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问题:请问中国人领养俄罗斯小孩在境外领养的孩子可以加入中国国籍吗?

研究称30%被美国家庭领养华裔儿童自认是中国人 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研究称30%被美国家庭领养华裔儿童自认是中国人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孤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到身份认同困惑吗?会。不过,身份认同的困惑,没有比自己是被领养的这个事实本身让这些孩子更焦虑。有研究指出,多达30%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谭星(Tony Tan)长期研究跨国领养儿童,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童是他的重点研究对象。
  谭星的研究发现,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在情绪和学识表现上与她们没有被收养的同龄人及美国同龄人相当,甚至更好。即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成长非常健康,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在身份认同方面,成长于白人家庭中的中国女孩多认同自己是美国亚裔或华裔。在谭星的调查中,只有5%的受访女孩觉得自己是白人。相比之下,有15%的受访者认同自己是亚洲人,更有多达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谭星指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被领养女孩,多是在两岁之前就来到美国,尽管对中国没有记忆,但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原因是自己的模样是中国人,因此接受自己的中国身份,明白自己同中国的关联。
  调查显示,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多是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或上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家长们会确保自己的孩子对其身份感到骄傲,珍惜自己的中国血统。
  不过,与养父母肤色的明显差别仍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它过于明显地揭示了孩子是被领养的事实。在感受到这点之后,会有孩子感到不适甚至焦虑。
  此外,并没有显著让孩子感到与世界隔绝的因素。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人类可能感受到自己与他者不同的感受,孩子在社交网络上很容易找到与自己类似的人,相比过去也有了更多发挥自己其他兴趣的可能。
  这一研究间接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育儿经验:产妇的健康状况会对孩子的未来有非常长远的影响。
  谭星的研究发现,尽管没有像美籍华裔那样优异,但相比来自其他国家的领养儿童,中国领养儿童的学业表现更加出色。
  在排除了成长环境和学业压力因素之后,这一现象的一个解释是,大部分中国女童的母亲更加健康。相比其他国家的母亲们,中国妈妈极少在怀孕期间饮酒、吸烟,她们通常也更加年轻。体现在这些孩子身上,相比其他国家有着类似悲惨被遗弃经历的同龄人,中国孤儿也会更加健康,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即便幼年时有过疾病或精神创伤,案例显示,这些女孩仍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家长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仍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李宇轩)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外国领养中国儿童数量锐减:高峰时每年上万|国外|领养儿童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外国领养中国儿童数量锐减:高峰时每年上万
  原标题:外国领养中国儿童数量锐减:从高峰时每年上万至今锐减8成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在2000年左右,跨国领养儿童视为照顾被遗弃儿童的热门方式。但全球跨国领养统计(Global Statistics for Intercountry Adoption)显示,从年之间,随着领养费用上升和被领养国解决贫穷问题,24个主要国家跨国领养儿童的数量減少了70%。
据美国《世界日报》网站5月1日报道,美国人领养中国儿童在2004年前后达高峰,是美国人领养中国儿童的最高峰,当年约有23000名国外孩童被美国家庭领养,其中中国儿童上万名。但到2014年,外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骤降至近2800名。据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活改善和福利体系的完善,而外国人的领养费用也相对提高。
  “耶鲁女孩”夏华斯(Jenna Cook)与美国妈妈在一起。2012年,她回国寻亲,有50多个家庭现身认亲,但最终夏华斯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
从日中国颁布《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实施办法》起,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被外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已经超过11万人。
跨国领养的历史起源于加拿大,加拿大家庭最早是收养二战后英国的战争孤儿。国际领养的增长,绝大部分原因是由西方人口数量变化引起的。近几十年来,由于节育、堕胎、晚婚等原因,不想过早生育的女性发现自己已经错过生育年龄无法生育了,还有些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生育。
皮特和朱莉拥有一个“联合国家庭”,图为皮特朱莉和他们的孩子们。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在去年12月报道,美国仍旧是全球最大领养国,但却能清楚看到跨国领养的数量急速往下走:2004年约有23000名国外孩童被美国家庭领养,但2014年的数据却降到近5000名。
数据的陡降,意味着有更好的选择出现?还是全球被遗弃孩童的数量减少?
长期关注全球跨国领养趋势的美国学者彼特·赛尔曼(Peter Selman)指出,在过去,贫困问题是一个家庭遗弃子女的最主要原因。但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在内的跨国领养儿童来源国,在过去十年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升,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跨国领养儿童的数量下滑。他说,这背后主要有两大趋势,包括“越来越少孩童被丢弃,以及各国内部领养数量的提升”。
美国学者彼特·赛尔曼
以中国为例来说,从1999年到2009年10年中,作为跨国领养儿童的最大来源国,在2005年有14496名中国孩童被外国领养,但到2014年,中国被领养儿童大幅下降到2800名,十年间数量锐减80%。
中国孩子一直十分受西方国家家庭欢迎,因为其他的国家提供的孩子要么多有残疾,要么就有“贩卖儿童”(比如乌克兰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嫌疑。例外的只有中国,被领养孩子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婴,极少比例的男婴中绝大多数是有残疾或者疾病的孩子。
在收养儿童这件事上,中国和加拿大的“供求关系”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尽管这种供求关系是耻辱的。60%以上领养孩子的加拿大家庭希望领养到一个女孩,因为女孩更容易和养父母建立起交流和感情,同时女孩长大以后假如会有一些麻烦也无非是“未婚妈妈”或者不爱学习这样的小事,而男孩却有可能去抢银行或者成为黑帮。
其他西方国家媒体也注意到类似的趋势,西班牙《理智报》2月19日报道,截至2015年的过去18年间,共有超过5.3万名外国儿童被西班牙人收养。尤其是过去10年间,这些儿童中多数都出生在中国和俄罗斯。不过,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从那里被收养至西班牙的儿童数量也大幅减少:从2011年的978名降至2015年的363名。俄罗斯的情况类似,2011年被收养至西班牙的儿童为712名,到了2015年只有131名。这些数字对于那些梦想着通过收养成为父母的人们来说不太乐观。
美国收养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doption)主席兼CEO查克·约翰逊(Chuck Johns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儿童福利体系,这个体系在五年前还没有。”
改善内部社会福利体系,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国家。在很多东欧国家以及菲律宾、越南、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国内内部领养儿童的数量也有所升高。
至于其他造成跨国领养减少的因素,还包括跨国领养费用的升高,以及民族主义造成的政治紧张局势。同时,由于跨国领养手续日渐繁琐,被领养儿童也越来越难融入一个新的家庭。
  图为一对被收养的姐妹写下她们听过最伤人的话:“她真正的家为什么不要她?”“你怎么不挑一个更漂亮点的(小孩)”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中国国内领养儿童增加、俄国中止美国人的领养等种种趋势汇集,等待领养儿童的美国100余万家庭如今要满足心愿,须等更长时间,而手续等费用节节上涨,领养中国儿童如今需要3万至4万美元。
西班牙《理智报》报道,“这是一种持续的势头,几乎在所有西方国家出现了”,塞维利亚大学进化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赫苏斯·帕拉西奥斯表示,“现在很多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都在本国被收养了”。
为数不多的输出收养儿童较多的国家之一是越南,2015年有123名儿童从该国被收养至西班牙。越南也是少数允许未婚者收养儿童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在2014年已经禁止了这种做法。
另据美联社报道,美国领养人数近年显著减少,导致许多领养代理机构无以为继,有的则走入歪道;另一方面,打算领养的民众面临了更漫长的等候时间,和节节上升的费用。为了争夺领养婴儿的机会,许多人不得不对自己夸大吹嘘,因此诈欺事件也频发出现。而有的人领养心情过于急切,以致成为骗局受害人。
美国国务院在去年12月关闭了俄亥俄州的“欧洲领养咨询公司”,声称该机构被发现收费过高、被领养儿童信息不实等不当行为。数周后,在美国8州领有执照的国内领养机构“独立领养中心”宣告破产,留下烂摊子,令3000余客户无所适从。加利福尼亚州的新婚夫妇库兹和杨鲍比即受到波及,他们表示在两年内已支付该机构约1.6万美元。
专门办理外国儿童领养的许多机构近年都歇业关门,其余机构面临美国家庭领养外国儿童减少也只能苟延残喘。2016年会计年度,外国儿童领养件数仅5372件,比2004年减少许多。
美国收养机构戈拉德尼中心(Gladney Center for Adoption)亚洲部负责人吴巩展表示,2007年是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收养的最高年份,而美国是收养中国儿童最多的国家。
从那年后,供收养的中国健康儿童日益减少,因此收养儿童的排期越来越长,从几年前的5至7年,延长到现在的10年左右。但是,收养家庭等不及,于是该机构6年前开始推荐收养“特许需要儿童”,每年平均收养50人,至今已经协助收养300名左右的“特需儿童”。
许多人将这些出生带有残疾的孩子称为“残疾儿童”,但是吴巩展坚持称他们为“特需儿童”。他说,“为了尊重这些儿童,我们称为特需儿童,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他说,实际上,许多儿童患的疾病在美国不是大问题,可以治好,如唇裂、多指等。也有的儿童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如脑瘫等。
吴巩展表示,在这些收养的中国儿童中,约有八成是残疾儿童。按照这个比例估计,目前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残疾儿童起码有上万人。
这些残疾儿童来到美国后,有人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大部分适应了美国生活。被访问的收养家庭夸他们聪明、懂事,“成绩都是A”。有的孩子虽然没有手臂,却能用脚生活自如,他们是一群幸运的孩子。
美国国务院移民签证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9年至2015年财年期间,美国家庭共收养1万8384名中国儿童,平均每年2626人。
而美国国务院在2015年4月发布的报告数据称,美国家庭跨国收养儿童的首选仍是中国,不过收养数字较此前有所下降。美国收养理事会负责人查克·约翰逊表示,从1999年起,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共计7.1万多名。
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家庭从中国收养儿童2040名,占当年美国家庭从海外收养儿童总数的2/5。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人数的峰值出现在2005年,2014年的数字是峰值年份的1/3,较2013年也下降了9%。报告说明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境内收养,因此造成美国跨国收养的数字有所下降。
查克·约翰逊称,该机构目前掌握的数据显示,从中国收养的孩子中约有八成是特殊需要儿童,包括患有先天残疾或出生时患有严重病症的儿童,如先天性脊柱侧弯、出生时并发脑积水等。收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美国人克罗尔表示,自己有能力照料特殊需要儿童,美国当地也有很多保育设施可以利用,但在中国、特别是偏远乡村地区则不具备这些保育设施。
对许多美国家庭选择收养中国儿童,美国国务院儿童事务办公室特别顾问雅各布·布斯表示,中国在海外收养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中央管理体系,中国政府在收养程序中体现出可靠高效的办事风格,赢得美国家长和相关部门的称赞,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这一点。
霍夫曼太太收养的中国唇裂儿童布莱丝,现已基本治愈。
委托前述戈拉德尼中心收养了唇裂中国儿童的霍夫曼(Jane Hoffman)太太对《世界日报》说,“当时,去中国申请收养孤儿的美国人越来越多,排期越来越长,大约需要五年到七年的时间,但收养残疾儿童则很快。”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收紧政策,大幅度减少了输出中国儿童的数量,可能由于男女性别比例的逐渐失衡、生活也都温饱了和诱拐儿童供国际领养类的丑闻。同时对外国领养家庭的限制也更为严格,单身、同性恋、肥胖、年纪大、不够富裕、经常离婚和结婚、服用抗抑郁药或者已有多个孩子,只要有其中一条,都会遭到中国的拒绝。
据《英国金融》引用的数据,中国约有70万名孤儿(无父母照顾的孩子),其中约有10万名孤儿被国家机构收养,剩下大部分孩子获得政府补贴。
养育儿童的最佳环境是家庭而不是机构,雅各布·布斯表示,“美国人的开放和爱心能给海外收养来的孩子提供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美国有一个名叫“领养中国儿童家庭协会”的全国性互助小组,为收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提供保持联系沟通的平台。被美国父母收养的中国儿童并没有断掉与中国的联系,有的美国父母会带孩子参加到中国寻根的回访活动。很多被收养的中国孩子虽然现在只能讲英语,但养父母会也让他们去上中文课。
但是这些回国寻根的故事也有很多无奈,2012年夏天,被媒体称为“耶鲁女孩”的夏华斯(Jenna Cook)到武汉来寻亲。25年前,大概出生一个月左右,她被遗弃在武汉宗关办事处附近。在武汉,她接到一二百个认亲电话,与50多个家庭见面、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拥抱、流泪、合影。新闻图片看,真的有不少妇女抱着华斯泪流满面,还有人要验证她身上的胎记。但最终,夏华斯没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外媒报道夏华斯寻亲的故事
问题是,如果夏华斯不是拥有美国国籍已经在耶鲁读书,而只是一个在中国福利院长大,现在在富士康打工的普通中国女孩,会不会有这么多的家庭,这么多的中国妈妈流着泪来认亲?
观察者网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金融时报、世界日报网、腾讯文化大家专栏作者席越文章等报道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3075人已测试
88104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为什么那一代被收养的韩国孩子要回到韩国?_凤凰资讯
凤凰资讯出品
为什么那一代被收养的韩国孩子要回到韩国?
作者:詹佳佳,邱曼思 第64期
劳拉的家人偶尔会和同样领养了韩国小孩的朋友吃饭,他们会一起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年度韩国养子晚餐。劳拉感到很矛盾,食物都很美味,那些穿着韩服跳舞的女孩也很漂亮,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是韩国人。
在劳拉的左臂上,文着她被收养时的编号。 劳拉(Laura Klunder)最近在她的左前臂内侧做了一个&K85-160&的新纹身,这个数字需要追溯到她的童年时代。当她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她被亲生母亲遗弃在汉城的警察局里。警官将她送到了当地的霍尔特儿童收养机构(Holt Children&s Services),在那里,她被标号为&K85-160&。 那是1985年前后,劳拉是那一个月被送进这所机构的第160个婴儿。不久后,这所机构将8800名婴儿送到国外去,劳拉也是其中之一。劳拉解释,左前臂的纹身表达着对收养制度的批评,&在一个制度化的社会里,我只是一个交易,一个数字&。 在过去60多年里,至少有20万韩国小孩被全世界15多个国家的不同家庭收养,尤以美国居多。这是史上最大的海外收养浪潮。 已到而立之年的劳拉有着一股傻气和自我贬低的倾向,&我是穿着Lisa Frank(图案多彩鲜艳的服装品牌)t恤、带着眼镜的胖妞&,她回忆起自己的中学形象,摇摇头。许多男同学也经常嘲笑她,你的皮肤怎么这么脏?& 劳拉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长大,2011年她回到韩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琼斯(Maggie Jones)在首尔弘大附近遇见了她,还有她的三个朋友,也是被美国收养的小孩。300到500名从美国、法国、丹麦等国家回来的韩国青年经常聚集在那一带,他们说一口不怎么流利的韩语,也缺乏与这个国家相关的记忆。但现在他们选择回来,期待去感应这里的一切。
韩国,金泉市,Amy Mihyang Ginther和她的亲生母亲Park Jeong-hee。 庞大的&婴儿出口业&:每天送出24个婴儿 1954年,美国俄勒冈州的贝莎和哈里&霍尔特在当地的一个礼堂里聆听了世界宣明会(WorldVision)的宣讲,主题是关于朝鲜战争孤儿的故事。当时,朝鲜半岛战争刚刚结束,韩国正从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恢复元气。&我们从未见过那么瘦弱的胳膊和腿,&贝莎写道,她是一名护士,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他们的小脸上满是渴望,希望能有人来照顾自己&。 当时的联邦法律禁止美国家庭从国外领养两名以上的孩子。但在1955年,俄勒冈州的两名参议员提出了《救济朝鲜战争孤儿法案》(Bill for Relief of Certain Korean War Orphans)。国会随后通过了这项法案。 在这之后,霍尔特夫妇收养了四个男孩和四个女孩,全美许多报纸都报道了霍尔特夫妇和他们收养的八个孩子的故事。很快,许多想做父母的夫妇都给霍尔特夫妇写信,称他们也想收养战争孤儿。一年内,这对夫妇在美国启动了霍尔特收养项目,之后他们又在韩国成立了收养机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收养机构。 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符合领养标准的孩子都是混血,他们被称为&大街上的尘土&。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美国和联合国士兵,其中一些孩子进了孤儿院,有的是失去了父母,有的是被抛弃了。战后的韩国社会依旧混乱,谁都不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否依然活着。一些母亲抛弃了她们的孩子,因为她们担心,如果养着混血的孩子,她们的家庭会被驱逐。 到了20世纪60- 70年代,韩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离婚率和青少年怀孕率也随之上升。身为工人的贫穷的单身母亲苦苦挣扎,很少能得到政府的帮助。韩国在1970年代通过了《特别收养法》(Special Adoption Law),为收养创建了法律框架,同时还允许四家收养机构按收养流程办理收养事宜。 然而从一开始,问题就层出不穷。有时,收养文书可能是假的,孩子的奶奶或者姑妈可能未经孩子母亲允许,就把孩子抛弃(趁孩子母亲在工作的时候)。为了加快办理收养程序,收养机构的工作人员常常不会核实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的健康状况、年龄或者孩子的母亲是否已经同意将孩子送养等。 收养机构的工作人员有时还会对这些女人说,如果她们自己养孩子就太自私了,这些孩子一旦被收养,会在美国健全而富有的家庭中长大。20世纪80年代,收养业务越做越大,韩国的收养机构从中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政府也从中受益,每有一个孩子被送往国外,意味着国家要养的孩子就少了一个。 因为高效、稳定地将健康的婴儿送往海外收养,韩国得到了不少赞誉。然而,被收养的孩子数量之多也令人不安。平均每天,就有24个婴儿被从韩国送往海外,堪称庞大的&婴儿出口业&。
Jane Jeong Trenka 和Luke McQueen都被美国家庭收养。现在,他们住在韩国忠北省,图为他们和他们的女儿在一起。& 被白人同学嘲笑:你的皮肤怎么这么脏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养儿童。1990年,世界上只有7000名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但到了2004年,人数则上升到23000人。被收养的这些儿童来自中国、俄罗斯、危地马拉、韩国、乌克兰、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几十个其他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约有10万名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 记者琼斯就是美国的领养父母之一。在几次流产之后,她和政府收养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从国内领养的,一个是从别国领养的。&我们之所以会从国内领养一个孩子,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个新生儿,并且希望这次收养是公开收养&。&公开收养&意味着孩子出生的家庭和领养家庭可以保持联系。 相关研究表明,公开收养的形式对被收养的孩子和他们的亲生父母更有益。相比之下,异国领养的孩子时常要面对文化差异和种族问题。 劳拉也是在那股收养浪潮中被送到美国的。在离开韩国之前,她被寄养在韩国当地一个家庭里。在那段时间,她学会拉大人的手,学会说&omma&(妈妈)以及简单的韩国话。但不久后,她就被送到威斯康星州,和领养她的家人住在密尔沃基的白人居住区。 上小学的时候,劳拉经常被一些男生嘲笑:&你的皮肤怎么这么脏呀?&&你是不是摔倒在泥地了呀?&&你看起来就像黝黑的芭比娃娃。&劳拉回忆,&我的养父母都很疼爱我,但是他们并不明白种族隔阂是如何深刻影响我的生活的。问起亲生父母的时候,养母会跟我说,他们很爱我,但是上帝另有安排&。 因为父母不能理解她的感受,她经常对他们发脾气。争执不下的时候,劳拉的养父会说,我不要这样的收养,把她送回去。 2000年前后,许多收养专家开始建议父母公开谈论收养的话题,承认种族差异,增强小孩子原本的文化认同,而不是去&同化&他们。许多父母报名参加&故乡之旅&,他们把小孩子送去韩国文化夏令营,小孩子聚集在明尼苏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树林里研究韩文,学跳韩国流行舞蹈,学习跆拳道。 劳拉的家人偶尔会和同样领养了韩国小孩的朋友吃饭,他们会一起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年度韩国养子晚餐。劳拉感到很矛盾,食物都很美味,那些穿着韩服跳舞的女孩也很漂亮,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是韩国人。&他们告诉我,这是我的文化,但我想象不出自己穿那样的裙子,还把头发盘成髻的样子&。 唐纳森收养研究所2009年在调查179名被收养者后发现,超过75%的人在童年时就把自己当成白人,或者想成为白人。大部分人遭受了种族歧视,包括来自老师的异样眼光。
Benjamin Hauser在韩国大邱市的一个农场附近。5岁左右的时候,他曾经被寄养在这里。 回家的尴尬:不习惯桑拿浴室 2011年,在决定返回韩国之前,劳拉对要搬到一个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语言也陌生的城市居住,感到十分不安。但她最终辞掉工作,甩了男朋友(一个反种族主义的白人),带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马尔克斯、索尔&阿林斯基的书,以及一本韩国收养回忆录),买了一张单程票,只身飞到韩国。 在首尔,劳拉住在一家两层楼高的招待所。这家招待所由当地牧师Kim Do-hyun开办,专门为回国的被收养者提供简便的住宿。Kim鼓励他们去探索首尔,了解韩国,也鼓励他们思考整个收养制度。Kim在瑞士当牧师的时候,曾见证过一个被收养者的自杀,那个人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张&我要去见我的生母&的字条。 刚开始回国那会,劳拉对韩国的生活感到些许不适。她结识了一群回国的被领养者,经常在一起吃饭和交流。她也不习惯去酒吧,想到要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唱K、要裸着身子和一群人呆在桑拿浴室里就觉得急促不安。 在劳拉回到韩国那年,首尔迎来数百名被收养者。韩国最大的收养机构&The Global Overseas Adoptees& Link&帮这些人找到语言学习班、翻译机构和社交活动,协助他们更好地在韩国生活。更重要的是,该机构还说服政府批准了F-4的领养签证,允许回乡的韩裔无限期地在韩国居住和工作。许多被收养者还在寻求双重国籍。 琼斯遇到劳拉的那天晚上,他们围坐在一桌吃饭,桌上摆着拌饭和豆腐煲,刚回国的一群韩裔青年喝着啤酒和烧酒。这群人都是韩国收养者团结协会(ASK)的成员,这个组织由几个被收养者(大部分是女性)在2004年成立,最开始讨论的议题是,为什么韩国的单亲妈妈在弃婴之后承受巨大的压力,90%之后都没有结婚。 最近几年,包括ASK在内的一些机构呼吁通过立法,帮助减少流失海外的弃婴。他们的行动动摇了&国际收养&的概念,激励了许多被异国收养的人。 &用钱从其他国家、其他种族领养一个小孩是不正常的,我也觉得把小孩放在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环境里成长是不对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这类人消失&,ASK成员说。 编译来源:《纽约时报》(节选)
凤凰网 官方微信微信扫描二维码美国家庭为何热衷领养中国孩子?
(原标题:美国家庭为何热衷领养中国孩子?)
分析类似Marinna这样从小被的中国儿童绝非个案。据媒体报道,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合法化。从此,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收养的数量与日俱增。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资料,1992年,美国家庭收养了206名中国孩子;到2003年,这一数字则上升到了6859名。十几年里,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中国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国收养中国儿童330名,在外籍收养排名中只占第八位。从1999年开始,中国儿童就攀升到了第一位,并从此蝉联第一。其中,2005年为峰值,达到7903个。为何美国家庭如此于领养中国的孩子?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于海认为,大多数美国人领养孩子的初衷和很多中国家庭不同。“美国人领养孩子离不开本国文化和宗教背景的支撑。”于海介绍,大多数中国家庭选择领养,是因为本身没有孩子,有一种“养儿防老”的心态,而且都喜欢找一些聪明伶俐的、健康的、漂亮的孩子。而在美国,大多数领养孩子的家庭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时大多数家庭有宗教背景和信仰。
“这些家庭都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在他们看来,这些孩子无论有什么生理缺陷都不应该被遗弃,他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于海说。于海还介绍,中国人口基数大,被遗弃的孩子比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所领养的外籍孩子中,中国儿童占的比例大就不难理解。有调查显示,这些中国孤儿到了美国以后,大部分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美国的文化很讲究大人和小孩的平等,对于一个孤儿来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性上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长大成人后,想回到中国寻找父母,想知道亲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这源于孩子想满足对自身血缘的想象,渴望解开自己的心结,毕竟血浓于水。”于海称。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想在美国办户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