心,并愿望这些众生都能够解脱,因此我们把心趋入善法修行之中。前面为愿菩提心,后面为行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愿行菩提心,时时要铭记这两点。若要具备这两点,当然你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功德无量;但若是超出这个范围,平时从事善行不具备这两点的话,意义并不是十分广大。&&& (2)孝顺父母乃学佛之基础&&& 我们再讲解相关的一些事情。我非常看不惯汉地儿女不孝顺父母的做法。&&& 从小到大,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如今到了我们该回报的时候,却把年迈的父母搁置一旁。若是一个修行者这样对待父母,口里说着大话:&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实际当中却没有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行持孝道,即便你怎么修学,一点意义也没有。修行不在于口而在于心,心在于行动之中。&&& 无垢光尊者云:&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口里即便用多么美妙的词汇描述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修行若不能体现在三门之中,那叫什么修行呢?修行要做到身清净、心清净,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若修行人与凡夫的行为完全相同,又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口头上信佛,但是行为与凡夫完全一样,为何我们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却不可以?所以不是这样的。一切在于行为之中,而不是话语之上。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行为上要从身边开始做起。&&&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而喇嘛仁波切提到母亲的时候,在众人面前忍不住流泪。修行者应体现修行者的智慧和与他人不同的行为,尤其是在座的年轻人,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在于你给父母多少钱,而在于亲切的话语。&&& 有时候看到电视或者听到身边一些凄凉的故事,就想可能是两个民族、两个不同习惯的原因。但在汉地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还是讲究道德,讲究以孝为先。但是说是这样,行为上又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前是佛教徒,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从自身做起。&&& 以上是发心清净。每当从事一切善行之前,都要如是观待。
(6)开示(三)&&正行清净和回向清净
正行清净 &&& 三清净法之二是正行清净,目的是善根不被外缘所摧毁。当我们修行之时,若不护持自己的内心,时时跟着烦恼而走,虽然表面上在修法,实际上一切善根都已被贪嗔痴摧毁了,所以修行过程当中要做到心不散乱。&&& 这一点显宗密宗都是一样的。显宗也提倡一心不乱,不管修什么法,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不要跟随烦恼而跑。比如说,打坐的时候,口里在念诵,但是心在胡思乱想,跟随着烦恼而漂动,很容易被贪嗔痴烦恼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这种做法不是一个修行者的行为,所以在修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心不要散乱。有人说虽然知道心不要散乱,但是做起来很不容易,心仍会散乱,这时候该怎么办?就要时时提起正念,当烦恼呈现的第一时间就把心收回来,不要跟随着他。&&& 不论小乘、大乘还是密乘教法,都强调提起正念、护持正念的重要性。&&& 小乘以断绝烦恼的方式调伏自己的内心,大乘以转变烦恼调伏自己的内心,密宗以运用烦恼调伏自己的内心。这三点能做到哪一点,要根据各人的见地来树立,总之都是为了护持正念,不顺着烦恼而跑。&&& 举例来说,我们居住的地方旁边长满了毒草,小乘的观点是不要去碰这个毒草,这样毒草就伤害不到你的生命,故讲解远离毒草的一切方便。不仅不能去靠近它,甚至连它身边的草也不能靠近,讲解的是断除。&&& 大乘讲的是转变,自己去摘它可能断送我们的生命,但是我把它和别的药合在一起,就变成治病的良药,起到强身和治病的作用。但是他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在修行正行过程中,小乘教法以断绝的方式消尽自己的烦恼;大乘教法讲解妄念是无常的,恶念是漂泊一切轮回的根本,在逆缘之中寻找善缘菩提心,在意念当中去寻找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菩提心,称之为转变。&&& 密乘教法为&烦恼为菩提、三毒即三身&之境界。比如孔雀食毒,还会让它的羽毛长得越鲜艳般,密宗弟子由于根机、信心等多方面条件成熟,具有以毒攻毒的能力,因此直接运用烦恼成办解脱,烦恼成为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称之为运用。&&& 但是我们现前见解还不够高,做到运用比较困难,所以先把他搁置一旁,从前两者开始入手。&&& 回向清净&&& 三清净法之三是回向清净。回向的目的是为了令善根越来越增上,因此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今天念了一遍阿弥陀佛圣号,没有回向之前起个嗔恨心,那一遍阿弥陀佛乃至四十劫期间没有回向过的一切善法功德都会消尽。但若如法回向以后,今天是一个功德,明天就变成十个功德,功德在不停地增长。&&& 有人问,早上修了一座,晚上再修一座,一起回向行不行?&&& 可以的。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早上到晚上,第一不起嗔恨心,第二不宣扬自己的功德,第三不能产生后悔心,第四不被烦恼所束缚。若能做到的话,晚上一并回向没有问题。但中途若产生了一个嗔恨心的话,不管早上修了多长时间的法,在起嗔恨心的一瞬间都消失了。所以应及时作回向为妙。&&& (1)有毒回向&&& 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有毒回向是把回向者自己、回向的一切功德和回向的对境众生执为实有。比如,自己把所拥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广大的回向,但已经变成实执性的回向,就像我把这个功德给你们一样,称之为有毒回向,最终只能得到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 要搞清楚发愿与回向的区别。心里的愿望叫发愿,回向是把这个善根趋向于果位。&&& (2)无毒回向&&& 无毒回向分为真实回向和相似回向。真实回向是圆满实证心的本体之时所作的回向,现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境界,很难做到。相似回向也叫随顺回向,如同《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的回向般&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就如是回向。这就叫做相似回向或随顺回向。顺从历代传承祖师及诸佛菩萨的足迹,他们如何回向我即如何回向。&&& (3)发愿和回向&&& 平常回向的时候可以把发愿和回向契合在一起。比如说,以此善根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能心想事成,究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 但是可能有些会想,在一座期间,因为时间较长很容易做到三清净法;但是有时候可能修行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若具备三清净法恐怕时间不够。这就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就像平常吃饭一样,第一次会生疏,但随着在修法中时时串习三清净法,到后面就变成一种习惯,这只是时间和熟练的问题。我们在座上的时候,不是走个过程,而是要仔细如实回向,这样不断串习以后,回向自然就融入到一体。每当做一件善事的时候,想的是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佛果,做的时候心不散乱,后面做到无毒回向。这一点很重要,若是能做得到的话,所有一切善行都成为成办解脱之方便。
(7)开示(四)&&修行增上的判断标准
修行增上的判断标准&&&& 有弟子问:&我已经修行了多少年,但不知道修行是否有进展?&&&& 看修行是否有进展,先从行为即自己的三门入手。&&&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你的性格是否有改善?&&& 开始入门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长时间护持自己的内心,当有不如法的行为和思想的时候,要及时改变自己。但是由于长时间修法的缘故,当功德体现在身、心之中,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就会越来越少。那么反过来问问自己,性格有多少改变?要是性格改变了,见解就在增长,离西方极乐世界越来越近。&&& 若要是多方面条件不成熟,仅仅比如说我平常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光及佛像,甚至感觉有他心通等等,但这些都不是趋向于解脱的关键。&&& 我们讲法是非常客观的。作为导师也有导师的一些事业。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作为导师,对弟子讲法的时候要求也是很高的。若一位导师在讲法的时候,讲错一句共同之法,如挖三界众生眼睛之罪;若讲错一句不共同之见,如杀三界众生之罪。&这个罪过可大得不得了。&&& 所以平常我们讲法期间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也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今天讲的是否如法。当导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修行要实实在在的,不要神神秘秘的,没有一点意义。(8)什么是加持?
些弟子认为,所谓的加持就是平常上师用手摸着你的头,或者把一些经书放在你的头上,或者给你一些加持品等等就叫做获得加持。平常在修法乃至依止导师期间,身上好像有一点感觉,或者修学过程当中有一种感受等等,就认为这就是加持。这个是加持吗?当然,为了成办更高的加持,作为一个空间是可以的。但是将这个作为真正的加持的话,还是有些不圆满。&&&& 所谓的加持是什么呢?就是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日益增上,这就是加持。当依止一位导师,不管为自己传讲佛法还是作一些加持之缘,目的就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般,往昔把手一放在谁人的头上之时,当下可以消尽他的烦恼功德迅速增长。像现前不是很多人在谒见上师的时候,就能起到这个作用,这就是真正的加持。因为这个加持不仅仅树立在一个表面的感觉之上,说我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非常高兴啊等等。有点感觉我想还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众生,从科学的角度当中来说,我们有神经能感知一切。这都很正常。但这并不是出世间所谓的加持。&&& 出世间的加持不要仅仅树立在外表之上。因为现前很多人由于对加持不懂的缘故,所以初次开始依止导师的时候,会觉得见到这位导师当时好像感觉哗的一声,身体就突然怎么怎么了。天哪,说起来当中,即便他自己有多么大的感觉我们不知道,听的人都觉得哗的一声好像真的有点感觉。这些作为让我们的信心逐渐增上之空间,当然说可以的。但是要记住,光凭这一点树立一种加持,那可是不圆满的。&&& 以前我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当我们在亚青寺,平常吃的并不是很辣。可是当我们下山到成都的时候,即便是微辣的火锅也觉得唰一声,头发都站起来了。这样的加持可大得不得了。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记住,光凭一点感觉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要站在出世间立场之中去圆满理解何谓依止上师获得加持。获得加持会令我们的贪嗔痴烦恼越来越减少,信心和慈悲心越来越增上。如此方为获得加持。(9)上师开示诸佛菩萨化现无处不在
比如说人间有众多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不仅仅是一个善知识,还有众多比如说在家众生也好、旁生道也有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我们举个例子,前两年上师说,今天从石渠过来几个人说他们的爷爷去世了,因为他爷爷往昔当土匪的时候杀了很多人,业力沉重,一生在他手下死去的人不少于二十个,请上师观待一下,需要念多少经都可以。但后面上师说:他在观待之中怎么也见不到他的爷爷在三恶趣之中,后面再观待佛的境界当中,爷爷已经成佛了。于是就对这家人说:&你们的爷爷不需要念诵什么,为了救度度化的一切众生念一遍观世音菩萨即可。&下面的人都不相信,说:&不可能的,手下杀死二十多人难道业力还不沉重?&上师说:&可能是一个佛的化身。因为佛的化身在救度众生之时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就是这样,诸佛菩萨没有一个特地的,而是呈现不同的形象来度化一切众生哪!比如说现前对众生有利益的一切事情都是佛的转世,都是佛的化身。不仅仅是有情,甚至无情之一切物具,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一切都是佛的化身。因此,我们说诸佛菩萨在各地当中。但要知道的是:虽然诸佛菩萨在各地地带当中,但内在当中不会有稍许之烦恼。在客观上面如果呈现烦恼之现象,也是众生业力沉重,而在自己的感觉中呈现好像有这样的一种烦恼现象。比如说大地当中不同的水池呈现众多不同的月亮形象,而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本身并没有生灭之现象。一切诸佛菩萨化身如同这个道理般。  因此,稍许理解刚刚讲解的这些道理,对生起信心有极大的意义。藏地有一种说法:&佛在何处亦不知,故当时时生敬信;贼在何处亦不知,故当心存谨慎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如同刚才所言般,诸佛菩萨的化身在何处谁也不知道,因此若能精通这些道理,生起信心就好办得多了。
(10)大恩上师关于信心护持及是非抉择的开示
上师:有时候凡夫站在自己个人的立场上,会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是最真诚的,很多事都不会顾的,这样会导致很多很多伤心的事。比如说,在某寺,某位导师身边各式各样的弟子很多,各人站在各人立场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成办,但都是片面的,就会导致很多令上师烦恼的事。因为一位导师要做的事并不是单调的,而是全面大局的事。比如,很多高僧大德会倡导修庙、建塔、大规模放生、大型法会,功德的确不可思议!这也是诸佛菩萨针对不同根基众生慈悲示现不同的方便。但是不同导师的示现可能不一样,有些弟子可能不太了解我的心念和方式的缘故,所以有时候也勉为其难&&
很多年前,曾经有位居士给我写信,让我如何如何处理当时在高原的某位居士。也许,他是站在以信心护持我的立场,但是细致观待:
第一,任何一位导师或者出家众必然有自己的主见,不可能跟顺任何人的是非言语漂泊。若导师随凡夫的是非而左右,则会成为导师事业最大的障碍。一位导师可以倾听不同的意见,但是自己必须有主张,否则不能成办大局,而形成偏袒。只要这位导师自己的主见不倒,那么,什么是非也不会有成功的时候。
第二,很多人都说对导师有信心、站在信心的立场上护持上师,但是自己把自己看成最圆满的时候,看待他人就永远形成一个不平等的现象。世上很多很多众生都是这样的:口称自己是凡夫,一切都是佛;但是行为当中,永久是自己是佛,他人是凡夫。这种行为就会导致成自己的说法永久站在上风,控制一切达到自己的标准。即便对于导师,口中说上师是最高的,但是行为中永远站在导师的最上风&&上师做法不对,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我的为标准,那就说明你所说的信心已经不存在了!说是信心,已经没有信心了!凡夫看凡夫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永久会站在(上师和道友)上风的立场上看待一切。所以,我们天天强调提高信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否把自己放在导师下面一点?放在下面一点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言行可能是不圆满的。
有时候,即便是一些事实,由于自己智慧不够的原因,终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待一切。这样的话,这个信心很难体现出来。亚青寺喇嘛仁波切经常讲安藏竹根玛公案,看到我手里拿的是破鞋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信心,即使看不到雪狮&&这也应该有很高的见地,但是观待自己的过失而想到,实际当中可能是雪狮,只是自己业力沉重,看不到雪狮,导师说的永远是对的。能有这一心念说明还是在有意调伏,虽然没有很高的智慧,但是已经把导师奉在上面,自己放在下面了,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信心。信心是下面不具备智慧的人对有智慧的人的一种敬仰。如果这样不能调伏,说明自己长期站在很高的立场之中,永久觉得自己很高。因为以自己作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时候,都是把自己放在导师和道友的上风,这样的显现可多得不得了!比如说,所有的弟子,谁不会说上师是最高的?决定都说自己是凡夫的。但真的是这样吗?自己口中说自己是凡夫,但是实际当中永久站在圣者立场之中。真正想到自己是凡夫,而以凡夫做事情的人太少了,少的可不得了!
第三,如果世界上真有魔鬼的话,除了挑拨是非而导致众生烦恼的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魔鬼了!有些地方,每天都听说哪位弟子与哪位弟子不好。天哪!我的耳朵也太没有福报了!我就对这些地方的弟子说:我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伏一下你们自己的心,是非的话能不能少一点?但是现在看来,是非话并没有减少,并且越来越多,这就说明法并没有融入自相续成为清净自心的力量。结果是我付出很大的代价,最终对你们没有丝毫之利益。那我继续讲法还有什么意义?
&&&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在此奉劝性格比较急躁的弟子尽量多闭门静修,少置身是非烦恼之地。因为不论对谁,言语太多时都是起现贪嗔痴而犯戒的预兆。因此,要想消灭怨敌,首先应先消灭自心的烦恼。
第四,是非纷扰导致道友不合和,为大恩上师身体带来违缘。
法师:上师,这算是犯誓言戒吗?
上师:天哪!此外还有什么誓言戒?!
法师:修行是为了求清净心,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是心应该随上师转,如果以凡夫心随凡夫心转,甚至跟顺是非谣言,以烦恼心造烦恼业。那还修什么密法?您现在身体已经这么差了!
上师:一位导师身上很多很多病是否因此导致,我也不知道。但是毕竟是一种心态。比如,如果儿女做出太多是非的事情,父母内心当中的烦恼可能会更重的,这也决定会导致父母身体不会健康。用世俗的话说,导师与弟子之间是有师徒感情的,这种感情和陌生人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是非纷扰,就好像希望突然破灭了一般,心中绝对会有一些不安,这种不安就称为烦恼。
法师: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因此,说是非者不是一个佛教徒,应该远离!
第五,内在的和合才是真正的&小康之家&。
居士:上师,特别感谢您为我们创造缘起,成办某件事。因为这件事需要很多位师兄一起成办,所以大家在开始沟通时彼此非常小心翼翼,都怕言语不慎伤害到对方。后来大家慢慢熟了,彼此都相信对方是站在以信心护持上师、圆满成办事情的立场上。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成办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考虑不周全、甚至不够如法之处,但是大家都是以特别坦诚平等的心态有话直说,所有的问题、意见摆在桌面上共同探讨、沟通,而不是私下议论。所以事情办完以后,师兄们彼此间更融洽了,像一家人一样。心里特别感激所有的师兄们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
上师欢喜地说:非常好!非常好!这才是真正的小康之家。所谓的小康之家就在于内在的和谐之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无论是导师与弟子之间、还是道友们之间,如果心全都连贯到一起,就像一瓶水倒入另一瓶水中一样,这样的生活才是最自在的。即便是个家庭、团体,还是师徒关系的道场,没有一个和谐的场面,那么这位导师内心的烦恼就会很重的,必然会导致导师远离这个地方。
(11)未解法义,勿妄宣法义
&讲解这么深奥的法,我就怕新来的弟子不是很理解一些道理,却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外面谣言说是怎么怎么讲解等等。
  我先举个例子:以前上师(喇嘛仁波切)说在解放之前吧,石渠一带有一位很大的成就者叫塔下花登尊者。上师说他开始在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身边当侍者的时候,从老远的地方来了七位老和尚都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弟子。那时候,昌根阿瑞仁波切身体不是很好,因此,这几位老和尚就住在上师的房间里。晚上,他们把塔下花登尊者印证的见解稍许给上师说了一下&&在觅心法之上树立三身之境界。上师就觉得:&塔下花登尊者这么大的高僧大德还会把三身之境界树立在觅心法&&就是意识造作之上吗?不可能的吧?&但是他们又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弟子,上师不敢断定是真是假。第二天,他出去见昌根阿瑞仁波切的时候就说:&塔下花登尊者这么大的高僧大德给弟子印证见解的时候,怎么会在觅心法之上树立三身之境界呢?&昌根阿瑞仁波切回答说:&塔下花登尊者不是在伺察意当中印证三身之境界的人,这些都是弟子不了解的原因而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印证。&昌根阿瑞仁波切说这件事他知道。
  如同这件事情般,现前有些弟子不是很理解密法的真实要义,却拿着自己稍许知道的道理在他人面前宣扬亚青寺讲法的风格是这样的。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过失&&要知道密宗不是这么好玩的,而且你所传的对境是很向往密宗的信众,如果因你这个缘导致他对密宗产生诽谤的话,这样的过失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上啊!十四条根本誓言当中也有这一条:&于诸未熟凡庸前,若传密法违七条。&所以不能这么乱言,这个很不好很不好!了知之者必须更精通这些道理。
  (12)对上师的信心既是爱又是信
  信心的对境有四种情况:就叫做,是信不是爱;是爱不是信;两者都是;两者都不是,分为四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总认为,信心可能对哪一个产生稍许清净心的时候称为信心,但这里还有需要我们细致分辨的地方。一、是信心不是爱
  是信心不是爱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平常对因果已有所信任,也已经知道:若成办善事能获得快乐;若要是行持恶业会遭受痛苦。因此深信这样的因果而生起来的清净心,就称之为信心。所以,当今我们对因果的信任称之为一种信心,不能叫做爱。二、是爱不是信心
  是爱不是信心指的是:仅仅站在感情的立场之上,对自己的父母乃至亲人生起的亲近心,称之为爱。要记住:所谓的信心是站在出世间功德之上,单纯站在世间的感情之上,只能称之为爱,不能叫做信心。三、既不是信心又不是爱
&&& 我们在面对怨敌的时候,不会对他有信心,因为不具备出世间之功德;也不能叫做爱,因为没有世间上的感情。因此,称之为叫两者都不是。四、既是信心又是爱&& 如同面对自己的上师一般。因为我们对于上师,既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具备一种感情,又从出世间的角度当中认识到上师所具有的一切功德。所以,面对自己的导师既是爱又是信心。
  如是传讲对于我们以后修持正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依止导师时要经常观待自己,不要堕入到哪一方面之上。必须要具备刚刚所传讲的既是信心又是爱,如此两者融合到一起行持,信心方能永不退转。
 &(13)大恩上师谈在家居士如何以智慧善巧面对生活
弟子问:上师,家里人看到我念经打坐,心里就会生起一些烦恼。请问我作为一个在家居士如何在面对家庭生活的同时修行佛法?另外,这种在家居士的生活和凡夫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上师答:如今这个时代,以在家居士的身份修学佛法的情况很普遍。因此,首先要知道在现前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在家居士应当站在怎样的立场要求自己、并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关系呢?  首先,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我们要清楚自己当下只是以凡夫身份在修学佛法,所以不要把在家居士的生活跟凡夫的生活分得太开了。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凡夫,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圣者的立场上思考与行持,必然会导致自他很多烦恼。那么,我们现前该怎么办呢?比如说像杀生、打妄语等等这些坏事我们都不会去做。平常我们最重要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多抽出一点时间修行(编者注:如果在家里不能念经打坐、研读法本,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单位中午休息时间等等),其他时间以前怎么做,现在依然该干嘛就干嘛。这就是我们要做到的所谓&两面齐全&。   必须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凡夫。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责任,不能舍弃家庭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要在履行家庭等责任的基础之上,有条件时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修法。  其次,要以智慧善巧地面对生活。以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很多渔民虽然以打鱼为生暂时无法执守&不杀生&的戒律,但是即使仅仅守持不偷盗也堪称一戒居士,并成为三宝弟子。在家居士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那么平常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家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不能因为自己进入佛门而对自他形成一种约束,否则会导致出更多的烦恼,不能这样的。  所以我天天都在讲解&智慧&和&善巧&。要懂得善巧方便地处理问题,把自己所面对的境况搞清楚,再去从事善法和修行。等到有一天,我们的一切条件都完全改变,具足离世专修的因缘,那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修行了。
(14)三喜依止具德上师
1.财物供养:以清净之心、尽己之力供养饮食、受用等令具德上师欢喜。
2.身语承侍:行住坐卧等。
上师从座上起身时,弟子应当立即起立,不能依然旁若无事地坐在座位上。上师安坐后,应向上师请安问候,并观察时机承事上师,取悦上师心意。
与上师同行,应走在上师的左后方,不远不近恭敬随行;如需带路或者开辟道路,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到前面无妨。
不能任意踩踏、骑越上师的坐垫、乘骑、车辆等,开关门、敲门应动作轻缓。
上师面前应怀敬畏之心,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寂静调柔,不能搔首弄姿、忸怩作作、愁眉苦脸等,断除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无稽之谈等。
应当在他人面前如实宣说上师的功德。如有人轻慢、诽谤上师,若有能力制止其邪见、诽谤应尽力禁止;实在无能为力,也应远离,不与之为伍。
同样恭敬上师眷属和金刚道友。谦和融洽,顺从和睦,即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亦应以智慧理智观待,远离容易招致烦恼的环境与聚会,善巧护持信心与誓言。
3.修行供养:内心恒时祈祷上师,忆念上师;恭敬奉行上师教言,精进实修;善调自心。
(15)普巴扎西仁波切亲述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前之教言
拳拳利众心 殷重父子情&&普巴扎西仁波切亲述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前之教言
  2500多年前,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揭示宇宙人生之奥秘,超越生老病死之痛苦,弃王位丽妃,去华服美发,披三法衣,受近圆戒,于尼连禅河畔苦修六年,后于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睹启明星而彻悟法界密意。在众梵天的祈请下,佛陀开始了49年的传法生涯,令佛法广弘于人间。佛法不共的智慧与慈悲,使众多追求永恒真谛者,追随着佛陀的足迹弘扬正教,劝导一切众生断恶行善,令其远离贫困病痛、天灾战乱等诸苦,获得生生世世的安乐。  三界众生之怙主&&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宿世悲愿示现补特伽罗形象,赐予我等罪苦众生直趣解脱之妙法甘露,如黑暗之明炬,驱散无明痴暗。然惜众生业力沉重、福报浅薄,上师倾尽毕生心血弘扬正法、圆满佛陀事业之后,意欲示现涅槃。顿时,日月失辉、大地悲咽&&  藏历铁兔年(公历2011年)的雨特别多,一如蒙在亚青寺众多弟子心头的阴霾。新年伊始,频频传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法体欠安的消息。初闻此讯,汉藏各族弟子纷纷以放生、诵经等各种善行祈请喇嘛仁波切长久住世,上师病情亦随众生业力与愿力示现几度反复。  时至仲夏,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病重,我及众等弟子悲泣不已,长跪祈请上师长久住世:&上师!您乃生死自在之佛陀,愿您怜悯我等长劫漂泊三有、无依无怙之浊世众生,恳请您长久住世!昔日法王如意宝亦授记您:&如今末法时代,佛教衰微,您就是教证二法唯一之光明,请您务必长久住世、弘扬正法,利益一切有情。&&上师遂以无量悲心慰籍我等,慈示病情逐渐好转,饮食起居如常。一如释尊示现涅槃时,因阿难及一切信众祈请释尊长久住世,释尊为满众生心愿而多住世7日般。  浊世众生福薄业重,数日后上师复示现病重。7月8日上午,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再次探望示现病危的无上恩师。当我轻轻撩开门帘,已多日未语的上师一眼瞥见我,即刻微笑着用微弱的声音召唤:&爱子,快进来!&&& &由于连日未进饮食,显现上身体已异常虚弱的上师起身倚靠在床头,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慈祥的面容一如往昔般温暖。然而此时的我,心中却充满了唯恐与上师分别的担忧、不舍与悲伤,不知不觉中早已泪流满面&&  上师深情地对我说:&如今我已年至耄耋,比起历代传承上师,我也算是高寿的人了。从小修行佛法至今,我未曾忘失自己弘法利生的誓言,无有间断地修行、传法,唯愿众生离苦得乐,而今利益众生的事业已经圆满。心爱的弟子!切勿过于悲伤。你我父子的心如如一体,刹那亦未曾分离。从你年少初到亚青至今,我已把本传承之法圆满无余赐予给你。由于你视上师为真实佛陀之大信心、视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为父母之大慈悲、视轮涅一切显现为清净坛城之大智慧而精进修法,现已圆满一切功德。如今,有你等继承大圆满之法脉者绍隆佛法,我倍感欣慰,无有丝毫遗憾。无论我住世与否,你等务必倾尽一切心力为汉藏弟子广传一切法要,引导弟子趋向究竟解脱,此乃你等事业重中之重,亦是我唯一之嘱托,当谨记在心!&  听到上师如此殷重的嘱托,我心如刀割,但也唯有暗自垂泪,再再祈请上师住世。我深知上师一切显现皆为利众之缘起,乃佛陀无量大悲事业之化现。在上师的境界中,无论显现住世还是涅槃,其大悲加持犹如日月朗照寰宇般,从未与众生刹那分离。  诚如上师之遗教,为令更多有缘弟子及一切众生具足往生清净刹土之缘起,上师要求藏汉各族具信心者,无论能否朝觐其法体,皆应发愿:从今往后,无论置身僧团抑或与世人相处,皆应团结和睦;清净持戒;不染世间八法,精进实修一生。  上师特别嘱咐,作为佛弟子首先务必要做到与道友、家人和睦相处,令自他欢喜。上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众生的疾苦,即使在示现涅槃之际,心中所系念的仍是我等众生,从世俗的家庭幸福到出世间解脱安乐,无不在上师的大悲观照之中。即便我等心中有多少无义之自寻嗔怨,为了自他今生和未来的幸福,又有什么理由不遵照上师之教言,与一切如母有情和谐共处呢?因此无论面对任何违缘逆境,我们首当反观自过,善调自心,而非归咎于人。如是自净其意,谨慎守持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乃至密乘三昧耶戒,既合佛法之宗旨,亦为上师对弟子之殷重心愿,如是方为祈祷上师乘愿再来及佛法兴盛之正因!  在日常行持中,并应做到从此不杀生、不偷盗、不吸食各类烟草、不饮酒、不买卖牲畜;每日念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舍)、阿弥陀佛名号(亦名为强制往生法,如是念诵: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各108遍;此生念诵2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嗡班扎儿萨埵吽)、100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嗡啊咪德瓦啊依斯德吽舍)。如是行持者,未来必能与上师相聚在莲师刹土&&铜色吉祥山!此乃上师亲自所作之授记,我等作为后代弟子,纵欲命难亦当如实精进行持。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至诚发愿:以此清净善行祈请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早日乘愿再来,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16)大恩上师开示:何谓传承?
弟子问:上师您好!我以前没有在您面前听过法,仅仅听过您讲法的光盘,请问这样能够得到传承吗?
上师答: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传承?传承的目的、使命是什么?传承所对治的对境是什么?
&&& 当今社会有一种弊端:有人觉得在导师面前听闻一遍念诵仪轨就万事大吉,从此以后算是得到了传承。导师的法音故然有一点点加持力,但是若仅仅听闻一遍,并未因此懂得调伏自心的次第和方便,能算是得到传承了吗?不,这种形式化的传承仅为名言传承,如天空中飘泊般的,法是法,你是你,没有形成调伏自心的力量。譬如一位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疾病,但是自我感觉病得很严重,医生只好给他打一针,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诉他这针多么贵重,打一针就可能治好病,其实打的就是普通生理盐水,但病人自我感觉好转了。名言传承就如同这针安慰剂,徒为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比如,你今天第一次见我,我仅仅给你念一遍上师瑜伽仪轨,你就能知道该怎么修上师瑜伽了吗?不可能的。试想,如果仅凭口头念诵就可以得到佛法真义传承的话,那么在广场上架设几个高音喇叭天天念诵,整个城市的人不就都获得传承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 佛教的宗旨乃&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不要太执著外在的形式,而要将佛法真实要义纳入心相续,依教实修。因此,传承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该怎么修。完全通达修法之后,证悟与历代传承祖师无二无别之密意,如此你方能成为一个得到圆满传承的修行者。否则,即便在一千位导师面前听一千遍的念诵仪轨,你仍然是凡夫一个,还是不懂调顺烦恼的方便。
&&& 由此可见,真正的传承来自于信心,信心就是最大的传承。往昔一位老妇人将狗牙当作佛牙而祈祷时,她得到的是谁的传承?主要还是取决于信心,只要有信心,传承已经得到了。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此属显宗法要故,未得传承亦可诵。&&&只要对此法生起信心,他已经赐予你传承了。我想这才是最真实的。
&&& 传承对治的对境是什么呢?是修行的疑问。
&&& 因此,最好的传承是什么呢?就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可以完全遣除一切疑问,消除一切障碍,这就是一个圆满的传承。
&&&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念诵传承的时候,可不是仅念诵一遍即可,还要讲解其中很多修行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啊!历代传承祖师都是依圆满传承实修而获得证悟的,可不是天天听口头念诵仪轨而解脱的。如今你们拿到的《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的光盘和法本,已经是最细致的讲解了,如果以信心将其纳入心相续而实修,就是得到传承唯一的力量。
&&& 但是,还需了知,闻法之后付诸实修,修法过程中遇到问题还需要在导师面前得到指正。否则,仅凭书面句义,从各种法本中东拼西凑成所谓的修法,完全是自以为是的一套,这可不是得到传承啊!
&&& 以上为弟子依据大恩上师开示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于大恩上师面前发露忏悔!嗡班扎儿萨埵吽!
&&& 感恩长春师兄协助整理大恩上师开示。
(17)大恩上师甚深开示&&生活之本性
&我们如今修学禅定,不是说生活之外寻找另一个教法。我们现前所信仰的佛教就在讲解生活之本质&&生活的本性就是佛教。因为生活是一种显现,由于没有认识到其实相,所以显现会带给我们很多烦恼、恐惧,乃至不愉快的很多事情。因此,如今需要了解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性具备快乐、喜悦、平等、自在等多方面的功德。&&&&要记住的是:生活之外不要去寻找一个佛教。佛教是生活的自性、生活的实相。一旦认识到这一点,面对生活,生活不会束缚自己的内心。因此,一旦认识到生活的自性,所起现的生活无论驻于你的面前或者消失,都对你的本性不会造成丝毫之起伏&&因为已经执受这种实相的缘故。这么理解更现实一些。&&&&如今不懂佛法的人总认为:生活之外还有一个佛教,当然不是这样的。若要是懂得生活之实相,相信你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生活是充满和谐的;你的生活是充满自在的。如今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活之实相,所以我们就在谈着这个道理。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探索一切生活之本质,说明不是生活之外去探索另一个事情。因为即便释迦牟尼佛成就以后,也得穿衣服、也得吃饭。但是即便穿衣吃饭。都不会构成他内心丝毫之情绪飘动&&我今天不穿好的衣服心里就烦恼,穿了一些好的衣服我就觉得很高兴;今天我托着钵的时候就觉得很困难,所以内心烦恼、内心恐惧;怕今天不能得到饭而恐惧,得到饭而喜悦等等&&不会的。这就是解脱。&&& 解脱指的是已经执受他的本性。若要是单纯讲解空性,难道过去的妄念消失、未来妄念没有产生之间的见解是缘起性空?还是空性?只要能执受空性,就叫解脱吗?当然不是的,解脱不是单纯讲解空分。所以作为内道教的见解,必须要站在不能堕入两边之中而到达一如,即无论常边、还是断边都称之为外道教的见解。如今很多修学之者在修学觅心法的时候说一切皆为空性,但细致观待,还是已经堕入外道教之见解。这些都得细致一点吧!& & 何谓解脱?觉性与妄念非为异体。指的是在执受本体当中,呈现一切之相和本体本来就是一如的。生活的本质和生活之显现本来即为一如的。由于我们随着显现而飘动的时候。就变成轮回道,由此产生了很多不自在、不平等、不快乐的一些现象。&&&&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若瑜伽士贪执妙力幻化而行不善业的时候,他只有受一切业报。&就是说,若一个修行者没有认识到实相,贪执妙力而随着生活之显现飘动的时候,只能感受业报。如今很多不守持一切戒律的修行者,自称为修持很高的生圆次第,细致观待一下他的内心及一切行为,若他随着生活飘动,就叫做妄念&&是漂泊轮回之根本,只有受一切业报,这是没得说的。即便说他修的这个法有多么殊胜&&法虽殊胜,并没有遵照法而行持。&&&&我们讲解密法在执受见解当中,是超越因果之法。但至于能否超越因果,先观待一下是否随着生活而飘动?若未完全执受生活之本本性,对生活显现产生一点点羡慕乃至贪执,于生活当中漂泊一切行为都叫做轮回之根源,而不叫做成办解脱之方便以及解脱之因。&&&&不管学理论还是实修,若能圆满通达并运用的话,相信一切法都在一法当中圆融,所以要细致一点,理解要更深奥一些,更广大一些。这样一来,我相信你的禅定就会越来越增上,尤其你所认识的禅定理解越来越广大。因此所有一切一切都在一个理解的禅定当中圆满,不是说我在禅定当中应该圆满一切,而是真实圆满一切。弟子根据录音整理,如有错谬,即于大恩上师面前发露忏悔!嗡班杂儿萨埵吽!
&(18)大恩上师春节开示
【编者注】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大恩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向所有信众致以诚挚的祝福,并慈悲赐予开示。祝愿是对亲人最最美好的话语,也是时时想念的心声,我在此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精勤修法,速证佛果!
& & & 新年到了,按照世俗的习惯,应该多说一些吉祥的祝愿,如祝你长寿无病等等。但是为何一进入佛门,我们就要天天不离口地传讲四厌离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呢?因为四厌离法对于完全不懂佛法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吉祥之词;但是对于真正修行佛法、认识到何为真理的人来说,四厌离法是最吉祥之词!要成办一切功德,必须基于四厌离法。因此,虽然无论何时我都非常愿意祝福大家能够长命百岁,但是心愿归心愿,现实归现实,仅仅靠逃避,没有多大的意义。
& & & 值此新年来临之时,大家一定要多观修四厌离,多修修法。从总体角度来说,我相信大家根据个人的条件,修行都很不错,精进的弟子每天不间断地在座上修行一个小时、二个小时。虽然看起来每天24个小时,修行只占1、2个小时,但是加在一起,一年下来也有360个小时甚至720个小时。那么,这个时间可就长了。所以,大家根据个人条件,慢慢修着走。
& & & 有些人觉得信仰佛教必须与世隔绝,才能成为完整修法的修行者。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释迦牟尼佛是这么做的,但并不是说真正的佛教应该是这样。佛教就是告诫我们怎么去认识生活的本性。正是由于我们平时没有认识到生活本性的缘故,所以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及痛苦。如今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是生活,就如同昨晚上做梦的时候,由于我们没有在梦中认识到是梦,所以感受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那么,现前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到:现实如同梦境,一切皆为虚幻。
& & 佛教并不神秘,也不是一种传说,就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因此,所有信众如果有条件时,早上早点起床,开始修一座,平常有时间时也念诵一些心咒经文等等。什么是妙法?就是涉及到十善业之上。尤其我们从三皈依开始,已经受了很多戒律。在追求世间当中,只要不违背这些戒条,一切都称之为善法。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善可能是口诵经文、打坐等等,但是在生活和从事世间事业当中,只要不违背以上所守持的一切戒律,就叫善。因此,根据不同的根机,我们都在从事着不同的善。当然,善有两种从事方式,一种是无意,一种是有意。无意指的是,即便你正常生活、从事事业的同时,并没有违背以上的一切戒条,就叫做善;有意指时时在内心中提起正念去做,也叫做善。
& & & 总的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善事功德非常非常大!平常就这样从事着善法,非常了不起!
(19)大恩上师关于放生等善行的开示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日前,几位居士拜访大恩上师时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善巧方便地修学佛法请教上师,大恩上师就此给予殊胜开示,在此与众位道友分享:居士:我以前也参加了很多放生,但是发现如果放生地点不适合,反而使大量的鱼死亡,或者被他人捕捞,因此我想请教放生的意义在哪里?上师开示:& & & 首先要知道,放生的目的不仅是延长众生的寿命并获得功德,更重要的是在放自己的慈悲心。我们通过放生的善举,现量见证轮回的痛苦而对众生生起慈悲心,进而消尽烦恼;细致观待,河里本身就有很多鱼,我们即使不放生,他们也许同样能长寿。因此,如果没有慈悲心,随便往水里扔几条活鱼,从世间上来说,可能有功德,从出世间来说没有什么功德。城市里适合放生的地点有限,但是上师(喇嘛仁波切)说即便如此,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了。& & & 世间人总是根据表面现象而妄下定论,其实并不了解其中真实的含义。比如我们在佛堂里放置供品,并非因为诸佛菩萨太饿了,需要我们供养诸佛菩萨,而是籍此培养我们对于上师三宝的信心。夸张地说,有些人可能认为放生反而令众生更痛苦,比如有些众生本来舍此一报身可以转生人天善趣,但是由于被放生,反而延长它在三恶道的痛苦,那不是在造业吗?其实他们不知道,主要是令被放众生与三宝结缘,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获得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此乃放生的真正目的。现在很多人布施的时候喜欢分辨一下乞丐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吾等需知,行持布施等善法的目的在于培养慈悲心。不妨设想,假使让我们衣着褴褛跪在当街,即使为了骗取钱财假扮乞丐,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众多白眼、嫌弃乃至一路风尘、饥渴寒冷?因此,无论是否布施,都以慈悲心面对每一位众生方为佛弟子的行为,何必执意辨别真假甚至恶语伤害对方呢? & & & 尤需了知,许多人曾怜悯面临杀身之祸或者食不果腹之众生而随自力放生、布施,并心存&自我善法&之功德。然细致观待,吾虽以微力施与救护,但吾等能生起慈悲心等善法功德而趋向解脱善道,皆为如是所施之众生所赐,故彼等为吾感恩之对境。祈愿大恩根本上师及所有弘扬正法之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事业广大圆满!祈愿所有三宝信众值遇清净具德上师!依教奉行!精进和合!速疾成就!祈愿遍虚空之际有情父母永离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
(20)大恩上师关于佛法与生活的开示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日前,几位居士拜访大恩上师时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善巧方便地修学佛法请教上师,大恩上师就此给予殊胜开示,在此与众位道友分享:居士:我儿子不信佛,以前我总是要求他&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吃&,什么都要做到,结果导致他反感而断绝了他进入佛门的可能性。现在,不过多要求他了,他反而愿意接触一些佛教。上师开示& & & 佛法与生活原本一如,并非截然对立。一个修行者逐步趣入正道需要一个过程,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一旦踏入佛门就一切放下,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人,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释迦牟尼佛时代也有很多居士是渔民,而众所周知渔民以杀生为业,但是因为他们可以守持不偷盗等其他戒律,同样可以成为居士。以前有位作曲家对佛法非常有信心,对我也很恭敬,但是几年来从来不向我求法,我觉得很奇怪,就对他说:&我冒昧地问一句,你看起来对佛法很有信心,为什么从来不求法呢?&那位作曲家说:&我很想修,但是听说抽烟喝酒的人不能进入佛门。我因为多年的习惯和应酬需要,已经抽烟喝酒几十年了,一时不可能戒掉,所以从来不敢在您面前求法。&其实,法本无特定性,一切皆针对根基。虽然暂时不能做到戒除烟酒,但是可以守持不杀生、不偷盗的戒律。待趣入佛门之后,逐渐了解到烟酒的过患,最终自然断绝烟酒。这样既不会错过趣入佛门的宝贵时机,又不会因&一刀切&而导致诸多烦恼。因此,通过这个例子就能知道,我们即使进入佛门,不断努力改变自己,但是不可能一下子将一切做得圆满,多方面的习气可能暂时与世俗人相同,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这也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六年苦行的用意所在。 祈愿大恩根本上师及所有弘扬正法之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事业广大圆满!祈愿所有三宝信众值遇清净具德上师!依教奉行!精进和合!速疾成就!祈愿遍虚空之际有情父母永离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
(21)大恩上师关于吃素的开示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日前,几位居士拜访大恩上师时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善巧方便地修学佛法请教上师,大恩上师就此给予殊胜开示,在此与众位道友分享:居士:我家人信佛,他自己吃全素也这么要求我。而我说密宗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吃肉,而且我吃的时候为它念咒、超度。家人说我吃的时候还是觉得好吃,因此是自欺欺人。请问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吃肉或吃素的问题?上师开示:& & & 第一、藏传佛教没有哪位传承祖师、高僧大德和经论典藏开许过,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可以吃肉。在家居士由于需要面对现实生活,在不具足吃素条件的前提下,勿因暂时不能做到吃素而错过当下极为稀有殊胜的修法机会。如果有条件吃素,尽量少做恶业,当然再好不过。吾等作为佛弟子进入佛门首先应该断绝的是杀生,因为一切恶业中以杀生的罪过最大,故为了自己吃肉而杀害生命(如亲自宰杀、烹煮活的海鲜或者在饭馆点活鱼活虾)是绝对应该断除的。如果需要社交和家庭生活,为避免他人烦恼难以做到完全吃素,可以暂时吃一些三净肉作为权宜之计。& & & 第二、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作为修行者所作所为皆以调心为要。吃素的目的不仅为了杜绝杀生,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如果一个吃素的人面对肉类没有生起慈悲心,并以傲慢心标榜自己&是吃素的&;而另一个吃肉的弟子以惭愧心想到&惭愧!我暂时没有条件吃素,虽然吃肉,但我要为所吃的众生多念念阿弥陀佛,希望这位众生早日获得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如是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而所吃的众生也能因此获得利益。因此,万勿将佛法接引众生的善巧方便理解为&可以吃肉&,并以傲慢心胡作非为。同样,如果贪执素食的美味而吃素,虽有断除杀生的功德,但是从究竟立场上说,也有违佛教消尽&贪嗔痴&烦恼之本怀。& & & 第三、对于已经获得断证功德的成就者而言,由于已经超越二取、执受本体之故,无论外相显现吃肉或吃素,皆为无缘大悲之行持。被食众生,却会因此与成就者结缘,播下成熟解脱的种子。往昔喇嘛仁波切曾几次在其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面前发誓将一生茹素,但阿瑞仁波切却几次不许,并开示:&死不复生,然若以其身肉供养汝等成就者,以此因缘种下解脱的种子,令其不再漂泊轮回,乃其莫大福报。因此,汝当以慈悲心摄受之!&& & & 密宗成就者的行为以圆满智慧为基础,有者空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乃混淆行道与果位。行道中人未证得果位之见解,尚无度众能力,仍需依自力谨慎行持,善护自心。诚如莲花生大师曰:&证悟见解广如虚空,取舍因果细于粉末。&祈愿大恩根本上师及所有弘扬正法之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事业广大圆满!祈愿所有三宝信众值遇清净具德上师!依教奉行!精进和合!速疾成就!祈愿遍虚空之际有情父母永离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
(22)持戒清净
&持戒清净乃解脱之根本,此为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
&&&&&& 密宗三昧耶戒支分为守持誓言和无守持誓言。守持誓言:指共道密乘所授之十四条根本戒、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倘若证悟般若波罗蜜之见解,名为无守持誓言。于直断中无守持誓言名为&无有&和&唯一&。因般若波罗蜜之见解超越一切心念而证得空性,名为&无有&。此密言为词句诠释,并非虚空般空无一物。&唯一&:万法摄一之窍诀为般若波罗蜜,故称&唯一&。顿超无守持誓言名为&平等&和&任运&。如是见解中,一切誓言均在守持中,即为无守持誓言。然对于尚未成熟圆满如是境界之弟子,应护戒如目,于敬信中时时行持,此乃护持解脱要道之真正铠甲。
&&&&&& (一)持戒乃成就之根本
&&&&&& 修持大圆满者可分上中下三种根机,然无论何种根机,皆未离清净持戒。上根弟子座上证悟法性,且达到昼夜一如之境界,乃受持&无守持誓言&,无需经过中阴,即身成佛;或座上已证悟,然座下仍具细微散乱者,其于&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时,于&第一本净&刹那解脱成佛;若于大圆满见解已得觉受境界,平时犹励力护持见解,且持戒清净及多行善事,亦可于&第二本净&明增得三光后,意识融入虚空时,经过数个&禅定夜&而现证菩提;若于大圆满见解仅具了知者,如《三句精要注疏》中云:&若了知明空不二之见解,且守持清净戒律并励力行善者,于转生中阴时,即得化身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无有质疑。并于西方极乐世界中修持五百年令智慧辗转增上,获得永恒安乐。&若未持戒,口头空言之了知见解,即无实义,获得善趣亦无把握,遑论解脱!如是可知,清净持戒乃为至要。
&&&&&& (二)三乘戒律要点
&&&&&& 上师瑜伽导修仪轨观修之主尊&&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之衣饰为&身着三乘三袈裟&,意为大圆满上师瑜伽导修乃圆满三乘戒律之妙法,故修学上师瑜伽导修者应清净护持三乘之律仪。
&&&&&&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恳切叮嘱阿难及众弟子:&吾涅槃后,以戒为师。&佛法能否长久兴盛,根本在于别解脱戒。法王如意宝及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分别住持五明佛学院与亚青寺,均以别解脱戒为根本而摄持广大僧团,由此而成为现今整个佛教的无上庄严。如《三戒论释》曰:&于诸不善自性之罪,若于大众集聚之处,莫说初学之者,纵然内心不被罪业污染之瑜伽士,为护持信士之相续,亦应依声闻之律仪而行持。&其具体之行持,内心护持出离心,行为从三皈戒直至比丘戒的所有学处,均作严谨护持,在家居士亦相应持守所受之戒。
&&&&&& 相对于以护持身语为主之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则更注重护持内心。称赞菩提心功德之典籍多如繁星,行者内心护持&愿菩提心&,外则依&行菩提心&之六波罗蜜而行持,并且据所受菩萨戒,分别护持甚深见派(龙树大士传承)及广大行派(无著菩萨传承)的菩萨戒学处。
&&&&&& 密宗见修行果乃佛法之极顶,故其行持自然含摄下乘教派之一切要义。戒律亦然,密宗弟子所受持自宗之三昧耶戒,其中亦圆满摄持二乘之别解脱戒与大乘菩萨戒。而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故行者除了护持共道密乘十四根本誓言外,还需护持由上师三门而支分的大圆满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与二十五条支分誓言。复次密宗三昧耶戒重在见解,除了护持如上行为,尚需净观五种圆满为妙。在诸佛菩萨之境界中,一切显现本来清净,无有丝毫垢染。而众生依各自业力,分别呈现虚幻六道之景象,可怜众生无智,执以为实,故辗转于轮回痛苦之中,无力出离。然诸佛菩萨巧设方便,依五种净观方式强力改变众生不净之显现,最终圆满诸佛之果位。净观五种圆满支分为二:一为依靠意念造作之净观五种圆满,二为已证悟缘起性空而自然呈现五种圆满。次第根机者座上尽量以相似缘起性空之见解而净观五种圆满,后得(座下)则依靠意念造作之方式净观五种圆满。其具体观修为:
&&&&&& 导师圆满:未证悟见解之时,自身对具德上师产生贤劣分别之心,当知皆由未作净观,自心不净所致,故行道弟子应净观导师即为佛陀。然需了知,如是净观并非意味上师显现头顶肉髻、身披缨络之外相,而是无论何种显现皆具佛陀之功德。一旦悟证究竟果实,上师即为能诠胜义之上师,乃心之本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密意。
&&&&&& 眷属圆满:未证悟见解之时,显现嗔恨心等怨敌乃业力沉重所致,需依靠不同调整方式作为对治之力而断绝。然密宗弟子行道中净观众生均为男女菩萨,自然远离贪嗔等烦恼。圆满证悟究竟果法时,妙力显现一切之相均为本体之庄严,所见一切即为本尊。
&&&&&& 法圆满:行道中净观所修之法皆为大乘法,具德上师和善知识所言一切皆应珍视为最殊胜教言。然圆满悟证究竟果法之时,已从二种无明(俱生无明与遍计无明)中超越,远离一切垢染戏论,即证诸法之精要&&无为法。
&&&&&& 地处圆满:众生由于自身业力沉重,所见山河大地均呈现不清净之相,故密宗弟子行道中净观地处即为西方极乐世界。然需了知,如是净观并非意味着眼前呈现黄金铺地、琉璃覆顶之庄严外境,而是无论何种显现皆为净相。证悟之时,妙力显现一切之相无非刹土坛城,均为本体之庄严。
&&&&&& 时圆满:众生皆处三世轮回之中,密宗弟子行道中则净观为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为第四时大平等。究竟悟证之时,自性恒时无有迁变,获得永恒不变之快乐。
&&&&&& 由此可见,行道中净观五种圆满,彼之所行与果法相应,故能迅速成办解脱,实为证悟究竟果实之殊胜方便。如无垢光尊者于《诸宗派宝藏论&显密之差异》中曰&修行方便多&即为此义。故密宗之一切行为与誓言,皆应于信心中护持。信心清净,则一切显现无非净相,自然不会导致犯戒、违誓等过失。行者若对上师有信心,明观上师与金刚持无别,就不会诽谤或欺骗上师;对法生起信心,就能依止教言调伏自相续,不会诽谤自他宗派或舍弃正法;对道友有信心,净观为菩萨圣众,就不会以烦恼心分别自他之贤劣,甚至心生嗔恚;自心清净,所处皆为刹土,就不会将是非贤劣之显现归咎于外境,妄生分别执著之念;对众生本具如来藏功德生起信解,就不会舍弃众生及菩提心,或诋毁自身及他人等。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此器情界清净刹,无有不净之显相,万物本为坛城轮,认识即为密乘戒。&故当切切思之。
&&&&&& (三)忏悔的方法
&&&&&& 对于自己所作深深追悔,决心舍弃罪行,依如法方式忏悔就能使罪业清净。如往昔指鬘王杀死九百九十九人,后在释迦佛前诚心忏悔,罪业得以清净证得阿罗汉果。弟子若因习气起现烦恼,特别是触犯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的前三条(诋毁上师、违如来教、嗔恨道友)时,应立即当面忏悔。如今末法时代,因众生烦恼深重,难免会违犯誓言,故应每日念诵二十一遍金刚萨埵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刚萨埵心咒,亦可依《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中&堕罪忏悔颂&而作忏悔。
&&&&&& 《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忏悔净。若超自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作为密宗弟子,若违犯誓言,应立刻忏悔即可净障;倘若过夜再作忏悔,则需付出数倍的代价;数天之后,需依会供才能忏悔清净;时间再长,必须依上师做忏悔方能清净。如果违犯根本誓言的次数超过自己的年龄再做忏悔,则金刚萨埵也无法摄受&&今生不可能忏悔清净,来世必定堕入金刚地狱,则悔之晚矣!当然,事后之忏悔如同亡羊补牢,在金刚地狱受苦时间的长短,亦取决于事后忏悔之时间及力量之大小,故仍应积极励力忏悔。因此,面对如此严厉之对境,我等应严谨护持誓言,慎勿毁犯!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页面必须登录才能访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