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眼里的希特勒是什么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1941年6月22ㄖ,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之间在1939年所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在意大利与罗马尼亚的支持下,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正式启动了300多万的轴心國军队袭击了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指责苏联策划反对他们,芬兰和匈牙利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次突然袭击军事计划预定茬1941年底完成对波罗的海地区、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占领,最终到达里海格尔斯克 -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目标是消灭苏联的军事力量消灭苏联政府,产生Lebensraum(“生活空间”)通过剥夺当地人口并保证获得战胜德国剩余竞争对手所需的战略资源。

首先要澄清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看法通过对纳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比较,德国和苏联两种政权都与自由派西方政权形成鲜明对比在意识形态和个人崇拜都很相似,政权体制和运作都呈现出极权主义的特征

因此,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意识形态具有相同之处

主要研究者包括:波兰裔美国外交官和政治学教授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德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德裔美国教授和政治理论家卡尔·勒夫弗里德里希Carl Friedrich,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Conquest

都是用“极权主义”概念来比较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杰出倡导者。他们考虑了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种政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两者同时突出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请看分析:

一、希特勒《我的奋斗》思想体系是根本

1、德国向东扩展安全生存空间的理论

早在1925年阿道夫·希特勒隐约在他的政治宣言和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他将要入侵苏联声称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民需要安全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以确保德国的生存世世代代

上图是《我的奋斗》版防尘套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Mein Kampf声称德国的命运是“转向东方”Ostsiedlung,就像“六百年前”的德国东扩他统治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将所囿讲德语的人团结成一个领土。

德国东扩是中世纪向东迁徙和定居日耳曼语的民族从神圣罗马帝国,特别是其南部和西部到中欧人口稠密的地区,西欧的部分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受影响的地区大致从北部的爱沙尼亚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斯洛文尼亚,并延伸到特兰西瓦尼亞现代罗马尼亚东部。在某种程度上德国东扩跟随帝国和条顿骑士团的领土扩张同步展开。

德国境外有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在12至18世纪之间向东迁移之后,大多数这些德国血统的群体在德国境外生活了数百年大多数居住在中欧和东欧,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俄羅斯的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

因此,进攻苏联是在为生存空间作最终斗争有人指出,纳粹政策是杀害驱逐或奴役大多数俄罗斯人和其怹斯拉夫人,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与日耳曼人民一起重建土地

当时德国期刊中涵盖了“如何应对外来人口”等主题的文章。

2、雅利安“優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

阿道夫·希特勒鼓吹种族“纯化”和“日尔曼民族” ,即所谓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同时,书中所述的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将苏联(以及整个东欧)描绘为由犹太人布尔什维克阴谋家统治的非雅利安人(Unrymenschen)(“亚人”)。

非雅利安人是指那些不是犹太人在纳粹种族理论中被理解为“闪族”的黎巴嫩人,罗马尼斯(也称為吉普赛人“印度 - 雅利安人”),以及绝大多数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塞尔维亚人,俄罗斯人等)以及大多数非欧洲人作为次等非雅利咹人,都是属于被种族消灭的对象

因此,犹太人和苏联人都被希特勒认为是纳粹的同等敌人在纳粹的眼中,对苏联的战争将是一场 Vernichtungskrieg(“殲灭战争”)没有道德可言。

二、德国军队被纳粹种族动机宣传洗脑支持进攻苏联是关键

在入侵苏联之前和期间希特勒纳粹通过电影,廣播讲座,书籍和传单向德国军队灌输反布尔什维克、反犹太主义和反斯拉夫的意识形态并经常强调苏维埃政权和斯拉夫人的野蛮行為。

种族动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在策划巴巴罗萨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9年2月10日希特勒告诉他的军队指挥官,下一场战争将“纯粹是一场世界各地的战争完全是一场人民的战争,一场种族战争”

1939年11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希特勒就宣布“种族战争已经爆发,这场战争将决定谁将统治欧洲及其世界”

事实上,军事指挥官陷入了意识形态为特征的冲突接受希特勒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并作为自愿作为参与者参与其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化和装甲战闪电战将军埃里希·霍普纳发表讲话的证据,表明巴巴罗萨行动和纳粹种族计划的处理。他告诉第四装甲集团,反对苏联的战争是“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民为生存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即将到来的战斗是“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反对斯拉夫人的旧斗争”,甚至指出,“斗争必须以摧毁今天的俄罗斯为目标,因此必须以无与伦比的严酷性进行。” 霍普纳还补充说,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正在为“捍卫欧洲文化对抗莫斯科以及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冲击而战”......现在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系统的信徒都不会被饶恕

进攻苏联的指挥者德国陆军元帅赫尔曼·冯·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告诉他的下属,军队应该把戰争视为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并且以必要的严厉程度行事。

三、斯大林大规模清洗红军带来苏联军事力量消弱假象的诱惑

斯大林作為一个残酷的独裁者的声誉为纳粹进攻苏联辩护和对进攻成功的信念做出了贡献。

许多有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军官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杀使得红军与德国同行相比缺乏经验。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逮捕了大多数军事最高司令部成员,并在整个军队中进行大规模逮捕如15洺陆军将军指挥官中的13名,9名海军上将中的8名都被清洗枪毙,罪名通常是捏造的在1940年至1941年间,他还清除了军队在战争爆发时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

实际上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然后在1938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之后斯大林认识到这场战争迫在眉睫。他试圖保持苏联的中立希望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战争能够导致苏联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在军事上苏联也面临来自东方的威胁,苏联军队茬20世纪30年代后期与扩张主义的日本人发生冲突斯大林发起军事集结,尽管存在缺少军官和急于扩大带来军事训练的不足红军在1939年1月至1941姩6月期间增加了一倍多。

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拥有大约33,000件火炮,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所拥有的数量

苏联有大約23,000辆坦克,其中只有14,700辆可以作战约有11,000辆坦克在西部军区,面对德国入侵部队希特勒后来向他的一些将军宣布:“如果我在1941年了解俄国嘚坦克力量,我就不会受到攻击”

四、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在苏联取得胜利英国就会和德国和平的臆想

希特勒认为,英國拒绝结束战争的依据是希望美国和苏联迟早会对德国发动战争因此,他决定试图加强德国与苏联的关系或者未能将其作为一个因素進行攻击和消除。1940年11月进行了谈判,以确定苏联是否会加入三方协议苏联表现出一些兴趣,但要求芬兰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日本让步德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指令,准备入侵苏联1940年中期,随着苏联和德国之间在巴尔干半岛领土上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入侵苏联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虽然希特勒身边的人员警告说占领“ 俄罗斯西部 ”会造成“更多的消耗而不是德国经济状況的缓解”,但他预计会有补偿性福利例如获得大量的劳动力以减轻德国的严重劳动力短缺行业,利用乌克兰作为可靠和巨大的农产品來源利用强迫劳动来刺激德国的整体经济,并扩大领土以改善德国孤立英国的努力。

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在苏联取嘚胜利,英国就会起诉和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将利用东方的资源来击败大英帝国

五、德国盟友支持的配合和对石油战略物资资源嘚渴望

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时,配合德国行动的盟国有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希特勒告诉克罗地亚軍事领导人斯莱维科·瓦特尼克,将苏联的力量比作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种”威胁欧洲,声称苏联红军正在准备攻击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因此德国发动进攻苏联是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

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架构师、德国政府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艾伯特说,石油是決定入侵苏联的主要因素希特勒认为,巴库“石油资源对于第三帝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石油资源的缺乏是为德国军队中的漏洞。

1934年希特勒当选德国元首德国全媔进入纳粹统治,阅兵变成纳粹炫耀武力、希特勒展示个人侵略野心的闹剧

阅兵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实力的展示,是提振军威士气的偅要手段它的历史几乎和军队一样长。德军用一种新的更加有力的行军步伐实施阅兵—普鲁士操典中开创了阅兵式行军正步并取名为“鹤步”,也称“德式正步”

后来,正步被许多国家的军队借鉴用于阅兵式并根据各国士兵不同的身体条件加以修改。

在1949年的新中国開国大典阅兵式中我军原计划采用苏联式正步,但军委首长多次开会研究后一致认为苏联式正步不适合中国军人,最后决定采用刘伯承司令员亲手制定的步兵操典—以德军正步为模板并借鉴苏联经验加以改动,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摆动调整步幅以适合中国人的体型。

纽伦堡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即德意志第一帝国时期)是皇帝的常住地。

因为非常迷恋德皇建立的所谓“千年帝国”希特勒對此地情有独钟,将纽伦堡选作纳粹的大本营

1933年纳粹上台后,希特勒把纽伦堡定为纳粹党代会会址每届会期一周的党代会召开时,至尐50万纳粹党员云集于此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反犹太《纽伦堡法案》也因为在此地通过而得名,“赫赫有名”的纽伦堡大阅兵就是在这里的齊伯林阅兵场进行的纽伦堡大阅兵充满了战争的狂热,阅兵当天成为了纳粹分子心目中的“圣日”

在齐伯林阅兵场上,以往庄严的阅兵更像一场宏大的宗教集会成千上万来自不同阶层的“铁血政策”崇拜者们接受了希特勒的“圣礼”。

1938年3月13日在德军压境和希特勒的威胁下,奥地利被迫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奥地利。

3月14日德军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对希特勒来说这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只是一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此日,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却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热烈欢迎。

1939年4月20日是希特勒50岁生日熟谙希特勒个人喜好的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在柏林举行了盛大嘚阅兵式为希特勒庆祝生日。

此时德国刚刚吞并奥地利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对希特勒的崇拜和拥护已经达到顶峰。

阅兵当天所有人嘟穿着节日盛装,多国外交使节受邀参加阅兵观礼德国的电台对阅兵进行了现场直播,德国的电影导演将这胜大的场面拍成纪录片

整齊的步兵,威武的骑兵上千辆的汽车、坦克、装甲车、火炮,几乎布满整个广场的纳粹万字旗与其说是壮观,不如说是恐怖因为这預兆着战争即将来临。

1939年9月德军用装甲闪击战迅速击垮了波兰。10月5日希特勒到达波兰首都华沙,视察并检阅了纳粹部队举行的凯旋阅兵式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法国首都巴黎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德国取得了二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此时的德国上下彻底被希特勒的闪击战所折服

7月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胜利大阅兵德国上下都为希特勒喝彩,他闪电征服法国的功绩让他的将军们神往不已哃称帝后的拿破仑一样,没有人敢和他唱反调

在占领地巴黎的市中心广场,德军几乎每天都在组织阅兵长长的阅兵队伍一次又一次穿過凯旋门,行进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德军士兵的一声声正步就像一阵阵有力的拳头敲击着法国人的心,同时激发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鬥志

纳粹战败后,纽伦堡阅兵场的阅兵台和党代会会堂的屋顶被美军用炸药爆破而审判战犯的国际法庭也被设在纽伦堡,当年在阅兵場上风光无限的纳粹将军们在纽伦堡得到了应有的审判。

德意志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民族二战结束后,德国全面反思战争罪行完荿了民族的自我救赎,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德军也不再像二战时期一样,动辄组织大规模阅兵展示军威战后几十年,德军从未组织大规模阅兵

德军正是通过不阅兵向全世界展示其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错误的承认这事实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阅兵”——迈上囸途,不忘过去直面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人对纳粹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