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跟着陈赓死台湾蒋介石流泪去台湾的那些外省人很可怜,有没有

1945年台湾当地人为何称蒋介石带来了“外省人”
客家人往台湾迁移,他们来了后发现最肥沃的平原已经被之前的闽南人、少数民族占据了,所以客家人就被赶去了北部的山区,这两大移民群体彼此水火不容,为争抢土地,冲突不断。
(图)蒋介石(日-日),名中正,字介石
蒋介石带来了“外省人”
蒋介石带着100 多万人败退过来,当地人就把这批过来的人称为“外省人”。
台湾真正有开化的文化,要从荷兰人占据时代算起。荷兰人来了之后,他们就开始组织私渡,从中国的福建、广东一带招人,所以台湾这个时候才出现汉族居民。那时台湾盛产鹿,一年可以向荷兰人上交40 万张鹿皮。
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是第一次东方跟西方的战争,郑成功赢了,他拿到了根据地,更拿到了东亚的海上航权。因为郑家一直都是以海上航权出名,打赢这一仗以后,来往海上航行的船必须挂上郑家的旗子——郑家是要收“保护费”的。而当时跟郑成功过来的人以潮汕人为主,因为郑成功原来的根据地是在闽南一带,那里跟现在的潮州、汕头很近。20 年后施琅又把郑家打败了,他这回带来的人多是闽南人。
当时清朝政府原本是打算放弃台湾的,认为太远了,而且汉民也很少,只有施琅坚持要留下的,原因很简单:打赢了郑家以后,台湾有1/10 的土地被施琅纳入囊中。而且施琅为了打动康熙,上奏说派去台湾的所有士兵,军饷当地出,这一下台湾一个农民缴的税是大陆农民的3 倍,不仅要交国家的税,还要交施琅的税。
这样一来,当时的台湾人民其实生活是很艰苦的。再加上施琅怕移民暴动,规定移民来台湾的只能是“男移女不移”。当时福建的土地不够,很多人就迁移过来了,造成了当时台湾的年轻男人过多,于是就和少数民族结合,所以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台湾后来的居民,母系是少数民族,父系则大多数是闽南过来的人。接下来就是客家人往台湾迁移,他们来了后发现最肥沃的平原已经被之前的闽南人、少数民族占据了,所以客家人就被赶去了北部的山区,这两大移民群体彼此水火不容,为争抢土地,冲突不断。
(图)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日据时代日本人也移民,有一部分日本人在台湾出生的,他们就属于“湾生”。在1945 年的时候,他们被迫回了日本。等他们回去,没有房子和地,更别说父母已经过世了。他们从小不知道日本,没有家乡的概念,有的会找到亲戚,如果祖父母还健在的话,可能会找到—但是从小没见过,没有感情:我出生在台湾,我的邻居、同学都是在这边,可是我被强迫回日本……这样的人有好几万,他们其实生活得非常困苦,非常悲惨。
现在有人开始写这个记录叫“湾生回家”,这些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后来又回到了台湾,因为他们的生活还是黏附在台湾。大陆这边听到日本有一代人叫“湾生”,会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湾生”回去日本后,到了1949 年,那个时候台湾人口将近600万,一下子蒋介石带着100 多万人败退过来,这是有很大的冲击的。本来闽南族群就有很强的排外性,所以他们就把这批过来的人称为“外省人”—意思是台湾省以外的人,他们自己就称为本省人。刚过来那一批人,也是男的占了大多数,就与当地人通婚,于是我们眷村的小孩就被称为“外省人”了。
“二·二八事件”中的悲情城市
1945 年日本战败的时候,台湾人是非常欢欣鼓舞的,认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就组团坐船去大陆。后来国民党军队来接收台湾,台湾人几乎拿出了所有的家当来举行欢迎会,结果那时的“中央军”让他们失望了。
同样的是在港口,战败的日本军队要回国去,而日本军队是非常有纪律的,就算战败了,军服也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列队站着,非常有气势地等待着上船。反过来,当时的国民党军队, 是刚打完仗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基本上就等同于“乞丐兵”了。看过这段记录的人都知道,八年艰苦抗战,物资都打光了,当兵的穿的都是草鞋,有的还光着脚,由于没有后勤补给这回事,所有的家当都挑在身上,锅碗瓢盆什么都有。
一下船,就把所有人吓倒了:来了一群乞丐!这样的国民党军队在台湾民众的心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且按照当时蒋介石的意思,他绝对不把最好的部队放到台湾这边来:台湾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派谁收不都是收吗?他更多的精神要放在共产党身上,所以每次的青年军装备得最优秀的部队一定是往东北走,要打仗啊。
日军投降了,在台湾他们的整个武器装备都得接收,所以最破烂的部队跑来接收,造成台湾民众非常大的震撼:怎么会这样?明明咱们打胜了,怎么打败的部队看起来比打胜的部队强很多?
(图)《悲情城市》剧照
第二件事是“二·二八事件”,1947 年2 月27 日下午,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马茶房前,中年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的林江迈在自己的烟摊旁被专卖局缉私队员打得头破血流。愤怒的围观群众与缉私队员发生冲突,缉私员向人群开枪,竟当场打死一名无辜的围观群众。
事后,市民围攻了专卖局,还有近四五百名群众到行政长官公署,向行政长官陈仪请愿,竟遭卫兵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数人。于是事态迅速扩大,游行、示威、请愿很快演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一场反独裁、反专制、反暴行、争民主、争自治的运动在全市蔓延。陈仪随即宣布实行戒严,派出大批军警在全市大街小巷巡逻。台北市民罢工、罢课、罢市,包围行政长官公署、警察局、日产处理委员会、电台等机关,放火烧掉台北专卖分局,甚至开始抢劫军用仓库,释放狱中囚犯,与军警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愤怒民众还通过电台向全省广播,控诉军警的暴行,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各地民众闻风而动,群起响应,围攻所在地机关、部门。由于当时国民党刚刚接管台湾,兵力不足,起义群众很快控制了除高雄、基隆以外的所有地区,国民党对整个台湾的形势一度失去控制。侯孝贤执导的《悲情城市》就是讲的这一段的史实。这个事件就是个火种,引燃了台湾民众自1945 年以来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
再加上国民党军队接收台湾的时候,高层都是让自己的亲戚朋友过来当高官,台湾民众以为政府军过来就会有民主自治,实际上没有—而台湾的“民主自治”是有历史的。日据时代,最初日本认为台湾是殖民地,实行高压统治。过了20 年左右,日本人发现这个方法是错的。当时的总督儿玉源太郎上书日本天皇,称“应该把台湾视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国会同意了。所以大约在20 世纪20 年代的时候,台湾就开始有选举了—当时日本国内什么制度,台湾就是什么制度,台湾从此不再是总督制,而是选举制了。有一部电影叫《海角七号》,反映了日据时代的故事。
(图)《海角七号》剧照
日本人认为国境在台湾,所有出发前往东南亚作战的部队,都在台湾聚集,训练完再去。占领的东三省被日本人称为“满洲国”,意思是你是我的子民国,但是你不属于我国的一部分,所以日本人对东北和台湾是区别对待。台湾选举的习惯由来已久,等到国民党来了,民众就觉得更应该选举了。国民党来了,也选举了,可是选举的都是一些不重要的官,重要的官都是国民党当局指派的。因此台湾民众和国民党当局彼此冲突很剧烈,这也是“二·二八事件”引起全台暴动的又一个因素。
更坏的是,当时蒋介石正跟共产党打内战,一听后院失火,就立刻派兵镇压,原本驻守上海的21 军奉蒋介石之命赶赴台湾。在基隆登陆时,遭到起义群众阻拦后,21 军在船上架起机枪向码头上的群众扫射,随后进驻台北,与驻守在台湾南部地区的国民党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联手,进行大规模镇压。历经半个月,“二·二八事件”才被压制了下去。大批台湾市民、学生及社会知名人士包括教授、作家、医生等遭到屠杀,确凿死亡人数难以计算。此外,还有不少人被捕、逃亡和失踪。
“二·二八事件”中,国民党对台湾民众提出的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专制腐败、实行民主自治等要求不但不予响应,还调集大批军警进行血腥镇压,给刚刚从日本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的台湾民众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致使台湾当局与台湾民众之间、台湾本省同胞与外省籍同胞之间,长期存在隔阂和矛盾,留下的阴影几十年不散,至今仍存。
▌摘自《我在宝岛长大》,龚显耀(著),北京紫图图书公司授权合作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 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