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毫米迫击炮炮弹弹和手榴弹差不多大,为什么

佛山信息港_丰富佛山本地信息
佛山信息港_丰富佛山本地信息
佛山本地生活信息港,免费发布信息,商铺交易,房屋买卖信息
佛山信息网关于迫击炮弹,据说可以当手雷甩出去?-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31|回复: 81
关于迫击炮弹,据说可以当手雷甩出去?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RT,看到有的游戏还有电影中,士兵们拿迫击炮弹先磕一下尾部的引信,然后扔出去就炸。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扔的不够远会爆吗?或者炮弹掉在地上的时候不是头冲下会炸吗?如果磕了引信后,手滑落在身边会炸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复习一下拯救大兵瑞恩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喜欢COD5里甩迫击炮弹炸鬼子的情节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覺得很危險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不可能的,磕一下解除不了保险的,它的引信也不在尾部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lyg11 发表于
不可能的,磕一下解除不了保险的,它的引信也不在尾部
米军二战用的60毫米迫击炮发来贺电,作战手册上表示你能20米就能这么玩。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lyg11 发表于
不可能的,磕一下解除不了保险的,它的引信也不在尾部
米军二战用的60毫米迫击炮发来贺电,作战手册上表示你能扔20米就能这么玩。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天下剑仙 发表于
米军二战用的60毫米迫击炮发来贺电,作战手册上表示你能扔20米就能这么玩。
这玩意太重了,甩不动吧,从楼上往下扔还行,当手榴弹甩够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抗美援朝时有的志愿军战士就是抱着一颗迫击炮弹冲向敌群与之同归于尽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这玩意太重了,甩不动吧,从楼上往下扔还行,当手榴弹甩够呛
能 个别猛人可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敲尾部是为了解除保险
引信在头部
何止当手榴弹
当航空炸弹的都有过
当炸药包的也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敲尾部不能解除保险吧?
如果这样,运输的时候弹箱随便碰一下,保险就解除了怎么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dw10022 发表于
敲尾部不能解除保险吧?
如果这样,运输的时候弹箱随便碰一下,保险就解除了怎么行?
引信在日常搬运的时候应该有日常保险,一般的震动不能解除。具体什么保险各类引信不一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福田 发表于
引信在日常搬运的时候应该有日常保险,一般的震动不能解除。具体什么保险各类引信不一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看过美军二战60迫能这么玩,现在的还能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呃,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经典镜头?
迫击炮弹所配用的引信,大多靠惯性解除保险,所以早起的迫击炮弹引信简单的磕一下就足够解除保险,安全性不高,现代引信已经采取双重或多重保险,这种磕一下就扔出去爆炸的炮弹已经不存在了。
迫击炮弹在运输过程中,引信和弹体是分开的,不会结合在一起(至少我兔是这样做),而且引信外部有一个插销,称为运输保险,需要拉开才能使引信处于战备状态,这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但是相对后膛弹药来说,迫击炮弹引信解除保险所需要的力还是很小。
我兔的弹药教材曾介绍过,小口径迫击炮弹美制布朗德瞬发引信,轻微磕碰即可解除保险,危险性高,禁止使用,1966年后,全部改为迫3式引信,安全系数提高,但因换装时间等问题,仍有可能在民兵预备役中混杂布朗德引信,如有发现应立即销毁。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60迫击炮的炮弹才可以,82迫击炮的炮弹扔不动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似乎79年解放军就这么干过。有个投弹高手陷入敌群了,手榴弹都投完了,旁边一战友指着60炮弹说:这玩意能用否?高手掂了掂,甩出二十多米,越军见迫击炮弹都出来了,退缩,解危。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dw10022 发表于
敲尾部不能解除保险吧?
如果这样,运输的时候弹箱随便碰一下,保险就解除了怎么行?
运输的时候有个钢丝圈的,拿掉后就可以磕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军还丢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不知道比那种大颗的苏军木柄手榴弹重多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hotoshoper 发表于
似乎79年解放军就这么干过。有个投弹高手陷入敌群了,手榴弹都投完了,旁边一战友指着60炮弹说:这玩意能用 ...
能说说部队番号和哪次战斗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当你看见迫3那种只有安全帽和剪断销的保险的时候就知道这玩意能不能当手榴弹用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snowind2208 发表于
运输的时候有个钢丝圈的,拿掉后就可以磕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记得手榴弹都有日常保险的,迫击炮弹就更不用说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应该只有早期 的才能如此操作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天蝎米罗9A63 发表于
能说说部队番号和哪次战斗吗?
二十年前地摊杂志上登载的,所以只能说“似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只在二战电影里看过
这玩意儿如果能这么用
可能战场上没用出几次
平时运输却炸死不少自己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迫击炮引信.jpg (61.63 KB, 下载次数: 4)
08:07 上传
你研究一下引信结构,就知道为什么磕一下,就可以扔了。先拔掉钢丝,再磕一下解除第一层保险,然后就可以碰炸。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根据迫击炮发射原理,磕一下扔出去是可行的,但是只针对老式的型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长知识了,果然超大能人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现在的不能这么玩了。
035155gztmxg7twh0lq0b7.jpg (53.17 KB, 下载次数: 4)
10:07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嗯。。。扔个120试试
我知道的被人说了
我不知道的就不好说
所以只有以上回复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cjp324 发表于
嗯。。。扔个120试试
我知道的被人说了
这是要炸敌人啊,还是要把自己加兄弟们都连锅端?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比手榴弹可重多了吧?不看好扔出去 或者能扔远 实用性存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zihe 发表于
比手榴弹可重多了吧?不看好扔出去 或者能扔远 实用性存疑
二战时只有法国、中国、美国用的60炮弹比较重,其他国家的比如英国51毫米,苏联、德国、日本50毫米还有意大利45毫米都很好扔。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小迫当手雷用 在教材里就有 仅限于二战时期
新装备早该保险和引信了
至少都是有三保险
运输保险(插销或弹信分装)
膛低保险(惯性保险)
膛口保险(滑膛采用风力,线膛采用离心)
引信 就多了 压电 近炸 定时 都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wang22tao 发表于
这是要炸敌人啊,还是要把自己加兄弟们都连锅端?
当它是大一号的光荣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虼蚤笼 发表于
现在的不能这么玩了。
这个能自己用手转几圈解脱保险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鸡西军工办事处--科技--人民网
鸡西军工办事处
  东北军区军工部鸡西办事处,筹建于1946年7月,地址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亦称东北军区军工部第3办事处。所属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爆破筒、81毫米迫击炮弹、50毫米掷弹筒弹、60毫米迫击炮弹、信号弹等军工产品。  一、初创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  1946年6月,军工部派叶林等人到鸡西着手筹建军工办事处。随后,郝希英、乐少华、钱志道等30余人,以及80余名日籍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达鸡西。1946年10月筹建手榴弹厂,即第1厂。在建厂的同时,派汤钦训、孙云龙、王雨果等在哈尔滨地区收集机器,派魏祖治,李景文等在哈尔滨成立雷管厂,为制造手榴弹作准备。  为了加快手榴弹厂建设,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招收了一批城镇和矿区技术人员和工人。12月间,汤钦训、孙云龙又从哈尔滨带领一批熟练工人来到鸡西。从而使各项工作较顺利地开展起来。  为解决设备和原材料问题,办事处派干部带领警卫人员,将解决军从四平、长春撤退时转移到哈尔滨的一批弹药物资和驻哈办事处在哈接收、征用的机电设备以及采购的150多车皮的物资器材运到鸡西。押运途中,遭土匪袭击,两人牺牲。后又组织一批干部冒着严寒分赴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小城市和工矿区收集采购物资器材。木材、煤炭极缺,采购不到,就自己组织力量生产。在冰雪里,硬是把150多台机械设备用人力拉到工房,搭起临时火炉取暖。从而保证了厂房修建、设备维修、工具、工装制造、产品试制和生产的需要。到1947年初,手榴弹厂基本建成。2月中旬,日产手榴弹已达2500枚。  日,中共中央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鸡西办事处筹备组根据中央指示,本着以地区配套为原则,在大批量生产手榴弹的同时,集中力量着手筹建炮弹装配厂、炮弹零件机械加工厂、翻砂机械修理厂,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弹药品种。  二、发展时期(1947年3月至1948年10月)  1947年3月初,经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批准,军工部鸡西办事处正式成立,乐少华任主任,钱志道、汤钦训任副主任,曾杰任政治处主任。  办事处辖4个工厂。第1厂集中力量扩大手榴弹生产,边生产、边补充工装工具和机械设备,生产出的手榴弹随时装上火车发往前线。第2厂利用刚修好的厂房突击修理和安装机械设备,制作工具工装,做炮弹机械加工的准备工作,接着大批量机械加工炮弹零部件。第3厂利用旧房屋,经过修建,一部分作为翻砂工房,生产炮弹壳和手榴弹壳,另一部分作为熔铜工房,铸造引信体。新建一栋木板大工房和修复2栋旧砖房作为机械加工、钳工和木型工房。第4厂,利用在第1厂厂区的3栋工房,制作雷汞,生产手榴弹用的6号雷管和50毫米掷弹筒弹。  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到鸡西检查工作,指示要加快军工生产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炮弹生产,并决定把警卫营划归办事处直接领导,以加强各厂区和仓库的警卫工作。  1947年4月,伍修权主持军工会议,决定加快珲春、兴山、鸡西、哈尔滨4个军工办事处建设,会议确定从珲春调出50台机械设备拨给鸡西,扩大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的生产能力。  根据4月会议确定的任务,鸡西办事处集中力量抓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2、3、4厂厂房修建、改建与机电设备修理安装工作;二是加快50毫米掷弹筒弹和82毫米迫击炮弹复装试制工作;6月份开始生产掷弹筒弹,当月已生产出1200发。7月份开始82毫米迫击炮弹的试制工作。到12月末,已生产出3万发。  1947年10月军工会议后,鸡西办事处根据会议确定的产品方向与生产任务,在继续抓好手榴弹、50毫米掷弹筒弹、雷管、82毫米迫击炮弹生产的同时,又重点抓了60毫米迫击炮弹的设计和试制工作。60毫米迫击炮弹是以缴获的美制60弹为基础,结合81、82毫米迫击炮弹的结构改型设计的。到1948年4月试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三、调整时期(1948年10月至1949年12月)  辽沈战役结束后,鸡西办事处于1948年10月下旬奉命调一大批干部南下,办事处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了新调整。孙云龙任办事处主任,梁富民任副主任,林世超任政治处主任,郝品芳任政治处副主任。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停止手榴弹生产。9月,鸡西办事处改称为23工厂,下设4个所和9个科室。孙云龙任厂长,梁富民任副厂长,林世超任党委书记。  1948年10月军工会议,确定在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军工部根据这一精神决定先在鸡西进行企业化管理试点。1949年10月中旬,军工部和北满分部共同组织工作组进厂帮助工作。试点中,进一步清点了资产,建立健全了物资管理、设备工具管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等各项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于11月下旬结束。此后,工厂即按试点工作的要求,开展了正常的经济核算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  1949年6月,根据李富春关于《从国内战争的军事工业转变到国防的军事工业》的指示,军工部决定23厂由生产前膛弹厂调整为生产后膛弹的工厂,着手生产装配76.2野炮榴弹的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汪舟(实习))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2
整个抗战的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迫击炮都毫无意外的参与了,至于小型战斗38931次中,大部分也有迫击炮的影子,所以迫击炮可谓杀倭第一利器。
日本兵对迫击炮的回忆资料太多,老萨也就随便找了几个。
-----------------------精锐的中央军德械部队装备的82毫米迫击炮,这是国军的标准装备。其实早在下图的1933年长城会战期间,中央军已经使用了不少82毫米迫击炮,尽量挽回一些炮兵火力的劣势。下辖的淞沪会战,19路军也使用了一批迫击炮。
东史郎对于国军迫击炮的回忆!
敌人的迫击炮弹频繁地在石山上爆炸。位于山脚的大队总部和四中队被炮弹拨弄来拨弄去,忽左忽右地躲闪着。敌人的炮弹准确地落到他们头上,准确得简直让我们佩服。尽管是敌方,可也得佩服他们射击得准确。
敌人的了望所好像位于与我们这座山相连而又高出一段的山上。敌炮也接连不断无所顾忌地打到我们这边,使得我们无处藏身。但我们都想开了,生死在天,所以不觉任何不安,心情平静。
任务结束了。一到了出发回中队的当儿,大家不约而同他说,再稍微休息一会儿,等体力恢复后再走吧。现在马上回到中队的话,紧跟着就是战斗,剧烈的劳苦在那里等着我们。
我也赞成这个建议。但轻机枪分队队长荒山伍长是个死板的人,硬坚持说:"不,现在立即出发吧!"
我们极不情愿地背上背包走了起来,有的人还在发荒山牢骚。当我们离开村子三四百米远时,后面忽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敌人的炮弹,敌人的炮弹接连不断地集中飞落下来。
我们从心底庆幸:哎呀呀,捡了条命!要不是荒山那么说,我们这会儿还正在那个村里午睡呢,那现在就不是什么火葬,而是弹葬,早已粉身碎骨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涌溢出对荒山的感激之情。敌人是瞄准火葬的烟进行集中炮击的。集中炮击持续了几分钟。我们在麦田里匆忙赶路,一个劲他说:"我们真走运啊!"
我们的野战炮哑了三天之后,野战重炮来支援了。"野战重炮来了!"这个消息传到耳中,我们都充满了得救的安心感,心情畅快,就像黑夜过去迎来了天明一般感激不已。
"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听起来多悦耳啊!它会像野兽那样,像巨大凶猛的野兽那样大展雄威,一举扫平敌人的炮兵阵地!
不久,大家期盼的野战重炮开始咆哮了。敌人很近。
黑乎乎的尘烟在那边升腾起来。
"当——当——当——"的发射音一过,炮弹立即"嗖——嗖——"地冲破气流跃过头顶,不久便"咣——咣——咣——"地在那边爆炸了。
可是怎么回事呢?炮弹的着地距离太近了,没打到敌阵,只不过白白把麦田翻了一下土而已!再怎么射也是枉然。
我们一看,原来观测班没怎么往前去,好像只在后方观测,没有充分检查弹落情况。
我们分队远离中队,在大队总部。大队总部有二中队在警备,在村庄周围挖了深深的壕沟。
敌人的炮兵好像在嘲笑我方老也打不准的野战重炮一样,将炮弹雨点般准确地发射过来。敌人的做法是对一个村落持续几分钟集中射击,然后再对下一个村庄进行同样的射击。所以,当一个村子受到集中射击时,都能预计到下面该轮到哪个村了。不过虽然能预测到,可我们没有防空壕,别无他法,只能想开点,对天上掉下来的炮弹束手以待:运气不好的就死,运气好的就活,只得听凭命运之神安排了。一旦想开了,也就轻松起来,抽着烟,等待命运之神的裁决。
我分队的人靠着土墙一边抽烟一边晒太阳。紧旁边约一丈高的地上有口井,田中去打水。六七个打水的人刚围着井喝完水,"咣——"一枚炮弹爆炸了。不知是敌兵发现了他们之后射的,还是碰巧打过来的,打得实在是太准了。尽管是敌人,我们仍不禁为他们的本事赞叹不已。幸好那六七个人喝完水就相继跑开了,一个也没死。
"哎呀呀,这真是……"田中带着侥幸的神色跑了下来,"吓死我了,"接着,他吐了一口粗气,"狗敌肯定以为我们都给炸死了吧!畜生!活该!"他恶狠狠地骂道。
我们奉命观测传令野战重炮的着弹点。我从电话旁到二中队队长之间每隔十米安排一名分队员。在我安排人手时,二中队的士兵们在拼命挖战壕。他们尽力挖横洞,以求生命安全。大家都想尽量将身体藏到洞里,以避炮弹。这种时候,感觉哪怕只往外伸出一条腿,这条腿就会被炮弹夺去。据说大队长也呆在战壕里。
是小川中队长用望远镜在最前面观测的,我分队执行传令任务,传给重炮的观测班,再传送到炮手那里。为什么观测班不上前,用他们的特种望远镜观测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是不是他们害怕炮弹,所以不上前?
我方的炮弹仍旧是盲弹。"射程延伸一千五百米!目标左侧一百五十米,射击!"
我&向下一个传令兵传达。落在距我一千五百米地方的炮弹,比黑夜里乱发一气还要糟糕。与此相反,敌人的着弹点则准确得让人佩服。这是因为敌兵早就熟悉了地形,&已将准确的测定情况标在他们的地图上——尽管可以这么解释,但打得实在是准确无比,虽然他们是敌人,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们高超的技术。
-------------------------92步兵炮和掷弹筒构成了日军基层的炮兵火力,其中92步兵炮是团一级的火炮支援,这倒是和列强区别不大,关键在于日军排连营的火炮支援基本都是掷弹筒。而掷弹筒只是榴弹发射器,实际不足以胜任。自然,在对付比日本还弱的中国,以及东南亚列强殖民地军队时,这种火力组合无往而不利,但一旦遭遇更厉害的苏军美军,他们就惨了!不过就排连来说,掷弹筒还是比较实用的,所以国军和八路军都大量仿造装备掷弹筒。不过,掷弹筒训练并不容易,优秀的射手很缺乏。
27师团小队长藤原彰的回忆:
对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发动反攻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是
中国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杨森,他直接指挥第四十四军,及其所属的第一五○师、第一六○师、第一六二师这三个师,他们的装备优良,士气高昂。跟我们在华北地区担任警备任务时的作战对手八路军相比,跟我们在许昌、郾城地区与之作战的中国第一战区的部队相比,中国的第四十四军的装备要好得多了。特别是第四十四军的迫击炮对日军的威胁最大,当他们对我们在高地上的阵地射击时,炮弹往往从我们正上方落下,简直是无处躲避。1944&年8&月26&日和8&月28&日,我们第三中队守卫的阵地经受了中国军队发动的两次真正的攻击。特别是8&月28&日那次,是一次步炮协同的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以迫击炮的射击为先导,随着炮弹划过空气发出的那种“啾、啾”的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的声音,一颗又一颗迫击炮弹呼啸着从我们头顶上落下来。由于弹道极度弯曲,所以垂直挖掘的战壕根本没有防范迫击炮弹的作用。8&月28&日的迫击炮的轰击,使守卫“松”高地的指挥班和第二小队有好几个人死伤。其中一人腹部被炸,肠子都飞了出来,最终悲惨地断了气。迫击炮的轰击在杀伤对方战斗人员的实际效果之外,还有使对方产生恐怖畏惧心理的作用。
迫击炮的轰击一结束,在“竹”高地和“松”高地的正面立刻出现了成群结队的中国士兵,沿着斜坡冲了上来。特别是在我方防线上,&“竹”高地正好向着对面的方向突出,而“松”高地则是这一带一系列高地中的最高点,所以这两个高地成为中国军队重点进攻的目标。
中国军队的冲锋紧接着炮击的结束而开始,这跟训练操典完全不一样。按照训练操典,从炮击结束到发起冲锋有一个较长的间隔时间,&可以利用这个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进行狂风暴雨般的射击,击退进攻的对方军队。但如果这样作战,我又担心我们的弹药存量是否充足。
当然,回忆并不仅仅只有日军方面,还有国军。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参战的钱庆杰少尉,当时是中央军第4军90师直属迫击炮营地3连少尉排长,他回忆当时参战写道: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三年,即一九三九年夏天,我在当时的中央军校毕业。。。便踏上征途,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去。我那年刚刚十八岁,从此,金色的年华,黄金般的岁月,便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度过。。。
部队进入湖南省到达汨罗江边的平江,这是第27集团军总部以及27军军部驻地(杨森部)。部队换装,更新了18门迫击炮及大量弹药。武器是崭新的,配有先进的测距,测向仪。这是步兵随伴炮,最大射程高达5000米,最小射角45度,它弹道高,可做超越射击,消灭死角,适用于山地战,是不错的武器。当晚部队露营,这里是一片丘陵地,生长着大片灌木林。夜深了,大地沉睡了,只有不远处的沉闷炮声和清脆的机枪声,不时划破了这寂静的夜空。联队里一片紧张严肃的临战气氛,连队干部忙着布置检查工作,炮手擦炮膛,擦拭仪表,上润滑油,擦拭弹药和查看引信药包。。。。战斗即将开始了!
师指挥部下了拂晓攻击命令。我营奉命配属第一线主攻团以炮火支援步兵,向桃林外围之敌发起攻击。
桃林,位于粤汉线上,汨罗以北。这里丘陵起伏,地形复杂,湘北战役中,敌人为了确保侧翼安全,在这一带修筑工事,设置据点,组成了纵深防御体系。攻击开始了,步兵分进接敌。敌人凭借地形和工事,居高临下,组成浓密的火力网。敌人的重机枪和歪把子机枪喷吐着子弹,并有掷弹筒配合。在敌火力下,主攻团攻势受挫,遭到了伤亡。
根据团指挥部所命令,营长命令我连投入战斗,想步兵提高炮火支援。在连长指挥下,全连迅速进入阵地。设计准备完成之后,我排第五第六炮奉命试射。咣咣两响,炮弹超越了阵地前山棱线飞向目标,两发炮弹一前一后仅仅地加注了目标。通过观测,修正了射向,射距开始第二次试射,求得了射击诸元的正确数据。
试射完毕,连长下达效力射命令。排长复述后,命令迅速传到各炮班,随着炮长们预备—放的口令,一声巨响,六发炮弹飞出炮膛,他带着中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的怒火,在地震爆炸,火光一闪,烟柱腾空而起,炮弹命中目标。连续射开始,炮弹一发接着一发。步兵部队抓住战机,准备迅速接近敌人,发起冲锋,解决战斗。
这时,我营营长带领第一,第二两个连,从待命攻击线跑步投入战斗。士兵们扛着炮筒,背着座盘,肩扛炮架,弹药兵挑着炮弹箱,个个汗湿如淋,气喘如牛。这样,全营18门迫击炮击中射击,群射(炮弹落点成梅花形),纵深射(成直线形),榴弹燃烧弹瞬发延期(定时),炮弹冰雹似得飞向目标,敌阵地上一片浓烟烈火,有效地达到了压制敌人,摧毁敌人火力点的目的。
副营长在营指挥所下达炮火延伸射程的命令,步兵即冲锋了。。。。主攻部队迅速拿下了敌人据点,占领了制高点,护旗手把一面军旗插上了山顶,他在硝烟中迎风飘扬。看到这情景,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任何抗战战场,都可以看到82毫米迫击炮!包括之前对付红军的内战,以及之后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也是这样,到处都是迫击炮。粟裕大将一生都有严重的头疼,去世以后火化遗体,发现头颅里面有几块弹片,大的有黄豆那么大。这就是迫击炮炮弹的弹片。粟裕年轻时候曾经被国军迫击炮炸倒,当时只处理了外伤,并不知道头里面也飞入了弹片。82迫击炮虽然没有攻坚能力,但对于敌人的车辆,甚至轻型装甲车辆,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抗战中,国军也用迫击炮击毁日军的卡车,装甲汽车之内。
炸毙多名日军将领
迫击炮毙伤七八十万日军,自然也会干掉一些日军将领。著名的布上照一少将就是被国军迫击炮击毙于常德!这也是日军在1943年常德保卫战中,被击毙的3个联队长中的一个!
时任第116师团步兵第109联队长的布上照一少将,于11月23日率部杀入常德西北的重要外围据点沙港北侧地区,中国守军一个营拼死抵抗,连续打退布上照一联队的数十次进攻。日军进退维谷,布上照一于十六时许在阵前召集大队长会议,调整部署,厉声限部队必须在十七时前攻陷沙港。
国军一个迫击炮班正好在附近,一个炮手发现日军正在开会,立即带着全班偷偷潜入指挥部附近。他们在极短时间架起迫击炮,然后一顿猛击。国军迫击炮打的非常精确,一发迫击炮弹准确命中布上照一身边不到10米,将布上照一和联队作战系参谋田原弘夫中尉一同炸死。
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后编的《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写道:敌迫击炮弹直接命中联队长坐骑,布上联队长和联队负责作战人员田原弘夫中尉死亡。
而1944年衡阳战役中,国军迫击炮部队又炸死了第116师团步兵第120联队长志摩源吉中将。120联队连续十几次攻击都被国军击溃,志摩源吉中将焦急之下,亲自赶赴第一线督战。国军迫击炮部队发现一大群人站在山岗上指指点点,判断是日军军官。他们二话不说,架起迫击炮就打。82迫击炮射速很快,一瞬间大量炮弹落下。志摩源吉中将根本没有来得及躲避,就被炸毙命。这个中将头部被炸烂,面部炸成一团肉酱,死相很惨。
同一个战役,迫击炮部队还突袭了68师团指挥部。8门迫击炮齐射,当场炸死了第68师团参谋长田原贞三郎,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也被炸伤,指挥部大部分军官都受了伤。
战争需要近距离使用的迫击炮
自然,八年抗战期间,国军并不是只有82迫击炮,他还普遍装备另一种迫击炮,就是60毫米迫击炮。
而二战期间,各国军队的轻武器火力要猛烈的多,所以步兵并不在以人海战术作战,而多采用分散突击。一般15米内最多1到2个战士,这让枪械打击这些目标有相当的困难,相比起来,还是可以爆炸的炮弹和手榴弹杀伤力更大。
而且,步兵在突击的时候,没有人会傻乎乎的照着机枪冲锋,多利用各种地形地物掩护自己,这让直射武器命中率有很大降低,而迫击炮的曲射特性,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陷。
所以,一线步兵急需要曲射炮兵火力支援。由于一线作战敌情千变万化,需要火炮极短时间做出反应,也就是迅速开炮。所以这种炮兵不是那种要了半天,才由营长团长下令发射的82迫击炮,而最好是就配属于连甚至排,和步兵在一起前进,随时随地可以支援步兵的迫击炮。
那么矛盾就来了,82迫击炮在有效射程2800米内有着很好的精度和威力!不过,它终究属于营一级的支援火炮,由团长或者营长指挥如何使用,一般并不直接支援班排一级的作战,不能及时提供给步兵连火力支援。显然,研发一种可以归属步兵连,随时可以掩护一线步兵的轻型迫击炮,就非常重要了。
显然,设计这样一种迫击炮很有难度。
步兵连是最前线的作战单位,这也就决定了这种火炮必须非常轻,炮兵携带可以跟随步兵冲锋。
而82迫击炮重量也在50公斤以上,虽然可以拆卸成3个部分(炮身、炮架、座板),但炮管就有20多公斤,加上炮手其他的物品,作战时候一个人往往负重在80斤以上。
即使今天身体强壮的美军,战斗负重也仅仅只有29公斤,而中国宋代强壮的重甲步兵,负重也不过32公斤。炮手负重这么大,显然不可能长时间支持。
由于负重大,82炮兵班最少也要4个人,除了负责扛炮的3个部分的人以外,最起码还要1个人携带一箱子弹药(4发)。
自然,仅仅有4个人也是无法作战的,因为炮兵班最需要的其实不是炮,而是炮弹。区区4发炮弹,一瞬间就打没了。
班里面还需要大量弹药手,人数不定,但最少要三四人,有的时候五六人,甚至更多。一般来说,由于每发炮弹就有4公斤,一个人在作战时,最多可以带4到6发炮弹。
以迫击炮的高射速,几发炮弹几十秒钟就可以发射完毕。所以炮兵班里面的弹药手是越多越好!所以82迫击炮班,一般人数在8到10人,大部分成员都是负责携带弹药的!
在作战时候,不管班里有多少人,至少要4到5个人一起行动,其中3个人扛着迫击炮的部件,1到2个人背着弹药,不然根本就无法作战。
这么多人行动,自然是不太方便的,像跟上步兵不太容易。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句话,82毫米迫击炮还是重了,部件还是多,这让炮兵班难以跟随步兵前进。
大家也许对迫击炮班的负重,没有直观的了解!红军时期,杨得志是迫击炮连的连长,全连只有4门炮。他们选取最强壮的小伙子进入迫击炮部队,为的就是负重。一杆步枪才几斤重,很多士兵长距离行军还受不了。杨得志回忆,全连虽然只有4门炮,但还要携带轻武器,我们负荷量大大超过步兵,体力消耗极大。抬炮的竹竿都是临时砍下来的,含水量大,为了结实,大家还专找粗壮的做抬杠,所以更加沉重。同志们的双肩,先是被压得发红,发肿,接着就破皮出血,汗水留到伤口里,像伤口上撒了盐一样钻心的疼。这滋味我体验过,是很难忍受的。
而中印战争中,由于高原作战,炮兵连用尽全力也无法带多少炮弹,几乎所有的步兵连都要为炮兵携带迫击炮弹。而很多战士高原反应严重,加上背着炮弹体力消耗更大,就这样牺牲了。不过,这还是完全有价值的,如果没有这些炮弹,那么战斗伤亡会更大十倍。
我们的敌人日本却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使用的是掷弹筒。日军掷弹筒有两种型号,主要在200米到500米内使用,威力和手榴弹差不多,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榴弹发射器。掷弹筒是为了弥补手榴弹(50米)和92步兵炮(最大射程2800米,但射速慢)之间的火力空档。
老萨附注:轻型迫击炮,掷弹筒,枪榴弹的区别。它们三者都是所谓的曲射炮火,但却有很大不同。轻型迫击炮的炮弹由炮手从炮管放入,因为自由落体落到炮管底部,炮弹尾部的底火撞击到撞针,产生的火药推力将炮弹退出炮膛,以一个很大的曲线落地,然后炮弹爆炸。迫击炮的炮弹是有尾翼的,这让炮弹在抛物线动作期间非常稳定,所以迫击炮的精度很高。
掷弹筒,则和迫击炮有很大不同。他虽然也是讲炮弹从炮口放入,但并非通过自有落体击发,而是在炮弹落后炮管底部以后,手工操作发射装置,点燃掷弹筒榴弹的底火,将榴弹推出炮管。这种击发方式的好处是,炮管不需要很长,易于制造,也极大减轻了重量,坏处在于射速较慢,远远比不上轻型迫击炮。掷弹筒的榴弹是没有尾翼的,就是单纯的一个炮弹外形的弹药。所以掷弹筒精度不高,只能在200到500米内使用,超过这个距离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有意思的是,因为没有尾翼,而炮管又不能太长,又要保证一定精度,所以日军的掷弹筒都是线膛的。榴弹在线膛炮管里面高速旋转出膛,以保证炮击精度。而迫击炮则是滑膛结构!
枪榴弹则是将榴弹套在或者插入步枪口,然后通过发射空包弹或者实弹,将枪榴弹推出去。枪榴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任何一把步枪发射,只需要额外带榴弹就行了。缺点在于,枪榴弹精度很差,基本上靠集群发射,然后覆盖一片地方,造成杀伤。由于用步枪弹药发射,枪榴弹射程也很近。
从作战来说,迫击炮才是真正的炮,掷弹筒属于加强的榴弹发射器,而枪榴弹只是单纯的一个榴弹而已。作战威力上,也是迫击炮最强,掷弹筒第二,枪榴弹最差。
------------------上图是德军的50毫米迫击炮,它才是真正意义的迫击炮。下图是枪榴弹和单兵榴弹发射器。其中单兵榴弹发射器,其实就和日军的掷弹筒差不多。美军在60年代大量装备这种武器,说明这种武器还是有可取性的。
日军每个小队装备两个掷弹筒,等于每个排有2个超轻型迫击炮或者说榴弹发射器,主攻的小分队(班)都有曲射炮弹支援。就这一点来说,日军在200米到500米内一线曲射火力,是整个二战列强部队中数一数二的,因为列强没有类似的装备。
由于掷弹筒仅仅2公斤的重量,比步枪还轻,掷弹筒手可以跑得比步兵还快,跟随步兵作战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掷弹筒只需要一个炮手携带,另外一个弹药手负责被榴弹即可,区区2个人,作战是极为灵活和便捷的。
这一点,是82迫击炮班所无法达到的。
在抗战初期,国军因为没有掷弹筒,更没有超轻型迫击炮,所以吃了日军大亏。
一线步兵近战时,日军的掷弹筒归属小队,也就是归属排长指挥,日军步兵随时都有曲射炮弹的支援。一般来说,日军掷弹筒手都是看到国军的目标以后,由排长指挥开炮攻击,就像轻机枪一样方便,随到随打,是最直接的步兵曲射火炮支援。
上面说了,国军的82迫击炮是营所属的武器,作战时候归属连指挥,一般都在相对的后方,受营长指挥。使用的时候,基本都是几门炮同时开炮,打击营长认为比较重要的目标。它难以像掷弹筒一样,能够直接跟随一线步兵冲锋到最前线。国军迫击炮虽然很多时候是看到敌人才开炮,但也有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敌人隐藏在哪里,根据一线步兵的指示才开炮,作为传统的火炮使用。它无法像掷弹筒那样,随时提供给一线步兵火力支援。从步兵提出迫击炮支援,到迫击炮打来,一般会有一个时差。
更况且,虽然82迫击炮虽然除了重量以外,所有性能都远远强于掷弹筒。仅仅以威力来说,82毫米迫击炮重量4公斤,装炸药高达0.5公斤左右,而掷弹筒的榴弹装药才区区几十克,双方威力相差很大,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82迫击炮再厉害,却难以在近距离发挥同样的作用。82迫击炮在一个营却只装备2门,平均分配下去,每个连也不到1门。
而日军掷弹筒虽垃圾,每个排却都有2门,这样一个中队(也就是国军的连),就有3个小队,共6个掷弹筒,数量是国军6倍以上。
如果说500到2000米的曲射火力支援上,82迫击炮自然比掷弹筒厉害几百倍。不过就50米到500米上,由于日军装备大量掷弹筒,却占有绝对的曲射炮火优势。
国军一线步兵在近距离作战中,被日军掷弹筒压制的很厉害,因为我们没有类似的武器。如果用82迫击炮去压制掷弹筒,似乎又是大材小用,没什么必要。更况且一个连还不到1门82毫米迫击炮,日军却有6门,你也压制不了。
八路军也是这样,他们开始近距离伏击,冲到50米左右投掷大量手榴弹,然后肉搏,一度打的日军难以招架。日军随后总结经验,在八路军刚开始冲锋时候,就使用掷弹筒猛烈开炮拦截。掷弹筒炮弹威力相当于手榴弹,但射程又比手榴弹远几倍,射速又高。在八路军冲锋到日军50米之前,已经被掷弹筒打掉不少人了。
其实说来说去,主要国军在排一级,缺乏有效的曲射炮火支援。
痛定思痛,国军和八路军都开始仿造掷弹筒,以对付日军,国军就仿造了4万个以上。
万万没想到的是,用的时间稍久一点,国军官兵就一致认为:掷弹筒并不是一种先进武器,对军队的弊大于利,希望将其赶快淘汰。
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横空出世
这主要在于,掷弹筒有着很多缺陷:设计上的缺陷,让它必须由炮手一手扶着炮身作为固定。这样炮弹击发时,炮身不可避免的会震动,导致出现精度的偏差;掷弹筒落单的弹体没有尾翼,炮弹飞出炮管以后无法通过尾翼稳定,所以射程必须很近,远了就打不准。早期的大正十年掷弹筒,超过175米就没有准确度可言!
以上两点如果不算很致命,最可怕的是,掷弹筒没有先进的瞄准设备,只能概略瞄准。
日军关于掷弹筒的资料中写道:八九式的瞄准装置比一般迫击炮要简单得多,发射筒外壁从筒口开始刻有一条凹槽,约占发射筒全长的三分之二。内涂白漆,称为瞄准线。掷弹筒没有单独的瞄准镜,发射时保持固定的45°,将这条白线对准目标即构成瞄准。另外,八九式在支杆狭槽两侧均刻有数字,右侧为发射九一式手榴弹时的表尺(40~190米),左侧为八九式掷弹筒弹的表尺(120~650米)。如果用八九式掷弹筒弹射击某个目标的话,首先要转动调节手柄,使击发机上方的横标对准狭槽左侧相应的刻度。如果弹着点过远或过近,再转动手柄进行调节。由于发射角度和左右偏差均靠射手经验控制,误差比较大,所以尽管八九式有膛线,但精度特别是远距离射击时的精度,与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相比要差很多。
归根到底一句话:掷弹筒不是一个稳定的发射平台,由于没有精确的瞄准装备,炮弹是否能击中目标,主要看炮手的个人素质或者说经验。如果炮手富有经验,水平很高,心理素质又好,可能百发百中;一旦他比较紧张或者是个训练不足的菜鸟,可能百发都不中,白白浪费炮弹。
这对于局部战场也许不算什么,对于世界大战就不行了。因为部队损失惨重,兵员经常大换血,老兵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伤殆尽或者提拔为军士或者军官,大部分作战的主力还是新兵。自然新兵无法有效使用掷弹筒,威力自然就等于0了,还会浪费大量弹药,造成后勤的可怕负担。要知道抗战期间,光是国民政府的掷弹筒榴弹,就生产了150万发以上。
所以现在国军明白为什么列强都不搞这种武器,反而只搞轻型迫击炮了。
轻型迫击炮相比掷弹筒有一些弱点,综合性能却远在掷弹筒之上。
早在抗战前的1936年,国民政府就已经多先进的法国布朗德1935年式60毫米迫击炮调查很久,准备进行仿制。
只是抗战在一年后就爆发,兵工厂全部西迁重庆,期间严重影响了生产。而可怜的重庆兵工厂的工人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也只能满足82迫击炮的最基本生产。显然部队可以没有60迫击炮,但不能没有82迫击炮,加上钢材又严重不足,只能暂时将60迫击炮放弃了。
1941年7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开始制造60毫米迫击炮。该厂参照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的性能,重新设计绘制产品图纸,制造工具样板等,于同年9月装出第一门炮。1942年,命名为民国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并投入批量生产。它也是国军抗战中两种主要迫击炮的后一种,1942年到1945年共生产60毫米迫击炮3400门,整个抗战时期约生产60毫米迫击炮5000门。
本来美国许诺,可以提供60毫米迫击炮所需要的所有炮钢,共6000个炮身。由于美国将领史迪威强令驼峰航线优先运送航空器材,60毫米迫击炮的钢材迟迟无法运到。国民政府无奈,只能用自产的碳素钢板卷焊。炮架除弹簧钢丝需进口外,其余零件均用铝材制成,以减轻重量。而瞄准镜,暂时也是使用82毫米迫击炮的替代。
60毫米迫击炮刚投入抗战战场,立即表现出极为优秀的性能,它作为连一级的支援火炮,它可以跟随步兵排作战,随时给予一线步兵提供火力支持。该炮性能很好,初速148米/秒,普通射速为18发/分,底火加四药包最大射程为1444米,全重仅仅18公斤。
这种最大的特点就是轻!火线作战时,区区18公斤,一个人就可以背着一门炮走,不需要分成三个部分扛着走。
非火线运输时,则可以拆卸成炮管和炮尾两个部分,分别由两个人背负。平均每个人9公斤的重量,对炮兵来说也不算什么!
相比82迫击炮8到10个人的庞大炮班,60迫击炮班仅有6人,除了一个炮手,一个副炮手以外,其余4人都是弹药手,携带18发左右弹药。根据实战来说,60毫米迫击炮一次战斗的炮击量基本都在18发以内,一个炮兵班携带的炮弹基本就够了。
如果战斗持续很久,则可以由后方后勤人员增运炮弹。
实战的时候,60毫米迫击炮只要两个人就可以操作,最多再需要一个人携带弹药即可。这样一个3人小组,携带一门炮,6发炮弹,就可以做一次有效的炮击覆盖了。
总之,各方面来说,都和掷弹筒班相差不大了,相比82迫击炮班又很大优势。
这个特点,让他再也不需要作为营一级的支援火炮,而可以直接跟随一线步兵连作战,甚至可以跟随一线步兵排冲锋。步兵冲锋到哪里,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就可以跟着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步兵需要炮兵火力支援,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国军精锐部队,每个连装备4门60毫米迫击炮,这样每个排都有1到2门,这大大提高了国军近距离的曲射炮火。
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的大部分性能,均大大强于日军掷弹筒。
该炮相比掷弹筒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先进的瞄准设备,又有稳定的炮架,所以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炮击平台,炮击精度是很高的。
同样训练水平下,该炮精度远远高于掷弹筒。普通的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兵班哪怕再菜鸟,连续3发炮弹基本都能击中目标附近。而掷弹筒则主要通过射手的经验概率炮击,无法有效测算瞄准,如果遇到一个菜鸟,恐怕发射100,200发才能击中敌人。
60毫米炮弹的威力比82毫米炮弹要小不少,射程也近得多,但比掷弹筒的榴弹(威力和手榴弹差不多)要强多了。60毫米迫击炮弹重1.5公斤左右,装药100多克,杀伤半径也有15米,实际有效杀伤半径在20米左右。而掷弹筒榴弹的杀伤半径一般在10米以内,主要是榴弹和手榴弹差不多,装药量小,仅有几十克。
更有趣的是,该炮必要时候,还能和掷弹筒一样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该炮不用通过土地和座板固定炮身,仅用身管手扶发射,这种射击方式一般用于射击200米之内的目标,或者在特殊环境下发射。基本上,如果炮手这样发射,都是在近距离突然遭遇了敌人,来不及再部署迫击炮!这种炮击方式是不能精确瞄准的,只能概略覆盖某一块区域,多用于威吓敌人,而不是用于杀伤敌人。
有意思的是,60毫米迫击炮并不仅仅在抗战中发挥作用,解放军在内战,朝鲜战争,中印战争,甚至中越战争还在大量使用这种60毫米迫击炮。
朝鲜战争中使用的60毫米迫击炮,就是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
到了战争快要结束的1952年9月24日,为了加强志愿军步兵部队的火力,总参谋部规定在朝鲜的志愿军16个军,,每个步兵连增配60毫米迫击炮1门,将每个连装备数增加到3门。而这16个军目前装备60毫米迫击炮,就高达3641门!
由于60毫米迫击炮是第一线的武器,所以战损也很大。在1952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秋季战术反击中,仅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志愿军共计损毁各型火炮240门,其中60毫米迫击炮87门,占三分之一。
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损失60毫米迫击炮1841门,由此可见装备数量之大,对于一线又是多么重要。
中印战争中,60毫米迫击炮仍然大量装备解放军的步兵连,成为排的支援火炮。在高原地形,82迫击炮重量大,难以有效跟随步兵前进,而且炮弹中,一个步兵最多携带两发82毫米炮弹。
而60毫米炮和炮弹轻得多,这在高原山地战就是最重要的。一线解放军利用60毫米迫击炮,有效的杀伤印军有生力量,拦阻印军逃跑部队,还曾经击毁过日军不少车辆。
不过解放军使用的,就是根据31年式稍有改进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了。
甚至直到1979年的中越战争,我军还在使用63式60毫米迫击炮,而且战果不错。
一种火炮略加改进能用长达近40年,说明什么?说明它的性能真的很优秀,而且非常使用。
一份资料中写道:1981年5月5日,我军收复法卡山之后,越方于5月5日、10日、16日、19日及6月7日发动了数次团规模的反击,我方严守阵地,在战斗中涌现出一批&战斗英雄,某部二等功臣肖某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越方的反击中,越方在炮火掩护下出动一个团规模&的部队向我方发动冲击,两军在狭小的发卡山地区短兵相接,我方重型火炮无法施展,肖某所在的炮班装备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前方指挥部命令他们立刻投入支援步兵的战斗,在他们投入战斗后不久,越方的一阵炮弹击中了炮班阵地,炮班中的老战士张某、林某等负了重伤,昏迷过去。战斗形势也越来越严峻,5号阵地上的大量敌人开始向4号阵地攻来。面对危急情况,肖某没有退缩,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迫击炮从山洼里扛到高地主峰,直接瞄准敌人射击。当时他所在的炮阵地距离高地主峰还有70多米的一段斜坡,肖某腰挂瞄准镜,左肩扛迫击炮,右肩扛一箱炮弹,手拿铁锹和镐头,飞身跃过越方炮火封锁区&冲向高地主峰。冲上主峰阵地后,肖某立刻架炮射击。在肖某炮火的支援下,步兵打退了越方这次向4号阵地的进攻。利用越方退下去的时间间隙,肖某又取来了几&箱炮弹,准备继续战斗。这时5号阵地上的越方发现了这门给他们造成重大伤亡的迫击炮,集中轻、重机枪向肖某猛烈扫射。肖某抱起迫击炮滚入附近的一个弹坑&中,对准越方的轻、重机枪火力点,一口气发射了10多发炮弹,摧毁越方两挺重机枪。我方步兵趁机发起反冲击,夺回了5号阵地。
以上两种迫击炮以外,国军还生产过120毫米,150毫米中型迫击炮,这是团一级的的支援火炮。只是前者是1944年从美国进口材料生产了94门,后者是1939年利用以往进口的炮管生产了区区60门。虽然火炮性能都还可以,但数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了!
--------------------------很小巧的60毫米迫击炮。对这种迫击炮,一开始是有争议的。因为这种迫击炮相比掷弹筒来说,仍然需要2个人才能携带,毕竟还有近20公斤重量,掷弹筒才几斤而已。显然掷弹筒就近战来说,比这种迫击炮更容易携带。国军官兵对重量抱怨尚且其次,关键在于他们用惯了82毫米迫击炮,对60毫米炮弹的威力不满。他们认为这种炮弹威力较小,而且迫击炮毕竟有一定散布,所以杀伤力较低。自然,再低也比掷弹筒强大多了,直到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还在使用这种60毫米迫击炮!美军也是这样!
抗倭第一利器
除了自行制造,中国还从德国购买迫击炮800门,从美国购买了2000门。
所以,抗战期间,我们自产了1万2000多门迫击炮,从别国搞到2800门,一共是1万5000门左右了。
自然,相对中国八年自产大口径火炮100多门的数量,迫击炮已经极多了。不过相比列强,自然也不算什么。二战的苏联生产迫击炮高达34.8万门,是中国的30多倍。美国生产10.21万门,英国10.09万门,德国生产7.88万门,都是国军的七八倍。
而且这些列强都有数量极大的长身管火炮,迫击炮只是其中一种,而国军基本没有长身管火炮,迫击炮就是唯一的火炮了。
可见中国当年国力和列强差距之大!
为什么迫击炮在抗战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字:自产!
除了我们自行制造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以外,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保证迫击炮弹的供应,不需要像其他火炮一样依赖国外。
早在1927年,巩县兵工厂首先制造82毫米迫击炮弹成功,1928年上海兵工厂也开始量产。当时炮弹比较简陋,弹体与后管连为一体,用生铁铸成,翼片用铁板直接插入弹尾槽内。1931年左右,华阴兵工厂也生产此弹。
1931年金陵兵工厂参考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及上海兵工厂的82毫米迫击炮和弹改行设计成新82毫米迫击炮和弹,命名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弹,成为中国82毫米迫击炮弹的制式品种。
82毫米迫击炮弹所用引信在1935年前分瞬发、延期两种,1935年后,将两种功能合为一起,为瞬发延期两用。1945年左右,为了减轻引信重量,又将延期机构取消,改为瞬发引信。该弹重4.15公斤,装8个药包时,最大射程2500米。
除一般榴弹外,1936年金陵兵工厂还试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黄磷弹。弹体内装黄磷,引信与尾翼等与82毫米迫击炮弹相同。
由于迫击炮弹的结构简单,可以由生铁直接铸造,制造难度低,不需要什么高精尖的加工技术,所以不但国民政府能够大量生产,连新四军八路军的小作坊也可以仿制。
82迫击炮炮弹唯一难造的是引信,引信必须用较好的钢材,所以还是要从国外引进,好在需要的钢材总数不多。在没有国外进口钢材的时候,只能用中国自己的钢材顶上,导致废品率较高,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著名的金陵兵工厂(后为第二十一工厂)从1935年到1949年,前后共生产593万余发82迫击炮弹。
82毫米迫击炮弹大体可以自产,而60毫米自产也比较顺利。1939年第五十工厂开始试制,但未获成功。1941年重新参照法国布朗德式设计,&由该厂成都分厂试制,年底试制成功,命名为30年式60毫米迫击炮弹。
第十工厂1942年也筹造此弹,1943年试制成功。由于有了82毫米迫击炮弹仿造经验,60毫米炮弹研发很迅速,产量也不小。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至1949年全国共生产60毫米迫击炮弹400余万发。
--------------------中国人使用迫击炮是非常擅长的,上图是直接单兵发射迫击炮,下图是八路军将迫击炮平射打碉堡。这都是迫击炮制造者做梦也想不出来的!
总体来说,八年抗战期间,国军一共自产迫击炮弹550多万发,而生产迫击炮总数为1万2000多门,相当于每门可以使用炮弹500发,虽不算很充足,就中国军队可怜的弹药供应现状来说,也算是非常优秀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辐射4 迫击炮炮弹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