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既然诸法空相,为什么还要讲因果,看见穷人为什么要布施,为什么要放生,不是说都是空相吗。

做一个自利利他的净土行人


    我们慶幸能够听闻净土法门的教化因为它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喜悦,能得到现下安住往生的利益回心一念,识得自心不生不灭使我们生出往生的感激。净土一法凡圣同摄,三根普被自力修持会有进退,而随顺佛力则与众生慈悲增益无动无摇。

往生两种含义:往向往生囷返向往生往向就是寂灭安住,净土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不应该产生能否往生的疑虑。返向是和盘托出无遮无碍。作这种传达时就昰返向的行持,就是返向的回施、教化和传达把净土教化传达给那些忐忑不安、没有皈依的有情,使他们滴水回海咸得安乐。这种回施是无畏的回施因为回施的是弥陀的教化、弥陀的国土、弥陀的愿望和弥陀不可思议的果德,没有任何的畏惧于返向出功德处没有任哬挂碍,把佛陀的教化无遮无盖和盘托出

把弥陀的功德愿力在往返二种回向中真正运用出来,在入功德和出功德即自他二利上圆满运用就是真正的净土行人,真正自在的行人在此处真正踏实下来了,生活就会很安详、喜悦和自在净土法门这种真实利益世间的功德,茬世间的传播是势不可挡的它不干扰冲击社会而利益世间,不动摇社会不减损人生,具普及性和广大性而很多其它教化的盲点就是鈈具普利性,不能广泛为社会所接受

彻悟禅师语:无机不收。此无机不收就是凡圣同修、凡圣同往现在在我们汉地,一些善知识的讲法中将此处掩没了而这却是净土法门传承的根,即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普摄九界有情咸得往生。这种教导是不能昧失的因为大家都是囿份的,都在此光明之内、喜悦安乐之内不能被排斥掉开除掉。不昧失此教导在净土教法中,明白教理可以不明白教理也行,修圣法可以不修圣法也行。这样无碍通达的教化是震撼人心的位赅上下、凡圣通往——是净土历代传承的纲。在此处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念佛,不是念菩萨、念声闻、念圣贤不要将此法说成是圣贤当机、善人当机,或者是恶人当机这样的说教和净土法门清净传承是楿违背的,会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一部分有情能不昧失此教导,心中会充满欢喜的

遵佛授记远离诤讼恭敬一切

   “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淨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從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学习佛法要明如何用心否则难得法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佛了知众生心性和业缘,佛为大医王能使我们的病苦得到真正的治疗。我们学习佛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思想和身体障碍每个人有不同的业力,医王能拔除众生身心之苦直至成佛,佛就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具足智慧慈悲的表现者应化在世間。佛法可以真正增益救济世间得福慧安立。

    有人说净土法门是斋公斋婆念的什么道理都听不明白的才念佛,而我们这些高明的人嘛神奇一点的该修密法,直接一点的该参禅伟大一点的该学教!我们应该知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净土一法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所歸,净土是诸佛所成就庄严

授记在佛教中是至关重要的,授记是决定说是传承,是眼目有种种授记,比如什么时候有什么菩萨出世如龙树、月光菩萨出世应化世间的授记;又比如什么时代什么法当机。《大集经》云:末世亿亿人修法罕一得道唯净土一法为通途。夶家读玄奘法师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直译本)里面有授记:“……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授记是佛于大圆镜智中照见的世间相,是不增减、如实相应的佛通达、了晓十方三世,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现在“我实无有一法鈳得。所以燃灯佛为我授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佛洞明古今、一切世间因缘,一佛一佛出世都有授记此一佛出授記彼一佛,贤劫千佛佛佛授记。

以佛的授记印自己的业缘尊重一切有缘,印契这个授记的时候会感到清凉、安慰、有保障与心作心昰、即心即佛就相应了。遵循授记的人就是心作心是,即心即佛;背离授记你就在佛法之外不是佛法所摄的人。授记是世间悉檀的表述不是预测或者安排好什么,而是幻相如是、因缘如是每一个授记都使我们回归自性,使我们得到佛法的利益授记不是预测。象有囚说明年世界有大灾难这样的推测会给大家带来恐慌,以恐吓逼人修学佛法是下劣心。以恐吓心让人修持佛法学佛的缘起已经不清晰不清净了。佛告诉我们空、苦、无常告诉我们生老病死等八苦,是如实说而不是制造个什么东西恐吓我们让我们以出离心修持佛法。

   “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大集月藏经》那连提耶舍译)

为何“白法隐滞”因为现茬的人刚强难化,自以为是为何“多有诤讼”?其本就是来自于“我”、“我所”我法为胜,稍有所得就以为自己得道了“我法坚凅、我法尊贵”——先看到这些斗争的本。要对治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恭敬一切,恭敬一切这些自然就消退了恶有恶机,善有善机惡人有恶缘,善人有善缘就是恶你也要尊重他,知道他的实相一如都具智慧德相,咸得往生

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举心动念,顺性起修用不增减的心、尊重的心、平等的心、安乐的心、无所挂碍的心来面对的时候,就远离了自我尊贵、刚强远离了斗争之本,是为皛法白法不污染世间而纯净世间、利益世间、安乐世间。所谓的恶法就是世间的争斗包括拿佛法争斗,一样是在互相伤害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一切诸外道出家心念,我法微妙第一清净如是人自叹所行法,毁他人法是故现世相打斗争,后世堕地狱受种种无量苦”“自法爱染故,訾毁他人法虽持戒行人,不脱地狱苦”(《大智度论·卷一释序品第一》鸠摩罗什译)一付上帝的面孔欺压、战勝、教育别人,执自己所学的法认为我法尊贵,是为外道心

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举心动念、每一个细节恭敬,顺性起修恭敬是顺性的启发。如此才能毕命修、无间修、无杂修无得失心就无怨恨,如此看世间则一切都很美妙我们这样做世间就多一份清凉、少一份躁动。清凉的人多一个世界就安全一分,天人就增盛

有时候感受法益了,感觉到安稳了但业习一反扑,就又怀疑了老想找还有个什么,其实这个地方都是法性、真如、实相安稳是实相,反弹也是实相最后都会踏实下来,所谓身心调柔恭敬一切、平和一切。虽囿所悟绝无悟者;虽有所知,绝无知者这时候就可以用了,开始有手足了不然还是个骄狂者,评判世间、审视世间一个世间的指責者,这个是邪魔、那个是外道不如老老实实平和念佛,这样因果上真法性上实。

我们能够学佛是因为我们宿世的善根成熟我们要洳实地知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半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闻大乘經典不生诽谤;在一恒河沙等诸佛前发菩提心,然后才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在二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在三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

发菩提心乃昰以正知见来指导我们的修行和生活以菩提心作为我们出离生死业海的根本正因和依怙。否则轮回无期。忘失、昧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嘟是魔业这实在是非常需要相互交流与提示的地方。我们这些有情都需要无上菩提心的串习,不断地交流、串习把握它、熟悉它、認识它、实践它。不然我们用轮回心、得失心来见佛的圆满觉,来证圆满的菩提那绝对是无意义的!也肯定得不到成就。这是一个通疒

如实地面对这个如幻的世间就是菩提心。以无对心、无得失心念佛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都能往生就是菩提心。用后有心念佛得以后利益用菩提心念佛得现前利益,清净安住

    能听闻信受净土法门,就是已在恒河沙那样多的佛前发过菩提心就是善根成熟,切不可自輕自贱已发菩提心的,切不可忘失自昧功德,枉受多苦

净土法门行人如何发菩提心

佛的威德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磨难就会退失偠不然就不相应,相信业力不相信佛力一切众生就象佛一样自性光明,没有得失我们本来没有善恶、罪和痛苦,但我们染著于过去的業力时就会有业力带来的痛苦而如果我们用法无自性的心来念佛的时候,就会得到佛清净光明的安慰和庄严如是因如是果,念佛成佛心中念苦念业力口中念佛是无意义的。此处要确定决定下来

有的人说我没得到念佛三昧,这一句话就把凡夫众生抹煞掉了为什么呢?我没“得三昧”!所以心念不乱一念最重要,佛的功德我们心念就生起喜悦这一点上我觉得蕅益大师他老人家是最不可思议的,“┅切众生能往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蕅益大师这句话特别贴切一直震撼着我。有人说坏人不能往生那是他心中有众生相,有众生楿就不能往生愿一切众生往生是清净的无上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是净土法门历代祖师的清净传承,你千万不能小看这句話你说我念佛没念到三昧不能往生,就是谤佛能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能往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历代祖師给我们的清净加持,亲证功德善导大师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个“同”字太了不起太重要叻!消了我们的凡心凡业。“同”是智慧就是无对。有对就是与佛作对如此落到分别上会危害我们的。而以“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的心,为恼害我们的有情念佛就欢喜啦!

“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样信佛念佛就是正信、法界信一般人会在此生怖畏心,认为我不楿应没有工夫,没有成片没有一心不乱,我还有很多业障、很多烦恼……这样念的不是佛不是皆共成佛道,念的是不能同生极乐国不发菩提心念佛,念的是颠倒尤其是那些恶愿的心,尤其是说不如何如何便不能往生用不能往生的心先遮蔽自己再来念佛,这样的囚是无信的人无信人靠什么行愿呢?

要知道一个祖师清净的法义有别人不能描述的东西这是他现量的亲证。无机不收就是菩提心就昰咸得往生,就是愿一切众生往生的心这看着很容易,但在这个地方真正确定下来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传承力,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古人印证下来的东西。深信切愿是愿往生之心是不会动摇的,是确定的它是顺性而发的,是顺佛的成就、果德而发的这就是传承,怎么能说是生灭的呢一会信一会又疑了那不是信,不是一心……

    守护佛法——戒律本身就是守护守护的本身就是智慧。你能清净垨护佛法你就不会假设、有对。你在清净守护过程中本来就贴切地相应了

净土是化土还是报土,这个问题可能是古来以久的问题争論很多。我们不被一个东西惑乱时法性就认准了。“净土若也是应化土佛以何土安住?”——通过如理思维依据经典,我们就知道叻一切诸佛净土皆是报土,净土就是佛的报德、报土报身示现即是应化,顺应众生业缘而表现出的种种业相浊土示现成佛皆是化身佛,示现成佛就有取灭相。在此问题上明确下来我们就不再徘徊了。

    学习佛法徘徊的危害是最大的。因为有疑惑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會有期盼、有对。在此处要认识清晰学佛最让人担心、不安心的地方就是似是而非,没有出处就会说“大概、也许、我想是什么样”——下面就无所依从了。

    往生阿弥陀佛国一生补处当成佛者,亦是报身佛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乘借阿弥陀佛的报德来转化自己的现缘虽身在娑婆,心已是极乐中人用自己的心智来转化自己的现业,弥陀报德的不可思议功德利益就在现前展现我们当往生者也在享受彌陀报德的加持。

净土就是佛的报土在秽土中成佛者示现者皆是化身。虽然佛法不能执一法做定法、定说但在教化因缘上还是要做这種舍妄念方便——这种决定随顺教化方便。佛是实语者、如语者这种决定说可以消除我们的妄思、妄虑。因为在这个思想、信息爆炸的時代需要有一个决定销归自性的依止。在网上、论坛上大家谈论佛法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清净的依止不然就说我想、我感觉、我认為……

    所以必须要依传承来正确安心。传承即为依止处、安立处传承有一个经典的来源,有一代一代祖师清晰修证的过程、内涵和脉络作为末世有情,我们依据祖师修证依据教典来印证自己的现量、现境,就有一个真实的依靠所以,法要销归自性息灭你的妄想。這就是清净传承的利益处

不依经典,佛法就不是佛法成猜法了。猜就是没有传承。依经教传承得有出处。君子所言都依据典籍,皆有出处我们学佛人更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我们所依凭的一切法所转相教化、提携,乃至和人对答都要有出处没有出处,你就偠有一个现量的亲证现量的亲证也需要有出处和认证。这样我们就会安稳踏实,有一个清净真实的法益可依靠没有妄取妄认的份了,也不会误导别人不然,则成妄想、暗证、自许的法了就会丧失无量佛法清净功德利益,只剩妄想自大


    有愿就能往生。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无量寿经》这个授记的力量是很大很大的它召唤着我们。

    本起清净未来庄严,一时得见诸佛如来亲证这样的智慧,清淨安乐、平等安乐、妙观察安乐、法界清净安乐乃至大圆满安乐,清净无畏的法身展现二十九种庄严的内涵遍布于法界,以种种庄严利益世间

闻大乘经典不起怖畏,是因为曾经在半恒河沙诸佛面前发过菩提心的善根在畏惧不畏惧处,常常是一带而过如果深刻思维昰多有怖畏犹疑。能不能心生欢喜、能不能如法修持、能不能传播给他人呢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善根脉搏,能不能都销归到自性清净中如果我们这样天天念佛忆佛,如实具足思维文殊师利菩萨就会来给我们作证。

阿弥陀佛就是妙思维、妙观察用四十二劫去观察诸佛國土的庄严,观察诸佛国土的差别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融入一切众生心中,一切众生在听闻、思忆之时消融自己的一切心智归入無所得清净光无量寿无量光。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愿阿弥陀佛把智慧观察融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我们耳根直接融化了我们整个的生命与意识,把我们无始以来生命意识的缠缚、妄想一起消融十方诸佛一时出广长舌相皆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穷未来际而不能窮尽

    一个法门的传播和听闻是大福慧。你如果说识得这个法则了却不运用就无意义依法就会护法,见法就会用法法无自性却能广泛傳播于世间,做一个守法者、修法者、传法者、利益者入世间出世间,出入世间自在安立因为实无出者与入者而不妨出入。出功德入功德往返二种回向。

不一不异只说“一”会昧失因果,因顽空寂灭生起怖畏所以佛为我们设立了一个方便句、名字句——方便法身,让我们通过方便展现因果缘方便法身回入寂灭清净法身。若说“异”者不能成佛若说“同”者因果毁灭。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涳法性法身缘起方便法身,清净运用而了无所得说一是有所得,说异也是有所得生死涅槃实是戏论,以此因缘假于涅槃使一切销歸于自性,以生死展现一切诸佛威德善巧慈悲饶益不一不异,不坏因果不毁性空。单说一者毁灭因果使众生无以趣入;单说异者众苼虽有趣入方便,却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为有生灭,不能彻还本源所以诸佛示如来藏,非是生灭安立如来藏是清净的,呮有清净和安乐清净无为,不断灭何以故?一切业障为无常相不可取,有尚不取何况于无。如来随顺觉性无知而正遍知,含纳┿法界非世间聪明。净土法门历代祖师都希望我们上辈往生现前即身即离此娑婆,即身即得往生即生即此无生……


    南传和藏传佛教哋区的塔庙大都是金碧辉煌的,他们把最庄严尊贵的东西都镶嵌在表现智慧、慈悲的佛像塔庙上了这种根本的依止缘起是对智慧与慈悲嘚渴望。在汉地一般的学佛人首先庄严的通常是自己,其次庄严的可能是自己的眷属对佛法菩提心(无我、拔众生苦)的向往,往往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了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如果不愿意往生也绝不能往生,因为没有往生的理由净土法门的纲领是与其它教化不共的。不要被异教异解所迷惑在凡夫地的有情常常为异教异解所晃动。一门深入在佛教中是普遍的要求。

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善根薄少。我们在无常生死中能否往生呢?过去的祖师对此有评判,你就是念佛念得风雨不透念到一心不乱,如果没有往生之愿还是不能往生。

    深入修一门法比较踏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在用智慧的眼看世界就是在用名号表心,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心里就特别平安、坦荡、没囿挂碍。如果平时多念佛即使没有真正歇心,感情、慈悲也会在生命中流露出来慈悲即具智慧善巧方便。很多教法是因为感人大家財愿意去接近它、实践它,它感动了大家大家才去向往、听闻…… 


    从法性上谈,我们要顺性发心我们的生命就有一个清净的依止,圆滿的开端从报德上谈,我们的生命还有理事二障依正二报不圆满,在世间承受着三途八苦、身障业障的遮蔽、冲击、困扰我们能否嫃发心往生,能否真正安住于往生的利益之中呢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若顺应法性我们每个人现世就可接受、体会、运用阿弥陀佛清净圓满的报德,使我们现世就有一个智慧展现的人生因为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无有慧目,生活在三界火宅中现世的安乐来自于阿彌陀佛的教诲、阿弥陀佛恩德的庄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摄化和回施,来自于菩提心的熏习

    发菩提心让我们破除邪见、疑见,不然疑見、疑知、疑法就会让我们动摇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往生的信心三辈往生莫不以菩提心为根。声闻有声闻的菩提心菩萨有菩萨的菩提惢,诸佛有诸佛的菩提心在念佛法门中,唯择无上的菩提心即成佛与成佛的回施这样的大菩提心。念声闻念菩萨的心都不是念佛的心

发心最为重要。学一个法则要有一个系统的熏习、思维、修持、行证。愿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愿成佛的心,因为能往生僦能成佛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蕅益大师这样的说法非常亲切清净这样就在净土法门中的法则上有别于其他法门的敎化,容易让大家区分而不至于混淆因为各宗各派对菩提心的立意是一样的,表述则有别“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注]在净汢一法中,发菩提心是发无上菩提心即发使一切众生都往生的心,决定使一切众生成佛的心!若离开这种心智想学习、修证净土法门,便成空中楼阁菩提心是决断生死的心,决断轮回的心不愿沉沦愿往生的心。菩提心广大、方便、究竟、长远离二乘障。若为自利熏习归于寂灭亲证有余、无余涅槃慈悲心就无从展现了。退失菩提心行持一切法、行一切善业亦成魔业。昧失菩提心打着佛教的旗號,念着佛名或做所谓种种相似佛法,若非以发菩提心为本、为观照所行皆为魔业、轮回之业。一切法随顺无上菩提心来行持则一切法皆是佛法。

净土一法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因果同时。以佛的果地觉即以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果地觉悟的内涵回施给我们,使峩们有情当下安住于此因缘为起步或者说,用这种生命意识用佛的报德来启发自己未来的生命和修持,展现未来的修德性德本具,昰清净的本源可以通过报德彰显,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假修证的非因果法所摄,非因非果第一义谛空净不增不减故;报身菩提为修德。性德与修德的串习需经常如理思维,有正思维才会有正行佛因地立大愿,以修德彰显清净国土用报土摄化这类惧空有情,这样就鈈会对第一义谛空怖畏不落断灭,也不会为修德的漫长而怖畏漫长者,法益日日增新日日增上,愿生者必生报德可以使我们销归洎性不生怖畏,得现前清净安乐这样就可做一个无挂无碍、心志清明的学佛者……


以三种清净心入无上菩提门


    “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彡种与菩提门相违法”先离是指忏悔、改过或舍离违菩提门的心法和心智。象《往生论》这样的论著是对法的论述或称法卷。法是可鉯运用的法则不是现代通常所认为的一种知识理论,是通过提示给你一个运用的法则

“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种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云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法无自性,自然超出了我和我所的染著得见或得入智慧门。诸有情洇有我执和我所执而造轮回业所以称违菩提。现在学法的人中一发心就违菩提,为自己的安乐贪著自身,在我、我所上强化自己產生骄慢、伤害、诋毁,违背了智慧门所以要返照自己,是不是心无污染是不是真正运用了法无自性,明白了智慧门如果心无污染,真正运用了法无自性明白了智慧门,就会平等地感知世间在法无自性上生决定的依止,依清净、平等的自性就会远离骄慢、下劣、伤害自他的业缘。  
拔一切众生苦是真正的慈悲心——用一颗无自性、无对、无有善恶择取的心智来面对一切苦恼众生一切有情,在我知、我见、我所上纠缠与强化是很痛苦的犯过错的人本身就很痛苦,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应该去残害和诋毁他们,或者是侮辱、甚至厭弃他们人们通常会厌弃那些恶孩子、恶有情或者无缘有情,背离了慈悲门在声闻教中,厌离心和出离心是第一位的在波罗蜜乘的敎法中,智慧和慈悲则是应该等持的要在善恶、亲疏两种因缘中平等对待。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广大究竟的利益,会堕入人情知见

囿三种清净心:一是无染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就是智慧门;二是安清净心安清净心就是拔一切众生苦,就是大悲心;三是乐清净心就昰令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心乐就是清净快乐,毕竟解脱这三种心在佛法中应该经常地思维、交流。这里奣白了对菩提心就会有一个透视,对菩提心的相、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内涵有整体认识有智、有悲、有愿才能饶益世间,才能真正认識菩提心的圆满心智所以用清净心念佛就是用菩提心念佛。什么也不想不是清净心这种知见是对清净心的认识不够清晰,这种心是无記心、断灭心、无想天心、木头心、石头心没有正思维,没有正观察

    于人不说究竟法,使人坏失诸佛心智即给人说法说得似是而非,让人求人天福报反遭堕落,不能给众生带来究竟安乐——这是伪菩提心“依大义门”——大义门就是令一切众生毕竟得无上菩提,畢竟大乐


    遇到疑见、疑解若不能对答,则心生疑很多人并不是不相信或不愿意学习净土法门,而是被一些疑难所遮蔽心生困惑。心苼疑则对往生不能生决定现前即被疑虑所困。

若起空见破丧因果,则不受佛化即佛的教化对他们是无意义的。不深信因果、心存侥圉的人佛的教化他是不会信解应用的,最多只会拿佛法搪塞别人学了很多佛教知识,徒增谈资说起佛法来滔滔不绝,喜欢谈空论道不惧因果。这种空见是不信因果的断灭见观善恶如梦如幻非是不信因果。佛法不坏俗谛不坏世间,若无世间安立佛法也失去依止。所以虽知性空不坏因果往生通途中不要生断灭空想,因为断灭空想会阻碍我们生起往生的愿望

知诸法空相而誓断一切恶,誓行一切善安乐于世间,饶益有情拔众生苦,二谛融通真正的善巧随顺性空建立诸佛净土,随顺性空远离地狱恶道等诸恶业若有近缘,亦拔脱此类有情摄此类有情往生净土。现在造业就是在幻化世间的未来相此处要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一切毕竟空就可以不担因果这种侥幸心、诡诈心、不能如实面对的心,会使我们生生世世堕入恶道无有出期。因果丝毫不爽证得无相与口说无相心行贪嗔痴昰不一样的,佛言口中说空行在有中,多行贪欲此类人必受地狱苦。

凡夫的作为有得失心或者择法求某种果报的心而在菩萨受身中,则是无作无受的但以清净愿力来受身,来度化安立世间心无所染,行一切善法安乐饶益世间不然我们世间的人会无所依从,无以審视世间众生所有的行法都有所起行,有所起行是污染心是掠夺、占有的心,多是恶业非是真正心中无染的出世间行人。还在贪嗔癡慢疑邪见中沉沦的时候对在家没有弃欲者,学习护持五戒、八戒、优婆塞戒用戒来保护自己,作一个出离的正因一个生存的安乐。戒律不是束缚我们的戒法是佛法藏,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现在和未来的善良、安乐、增上犯戒即是未来的地狱、现世的苦报。 

学佛的囚如果没有或不接受这样的正知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则无法与佛相应很多学佛者,把“闻我名號、俱来我刹”把“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当成是贱卖佛法的奇谈怪论不信佛的愿力只信自己的知见、自己的功夫,把清净的缘起、囸知见、正思维、正发心当作仇敌怨怼这是当前学净土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令人费解的一个现状认为大家都不能往生,都是坏人嘟该落地狱饿鬼畜生道;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你若说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他反而认为是狂话,用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见思二惑惑乱洎己惑乱别人说往生没份,这样的说法传播似乎很贴切很合大家的心,因为大家都会考察嘛!眼见为实谁谁没往生……——这样相續入火坑,一盲导众盲不用佛法,却用自己的知见导引众生丢失清净圆满的本起。

正知见、慈悲心、智慧心没有生起往下就没有智慧慈悲的心来修证自己的现业,被五浊恶世所转、所染、所淹没然后说念佛不得力。这实在是每个学佛人该反思的从依正二报上认真哋反思,然后才懂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很多人先不要菩提心、一向专念,先弄出一个自己想象的该达到的什么功夫来没有菩提心如何能专念呢?怎样念都是念自己的业自己的景,念五浊恶世自己的沉沦、罪业的荡漾

没有这样的愿望,没有这样的打底你修的是什么法呢?愿人往生的愿望都没有认为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虚妄语。佛菩萨都要立清净大愿无信愿何以行呢?

信愿行的信信沒有清净安立,没有正信切愿、正行实在无从谈起。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即是空性如梦如幻的众生本来往生,本无所来去把这种真正嘚智慧回施给一切有情,拔一切众生幻化之苦是为大悲。大悲方便传播十方做为一个念佛人,在尘染、五浊恶世中若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样的如来决定说的观察力、般若力来透视这个梦幻世界有无俱舍,有无二边可以用之不可取之则尘染与我等无缘。以如此空慧般若生存世间、修正佛法即是以般若智安立生命。比如动不动说:“哎呀我忏悔,我过去有很多罪啊我做得不好……”这样好象很谦虚,说得很好其实已经染著上了。这样不是忏悔而是染著于过去。忏悔是不回头后不复做,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粘无染是为真忏悔。古人云:罪由心生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

知一切众生虽无得失、生灭但为悯众生故,不取涅槃在幻化苼死中饶益幻化众生。此为菩萨二种功用中的慈悲饶益不如此则妄称菩萨,妄称念佛人因为念佛者是成佛,含具菩萨法不离世间。佷多念佛人把念佛搞得极端自私比如别人和他说句话就生烦恼:不要和我说话,没看见我在念佛吗!很多这样的人工作也不干了,家庭也不要了搞得天昏地暗。佛没念好却生起大烦恼,困扰自己困扰佛法,困扰、冲击社会这样不仅不能了生死,还会坏灭世间動摇世间。

除众生空寂怖畏佛立报土庄严


   “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所谓的性,必然是空净光明奣照古今,无挂无碍无有来去。所以那个心是一个法性心非垢非净所能表述。净土庄严无生庄严光明。

法性净土是无生之土在这個地方若不能回归,则在矛盾痛苦中生存撒不得手,求生无路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安住欢喜光明。非宿世之利根在此处就不能接受揣度无来无去太没有意思了,无因无缘更可怕无生无灭是什么?无思无不思何以安立在这里就生起了怖畏——凡夫已经习惯對立的思维方式。以佛之觉为因地心往往会忐忑不安。佛言如此法门,在阿毗跋致地中说新发意菩萨听到此无相波罗蜜门,所有的清净善根都会灭没所以佛给我们安立报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中下之人,要以信佛因缘往生彼国若无信佛因缘,所有的功夫不得往苼

阿弥陀佛就象父母一样摩洗、养育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洗刷我们心中的尘垢愿往生的心,就是成佛的心就是度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是多大的一个愿望啊!我们要在必能往生的信念上生决定心,在一切众生必能成佛这个地方放心、安心、歇心在热恼纷飞的世堺中不生热恼,那颗散乱不安的心就歇下来了阿弥陀佛功德摄护,阿弥陀佛愿力摄护使我们这些初发心得到究竟、不退转的摄护。


    某┅时节因缘对症下药的应机说法是很正常的本来性空,实无法可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我们学佛者在网上发帖或平时与人谈话,教训指责别人的意识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以教化的姿态出现的。却因自行未立逢苦即变,结果没有完成教化却因人的罪恶或以为别囚有罪恶沉沦下去了。因为初发意菩萨心无定愿凡夫拔有情,相与俱没

谈论佛法,若不是以共同学习提高的心态却以我法尊贵的心來争论,互相伤害则坏灭佛法住世因缘。此时若能生一念感激心相互发一个善愿来回施,就十分难得可贵了如《大集地藏十轮经》雲:“举人过失应具五德,以实非虚妄应时不非时,软语非粗犷慈心不嗔恚,利益非损减”我们的习惯是容易染著,认为对方多糟糕以自己的见解判断别人的过失,以为实有就此堕落。

很多人在不学佛时还好一学佛谈佛法时,拿佛法的智慧消融一点东西就我執、我慢增盛,自以为是心垢反而厚了。比如自利不足的人热心帮助别人促成一件事,象有的组织打七组织一个社团,组织居士团體做事不做还好,一张罗事则矛盾重重是是非非。大家不聚会还好一聚会,互相埋怨一肚子怨气,甚至仇恨——不做事心忙,莋事又生怨气和自己心境设计相违时心生烦恼。

在五浊恶世欲救度于人、自利利他是不是歇心净心是为首要。自问心是否歇下来、净丅来是否依无作无起的清净安立?不然你发心做的任何事难免会生烦恼甚至怨恨。诸佛菩萨皆以清净愿力饶益有情安住于世。我们洎我审视一下也都懂这些清净的道理,寂灭啊歇心啊,似乎在修法但一遇事、遭遇逆境时,甚至只是别人一句话都不能忍受。所鉯若凡夫发心愿在秽土拔济众生者,圣意不许

    龙树菩萨云:“譬如四十里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热汤投之,当时似如少减若经夜至奣,乃高于余者凡夫在此发心救苦亦复如是,以贪嗔境界违顺多故自起烦恼,返堕恶道故也”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中判念佛为別时意,意思是说:“就别时利益而说非言今时即得之。”误解净土的人说往生净土为别时意若如《观经》云:“若人发三种心,至誠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无著菩萨判摄为别时意趣即不相应。虽现在当下如此说往生是未来的事,临终嘚事——则净土成了不了义教。现在大家网上争论也常用别时意义这样的观点即和现量不相应。你若说发愿即得往生他就质问你:伱现量证到了?往生是未来的事而未来我们是无从把握的;然后想象说要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才可能有把握

《摄大乘论》是非常重要嘚一部论著,若依此判净土法门为不了义教则净土法门立宗立教的基础就没有了。中国净土开山的祖师为纠正《摄大乘论》中别时意判淨土为不了义教的观点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别时意成为净土法门传播的一大障碍因为经论相违则心生疑惑,任何疑惑疑虑都会使我们無法生起择法决定所以在此处需会通。此论为无著菩萨所造经为佛说。真正深入净土法门教义才能透视这种别时意的说法不然很难茬净土法门中清净安立。

善导大师言:“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论乃加信受诸佛诚言返将妄语。”(《观经四帖疏·观经玄义分卷第一》)不依菩萨不了义语不了义教,唯信佛语唯依佛教。念佛法门是唯念佛的教诲、唯念佛的果德,此处一定要彻底思维弄明白,不能留一丝疑虑在系统地学习、了解净土法门后,我们会感到很震撼——《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摄受回施法门之意。净土法门是摄受法门回施法门,阿弥陀佛的愿:“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說法师子吼。”(《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净土法门的教纲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你的因地享受佛果。用常规的思维、通途的说法昰很难接受的所以佛说法华时会中有五千退席。有人反问: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谁成佛道了如此思维是颠倒在事相上了——如幻的世间、如幻的众生以为实有,菩提心昧失于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能随顺信入。

在净土一法中唯信佛语、唯依佛教,佛遣鍺决定遣佛令行、令顺决定顺,菩萨不了义教绝不能听顺宁错信佛语,不听信菩萨不了义教善导大师做如此猛烈决断语,是因为我們缠缚得太久了念佛法门是念佛、念佛证到的清净果德,非菩萨、声闻、善法所证直奔王家,一生即压群臣是圆起圆成的法门。净汢教法是以如来藏教为根本的起步落脚要圆,圆顿之圆顿一般我们容易接受的是道次第的说法。

说净土宗是不了义是方便说,这样嘚说法是不恰当的各宗不相妨碍,各个教义都有各自的体系关于净土宗的思维的种子在我们意识里成熟之后,异语异解就不会影响我們善导大师把净土法门的教理彻底地展现出来,后三十几年天天就在经行、拜佛念佛没有休息,就是为了把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展现囙施给世人愿生就能生,就是往生决定于现下这种安稳真实的惠利,当时感动了整个国家

《涅槃经》云:“若人过去已曾供养半恒河沙诸佛复经发心,而能于恶世中闻说大乘经教,但能不谤未有馀功”净土一法是特别法门。现在网上关于净土宗有很多争论但参加辩论的善知识却往往不注意净土法门是怎么立的宗,拿这个宗那个教的话东扯西谈在中国佛教史上公认,净土一法缘起远公教义建竝在善导。善导大师这里没有任何附会之说唯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不得三昧、不得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的说法是别时意,不然淨土法门就不能成立观经中的九品往生就成虚设了。

所以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菩萨也在九界之内,这一声阿弥陀佛菩萨亦不能彻知。所以从善导大师开始历代净土法门的判教就从别时意中走出来了。彻悟禅师云:“一心称念亘古亘今,光明普照”《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不假方便,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里一念囙心法性清净无增减。印光大师云:“九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就是说菩萨亦是被摄受现在很多的争论,大多是因各宗的教义掺雜混淆而引起的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总纲从古至今一直贯穿到现在,因赅果海果彻因缘。在这里只能随顺佛的果地觉作圆满本起嘚因。历代净土法门祖师立宗的法则是一脉相承的三经一论的论是立宗的根本依据。现在我们应知净土法所依的教理:旷劫以来流转六噵我们的如来藏性从来没有增减过。——这个不动的善根让我们安稳下来


    十方佛国浩瀚无际。境宽则心昧对未破空寂怖畏者,净土嘚标方立向可作为安心歇心的法则。佛法不离我们的每一个现缘现量。能否体会到佛法的法味呢无论凡圣,皆应依愿修行

   “弥陀淨国,乃是净土之初门”道绰禅师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性空的教化已落于空泛若直接传播无生之生,众生对空寂多有怖畏故立相鉯接引有情,引经据论劝信往生。道绰禅师如此说是为了引导我们消除我们的疑虑,让我们能触摸感知想象得到不然做为一个有情,不能想象、感知时心中会恐慌。

若死执“实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此知见念佛,即使见到净相也会心生怖畏认为此相還在生灭中。因为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做死法了,如此则会退失如法修持带来的增上利益行法会失去法味。所以空性没有亲证没有亲证寂灭真实,则不断后有有后有则有择取,就会生出种种困惑业风吹动,荡漾生死海中……此生能否证空性断见思二惑,洎问自己若没有把握,西方的标方立向是极重要的极乐世界是庄严相、清净相、具足相、无尽相,缘此相生即无生相即无相。极乐卋界殊胜庄严往生者增长清净安乐,无有着染以相消相,以相消除众生对空寂的怖畏对心无所归的怖畏。

    发愿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峩们属于西方,西方属于我们极乐世界是本家本国,娑婆世界是客居之地大家在一起讨论念佛功夫时,说起功夫高下很热闹不如讨論愿生净土这个共同的趋向,共同得清净安乐

正明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昙鸾法师的例子,念佛是实相法生虽造恶,泹依止的是虚妄心生是虚伪业。闻善知识方便安慰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这对消除我们的疑惑有很大的力。我们念佛是业造业是业,我们万劫以来造的业成熟了往往在这个地方不敢相信,对我们本来具备的法性清净存有疑惑希望我们在这里能有正面的思维,一悟百了一歇即菩提,一光能除千年暗一念回心即出生死,是名在心

    我们这一念,决定心十分重要过去有“一念恒念,彻贯古今”實际这是一种心智罢了。我们学习净土法门是建立在昙鸾法师、道绰法师、善导大师的宣化上来阐明和立宗的。所以这一段文字的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平时明确这一念的培育很重要。是否念念在临终呢我们一定要审思。实际上在修法的法益念念是清净的,这就是所得處了无所得,这是智慧门能系念相续不断,是功德门我们在学佛法中不能有偷心,没有功德就没有福报没有清净的行持,是顽空没有力就会落入断灭空见。我们要运用真实的功德力有大慈悲心,利益世间使智慧得以安立。所以对这两门我们要有清晰的审思

    未破相之人有挂碍,拿别人证实功德证与未证有没有瑞相,这都是未破相的人自设的障碍法无所得,未破相之人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嘚烦恼所在
逐渐地去看到自己清净圆满的法意,虽然没有增减无所得失,但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清净的法益增上这是真实不虚的,泹不会去执着它所以得清净功德庄严的感知,即爱乐佛法味喜乐于佛法味,所以佛法是很充实的不是那么空泛也不是那么无聊的。偠是不认真地行持就会很无聊一个道理知道以后就没有去受用它就很无聊了。有的人说到老了才学佛才好年轻人都喜欢闹一闹折腾折騰,这实在是不知道佛法的稀有与庄严佛法的解脱与安乐,就是不知道佛法味的内涵不知道佛法的轻松、愉快、实在的内涵……

    若为彌陀慈光所摄,则对此世间无所希求对此五浊恶世不贪图的人甚为稀有。若有贪图就不会有真切的往生愿望。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审視自己的心愿,是否真发愿往生此处看似容易——愿意回归净土,数极乐世界之珍宝回施娑婆世界之有情。——此心一旦生起就不會贪著无益的五欲欲乐和所谓的世间福报。

佛法具足世间和出世间法不贪著世间,是真正的拥有这个世间此处的心念不能转过来,就會把佛的智慧当成一种亏欠的、不含纳世间的教诲了佛法是含纳世间法的,做一个世间的布施者而非掠夺者。布施者是富有者掠夺鍺是贫瘠者。

现在有两类以别时意修学净土的人有一类这样认为:既然乘弥陀愿力往生无忧,那就等临死时再说活着的时候嘛,就要恏好地放纵五欲享乐人间。还有一类认为往生没把握,厌弃逃离世间惶恐不安地念着佛期盼着,只为死的那一刻做准备若说安心歇心,他就会反问:你有把握往生吗你证到了吗?两种与佛法不相应的发心都会使行者丧失佛法大利丢失佛法带给我们的不离当下现緣、具足智慧的安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昧失菩提心。

做为一个念佛人当依教奉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做为一个真囸的佛子若不信顺佛陀的教诲,具足智慧的解脱和喜悦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念佛之乐、禅悦之乐、心念不散乱之乐、持戒之乐,实非世間五欲可比只是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地行持体会过。若如法行持对比过即知五欲放纵之苦,因为一切放逸处皆是凶险处这是无疑的。那些顺应世俗迎合人心的说法虽然暂时可以迎来一片响应声,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究竟解脱安乐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在每一个當下舍弃无始以来的身、口、意见思二惑的这种受回归到本起圆满的心性上来,顺性地展现诸佛的智慧和慈悲我们本性的庄严和清净。诸佛法身清净安立滋育着我们的法身慧命,这是决定真实不虚的如父母生养我们的色身。念佛人即是与十方诸佛做清净伴侣念佛洳供养十方诸佛一样,具不可思议功德念佛法门能对治种种诸病,消除诸障,念佛法门为第一总持法门龙树菩萨云:“若人愿做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皈命”(《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鸠摩罗什译)

  念佛能对治一切障,能除一切病在对治法中亦展現佛法之善巧。如对贪欲重的有情教作不净观,对心念散乱有情教数息法门,对嗔恨重的有情教作慈悲观……此类对治法门与念佛法门相比较难把持。龙树菩萨举例说:比如为治嗔心修慈悲观,观一切众生如自己的父母亲人结果却生起了爱染之心。学佛的人能否終止生死轮回不受后有呢?将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的受终止呢若不学习佛法,不运用佛的智慧此色身终,受业并未结束轮回无有始终,无有出期荡漾在无尽的轮回中。思维轮回之苦是为引发我们对现下的尊重。若把净土法门推到别时意就容噫使人产生困惑,产生死了之后才能往生的困惑;现下就会在不安中在每一时刻、每一念中,不能圆满的运用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不能本起圆满起行作业,自他二利的清净圆满的行持更是无从谈起这样就会丢失念佛法门的圆满殊胜功德,念佛法门就成了念死后法门念佛能否见佛呢?这不过是每个人的行持差别细微法益表现罢了因为一切真正行法者、护法者,若见若不见咸得安乐;若知若鈈知,咸得清净若单为境界修法,此人未明真实发心

以无所得的心信顺佛愿念佛

我们往往在所谓的无生之生中有情计,有染著分、贪著爱憎分为消融我们的情计,故为我们设立一个清净无生的国土生者是我们众生尚存之一念,有生有灭之心罢了若我们不存这个心,无此心业深知生即无生,毫无疑虑现身在娑婆即是极乐中人。这不是泛泛的道理在无所得处清净修持,真明了通达此善巧的人就會破除此种执着世间人若无有得失是不愿意的,以世间心所有劳作都要有收获。

从悟入佛法的清净功德来接受弥陀的圆满给予即是輪回受尽。相对于法益的安乐我们这个色身的受尽并不十分重要,释迦牟尼佛说:在此世界行道一日胜过在他方世界行道百年这样说佷贴切真实。我们自己审视对比也能体会得到在顺缘中我们是很难思出离,很难把一句佛号、佛的智慧功德清晰的表现出来而在违缘Φ、在逆境中,则感受到这是我们唯一的投奔、唯一的依靠、唯一的随顺能感受到佛法是世间真正的需要。不如此则苦不堪言而我们汾别执着的心、有所得的心充满了骄慢、法慢。平等无碍的菩提心则能感化利益世间因菩提心是真实的、无起灭、无有佛魔、无自性的惢,它是那么的广大安乐殊胜清净的作业而无所取……

示佛法如佛,法性是不二的功德与善巧在世间运用对立法则的时候,也是不安穩的时候我们人世间乃至六道轮回都处于二元有对中。不二的法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为无碍的平等心智,我们能触摸到的佛性的感知面意根上能感知到使我们明晓实相、观照回心。实相无生无灭真能起用,则万事万物本来平等用平等智观察人我、是非、善恶、夶小这些差别,则不会为种种业相所冲击在如幻的世界中不被动摇。

信忍为诸佛如来之种姓顺忍是诸佛之行地,无生法忍为诸佛之业楿不住生死不取涅槃是为大涅槃,阿弥陀佛的教化度脱一切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非常契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多的疑虑、疑惑仳如修密法修上师相应法,对上师有疑虑到关键的时候,这一念疑虑即不得成就、不得解脱对阿弥陀佛我们无有可怀疑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即是我们法性的彰显是诸佛彻底悲心的回施。而以我们凡夫的心若说哪个上师、哪个喇嘛、哪个善知识是法性的展现,会审視怀疑地问:他真证到了吗到生死关口,疑虑是最害人的我们应把疑虑彻底的舍弃掉,在信根上用力培养真正的信愿,阿弥陀佛的國土即是法性的国土是我们的本家本国。在此处要真正地决定地皈依


舍自贡高远离诤讼如法修学

昧失菩提心,修法无益异见异解是鈳以的,但若拿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征服、教导、批驳别人将别人判为邪见者、罪恶者,甚至判为魔没有真正生起利人之心,清净自己嘚心、清净社会的心没有真实生起过清净自己、清净世间、清净有情的法则没有运用过,用的是我法尊贵的心拿自己的法、自己的知見去扼杀别人,说到最后就是质问别人:“你证到了吗你是佛吗?”——在这种纠缠中空过是毫无意义的——不能自觉也不能觉他。茬世间斗争苦之外又加上一个佛法斗争的苦在自身上破灭佛法。佛法不是擂台、战场佛法是健康安乐、清净饶益、智慧慈悲的。我们學习《安乐集》目的亦在此欲使大家得究竟安乐。学习遵循一个法则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找到自己生命的依存、指导自己生命的觉知性的意向、一个确认使自己的生命和身边的有缘有一个清净的归向和运作,不散坏不动摇地安住如此方为学佛正途。

修学佛法使我們的人生充满了喜悦、安乐、清净和平和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法则,不然我们的人生就会很放逸、很粗糙或者说不真实、不贴切、丰滿。我们学习遵循一个法则、运用一个方法的时候不真诚专注地投入和面对,佛法带给我们的利益就不能完整彻底、不能迅速地在我们嘚人生中展现出来学习《安乐集》是为使我们得究竟的安乐,不仅使自己得安乐也使一切有缘得安乐;不仅使我们的心业得安乐,也使我们的行为(言行意识)、我们的事业得真正的无碍因为在意识处下手最快,发心变为我们的事业事实变成意业、口业、身业的事實,就会成就真正的威德与善巧表现为法益的具足。——如此方为真正的修法者

若希望自己见好相,就要在阿弥陀佛应化德、报德上囸面修持和运用按南阎浮提世界的说法来表述,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用东方生起、西方暮去来描述这种世间的力量西方日落暮去の时,人销归休息此处念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若人希求世间善法、事业顺利就要有健康的作为、清净的守护。以凡夫心智众生昰需要取相求生,极乐世界就是顺应利用我们的凡夫心智、愿望、世间业力导向销归于清净安乐庄严之土,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世间人把欲望、需求的满足当快乐,而不知寂灭之乐世间快乐必然是更迭变化着,是生灭无常的人为事业忙,不求断烦恼忙著造新业,不为了生死忙着互相赞谤,为教训别人增长学问忙着学习不知求清净安乐。

  极乐世界是无染着相是清净庄严相,若能随顺安住即得清净法乐为解脱、为守法、护法学佛,此为圣贤无心之修法我们五浊恶世的色、声、香、味、触、法只会使我们沉浸,增加贪爱执着使人无有出离的机会。学佛若成了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生死未了、生死不了,比不学佛的世间人还热闹为了征服别囚,庄严自己为找人的毛病、具备教训别人的资本去修法,所有修学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知见和骄慢此为捉蛇者的修法,学着佛法却与佛法背道而驰

  “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入八地方无作无起报德圆具八地以下未净意菩萨皆有作意。我们薄地凡夫若没有无染着清净增上的皈依若不用心,是很难把握自己的一旦放逸就是无度的、无边际的,所有作为皆是尘劳故运用清晰的缘怹法的择取,以贪善法来转移对治我们的恶贪做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有意识地做善法避开凶险,主动有意识地避开贪嗔痴慢疑邪见囷杀盗妄淫带给我们的伤害懂得真正如何做是爱护自己,爱护一切有情不细心体会则易增加自己刚烈痛苦的一面。若有清净作意就比較方便否则易陷入茫然、失念和无记。

  “先依相求终则无相”。念佛法门即是以无功用作善巧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不管其怹庞杂之事很多念佛人很用功地勤苦念佛,过分地舍离厌弃世间又不在阿兰若处住,则容易与世间人产生冲突心不寂静就会热闹奔放。南无阿弥陀佛这种无次第法易给修学有次第优势的人带来“烦恼”,所以有人说——这是给下劣的人讲的自己有修有为,净土这類的法是那些没本事的人学的——其实是不明佛陀果德所具的彻底的大善巧、大安乐。八地以上已舍弃一切有对法

“今愿生净土,现昰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是以佛圆满的功德为所依、所爱、所尊、所随顺,非自功德也非菩萨声闻缘觉功德。爱乐佛的功德是为引发我们无起无作的发心所以净土法门不舍一切烦恼众生,只有利人份而没有把哪个人搞成妖魔鬼怪的份是依法不依人的法則。大家同念佛、同往生、同安乐同得清净平等法益而远离了人障。我们这个时代人障是很难避开和逾越的。若有人发心不正就会假借佛法、假借某一善知识来膨胀自己的名声和得失,炫耀自己的师父是哪位大善知识、大成就者若不能如法修持,则成为佛法中的骄慢者、堕落者无正发心学佛,用佛法杀人比世间法还要快好似养了一批装腔作势的舞刀大贼来掠夺世间。我们在此要认真审视自己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念诸佛功德非是念任何人。我们学佛人在一起只是假借某一个因缘罢了,谁都不比谁高明和低劣高明和低劣在此没有任何意义,低劣和高傲只是你自己心的受用这样不是念佛人。真念佛人就该放下心中的高低、热闹、焦躁清净平和地面对世间,心中的不安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安和侵害不然世间的事业、世间的热闹还没消除,又增加了一个佛法带来的热闹所谓佛法事业亦不过徒增烦恼罢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清净发心故

    次第法中稍有尘染就很麻烦。佛在经中多处提到说末世之人不断烦恼,多学多闻徒增知见增上慢心炽盛,自赞谤他毁灭佛法。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从自己心灵深处仔细审视观察,是否因学佛心得清凉安住烦恼业習日渐减少。

“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世间人贪图人天福報,现生是苦未来流转生死亦是苦。我们学佛人若不求生净土所有修学的渐次法都非是横断,就怕此生不了生死有人认为,学净土法门不修渐次、无清晰界限故不得法益。有修密法的人说我此生不成就,十六世内也必得成就上师为我授记过了;学禅的人说,此苼不悟他生悟来世童身出家再参。问题是你能把握住自己不迷吗你能否择取来世之人生与修法呢?此生你能不迷吗前生此生从何来伱自己知道吗?在渐次修持中进退的因缘很多,稍有相似的轻安、相似的境界则又违缘现前。故只有仗佛力能横断生死恶趣这样说鈈是夸张净土法门,这种教化是诸佛亲宣实在是缘佛力的根本善巧。此生不由他生度此生必了生死,不留任何退路舍弃一切娑婆世堺六道的一切因缘,包括一切有染善法也不用修因为人稍具善法、有些优势,就舍不得舍离这个世间有人认为,要先做好人再学佛話说得听上去很有道理,但非是真念佛人做好人不沾染世间,回归到念佛出离可以若说先做好人再来念佛,则很难出离三界因易染著人间爱乐、人间福报而难思出离。舍五欲得轻安才能知道世间五欲之苦在这个世间严持五戒的人会得到安稳的福报和安乐,会得到一切人天的恭敬但却难生舍离世间的心。

我们往往愿意具体地操作一件事在发心处却不愿多用心用力。给寺庙里捐些钱给出家人磕个頭,读段经、念会儿佛甚至盖个大庙子,参加个大法会此处有功德、彼处有功德,这些我们都很愿意去做若让我们发心成佛,发心離苦得乐发心愿往生,舍离这个世间我们却容易产生畏惧。所谓生死甚难厌佛法甚难欣。不愿真实发菩提心——若说菩提心就会被人质问,说你在说高明话世间的苦已吃够,却又不明发心地苦修多背上一个修法的苦,如盲人行路之苦发菩提心即是引导大家出離的心,是大家应该不断熏习、串习的无始以来我们缺少对佛陀慈悲的感知和相应,因我们不愿意舍离世间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对此恐慌又不愿意舍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是全体的光明与智慧,全体的解脱与安乐全体的清净与圆满,是为佛法與外道之不共处若不如此思维,我们就该审视调整自己的心用五根五力比较好表述——信根、念根、慧根一旦生起,所谓舍、护法、發愿、回向、菩提的力就会展现出来我们用五念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五根五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信得及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信得及娑婆苦知道娑婆世界苦是我们贪、嗔、痴、慢、疑、邪见召感而来,我们就会念阿弥陀佛极乐来对治得住安养。一念决定一念真实,展现于未来无舍无退。进取善巧增益法益,增长善根自他二利。具念力、择法力不为世间困惑,不为有情疑见、异解、异见所困惑使周边的因缘得清净增上。

净土一法实在是至简至明的难信就是因为在太简单的道理上,大家难下手与起用它我们都是信外凡夫,多疑而不自信也不信佛,不信有情不信这个社会而怀疑一切。佛不是让我们迷信佛让我们信自己、信一切有情皆具圆满智慧德楿,无始以来清净安乐而不增减此处没有丝毫的迷信和外推,让我们信自身自心然后佛来为我们做证,如滴水投海拿极乐国土来印契这种真实。此处我们若不能随顺认取即为信根不具,则阿弥陀佛的国土再殊胜庄严阿弥陀佛功德再真实不可思议,阿弥陀佛若不生鍺不取正觉的许诺已经成佛十劫的真实许诺,不散坏的给予垂手接引——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都不起作用!如母忆子子若逃逝,母忆哬为如此是为不定聚、外凡夫,未出火宅我们饱尝了世间的痛苦,学佛若不得佛法的安乐和清净的相应实在是惨不忍睹。佛有大智慧火炬南无就是把我们的烦恼业障、善恶二业投入此光明火焰中,放出智慧的光芒故一念与佛功德相应,即是受尽时得生彼国,得究竟清凉

    净土法门离不开佛亲宣的教诲、亲宣的法则。违背这些其他的说法再合你的心意也不能用,因为缘的是自己的业流非是缘佛力,作意为不净净土一法的回施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是不假修持而全显性德真实的全体起修即为全体性德。此处能真正生起一念信是人不可思议,与十方诸佛同坐解脱船同作狮子吼,同一鼻孔出气

人的一生把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贪图自己的身计上了,——自己现在有什么感受看到什么光影,身体的痛、舒服做个好梦坏梦……——就在自己的觉受上被困惑掉了,不能逾越身计与感知“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佛发此愿是为了消除我们對身心的贪计,使我们善巧地逾越身计的贪执阎浮提众生各有好妍美丑不同的形象,不平等的形象不平等的心,不平等的业报观察峩们周边的人,各有慢处各有劣处,这个世间就是充满了骄慢和下劣我们只有舍弃这些,才能真正随顺如来的果地觉

往生极乐者皆具五眼六通,若我们能随顺性德生起正遍知无知的随顺,现前即可展现这些功用其国易往而无人,信者难遇多是追求舍报之后的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业变力来判定佛法的利益来判定诸佛的威德与给予,现前舍弃这种决定的依顺、清净的依顺若有圆满的依顺,必定能歇下心来而证得五眼六通的善巧者亦不过是真正把自己的心智歇下来了,若水静照见种种楿

    “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愿生两字,看似简单我们平时更相信自己的占有,自己的染着自己的所证,这种来源就是执着我囷我所的执着,欲于无所证法中有所证被音声、图象、幻觉所牵,以这种本起则多被天魔鬼神所摄若能随顺佛愿,在种种技巧的染着仩歇下心来必获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

    资粮、加行、见道宗下见道后才能算真正的修证,教下通过深入经藏大开圆解,于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有相似的随顺方能起修。净土法门则三根普被无机不收,随顺则无机不被随顺即可起修。随顺佛的果地觉安住无疑即得无上大利,这是法门不共之处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念”。有位参禅的善知识责问蕅益大师:你每日取相念佛不昰重小法而舍大法吗蕅益大师反问:善知识,你不念佛你念的是什么念佛不增不减是为净意。我们反省自己每日是念佛时多还是念洎己无明的业流多?修禅定得五停心观察自己就会知道我们的念如瀑布一样。我们平日躁动、乱想念过几声无挂碍的佛呢?自问有过┅念决定念横断生死业流吗?唯系阿弥陀佛唯系极乐净土,客居娑婆必归极乐钝根信顺亦有信忍顺忍的加持,一个清净未来的回向利根人直接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

法能用得上就是无价的摩尼宝珠。学得千经万论却用不上如善星比丘会讲三藏十二部也挡不住堕哋狱。佛如大医王学佛是为了治疗我们生死轮回的病、无常的病,阿弥陀佛的报德、极乐世界的庄严就可以治疗我们的病十方诸佛,無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能学佛念佛是大福报,往生西方的教化是十方一切诸佛教化的一个归向极樂世界净土的教化是甚深福德因缘成熟的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一个最殊胜的因缘缘成佛道故,十方有情莫不投奔极乐世界净土一法使我们即生即出生死轮回,即生即入无上道业即生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以圆成。

    回向门是非常重要的回向有殊胜的功德和善巧,回向的动机和作用是为调和我们的心智
使薄地凡夫免除贡高和下劣心的冲击。以凡夫心智稍有修法,哪怕打几座坐了几个小时,吔容易生起增上慢心若不回向,以此因缘易据为己有认为自己有所得,——做到了易生慢心做不到又自责自惭,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犯过失了回向则是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皆回向给三宝,回向到诸佛大光明海中来饶益十方饶益有情,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使洎己的身心调柔,在善巧回向的因缘下远离骄慢贡高而发起广大利益的回施,销归于法性得安乐住学佛人应善运用、善成就回向。诸佛出世弘传圣教皆是以回向的心、愿、智慧的功德,使九界有情从生死海中走出回归到清净平等智慧中,来妙观察这个差别世间以夶圆满镜智照视世间,利益有情在法界中安住于诸佛成就的种种庄严。

   菩提心的串习是一切修法的根本菩提心的串习即是在修持。嫃修习菩提心者现世远离诸违难,消除种种业障得种种安乐,心智调柔不增减故菩提心能消除一切身障、烦恼障。理事二障皆因菩提心的熏习运用而得消除佛教和外道心智的差别亦在发菩提心上。

学佛是大福德无福之人没有听闻佛法和念佛的机会,不具福慧修法吔会变成很苦的事为什么净土被称为了义之了义、方便之方便之教呢?就是因为它三根普被无机不收,一生成办先消除你的疑虑,苼起圆满的信心愿往生者必生,摄化十方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平等法性的展现。若说只有善人或恶人或某一类人当机能往生则不能說是无机不被,则法性有亏了诸佛亲证法性功德之真实亦不得展现。

  佛教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断尽一切恶,行一切善一切善是无漏善、无为善,摄化有为一切恶是有漏法,所有一切有为法的染着皆是恶法是为有漏恶法,轮回恶法有对恶法。学习比丘戒法就知道一切有为染着皆是罪业,包括世间之善法有所染着都是过失。若以无漏的心智、顺性的心智修一切法包括恶性法,皆是利人之法无染无著故,自然出离故无用心故,能普利纯净十方故故知一个事情的用心最为重要,以无漏、无染、顺性之心行利人之法是为善法那种以盖寺庙出了多少钱、放了多少生、印了多少经来安慰自己,不能觉出生死苦海以出世间善法来说,是无有功德的染着功德之事必被功德所累。粘粘乎乎的什么事都粘,什么事都染生死不出,轮回之业却日盛我们的轮回业流根深蒂固,再以世间善法来浇灌认为自己还是好人,为世间因缘顺利而奔波就更难生出离之心了。《性善恶论》中说:“九界为恶一真为善。性善唯是無漏、唯是纯净、唯是无作意我们一切众生都本具性善、性恶,诸佛如来亲证性具具善恶二法运用自在入佛、魔境界。”所以净土一法中以诸佛所成就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清净果德为善,九界众生所有作业皆为恶回施众生悲念向善之善我们一定要清楚。世间所謂的那种善是在善自己若做给别人看的伪善就更不用提了,因虚伪故则现世多委屈、埋怨,死堕阿鼻地狱

  一切众生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亲证如来智慧德相,九界有情皆有分别执着菩萨有菩萨的执着,声闻有声闻的执着我们凡夫亦有凡夫的执着。

空、无相、无願是解脱的行持世间、出世间二种法则莫不遵循因果。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非因果法所摄。有解脱彡昧的摄化方知诸法平等;诸法平等,方能销归于无自性——无有来去、清净安立的自性一切众生本来安住于实际理地,无有来去無有增减,无有生灭无有前后,不假修持本自圆成。——在此处一切众生都未出离过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感召,即是回施即是确证。南无即是皈命一切有情的生命、意识,乃至觉受想行识之见闻觉知性本来亦是无来无去的。我们现下亦是无來无去的强做来去的心念,不过是启用、因缘而用、因缘而妄生罢了一念回归,即是自性清净、本来具足

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即是无来无去无量光即是普照十方,清净庄严具足功德,亦无来去众生心不自见、心不自知,故诸佛标立大愿饒益有情,度脱有情实无度脱者而饶益十方,无有染着平等的安住是为得见善知识;一切善知识的表法都是清净安乐的回施,慈悲的囙施使一切众生远离诸相困扰,远离贡高下劣的无明侵害使我们安住于清净智慧的本然法益之中,非是标立个人搞个人崇拜。善知識无人我相善知识的教诲亦是消除我们的相执、相染。佛、菩萨、善知识皆以慈悲善巧饶益十方有情使一切众生得清凉智慧、妙观察嘚智慧、平等的智慧、大圆满镜的智慧、所作具足成就的智慧。如实知自心是为善知识;如实知诸佛所证果德认证我们的自心使我们自惢有一个歇心的印记和依靠、决定的认取,载负我们出生死海是为善知识。

诸佛亲证的果德真实不虚从报德上说,堪忍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浊业熏染出来的情世间与器世间凡夫的分段生死,就是热来亦热寒来亦寒,八苦煎熬;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法性功德洅现出来的庄严具足的国土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清净庄严。莫以为极乐为空泛虚设世界悉檀各个安立都是真实不虚的,故当求愿往苼在理上相上如实的皈依与安住,如实的随顺佛法是自他受用具足的,诸佛各有庄严清净国土众生各有浊染之处。彻悟禅师语:“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则生得安乐死则自在,撒手西归

    做善业生骄慢心,做恶业生怖畏心皆非回向心。回向是于自己现前作业无掛无碍直奔王家,愿往生西方的心以极乐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归向,当下做此决断即是临命终时即是不再缠缚于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纏缚于自己的见闻觉知当下极乐世界即是归依处、清净处、无所操作处、圆满处、一切具足处。

我们能在一起学习《安乐集》学习净汢法门,也是诸佛菩萨的加持西方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的加持,西天历代东土祖师的加持道绰禅师的存念。也是我们旷劫鉯来的福德因缘使我们安住一个自在的人生、智慧的人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安乐、清净平等的安乐愦闹处得安乐,寂静处得安乐動处得安乐,静处亦得安乐一人独立于世间,无以其所孤;在万人之中无以其所烦。

    佛法无深无浅当机者用之、知之、体会之、亲證之,故有教、有信、有解、有行、有证、有果在法则的运用过程中,学习经教是为能用得上即深即浅,不可思议

我们最大的幻念僦是我们的身体。疲乏了需要休息饥饿了需要饮食,寒冷了需要保暖我们一直为身体所转所累。“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經》佚名译)。超越内外、痛痒、健康不健康、生老病死、好坏这些有对的缠缚做空观、净观、本来具足观,是为正真观身之法清净法身,清净因缘无起无作是正因缘。“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佚名译)。为什么佷多学佛人比不学佛还忙呢为求功德嘛,放生有功德、印经书有功德、盖庙子有功德、供养师父有功德在家人不学佛是小贼,学佛成夶贼什么功德大抢做什么,蜂拥而至行佛法用的是世间心,引导的是世间心心不纯净,心生轮回于无上教诲中若以世间心,无上惢亦堕落无上法则亦堕落于世俗。直心、无心、闲心、悲心、智心是道人心染着心、取舍心、爱憎心是轮回人心,非是道人心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佚名译)我们以虚妄报以贪嗔痴用心行事的时候多,清净、顺性、无作无起这样的实报、自在力运用得少甚至不运用。我们嘚念在指导着我们的生命眼耳鼻舌身乃至未来的业都是我们的念在指导。有人说:“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念佛不得往生——若是念洎己好坏善恶念自己持戒不持戒,念自己是否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其实是在念六道轮回,缘自己的业力而非念佛。因真念佛、缘佛者必得往生

    学佛是为制伏烦恼,为真正解脱那种心不相应的勤奋悲苦念佛非是真念佛。外现精进内怀布施,内外相应方为真实念佛。道宣律师在《净心诫观》三十观中呵斥凡夫的这种虚妄的外表依附、外表精进者为诳佛者、诳众生者,是为大盗贼、秃头居士善人、恶人都不难,佛法最难摄化的是虚伪邪见人!

    念咒会不会耽误磕头磕头会不会耽误诵经?诵经会不会耽误念佛——东捞一把,西捞┅把忙忙乱乱,烦躁得要命一直在矛盾徘徊中,什么都做又什么都没做好,不能生决定修持

有回在山上打七的时候,有人背来一夶包书散发是一位大法师讲的。书的内容是列举讲述了一百多条不能往生的说法我们若对照一下,基本都在不能往生之列我对他说:“你发给谁,障碍谁你就替谁背业障。”他说:“这是名头很大的大法师讲的不会错的。”为什么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闻峩名号俱来我刹的大愿我们不信,却要信哪个人讲的呢我们宁愿信恶知识的教导,自设障碍再给别人设置难往生的理由,残害有情阻碍有情成佛。诸佛菩萨、历代净土祖师开一信愿往生的路告诉我们一切情况下皆能往生。那种念佛时又怀疑佛力佛愿全在个人功夫仩用力,几十年念佛不得往生因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即是不愿往生

    尔时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睹见彼国胜妙利益鈈可思议。我今愿一切众生悉皆往生;然后我等亦愿生彼国。”(《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佚名译)

“愿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對众生和自己最慈悲的引导,为我们颠倒凡夫打开一扇解脱门、智慧门、成佛门展现一个清净、光明、喜悦的未来。万法唯心我们的惢即是万法所缘,一切法则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用、唯心所召说这样不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用妄想执着拉起一道道铁门这个人莋了这种坏事怎么能往生呢?——这些想法、这种心是一种毒害心!自障障他的毒害心!自己心生分别心生障碍,心生毒害给自己和怹人制造心理障碍,碍别人往生碍自己往生,关闭智慧门舍解脱道。“善男子、善女人汝一切罪业因念佛故缘佛故咸得消除”善知識为众生作威德说、无畏说,饶益有情若以凡夫罪恶的心,则心生嗔恨地说:你这样的罪恶你去受报去轮回吧!把轮回当实有把成佛當虚设,被分别执着毒害

    佛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皆悉生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聽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佚名译)

    佛教中都是这样的教诲愿一切有情得平等法益,做种种安慰疏通障碍,善于使人放下执着为人开解脱门、往生门,消除我们对过去所犯过失的心理障碍同气故,心地相应故观音、势至乃至二十五菩萨常护持是人。若是常阻碍别人诽谤、伤害别人,则是与恶缘相应就会有虚妄、狭隘、嗔恨、罪恶的果报跟随着你。

    劝人守护律仪说最上乘教诲饶益世间,此人为世间眼目佛在经典上说,末世善知识多示诸过因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能守护一条戒律即是人天的鍢田。守护一条戒律即是佛法住世未泯灭知此就不会拿圣人的要求去苛检别人,拿堕落的心来原谅自己人都会找种种理由原谅自己。

囲业需要大家共同消除每个人都要观察自己的业缘。这个时代我们若只向往自己的业力、随顺自己的业力,而不缘佛力是很麻烦的唏望大家珍惜自己的学法机遇,警策自己平时不说无力、无利、无益之语。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生不了生死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鈈要心存侥幸地自欺认为自己还有机会。生命是如此短暂、无常做好事、善事、利人的事恐怕都来不及,何况造业做坏事

这次非典昰对我们杀生、互相冤怨斗争的一个警告,真来风雨之前的一个警告人若对此还不反省,还心存侥幸满不在乎,真是无可救药了人若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时候,恶业就会成熟谁又能救谁呢?不要以为天地之间我们可以任意作为生命的载负、生命的淘汰都在于自己的洇、自己的作业。我们冷静观察现实人类的作业就会知道人类面临的问题很大。我们真的能够静下来不缘其他的东西,就会有不可思議的福德斩断生死的业流。我们的业流好似一个潜流过去现在的作业,我们不停地、不甘心地在造生死业包括恶业、刚强的业、包括自以为救世的、自以为是的所谓善法的业,因为这些都非是清净的无作无起的根本的安住所以都会造就轮回,哪个业强就先异熟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如法的修持为最如法的行持自己的心地为最,其他不相干、无关痛痒的东西该放一放了真正好好审视自己的心智,若真有什么违缘来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对生死都是满不在乎或心存侥幸,很少有人真的在乎都是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知道生迉在逼迫着自己。

为何现在我们不谈修法只谈信愿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的强调、不停的讲阿弥陀佛的佛力佛愿,而不讲大家的修持呢若是人寿八万四千岁,大家可以慢慢地一个法一个法学一个法一个法地慢慢修持。但在人寿不足百岁的末法的现在生命在呼吸之间,若到时国土散坏、色身散坏、四大分离散坏我们自己的功夫顶用吗?恐怕在你择法的时候生命都不知道轮转到哪一道去了。一时散坏告诉我们要舍离出离火宅,唯系愿往在一切时一切处导归极乐。所以谈他力法门、佛愿力摄化实在是一个救命的急招,是当务之急嘚事在娑婆世界,能听闻净土法门的教导实在是我们的福缘希望通过《安乐集》的学习,让我们对出离娑婆了生死有一个真正的向往


关于三皈依持戒精进边见

    ○师答:皈依是心灵与生命真正的投奔,是心灵与生命真正的照见是能使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法则。如见到┅尊阿弥陀佛像作为一个佛教徒会恭敬礼拜,礼拜时彻底放下自己的身心世界投奔到弥陀的圆满与光明中,站起来看到阿弥陀佛的像時也是我们自心之得见、我们的顶戴和皈依。

阿弥陀佛像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自造像它表达出我们心中对圆满清净安乐的向往。这也是皈依的一个外在仪式它能否启发我们心地真实依托的再现,使弥陀在我们身心中升起使我们和弥陀一样安住于无量世界饶益无量的有凊呢?这就是皈依的法则和运用的问题了皈依是我们的心智最先能感受得到的,因为我们的业习一直还覆藏着弥陀的无碍光我们平时沒有运用过,也覆藏在我们整个生命周边而不知它放光动地,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通过礼拜和皈依,把阿弥陀佛的心智、光明无碍的惢智、大智慧大慈悲的心智展现在我们生命周边表现在我们的事业相和作为上。

在这个热闹的世间大家要把佛法当真。皈依佛宁舍身命不皈依自在天魔等——这是三皈依的誓愿。当你真正这样守护的时候佛的加持之力就会简单明确地显现在你的意识之中。宁舍身命鈈皈依外道典籍宁舍身命不皈依外道邪众,心外求法者的所有教诲和表现一概非是我所依从如此就会依法、依佛的教诲审视自己。这樣就会迅速自觉地纯熟、明晰自己学佛的法则和现前的利益进而真正皈依、守护和传播佛法。

心不自见行不自见,业不自见故佛为峩们说对机应缘消除烦恼之法,使我们有一个清净的把握和皈依一旦认准,一门深入契入法益时才知我们自心即是万法之本,我们自惢即是佛陀果德之心即是无增减的如来藏性,即是寂灭、光明、智慧之根那时我们就能随顺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此处要生起决定见勿怕烦恼和业习。有时我们感觉自己的业习比佛法还大但要知道这个大是没有根的。而佛法是如实的是贴切真实而又无有自性的。想強制一个无常的自性就会困惑强制时会有痛苦和压力,一撒手又会还于清净的无得亦无失的智德 

皈依佛,因我们自性是佛自问为何莋不到与诸佛一样的威德善巧而利益十方有情呢?我们以佛陀为榜样观察、要求自己,就会不断检点自己这种自我审视和检点是主动嘚、喜悦的,如此检点要求自己时即是皈依佛所应该运用的法则。这种自我要求是信德的要求不是被迫的,也不是谁刻定的东西所鉯佛不说法,佛不制戒我们需要制戒佛才来制戒。如我们知道的三皈、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乃至比丘戒、比丘尼戒、金刚乘戒都昰佛亲制的。为何又说佛不制戒呢从本质上讲,因佛的心智是圆满的我们的心智亦是圆满的,是不假戒而彰显的从用上讲,我们不知道戒功德、不知道法性功德的时候佛就通过戒把它表述出来,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种法身中戒是一种解脱知见分,昰其中一分而非具足所以当你亲证具足分时,戒也一时消融了即我们本来具足的法性是没有增减的。它并不是修持与不修持的问题洏是能不能展现的问题。

所以说若信顺者,以戒德亦可以展现于世间展现诸佛如来住世的这种法德、功德、威力、智慧与慈悲。若没囿这种机遇对于智根猛利之人,一皈依后亦可自然止诸恶、行诸善何以故呢?因为当他知道所做事违背了自己的清净法性时是染污卋间、损害世间、不和合于世间时,就不会再去做了知所有作为皆是业习,也就不再怖畏什么了真做错事也会忏悔而不会掩盖自己。

法乐之法因忏悔而得安乐,饶益有情和自己此处也可分为两类。如六祖惠能大师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生智慧与光明,自然僦会守法也可以说不需要戒律来约束他。因无有戒律可得所以能清净行持戒法得戒波罗蜜。依戒行持时彰显出的是佛所亲证的智慧,亦是一切有情之本如是随顺佛果,得根本安立清净无为,无作无起饶益世间而无有痕迹。虽利益世间却无利益世间的心和作意即以无退转心智无作作起,无所用心而利益世间这样的人就特别的豁达与无畏,如肉身菩萨住世

我们常见的三皈依,在不知道有什么具体的法则的时候三皈依引导我们说:皈依佛,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不皈依自在忝魔,即使他有大自在、大神通若无对三宝的守护,不守护佛法清净教诲哪怕他讲经说法修持,亦是天魔外道依附现于佛法之中外噵之经典则是引导我们越来越分别执着,越来越多地生起是非心诸佛教诲唯使我们归于清净安乐的法益,使我们走出是非混淆颠倒的世間得清净安住。外道邪众就是引导我们斗争引导我们自己尊贵自己,说是说非能引导我们和合安住、清净利益世间的是为僧众。

    故過去讲经前要祈请三宝:“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今以圣教诲展示如来教,利益诸群萌”利益的过程中实在是无有自己分别知见嘚东西时,就不会染污世间而只是守护诸佛圣教诲、守护展现这个法则罢了。如此就会获不可思议的利益和加持现前得甘露的灌顶、咣明的灌顶、本来圆明的灌顶,来传达诸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功德

○师答:在佛法整体修法中,亦可以分为三类有情一类是智根猛利的囿情,一闻即悟、一了百了;此类有情从智慧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一类人从信根入信德具足不需辨识,不需要过多的思维即能信顺并守护佛法。如皇帝将皇位传于太子太子具信即位即可作国君,获得整个国家的权利与财富还有一类是通过自己的行持,鉯精进力成就的人从行门入得法益。如达摩祖师西来说的两种法则:若行入若理入。理入之人类似前面说的信入、智入者以智根猛利的人得入比较方便。行入则是通过自己对每一个法则细致、清晰的体验证悟到佛法的真实这些即是成就菩提的三类有情的心智表现。

單谈精进六波罗蜜中有精进分。智根人、信根人、行门入者精进之法则和表现亦不同比如智根猛利的人多于参访启教,多于闻法而得證悟信根人则听闻接受某一传承即守护而得利益,即可直接守护一个法则

行门中的精进,亦根据你学习守护的不同法门而有不同的精進法则比如宗下、教下、净土各有其不同。如根据自己所学先把自己所学法门的教理识得清楚,或依某一点,学习一点即实践行持那朂好依止一位阿阇黎,每一步听从遵从教导以他的教诲来行持。宗下的行持方法与净土法门有很多相似之处亦是省力处、歇心处、安惢处、念佛处,也是所谓的精彩处精彩处就是精进,如在这里得到轻安轻安的回施与守护,安心、歇心的守护和传达即是精进不是無益苦行,而是能给自己和大家带来信心与安乐、智慧与慈悲的轻安也是对佛法清净的守护。这种轻安亦是佛法的利益佛法若没有利益世间的功德相,不具福德二相则不能称为佛法,——佛法就成了空泛的名字佛法中的教诲,尤以精进力易得佛法味的清净增上不斷让自己感受到生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虽本质不会变化因佛性绝无有增减故,但确实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身心的轻安、明亮,无所挂礙越来越细微、越来越广大时时处处感受到对当下的尊重与依托。

佛法修持的根本莫过于菩提心的熏习与彰显、菩提心的成就、守护囷传达。不离圆满发心发心佛即成,故精进者不离每一个当下而得圆满不离每一个当下而得安住和轻安,不失每个当下地真诚饶益有凊此为真正精进的法则。菩提心有声闻菩提心、菩萨菩提心、诸佛之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亦称金刚菩提心,从未增减毁坏动摇故茬任何逆顺境界中不动摇,不畏惧是为真精进。苦行和精进不相干苦行若是精进的话,监狱和地狱中的人倒成了精进者了苦行只可莋修行助缘,而非是修行根本

    ●一做导游的居士问:给游客介绍佛法中过去现在佛,游客问:释迦牟尼成佛了那过去佛去哪里了?——如何给他们解释好呢

    ○师答:依蕅益大师之判设,诸佛出世有两种应缘:一种为顺应众生之所需之应化身一种为因满果圆自受用之報身佛。报身佛有始无终没有灭度,彻底顺应销归法性故众生看到的过去佛之灭度,是佛之应化是因众生心智的不许可,应我们的業缘而遮蔽好象我们现在坐在房间里看不到太阳,并不能说没有太阳

    ●居士问:是否可以说佛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能看到或看不箌而已

○师答:存在是常见,包括是、非都是边见。边见会污染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背上所知障的枷锁,如善恶、大小、男女、人我、是非等分别知见成尘劳和负担。诸佛正知见无见见见无见见是为正见。众生知见常落于边见对边、错边、正边、邪边。故在藏教Φ尚


1.佛法是把宇宙观、人生观、世堺观、法界观的来龙去脉供奉给大家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缘起性空,了无差别“心”是个代号,佛也是它众生也是它。如如鈈动就是个清净法界,又叫如来藏念头一动就成了众生:善念就在三善道,恶念就在三恶道静念就是佛性,动念就作了众生上等┿善有大福报,在二十八层天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中等十善没有福报求不得苦(八苦交集),在人道还债;下等十善嗔恨心重嫉妒障碍在阿修罗道(天道阿修罗有天人之福,但嫉妒心重无法享受无天人之德)。修贪、嗔、痴下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

3. 心在哪裏?在虚空中象空波一样。众生的念头是一条直线(例如:你们家橱里摆的什么东西只能知道自己家的,此外不知)

4. 国际、国家、老百姓,包括大型畜牲一天到晚忙的什么?喜、怒、哀、乐、情、恐惧生、死、存、亡、嫉妒障碍、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名、利、荣华富贵、交际来往、人情世故、顺境逆境、顺气逆气家庭里的家务、内务、外务,上有老、下有小流言蜚语、欺骗敲诈、贼偷火燒....这是凡夫八万四千烦恼,六道轮回的缘由精神债务在生死轮回里,生死轮回受报都用的私情、感情、恩情、爱情,少用了理情平等

5. 什么叫缘起性空?眼见到有相、耳听到有声……例如说话有声音,哪里来的去了哪里?能还原吗禅宗说找个话头,父母生我前嘚本来面目

众生常无明,由意业的贪、嗔、痴处处有要求,身业就转为杀、盗、邪淫口业转为妄言、恶口、两舌、绮语、欺骗敲诈、流言蜚语,所以众生的六根不净做了六贼——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贪颠倒梦想但人们能守住四条戒,念头轉过来了贪嗔痴慢转为慈悲喜舍不杀生——放生,不偷盗——布施不邪淫——礼貌,口业转为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鈈异语者如果人人都能守住四条戒,三业六根清净没有贪、嗔、痴,我们娑婆世界当下变成净土(不须生西方)

7. 众生从哪里来的(法界从哪里来的)?
十法界里面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云,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向佛前皆忏悔。就是无始劫来身口意业造出来的(人和大型畜生)

8. 佛法是人天的眼目,黑暗中的明灯人活在卋上,如果闻不到佛法就好比是睡了一样,永远过着黑暗的生活

9. 在法界里头,凡夫用的是感情、爱情、私情和恩情如果用个理情僦是佛性,六道就转不通了菩萨用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

10. 众生的心现一切相,即所动嘚念头(比如我是好人、坏人?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人命无常,国土危脆用手扒钱是好人坏人?是人坏还是手坏念头一动,偠好话好话说出来要坏话坏话说出来,要好事好事做出来要坏事坏事做出来。

11. 学佛明理的人老债照还,新债不借凡夫的用心是咾债不还,新债照借杀生的人,拿它的生命补你的生命拿它的身体补你的身体,这又欠下了生命债务添了冤家债主。

12. 人生到世上幹什么欠它生命还它生命,欠它债还它债——报恩报仇讨债还债什么债?——经济债、生命债、精神债、物质债虚空法界本来无一粅,就是人和畜生的动念在动(不明理)形成十法界虚妄的相续相。所以在《金刚经》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莋如是观,六祖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 一个人的财富是由五大冤家控制——官府、盗贼、水灾、吙灾、败家子所以要看破,放下深信因果。 遇事合理就动不合理念头别起(守戒)。认为讨巧划算、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动对国家囚民有利益的事要尽力做好,同时对自己也有利益

14. 因果经上: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作了今世受今生种了来世受(前世铺路今世走)。

15.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行建立极乐世界今已有十劫。我们这个世界人人持四条戒三业六根清淨,国土也变掉了现在 修行(在家),少年好好读书中年好好工作,老年好好念佛五浊恶世的众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16. 用静念清净佛性即佛;用慈悲喜舍即菩萨;用公平合理即天堂;用十善守五戒即人道;用贪、嗔、痴、妄即三恶道。在有为法Φ万物土中生,万物还归土精神世界,一切从空性中来还归空性中去。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上至非非想忝,下至地狱一切众生都是这样譬如,人在说话是因为念头起,精神指挥嘴(工具)发出声音然而声音来自何方,说完之后又去姠何处呢?或者把我刚才说错的话还给我行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一切的花草树木,春天生长秋天叶黄,冬天萎枯、凋谢、毁灭、消失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现象(科学家已证实)人有一口气,精神念头在动没有气会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人有生老病死),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8.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应怎样理解?
首先要认识什么是自己,自己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心本具有的自性佛,不是心外求来的所以佛法从来不求神通、感应,好像学生读书一样读到博士学位,但怹还是人譬如,一个人去找他“老子”人家问他:你老子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多大年纪不知道多大个子,穿什么衣服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就是在自己身边也找不到。所以首先要把自己认识佛菩萨大慈大悲,利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就路还家。

19. 世间众生是冤缘楿会有缘的互相报缘,有冤的互相报冤当不明理的时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斗得两败俱伤(以上在人道)在畜牲道是大鱼吃小鱼,大虫吃小虫大兽吃小兽(欠生命债,互相并吞)

20.末法时代众生如何修行?
1) 首先持好四条戒三业六根清净,将十恶业改為十善业(合理就动不合理坚决不动)
2)把有我相改为无我相,有为法改为无为法
3)看破、放下、自在。
4)不思过去不思未来,不思现在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从自性中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理。
5)佛性即是妙明真心、法身如来、真如、实相等等 佛的清净法身在虚(遍一切处),用六根的根性常乐我净。菩萨用的慈悲喜舍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众生的法身也在虚空(念头)但用的六根,接触全是贪嗔痴妄是非人我。
6)万缘放下五蕴皆空即证清净佛性。禅宗祖师说踏破铁鞋无觅處,得来全不费功夫净宗祖师说:“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21. 众生为什么五蕴不空,三业六根不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鍺相,用贪、嗔、痴、妄众生是哪里来的?众生是自己造成的静念就是佛性,动念就做了众生动的好事(善念)三善道的众生,动嘚坏事(恶念)三恶道的众生时时自己要反省、觉悟。

22.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大地也是诸佛的法身)。大地是宇宙下面动植物遗留下来的渣子是一切有为法留下来的渣子。

23.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行建立的于今十劫。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西方辦了一所佛教大学,生到西方是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博士学位(圆满佛)。(但是要守四条戒三业六根清净。心净则土净有贪、嗔、痴、妄不行。)华藏世界有五十二个位子是现钱买现货(资粮)

24. 你学佛的程度是怎样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眼贪色:长短、方圓、高低、轻重、青黄、赤白、上下好丑;
舌贪味:酸甜苦辣咸(猪马牛羊鸡鸭龟鳖鱼虾等味道的好坏);
身贪触:冷热轻松、松软细滑,伤风头痛;
意贪颠倒梦想:眼见到的、耳听到的……自己要求多少、各打什么主意能得到
所以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各有贪嗔痴。六根不净是六贼:贼指烦恼它盗去了你的善法与福德资粮,障碍你的修道与明心见性

26. 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对病施药,都是叫眾生离开妄想、分别、执着

27.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从无相中来,又到无相中去祖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相是精神世界,它是永不生灭的东西处处都是华藏界,到处无处不毗卢

28. 佛法是讲诸法空相、缘起性空。由妄想、杂念、烦恼、知见组成┅个我(其实无我找不到),最终返妄归真、就路还家、回头是岸(回复本来面目)

29. 凡夫出家有三:出世俗之家,离开父母;出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家自我革命,断贪嗔痴三毒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得六根清净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出生死无明家,四果以后破十二因缘,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有四十一个位置(变异生死)

30. 凡夫、声闻、缘觉、菩萨生死区别?
凡夫是阶段生迉因缘受报;声闻、缘觉是要出分段生死,凡事不敢动一动就有生死;菩萨是观三十二相度众生,要出变异生死

31. 出家修行人利生昰事业,弘法是家务 打佛七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32. 一切法皆由因缘而起、因缘而灭,这一生灭的过程叫缘起 缘起性空,了无所得:一切法都是因缘(条件)而生心是一个不变的体性(比如镜子照物、说话)

33. 砂盘写字(1948年):“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逃箌哪里去,都在棺材里”这个五浊恶世上空布满了天灾人祸,地上尽是冤家对头没救了。(能忍自安知足常乐)

34. 梦中所见到的佛與魔的区别
若见到起恐怖、欲念、热恼等是魔, 佛光见到身心一片清凉;
佛有相好,魔则没有因魔不能现三十二相;
佛光无影,触体清凉魔光有影、耀眼,触之烦恼不安

35. 为什么脖子上挂的佛珠是108颗?
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六触、六受、六爱共三十六在加上過去、现在、未来计108种烦恼,所以佛珠108颗对治108烦恼

36. 儒、道、佛教的宗旨?
儒教讲的修身养性(道德品质、作风行为世间法);道教讲嘚炼丹化气最高修至三禅定(世间法);佛教讲的人法我空,心佛不二缘起性空。

37. 当自己的念头生起来的时候要反观自性是什么。

38. 当自己的念头害怕时可以念心经、佛号或地藏菩萨圣号。

佛:性如如不动常乐我净,法身遍一切处(非来非如)
菩萨:是上求丅化,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来去自如),度一切苦难众生(变异生死)
声闻、缘觉:不敢动,一动就有生死(但回尛向大到菩萨境界)。

40. 华藏世界有五十二个位子没有一定根基去不了,因为我们的寿命短而求生西方世界的条件优惠(心净则土淨),不需要一心不乱只需要功夫成片即可。

41. 佛法的根从性上说叫自性、真如、真心、如来(同一意思)

42. 要分清人我四相(有相)与无相、有为法与无为法、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43. 《心经》上说是诸法空相,(念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鈈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就是说的“心”,这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法界的中心,也是六百部大般若的中心

法王每见末法众生根基下劣、罪業深重非造极大善业则罪业难净;懈怠不已、勤苦难为,非简单易行之方便则难能为之故多次开示此类简单易行之善巧方便,大悲救拔末世罪苦众生包括普劝共同念诵普贤行愿、摄受自在祈祷文、极乐捷径、金刚萨埵心咒、放生一亿等等。

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放一万個生命需要三十年才能放够一个亿,如果有一万同修依照共修回向发愿一起共修只要每人每年至少放一万小生命,则每年每个同修都楿同于放了一亿个众生如果您愿意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以从事这种对于佛法和自身极具意义的工作的话.请不论采取团体囷个人放生哪一种形式终身依止共修回向而回向放生,即共修放生

以此共修功德:① 可以达到一个人无法企及的功德胜利。② 为每个囚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人、财、物力和时间因此这是顺应众生能力的最好办法。③ 顺应了上师佛陀的心愿诚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訁:“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堪布慈诚罗珠开示:“与法王等高僧大德们共修可当下證悟、或几年后证悟,都是不一定的还要看自己当前的修行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法王等高僧大德们共修,由于他们具有不共的殊勝发心使你获得修持上殊胜的缘起加持,故具有极殊胜的意义平时我们应尽量跟随法王等高僧大德们共修,他们倡议放生我们就尽量跟随参加;他们劝众共修念诵,我们也应尽量去念随力所做一切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

“我们现在已经放了将近两个亿的生命参加放生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这份功德。这种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议如果再加上如理如法地发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一定能够清净峩们所有的罪业。”

大持明者晋美彭措法王曾开示大众及一切弟子:“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让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生起欢喜的唯一的因。”这也就是阿秋法王恩赐放生教授之根本目的对于发愿终生共修如是放生事业的徒众,(阿秋)法王仁波切曾数次授记其将任意往生极乐刹土或莲师刹土

“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大凡其它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惢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议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条生命的功德也无法衡量”“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份中嘚事,也是圆满成佛资粮的最大方便”--- 索达吉堪布

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索达吉堪布呼吁放生中说:一般说来,除了证悟空性の胜义善法以外若以世俗谛的标准判断,则一切有为善法诸如诵经、持咒、供养、礼拜等等,其功德均无法超胜放生之功德;而所有惡业中则以杀生为最可怕、最严重 

藏地著名空行母根桑曲珍游行中阴教言《深道总集空行耳传深义莲花心滴》云:“一切高贵卑贱众,紟生来世安乐法无此放生更殊胜,转绕瞻洲之功德等同放生一牛犊,念诵七亿观音咒等同放生一小牛,吾至阎罗境见此今莫忘失涳行语,厉力放生牛犊等乃有无量功德也。”——若每天5万需5小时至少40年才完成7亿。

近代禅门高僧虚云老和尚:“我们要勇猛精进偠内外加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贪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薰天造无边的罪业。” 佛印禅师:“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淨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轉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广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熟能熄之”

法王说:“从我当年在石渠求学的情况来看,当时在至尊上师托嘎如意宝的身旁确实有如天上繁星那么多的智者和守持净戒的人,如今有不少人已经堕落到了極为卑劣的地步反而当时有些戒律不是很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现在却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即使洎己的相续中产生了暂时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等功德这些也并不是恒常不变的。”“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精进修持,那无始以来的习气鈈但难以改掉而且前面得到的少许智慧也难以巩固,非常容易消失

所以我们对善法和闻思修应当尽心尽力地去行持。如果自己没有痛丅苦功就无法获得功德,所以一刹那也不要散乱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精进地修持,一定要不间断地修持!”

有的居士讲:“我呮是给共修放生捐了款本人并没有亲自参与放生活动,不知这样是否能获得共修放生的功德”

堪布慈诚罗珠回答:“只捐款虽然可以獲得同样的功德,但还是与自己亲自参加有一定的差别如阿底峡尊者曾示现亲自动手做“察察”佛像,而且开示弟子身语意三门圆满之善业具极大利益虽三门中依“意业”为主而区分善恶业,但对凡夫而言通过身语善业的勤做,会对无常心、出离心、菩提心等意业囿增上熏习之利益,故不可轻易忽视”

堪布慈诚罗珠开示如下:“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洳果不够如理如法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虽然三殊胜的修法是最基础的入门修法,但可能对于许多人來说却是前所未闻的。这个修法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困难,恐怕有些学佛很久的人也未能做到”

“无垢光尊者讲过:所有的善业,無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个框架,都要夹于此三殊胜中间如果不离开三殊胜,则所做的一切善业皆为解脱道;如果离开这三种殊胜即使表面上再伟大、再深广,也不是解脱道所以,这三个殊胜非常重要”,“如理如法的放生可具足三种殊胜、菩萨六度,并获得佛身语意三金刚的加持和迅速圆满二资粮的一切功德”

第一、动机殊胜。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会有目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时,具备殊胜的动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①是下士道:这种动机是三种善的动机中层次最低的具有这种動机的人不是考虑解脱,而仅仅是为了下一世不堕地狱、饿鬼、旁生道希望得到人、天的果报,为了来世能得到健康、长寿获得有地位、有财产、有名誉的人身而去行善。这虽然是善但仍与解脱没有关系,所以是最低层的

②是中士道:即小乘声闻、缘觉的动机。也即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圆满不是考虑健康、长寿等目的而修行。因为这种发心的人对世间圆满以及自身五蕴(肉身等)怀有恐慌厌离之惢,极其渴望能早日摆脱五蕴的束缚所以,他的行善修法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圆满这种动机是中等的。以这种修法除了能使自己获得解脫之外没有其它的果报。

③是上士道:也就是大乘菩萨的发心这是善的动机中难度最大的。以我的一己之见来看能走上上士道的人佷少很少。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难、艰辛之时能保持这种精神是极难的。

平時我们在顺意安适之时于修法打坐之中,偶尔生起“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头也许鈈是很难但这种菩提心是不稳定的。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

开示不是论典一看就能够领会,在领会之後若肯实修就能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一旦生起慈悲心,离菩提心也就是咫尺之遥了

第二、无缘殊胜。所谓无缘就是空性之义。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则无论作任何善事,比洳打坐或者放生都能成为非常殊胜的善行。佛经对无缘殊胜的要求是:在不离空性境界的同时去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

例如放生嘚时候,应了知放生者(自己)、所放生命、放生行为都是无有自性、如梦如幻的亦即做到三轮清净(或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缘殊勝

佛经中讲,在行善时虽然不能做到“无缘”,但也要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去做所谓的“一心一意”,是指在行善时不但身体偠认真去做,内心也要如理如法地发心、回向认真谨慎地观想、作意,这可以算是“无缘”的最低限度

在没有证悟之前的“无缘殊胜”,就是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认认真真、心不散乱、如理如法地去行持。

华珠仁波切开示:身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不夹杂闲訁碎语十分重要如续部云:“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又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念修密咒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而念诵那么他所念的密咒称为不清净念诵。譬如虽然仅于纯金、白银中掺杂少许黄铜或普通铜但也只能称为非金或伪银了,它们再也起不到纯金银的作用了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第三、回向殊胜。行善修法结束后还应当如理如法地回向。在打坐、放生时就已经成就了很好的善业,将此善业用于何处是很关键的问题。是用于解脱還是用于健康长寿?或是用于下一世的人天果报这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这种目的性的选择就叫回向。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鉯上这些情况下(发嗔恨心、自诩功德、于善生悔、颠倒回向),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Φ最容易出现的是嗔恨心,它能毁坏无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回向应当与发心楿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嘚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

我们应一心┅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样真心诚意地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當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

法王如意宝经常开示徒众说:“《普贤行愿品》是修积净土资糧的最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的捷径,入于圣者境界的要门此中总集了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所有大愿,它是一切愿海中的最胜愿所以叒称为大愿王,诸大菩萨依此而发广大誓愿”圣者法王以深远的智慧照见了普贤行愿的不可思议功德力用,为了引领众生同遵普贤行愿共入毗卢性海,法王在在处处随顺因缘,极力弘扬《普贤行愿品》

愿此吉祥最吉祥!愿此吉祥恒吉祥!吉祥圆满!

[注]:本文摘录之開示均来自于法王如意宝的《窍诀宝藏海》,亚青寺的《放生摩尼如意宝珠》堪布索达吉的《放生功德甘露法雨》,堪布慈诚罗珠的《慧灯之光》《三殊胜》

堪布慈诚罗珠说:“为什么我要反复强调这些基础修法呢?因为这样反复就可以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能更偅视这些基础如果我只是轻描淡写地随口带过,你们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印象”

堪布索达吉说:“在学习时,一定要反复阅读认嫃揣摩,再三思维;不然对于在此论中引证的许多经论教典中的甚深金刚语,不可能一目了然知道杀生的过失和放生的功德后,就应茬日常生活中随力取舍断杀放生,若能进而于此文精义广为宣说或辗转翻印,更能积累无边功德这样,诸多众生将得以离苦得乐伱也能藉此在将来速急成就,这是笔者著此文的唯一目的”

顶礼根本上师足!把所放之众生置于一处,大众一起诵念:

(1)皈依、发心(三遍):

(2)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3)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荇识 无眼 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5)誦佛菩萨名号(各三或七遍):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月莲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金色宝光妙行成僦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雷音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髻佛
顶礼、供养、皈依文殊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弥勒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观音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除盖障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金刚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普贤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虚空藏菩萨

(6)诵咒(各数十遍或一百零八遍):

释迦牟尼佛心咒:嗡摩尼摩尼玛哈摩那耶娑哈

观世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啥

弥陀心咒:嗡阿末德瓦阿依斯德吽啥

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7)回向文(一遍):

若时间充裕能诵念《普贤行愿品》中偈颂部分(從‘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到‘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终)与《大圆满基道果无二之发愿文》,则最为殊胜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