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太乙救苦天尊有多厉害,一出生就是有果位的神仙?、具体情况

&&...&&&&&&&&&&& ...&&&
已被14人收藏
&道教常识----非常基础--仅供参考!
来自:保密
发帖:0+8
引用:通吃的应该是lz的师祖长眉吧,几个徒弟老齐和玄真是道门,苦头陀是佛门。《蜀山》里面佛道魔基本上不分的。封神战争其实就是截教是商朝的“国教”,阐教努力了n年渗透不进去,没办法,只好再扶持一个支持阐教的政权,夺取天下,进而获得天下人的信仰(大胆猜测神仙获取信仰有用处)。顺便西方教浑水摸鱼……这个请继续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8+1129
鸿钧和盘古算哪个层次
-------------------------------------------------------------------------------------------
VOODOO FOREVER
...15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33
鸿钧和盘古算哪个层次最高层次
-------------------------------------------------------------------------------------------
舅妈 我在呢...
...152楼...
来自:保密
发帖:0+9
引用:最高层次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36
补充一下道教的东方长乐世界
无上净土--道教东方长乐世界
高雄道德院住持 翁太明撰述
  道教为中国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本道立教,以教化人,源远流长,虽自汉
始,然开道垂统,承先启後,上成千代之统,下通万事之变,穷源肇始自羲黄,集大
成於老子,道尊而贵德,利物济人。大道始自无极无始,垂象於太极太一,由一生二
,二生三,复从三化育万物,生生不息,本自然之妙理,阴阳合德,无为而无不为,
无生而无不生,无有而无不有,通造化之奥妙,与天合一,与虚浑一,为全真境界,
以净化世人,圣化世界为究极目的。故在道教三官感应妙经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有
一长乐世界,只有天堂无地狱,此救苦地上乃是好修行之处,能使人出离地狱,免遭
四生六道轮回生死,永离苦难,径往人天,超生净土,快乐无量,一去一来无挂无碍
,此即是我道教所言东方长乐净土---东极妙严宫。
  佛经中佛祖曾言,十方皆有极乐净土,佛教因属西方庚辛金之教,特别强调西方
极乐世界。我道教属东方甲乙木之教,故特别强调东方长生极乐净土。俗语言:〔日出
东方,日落西方。〕故我东方长生净土法门专司度生又度死之救度工作,乃是在世信
仰求精神寄托之最佳法门,亦是百岁後求灵魂往生长乐净土之最佳法门。许多外教人
士及我道教人士对道教没有深入了解,谓我道信仰大都只求在世感应保庇之现实宗教
,信仰者百岁之後灵魂没有寄托之处,乃因其不知我道教有一方便接引之净土法门。
此法门在我们道教道藏经中即有详细之记载。
  现在工业社会是人生活大多紧张忙碌,想要抽出很多时间来修持是很困难的,尤
其想要修至大罗天仙,成仙得道,更是谈何容易。然人生百岁,一晃即过,一但过世
灵魂则随业缘去四生六道轮回,流浪生死。佛教今日之兴盛乃因其有一方便之西方极
乐净土法门,可接引众生。基督教则能度人之天堂与上帝同在,我道教在三官感应妙
经,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即有记载,我东极长乐界救苦门庭,即是我道教净土,
修此法门乃是太一(乙)法门,在世有修持此一太乙法门,有信仰太乙,思念太乙,一
但百岁则感应道交,随即被接引至东极妙严宫,受莲花化身,以莲花为父母,以莲花
为体,可在那儿再修持上去,以九色莲花座定品位,由下品修至中品ˋ上品,再近一
层修至大罗天仙之果位。
  试看我道藏三洞四辅十二部经中,每言到接引ˋ拔度ˋ超渡之事皆要仰仗青华大
帝太乙救苦天尊,因他是元始祖旡所妙化之九阳之精,故元始天尊谓老君曰此圣最尊
最贵,最圣最灵,可说得到并具有最无上之道心,其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
,应物随机,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ˋ平等心来救度众生得以离
苦得乐,令他们凡有所求,必能如愿,如求健康长寿,得健康长寿,求官得官,求子
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只求你能诚信,必有
灵验。太乙救苦天尊因系无上道果之应化身,具有大自在神通力,无量大智慧力,能
为人破厄破难ˋ破邪破魔ˋ并能为人解除一切病苦,故有太乙医王之称号。在天则称
太乙福神,在世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称为狮子明王,在
水府称为洞渊帝君。因其具有广大神通力,十方救苦天尊及十殿冥王皆其所化,故可
自由出入遨游天上人间地府水府,凡举一切度生度死之救度工作其皆能为,只要寻声
即随机赴感,故又尊称〔太乙寻声救苦天尊〕。
  大太一即太一,又称元始祖炁,玄元一炁,乃无极之先,万物之根源,静为无极
,动为太极,故物物含有此太乙之炁又称太乙含真炁,简称物物一太极。一能通天透
地,举凡无极界,太极界,三千大千世界,水府,地狱无处不到,既能贯彻万物万象
万事,亦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之原动力。
  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始太乙玄元一炁之妙化,因见众生受苦轮回报对无了时,特
具大慈仁心在元始天尊前发清静心,广大愿,谨遵元始教旨,普渡群生离苦得乐,祇
要众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自然以心印心与太乙道力相印,即时感应,始
万邪不入,万祸不侵,万难不生,诵之万遍,福禄绵延,吉祥萃泰,寿命永保遐年。
在世能抱自己之一与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为莲花邦,清静无染,
因心净而国土净。临终前不忘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则即时被接引往生东极长乐世界— —东极妙严宫,永脱生死轮回之苦。身为道教神职人员,道教教徒,道教信徒的我们
,能不知道我们道教这一伟大的净土法门吗?
-------------------------------------------------------------------------------------------
舅妈 我在呢...
...154楼...
来自:保密
发帖:0+10
楼主你是和尚啊?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38
楼主你是和尚啊?不是,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是特奥选手
-------------------------------------------------------------------------------------------
舅妈 我在呢...
...156楼...
来自:保密
发帖:0+1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7楼...
来自:保密
发帖:5+556
请简单解释下道家与道教有何渊源以及区别
-------------------------------------------------------------------------------------------
星星的碎片———我用这些碎片建造一个世界。
...158楼...
来自:保密
发帖:4+908
请简单解释下道家与道教有何渊源以及区别
道教与道家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 -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39
 兴起于战国末, 是指从事方术、方技等道术的人,时称方士。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并宣传服食、祭祀可以长生成仙的人。据《史记。封禅书》载:最早的方士是周灵王时候的苌弘,据称他会阴阳之学,明鬼神之事。至战国时最有影响的方士是齐人邹衍,他倡导“五行相胜”,“始终五德”的天意征兆,成为显赫一时的阴阳家。秦时最有名的方士是徐福,他是最早以“求仙药”名义东渡日本,将先秦文化,特别是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及百工技艺带到了日本,成为最早开创中日友好的历史,促进了日本、亚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先秦方仙道代表还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羕门以及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两汉有李少君、李少翁、西门君惠、栾大、公孙卿、甘忠可、于吉、宫崇等。均是当时有名方士,这些方士们均是为帝王求长生不死,或为之找寻神仙、或为之采药、炼丹,宣传神仙可学、可求,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汉末仍很活跃。
-------------------------------------------------------------------------------------------
舅妈 我在呢...
...16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0
上清派信奉的最高尊神是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并尊南岳夫人魏华存为第一代宗师,上清派奉持的主要经典有[上清大洞真经] 、[黄庭经]等,而[上清大洞真经]是[黄庭经]的继承和发展,[黄庭经]是道教教义与医学相柔合的养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韵语描述人体五官、五脏,六腑诸神,更推广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与作用,恒诵经典中神名及存思诸神形象,可以消灾怯病,不怕豺狼虎豹、又能脏腑安和,却老延年,其修炼内容有胎息,固精炼炁,符录诸术等,但主要内容还是以存思、存神为主要内容,即以精思凝想守护己身之神和存思与符录并重的合二为一的修持方法。 其实,在上清派发展史上,发展和传播上清经系的是杨羲,许谧和许翙等。杨羲,字羲和,出生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东晋吴人,后迁至江苏句容,于茅山学道,为人善良厚道,聪明好学,少年时代就喜读经史,并有灵通之感,早年便与许迈,许长史许谧结为神明之交,长史许谧曾推荐他给简文帝为公府舍人,自随简文帝登位后,再不见他复出,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受授《牛黄制虎豹符》,次年,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魏夫人又授以《上****经》等道经秘典,又作隶字写出传许谧、许翙,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68年]羽化,被道教上清派尊为第二代宗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上清派传至南朝梁陈时第九代宗师陶弘景,他隐居茅山,并以茅山为祖庭,他继承上清派道统又开创茅山宗,使茅山上清派不断发展壮大,在道教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
-------------------------------------------------------------------------------------------
舅妈 我在呢...
...16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1
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其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他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后称天师道。实际上,正一道至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 张与材被嗣为第三十八代天师,袭掌江南道教,特别是大德八年[1304]授以“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后又授以“金紫光禄大夫” 、封留国公、赐一品金印。从此,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出现,并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 茅山等三大符录道派,因此,次后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录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如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太一道等等均称正一道或正一派。与金元出现的全真派并列为道教两大教派。
-------------------------------------------------------------------------------------------
舅妈 我在呢...
...16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2
张三丰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南朝刘宋时的刘虬,就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280—290]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唐太宗时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已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已曾隐居武当,诵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之久,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即道官],元末,武当山遭兵焚,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七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还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于是,张三丰名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 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 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如武当内家拳,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他创立的武当道最大特点是:一、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二是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三是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
-------------------------------------------------------------------------------------------
舅妈 我在呢...
...16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3
 兴起于汉代,文帝、景帝为了巩固汉室江山,均采用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尤为窦太后好读黄帝、老子之书,这样影响皇宫贵族包括太子、诸窦均读黄帝、老子之书,就是曹参、陈平等国相亦不另外,使黄老学说蔚然成风。据《史记》载,最早研究黄老之学的人是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这样,上上下下形成一股黄老学之风,使黄老之学大兴于汉。汉武帝虽独尊儒术,但儒家亦崇拜黄帝、老子。加之黄老之学又与当时的神仙家、阴阳家、五行家、方技家、术数家等相融,特别是楚王英斋戒祭祀,学为浮屠,崇拜黄老。汉桓帝亲自去陈国苦县和濯龙亲祀老子,由于帝王亲祀,百姓更加崇拜,使黄老学说正式发展成为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
-------------------------------------------------------------------------------------------
舅妈 我在呢...
...164楼...
来自:保密
发帖:20+415
-------------------------------------------------------------------------------------------
只要不要脸,美女任我选.
...16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4
是继方仙道和黄老道之后出现的早期道派,创立人是河北巨鹿人张角,主要活动时间为汉灵帝时即公元172至184年,他敬奉黄帝、老子为教祖,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符水治病、叩头思过为传教方法,其教徒有数十万,遍布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影响很大,他自称大贤良师,其弟张梁、张宝则自称良医,行医传教,深得人心,人民拥戴。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地公将军,张宝自称人公将军,统帅信徒数十万,共设36方,实行传教、军队合一的教团组织体制,打作“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震惊朝野的“黄巾起义”,后张角病死,其弟张梁、张宝均战死。黄巾起义失败后。其道徒、信徒流散,有些并入其它道派。
-------------------------------------------------------------------------------------------
舅妈 我在呢...
...16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5
后人称正一道,创立人是江苏封县人张陵,为汉功臣张良第八世孙,本太学诸生,自幼好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无所不知,尤好老庄,曾任巴郡江州令,后弃官入北邙山修长生之道,常读[黄帝九鼎丹经],丹成于繁山,又得隐书于嵩山石室,因朝政纷乱,隐退余杭十年,汉顺帝时[126—144]于四川鹤鸣山,传播“三官手书”,和“正一盟威”之道,为百姓治病、消灾,汉安元年[142]太上亲授天师《正一经》、《太平洞极之经》等,固号”天师道”。又因要求学道之人要奉献五斗米,固后人称为五斗米道。天师道尊崇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以[老子想尔注]传世教民,信奉的主要经典还有《太平洞极经》、《太清经》、《太玄经》、《正一经》、《五斗经》等,又规定教徒:一要诵习《五千文》,二不妄祀,三有罪首过,四符水治病,五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六修桥铺路,七行黄赤之道,八置祭酒,设立二十四治以领道民,九收信米五斗等。其孙张鲁,人称系师,后归顺曹魏,被拜为镇南将军,得封万户侯,使天师道发展壮大,特别是张鲁在汉中施行政教合一,使天师道不但在民间传播而且逐渐转向上层领域发展,这样,天师道不仅有经典、醮仪、科戒,而且已是信徒遍布巴蜀、汉中,成为影响很大的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固后人均认定天师道为道教的正统,至元成宗大德八年[1340]第38代天师张宇材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后,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道。与金元时兴起的全真道并成为两大教派,延续至今……
-------------------------------------------------------------------------------------------
舅妈 我在呢...
...16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6
灵宝派的开创人是三国时琅琊人[今山东省]葛玄,时葛玄在天台山修行学道,感通太上,太上遣三真人下降传授葛玄《灵宝经》法等三十三卷 ,葛玄又传郑隐及其兄葛孝爱,葛孝爱又传子葛悌,葛悌又传葛洪,葛洪又向郑隐求道,再传从孙葛巣甫,至晋安帝隆安末[401年]又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直至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总括三洞,立成仪轨,更使灵宝派大行于世。灵宝派传播的主要经典是《灵宝五符经》、《灵宝度人经》,主要内容是阐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还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鬼神信仰,这些神仙时刻监察人间善恶, 观察人的行为。人行善,将得到福报,人行恶,将受到惩罚,人学道修真齐心修斋,诵经礼忏,六时行香, 修持不断,可登仙界。 灵宝派开创人是葛玄,发扬光大的却是葛洪及从孙葛巣甫等。 葛洪[283—363或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东晋著名道士,道教炼丹家和医学家,祖父葛玄,父葛悌,吴国入晋后为邵陵太守,葛洪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淡泊名利,寻师访道,不远千里,尤好神仙道养之法,曾拜师郑隐,学炼丹秘术,后又拜师南海太守鲍玄[即鲍靓],娶鲍玄之女为妻,继承鲍玄道学、医学和法术,曾任吴兴太守,将军都尉等职, 后又选为散骑常侍他都固辞不受,而好参玄访道,曾至广东罗浮等地炼丹,后又勤于著述,其代表作《抱朴子》内外篇计116篇,另有碑、诔、诗、赋100篇,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10卷,有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310卷,以及医家要书《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4卷,葛洪晚学风角、三元、遁甲、六任、太一等法,并继承了东汉方士左慈、葛玄和师父郑隐的炼丹理论,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其中《抱朴子内篇》不但精述了研制金丹的实践,而且还认识了某些物质的特性及其化学变化,为中国炼丹史和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对隋唐炼丹术等丹道发展有重大而深远影响。
-------------------------------------------------------------------------------------------
舅妈 我在呢...
...16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7
 三皇派是上清经系、灵宝经系三大经系中行世最早的道派,奉持的主要经典是《三皇文》,即《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又称《三皇经》,据道****载:开创人是南海太守鲍靓,于晋惠帝永康[300—301]年中,入嵩山石室得《三皇文》,他又师事左元放,受《三皇》、《五岳》劾召之要,后又传给葛洪,其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之类,以及存思神仙真形之术。另一说法是《三皇文》为帛家道的帛和所传,相传得之于西城山石壁,其经后由郑隐授之葛洪,该经固有两种经本,一种称《小有三皇文》。又名《小有经》,而另一种为鲍靓秘藏于“大有宫”中的《大有三皇文》已称《大有经》。都是一种劾召鬼神的符书。至南朝由陆修静所得并汇归一流,先传孙游岳,再传齐梁时陶弘景,由陶弘景加以发挥,形成道教经录派,至唐代便成为丹鼎派、符录派之外的以经法相授为主的一大宗派。
-------------------------------------------------------------------------------------------
舅妈 我在呢...
...16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8
 楼观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兴起的道派,传播的核心在陕西周至县终南山麓,以楼观为传道根据地,其楼观派的开创人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因尹喜在此修道,接草为楼,以观星望气,固名为楼观,后老子西行途经楼观并在此为尹喜传授《道德经》而影响很大,成为楼观派的开创者,但实际传播和发展楼观道的是北魏末的梁谌、王浮。以及王延、严达、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长文、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世号“田谷十老”,楼观道奉持的主要经典是王浮的《化胡经》和《西升经》,主要阐扬老子之道,宣扬“老子西升,开道竺乾,化胡成佛” 为内容,又以老子之道解说炼形之术和长生之说,引深道教教理教义,内容涉及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特别是《西升经》不但宣传老子之道,又吸收玄学贵“无”思想,同时又融合和吸收佛教“三业”、“六根”等内容。使魏晋道教在教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
舅妈 我在呢...
...17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49
寇谦之与北天师道
北天师道是由北魏寇谦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形成的,其主要道场建立在今山西大同[原称平城],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清整原三张的五斗米道,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以及男女合气之术,新天师道所传《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宣讲《新科》等大道清虚之道,提倡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练,其新天师道的做法有:一是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五斗米道以师为治的管理体制;二是废除天师祭酒道官私置治职和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三是革除三张时期租米钱税制度,道民只需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修表救度之用;四是除去男女合气之术;五是宣示“新科之戒”,提倡礼法,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六是吸收佛教“轮回生死”之教义,宣讲善恶报应之说;七是将服饵修炼之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如方技、符水、医药、卜筮、谶纬之书合而为一;八是道徒诵习道经,改“直诵”为“乐诵”,即诵经用音乐伴奏。这样,新天师道重视醮仪,提倡礼度,改变了过去以符水疗病及注重炼形的教义,特别是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谱文所传《录图真经》等醮仪感动太武帝,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三年[442]亲自道坛,受道教符录,使新天师道与皇权结合,一度成为国教,不断发展壮大。
-------------------------------------------------------------------------------------------
舅妈 我在呢...
...17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0
陆修静与南天师道
南天师道是由简寂先生陆修静改革江南天师道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他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并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特别是陆修静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七年间隐居庐山修建太虚观[后人称简寂观],他以太虚观为大本营,在此收徒布道,不断扩展太虚观,曾先后扩建有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等,太虚观兴起后,先后又建筑有康王观,崇善观,咏真观,昭德观,白鹤观,广福观,太平观等数十座道观,均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因而被誉之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随着庐山道教的扩大,其地位和声誉不断显赫,逐渐成为名震南北的重要道场,使得四方高道纷至沓来,至唐宋时,先后有许坚,钱朗,孙晟,郗法遵等大批高道云集庐山,庐山高道辈出,名声大震于江南。为了完善斋醮科仪,他一是吸收儒家传统的忠孝礼义等伦理道德并作为道徒必需遵守的教规,强调忠孝为先,这样,既保证了道士严格遵守教戒,一心修善立功,又更加完善了宗教仪范。二是吸收佛教“三业清静”思想,即要求去贪、忿、痴,身除杀、盗、淫等,以制定斋仪,并特别强调”斋直为求道之本”。三是注重广收道经,著书立说。他“祖述三张,弘衍二葛”潜心道教理论研究,并著有《灵宝经目录序》,《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等,他将这些斋戒仪范著作和收集的道经如药方、符图等计1228卷,已行世有1090卷等,均采用“三洞四辅十二类”的方法,成为道教史无前例的道书分类法,他将这些道书整理集成《三洞经书目录》,于太始七年[471]上献**(朝 廷),深受宋文、明二帝赞赏,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特别是他总括”三洞”,改革旧天师道,并提倡以斋仪为主的道教,由此其名望不断壮大,威震江南,成为江南道教的统领,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南北并存,而称南天师道……(朝 廷为什么是禁词?)
-------------------------------------------------------------------------------------------
舅妈 我在呢...
...17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94+6434
-------------------------------------------------------------------------------------------
我不是老板,也不是老爸
...17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1
陶弘景与茅山宗
 茅山宗即茅山派,是以江苏句容茅山为祖庭并承继上清派而形成的道派,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高道上清派第九代宗师, ,他编撰《真灵位业图》为上清神谱, 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该宗派诵习的主要经典有《上清经》,兼学《灵宝经》、《三皇经》和《正一经》等经戒法录,其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结合服食、导引、药饵、内外丹养生诸术,提倡众术合修以得长生之道,茅山派既继承上清派又有开拓创新和发展的特长,一是改前辈高道亦仕亦隐的修道方式,重出家清修,陶弘景自己曾归隐茅山,自好“华阳隐居”,苦心修练,编篡道经,弘扬上清经法。二是吸收儒家和佛教的精华,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三是吸收前人经验教训,注重人材培养,至隋唐有王远之,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不绝。四是重上清派道教信物的传承,如茅山的“印”、“剑”等“镇山四宝”就是上清派代代承传的信物。这样,上清茅山派成为道教史上别具特色的宗派。(有篇小说叫茅山后裔,蛮好看的)
-------------------------------------------------------------------------------------------
舅妈 我在呢...
...17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2
钟吕金丹道钟吕金丹道兴起于隋唐,是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倡导的,在道教又称内丹修炼术,即以自身为“炉鼎”,以人体内“精、炁、神”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通过胎息、导引、行炁、存想等内养方术,可以使精、炁、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圣胎”就叫神丹,或称为内丹。内丹道由隋代青霞子苏元朗首开其说,既而有刘知古,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彭晓,陈抟等发明道要,于是内丹道经典道书纷纷出现,如崔希范的《入药镜》,张元德的《丹论诀旨心鉴》,陶植的《陶真人内丹赋》,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刘知古《日月玄枢篇》,还阳子《大还丹金虎白龙论》,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董师元《龙虎元旨》,钟离权的《灵宝毕法》、《云房三十九章》,吕洞宾的《直指大丹歌》、《指玄篇》,钟离又授吕“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诀”等,形成钟吕金丹道,至北宋张伯端著《悟真篇》阐明其道后,内丹道在道教更为盛行,成为道教徒最奥妙、最隐密的修仙之法。(八仙的传说!哈哈)
-------------------------------------------------------------------------------------------
舅妈 我在呢...
...17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3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全真道的始祖是[少阳]东华帝君,少阳传[正阳]钟离权,正阳传[纯阳]吕洞宾,纯阳传刘海蟾[刘操],再传王重阳[王阳],道教称北五祖派,全真派创教者王重阳,为陕西咸阳大魏村人,于金大定七年[1167]从终南山前往山东宁海一带传播道教,先收马钰、孙不二夫妇为徒,建立”全真庵”以收徒传道,凡学其道者,均号全真道士,固称为全真道或全真教。全真道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刚学道的主要经典是《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等,王重阳又著作《全真立教十五论》等基本教义十五条即:一要出家住观,二为云游参访,三要学书解经,四要精研药物,五要会修造庙观,六要住丛林结伴,七要静养,八要定心坐静,九要学会调和五炁,十要炼性,十一要修性命,十二要积功累行,十三要超脱三界[欲、色、无色界],十四要养生,十五为超离凡世等作为全真道立教规范,特别是后来他的七位大弟子:马钰[号丹阳],谭处端[号长真],刘处玄[号长生],丘处机[号长春],王处一[号玉阳],郝大通[号广宁],孙不二[号清静]分别开创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 崙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七大派,道教称“北七真派”,使金元时期道教大兴,特别是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的兴起,使这一时期的道教进入了鼎盛之势。
(参考书目:射雕英雄传)
-------------------------------------------------------------------------------------------
舅妈 我在呢...
...17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4
全真龙门派
龙门派是王重阳开创的全真七派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教派,由北七真之一丘处机所传,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大定六年[1166],时年十九岁,他悟世空华,弃家学道,潜居昆仑山,次年,得知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全真庵,便前往拜师求道,待重阳祖师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陕西蟠溪苦修六年,后至龙门修道七载,道功日增。贞祐二年[1214],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起义军,因他修行明道,说服力强,固招安获得成功,同时,亦显示了他和全真道在群众中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这不仅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亦引起当时金、南宋、蒙古三方统治者的注意,都竟相派谴使臣前往召请,各自欲为其所用。元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在阿姆河南岸召请,他审时度势,不顾古稀之年,于元太祖十五年[1220]正月,毅然率领尹志平等十八弟子西行,从山东莱州出发,途经河北、北京……新疆、苏联、阿姆河[今阿富汗]等地,一路爬山涉水,跨戈壁,渡荒漠,行经万余里,历时两年多,于元太祖十七年[1222]四月五日到达成吉思汗的军营,即今阿富汗北境的阿姆河南岸。太祖成吉思汗问以治国之方和长生久视之道?答以“治国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修身要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尊他为神仙,他于次年[1224]三月回到北京后,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从此,他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他所居住的太极宫[今北京白云观]亦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全真龙门派成为最显赫的道派。丘祖仙逝后,其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相继掌教,他们大建道观,立观度人,宫观遍布北方,使元代道教进入最鼎盛的时期。丘处机首创龙门派,成为全真道的主要道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的修道之本,他著作有《玄风庆会录》门人录其言为《长春祖师语录》,其遗著有《磻溪集》,《明道集》,以及《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等养生著作……
-------------------------------------------------------------------------------------------
舅妈 我在呢...
...177楼...
来自:保密
发帖:0+4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7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5
全真遇仙派
 遇仙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马钰所传,马钰,金代道士,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家世为地方大族,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山东宁海传播全真道,他抛弃万贯家财,皈依道教,从此他励行苦节,潜心修炼。王重阳仙逝以前,将全真道秘诀传与丹阳,托为全真道传道事业的直接继承人。他为弘扬道法,历尽艰难困苦,后人赞评他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他著作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传有全真道遇仙派。元世祖赐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
舅妈 我在呢...
...17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28+3818
-------------------------------------------------------------------------------------------
there always has hope
...18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6
全真南无派
南无派,属全真派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谭处端所传,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涉猎经史,尤工草隶,为人慷慨重孝义,素患风痹,药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来山东宁海传道,便投奔王重阳,求其医治,隔宿而愈。后师事王重阳,诚心皈依全真道,他朝夕参请,多得玄旨,摒绝思虑,泯灭人我,苦心修炼。王重阳仙逝后,他隐迹伊、洛之间,传播全真南无派。元世祖赐封“长真云水藴德真人”。据《南无道派宗谱》,以谭处端为第一代宗师,传至第五代杨理信,活动于明初,又经胡玄宗,马微善,刘至洞,周妙超,陈仙后,朱立刚,传于第十二代宗师许去乾,时为明末,著作有《水云集》传于世。
-------------------------------------------------------------------------------------------
舅妈 我在呢...
...18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7
全真随山派
 随山派,属全真派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刘处玄所传,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携马丹阳等弟子到掖城传道,收刘处玄为徒,从此,他跟随王重阳,游寓齐豫,乞食炼形,朝夕叩请,启迪丹经。王重阳仙逝后,他独自隐居京洛,静心炼性。传播全真道随山派。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在昌阳主持斋醮,设坛祷雨,颇有应验。金章宗时,颇受宠信,曾赐其修行之地为“灵虚”。元世祖时被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著作有《黄帝阴符经注》、《黄庭内景玉经注》、《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仙乐集》等,传于世。
-------------------------------------------------------------------------------------------
舅妈 我在呢...
...18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8
全真崙山派
  崙山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所传。王处一,号玉阳子,又号全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金大定八年[1168],王重阳收为弟子,他长期隐居文登县云光洞。他坚持“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炼形九年,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应召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时金章宗好长生之道,曾问以养生之道和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静无为,内丹造化,不为而成诸说,“所对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贞祐五年[1217]于圣水玉虚观羽化。传有全真道崙山派。元世祖时被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著作有《云光集》四卷,《西岳华山志》等。
-------------------------------------------------------------------------------------------
舅妈 我在呢...
...18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59
全真华山派
华山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郝太古所传。郝太古,名大通,号广宁子,山东宁海[今牟平]人,其家富贵,为当地首户,其自幼好读易书,精研尤甚,又通阴阳律历之术,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来宁海传道,,于是便从王重阳学道,曾至昆仑山、华山等地修炼,传播全真华山派。元世祖时被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嗣法弟子有范圆曦、王志谨等传播华山派。平生著作有《三教人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诗赋》、《杂文》、《乐府》,以及《易图》等号《太古集》凡十五卷行于世。另有宋代陈抟所传华山派,道教又称老华山派。
-------------------------------------------------------------------------------------------
舅妈 我在呢...
...18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0
全真清静派
清静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孙不二所传。孙不二,号清静散人。马钰之妻。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生于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生而柔淑,有真懿之态,又挺乎自然。知马钰有真仙之材,后嫁马钰为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至山东宁海传播全真道教,夫妻俩拜师王重阳,学全真道法,又筑全真庵于南园。接引弟子甚众,共同宏道畅玄,传播全真清静派。元世祖时被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著作有《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女丹诗》等女丹著作传世。
-------------------------------------------------------------------------------------------
舅妈 我在呢...
...18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1
人们常说的南宗北派即张伯端创立的南宗,道教又称为“南五祖派”,与王重阳创立的北派,道教又称“北七真派”并列为全真教重丹法清修的两大派,该派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由张伯端所传,伯端又受之于陈抟和刘海蟾。张伯端,浙江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道教内丹家,道教南宗即南五祖创立者,他生于雍熙四年[987],住世九十五岁,幼年就博览群书,通三教经典,于刑法书算,医卜占征,天文地理,吉凶生死等无所不学,曾长居幕僚中潜心研究丹书多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时年八十二岁,累感真灵,于成都遇异人[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之诀”,乃著《悟真篇》阐扬其学,后又钻研佛经禅语,撰《禅宗歌颂》,还撰有《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张伯端开创的南宗倡导道禅双修, 主张先命后性,由道入禅,即从传统内丹命术入手修炼,循序渐进,以人身中的上药三品即精、炁、神三宝为药物,经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结”金丹”。其主要代表作《悟真篇》专言内丹,与《周易参同契》齐名而号称丹经之王。张伯端的内丹著作《悟真篇》的显具特点有:一是吸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在中说: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积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老氏以炼养为真……《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二是宣扬金丹为修仙之道,强调先命后性,认为“命之不存,性将焉存?”固而他在《悟真篇》中说:“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三是以《阴符经》、《道德经》为祖经。他在《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认为黄帝《阴符经》及老子《道德经》是丹道之祖。四是吸取佛教禅语以为道教修性内容。他说:“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焉能究竟圆通,迥超三界”。道教内丹道经张伯端的阐发与变革,基本总结和完成了炼养内丹的理论与方法,因而《悟真篇》与《参同契》同被尊为道教的“丹经之祖”,张伯端被尊为道教清修派丹法南宗的开山之祖。
-------------------------------------------------------------------------------------------
舅妈 我在呢...
...18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2
真大道教创立者刘德仁,生于宋宣和四年[1122],河北沧州乐陵人,六岁时遇靖康之乱,后迁居盐山太平山,得老君“道德”之要,老君又教他传播此教“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他于金皇统二年[1142]创立真大道教,其教主要教规教义有:一为视物亚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为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为除邪淫,守清静;四为远势力,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为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为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为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为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学者宜世守之.金大定初,诏居京城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真大道教尊刘德仁为第一代,代代相传,第二代为陈师正,第三代为张信真,第四代为毛希琮,第五代为郦希诚。他深受元宪宗宠信,使真大道由民间隐形传播一度成为公开传播,并逐步走向上层领域,特别是他自居燕城天宝宫,与宪宗交往密切,发展真大道教,使真大道教盛行于世。郦希诚死后,传第六代孙德福,孙德福亦受世祖赏识,曾锡以铜印,后又赐以银印。孙德福死后,传第七代李德和,李德和后传第八代岳德文,岳德文之后传第九代张清志,世代相传为九祖。真大道教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而教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炁养神为要。其内容大致与全真道相近。元以后逐渐衰落,大都归入全真道。
-------------------------------------------------------------------------------------------
舅妈 我在呢...
...18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3
太一道由卫州[即今河南吸县]人萧抱珍创立于金熙宗天眷初[1138],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而固名太一教。固“太一”神为萧抱珍之太一道信仰的最高天神。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乃于县东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弟子们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宫,万寿宫等,发展迅速。其教主要传太一三元法录,祈禳呵禁,治病驱邪等为内容.太一道自萧抱珍创立后,先后传门徒韩矩之子韩道熙,即太一道二祖。肖道熙,本姓韩,嗣太一教后改姓肖。萧道熙掌教后,深得金世宗宠信,世宗敕以”万寿”碑,于是太一道名声大振,信道者受录者日益增多,门徒遍布山东河北等地,太一道三传至萧抱珍门徒王守谦之子王志冲,即三祖萧志冲,入道后改姓萧。四传至萧抱珍再从孙萧辅道。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六传至萧全祐[本姓李],七传至萧天祐[本姓蔡]。太一道其传教特点是:太一特以符录名,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特别是萧抱珍羽化后,被赐赠“太一一悟传教真人”,他的传教大本营卫州太一万寿宫,被改为“太一广福万寿宫”.使太一之教大行于世.至元以后才渐渐衰微,因太一道在教义教规上与正一天师道相近,固元以后大都归于正一教。
-------------------------------------------------------------------------------------------
舅妈 我在呢...
...18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4
净明道兴起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渊源于东晋许逊,而许逊又受之于谌姆,兰公,谌姆兰公又受之于日月二君。许逊本为南昌人,字敬之,生于东吴赤乌二年[239],早年在西山修道,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任旌阳县令,他遇感晋室将乱,后辞官至西山修道,并济世度人,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合宅飞升。因此,该派以传为东晋许逊升仙之地的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尊奉许逊为教祖,宣扬“净明忠孝”之道,这种“忠孝”之教一直延续至唐宋时期,如唐代就有张蕴,胡慧超等尊奉许逊,宣扬“净明”之道,北宋时期,太宗、真宗、仁宗均热崇信奉许逊“孝悌”之教,并赐御书,改西山游帷观为玉隆观、玉隆宫。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又改玉隆万寿宫。宋政和二年[1112]许逊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此,净明道尊许逊为教祖,但实际开创和发展净明道的是何真公,后由刘玉不断发展和传播净明大法.据净明道《净明忠孝全书》记载:许逊于绍兴元年[1131]八月降玉隆宫玉册殿授何真公《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何真公得到许逊所传净明大法后,速建翼真坛,传度净明道弟子五百余人,使净明道发展迅速,影响很大.特别是后来有西山隐士刘玉,他继承净明道法,建立灵宝朝天坛,发展净明弟子,提倡以老子为宗,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主要内容,这种以“忠孝立本,方寸净明,不用修炼,自然道成”的修道方法,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并与儒家相结合产生的新道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
舅妈 我在呢...
...18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5
陆西星开创丹法东派
 陆西星[]著名道士,丹法东派又称阴阳派的创立者。字长庚,号潜虚子,扬州兴化县人,生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他生而颖异,有逸才,于书无所不窥,娴文辞,工书画,早岁事举子业,九试不遇,遂绝意进取,转而沉潜道德,竟究玄理。自称于北海草堂得吕洞宾“阴阳合而成道”之上乘功法等秘传,著作有《宾翁草堂自记》、《道缘汇录》以及吕祖诗集《终南山人集》,又著有《方壶外史从书》八卷,其中七卷即:《阴符经》、《参同契》、《入药镜》、《百字碑》、《金丹四百字》、《龙眉子金丹印证诗》、《青天歌》等重要经典为注疏类作品,此外还有《道德经玄览》、《悟真篇小序》、《参同契口义》,共计十种,最后一卷收入有《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和《七破论》等四种概论性著作。《金丹就正篇》是《方壶外史》中最早的一篇,主要讨论人元丹法取资于外鼎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之大要,是道教内丹学史上第一篇双修问题专论。《玄肤论》是陆西星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内丹学通论,其中就三元丹法之相互关系,内药外药之划分,先天后天之区别,修性了命之联系,人身三谷与任督二脉,澄神调息与火符抽添等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方壶外史》之外,陆西星还著有一本笔记手稿《三藏真诠》,共分《法藏》、《华藏》、《论藏》三卷,《今道藏精华》收有《法藏》残本。陆西星除以上内丹学著作以外,还著作有:《南华副墨》、《楞严经说约》以及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等传世。
-------------------------------------------------------------------------------------------
舅妈 我在呢...
...19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6
李涵虚开创丹法西派
 李涵虚,清代道士,世称丹鼎西派的开山祖师,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又号长乐山人,四川乐山县人,常游览峨眉山等名山胜景,曾遇仙师,拜师求道,改名西月,号涵虚,他喜好仙道,潜修数载,得吕祖和武当三丰祖师之丹法秘要,曾自言:“程子谓却病延年则有,白日飞升则无,欧阳公谓养生之术则有,神仙之事则无”。余以为:却病养生即仙道也。《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还言:“虚灵不昧则成儒,谷神不死则成道。仙何异焉?三丰先生在元明鼎革间,独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深造以道。”其修炼丹法以清静立基,提倡阴阳双修之法。并认为只有多读经书,才知仙道不虚,仙道可求。他著作有:《太上十三经注解》、《无根树注解》、《三丰秘旨》,以及《海上奇遇》、《三丰先生全集》等道书。
-------------------------------------------------------------------------------------------
舅妈 我在呢...
...19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7
 明清道教内丹丹法流派。由明代伍守阳、清代柳华阳所创立。伍柳均源自龙门,伍守阳[],龙门第八代宗师,字端阳,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曾得曹还阳“仙佛合宗全旨”,又师李泥丸,王常月,授以三坛大戒,曾隐居王屋山,遍考仙圣之书,著作《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语录》。柳华阳[1736--?],本为儒生,起家科第,后弃儒入禅,又出佛皈道,他参三教之学,后幸遇伍冲虚传其秘旨,豁然道悟,著作《慧命经》、《金仙正论》,与伍守阳著作合称为《伍柳仙宗》,固后人称伍柳派。伍柳派在修持丹法上主张仙道为宗,佛法为用,仙佛合宗。既论证《黄庭经》、《胎息经》、《坐忘论》,又引佛教《楞严经》、《大般若经》、《华严经》,仙佛合为一体。强调修丹只用先天,忌用后天,尤重“一点真阳”之先天祖气的炼养,任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天仙正理》。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伍柳派丹法修炼比北宗详细复杂,他对炼己,药物,鼎器,火候,效验,任督,防危,以及伏气,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均作详细指点,为学修伍柳派内丹功法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
舅妈 我在呢...
...192楼...
来自:保密
发帖:26+2557
和尚怎么来说道了?兼职
-------------------------------------------------------------------------------------------
你是我的拳击手,我是你的小可爱
...193楼...
来自:保密
发帖:67+932
正一清微派的顶一记
-------------------------------------------------------------------------------------------
万朶の桜か襟の色 ,花は吉野にあらし吹く
大和男子と生まれては ,散兵線の花と散れ
...194楼...
来自:保密
发帖:0+15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9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8
和尚怎么来说道了?兼职各取所需
-------------------------------------------------------------------------------------------
舅妈 我在呢...
...19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69
正一清微派的顶一记真神出现
-------------------------------------------------------------------------------------------
舅妈 我在呢...
...19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70
老子 道教尊奉为道祖。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署名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则说老子字伯阳,陈国人。道教认为,“聃”和“伯阳”都是老子的字。至于其籍贯,或属之陈国,或属之楚国,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本属陈国,后来陈国为楚国所灭,故苦县又属楚国。
关于老子的出生年代,《史记》未载,只记孔子曾向他问礼。《列仙传》载老子生于殷时。道教典籍,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北宋贾善翔的《犹龙传》、南宋谢守灏的《混元圣纪》都说老子生于殷朝第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
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于周文王时任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境内)时,关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余言,这就是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在先秦时期,先后有关尹子(尹喜)、杨朱、列子、庄子等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战国末期的道家将老子与黄帝联系起来,形成了黄老之学。西汉初期,黄老之学曾被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两汉之际,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思想与方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黄老道,老子被视为“道”的化身。东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 ”。桓帝延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伏)羲(神)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道 (又称天师道),尊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张道陵又著《老子想尔注》,认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即老子)。后来道教又将老子尊为“道德天尊”,列为三清尊神之一。在道教中还流传着“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唐朝皇帝姓李,自称为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唐高宗乾封元年 (666年)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其后,玄宗又于天宝年间一再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于西京、亳州设太清宫。宋真宗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讳,改称老子为“真元皇帝”。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诏加号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诏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为玄元节。后来唐武宗又敕老子诞辰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日。可见,老子的圣诞为二月十五日,曾被唐朝政府所确认,并作为公共假日。
-------------------------------------------------------------------------------------------
舅妈 我在呢...
...19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2072
列子 名列御寇,一作 “围寇”、“圄寇”。郑国人。西汉时刘向以为郑穆公时人,《汉书·艺文志》谓先于庄子,唐成玄英《庄子疏》、柳宗元《辨列子》皆谓与郑儒公同时。《庄子》中多载其传说。后被道教神化,《仙鉴》卷六谓为郑人,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问道于关尹子,师壶丘子,后师老商氏、支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九年而后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二月封为“冲虚真人”。谓著有《列子》一书,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主张虚无,一切听任自然。
-------------------------------------------------------------------------------------------
舅妈 我在呢...
...199楼...
&&...&&&&&&&&&&& ...&&&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道教常识----非常基础--仅供参考!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乙救苦天尊有多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