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假设有一个工厂不存在劳动力了,它是否就不存在剥削了?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当前位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19 世纪 50 年代 D.19 世纪 70 年代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 年代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者对它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A.工人罢工 C.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 A.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起义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心主义1)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B.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理论 ) 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D.阶级斗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实事求是 D.科学性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新陈代谢 C.合逻辑性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康德 A.斯密 A.圣西门 A.巴黎公社 B.黑格尔 B.李嘉图 B.傅立叶 C.费尔巴哈 C.马歇尔D.机械唯物主义 ) B.科学性与革命性 D.与时俱进 ) B.消灭阶级 D.消灭两极分化 )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文艺复兴 ) D.笛卡儿 ) D.萨缪尔森 ) D.费希特 )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C.欧文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历史唯物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A.辩证法 C.唯物史观 A.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C.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 B.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学说 ) B.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 B.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 D.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9.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2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 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 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 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 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 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48~249 页。 【材料二】 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 的后代, 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 多。 ――恩格斯: 《反杜林论》 载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卷, 426 页。 第 第 想。历史 走得更远: 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 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 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 恩格斯:卡? 《 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 , 载《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第 510 页。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材料三】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 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 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 能动性 ) C.对象性 ) D.任意性3.主管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质具有( A.决定性 ) B.预见性 C.能动性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4.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 D.主动性 )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6.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 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8.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 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C.人的活动 )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4B.要把握事物的度 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9.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 这一说法在这哲学上的含义是(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替代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0.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11. “风定花尤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12. “携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 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 。 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质定义( ) ) B.对人是否有利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3. 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轮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正确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14.恩格斯认为: “时间离开物质当然 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 的观念抽象。 ”这充分说明了(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15.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A.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 B.质量互变规律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 B.科学实验 D.政治实践 )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16.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5 17.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18.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唯一的 B.人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C.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D.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19.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 D. 唯心论 20.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能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 C.抽象的否定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于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3.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了一次实验, 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 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4.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 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 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 )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D.主观任意的否定 ) )2.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说, “画饼不能充饥” ,这是因为(6 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5.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客观性 C.社会历史性 )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能动性 D.主观性 )6.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丛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 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一命题表明(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受理论的决定 D.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7.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比 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克林.杰克逊保持 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纪录。克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意思沮 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 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的发展规律 C.凡是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 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 “这是留给喜鹊的礼物” 。每年冬天,喜鹊都会来 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 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9.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 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10.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 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 ) )7 A.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外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6.为什么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9.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 1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 1.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我国为什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惩治腐败和打击各种领域中的犯罪现象。 2.论述普遍联系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 1】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在《小逻辑》中指出: “概念以及理念,诚 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 但是它们之所以同一,是由于它们同时包含有差别在自 身内。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它物,而是与之正相反的它物。这就 是说, 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 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 方的对方。 ” 【材料 2】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 性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 【材料 3】毛泽东曾经说过: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 【材料 4】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指出: “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斗争是团结的 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8 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 ” 根据材料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分析材料 2,简述为什么“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 ,而“对立面的斗争则是 绝对的”? 3. 根据所学哲学原理与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对材料 3 和材料 4 中的观点进行分析。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C. 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4.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存在 C. 一切社会存在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6 反映论是( )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 D.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B.逻辑性和综合性 D.真理性和主观性 ) B.间接性和抽象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 B.是不可靠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9)B.客观实在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 B.一切有感觉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 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 B.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论路线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 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C.间接性和抽象性 8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9.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C.没有客观依据 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 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 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2.真理是指(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世界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真理发过程中珠两个阶段 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性质完全不同两种真理 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 16.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 1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 它视为真理。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 )10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 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 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 ) A.具体化 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 理论形式 2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为自由是指人们(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与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的动力 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2.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 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 但它们学有成为认识的客体。 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如果,它们说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 A.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B.认识的客体会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C.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D.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3.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 B.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D.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绝对统一的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 ) ) ) )11 B.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打基础 5.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识放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 A.唯心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二元论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占有丰富需真实的感性材料 B.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D.感性材料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 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是正确的 B.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8.任何真理都具有( )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9.真理具相对性,下列选项中属于真理相对性含义的有( A.真理都包含错误,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客观世界某些事物有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D.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10.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与已有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11.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12.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B.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 C.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13.真理和价值的对方统一与众不同在(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须是具有价值的 ) )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 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 ) ) )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12 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D.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目的性. 多 样性 1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在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 4.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四)论述题 1.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 意义。 2.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 义。 (五)材料题 1. [材料一]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 日,共观察 750 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 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 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 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材料二]法拉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家,他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感应的资料,但 是他未能创造出自己的电磁理论。 而麦克斯韦却在法拉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麦克 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起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学。 根据材料请回答: 案例中的有关材料对于我们的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 2. [材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 内角和等于 180 度。19 世纪 30 年代,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认为,三角形 B.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3 三个内角和小于 180 度。19 世纪 50 年代,德国的黎曼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 内角和大于 180 度。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阶级( ) )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B.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A.阶级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 B.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 C.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D.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4.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 理论依据是( )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 ) 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5.先进生产力有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决定社会性质 8.地理环境( C.决定社会的性质 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会。 ”这句话是说( )14)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是社会生存与发的必要条件 ) B.相对稳定的因素 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9.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10.“手推磨产生的中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A.社会形态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1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 D.人的需要 C.生产关系 )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 济的迅猛发,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1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 16.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 ) C.政治关系 ) D.思想关系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A.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D.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寻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于( A.它自身的完善 B.它的阶级性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18.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1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C.科学文化水平 ) B.纯粹是偶然的 D.人些人是必然的,有些我是偶然的 )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 B.人们头脑中传统观念 D.人们的生活水平 )2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15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性 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 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 2.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有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社会存在 3.生产力是指( ) A.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实际能力 B.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C.在生产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 D.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 4.科学技术( ) A.本身就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B.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C.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5.正确地理解环境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7.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途径的( ) A.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B.充分调动劳动者和积极性和创造性 C.推动科技发展 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部分 8.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社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统一 ) ) ) )16 C.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同: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 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本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 这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呆超越的 10.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11.有人就说: “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 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而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见习生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人们当前生产实践的既定前提和物质基础 D.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社会历史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17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它们( )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3.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5.如何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 (四)论述题 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2.试用社会意识的相对有制还是生产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曾明确地说: “把科学首先看成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科学技术 苦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 [材料二]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作过深刻分析,他认为: “科学是一种强 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 [材料三] 技术悲观论认为,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 会的“全球问题” ,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 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 是, 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回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或原始 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 [材料四]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 提供解决一概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2)比较说明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二者的错误实质。18 (3)依据材料一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2.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着重群众,热爱人民,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利益 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 . . . 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紧 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国的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也是党的 生命和力量所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 本保证。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的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要求 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权为民所用” 。 ,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 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绝不以权谋私; “情为民所系” ,就是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 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 难,绝不脱离群众; “利为民所谋” ,就是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 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要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立志为人民做实事. 做好事, 绝不与民争利。 依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什么原理? (2)在实践中贯彻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 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包括: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 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是群众观 点的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运用。内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要的意义。 理论上, 提出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具体体现,是无 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 是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的 思想基础。 实践上,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的信 任和的重大原则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带来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问题。19 在现时代,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与人 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B.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发明的必然产物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溶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3.不属于资本循环全过程的三种职能形式的是( A.商业资本 B.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 ) B.实现剩余价值 4.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 A.解决价值补偿和价值替换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C.生产绝对过剩 6.资本循环过程实际上是( A.货币资本 B.产业资本 ) B.人口相对过剩 D.劳动人民支付能力减少 )的运动过程 C.生产资本 ) D.商品资本 ) D.生产资本 ) A.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补偿7.补偿无形磨损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 A.提高固定资本的折旧率 C.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降低消耗B.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20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政府状态10.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13.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 20000 元,使用年限为 10 年,目前已使用 2 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其价值降为 15000 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 元 14. 生产资本构成 固定资本 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 流动资本 A.1.0 次 A.Ⅰ(V+M)=ⅡC C.Ⅰ(V+M)&ⅡC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价值(单位:万元)
100 500 B.1.2 次 C.1.3 次 1/20 1/10 1/4 3.4 ) D.1.4 次 ) 年周转次数 B.2000 元 C.3000 元 ) D.4000 元 )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根据上述材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1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Ⅱ(V+M)=ⅠCA D.Ⅱ(V+M)&ⅠC )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1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1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21 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 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 )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 ) B.绝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1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价值增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 B.价值增值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C.劳动力成为商品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B.劳动和劳动力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B.劳动和劳动力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1.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D.价值增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22.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流通领域来实现 D.即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2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C.生产资本的增值程度 2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资本价值增值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 B.资本价值增值和竞争规律的矛盾 ) B.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D.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C.资本价值增值和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 D.资本价值增值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 2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价值周转房史上的不同 C.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 D.周转速度的不同 )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26.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22 A.能否买到商品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种使用价值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是同质的 D.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则取决于使用价值 2.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本身的价值 C.货币的价值 ) 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D.市场供求关系3.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4.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A.它们的价值再现在产品价值中 B.它们的价值由劳动者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 B.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5.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C.它们的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D.是使用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 6.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不同, 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 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不断地追逐超 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的结果 7.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23)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形式 A.生产资本的构成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B.平均利润率的大小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9.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V.C.M 三部分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0.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和方式 B.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C.是资产阶级进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D.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三)简答题 1.试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哪两个过程的统一和哪三个阶段的 统一? 3.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如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以避免精神磨损的 损失? 4.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什么影响? 5.为什么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先具备前提条件?为什么前提条 件具备后还要具备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6.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为什么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 7.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后对利润率平 均化规律的影响? 8.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 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四)论述题 1.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 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所采取的政策。 2.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3.试述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和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及其对我国企业的 启示。 4.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 义。 5.试述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的重要指导意 义。 6.试述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启示。24 7.试述资本运动和再生产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 8.在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 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水平高出 50%,从那时起经过一百 多??年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试用马 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 阐明不同资本支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 主要原因。 9.试用劳动二重性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我国国有企业在总体上,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以流动资本为例,80 年代 我国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平均需要 110 天以上,而美国为 50 天,日本为 47 天,这 些国家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高于我国一倍以上。 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 企业资本周转越快, 增值的价值也就 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 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 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 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 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 可以节约 40 多亿元的流动资本。 问题: (1)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对资本的增殖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2.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 6000 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 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 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 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 委员会对 350 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 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 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 2-4 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 2000 年,全美国有 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 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 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 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 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 w.e.哈拉尔著: 《新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25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2.垄断价格是( )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 D.垄断价格 ) C.国民收入再分配 B.金融界的中介人 D.万能的垄断者 ) C.对外掠夺 ) B.国家干预经济 D.市场经济 ) D.国家调控 B.剥削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3.金融资本在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手段是( 4.银行垄断形成以后,银行的新作用是( A.信贷关系的中介人 C.流通的中介人 5.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垄断 A.向外扩张掠夺 C.垄断统治 7.金融资本是指( 6.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A.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D.国家参股和控权的金融机构的资本 8.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主要依据是( A.按武力强弱 C.按军队规模 9.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 A.政治上统治 C.经济上渗透 11.垄断利润是( ) B.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C.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D.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6)B.按资本实力 D.按政治势力 ) C.表现形式 B.军事上侵略 D.思想文化上交流 D.作用后果 ) B.作用10.战后新殖民主义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办法是( 1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 C.金融资本 13.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是由于( B.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C.资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1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和竞争并存 1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根本特征是( A.国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的优势 C.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 D.产业资本A.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的结果 D.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结果 B.垄断缓和了竞争 D.垄断保护了竞争 B.贸易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 B.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1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C.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D.消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即国家所有制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即国私合营 C.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运用经济计划来调节和干预经济运行 )2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其实质是 ( ) A.提高就业率,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 C.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27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 B.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 C.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调 D.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混合联合公司 C.经济共同体 23.经济全球化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4.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C.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消除了竞争 C. 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2.垄断阶段存在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是(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了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4.垄断利润来自于( )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 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 B.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D.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 )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D.主权国家 )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B.跨国公司 D.国际联盟 ) )25.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28 B.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以获取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C.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D.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5.垄断组织形式包括( A.卡特尔 6.垄断价格是( ) ) C.托拉斯 D.康采恩 B.辛迪加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7.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D.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公有.合营的企业 C.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A.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1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C.私人资本输出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2.什么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怎样实行统治的? 3.资本输出的原因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 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6.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B.生产资本输出 D.国家资本输出 ) ) )29 (四)论述题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2.试述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3.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4.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 实质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 1.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5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作为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载 体DD跨国公司有了急剧而广泛的发展。目前,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的 发展来看,跨国公司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也有跨国公司,但发 达国家的投资和引资行为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1996 年排名的世界 1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通用电气公司名列第一,海 外资产达 828 亿美元,总资产 724 亿美元,海外销售额 211 亿美元,总销售额 92 亿美元,海外就业人数为 8.4 万人,总就业人数为 23.9 万人。英荷壳牌石油 公司居第二,然后依次为福特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IB.M 等。这 100 家公司
年的海外总资产增加的了 6%,达 1.8 万亿美元。 全世界前 300 家跨国公司大约控制着世界 1/4 的生产资金, 5 万亿美元之多。 有 一般大跨国公司的年销售额可以与大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 英荷壳牌石 油公司在 50 个国家开发石油, 34 个国家有炼油厂,在 100 多个国家的市场上 在 销售产品, 其销售额大约等于伊朗的国内生产总值。三井与通用电气法国分公司 的销售额加在一起,要超过丹麦.葡萄牙.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比整个撒 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的生产总值还多 5000 亿美元。 联合国 1997 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70%的国际间技术专利转让费在母公司与它 们在外国的子公司之间进行, 这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技术转移方面也起着重要 的作用。 请回答: (1)什么是跨国公司?战后跨国公司迅速而广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中国是否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为什么? 2. 【材料一】根据《北京青年报》1996 年 7 月 15 日的报道,截至 1996 年上半 年,外资已经充分进入下列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工业: 第一,洗衣粉行业。据统计,我国年产 8 万吨以下洗衣粉的北京“熊猫” .四 川“双猫” ,南京“加佳”已分别与美国“宝洁” .日本“花王” .德国“治高” .英 国“利华”合资,外国品牌已占去我国洗涤市场的 3/4。 第二,饮料行业。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高价收购“天府可乐” .30 等名牌商标,饮料市场几乎全部成了外国品牌的天下,只剩下“健力宝”等少数 的民族品牌在外国品牌中挺立。 第三,自行车行业。自行车行业合资.外资企业已有 200 多家,外国品牌的 自行车产量已占到全国产量的 30%。 第四,彩电行业。据调查统计,进口彩电在北京.上海.广州所占的市场份 额分别高达 50%.72%和 96%。 第五,啤酒行业。国内 60 家年产 5 万吨以上的啤酒厂中,有 70%与外商合 资, 而且大多数是国货名牌厂家,像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厂被美国亚洲战略投 资公司以 60%的比例控股,北京啤酒.杭州啤酒和烟台啤酒与香港中策公司合 资,广州啤酒厂被生力啤酒厂租赁,美国 A.B.公司在武汉设立中德啤酒厂, 澳大利亚富士达公司收购了天津渤海啤酒厂, 只剩下燕京啤酒厂与珠江啤酒厂等 少数几家仍维持自身的独立。 第六,照相机行业。除上海海鸥等几个牌子还在生产外,其余全部换上了洋 名。 【材料二】1997 年 7 月 22 日《中国经营报》报道: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跨国公司已占领了中国彩电市场的 60%,洗发.护 发用品市场的 80%,外国公司生产的软饮料在中国四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85%,1992 年进入中国的“麦当劳”快餐已把国内众多的已将快餐业击得溃不 成军;今年夏天,北京街头几乎所有的冷饮网点都被国外的“和路雪”和“雀巢” 覆盖?? 养育了三代中国人的八大饮料名牌中的七个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纷纷合 资,有人戏称为“水淹七军” 。 请回答: (1)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是否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为什么? (2)你认为在对外开放中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 1. 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是( ) B. 无产阶级革命 C. 资产阶级革命 D. 农民起义 A. 封建革命 ( )2.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和平过渡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31 C.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D. 暴力革命只是偶然的辅助形式 3. 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 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 C. “新和谐村”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D. 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4.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A. 消灭资产阶级 C. 取得国家政权 6.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 超阶级的全民代表 C. 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 社会主义是( A. 一场历史谬误 ) B. 历史发展的必然 C. 一种用词错误 ) D. 精致平均主义 B.《德意志意识形态》 ) 5.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C.《资本论》D.《共产主义原理》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 B. 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军政集团 D.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B. 空想社会主义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9. 请按时间排列下列事件的正确顺序( 相会 ③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① 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 ②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 ④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 ④②①③ ) C. ③④①②10.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 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此材料出自( (二)多项选择题 1.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形态包括( A. 古代的平均主义思想 C. 18 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2. 无产阶级专政是( ) B.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D. 实行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政权 ) B. 16~17 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D.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 人类社会最后的、 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C. 以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为目的的国家政权 3. 社会主义民主是( ) A.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 人民民主32 C. 无产阶级专政 4.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A. 农民斗争的高涨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三)简答题D.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 B. 伟大人物的出现 D. 工人运动的发展 ) B.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 D.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1.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 2.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 命? 3.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4. 根据社会主义各国实践,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说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 征是什么。 5. 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6. 造成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是什 么? 7. 简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病。 8.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9. 社会主义改革应注意哪些问题? 10.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四)论述题 1.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2. 列宁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其启示。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早在 480 年前,英国思想家莫尔在深入观察社会丑恶现象之后, 就得出结论: “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祸害的总根源。 ”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在 17 世纪 初就察觉:只要私有制存在,就不会有真正的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认为“私有 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18 世纪, 。 德国人马布利说, 财产和社会不平等使人变坏, “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暴政和奴隶”的根源。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也 认为“私有制产生贫富对立,是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祸害的根源” 。19 世纪, 法国的卡贝进一步认识到 “私有制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罪恶,市劳动人民贫困 的根源。 ”圣西门也说“资本主义社会是充满罪恶和灾难的社会。 ”欧文明确提出 建立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马克思也说过,私有制的形成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积累 是“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 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33 【材料二】 考茨基认为: 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 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 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 ”与社会主义“早产论”并行不悖 的,还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往往根据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和社 会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遭受的挫折而断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已经失败。 甚至还有 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一场历史谬误和祸害。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什么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的是( 与经济的差别 2.“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个思维方法是( 义的方法 3.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4.“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5.下列不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界定正确的有( 2.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 ) A.一种科学理论 B.一种社会制度 C.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和国家消失 3. 之所以说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 )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做出的结34)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政治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 B.近代形而上学的方法 C.黑格尔的方法 D.马克思主 )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论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时间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 实现的 4.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指的是( ) A.人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 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 社会状态 5.下列社会状态属于必然王国的有( (三)简答题 1.与“按劳分配”比较说明,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人类发 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下列论述: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 发展的条件。 ” 3.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4.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5.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恩格斯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立场和方法。 2.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3.如何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4.怎样理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的 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 诚然,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 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 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 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 件来代替, 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 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 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他们 以为, 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的社会的最美好的 计划。 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35 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实验,通过示 范的力量莱维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 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 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 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 的。 但是, 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 存社会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阶级 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 的幻想,就越食物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第 303-305 页。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A 1. ABC 2.C 3.A 4.A 4. ABC 5.C练习题参考答案6.B 7.A 8.C 9.D 10.A 9. ABCD 10. ABCD(二)多项选择题 2. 3. BC AB 5. BCD 6. BCD 7. CD 8.ABCD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 、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 刻和丰富的。 第一,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 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 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 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 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6 第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来加以回答。狭义的 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 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 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一判断是错误的,因为: 第一, 马克思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反映的是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 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客观真理。真理只存在适用范围和条件的问题,而不 存在所谓过时的问题。 第二,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但 是资本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人类解放的任务尚未完成,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武器 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旗帜。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 学性同革命性结合在一起,它的自我批判性、开放性必然使它随着时代、条件、 国情的改变而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会过时,但这并不排斥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就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事物所发表的个别观点、结论、提法需要修 改和补充。 “过时论”者常常借口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结论不再适应现实情况, 或者抓住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实际中所出现的某些失误和偏差,而从整体上、 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各 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是它们又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完备而严 密的有机整体。 第一,从体系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体系的核心,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构成了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世界 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前提;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 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范畴和原理就会失去理论支撑;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 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归宿。 第二,从本质特征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37 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是因为它自始至终都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 观察和思考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实际上它自身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 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共同 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 人生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第三, 从发展历程上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们又是一脉 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自我补充、完善和发展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一 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它从 诞生以来,就表现为一个过程统一性。 第四,在当代,破坏、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手法主要有两 种: 一种是否定其逻辑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它的三个主 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 ,把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看成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 的“理论拼盘” ,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另一种是否定其历 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立起来,制造出各种 各样的“对立论” 。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其根源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 基本方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 给出了整个物质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是一种高 度抽象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为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一种用来观察、分析 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对各国工人斗争经验的总结,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观点都渗 透和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 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 来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它没有任何私利可 图,其根本利益与自身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完全一38 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 展的要求和方向。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 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 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密不可分的。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 体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他们的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根 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 况的变化, 仅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作 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脱离实际而发生失误。因此,要根据 实践的变化去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 正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 践、认识、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 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而创新就需要不断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会使党的 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 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首先,马克思、思格斯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及其产生、 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 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 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其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 产主义信念, 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 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 建设之中。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及采取行动的指南, 我们不应当把它看成包容一切学科的知识总库,它也不提供一切问题的现成答39 案。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学 会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不要把马克 思主义视为可以各取所需的词语和生搬硬套的条文,不要把原理当作标签任意 贴到各种事物上去,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 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 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去认识, 去解决。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某些形式。马 克思、 恩格斯一直都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我们要不断 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必然会突破我们。 第四,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 坚持。 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老祖宗不能丢, 要搞清楚, 还要讲新话。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是错误的、有害的。第一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12.C 1.BCD 10.ABC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 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的标准。 2.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标 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 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 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402.B3.A4.C5.B6.A7.B 17.D 6.BD8.C 18.A9.B 19.A10.C 11.B 20.C 9 .BCD13.D 2.CD14.C 3.AC15.B 4. ABC16. A 5.ABC(二)多项选择题 7. ABCD 8.ABD 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使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 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 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 质力量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范围内, 人类是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4.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第一,实践 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第二,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 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 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构成了物质 生活本身。 5.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历史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 丧失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心,是因为具有新的结构 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 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 就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 的, 新事物比 旧事物更优越。 第三, 在社会历史领域, 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 富 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 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必然 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 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的特别 明显。 6.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对立统一 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 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两种 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7.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 面。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主要表现在: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矛盾的对立面 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 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第二,在事 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41 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 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也是指导实践活 动的方法论原则。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即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在推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对 方为条件。第二,矛盾双方可以相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 剩余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