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都有哪些高僧,中国十大高僧当代十大成佛高僧,近代十大

近代四大高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近代四大高僧
&&学佛之人可以了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中国“近代四大高僧”_百度知道
什么是中国“近代四大高僧”
有那四位?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弘一法师:1942年圆寂。享世寿62岁。 太虚法师:1947年圆寂。享世寿58岁。 圆瑛法师:1953年圆寂。享世寿75岁。虚云法师:1959年圆寂。享世寿119岁。
采纳率:6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4202|回复: 33
【宗教学】我国的高僧大德之中,谁成佛了?【未完全解决】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noncachedio 于
07:56 编辑
最近偶在看《坛经》和《五灯会元》,心里有个疑问,请教一下。
六祖“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根据《坛经》,他老人家应该是成佛了。六祖之前、之后,直到今天, 应该有成千上万求作佛、成佛之士, 其中有不少是高僧大德。
想弱弱地问一句:这些人中,有无明确地说法,到底谁成佛了?例如六祖之前,玄奘西天取经,并为三藏法师。他成佛了吗?
例如,近现代高僧虚云、星云,他们成佛了吗?
【感谢】:感谢各位的热情指教。但貌似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0:01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濟顛大師在民間經常被稱為「活佛」,但佛門中罕有在正式文獻中被尊為「佛」者。或作參考。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成佛是不容易的,释迦摩尼佛授记过的下一个成佛的是弥勒菩萨,他现在在兜率天内院给天人们讲法,还有很多很多亿年他会下到我们的世界成佛,在这期间,娑婆世界没有一个成佛的。但是十方世界有很多佛的化身会到这个世界度人,比方说观世音菩萨,其实早就成佛了,他现的是菩萨身而已。那些高僧大德也有很多是古佛再来也有很多是菩萨化现的。
你看的五灯会元是禅宗的书籍,禅门讲的见性成佛的意思是见地上面已经与佛无异了,这是开悟之后达到的一个程度,但是达到这个程度之后还要随缘消磨自己的习气,要证果,还要很长的路要走,成佛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是很漫长的累积过程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彩&阿堵物 + 6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成佛是不容易的,释迦摩尼佛授记过的下一个成佛的是弥勒菩萨,他现在在兜率天内院给天人们讲法,还有很多很多亿年他会下到我们的世界成佛,在这期间,娑婆世界没有一个成佛的。...
masa 发表于
那这么说,六祖也没有成佛?偶看《坛经》的意思,六祖应该是成佛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那这么说,六祖也没有成佛?偶看《坛经》的意思,六祖应该是成佛了。
noncachedio 发表于
& & 跟你说了,禅宗说的见性成佛的意思是见地上与佛无碍了,也就是明心见性了,但是要像释迦摩尼佛一样的佛,不仅要见性就可以的,还要断习气,习气是很难很难断的,要通过不断的消磨,所以要成就一尊佛,要用上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就是释迦摩尼佛在两千多年前成的佛,也是有漫长的过去世的积累的。
& &而六祖慧能大师,有很多说法说他是释迦佛再来,究竟真身是哪尊,并不清楚。坛经属于禅宗的典籍,就跟达摩大师的少室四论一样,都是要讲见性的,也就是说修禅的人,开悟是第一步,没有开悟,你什么都不要讲了。一个修禅的人,只有开悟了,见性了,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怎么用功了,也不需要师父操心了。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做个佛是很难得,无数阿僧祇劫似都不可得;做个佛又是很容易的,一念觉又就是了。佛为梵义觉者,你若读原始佛教经典,就会发现印度的佛与到了中国的佛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有多少人“成佛”不是用学术和逻辑解释的,大约可以说是一种宗教的真实,你信,则是;不信,则无。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36签到天数: 221 天[LV.7]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patron666 于
06:10 编辑
我们娑婆世界上一尊佛是释迦摩尼,下一尊未来佛是弥勒尊佛,其间有地藏菩萨救护众生,见《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弥勒三经》,中间不可能有人成佛。
至于开悟的、往生的高僧和居士,只可能在他方世界成佛,或在此世界成就十地菩萨或罗汉果位。
(这个答案就是针对你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是阁下没有智慧去好好理解——古代高僧大德没有在我们娑婆世界成佛的,活佛等最高也只是十地菩萨果位。你没有基本的佛教教义的学习,怎样都不会理解,宛如把珍宝赐予无知的人,也只会被当做石头而已。好好看书去吧。)
佛者,觉也,觉行圆满。
菩萨,菩提萨埵,觉悟有情,自度度他,慈悲发心。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
师心自用解经,不是很好。
建议买本《佛教小辞典》好好看看,把这些名词术语和基本教义弄明白。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7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发言精彩。珠玉在前,惭愧离去,不敢回复了 ...&没奈何 + 1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或在此世界成就十地菩萨或罗汉果位 ...
patron666 发表于
谢谢!但是偶还是不明白,六祖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说,不落阶级。为什么在成佛前还要“菩萨或罗汉果位 ”?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都是要讲见性的,也就是说修禅的人,开悟是第一步 ...
masa 发表于
也就是说,见性只是“开悟”,还不是“成佛”,对吗?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36签到天数: 221 天[LV.7]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patron666 于
12:39 编辑
noncachedio
& & 送你句楞严经上的话:“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六祖也不是反对渐修的。
& & “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见性”二字,也就是你需要“时时勤拂拭”的修行过程。
& && &开悟并不是成佛,禅宗有小悟七十二,大悟三十六的说法。
& && &那些禅宗真正的修行其实是要“悟后起修”方才得力。
& && &譬如礼义廉耻的道理,我之前不明白,做人很糊涂颠倒;
& && &一旦我深明礼义廉耻的真谛,以之作做人标准,必定只为善不为恶,做君子不做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 && & 悟,只是彻悟本心,知晓怎么做,而不是我已经做到了,做成了。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5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开悟并不是成佛,禅宗有小悟七十二,大悟三十六的说法。
& && && && && && &那些禅宗真正的修行其实是要“悟后起修”方才得力。...
patron666 发表于
谢谢,您这席话逻辑上讲的通,偶也能看懂。但貌似和六祖讲的不一样。六祖明明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可见,一悟即可成佛。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noncachedio
& & 虚云和尚现在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等弥勒菩萨下世成佛时,会成为弥勒佛座下 ...
sunyata840 发表于
佛家讲究“不妄语”,所以偶只能再弱弱地问一句:兄的说法,有何根据?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36签到天数: 221 天[LV.7]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patron666 于
13:04 编辑
noncachedio
& & 听经闻法,或探讨佛法,应看其中真义不应执著表面文字。
& & 再把我的文字多看几遍,再想想看。有无差别,差别几何?呵呵。
& & 再说句现实的话,很多人说自己学佛,对佛法有兴趣,但大多都在瞎看盲修,更喜欢凑一起胡扯,
& & 我想,倒不如多修闭口禅,勤修戒定慧,多看看书,持一“静”字,倒能有更多裨益。
& & 尤其是初学,更应先深入经藏,不能师心自用。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听经闻法,或探讨佛法,应看其中真义不应执著表面文字。
& & 再把我的文字多看几遍,再想想看。有无差别,差别几何?呵呵。...
patron666 发表于
偶以为差别是明显的:
兄说:开悟不是成佛;六祖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36签到天数: 221 天[LV.7]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patron666 于
13:35 编辑
noncachedio
& & 好吧,我搬出《佛教大辞典》了,这一点不说明白确实不好。
& & 佛者,觉也。觉分三种:
& & 一,本觉& &
& & (术语)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于无明烦恼,隐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致。本觉之外无始觉。始觉即与本觉同一也。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起信论曰:‘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 & 二,始觉
& & (术语)为一切众生本性之自性清净心,本来具照明之德,是名本觉,由此本觉之内薰与师教之外缘,始起厌求之心,顺本觉而渐渐生觉悟之智,谓之始觉。即本成之四德(常乐我净)云本觉,始成之四德云始觉也。起信论曰:‘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 & 三,究竟觉
& & (术语)起信论四觉之一。谓菩萨大行圆满究竟至极之觉,即成佛之位也。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三藏法数九曰:‘究竟即决定终极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于本觉故名究竟觉。’
& && &悟,即觉悟。修行人,觉悟本心有自在天真佛,即本觉,发心修行,通过闻思修等方式,如《楞严经》说三番破妄,十番显见,渐渐了知真如妙心,是为始觉。最终觉行圆满,清净无余,圆成佛道,才是究竟觉。
& &&&“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的意思是悟道之始是我们能悟到本有妙明真心,知晓人人皆能成佛,本觉,人人皆有,个个具足。
& && &而六祖说“直指本心,见性成佛”,那个“见性”的过程也就是修行至成佛的过程,六祖说的一悟成佛是十地菩萨的等觉到成佛的妙觉的最高最后的开悟阶段。罗汉有四位,发心菩萨到佛果也有四十二个阶位,所以开悟不是一次性的,是一步步破妄显真的过程,最终最高的从等觉菩萨到妙觉成佛的过程才是六祖说的见性开悟而成佛。
& && &“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是彻底了知究竟觉而成佛,但不能否认之前种种不彻底不圆满的“始觉”到圆满“究竟觉”之修行过程。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多谢开示!&没奈何 + 5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djdv 于
13:53 编辑
呵呵,看两位讨论的热烈,凑个热闹。
“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其实是特指在那个刹那,如果你可以将念悟长久持有住那么可说你就是佛。
但世上没有登天的捷径,未经过长期修持的人,往往无法令自己保持在那种状态的,会很快随着外界及自身的改变而丢失那种状态,但这时一个大方向已经看到了,所以再朝这个方向去修持,那么会少行很多弯路。
所以说,念悟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的方向和你目标有多远。
而修持同样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是否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本人未曾修佛,说的只是自己的一点感悟,浅薄之处还望多多包含。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多谢!&没奈何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而六祖慧能大师,有很多说法说他是释迦佛再来 ...
masa 发表于
此说貌似不成立。如果六祖是“释迦佛再来”,何必又去“求作佛”。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noncachedio
&&悟,即觉悟。修行人,觉悟本心有自在天真佛,即本觉,发心修行,通过闻思修等方式,如《楞严经》说三番破妄,十番显见,渐渐了知真如妙心,是为始觉。最终觉行圆满,清净无余,圆成佛道,才是究竟觉。
& && &而六祖说“直指本心,见性成佛”,那个“见性”的过程也就是修行至成佛的过程,六祖说的一悟成佛是十地菩萨的等觉到成佛的妙觉的最高最后的开悟阶段。罗汉有四位,发心菩萨到佛果也有四十二个阶位,所以开悟不是一次性的,是一步步破妄显真的过程,最终最高的从等觉菩萨到妙觉成佛的过程才是六祖说的见性开悟而成佛。
patron666 发表于
谢谢兄耐心开示。 不过,按兄以上解释,貌似“阶位”、“阶段”很多,又如何理解六祖所说的“不落阶级”呢?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36签到天数: 221 天[LV.7]常住居民III
noncachedio
& & 如果是宗教学考研考博,我那个思路再扩展点应该算是个还可以的答案了
& & 但如果真落到修行上,你看看禅宗典籍,如此发问,禅师定以机锋或棒喝吃茶等侧面启发,绝不这么废话,
& & 净土宗说得好:“老实念佛”。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谢谢兄耐心开示。 不过,按兄以上解释,貌似“阶位”、“阶段”很多,又如何理解六祖所说的“不落阶级” ...
noncachedio 发表于
& & 也许可以理解为六祖是为方便开示而言,如果落入阶级,则连第一步的开悟都不知要花费多少口舌和绕弯,而第二步的修行就更不知何时能得路径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39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这个是说不清楚的问题。
小乘佛教教义。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个,其他成不了佛,或者说称不了佛。
但是据大乘教义,则人人皆可成佛。特别是据禅宗教义,“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则千百年来,高僧大德中,成佛者当不在少数。
另外,有些高僧大德,据传是佛转生度人,则他们本就是佛,圆寂之后当然也成了佛。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5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也许可以理解为六祖是为方便开示而言,如果落入阶级,则连第一步的开悟都不知要花费多少口舌和绕弯 ...
时来运转 发表于
& & 不过,这貌似用六祖以前的“传统”理论去解释“坛经”。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noncachedio MM如此好学,我也很开心,就再说一点,同时感谢你赠送的没奈何。
先说禅宗这一门,因为你不是禅门的人,所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禅门的师父是怎么教导弟子的,我的体会是八个字:观机逗教,泯绝知见。作为一个师父,他们不是世间的学者,需要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他们所有的言论,都是有针对性的,而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教弟子觉悟而已。所以你看历史上的赵州和尚,一边跟徒弟说狗是没有佛性的,一边又说是有佛性的。看上去自相矛盾,其实是有深意的。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说,造成的效果不一样;而不同的一句话,在对同一个弟子说,造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对于师父来说,只要能够教弟子觉悟,说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甚至烧佛像这种事情都可以做。以上是说佛教禅宗一门的言论不可以当做定论,要知所有的话都是因境而起的。
再说坛经,六祖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你读了这句话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悟即可成佛。”是对的,如何成佛,就是从一念悟中得来。而patron666说:“开悟并不是成佛。”也是对的,因为确实开悟距离成佛还有很长的距离,事实上,开悟只是修行的第一步。首先要知道的是,悟分很多种,有小悟有渐悟有顿悟有彻悟。但是无论哪一种悟,都是从一念中来,就是成佛的大彻大悟也是念念中来。而开悟,只能说是初见佛性了,就好像我们看一座终年被云雾笼罩的山,本来是看不见上山的路的,但是开悟了,就看见这条路了,也的的确确知道,往这条路走,一定可以走到山顶了。这种知道,并不是读了几本书,从理论上知道一个大概模糊的次第,个中滋味,你必须要亲自实证了,才知道那边的风景如何的。比如我们说起一种奇异的果实,这里没有人吃过,那么吃过的人留下了种种的文字,描写这种果实的滋味,但是由于我们都没有确实吃过,所以只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文字的含义,但是这个不代表真的体验过了,所以都是不切实的。
六祖大师的境界,是很高的,他能够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对于凡夫来说,是没有他那个根器的,而他写的坛经,也只能给那些相契合的根器的弟子阅读,否则很容易曲解他的意思的。对于现代人,去圣时遥,就比较建议从念佛开始切入。而根器这个东西,也是时时变化的。
我建议你不妨先读读楞严经吧。:)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5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1:42签到天数: 255 天[LV.8]以坛为家I
本帖最后由 sunyata840 于
07:22 编辑
解脱生死成佛,都是依现证“法性”而成就的。法性是一切法的真实相,也就是空无自性,无自性空,证入法性,无我执法执,也就是证得我空法空,乃得成佛。佛是依缘起而觉证法性的,也是以缘起开示法性的,但是法性甚深,众生根基浅深不同,有些人接受不了彻底的我法空无自性说,缘起是如幻的生灭,要求生死轮回有主体,众生本有涅盘佛性,佛为适应这类根性(佛经都是佛说的吧),乃于大乘先后开出三系:性空唯名(中观)、虚妄唯识(唯识)和真常唯心(如来藏系)(印顺法师观点)。这三系名称不同,内容大致一样。
& & 禅宗即属于真常唯心如来藏一系。什么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呢?《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嗔恚、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所以如来藏可解说为:含摄如来一切功德,而主要是为杂染法所覆藏。因此,如离了烦恼藏,如来藏也就名为法身了。以如来藏为轮回解脱的主体来说:“即此法身,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在这个意义上,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众生与佛,平等无差别。
& & 如来适应一般凡夫,说如来藏常住不变,流转生死。又说:如来智慧德相,相好庄严,在众生身中成就。如来藏是什么呢?真的是无边相好的如来,具体而微地在众生身中吗?真的是“外道之我”一样,成为众生,而体性就是常住清净的梵吗?如来慈悲,在《楞伽经》中给了我们答案:“如来藏”就是“法空性”。《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彗!有时,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所以,如来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众生身心的当体——本性空寂性。法空性-“真如”是无差别的,在众生就叫众生界,在佛就叫如来界了。无差别法性,是常恒清凉不变的,佛以此为性,以此为身,所以叫佛性、法身。这可以想见,见佛性也就是证空性了。
& & (以上观点取自印顺法师著作)
& &以上这些话可能没有直接回答楼主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成佛好象也很简单,因为万宗归海,只要证得法性——空无自性,无自性空,抛去我执、法执就是佛了。即使如禅宗所谓始觉、本觉(本来面目)等等也只是如来藏佛性一说,说到底还是回归到本性空寂性上来了(已见上段〈楞伽经〉引文)。禅宗的明心见性这个心这个性是什么,应该就是自性清净心,或可说是佛性,但它不是五蕴和合中的补特伽罗,不是萨伽耶,还是空性。佛佛平等,生佛平等,成佛的标准应该也是平等的,那就是要亲身证得人法二无我的空性,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是佛了。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真能从内心彻底破除与身俱来的“我的执着”呢?所以,三大阿僧祗劫成佛,众生都走在成佛的路上。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据在下所学,历史上当有不少高僧大德已成佛(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但因众生福报不够,其成佛时未现佛相。经中亦只是说弥勒菩萨会在娑婆世界以佛身成佛,在此之前不会有其他在娑婆世界以佛身成佛的人。并未说在此期间无人可成佛,龙女便是一例。同时亦还有很多佛菩萨所化现的高僧大德。至于具体历史上有哪些高僧是凡夫成佛的,哪些是化现的,则请恕在下一介凡夫,无此通眼也。
又修行可略分为先悟后修,先修后悟二种。比如在一黑暗的房子里,要成佛则须把灯打开(开悟)并把不洁清除干净(断惑)。先悟后修如因某种因缘而很快得知了开关所在以及如何打开开关(即顿悟),于是便去打开灯然后再清除不洁,此法除得快,是上根人所修。先修后悟则如边除边找开关的所在和打开的方法(即渐悟),此法除得慢且极易重复劳动,是中下根人所修。很明显,两者在成佛的速度上虽有快慢不同,但都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以上数言仅供参考。间若有误,请慈悲指正。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41签到天数: 97 天[LV.6]常住居民II
当成佛之时,倘有一念,自己成佛了,便是没有成佛。譬如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记载成佛者少之又少。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谢谢!但是偶还是不明白,六祖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说,不落阶级。为什么在成佛前还要“菩萨或罗汉 ...
noncachedio 发表于
按世俗谛解释,有所谓小乘四果、三乘十地,十信、十住、十回向、十三住、十四忍等等。显宗、密宗各宗派判立果位、等级、次第有很多,很复杂。各种次第划分是方便、假设。
按胜义谛,无次第、等级。生佛平等、迷悟无差、没有次第。
所以,说有三乘十地、果位等级是对的。说没有次第、不落阶级,也是对的。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国的高僧大德之中,谁成佛了?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及历史的延承?
汉传佛教?藏传?南传?
汉传佛教,只有佛、菩萨、罗汉转世济世度人,绝没有现世高僧大德敢称“佛”,也决不许弟子称其为“佛”,成佛?怕只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孙悟空”成佛了,仅此二人,其中一个还是虚构,另一个不过是借“唐僧”肉壳转世走一遭完成成佛的过程,金蝉子也不是“我国”人。
汉传佛教的高僧大德,或许都认为成佛并不难,认为人人都可成佛,甚至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但绝不认为自己成佛了,高僧大德圆满后,后世无论如何推崇有佳即使推崇到极致,也不会认为其成佛了,只会认为佛借其肉身转世。因此汉传佛教中“我国”高僧大德没有成佛的。
藏传,现世就存在“活佛”,也很多。
南传,除了释迦牟尼外,哪里还有佛?除了释迦牟尼外,诸佛皆不存在。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thomas2009 于
07:25 编辑
&我国的高僧大德之中,谁成佛了?
那要看你如何理解成佛?
真有一样东西叫「佛」,然后你才可「成」!
六祖不是说「本来无一物」嗎?
可见「成佛」是世俗人的说法,越俗越有「佛」,越俗越多人「成佛」!
六祖说「一念迷,佛是眾生;一念悟,眾生是佛」。
还是那句话,若想了解你的问题,那要看你如何理解「成佛」的是什么「佛」?
还得一提,哲学和宗教说的常常並不一致!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成佛与否,跟国学无关,只是宗教信仰。
研究佛学作为国学的一部分是肯定,那是研究佛学的内容,经典,意义等等,不可能得出成佛与否的结论。就跟西方研究基督教做学问一样,并非考古考证耶稣到底是神还是人,是谁的儿子之类的。
六祖慧能,在汉传佛教起过极大的作用,从国学角度讲是一位大师,不可多得的一位大师,在佛学界的地位不亚于儒家的孟子、朱熹等人。从宗教的角度,信徒们尊他为佛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中国的佛教徒们有谁成了佛,只有佛教组织能说话。西方天主教有很多“圣”,现代还有新的信徒成圣,比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丽莎修女死后被教皇封为“圣特丽莎”,中国人成佛不是老百姓能封的,但是没有佛教教皇,所以,不知谁来封。
算了,还是谈谈国学吧。
<p id="rate_61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没奈何 + 2
" class="mtn mbn">
站长推荐 /2
【通过论坛电商链接购物可获取论坛积分!】
Q:论坛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注册政策?
Q:怎样免费获取积分?
Q:我想用付费方式获取下载权限,积分充值和ViP会员区别在哪儿?
【 解决账号故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神通高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