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为什么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转&&9
改革开房30年来,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生产率也有了长足提高,但这些鲜亮的数据却无助于改善内需,不能不让人想到,问题并不是出在财富的产出环节,而是出在财富的分配环节上。
数据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内需不振并存的悖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7年内下降了请求删除个百分点。在两个用来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上,中国的表现惊人。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11.37倍,而基尼系数也达到了0.4725(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财富分配的两级分化对扩大消费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倒金字塔形”的社会中,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财富,富豪们能够带劲消费,但随着边际效应递减,他们对消费的贡献会下降,并且一定低于“橄榄形”社会里中产阶级对消费的贡献。况且,一个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增加,有钱人会选择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国家。这或许能够刺激美国的消费,但对本国来说,只是黯淡的预期压制消费的又一个证明。
如果中国不能避免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并且实行更加公平的分配,提振内需就将仅仅停留在愿望的阶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点:&&&&
许小年:中国人为什么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国民收入应该向居民倾斜  许小年:  中国要做结构调整困难更大,因为我们的体制刚性,同样也是斯蒂芬?罗奇刚才指出的,中国的结构调整需要增加消费的比重,我完全赞成,但是如何增加消费的比重?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喊了十几年,为什么到现在仍然转变不过去?  这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制度刚性,在刚性制度的约束下,我们的发展模式必然是靠投资驱动,不可能转到消费上,除非打破刚性的体制,才有可能把增长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  为什么这样讲?为了拉动消费,首先要想一想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储蓄率这么高,存钱存这么多,如果中国老百姓不存这么多钱,我们也没有钱去把投资率拉到接近GDP的50%,中国老百姓存钱存这么多,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社保体系不到位,中国的老百姓消费上不去,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美国人消费占GDP70%,我们消费占GDP35%,正好差了一半。  美国人是过度消费,我们消费不足。为什么消费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收入的分配向政府倾斜,不是向居民倾斜,这是我们消费上不去的另外一个原因。在财富积累方面,国民财富的积累速度是落在国有部门的财富积累,央企财富资产的增长速度,我们前国资委的主任卸任的时候报了一份成绩单,那份成绩单也许个人会感到欣慰,作为经济学家看到这份成绩单的时候只会感觉到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在继续恶化。  要刺激消费,就要在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上向居民倾斜,但是这个倾斜不是由政府去杀富济贫,这个倾斜是进行制度改革,在一次分配的市场上和二次分配的市场上体现公平的原则。  收入的分配,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政府和民间的收入分配问题,为什么政府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个收入分配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的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新增长的国民收入,王小鲁做了一个出色的研究,说明我们过去几年间收入的分配大多数集中在最高端的收入组别里,而中层和下层的收入组别收入增长速度远远的落后于高端组别的收入,为什么?  是因为灰色收入的存在,而灰色收入也就是我们讲的寻租。如果不解决寻租的问题,不解决官商勾结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收入分配。这些大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我们花力气来进行研究。  我曾经提议过为了刺激消费,要增加居民的资产,十七大中曾经提到过,要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要增加资产性收入首先要增加资产,否则哪里来资产性收入。增加资产方法很多,把土地还给农民,农民的资产立即就有了,当农民自己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的时候,强拆强迁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我们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以分给13亿民众,国有资产在国资委手里管着,一分钱都不能用于消费,如果分给民众就可以变成消费购买力。有很多的政策,政府与其花“4万亿”扔到“铁公基”里,不如把“4万亿”放到社保里,与其国资委掌握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不如把它放到全国社保基金里,来充实我们的社会保障,使老百姓可以放心的把储蓄拿出来用于消费,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  当然,我提出的这些对策都很少有可能被政府所采纳。之所以很少有可能被政府采纳,是因为这些政策和政府的利益不协调,如何去协调政府和社会的利益?要靠政治体制改革,要靠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够把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协调起来,我们不是不要政府的利益,也要,但是它要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保持一致,保持一致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进行。  “十二五”规划现在正在征求民间意见,本人借舒立同志的讲台提一条意见,请“十二五”规划认真考虑政治体制改革,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瑾)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搜狐证券博客热点
市场无所适从,股市涨涨跌跌,期市欲涨还怕...
搜狐证券社区话题
量能释放得过大,显示出市场恐慌的心态浓厚...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证券媒体封面
证券?大视野
十二五规划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机遇
近期热点关注中国人收入及消费情况调查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香港,走你!钞票,走你!”2013年日历上的1月24日,被郭菲洋洋洒洒地写上了这几个大字,提前两个月,她就计划好了这次购物之旅,“这时候年终奖刚发下来,至少两万元便到手了,今年是我在这家公司的第六个年头,相信年收入还会有所增长。”郭菲计划着去香港玩一趟,顺便“扫荡”一堆化妆品、衣服、鞋子,算是对自己辛苦赚钱一年的奖励,而对于郭菲的旅行淘货规划,父母的态度却是“不支持”,在他们看来,“储蓄才是第一要务”,这么一大笔年终奖收入,去存两年定期才是最划算的,或者拿去买短期产品。郭菲最终还是在父母“也不反对”的态度下实现了去香港的心愿,因为她定期存折上显示出的两个数字让父母很“放心”:工作不满8年,存款27万;其中去年的成绩尤为突出,攒下6万。“当然要以赚钱为主,花钱为辅。并且要先赚钱,再花钱,这样才有底气和信心。”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郭菲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中国人的消费观。在向《小康》明确表明自己消费观念的千余名受访者中,就有将近七百人主张“尽量节俭”。中国人在“左手赚钱、右手花钱”的同时,双手还都要兼顾着“存钱”——因为这才是“核心”——与郭菲一家三口一样有储蓄习惯的国人,占比88.6%,并且四成受访者表示,在2013年,还要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看似“保守”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背后,深藏着怎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动”了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和水平?收入过万者最敢花钱四成人认为收入增加便能更多消费提到消费,便离不开钞票,尤其逢年过节,总有一些关于“钱”的祝福短信在亲朋好友间传递,其中比较生动的一条是:一张百元大钞,两下就能花光,三四朋友聚餐,五百才能买单,六个月的工资,七天就能花光,八次精打细算,久久感叹赚钱不易,实实在在祝愿财神围着你转,天天都有外快赚。幽默的调侃中透露着“钱在囧途”的无奈。短信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在参与“2013”调查的受访者中,2012年全年收入为8至12万元的最多,占比38.5%;其次是4至8万元,占比26.3%;再次是12至16万元,占比19.8%。四成(41.8%)受访者目前的月收入与2012年年初时差不多,还有四成(40.3%)受访者目前的月收入与2012年年初相比略有增加,8.8%的受访者月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只有6.1%的受访者月收入减少了。尽管收入总体看涨,但物价也不甘示弱地增长着,这让六成国人感受到了“钱包缩水”,其中21.7%的人表示物价上涨对自己的消费计划影响很大,40%的人承认影响比较大。这种“恐高”的感受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他们当中,100个人里就会有85个人“控诉”自己的消费计划几乎被物价“绑架”了。即便是月收入为元,甚至达到元的受访者,也会深受物价上涨的“刺激”,他们当中分别有82.4%和80.5%的受访者消费计划会被物价上涨左右。如果自己的收入能够再涨一些,如果自己的账户能够再多一些,如果自己的腰包能够再鼓一些,中国人又怎能集体表示“对抗”不过物价呢?近六成(59.2%)人坦言,对自己消费结构和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而在能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48.6%)。过半受访者坚信年内“涨薪”相信收入“翻番”者仅占两成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收入分配改革已处在攻坚阶段,有待破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更是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您的钞票会更“给力”吗?围绕这一问题,去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分布,调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虽然只有27.6%的国人相信“收入倍增计划”会使自己的收入翻番,但和郭菲一样,相信自己在2013年收入会增加的人却达到了55.5%的比重。不过,中国的一个特点是“收入并不完全体现消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是消费者行为与趋势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他发现,很多人收入很高,却并不怎么消费,这在五十岁以上的富裕阶层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消费者自己报告的收入也并不代表实际收入。”肖明超进一步解释称,中国人报告的收入往往只是工资收入,而并没有加上其他渠道所得,“中国消费者有不露富的文化。”“不露富”的中国人大多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仅有21%的人主张“尽量消费”;33.6%的人购买单件价格为1000元以上的商品时就需要提前准备或和家里人商量;58.5%的人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打折或促销信息非常关注。除了民众消费观念状况以外,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也是衡量“中国消费小康指数”的主要方面,《小康》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80.9分,比上年度的79.8分增加1.1分。其中,上述五方面指数分别为72.5、80.2、75.1、91.4和80.1分,分别比上年增加1.2、1.1、1.4、0.1和2.1分。月收入十大去向日常饮食、基本生活用品花费最多刚退休不久的陈文最近突然感到“钱不够花”了,倒也并不是真的“入不敷出”,而是“钱包瘪得很快”。“拿50块钱去菜市场,只要一破开,这钱不一会儿就花得差不多了,元旦前苦瓜还是四五元钱一斤,现在变成了九元一斤,家常菜西红柿也要四元一斤,一两元一斤的菜基本上没有。”和陈文一样在这个“气温猛降”的冬季感受到“菜价猛涨”势头的中国人并不在少数,微博上,“菜价猛涨”成为了迅速聚集人气的“微话题”,截至1月10日,已达到1613085条的讨论规模。而“涨价”还不只是人们的感受而已,最能说明问题的农业部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有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4.17元,环比涨4.5%,为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55.0%。除蔬菜、肉品外,牛奶、食用油、方便面等食品也在超市中纷纷“领涨”其他生活用品。陈文打开智能手机上的“账本”软件一看,从去年5月到现在,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吃货”——日常饮食,竟成为了她每月的最大开销,而以前,她的最大开销或者是基本生活用品,或者是服装服饰,还有时候是通讯费,根本轮不上“吃”成为主宰消费的主角。如果真的用“吃货”来定义将月收入主要用于日常饮食的那些人,中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胃口”的民族了,因为这样的人足足占到了六成,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日常饮食也顺理成章地排在了“中国人月收入十大用途”榜单的首位,而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子女的养育教育、储蓄、住房、社交应酬、通讯、交通、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则通通拼不过“吃”,只能分列第二至十位。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日常饮食和购买基本生活用品也都是他们的最大开销,不同的是,18至25岁群体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花费较多;26至35岁群体用于住房的消费较多;36至45岁群体用于子女养育教育和社交应酬的花费较多;46至55岁群体用于子女养育教育和储蓄的花费较多;而55岁以上群体则是用于本人或家人医疗的花费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年度的“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中,日常饮食和服装服饰均未能进入到“中国人月收入十大用途”榜单的前五位。为什么要消费?质量为王,价格驱动,功能所需价格、品牌、质量、功能、款式、产地、服务、购物环境……诸多因素中,哪项会让消费者动心,并最终将消费心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行为?质量成为了最多数受访者的选择—&#%的人认同“质量为王”;价格作为与收入、消费最直接的挂钩者,对于购买行为的驱动力也显得十足而强劲——70%的人支持“价格驱动”;有观点认为“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而产品即便是真的“会说话”,也需要找到“懂你”的人才行,所以,也有41.6%的人表示“功能所需”,他们的购买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功能因素的影响。尽管品牌因素只被公众排在了第四位,但它却是影响消费问题研究者们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市场部副主任佘贤君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在他看来,中国人买东西最看重的是物美价廉,“中国人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而价格的背后就是质量,所以这两项会排在前面。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假如你要买一台洗衣机,你又不是专家,你怎么知道它质量的好坏呢?”佘贤君分析说,“所以,对于质量的认知实际上就是品牌的传播,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品牌。”佘贤君将品牌的概念提升到“品牌是消费者心理的认知”的高度,他认为越成熟的消费者就越看重品牌,“因为他了解这个市场。”同样看重品牌的还有肖明超,他更加强调品牌的品质,“我们所提到的品牌,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度的概念,品牌实际上更多代表的是品质的支撑,代表的是可靠性和保障。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品牌垄断了消费者的认识和选择,公众对品牌的期望是很高的,因此,大的品牌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国人还爱“存钱”吗?四成人今年要更多地储蓄除了消费之外,对于自己的收入,中国人更加热衷的是把钱存起来。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2011年年底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而中国的储蓄率为56%。“中国人储蓄成瘾”的现象还引起了外媒的注意,美国《纽约时报》曾刊文分析称,“中国的高储蓄源于对饥荒的记忆”。从2011年底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世界和中国又经历了什么?欧债危机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产能过剩,国内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储蓄”的中国人更多了。《小康》调查显示,2013年,四成人表示将要更多地储蓄——47%这个数字,比2011年要更多储蓄的人占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三成人表示今年将要更多地投资——33%这个数字,比2011年要更多投资的人占比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虽然“爱投资”的人大幅下降,但这份“爱”却并没有更多地转移到“消费”上,表示今年将要更多地消费的人刚刚达到两成——20%这个数字,只比2011年要更多消费的人占比多了4.4个百分点,而比2010年要更多消费的人占比还少了0.6个百分点。佘贤君也是《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这本书的作者,他在这本致力于探索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书的前言部分写道:“消费”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对于一贯崇尚“节约”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棘手的新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节约,喜欢储蓄,要想让中国人积极地消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小康》记者,消费、储蓄和投资三者之间是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关系。“目前我们国家的投资渠道相对比较少,两三年前的时候,和房地产市场还都可以,珠宝价格上涨也很快,所以那时候投资的人还相对较多,而从去年到今年,在股市跌破2000点、房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投资渠道和机会已经非常少了,那么选择储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储蓄也算是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例如活期存款,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缺点是收益性较低,但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储蓄。”谁在天天网购?九成人有网购经历还有几个数字值得关注:大部分国人每月自由支配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仅为10%至30%;67.4%的人会根据收入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生育子女,因为这会带来一笔相当大的消费支出;43.7%的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防备突然需要大笔开销的事情,42.8%的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防备自己或家人生病,40%的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育子女。这些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既“不敢消费”也“不能消费”的真实心理。赵萍分析认为,当前房地产价格虽然并没有迅猛上涨,但是绝对价格仍旧远远超出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会认为如果不攒钱的话,将来想拥有一套房子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敢花钱;从更大的方面来看,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就进入经济中速增长的阶段,从两位数的增长调为一位数的增长,而且今年的增长目标也低于8%,在现在这样一个较高增速,但不是高增速的背景下,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并不是特别看好。在赵萍看来,只有扭转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消费倾向,而出台收入分配改革这样的政策会对此有大的帮助,“但最关键的还是政策出台后会不会有大的动作。”消费问题终究要回到收入的“原点”,如果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不饱和,又怎能进一步考虑消费、投资和储蓄?国人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有何期待?《小康》调查显示,30.5%的受访者希望这一改革能够遏制权力腐败,打击灰色收入;28.5%的受访者期冀这一改革能够促进加快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24.6%的受访者盼望这一改革能够起到规范分配秩序的作用;还有16.4%的受访者寄望于这项改革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工同酬,等等。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消费的一大亮点便是电商创造了消费神话,中国消费者也更加关注“消费与安全”。虽然目前中国人的日常消费还以在实体店(55.1%)进行为主,但是已经有22.8%的国人以网购为主了,并且在26至35岁群体中,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4.3%;还有22%的国人在实体店与网购平台所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等都“差不多”。在参与“2013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中,多达95.5%的人有网购经历。在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或价格及服务欺诈时,也有48.3%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而这些数字,都让我们有理由对2013年的中国消费充满期待,也让我们对未来中国消费有了“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小康》特约记者欧阳海燕,实习记者顾彬、宋清源对本组报道亦有贡献)图表:钞票,走你!;个人实际年收入16~20万元 7.9%4~8万元 26.3%8~12万元 38.5%12~16万元 19.8%4万元以内 4%20万元以上 3.7%月收入·十大用途日常饮食 61.4%购买基本生活用品 53.9%服装服饰 33.3%子女的养育教育 31.5%储 蓄 31.2%住房(偿还房屋贷款或支付房租) 30.8%社交/应酬 30.5%通 讯 27.6%交 通 23.3%文化/娱乐/休闲消费 20.4%年度·影响中国人购买行为的因素变化2010更多投资 45.5%更多储蓄 33.9%更多消费 20.6%2011更多投资 50.5%更多储蓄 33.8%更多消费 15.6%2012更多投资 47.0%更多储蓄 33.0%更多消费 20.0%参访者基本信息男 51.9%女 48.1%年 龄18岁~25岁 17.2%26岁~35岁 34.9%36岁~45岁 32.3%46岁~55岁 11.8%55岁以上 3.9%收 入3000元以下 4.0%元 15.7%元 35.1%元 28.9% 10000元以上 16.4%单位性质国家机关 8.5%事业单位 22.3%国有企业 15.8%民营企业 32.2%合资和外资企业 11.9%自主创业 2.5%其他 3.2%正在上学或没有工作 3.7%职 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务员 18.2%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 12.0%公司/企业一般职员/职工 34.5%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媒体/IT等专业人员 24.6%学生 0.7%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 4.0%农民、农民工 2.4%下岗、待业或无业人员 1.0%其他 0.5%退休 2.3%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0.2%高中/中专/职高 5.3%大专 21.2%大学本科 60.0%研究生及以上 13.2%所在区域东部 36.4%中部 29.7%西部 33.9%问卷调查全国执行周期:日至21日有效问卷量:1012份制图/桂颖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xiaoyul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中国人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恶化?
腾讯理财特约
正在加载...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为什么国人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恶化?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下面的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值得大家细细品读。作者: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陈志武在我们思考、讨论中国收入差距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回到所谓“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到底该侧重哪一方的老框架上,而是必须看到现代经济的特征,认清新型行业在创造价值时跟传统产业的差异,否则在政策层面难以对症下药。各社会的制度不同,收入差距的程度当然也各异。特别是政府权力在资源配置、定价机制中的角色越大,社会群体间的收入机会就越不等,掌握权力或贴近权力的“特权”群体就越能获得超额收入的机会。例如,政府可以规定只有北京出生的人才能进入和电力行业,而湖南人只能种田,这样,北京出生的和湖南出生的人之间,收入机会就会有天壤之别。我过去的研究也表明,政府权力越大的社会,往往也是收入机会越不平等的社会。在从制度层面找原因之前,我们先看看现代技术带来的收入机会差别。姚明在退出职业篮球赛之前,平均每打一场球的收入是25万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5个美国家庭的年收入,近30个中国家庭的年收入。对于习惯于劳动价值论的人来说,打一场篮球赛赚25万美元,怎么也难以从劳动时间和强度来解释。这是贪婪、是资本主义制度所致,还是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必然副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否则我们就会对当今社会、经济做出误判。3、商业模式影响收入分配结构在传统的中国、美国以及其他社会,一般人都有中等收入机会。在铁路、汽车、飞机、电话出现之前,各村、各镇基本是相互分隔的局部市场,那时没有像这样的连锁店集团公司,任何规模化的家电日用品生产、运输与销售都不可能实现。人工运货的距离也许可达二三十公里,但更远则体力难以支撑;即使马车和驴车可使运输距离增加,但由于没有现今宽阔的公路网,马车运输的有限容量和高额成本还是极大限制了生产规模与市场范围的扩张。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扩大也跟资本市场有关,而由资本市场产生的财富差距表象对社会不是坏事,而是积极的事。为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又对比一下。在缺乏资本市场的社会里,说“张三很有钱”,意思是“张三过去赚了很多钱,并且积攒下来没花掉”,“有钱”、“财富”更多指“过去的收入”。毕竟人的生命有限,靠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累积到最后,个人财富、家庭财富最多如前面所说,以“万两银子”计算,不会以“亿两银子”计算。由此看到,今天有那么多亿万富翁,部分是资本市场所致,因资本市场对未来做定价而来,是资本市场量化了未来收入预期才有了那么多的亿万富翁,而不是因为、资本家更贪婪或更剥削的结果。对于由资本市场带来的这种财富差距幻觉,政策和法律层面不一定需要做出反应,因为过去和现今社会都有未来收入预期,只是一个没对这些定价,另一个对此进行了定价。5、挑战在哪里?收入差距、财富差距在恶化,这是现实,也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致背景。恶化的起因很多,其中,交通运输技术、、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赢者通吃”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延伸,这样,有能力的群体成为世界佼佼者,享受前所未有的收入,集中大量财富;而规模化商业模式一方面造就一批新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将许多传统夫妻店挤出,让众多资产阶级加入工薪大军。这些因素使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往两个极端分化。【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自媒体账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讯无关。我们尊重自媒体知识产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腾讯QQ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parryzha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