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工时没有要求做第二次环评后多久开工,现在怎么办

现在环保系统流行一种说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取消了环评文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也就是说,日后,过去存在的“未批先建” 项目将不会补办,该停工的停工,该拆除的拆除,要责令恢复原貌,“先上车后补票”将成为历史。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误解,或是一厢情愿。环保法修订前,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有哪些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简称环评文件),前两者须由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依照环评技术导则编制,后者登记表可由项目建设单位申请人自行填报,环评文件一律实行审批制。依照程序,建设项目单位 (企业业主)自行委托编制环评文件,报告书少则3-5个月,多则一年半栽,甚至长达数年。 填制报告表也要以月计算,加上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需通过技术评审评估、修改完善、申请报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公示、审查审批,少则个月,多则数月(环保法规规定的审批时限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日)。企业为节约办理编制和审批时间成本,规避市场风险,通常一边委托编制环评文件、一边申请、一边建设,甚至建成投入生产使用后被环保部门发现,责令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限期补办审批手续。一般情况下,审批手续都能批准,只要补办了审批手续就没有严重后果。结果导致依法审批后建设的企业守法成本高,“先上车后补票者”成本低。 对于一个投资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建设项目而言,罚款只是九牛一毛,无形中助长了违法行为。日施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日施行的《环境影响 评价法》认可其“先上车后补票”的“限期补办”行为。根据《条例》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和二十六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未审批就开工建设的, 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可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罚款。而未报批环评文件就建成投入生产使用,法律法规却没有明确条款处罚,行政执法部门难以依法行政。直到2007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明确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报批环评文件却已经建成,同时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应当分别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条例》第28条规定 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处罚款”执行,这一规定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对于未批已经开工建设的,法律、法规责令停止建设,罚款,恢复原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但如果未执行停工停产处罚的,上述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进一步的处罚规定,只能采用《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程序 维护权益,当事人不申请复议、不起诉、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规定执行。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有审批权的环保机关往往只是下发文件要求企业停工停产,限期补办审批手续,大多没有 采取强制停工停产,更没有限 期恢复原状,也没有对建设单位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执法软弱,放纵违法,执法不公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新修订的《环境保护 法》有没有取消环评文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旧《环境保护法》针对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只在第十三条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须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规定。但并没有设立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也没有限期补办审批手续的内 容,只是根据其后出台的《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限期 补办”、“限期恢复原状”的规定执行。新《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第六十一条规定,建 设单位未依法提交环评文件 或者环评文件未经批准而擅 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 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第六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 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 以处罚外,由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 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拘留5至15日不 等。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 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不可否认,新法对企业 “未批先建”行为加重了处罚。但我认为,新法实施后,未批先建、未批建成投入生产使用仍然可以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原因有二,一是新 《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条例》尚未修改, 企业仍然可以依照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补办审批手续;二是新《环境保护法》 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补办或者不受理未批先建环评文件。未批先建的企业只要委托资质单位编制环评文件, 依照有关程序、符合相关申请条件,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均不能拒绝受理,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也应该依法给予许可审批。对于未批先建等违 法行为,环保部门该怎么办?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 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这意味着,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一言堂,不能懒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必须公开依据、过程、结果,实现阳光行政。第六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批准环评文件、同意投入生产、发放排污许可证,应当发现未发现、应当处罚未处罚、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未移送、该依法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或报经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情节而未作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新法实施后,公众会更加关注环保部门是否有大的行动,毕竟辖区内或多或少总存在一些超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的排放者仍在生产、 排污,甚至一批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在建或未批建成投入试生产。公众会质疑、拷问,所属地区环保部门难道没有发现污染行为?发现了,为什么还没有任何行动?我认为,该责令停工、停产,该处以罚款,该移送司法部门的,如果环保部门仍然按兵不动,没有作为,不去适 应依法行政、重典治污、铁拳治污的新常态,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将会被依法追究其失职、渎职的责任。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法,避免产生未批先建背后隐藏的权利寻租、利益冲突以及不正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惠果环境推荐:
小时免费热线
400-600-6619华北钢铁业抹黑京津冀天空&80%项目无环评审批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华北钢铁业抹黑京津冀天空 80%项目无环评审批  一家钢铁企业有可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利税大户,但也有可能污染着成片的村庄。近年来大批野蛮生长的钢铁企业,甚至造就了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地区――京津冀城市群。  不管是月度报告、还是季度报告,在环保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所占席位很少低于7个。  部分研究者早已把钢铁等企业的无序排污,定义为导致京津冀空气质量糟糕的罪魁。  11月底,中国青年报记者随环保部督查组在河北石家庄等地暗访,亲历了在离北京数百里之外的地区,一家家巨无霸式的钢铁企业如何抹黑天空的过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由于钢铁产能过剩,我国早在2005年就停止审批钢铁项目,但全国的钢铁产能却从2005年的3亿多吨,增长到现在的七八亿吨。河北作为全国钢铁大省,产能更是从1亿多吨上升到3.14亿吨。  今年3月,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曾对华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几乎现场检查了所有的钢铁企业。他们发现,2005年之后新增的钢铁产能,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包括环评的手续,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违规项目。具体到河北的钢铁产能,有近80%没有任何手续,属违规建设。  环保部一位官员说,用“乱作一锅粥”来形容华北地区钢铁企业的野蛮生产一点不为过。但就是这样大批的违规项目却堂而皇之地存在着、污染着。  停不下来的违规项目  11月27日,记者随环保部督查组到距离北京300多公里的河北省平山县,对当地的平山敬业冶炼有限公司进行暗访。  早在2008年,这家企业就因为没有进行环评审批而被查处,企业被要求完成相关的环保审批手续。但前面的环保旧账还没有还清,2010年10月,这家企业又在没有任何环保审批的情况下,新开工建设两座高炉、1座转炉、两台烧结机等多条生产线,并且很快就投入生产。  按照法律有限的授权,环保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但停止建设的要求没有硬约束,抑制不了钢铁企业的发展冲动,企业想建就建,想生产就生产。  而像平山敬业冶炼有限公司这样违规建设的钢铁企业,在华北不是个案,很多企业都愿意为了利润铤而走险。经过几年的发展,平山敬业已经在石家庄市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钢铁类产品年产1000万吨。  当地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敬业钢铁养活了平山县三分之一的公务员。如果一个月不交电费,电力公司可能就没工资发了”。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曾参与了华北钢铁产能无序发展的调查,他说,早几年前,钢铁市场行情好,一吨钢就能赚两三千元,很多企业建成一两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即便是第二年第三年就被关停,也不亏本。利润面前,什么手续、什么污染治理,一概视而不见,赚钱成为第一要务。  熊跃辉说,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本身就是黑户,干脆破罐子破摔,对环保设施不投入、不花钱,这成为环境问题的巨大隐患。  华北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近年来急剧恶化的现实,没有抑制钢铁行业的投资冲动,不久前,在距北京市仅100多公里的廊坊,仍有两家企业的3台1080立方米高炉在动工建设,而它们没有任何环评审批手续。  约60%的环保治理设施运行不良  在距离平山县还有5公里的地方,督查组把车停下,先观察企业的排污情况。远处的平山县城被烟气包裹着,尽管当天是个晴天,但县城的上空没有一丝透亮。  随后,督查组驱车靠近平山敬业冶炼有限公司的厂区,并沿着厂区外围的公路巡视。督查组发现厂内烟尘无组织排放总量较大,可以说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污染。  督查组是暗访,并没有直接调度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但已经将发现的问题通报河北省。  事实上,这家企业也是附近老百姓投诉的焦点企业。  而在督查组重点暗查的另一地区、距离北京260公里的河北省辛集市,澳森钢铁公司的3个工厂也是当地老百姓多年来投诉举报的焦点。  在辛集市的南智邱镇,澳森钢铁公司的两个工厂毗邻而建。相邻的几个村落,家家户户的院落都被厚厚的黑灰包围着。村民们对这些拔地而起的钢铁厂,既爱又恨。爱的是这些年,村里没少跟着沾光,占地补偿、给工厂做零工都是好处;恨的是,工厂建起来后,原本干净的村庄始终笼罩在乌烟瘴气之下。  在辛集市,督查组在澳森钢铁的3个厂区都发现了无组织排放问题:南智邱镇大车城村厂区烧结车间间歇性排放大量高浓度黄色烟雾,赵马村厂区内烟尘排放量大,多点无组织排放严重。新垒头镇厂区煤气发生炉持续排放黄色烟尘。  经初步核算,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在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年仍将向大气排放1万吨左右烟粉尘和2.9万吨二氧化硫。而河北省约有3.1亿吨钢铁产能,照此计算,这些钢铁企业一年至少向大气排放31万吨烟粉尘和89.9万吨二氧化硫,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想而知。这是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数据,可现实中大部分钢铁企业的环保设施都不能正常运转。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的数据是,在对河北钢铁企业的现场调查中发现,除少数位于市区的大型钢铁企业环保情况较好外,约60%的在产钢铁企业都存在各类环境问题,实际排放量远远超过计算数字。很多企业的治理设施只在白天开,晚上没有运行。  熊跃辉说,如果要严格治理的话,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将占到企业成本的六分之一,比如一个钢铁企业,可能每天的脱硫费用就得五六万元,少开一天,就相当于五六万元进账。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由于现有钢铁企业近80%都属于无环评审批的违法建设项目,直接导致环保设施的建设缺乏规范和依据;同时,没有环评就没有验收,企业环保设施建设是否能匹配生产规模,能否达到治理效果,自然也无法保证。所以,企业自行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随意性极大,整体水平低下。  6000万吨减产目标是多是少  不久前,河北省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钢铁产能削减的目标――5年内削减6000万吨。  这个减产目标在河北钢铁行业引起不小的震动,相当于要对河北的支柱产业动手术。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力度远远不够,毕竟对河北来说,有两亿多吨的钢铁产能是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黑户。严格说起来,这两亿多吨钢铁产能都在削减之列。  事实上,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全国的钢铁产能已经出现严重过剩,钢铁界的说法是,生产一吨钢,只能赚根冰棍钱。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的调查显示,2012年,河北省钢铁实际产量为两亿多吨,只占总产能的70%,调查的297家企业中,有129家中小型钢铁企业基本处于半开工甚至停产状态。但是,就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依然有个别企业大举投资新建烧结机、高炉等生产设备。少数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和规模效应,产能扩张的冲动仍十分强烈。  一方面产能过剩,但有的企业还在投资,这种错位的局面亟待调整。另一方面,到底河北钢铁需要保留多少产能,也亟待厘清。究竟该保留多少钢铁,既能维持市场供给,又能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压力?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给出的建议是,处罚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对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环保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要严格执法,采取经济处罚、停产整改、集团限批等多种手段进行制裁。  针对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没有环评的现状,要对现有钢铁企业逐一进行环保评估,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提出各个生产工序的排污节点应采取什么治污设施或措施,待治理完成后再批准运行。对经过整治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应坚决予以淘汰。  10月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6省区市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议,就今冬大气污染防治进行地区间的协调。有媒体报道说,河北省有关领导表示,自己正在为即将召开的河北省两会和全国两会发愁:一是,担心今冬明春污染重,“不好意思见大家”;二是河北淘汰一些落后产能会影响GDP,“正考虑明年怎么向人代会作报告”。  但他还是表示,尽管可能暂时影响一时的发展,但河北已经到了风口浪尖上,必须加强治理。  本报北京12月9日电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工业企业如何补办环评手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工业企业如何补办环评手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评 开工 资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