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可分为 求职者该怎么办

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届毕业生求职大战悄然拉开帷幄。而与此同时,各种就业歧视还在不断上演。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有近七成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而这些就业歧视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queserasera)
第三方登录:& 滚动新闻 & 正文
就业歧视五花八门 近七成求职者曾遭遇就业歧视
  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届毕业生求职大战悄然拉开帷幄。而与此同时,各种就业歧视还在不断上演。
  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有近七成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而这些就业歧视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性别歧视:知识女性的尴尬
  刘莹是郑州某高校的大四女生,从去年10月以来,她就一直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很多单位明确说只要男生”,刘莹气愤地说,“我不明白许多单位招文员为什么不考虑女生,一些机关单位居然宣称招公务员只限男生。”
  刘莹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上,更多用人单位不仅把性别要求摆在明面上,而且在淘汰就业者的过程中首遭不幸的也是女生。
  席玉娇是南阳某广告公司的副经理,不久前刚歇完产假上班,公司就通知她已经降职为普通职工了。如今,席女士后悔不迭:“早知这样,我何必去生孩子呢?如今,我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加上要照顾孩子,想谋求高就难上加难!”
  年龄歧视:中国特色的35岁
  今年48岁的欧阳宏先生,去年从加拿大回来探亲,无意中发现国内的招聘广告中都要求:男35岁以下,女26岁以下……这令他十分不解:像我这样的年龄,回国岂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作为网络工程师的欧阳宏,在加拿大刚刚从一家计算机公司跳槽到一家电器生产企业。要知道,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以年龄为前提的,因此,中年人在外国那可是宝贝哪。
  笔者发现,将求职者年龄要求限制在35岁以下,几乎是所有招聘会或者招聘广告上都能看见的关键要求、核心标准。笔者翻阅河南的一家报纸,在“求职天地”上,仅仅27条招聘广告中,有“35岁以下”要求的就出现了7个。这7个广告所招聘岗位分别是制冷设备推销业务员、司机、建筑施工员、会计、出纳、外贸跟单员。
  迷信歧视:花样繁多的忌讳
  即将毕业的某财经学院研究生冯丽静,刚刚应聘了一家私企,虽然初选、笔试、面试发挥都不错,但却一直没有接到录用通知。也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师姐告诉冯丽静,老总对她的工作能力、面试表现、临场发挥都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她的“生肖”。“老板说了,你属鸡,他属兔,生肖犯冲。”
  35岁的虎自强是一名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不久前,他到一家企业应聘给领导开车一职。当时,有两个应聘者竞争,工作经验和开车技术都有优势的虎自强却落选了。经多方打听,公司的招聘人员私下里告诉他:“你说你姓什么不好呢?偏偏姓一个‘虎’字,你倒霉就倒霉在这个‘虎’上啦!”原来,公司老总姓杨,因为“虎吃羊”,所以老总心中很不舒服,坚决不聘请他。
  地域歧视:不仅仅是“河南人”
  提起在应聘当中所遭遇的歧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郭怀亮气就不打一处来。一次他去应聘一家半研究性质的机构,招聘人员开始还颇有兴趣地询问他的专业、学习成绩等,可一听到他报上“籍贯河南”时,便马上改口了:“喔,喔,河南人呀!”随后就结束了问话,让他回去等通知,从此就再无消息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河南歧视”、“河南印象”。即使河南省这些年来外树形象、内求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可是外省市一些人对河南人的主观臆断和故意排斥仍屡见不鲜,以致于一些河南人出差或求职时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
  近些年来,为了推介学生就业,笔者曾陆续参加过许多人才招聘会,领略了五花八门的地域歧视。
  一次招聘会上,笔者发现一些单位在招聘展台上白纸黑字写着“不要东北人”。当笔者询问时,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我们觉得,东北人比较冲动,好讲义气,爱闹事,所以不准备录用东北人。”还有一家单位干脆宣称不要北京人,理由是:北京人太懒,有八旗遗风。
  还有一些地方的单位在聘用人员时,明确表示不要苏州、杭州一带的人,说苏杭人讲究生活品味,讲究享受和安逸,不愿出力流汗,工作不卖力,甚至说“宁要西北文盲汉,不要苏杭书生面”、“苏杭人太精能,不便管理”。
  专家建议
  面对林林总总的就业歧视,在漫漫求职路上,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竞争呢?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副主任赵建峰认为,尽管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压力,尽管“被雷的总是我”,但大学生们也没必要怨天尤人。事实上,大学生不仅普遍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而且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在职场上大显身手。虽然如今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学生们只要坚定信心、扬长避短,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徐兆铭博士提醒说,对于用人单位苛刻的招聘条件、“雷人”的招聘试题,大学生不是不可以迎合,毕竟求职的历程太过煎熬,顺利就业才是最大的精神慰藉。但是,这种迎合是有底线的,那就是道德和良知、人格和尊严。
(工人日报)
段奕宏前往新都区黑熊救护中心探望黑熊…
德阳将对残疾人减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
关注排行图片网评
更多行业: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进入!
客服电话:8
全部职位分类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我的位置 :
> 求职实录 > 正文
求职“刁难”和“虐待”要区分对待
更新日期:
& 作者:angle
& 来源:吴江人才网
中遭遇“刁难”,有些是面试官在考验求职者,有些则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歧视和不尊重。提醒求职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求职“刁难”和“虐待”的时候要区分对待。
& & “刁难”,在人力资源界被称为“高压试炼”。“我对你的回答不满意,你明显在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你的领导让你办一件违规的事情时你怎么办?”“当你的工作需要和你的做人原则相违背时你怎么办?”这些面试官不近人情的经典“刁难”问题,实际上被人力资源界的人士视为高压试炼的陷阱问题。面试官要试的正是求职者的应变和表达。不少人扛不住这些“刁难”,或者败下阵来,甚至拂袖而去。
& & “虐待”则真正存在侮辱,比如:不论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要求求职者在35岁以下,在年龄上绊倒求职者;对性别的隐性歧视,面试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只招男的”;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对长相、身高的歧视;甚至某些老板挑选员工还看八字、生肖、面相,跟自己“犯冲”的不用……诸如此类的“刁难”“虐待”层出不穷。日起施行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一颁布,大家纷纷拍手叫好。因为在以前,基于上述原因的求职歧视太多了,劳动者正缺乏这样的法律保护。
& & “刁难”是在尊重人格基础上的魔鬼式试炼,而“虐待”则是对我们尊严的践踏,需要我们勇敢说“不”。然而,很多时候,不少求职者却在高压面试难题前任性地说“不”,而对尊严的“虐待”忍气吞声。
最新文章列表
服务热线(7*24小时)
有问题?找客服!求职路上,还有多少就业歧视该打破?
&&&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消除一切就业歧视。但是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新闻不少。挑户籍、挑性别乃至挑属相、星座,就业歧视五花八门,既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无奈伤心。就业歧视为何屡禁不止?如何破解就业中的各种歧视?面对歧视,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消除一切就业歧视。   对大学生找工作来说,性别歧视较为突出,女生工作更不好找。
  为何性别成了拦路虎?今天开始,本版推出“就业性别歧视怎么破”专栏,关注女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况。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社会成本成为了某些用人单位拒绝女生的重要原因,这该怎么解决?初冬的北京,阳光透出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校园里一片静好。“××银行发笔试通知了,收到没?”耳边飘过班里男同学的询问,张晓琳盯着地上斑驳的光影,一时没缓过神儿来。
  清华大学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京外的985名校,找工作对这样的“天之骄女”来说似乎轻而易举。然而,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她逐渐认清现状:找份好工作,不容易;女生想找份好工作,更不容易。
&&&&“只要有一个男生和我们竞争,就想都别想了”,这是清华女生面对的现实――清华尚且如此,其他学校女生的境遇,可想而知。当然,少数有“好父母”庇护的,无需承受这样的羞辱。
  我用了“羞辱”一词,或许有人认为重了。想一想,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比别人留更多的汗,积累了更多学识,却只因性别而被一次次拒绝。这不是“羞辱”又是什么?
&&&&“就因为本科就读的不是211高校,找工作屡屡碰壁。”这几天,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吐槽帖”异常火爆,众多大学生热议“本科非211”现象。
  发帖者是武大的一名博士生,2004年高考时,因没有考好,读的是湖南当地一所二本院校。经过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2008年终于考进武大的研究生,而且还是硕博连读。然而,今年在汉找工作她却屡屡碰壁,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原因就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不是211院校的。“因为很多刷简历,基本上看第一学历,若第一学历不是‘211’,一律飘过。”这名女博士很是苦恼。
“我承认虽然10年过去,但我仍要为自己当初不给力的高考买单。虽然高中我真的努力了,但因为患病,且准备不太充分没考上重点大学。因为知道自己错了一次,所以后面一直很努力想尽量弥补。”
&&&&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广纳群贤。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却连博士求职也要被“查三代”,真让人匪夷所思。
  “非名校就业歧视”屡禁不止,还有一个原因是,劳动者合法就业的主张缺乏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一站式为受到就业歧视的劳动者维权,使得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制止。
&&&&初冬,厦大西门的凤凰树仍泛着清新的绿意,然而,在管理学博士黄云凌眼里,均是一幅颓败灰色的印记。
  工作找了一年,没有任何结果,应聘单位对简历评价很高,却总是在面试后“杳无音讯”。“综合因素考虑不录取”“形象不佳”,对于应聘单位给出的结论,黄云凌已经从最初的愤怒,变成现在的茫然无所适从:自己简单的教师和科研梦,怎么就这么脆弱艰辛。
  身高1.5米,背微驼,思维敏捷,谦恭有礼,这是博士黄云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3年7月,黄云凌毕业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最讽刺的是,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保障,如今却沦为弱势群体。”黄云凌说,他很郁闷。
&&&&虽然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规中,都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甚至明确规定了“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但在相关违法责任上,法律总体上依然是不够明确的。比如残疾人若遭到就业歧视,招聘单位一般只会给一些“形象不符合要求”“不适合相应岗位工作”等理由,有意地规避歧视的事实,而残疾人除了忍受之外,对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4月初的一天,在招收机电工的一家企业展位前,外表看上去不超过30岁的何强小心翼翼地回答着招工人员的问题,对方的脸上也带着笑容,看得出来,他们对何强的条件比较满意。问了一会,工作人员让何强填一张登记表。何强满心认为工作有希望,掏出笔就在桌子上填了起来。可填了没一会,工作人员就指着年龄那一项问:“你是1966年出生的吗?”何强点点头。工作人员小声嘀咕了一句“不像啊”,然后马上板起了面孔,指着墙上贴着的招聘通告说:“你没看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吗?年龄限35岁以下,你干嘛不仔细看了再来呢?像你这样年龄的人,我们根本不予考虑。”何强的笑容僵在脸上,又不能反驳,只得尴尬地陪笑着走开了。
  “其实我已看见通告上写的年龄要求了,我只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的,经历了太多次这样的年龄方面的审问,现在我最怕的就是用人单位问我的年龄,偏偏这个东西就是造假也造不来的。”何强对记者说。
&&&&对于在招聘时限定年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全教授也认为不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对某个职位做出具体的分析就限定年龄是一种统计歧视,“按照统计的一般情况来讲,35岁以下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有优势,但具体的职位还要具体分析。限定年龄者,应该在职位说明书中分析出年龄和职位是什么关系,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17日,山东工商学院举办201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家单位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但面对不少企业设置的性别、身高、相貌乃至星座“门槛”,隐形歧视仍然存在,不少毕业生感到很无奈。
  “身高多少”、“家是哪的”、“什么星座”这些用人单位在收取简历时不经意提出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有的企业在对话中明确表示不招聘星座为双子座的员工,因为“太较真,太挑剔,怕做不长”。
  面对很多单位的婉拒,不少理工科女生感到无奈。一位提前来了解就业情况的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女生小王说,“就业这么难,只能考研了,而且要选个好就业的专业。”
&&&&据这家机构负责人解释,不要“处女座和天蝎座”是基于她对星座的“研究”,之前招过这两个星座的,她们不是爱和同事吵架就是干不长。看星座挑属相是对应聘者的歧视,有悖于平等就业的精神,这是明显违背《劳动法》的行为。当素质和能力不是企业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星座血型反倒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不是企业的时尚,而是管理者的愚昧,更是对人才价值观的畸形理解。想跟那些因为星座血型而被淘汰的应聘者说句话:这么“神道”的企业,不去也罢。
&&&&调查显示,逾九成网友表示自己或身边朋友在求职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并有85.3%的网友认为性别歧视针对女性。依据学历划分,93.3%的研究生及以上人群遭遇过性别歧视,比例最高;91.6%的本科生遭遇过性别歧视,其次是专科生及高中生。
  21至30岁、31至40岁以及41至50岁的人群遭受过性别歧视比例均在90%以上。
&&&&有观点认为,由于生育、家庭等原因,女性在工作中不如男性“好用”,成本较高。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现象往往就会有所抬头,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此,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的专访。该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女性的地位、作用在认识上的歧视和偏见。
&&&&专家认为,要改变性别歧视,要从法规上完善。一是要从法律上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而另一方面,也要设计出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聘用女性。”他说,如果聘用了女性职工,企业在交社会保险费用时,政府能够免除相应的税收。“现在光要企业消除歧视,所有的责任和成本都要由企业承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性别歧视不止出现在人才市场。中国政法大学曾在去年公布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该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所涉及的9762个岗位中,性别歧视仅次于制度性的健康和年龄歧视、政治面貌歧视,以占总职位数的15.6%的歧视比例,位列歧视理由前三名。求职者在遭遇性别歧视后,应该怎么办?广州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支招:留存证据,勇敢维权。
&&&&企业为啥不愿要女员工?觉得女性能力天然不行的,早已不是主流了。女性生孩子要休产假,一休时间还挺长,工作还得再找人接手,比用男员工成本高多了,这成了主要的拦路虎。随着“单独”两孩的放开,不少企业顾虑更重了:一个娃就得一两年,一进公司连生俩娃,三四年就过去了,这人怎么算都雇得不划算啊!
&&&&&眼下正是新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季,就业公平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就在上个月,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数十名女大学生,到陕西省体育场企业招聘会门口,举行了一场名为“穆桂英职场挂帅,向性别歧视宣战”的行为艺术活动,抗议一些企业设置的不公平求职门槛。集体呼吁“请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消除“一切”就业歧视的新提法,掷地有声,体现了中央的决心。
  怎么招人用人,企业有自主权。但自主并不意味着不受约束,更不等同于明目张胆的就业歧视。对于受歧视群体而言,经济收入与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以及错位,都是经济发展的负能量,甚至导致社会冲突,加剧社会撕裂。用人单位也应明白,无端设置歧视性规定,或能节省选人成本,却也伤害了企业形象,严重的还会受到惩罚。
  反对就业歧视,《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都有明文规定,法制防护网已基本成型。但要“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制度改革还得继续推进,法律法规也应该进一步细化。适当时候,可以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法律更完善,制度更严密,才是根治就业歧视的良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消除这些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平等就业愈加凸显,这对于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改变“中国式”就业歧视还要改变用人机制——用人单位要实现人才“能进能出”的流动。“经过三年工作岗位考验,是否胜任便可一目了然,根本不必再追究本科在哪儿读的,甚至初中在哪儿读的。”
&&&&在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看来,《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均有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缺乏有力的反就业歧视行政措施,缺乏健全的反就业歧视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通知》特别强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潘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遭就业歧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