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怎么解决资本主义解决贫富差距距

最高相关最新发表对城乡差距产生原因的思考《北方经济》被引:5我国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及财税对策《中国财经信息资料》被引:0黑龙江省城乡差距形成原因与对策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被引:0浅析我国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被引:0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财经研究》被引:111通道县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调查大陆桥视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以...5个回答-提问时间:日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3个回答-提问时间:日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差距尤其是交通设施“要致富先修路”是最基本的思路交通不便会给贸易增加运输成本投资报酬率较低工厂和企业大多不会选择在交通不便的地区...1个回答-最新回答:日-2人觉得有用最佳答案: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农村落后就是没有重视农业的表现不过现在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了。更多关于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的问题&&/link?...2个回答-提问时间:日问题描述: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最佳答案: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产生既有自然和历史因素的作用,也有现实体制和政策因素的作用。城乡居民资源占有不均,“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3个回答-提问时间:日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因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均所导致!更多关于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的问题&&/link?...日&-&其中,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是城乡差距的外在表现,而信息技术、教育及医疗保障方面的差距则关系到我国未来城乡差距的发展程度。城乡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姓名:吕巍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谭影慧...1个回答-提问时间:日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市化过渡城市化重点掌握:1、社区的构成要素2、城市社区的特征3、试述城乡关系发展的阶段及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城乡关系的...曾国安&,&胡晶晶&-&《财贸经济》&-&2008&-&被引量:59摘 要: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四项,它们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从2000年以来的情况看,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日&-&摘要:中国的城乡差距根源于过多的人口集中于有限的土地上。而这种原因又和我国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采取了...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在提高,但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①政策倾斜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农民负担长期过重③农民科技素质比城市...中国的城乡差距根源于过多的人口集中于有限的土地上.而这种原因又和我国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采取了对外开放和优先发展重...日&-&本文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试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以及解决方策进行系统的归纳,...日&-&城乡初中学校教师素质的巨大反差是造成城乡初中教学质量差距明显的重要原因,城市教师的素质要明显优于农村中学的教师素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如...日&-&中国贫富差距多大?城乡收入差3倍高低行业差4倍人民视觉不容回避的...浅析我国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7年第8期|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收入格局对策...日&-&如题,请大家谈谈造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得主要原因.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城乡共有图片2张,您正浏览第2张点击图片可直接翻页看下一幅图[翻看原帖]专家:造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图)...王珏&,&王艳菊&-&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2006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评价一个社会的标准不单单是经济、城市建设、绿化情况等&硬件设施&,更触及到了公民素质、文化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软件设施&。而其中的公...8个回答-最新回答:日最佳答案: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期原始资本的。例如,...我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十分显著,这是自然、历史、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德结果。本文在对城乡贫富差距产生德原因进行分析德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对策&-&《现代经济信息》我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十分显著,这是自然、历史、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德结果。本文在对城乡贫富差距产生德原因进行分析德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对策...日&-&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B.计划经...7天前&-&城乡差异城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对立分离的对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日&-&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哪些?李实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造成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B.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D.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中国当代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67_中国贫富差距现状: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分析【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企业间差距、城乡间...日&-&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学界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原因探究和影响因素分析。第一,在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的分析上,国家统计局农...读下表,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回答7~8题。7.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正确的是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日&-&收入差距——“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市场化,而在于...李文涛赵迪王哲昊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描述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全国城镇...日&-&本文将从现阶段平顶山市城乡间居民收入、消费的差距入手,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消费水平的基础上缓解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日&-&「摘要题」本文描述了改革前后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考察了造成这种差距的...日&-&论文导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的基尼指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本文主要结合发展经济学的内容,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日&-&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乡村宜居环境...试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表现、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形成的原因及...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视频教程-详解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财会金融视频-星火视频教程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视频教程
名称: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视频教程分类:财会金融主讲:&&&&TAG:&&&&&&&&时间: 09:33收藏:&&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视频教程相关介绍
  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编者收录了一部非常不错的西方经济学视频教程,它是中央广博电视大学的精品教程。欢迎来观看学习。  如果把人类社会分成两大部分,那么一部分是人,另一部分就是财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争夺战争旷日持久、永不厌倦地进行着。财富象征着权力、富有、自由、尊贵等,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在争夺财富的战争中,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屡战屡胜,一路凯歌,以致财富倍增,腰缠万贯,荣华富贵,富可敌国;另一部分人一生收入微薄,穷困潦倒,平庸,碌碌无为。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呢?富人是运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增加财富呢?在财富争夺战争中隐藏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财富迅速聚敛的方法可以克隆和复制吗?  如果说在信奉至上的年代,学识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财富则主宰一个人的精神。全球一年一度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不知曾经灼伤了多少双求财若渴的眼睛,获得财富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终极目的,贫富差距也日趋加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偶然,还是人类历史发展地必然选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贫富差距”,也是“私有制”的代名词。难道“私有制”和“贫富差距”真的不可扼止吗?  在争夺财富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财富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财富井然有序的分配,从而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本观点 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 “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苏ICP备号 | Email: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
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 ―― 商品 ―― 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
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
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一般也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局限性:
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1.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亚当?斯密 (Adam Smith,年)-----《国富论》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著名的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
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
三.新古典主义
1830 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Karl Marx, )、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英国经济学家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 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school),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Vulgar economics)。主要是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抛弃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所以到现在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主要思想: 1.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
2.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局限性: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代表人物: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洛桑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数理学派)、剑桥学派(马歇尔)。
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标志性人物
马歇尔(年),英国人。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
四.凯恩斯主义
1929 年 10 月 24 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 7 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在 1933年 3 月 4 日就职后,立刻大规模干预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Roosevelt New Deal)。在此背景下,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书,严厉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 (Keynesian revolution),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凯恩斯完成理论包括:凯恩斯《通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原因及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1.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2.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之所以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释和弥补。 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五.后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以最完整的形式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且他的政策主张也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付诸实施。
主要贡献:
1.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对推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的更替,必须交替地实行收缩与扩张的政策。其特点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消灭失业;在经济过分膨胀时采取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以抑制通货膨胀。 局限性:
其根本目的在于弥补西方资产阶级理论体系内部的不足,并试图通过其理论体系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仍是光明的。因此,它不可能真正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代表人物:
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和发展,曾经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经济计量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他的《经济学》(1948年初版,至今已出版了17个版本)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二)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主要理论观点:
①对传统的新古典派理论的全面否定。
②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动态分析。
③ 新剑桥学派极力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依据他们的理论,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是他们主张的一个政策目标。但是他们的收入均等化政策决不意味着取消利润,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论,任何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都需要一定的投资,而在私有制社会里,利润是保持不断投资的动力。所以,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企业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其次,他们认为真正的凯恩斯政策应该既要维持高度的就业水平和增长率,更要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内容。因此,他们提出要实行凯恩斯提出过的对投资进行社会管制的政策。对于如何制止战后通货膨胀,他们反对以管制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政策,而主张实行某种含有调整收入分配意义的政策。所有这些政策主张,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显然都是难以实现的。
代表人物:琼?罗宾逊,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不太完整,欢迎补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贫富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