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佛学

中国禅宗怎么看待神通或人体“特异功能”?|佛教常识|禅宗_凤凰佛教
中国禅宗怎么看待神通或人体“特异功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禅宗态度证明,在传统宗教内部一样可以找到批评“特异功能大师”的理论依据。对他们的批评可以基于自然科学,也可以基于宗教学。
黄檗禅师遭遇奇僧,痛斥对方滥用神通。(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原标题]古代禅宗如何看待&特异功能& &王林事件&的不断发酵,引发了人们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围观。从科学的角度看,&特异功能&不过是骗术,肯定不存在。从宗教的角度看,&特异功能&是什么呢?佛教中本土化程度极高、对中国历史与民众影响深远的禅宗是如何看待人体特异功能的? 作为一种前现代的宗教流派,禅宗承认&特异功能&的存在,并称之为&神通&。这样的称呼虽然约定俗成,但并不规范。五代时期的禅师延寿(同时也是净土宗高僧)所编的《宗镜录》,曾按高低层次列出了五种&通&: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除了最高层次的道通外,其他四种&通&都包含了某些&特异功能&,只不过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别。 &狐狸老变,木石精化&属于妖通,以此推理,就算&空盆取蛇&是真的,在禅宗看来也不过是妖通。这些&大师&并非&神人&,而是&妖人&。报通、依通、神通,依次下来,不过是&特异功能&更加强大。而禅宗大乘境界的道通,不讲&特异功能&,追求的是一种高妙的心灵体验:&无心应物、缘化万有。& 其实禅宗对于&特异功能&十分警惕,甚至是排斥的。在禅宗看来,&特异功能&往往是修行所得到的副产品,档次较低,与佛性无关。执着于&特异功能&有碍发现自心的佛性,阻挡般若境界的臻至;在大众面前炫耀和宣传&特异功能&,则会&惑众&,是莫大的罪过。我们可以通过禅宗典籍《五灯会元》所记述的一些公案,更直观地理解禅宗对&特异功能&的态度。 唐代著名的黄檗希运禅师,在禅宗史上影响巨大,其弟子临济义玄开创临济宗,为禅宗五家之一。《五灯会元》中描写了他遭遇一位具有&特异功能&人士的事情:黄檗希运早年还未得道时,曾游历天台山,遇到过一个气宇非凡的僧人,彼此相谈,十分投机。二人同行,路遇山涧,水涨难行。那个僧人想要携希运禅师一同渡水,希运禅师表示:各渡各的。渡水如度人,这里隐含着自度之意。这时候,那僧人露了一手&特异功能&:褰衣蹑波,若履平地。一拎衣服,踩着水波渡过去,简直是武侠小说里的&踏雪无痕水上漂&。僧人渡过去了,便招呼希运禅师来渡。当时希运禅师仅仅是个普通后辈僧人&&若按照一般神话或小说的桥段,遇高人怎可交臂失之?男主角应该无限景仰、赶紧拜师学两招才对。可故事的发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五灯会元》接下来的叙述,蕴含了禅宗的微言大义。希运禅师呵斥了那位显露&特异功能&的僧人,而且十分毒舌:你这自了汉,早知道你这样,就该砍你的腿! &自了汉&一般指只能度自己、不能普度众生的小乘修行者,在大乘佛教看来这样的人段位很低,希运禅师对这些神异毫不稀奇。这里隐含的意思是,&特异功能&这些东西与普度众生无关。不仅如此,&特异功能&对修行本身也是有妨碍的。沉醉于&特异功能&的甜头之中,会阻碍修行者追求更高的心灵境界。&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禅宗一直喜欢用&指月&的比喻,&月&代表&明心见性&以及终极境界,佛法不过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从这个角度讲,佛法本身亦不应执着,何况那些和终极境界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是副产品的&特异功能&!如果说,忘记&明心见性&、执着于佛法是舍本逐末,那么执着于&特异功能&就是舍本逐&渣&了。对&特异功能&的执著心,从义理上讲应像黄檗希运口中的&砍腿&一样砍断。 禅宗发展到后来,十分强调日常生活境界在修行中的位置,即众所周知的&砍柴担水,无非妙道&&平常心是道&。最高妙超越的境界,也就是最日常、最平凡的世界。那么,追求&特异功能&就不仅仅是阻碍修行了,而是与修行背道而驰。黄檗希运这则公案的最后,却是神话故事常见的套路,次要人物对主人公表示折服&&显神通的僧人对黄檗希运说道:&你是大乘根器,我所不及!&说完消失不见。 黄檗希运这则公案中的僧人只是在同行面前露了一手,属于行业内问题;另一则公案则涉及到在大众面前显露&特异功能&的问题。 五台山的隐峰禅师,俗家姓邓,人称邓隐峰。他曾师事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两位宗师级人物,按辈分还是黄檗希运的师叔。他在马祖处开悟,成为一代高僧。据《五灯会元》中的记述,他生性诙谐幽默、潇洒不羁,也具有一身修行所带来的副产品&&神通。有一次他路过淮西,遇到官军与藩镇割据的叛军交战,胜负不分。出于慈悲心,隐峰禅师决定用&特异功能&平息战事。他把锡杖扔向空中,自己则飞身而过,众士兵目瞪口呆。不知是隐峰禅师提前用&特异功能&潜入了士兵们的梦中,还是篡改了他们的记忆,士兵们竟感觉眼前的情形与此前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大家惊讶无比,只顾行注目礼了,顿时无心打仗,一场兵祸消于无形。 按照传统神话的套路,故事至此应该皆大欢喜,可《五灯会元》叙事到此,却笔锋一转,出现了大逆转,这个逆转揭示了禅宗对显露&特异功能&的态度。隐峰禅师使用了神通,他担心这种&特异功能&的使用会&惑众&,于是回到五台山,在金刚窟前圆寂了。隐峰禅师即将圆寂时,诙谐幽默的一面又显露出来。他决定再用一次&特异功能&&&倒立而逝,他的遗体一直倒立在地上,犹如生根一般,众人怎么抬也抬不动。他的妹妹也是出家人,恰好也在,走上前来说道,你活着的时候不守规矩,死了怎么也荧惑众人?说罢一推,隐峰禅师的遗体才倒下。 在大众面前使用&特异功能&,在禅宗认知里是一项很严重的罪过。用其话语来讲,这会&惑众&。&惑众&可以理解为扰乱世俗秩序,打破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微妙平衡。这里还有一层含义是,禅宗希望民众从&明心见性&、追求智慧的规范角度去理解、体验佛教,而不是基于追求&特异功能&的目的。而禅师在大众面前显露&特异功能&,就会扰乱民众的&正信&之心,让大家接近佛教的目的变得不纯。隐峰禅师使用&特异功能&出于慈悲之心,尚且不能逃脱&惑众&之嫌,可见禅宗对这一问题的严厉态度。 现代性的发展造成了知识与信仰的分离,科学与宗教各成系统、互不统属。每当我们用科学的标准来批判那些所谓的&特异功能大师&时,他们会拿出一套科学边界之外的宗教标准来辩解。然而,禅宗的态度证明了,在传统宗教内部一样可以找到批评&特异功能大师&的理论依据。对他们的批评,既可以基于自然科学,也可以基于宗教学。骗术就是骗术,既非科学,和宗教也毫不相干。
[责任编辑:闫秀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从相关信息的发展过程来看,不能说佛教没有在印度兴起。实际上,佛教在印度一个很长历史阶段中,是主要的宗教,只不过随印度教兴起而衰落了。我理解版主的问题是这个意思。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印度的宗教大约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宗教是婆罗门教。把追求人的极端的感官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然后是释迦牟尼佛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佛教。但他把实现涅磐作为人生的目标,这是对婆罗门教的改变。目前的印度教是在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创立的。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唐朝以后。
至于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兴盛一时,后来又衰......
从相关信息的发展过程来看,不能说佛教没有在印度兴起。实际上,佛教在印度一个很长历史阶段中,是主要的宗教,只不过随印度教兴起而衰落了。我理解版主的问题是这个意思。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印度的宗教大约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宗教是婆罗门教。把追求人的极端的感官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然后是释迦牟尼佛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佛教。但他把实现涅磐作为人生的目标,这是对婆罗门教的改变。目前的印度教是在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创立的。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唐朝以后。
至于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兴盛一时,后来又衰落下来,以至于目前在印度的佛教已经很小了,也没有梵文原版的经典,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上看。
比如,婆罗门教的影响。婆罗门教是以追求享受为教义,而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婆罗门教的思想应该说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人的某些特性。而这种思想在今天的印度教中仍然保持着。再比如,佛教在印度时僧侣严格禁止从事生产,日常生活完全靠施舍维持。这对一个社会来讲至少是个负担。佛教在中国传播,后来是不禁止僧人从事生产活动的,可以自我维持,对社会不是负担(唐朝的几次灭佛活动,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大量不从事生产的人员,对社会经济形成负担),这就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的佛教,其实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佛学理论与地方迷信的杂合!!!!!
佛教为什么没有在印度兴起,而却在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到现在了?
答:佛教在印度早兴过了.是因为离佛灭度时间越长,佛法传得越与佛所说不同,所以,在后期时,印度出现一些人,因不了解佛法,而坏法.所以,佛教在印度就兴过了.
然后由达摩传到中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任何事物都有正常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期,鼎盛时期,衰退时期,消失时期,佛法也不例外。其实,佛法在中国和东南亚这边也会经历这些时期,直至消失,不过,那要很长一段日子。也许你是看不到了。呵呵~
印度在佛教兴起前和之后都没有很好的人文文化底蕴和根基,佛和传承衣钵的著名大弟子们住世的正法、像法时期尚可,因圣贤众多,影响力大;但末法时期则会迅速衰微。
中国在佛教兴起前和之后一直有很好的人文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做人的基本原则“仁、义、礼、智、信(非出自孔子,夫子言其述而不作,只是整理)”和佛教做人的基本原则戒“杀、盗、淫、妄、酒”内含出一辙。因此,佛法在中国及汉文化影响地区得以长远存在,而印度、原西域诸国、契丹、西夏、满文等,随其文字消亡,佛法也失去根基。
成为国教了只是时间短,究其根源是他在印度不占统治地位。也可能和他思辩性太强有关,佛死后,信徒们对他理论的理解分歧太大。争吵一天也没停过。哪有这种国教?小乘较保守...
佛教在印度没落,大体上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早期佛教在一些根本的问题上教义不彻底
印度民族的思想基础是婆罗门教建立起来的.婆罗门教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者说是本质...
  荷兰王国现分裂为卢森堡大公国、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
  瑞典王国现分裂为芬兰共和国、挪威王国、瑞典。
  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现分裂为大不列颠及与北爱...
印度共和国
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10.16242亿人(其中13~17岁男5381.2万人,女5043.2万人;18~22岁男4925.7万...
答: 这些只是一种封建迷信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最好还是自己顺其自然吧。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帖子主题: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看看吧,很静心)
共&30016&个阅读者&
军号:2210063 工分:176125
/ 排名:541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看看吧,很静心)
文章提交者:北落紫薇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95-0-1.html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44.慈悲是你最好的。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延伸阅读: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一生唯一爱,一心予一人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看看吧,很静心)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0088 工分:5393
左箭头-小图标
佛里也有精华!现实中也有很多糟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32249 工分:83548
左箭头-小图标
人生无数总结句,总有几句能对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96389 工分:30796
左箭头-小图标
物欲横流的世界即使是心静也只是刹那芳华一般转瞬即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87173 工分:419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96258 工分:19182
左箭头-小图标
什么是真!只有真正感觉到自己才是真!什么是无!反物质可以把一个物质变成没有!无又算什么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0531 头衔:乌龙山政治部干事 工分:2344647
左箭头-小图标
尽管我不信佛,但是,对佛家的很多偈语还是很欣赏,甚至很赞佩的,因为其中很多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很有教益,读了,懂了对人不无补益,收藏了,谢谢楼主,也要谢谢佛教,谢谢佛,只在此点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96610 工分:8915
左箭头-小图标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能做到的有几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8173 头衔:孤灯提单刀 工分:22981
左箭头-小图标
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山还是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60713 工分:519670
/ 排名:800
左箭头-小图标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8173 头衔:孤灯提单刀 工分:22981
左箭头-小图标
静一下好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8398 工分:37010
左箭头-小图标
哈哈!我来静心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19713 工分:70394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原创也顶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3条记录]&分页:
&对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看看吧,很静心)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佛学院招生简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