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寺招李娜为什么出家当尼姑女尼吗

罗汉寺内看出家人剃光头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正在加载中...'
作者:北漂的狼
摄影时间:2010年9月
相关阅读:
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剃光头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责任编辑:张领栓]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佛教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芝城小东门罗汉寺寻源
芝城小东门罗汉寺寻源
据说无城旧时小东门有罗汉寺,罗汉寺边鼓楼,罗汉寺边住着十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有女,天智聪慧,天性善良。之父为塾师,生性善良,接济穷人,腊月散馆归,途中遇一游离哭哀老妇,问之缘由,则曰“家受灾,子尚幼,夫多病,索债急,无以度岁。”遂怜悯而解囊,取束碎银两以送,并带至家以饭待之,并置一些米送于度饥荒。老妇千恩万谢,感恩戴德,唯唯诺诺而去,而其父不以为意,怡怡自乐。塾女从小耳濡目染师道传授,熟读《四书》《五经》《女儿经》,天性善良仁德,深得家父书学渊源,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样样皆通。渐渐塾女渐渐长大,出其东门有才女,鼓楼塾女百家求。上门求亲作媒者踏破门坎。无奈塾女生性排斥纨绔子弟,做媒者个个吃闷门羹,不知不沉,塾女年岁增大,父母心病难除,郁郁着急、着实愁闷。
旧时,无城东门有罗汉寺,东门罗汉住持年轻名大,名为大智。曾多次闭关(亦称坐关)修禅,闭居寺庙地下石门暗室,室中供奉佛像,在内讽经坐禅,蓄养须发,不与外人接触,不问寺内化缘筹措生活之资事,一切交由寺内僧人筹办。至时则条封坐关之门,门留小洞,可启闭,饮食物皆从小洞递入。三年期满,方启封而出关。是日,住持坐轿中,游于街市;寺内开贺,设素宴招待来宾。来宾多为佛教之信男信女以及士绅之眷属。宴后即结香火缘,各致香敬。住持年轻气轩,佛学高深,前来问佛求寻者往来不断,不乏秀才学士前来求教。塾女从小寺庙旁长大,又生自塾门书香,自然与经常拜访家父的秀才学士研讨学问,吟诗作对,时间日长,不免与年轻住持大智交流求教佛学之道。也许与佛学有缘,而逐渐潜移默化的看破红尘,致使一直不嫁,而让家人着急,但塾父溺爱,塾母无奈,而迟迟终生之事难有着落。后说不详,或说富室丫环,家道丧落,出家当尼,民间途说,无法考证。
解放前,无城佛教东寺、西寺。东寺曰罗汉寺,后归看守所;西寺曰景福寺,后归无为中学,但后来建地宋代砖塔(西门锥子),毁于文革中,塔底有玉瓶等文物,时送北京。据说抗战前后,东门罗汉寺香火胜于西门景福寺。寺僧大多来自外地之挂单僧。寺中收入,除庙产及募化外,以超度亡魂做佛事为主。(做佛事,即日间拜经忏,晚间放焰口。一次谓一台,每台五僧,唱诵经文,配以引磐、木鱼之声。主僧衣红袈裟,放焰口加着莲帽。帽成莲花形,两旁各缀一长而窄之白绸带,上书六字真言,如《西游记》绣像中唐僧所著之帽。)其时,主持大智已垂垂老矣,到于塾女削发为尼之归宿无从考证。
小东门城门百子庵,天王庙巷内百寿庵,北园准提庵,(百寿庵、准提庵后毁于日伪时),这几庵均为比丘尼之庙宇。据说无城西门南园文印庵,为女僧习静之所,庵傍绣溪、颇清静。住持宝义,传说出其东门,俗称为“三师父”。初为富室丫环,后削发为尼;解放后结跌坐磐,九十有余。
旧时,小东门还有仙姑庙,供狐仙,俗称“仙姑老太”。庙祝为东门孤妇,其庙虽言佛而实非佛教也。
旧时,小东门还有邢道姑清洁堂,入者为妇女茹素,留发修行者。(据说旧时无城还有南门王道姑清洁堂、官巷王道姑清洁堂。)小东门清洁堂邢道姑曾去浙江普陀山朝佛,宏扬佛教,周济贫苦,为时人所称。至南门清洁堂或云属如意道,官巷清洁堂或云属先天道。而如意、先天两道,宗旨为何,已不可知。姑存以质疑。妇女年轻守节不嫁,持斋蔬食,多居此修行,朝参夕诵,诵经拜佛,足不离阀;其生活大都由弟侄辈供给,晨齑盐,极为清苦。后亦出为亡者诵多为金刚经、弥陀经、心经而已。因笃信佛教、入堂弟子,除头顶受戒外,常于臂膊处自燃香受戒,致臂膊戒疤累累也。以受戒故,与女尼同。可着袈裟,唯色黄,与男僧色红有所不同耳。
每至观音菩萨生日之时,从初一到十五皆茹素,小东门罗汉庙前,凡信仰佛教者,听老和尚东门清洁堂前坐禅讲经,宣传佛法。悉口诵阿弥陀佛,心向西方极乐世界。无为佛教若以佛教流派论,应属净土宗。若言宗教活动,则有观音会、地藏会、盂兰会等。观音会乃女居士(指居家信佛者)所组织,地藏乃男居士所组织。均广延亲友于家中,焚香素食,悬观音大士或地藏王画像而顶礼膜拜之,亦有延僧诵经者。孟兰会盛于。中元节为阴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是日小东门街道有为首者,先鸠资筑木台于小东门街心的鼓楼前,晚间延僧坐台上诵盂兰盆经,以超度孤魂野鬼。佛事毕,亦放莲花灯于小东门边护城河中。盂兰盆经言目莲比丘救母事,后广其义为救度无主冤魂,使超度苦难。小东门鼓楼街道中则家家张灯,有汽油灯、宫灯,多饰以流苏;间亦有走马灯,辉烛如昼,游人如织,极一时之盛。信奉佛教(乃至道教、回教、理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所以然者,殆佛教教义,证果参乘,贫富无碍,男女咸宜之故也。然蒿目时艰,精神空虚,非此无以寄托,则其根源云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现在的位置:&&>>&&>>&&>>&罗汉寺正文
作者/编辑:佚名
1.罗汉寺罗汉寺(1.重庆罗汉寺)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目录罗汉寺地理位置及备注罗汉寺简介寺院内外建筑外观 收缩展开罗汉寺地理位置及备注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民族;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重庆市佛教协会驻地。罗汉寺简介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园池古迹今已湮没无闻,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 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 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 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大多为唐、明两代瑰宝。罗汉堂内造像总计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细腻精巧、神态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数罗汉以测吉凶祸福。寺院内外罗汉寺内景罗汉寺内景观依次为四大天王像明碑、古佛岩、罗汉堂、弥勒阁、大雄殿、藏经楼、方丈室、禅堂等。罗汉堂内造像总计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细腻精巧、神态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数罗汉以测吉凶祸神福。寺院门前有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石碑一通,刻“西湖古迹”四字。门内通道两旁石壁名“古佛岩”,长二十余米,上有不少佛像浮雕,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罗汉寺收藏罗汉寺拥有大量藏经、文物和字画,其中有珍本《碛砂藏》和《频伽藏》。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建筑外观寺前照壁有“西川佛都”四个大字。寺门高大庄严,金碧辉煌。山门正悬“罗汉寺”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所书。进山门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镶成的广 场,弥勒佛(高五米,石雕)独坐中央。向前进是弥勒殿,旁有一联曰:“开口便笑,凡事付 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其两廊是五百罗汉殿,再前进是大佛殿。正中悬有“ 大雄宝殿”匾额,大佛释迦牟居两旁有阿难、迦叶侍立。再前为说法堂,后为藏经楼(寺内 藏经原1076部,鼎盛时达5048卷),两侧为东西方丈室。大雄宝殿左侧,有能容数百人参禅 打坐的禅堂和收留全国各地僧衣住宿的寮房;东方丈室下有库房和香积厨、斋所和客堂。全 寺佛殿为四幢,呈长方形结构,建筑整齐,所用全是木石结构;殿阁楼院,造型, 宏伟壮丽;门窗檐卷,以及柱、梁、枋、藻井,比彩绘精制成飞禽走兽、卉鳞毛,栩栩如生。整个庙宇的布局,系参考南充大林寺结构和规模,楼阁重叠,殿堂深邃,屋脊高耸,飞 檐凌空,更衬以参天古柏,高大竹树,显及十分雄伟庄严。佛寺造像,皆精美传神。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高数米,各持琵琶宝剑,手绕一蛇、持伞及银 鼠。怒目直视,金涂彩缀,光怪陆离,使人见而生敬畏;弥勒殿的布袋和尚,坦腹大肚,游 人伸手抚摸,他却开颜大笑。2.香港罗汉寺罗汉寺(2.香港罗汉寺)目录简介地理位置建庙起源建筑特色 收缩展开简介该寺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东涌附近石门甲村,建于1971年。该寺规模宏大,正殿为大雄宝殿,方三丈六尺,占地130平方米,内有巨型金身大佛像三尊。右殿为明心堂,左侧为客房,楼下功德堂,楼上藏经楼,后还有地藏王殿、五观堂和香积厨。侧面是罗汉洞,供奉十八罗汉。寺内还有天然山泉一口,味道甘美。地理位置大屿山,远离尘嚣,山峦起伏,地势清爽而土质干燥。古来大德,多喜欢在如斯建设丛林寺院或建茅蓬以潜收,梵音互闻,晨钟暮鼓,此起彼落,彷如佛国净土。 大屿山,以凤凰山峰为最高,远远的就看到它尖尖的插向青天。凤凰的双翅向左右延伸到海边。又形成左右两座较低的山峰,左边是弥勒峰,右边是狮子峰。罗汉寺就似座镇中央的天然法王宝座。 大雄宝殿前面的红丹墀,以前面对一片汪洋,远近山峰星罗棋布。而今新机场已占去一大片注洋,全新的国际机场已尽收眼底。建庙起源寺内有李了因老居士对关:“岩尊罗汉岳峙双峰楼阁起华严佛日照临开福地;寺会善人塔德林泉修净业祥云垂护众龙天。”短短四十字,就道尽寺景、寺史、寺宗旨、寺因缘。罗汉寺的前身,原是一个岩洞。粤西的畅缘和尚,于1926年来港,就在这岩洞潜修,命名为“罗汉岩”。躬耕力田,作头陀苦行。20世纪60年代中,李耀庭居士、潘智开居士、周旭初居士、谢均如居士相约结伴到此,见此处群峰拱卫,地势雄伟。泉甘木茂,深幽清净,甚宜修学办道;于是发愿在此创建弘法道场。后来征得畅缘和尚同意,筹组罗汉寺董事会,购地辟山,至1974年全部竣工。礼请觉光法师出任住持。建筑特色罗汉寺山对东涌港口,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所组成。山门额书“罗汉寺”,是当时住持觉光法师亲笔书写。而被誉为联圣的张剑芬老居士就为罗汉寺题了一副对联:“山挹遥青佛国恍如灵鹫影;门临清净天风微度海潮音。” 进入山门,由石阶拾级而上,是天然大石一块,上刻“皆大欢喜”四字,两旁各植柏树一株。 大雄宝殿 丈六尺,占地130平方英尺,巍峨壮观,远在对面的青山山腰、屯门,都会望到宝殿金碧辉煌的雄姿,屹立在凤凰山的半空中。殿内灯、花、幢、幡,罗列壮严。大雄宝殿的一对石狮,恬静而严肃的盘卧著,神圣而如意地守护这庄严的圣地。 大殿中央,供奉释迦、弥陀、药师三如来巨型金身大佛像,左右各悬钟鼓;佛像后是观音像。左侧供奉著韦陀菩萨,戎装英姿,手擎宝杵,是以一套式的盔甲装扮,显得神态威武。大殿右侧供奉伽蓝菩萨,单凤眼,卧蚕眉,五绺长须,挟提青龙刀,威风凛凛。大雄宝殿的右侧是明心堂,有李耀庭居士遗像;殿的左边是客堂;楼上是藏经楼,楼下是功德堂。客堂再过上方有一建筑物,为地藏王殿,内放置灵龛,李氏的骨灰正中。这位发心建寺人受到很大的尊重。大雄宝殿之下为五观堂和香积厨,是可容四十桌齐筵的大齐堂。 观音殿 观音殿就在大殿后面,上书“普门示现”。观音菩萨手执杨枝净瓶,善财、童女随侍在侧。 地藏殿 殿内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手托宝珠。“明珠彻照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正是形容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威力。 海会塔 海会塔是设在地藏殿下面,塔内是排列整齐的灵骨龛位,安放骨灰的地方。 海会塔素以风极佳而称著,《》()。 罗汉泉 寺内的天然山泉,当年潜居于此修行的畅缘老和尚,就是吃它、用它。水从石缝中渗出,长年不增不减,取不尽用不竭。冬温夏凉,清净澄澈,而味甘美。 罗汉洞 是一个天然严洞。1926年来自粤西的畅缘法师的在此加筑上盖,遂成今天寺内的罗汉洞。洞中温度冬暖夏凉,无分四季,一入洞口热恼尽除,消凉舒适,内供奉十八罗汉像,有的弓腰凸肚,有的骨瘦如柴,各具神态栩栩如生。3.苏州罗汉寺罗汉寺(3.苏州罗汉寺)目录简介特色简介罗汉寺位于秉场村罗汉坞,地处幽谷,为西山景区仅存的少数几个寺庙之一。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明洪武初归并上方寺,明永乐年间僧悟修重修,不久寺废,明天启二年觉空禅师来居,寺始兴,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寺得重建成,有《重兴古罗汉寺碑记》。清末后渐废,解放后沦为仓库,1984年由吴县园林管理处重建大殿(明湾清乾隆民居拆迁),增建可乐堂、山门,并有专人负责看管,对游人开放。相传吴王曾驻兵于此,故地名“兵场”,后误“秉场”。罗汉坞以寺而名,峰峦叠翠,果木森森,蔚然成海。寺前溪旁新建有石雕牌坊一座,额枋里刻民国18年(1929)李根源隶书“古罗汉寺”,对联“古树径通幽,梵音风作韵”由沈炳春撰写。特色罗汉寺旁,两株名木香樟,并列依溪,一株盘根错节,屹立长青,茂如翠盖;一株苍劲挺拨,深荫翳日,姿态古拙。两树同被一株径粗60余厘米的古紫藤缠绕,遍体瘤疖,似云龙戏珠,称“藤樟交柯”,蔚为奇观。寺前,罗汉松一株,如金刚屹立,顶端主干折裂,新枝出于枯木,有枯木逢春之意。李根源于民国18年(1929)游西山至罗汉寺,有“紫藤一柯,夭娇拿空,较拙政园文藤尤奇古可,罗汉松一株,亦逾千岁之物”的评述。寺后,有“军坑泉”俗称龙王池,分雌雄两口,紧密相连。该地为吴王驻兵之地,泉即为吴军所开,故得名军坑泉。寺东山腰有宋代奸相黄潜善墓,村中居民多姓黄,系黄氏后人,世代以花果为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山门正中端坐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花岗石刻,身背黄袋,笑脸相迎。上有匾额,名曰“皆大欢喜”;寺门有联“笑不尽古今事,看得见去来人。”像后屏上有对联数幅,为古寺添趣:“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大肚包罗,观前住位兜率主;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笑到几会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过天井,为罗汉堂,该殿为清代建筑,殿内供花岗石刻释迦牟尼及清代童子面十六罗汉。罗汉雕凿粗放,造型朴拙,神态各异给人以庄重淳厚之感,有盛唐遗风;这种特殊的罗汉造型为国内所罕见,199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从藏书穹窿山宁邦寺搬迁至罗汉寺);上有“佛光普照”匾额。 省什邡市罗汉寺罗汉寺(四川省什邡市罗汉寺)目录历史建筑寺内特色历史罗汉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主庙,是禅宗第八代祖师道一禅师的出家处和晚年说法处,素 有“西川佛都”之举,盛名传诸海内外。 罗汉寺始建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此时正是玄奘圆寂后,佛都法相宗大行,邑人马道一(即马祖,什邡两路口人)在这里出家修行。该寺毁于元末(1368年),明洪武四年(1371 年)重建,邑人曹楷植柏三千株;举人徐捐修大悲阁,铸马祖铜像建马祖殿,明末(1644 年),复毁于兵火。到清朝,经禅师暖、月容、礼汀等再建,几经修缮、完备如今。建筑寺前照壁有“西川佛都”四个大字。寺门高大庄严,金碧辉煌。山门正悬“罗汉寺”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所书。进山门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镶成的广场,弥勒佛(高五米,石雕)独坐中央。向前进是弥勒殿,旁有一联曰:“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其两廊是五百罗汉殿。 再前进是大佛殿。正中悬有“ 大雄宝殿”匾额,大佛释迦牟居两旁有阿难、迦叶侍立。再前为说法堂,后为藏经楼(寺内藏经原1076部,鼎盛时达5048卷),两侧为东西方丈室。 大雄宝殿左侧,有能容数百人参禅打坐的禅堂和收留全国各地僧衣住宿的寮房;东方丈室下有库房和香积厨、斋所和客堂。全寺佛殿为四幢,呈长方形结构,建筑整齐,所用材料全是木石结构;殿阁楼院,造型优美,宏伟壮丽;门窗檐卷,以及柱、梁、枋、藻井,比彩绘精制成飞禽走兽、花卉鳞毛,栩栩如生。整个庙宇的布局,系参考南充大林寺结构和规模,楼阁重叠,殿堂深邃,屋脊高耸,飞 檐凌空,更衬以参天古柏,高大竹树,显及十分雄伟庄严。 佛寺造像,皆精美传神。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高数米,各持琵琶宝剑,手绕一蛇、持伞及银 鼠。怒目直视,金涂彩缀,光怪陆离,使人见而生敬畏;弥勒殿的布袋和尚,坦腹大肚,游 人伸手抚摸,他却开颜大笑。 罗汉殿里,五百尊罗汉有五百种姿态,体态逼真,无一雷同,有的肥胖,有的枯瘦,有的圆面,有的颐长,有的白皙,有的苍黄;有的笑容可掬,有的瞠目结舌,有若高歌,有若长啸,有若凝神注思,有若厉声呼喊;有若仰观天文,有若俯察地观;有怒眼圆睁者,有瞑目参禅者;有若侧耳静听者,有若闻言欲辩者;有长眉若带者,有短须虬髯者;有击木鱼育经者,有肩负禅杖者,有手执拂尘者;有脚踏芦苇者,有默数念珠者……或坐或立或卧或倚,甚 至连衣折条纹清晰分明,无一重复。 五百罗汉,包罗了所有的笑貌,所有之动作,所有之表 情,真实,却不恶不丑。其中犹以疯僧济颠和尚更为逼真,头戴斜插式合掌帽,身穿补破僧衣,是穿空前绝后天梁僧鞋,一双醉眼,左手提把酒壶,右手拿柄蒲扇,眼目传神 ,不论你从那个方向来,都会感到他早瞧见了你。 还有一尊者,左手执镜,右手撕开慈善眼的老脸皮成一条缝,露出的却是一眉清目秀的少年 脸蛋,这是最有深味的一尊了。 罗汉寺的道场是与八祖禅场马祖一脉相承的(称马祖道场)。由于马祖将佛教禅宗的特色充分贯彻在具体的日常中,突破修持者的陶醉倦怠现象,而把禅宗重新导向现实的立场,禅的目标,不在苦行,而在极其乐观的“乐道”生活,禅与智慧,禅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受到日本佛界的尊崇。寺内特色罗汉寺的斋饭也是川西有名的,时中正午,你可以到“五观堂”进斋。五观堂在古寺左侧,宽大敞亮,可容三百人同时进斋。如果你有幸正赶上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你就可以品尝罗汉寺遐迩闻、独特风味的腊八粥了。此粥原煮以供佛的,这一天却也供给信众游人享用了。寺僧用核桃、花生、松子、乳菌、柿、栗、枣、糯米、黄豆等合水煮熟,加上红白糖,其味极美。堂句的师傅一定会劝你连吃三碗,免去三灾八难。 吃完饭,你可以沿寺再走一圈,去看看那些碑铭、匾额、楹联,还有历代驻留题咏。如唐代授以中书本章事、金紫光禄大夫权德兴撰写的《马祖塔铭》、清代任学政的罗汉李调元撰定的《罗汉寺重塑五百罗汉碑记》等;历代书家题写的匾额如“灵山再现”、“甘露慈云”、“衣钵相承”、“提菩庄严”、“拈花一笑”、“芥纳须弥”、“祗园揭谛”等都 蕴藏无尽的禅机和深意。 什邡八景之一的“北寺晚钟”,就是黄昏时寺内祈祷的钟声起处 ,群鸦飞绕寺空构成的奇景。“钟声传三千界外,佛法扬亿万国中”,此情此境,你的心一 事实上会在一种恬谈的妙意之中。
罗汉寺2    〖预览〗罗汉山罗汉山(罗汉山)罗汉山,因500尊罗汉面朝东方悠然伫立于山间而得名。位于同安莲花镇美埔村庙山自然村,旧名青山岩,方圆一千多亩,灵山秀水,风光旖旎。山上的古庙有五百多年历史,500罗汉造型极富变化,众罗汉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脚的行者、袒腹的弥陀,皆惟妙惟肖、神态各异。目录厦门莲花罗汉故事景观罗汉山文化美食 收缩展开厦门莲花简介莲花罗汉山坐落于莲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庙山自然村青山岩。方圆数千亩,灵山秀水,风光旖旎。利用自然生态基石,绿化植被生态,以山体做碑林,各界名流题字刻石。集合了儒、释、道,依山安放供奉了一千尊佛、菩萨、罗汉,形成了世界第一个户外罗汉山景区。投资一亿多元,经过1200多天建设,莲花罗汉山景观开发初具规模。景区包括500罗汉丛林、12农民情系罗汉山、朱子洗墨池、关帝庙、观音阁、罗汉塔、佛光大道等在内的30多处景观及夜景工程。 罗汉山是同安的罗汉山,永不停息地做慈善。这两条已经写进罗汉山的家规。为了广大市民游客更好的来罗汉山朝拜休闲,一凡居士兴建了树德楼酒店,该酒店食、宿、会议、休闲、度假功能一应俱全,拥有床位50多张。大餐厅两个、大小会议厅、多功能厅、洽谈室等,其中素食餐厅和莲花食堂公社餐厅,均可同时接待300名左右客人用餐,总……【】罗汉寺3    〖预览〗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位于安徽省池州的九华山景点。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与百岁宫配套协调,形成一个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五百罗汉堂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是九华山的独特景观。相传,后周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将雪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迁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而各地名山也有罗汉洞或竹林圣僧寺的传说,如河南嵩山有五百罗汉洞。现存的五百罗汉堂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甘肃莲华寺石窟、苏州西园寺(戒幢建寺)、昆明筇竹寺、西山华亭寺、武汉归元寺等处。其中,莲华寺石窟的五百罗汉为石刻像,雕造于宋?绍圣二年(1095)。此外,北京、成都、昆明等地均有五百罗汉堂。目录安徽池州九华山五百罗汉堂北京、成都、昆明五百罗汉堂安徽池州九华山五百罗汉堂简介概况五百罗汉堂位于安徽省池州的九华山景点。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与百岁宫配套协调,形成一个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五百罗汉堂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是九华山的独特景观。名称由来五百罗汉堂,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五百罗汉像的地方,全称为五百阿罗汉堂。跟随佛祖听……【】
  〔罗汉寺〕
  罗汉寺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罗汉寺”相关:
  〖〗链接地址:
  全科知识提供的罗汉寺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罗汉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文摘: 下一个文摘:
罗汉寺相关文摘罗汉寺700僧人托钵,四川什邡万人空巷!
我的图书馆
罗汉寺700僧人托钵,四川什邡万人空巷!
日上午,四川什邡罗汉寺参加传授三坛大戒的僧人及川西各地的僧众共计700余人身穿黄色海青,搭七衣覆肩,捧钵于身前,在罗汉寺方丈素全法师的带领下,威仪上路,托钵摄众,言教佛法,感动了沿街数万群众,成为古老雍城一个世纪以来最壮观的佛教景观。
壮观的托钵队伍
举目尽是纯朴且乐于结缘的什邡百姓
威仪的僧人
沿途百姓供养僧宝
中国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海山老和尚在长达3公里的托钵队伍最后压阵。据说海山老和尚的俗家弟子最多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老和尚知道他们经济条件不好,当他们供养的时候,老和尚只收一块钱,说“有心就好”;他们走的时候反要接受他布施的其他弟子供养的物品和有助修行之类的东西。
寂静法师陪同现年83岁的恩师海山老和尚一起托钵。老和尚虽年岁已高,但步履轻松,从未掉队,步行两小时,行程4公里,一路法喜充满。
 & 佛制比丘,三衣一钵。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比丘一词,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意思是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钵是出家僧人必备之物,为比丘十八物之一。佛教认为,出家人的生活就是从托钵行乞开始的,一个僧人若不托钵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因此,罗汉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在为新戒传授具足戒后,即带领新戒比丘(比丘尼)众托钵乞食,感受一个出家僧人应有的责任和胸怀。 
  据《史记》载,“什邡”一名源自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咬牙封雍齿的故事,雍齿三世封侯什邡,什邡因此又叫雍城。今天的托钵队伍出罗汉寺后,沿雍城东顺城街、通站东路、竹园路、丰收路行走,全程约2公里。700余人的托钵队伍步履稳健,缓缓行进,绵延数百米,场面蔚为壮观。托钵的行走线路都是什邡城最繁华的地区,沿街商铺林立。俗话说:一钵千家饭。今天的什邡市民对这句话应该有了更直观真切的认识。托钵途中,举目尽是纯朴且乐于结缘的什邡百姓。当素全法师率众走出罗汉寺时,托钵队伍马上就被热情的市民团团围住,大家手持钱币及各种食物,投向僧人身前的钵具。由于市民太多,700余人的托钵队伍几度停滞。在投钵的人群中,不乏抱着幼子的父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脸稚气的学生,更有闻讯而来的各地佛教居士。专程从外省赶来的一对夫妻,准备了7千余元,为每一位托钵僧供养10元人民币。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什邡老人准备了大量1元、5角的纸币,他们很细心地把这些钱分成数百份,虔诚供养威仪比丘。在沿途商铺工作的许多年轻人也纷纷解囊,投钵善款。虽然他们不明白这是佛教的什么活动,但他们都笃定地说,这是好事,会有福报的。
  古德以为乞食有种种利益,如:破我慢、易养易满、知足知量、摄受众生、对众生起平等心等。因此,如法托钵的清净善业是三宝住世的表显,是对世间的一大功德。许多新戒僧人在托钵途中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说,虽然钵的实际重量不大,但感觉却沉甸甸的,拿钵的手都在颤抖,实在太感动了。同时他们也深感十方信众布施的虔心,都表示今后会对每一分钱每一粒米都更加珍惜。这是新戒们从未有过的神圣体验,也是雍城百姓从未有过的宗教感受。
附录:杭州佛教界举行僧人托钵行脚慈善行
日,杭州佛教界举行盛大的僧人托钵行脚慈善活动,来自杭州十大寺院及佛学院的300多名僧人托钵行脚,从杭州的法喜讲寺行走到杭州灵隐寺,接受沿途信众的慈善捐赠,所得善款将全部捐赠给相关慈善机构。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传统,其意义之一是方便修道,二为福利世人。
5月21日,托钵僧人走过杭州灵隐景区的林间小路。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图1)
5月21日,杭州法喜讲寺的方丈定本法师在托钵接受信众的捐赠。
5月21日,托钵僧人募捐后在杭州灵隐寺参加祈福法会。
5月21日,杭州法喜讲寺的方丈定本法师带领僧人托钵募捐。
5月21日,托钵僧人在杭州灵隐寺把募捐到的钱放进募捐箱。
5月21日,托钵僧人在品尝“托钵乞食”来的粗茶淡饭。
馆藏&2930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出家为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