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息贷款去哪里办?

为什么办理银行贷款这么难,问题都出在哪里了?
为什么办理银行贷款这么难,问题都出在哪里了?
现在说起贷款,一般人心里都会首先PASS掉银行贷款,为啥?因为银行贷款实在太难啦,就是申请到了,额度也不会很高,而且银行放款又非常慢。最近大火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大风厂被山水集团和欧阳菁设圈套,蔡成功以大风厂全部股权作质押,向山水集团借了6000万的过桥资金,约定利息是日息千分之4,结果京州城市银行没有给蔡成功贷款,而向信用社申请的贷款也被拒绝,导致大风厂的股权被山水集团没收....虽然这只是个电视剧的剧情,但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实际上这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题,那为什么类似蔡成功这样的企业主贷款这么难呢?其实银行贷款难也有它难的道理,毕竟银行不是私人企业,它的审核严格也是为了双方彼此的安全出发,今天口袋君就来聊聊到底难在哪里1、难在担保方难找现在提起担保人,都是避之不及,像什么借款人贷了一笔巨款后一走了之的,最后还是要担保人倾家荡产来还,所以现在但凡是提到要贷款找担保人的,都是避之不及,唯恐找上自己。除了个人贷款找担保难,企业找担保方同样也很难,也是因为这个,担保圈担保链风险太明显。不少企业原贷款到期后办理续贷时,原担保企业(公司)却不愿再提供担保了。此外,企业新增贷款时,难以找到愿意担保的企业或融资性担保公司。这些原因,使得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2、难在信息不对称贷款难就难在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个人和企业对银行的贷款信息了解的太少,而银行也不了解个人和企业的需求,因而也加大了贷款的难度。银行经常贷款给老客户而不愿意贷款给新客户也是因为这个道理。3、难在贷款效率低为什么要说银行贷款最安全呢,因为比起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的贷款审核最为严格,当然,审批的流程也最长,放款速度也最慢,而且最后贷到的额度也很低。这也是贷款难的重要原因。4、难在行业的限制不是所有申请贷款的人都会成功通过申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申请贷款。银行更青睐于公务员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但对从事销售、金融等高风险职业的贷款人不甚感冒。另外,个人信用不良的,贷款资料不齐全,还有还款能力较差的人,也很难申请到银行贷款。综上,若想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你要过的难关还有很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价格是你所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
作者最新文章11万亿贷款去哪儿了?
  11万亿贷款去哪了?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是人民币贷款规模却创出新高。这看上去有些矛盾的数据却出现了。本文对11万亿贷款规模分析后发现,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在下降,短期贷款却快速上升。  这体现了的风险偏好和当下的经济特征,一方面房贷的风险相对较低,而许多工业领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新增贷款用于资金短期周转,而非长期的项目投资。因此,未来既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又要对实体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结构性改革。  本报记者 杨志锦 北京报道  导读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产能过剩领域用于“借新还旧”的新增贷款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由此使新增贷款增速和经济增速背离。“这也是我们看到新增贷款增速在提高,但是经济增速还在下行的原因。”  2015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刷新历史记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11.12万亿,相比2014年全年增加13.71%,相比2009年全年增加16.13%。  “今年多次降准降息后,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贷款规模的增长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稳增长的效果。”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新增贷款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小微、扶贫等领域的支持还不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前11月贷款规模的增长主要因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和非金融性公司短期贷款的增长。此外,票据融资冲规模、商业银行向证金公司放款等因素也是新增贷款规模再创新高的原因。具体贷款投向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基础设施、行业是新增贷款投向的主要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还在下行。业内人士预计,商业银行不良率还会上升,资产质量将继续承压。  人民币贷款规模再创新高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出以后,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相比2008年几乎增加了一倍达9.58万亿。此后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先下降再上升,至2014年达9.78万亿。  根据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11.12万亿,相比2014年全年增加13.71%,刷新历史纪录。  “与信贷超常规投放的2009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银行贷款也多增一万多亿,今年新增贷款占GDP的比重处于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12月18日,原行长在《金融时报》2015年年会上表示。  从部门、期限等分项数据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增长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居民部门短期新增贷款相比去年全年减少近四分之一,中长期贷款则相比去年全年增加近四分之一。这说明在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后,房地产市场需求在持续改善,居民按揭贷款增加。  非金融企业部门方面,今年前11月非金融性公司短期新增贷款增加17%,显示企业借款多用于短期周转;中长期贷款则减少16%,显示企业借款用于投资扩张的意愿降低。  今年前11月新增票据融资增长近一倍,也助涨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规模。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找不到足够安全的一般性贷款项目,把贷款额度用于票据贴现,从而达到冲贷款规模的目的。  西部省份一位城商行中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2009年的情况是有项目,但是没有信贷额度;现在是有信贷额度,但是没项目。“贷款额度还有,银行为了保证来年的贷款额度,用票据冲规模。”他如是解释。  此外,向证金公司放款等因素也是新增贷款规模再创新高的原因。从月度数据来看,今年除4月、10月、11月外,其余各月新增贷款量都高于2014年。其中,2月、7月新增贷款明显放量,2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752亿,7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0948亿。7月大幅放量,市场解读原因为当月震荡,商业银行向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  民族证券首席分析师朱启兵表示,前11月金融机构居民部门和非金融性公司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10.42万亿,与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人民贷款规模10.43万亿相当。  “这部分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贷款增量,差值部分应为金融机构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证金等)拆借的新增贷款量。”他说。  贷款投向  东部省份一家国有大行省级分行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分行贷款投放规模增加,主要增量在个人住房消费类贷款,预计明年还将保持这一态势。  央行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住户消费性贷款增加2.6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加8282亿。  华东地区某省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该省前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8000多亿,其中2000多亿是个人贷款,2500多亿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个人贷款小部分是短期贷款,主要是上半年股市火爆个人从银行拆借的短期贷款,大部分还是住房按揭贷款。”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基础设施还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  这也可以从国有大行的经营数据中看到端倪。一般而言四大行新增贷款规模占的35%-40%。工商银行的经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轨道交通、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与电子信息、文化等新兴行业贷款增加2550亿元,占公司贷款增量的84%。  国开行的新增贷款增量则主要投放棚户区改造。数据显示,国开行前三季度发放棚改贷款5770亿元,规模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  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发行的专项金融债带动下半年贷款规模增加。专项金融债主要作为资本金投入易地扶贫搬迁等五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后续项目贷款资金的投入则计入投向基础设施的贷款。央行的数据显示,下半年新增贷款增幅为36%,其增幅是上半年的两倍多。  房地产行业也是新增贷款投向的一大领域。央行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贷款同比多增7016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 28.4%,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0.9个百分点。  风险隐忧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公司银行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普遍存在“两惜”的状态:银行惜贷的同时企业惜借。“现在不良率和不良贷款双双上升,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更加偏向将贷款借给大型企业以及投向基建等较安全的领域。”他说。  在他看来,新增贷款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小微、绿色、扶贫等领域很难从金融体系获得融资;另一方面是贷款投向基建、房地产、个人按揭贷款甚至产能过剩领域,由此推高新增贷款规模。  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增贷款总量不是核心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新增贷款的结构性问题。”  曾刚认为,产能过剩领域用于“借新还旧”的新增贷款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由此使新增贷款增速和经济增速背离。“这也是我们看到新增贷款增速在提高,但是经济增速还在下行的原因。”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杨凯生则表示,产能的过剩滋生了对信贷的过度需求,同时信贷的过度进一步助长了产能的过剩。而产能过剩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影响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偿本付息能力,从而直接冲击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杨凯生认为,如果对这些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好,金融风险将会进一步积聚和扩大。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到1.59%,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43个百分点。  “历史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凡是银行贷款投放过猛了,必然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良贷款的明显增加。”杨凯生表示。  朱启兵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增加实际上是银行有意识选择的结果。这两部分贷款风险相对较小,但是随着经济下行,贷款风险会有所暴露。(编辑 谭翊飞)
正在加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vermoliu]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贷款去哪里最划算?常见的贷款渠道差别详解介绍
今天就来聊一聊。到底在我们需要钱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贷款才最划算,不会被坑骗。
只要说起贷款,相信每一个人第一时间就想到的就是银行,可现在的银行这么多应该去找哪家银行贷款好呢,银行贷款有那么好申请吗,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你去了银行没有东西抵押的话银行直接一句:不好意思,您的情况无法申请贷款。所以才有现在漫天的小贷公司,投资公司,朋友圈里没几个做贷款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那么今天97房贷网就来解读一下银行贷款、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之间的区别。
1、利息对比
贷款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利息,所以我们先说利息。按照利息从低到高的排列,应该是银行<消费金融<小贷公司<投资公司。但是也不能绝对化,只能说是按照通常情况话的排序。有些消费金融的利息明显低于同期的银行贷款,比如:中国银行的爱家分期,浦发银行的公积金点贷等业务利息就相当的低,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一般银行贷款的年化利率在5%---10%之间,消费金融公司10%---20%,小贷公司15%---30%,投资公司(自主放款型,后面简称为投资公司)18%---36%之间。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这数值是利率而不是利息,因为等额本息和先息后本的利息计算方式不一样。
2、贷款期限
银行贷款一般先息后本1年等额本息5--30年,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是1-5年,小贷公司1-3年,投资公司1-8年。
贷款期限对于申请贷款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期限越长还款压力越小。对于放款方来说期限越长风险系数就越大,所以只有银行才有10年期以上的贷款。
3、担保方式
目前主流的担保方式有两种,抵押担保和信用免担保。这有点绕口,通俗点说就是抵押和信用两种方式。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组合担保,保证担保,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不细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息贷款去哪里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