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了中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阱吗

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_网易财经
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原标题:中跳出“”吗?“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习近平多次谈到“中等收入陷阱”,也多次表达中国肯定能迈过去的信心。“中等收入陷阱”有何为例,中国能否避免,中国如何避免?何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思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谈到为何使用这一概念,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因德米特·吉尔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霍米·哈拉斯撰文表示,当时世界银行发现,对于亚洲中等收入经济体来说,还没有便于传播的发展战略。“经济决策者开始思考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所需的经济增长来自何处。”统计显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许多国家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定义,低收入国家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824美元以下,中低等收入国家是825美元至3254美元之间,中高等收入国家是在3255美元至10064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则超过10065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介绍说,陷入“陷阱”的国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中国的现实担忧“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说道。尽管我们有的信心,也必须正视跨越这一陷阱的难度。在今年4月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财政部部长就警告说,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存在着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他认为,如果能完成几次全会关于2020年之前设定的任务,我国将绕开这一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威力早已为世人所知。“当然我们有信心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确实很难。”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分析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二战”以后100多个国家里只有十几个国家能躲避“中等收入陷阱”,这其中除了资源型国家之外,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做到了。金立群介绍说,1950年以来新出现的52个中等收入国家中,35个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些国家甚至深陷其中长达60余年,如秘鲁、哥伦比亚和南非等。与此相对的是,一些经济体特别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只用了不到10年就完成了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跨越,被称作“东亚奇迹”。如何跨越“陷阱”?如何避免陷入这一陷阱,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出过一系列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他提及最多的措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接受外媒采访、在美出席欢迎宴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都阐释了这一理念。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方向。机遇很多。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而在今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则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方向已定。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就表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在2014年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他要求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样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强调当下中国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需要方法论,亦需要时间表。“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速需要保持在6.5%以上,这意味着到2020年人均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11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说。
(原标题: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离“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多远?|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国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前几日,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中国已经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作者是国研中心的副主任刘世锦教授。刘教授的观点,其实就一句话,我国现在达到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当年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发展水平,已经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之后,一下子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陷入停滞的一种情况,然后就是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然后收入下降,再也起不来了。当年巴西和阿根廷就赶上过这个倒霉事,70年代这两个国家,就已经发展的不错了,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比我们国家当时可是收入高多了。但40年过去了,这两个国家几乎没怎么变化。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反倒不如我们了。
  那么多少算中等收入呢?基本就在人均GDP1万美元上下,我们现在刚好处在这么个位置!也刚好出现了资产泡沫、刚好出现了经济减速,刚好出现了库存严重。说白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跟养猪的道理差不多,当你发现养猪能赚钱的时候,你就拼命养猪,当别人看见你养猪赚钱的时候,别人也就冲进来养猪,然后供给增加,老百姓一天却只能吃三顿饭,需求并不扩大。所以最后养猪就不赚钱了,甚至开始赔钱,把之前赚的钱都赔了,还搞得村子里到处都是猪。虽然能吃的起猪肉了,但收入却不再增加。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美国和日本以及欧洲怎么冲过去的呢?美国人其实很侥幸,他们也没少遇到麻烦,什么大萧条、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一个都不少,只是美国人天生爱惹事,到处跟人家干仗,然后不断的消耗国家生产的产品,消解国内大量财富,并转移国家矛盾。比如大萧条,你说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搞活的,还是因为二战,根本傻傻分不清楚。另外,美国人的体制优势,和金融优势,让他总能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引领发展,还用美元吸收全世界的精华。
  (日本GDP历年增速)
  说到日本,和德国人差不多,都是二战的战败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虽然经济很差,但软实力在那,所以迅速从废墟上崛起,然后通过贸易将产能输出给全世界。对于出现的库存,日本和德国连续产业升级,将重工业向轻工业,和电子科技工业转化。最后变成高科技出口国家。另外,这两个国家都比较注意贫富分化问题,日本还实行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刺激民间投资爆发,然后国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成功的化解了中等收入陷阱危机,跨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只不过后面日本人的路没走好,膨胀了。
  说回到我们这里,我们之前走的贸易路线,确实把很多的过剩产能输出到了国际,但现在连国际都饱和了,欧美在经历了大的金融危机之后,已经需求大减,贸易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而国内需求看看收入就知道,其实根本走不通。再加上对房地产的助推,08年之后更是到了完全被绑架的程度,国内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不可调节的水平,而贫富分化的背后是大量的资产泡沫和财富没有消解。怎么消耗这些东西,确实需要一次腾笼换鸟式的升级。让国内巨大的财富,转化为购买力,然后消耗过剩的库存。
  但问题是,库存这个东西,现在最多的不是消费品而是房子,房子是不可能出口的,而内销早就已经饱和了。所以只能转型,转型成美国模式?似乎不具备金融定价权,没法把资产泡沫输出给全世界。走日本模式,高端的东西比如汽车和摄像机这种,无论多努力,核心的元器件似乎也造不出来。所以科技消费品,我们不但不能垄断世界,甚至还缺乏国际竞争力。理论上我们已经掉到了一个陷阱里,是不是中等收入,其实并没那么重要。
  中国到底是否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离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多远?更详尽的分析请关注:
  随身的金融工具书,贴心的金融小秘书!“口袋金融”(微信号:koudaijr)由中国经济网财经部打造。欢迎关注!
在经济转型和长波段的货币量化宽松时期,证券化投资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财富分配方式之一,贫富悬殊的拉大势在必然。
发生在7000公里外的奥兰多市恐袭事件被英国“脱欧”阵营借题发挥,在推特上鼓励人们“脱欧”,以避免“奥兰多式暴行不久后在英国上演”。这给9天后的英国"脱欧"公投又浇了一桶油。
一汽股份解决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同业竞争的最佳途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途径),应该就是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但随着日前解决同业竞争承诺的落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已经随之基本成为泡影。
投机市场的根本在于市场参与者对投资标的的无知,以及投机者对市场情绪转变的关注超过了对未来资产收益率的合理估计。当市场的幻想破灭之时,之前过度乐观和超买形势而产生的破灭力量将会是突发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中等收入陷阱啥意思?中国掉进去了吗?_凤凰财经
中等收入陷阱啥意思?中国掉进去了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搜索微信号&cjlhh888&或者&财经连环话&,每天一张图,零门槛学财经。&财经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连环话让你零门槛学会专业财经。
[责任编辑:杨起慧 PF011]
责任编辑:杨起慧 PF01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4163
播放数:1867932
播放数:49705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陷入中等收入 陷阱几率较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 陷阱几率较大
  陈仪
  [笔者认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较大。除非果断推动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国政府在改革阻力和难度不遑多让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成功推动了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衷心期待这一次会做得更好]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策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去年4月在一次校园演讲中说,中国在未来的5~10年内有50%几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引起各方热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现有文献中并不存在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统一定义。美国教授艾肯格林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视同为经济增长失速,即经历一段较长的高速增长期(增速大于3.5%)后进入一段较长的低速增长期(前后增速相差至少2个百分点)。王勇教授给出的判定条件是,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速在长时间内不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亦即收入水平未实现赶超。上述定义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艾肯格林强调与本国的过去进行比较,王勇强调与同期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笔者以为两者的结合即为完整的定义,换句话说无论是增长失速还是赶超失败,都足以让我们怀疑一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的核心是产出,产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讨论。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涉及到的是产出的趋势性变化,更适宜采用供给面分析框架。大而化之地说,供给面分析将增长的源泉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效要素的积累,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进步。前者可通过要素数量的增加(如物质资本的积累)或要素质量的改善(如人力资本的提升)实现。后者有很多实现途径,最受重视的是技术进步。  增长文献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人均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只能通过TFP的进步或要素质量的改善实现,而无法通过要素数量的增加尤其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实现,因为后者受制于边际产出递减的铁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在“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若干东亚经济体(不含当时的中国)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实现的,因此不可持续。  以下笔者将使用供给面分析框架讨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成因,并对各个因素的未来演变趋势及其影响进行预测,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会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做出判断。  (一)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可通过不同渠道作用于经济增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给定其他因素不变,抚养比的下降有助于人均产出的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最近一两年中国的抚养比持续走低,成为同时期人均产出增长的助力之一。随着婴儿潮世代逐渐步入老年期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社会将不可避免地演变为老龄社会,抚养比已进入不可逆转的上升通道,生育政策的放松也无法扭转这一大趋势,这无疑增大了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率。  (二)物质资本积累。  中国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实现的。根据经济学家彭文生的测算,物质资本积累为年间中国实际GDP增长贡献了4个百分点。中国的资本形成主要依靠本国储蓄而非外债,因此更具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距离,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中国仍有通过进一步资本深化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空间。  笔者对此表示怀疑。从长期看,资本边际产出递减是颠扑不破的规律,艾肯格林明确指出,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的国家更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短期看,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系列“摩擦”严重妨碍了资本配置的效率,形成了一部分行业(企业)“融资难”和一部分行业(企业)“重复投资”、“产能过剩”并存的独特局面,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大投资为经济增长提速很可能得不偿失。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留下的诸多后遗症,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全要素生产率。  彭文生、朱晓东等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TFP的进步,因此克鲁格曼对东亚增长模式的批评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一系列因素促成了中国TFP的进步,此处笔者想强调两点: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  技术进步可通过学习、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实现,在过去30余年里学习和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实现途径。中国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具有多个面向,既体现为要素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如早年乡镇企业的兴起和持续多年的城乡劳动力转移),也体现为要素从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转移(如国企改制和外资企业的壮大)。朱晓东发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进入经济起飞轨道后均经历了TFP的长期快速增长,这一势头直到TFP达到美国的60%时才有所减缓。他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TFP虽增长很快,但到2007年才仅达美国的13%,据此可判断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笔者对此也不无疑虑。一方面,朱晓东对中国TFP水平的估计可能过低。根据刘培林等的估算,2009年中国的TFP已接近美国的40%;根据PennWorldTable8.1中的数据,年间中国的TFP始终在美国的40.3%到41.8%间徘徊(见下表)。另一方面,即使目前中国的TFP水平与美国相比仍较低,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的TFP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事实上,不少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TFP增速已明显放缓,如经济学家白重恩和张琼发现年间中国TFP的平均增速只有1%,而年间这一数字为4%。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的一份预测报告,虽然21世纪前10年里中国TFP的平均增速高达5.5%,但在接下来的20年里这一数字将降至1.5%~2.2%,且将低于部分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同期TFP增速。  在笔者看来,中国TFP增长之所以缺乏后劲,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从技术角度看,通过学习和技术引进提高技术水平的空间在不断缩小,而自主研发不仅投入不够(2007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尚不及日韩的一半),其成效也受到落后的创新体制的制约;从要素配置角度看,应该承认中国的要素配置效率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如以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仍偏低、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还存在较多限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部分是因为市场失灵,更与政府对市场的无效干预有关。更关键的是,由于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要素市场改革的阻力不低于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次重大改革的阻力。  (四)对外开放。  从供给角度看,对外开放可通过增加物质资本存量、推动技术进步、改善要素配置等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资本账户开放能使一国私人部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起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作用。中国的贸易开放程度已较高,所谓“红利”已接近耗尽。但金融开放的空间仍较大,允许企业“走出去”和居民海外投资将有助于增加净海外要素收入。但这一效果的显现需要时日,且短期内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可能并不成熟。  艾肯格林还发现汇率被低估或高科技出口占比低的国家更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是这些国家更缺少产业升级的动力或能力。而历史经验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快速实现了产业升级。人民币汇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确实被严重低估,但近年来升值压力已大大减轻乃至逆转。在高科技出口占比方面,艾肯格林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占比(27.5%)仅略高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平均水平(24.1%),而如果考虑到中国接近50%的加工贸易占比,中国出口的科技含量很可能还要更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较大。除非果断推动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国政府在改革阻力和难度不遑多让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成功推动了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衷心期待这一次会做得更好。  (作者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
  附表 中国TFP年度增长率(%)及相对水平
  (美国TFP=1) &#x02011  增长率2.092.092.583.032.983.975.056.062.000.722.031.76  相对水平0.300.310.330.340.360.380.400.410.400.420.410.41  数据来源:PennWorldTable8.1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