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

百家讲坛之经济与社会
我的图书馆
百家讲坛之经济与社会
百家讲坛之经济与社会小城镇 大战略-孔祥智    主讲人简介  孔祥智,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农业政策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系副主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发表《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城镇化》、《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透视》等著作13部。  内容简介  “小城镇,大战略”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一句口号,他充分体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讲座中,孔教授就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农村城镇化绩效评价和发展前景预测。孔教授以详实的是数据比较,说明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现实,并指出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带来农民收入的减少,而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关键的出路就在于“把农民变成工人”,减少农村人口数量,而这就有赖于小城镇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就是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战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孔教授认为小城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小城镇的发展为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另外,小城镇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个问题,就是现阶段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孔教授认为,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城镇规划不合理,存在着严重模仿大城市的现象。在孔教授看来,小城镇的建设应该能体现出小城镇的文化特色和乡土特色。  在节目中,孔教授还和现场观众就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话。  全文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小城镇 大战略》。  由于城市和城镇的混用,城市化和城镇化在内涵上的区别也不十分明显,有的著作还称为都市化,相对应的英文都是合成词Urban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西班牙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提出,到了20世纪,已为全世界所接受。本研究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使用城镇化这一概念较为贴切。  对于城镇化的含义,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人口学理论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理论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是一种在地域空间上的转换;社会学理论认为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镇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变为城镇所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即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上述不同学科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城镇化的本质特征,而城镇化现象,实际上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机组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引起的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方式变革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村区域的不断减少,城镇区域的不断增加,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城镇数目的不断增多;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并影响到农村地区,带动着农村居民在生活方式上向城镇居民的靠近;农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由小生产逐渐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上升,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和比重的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总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的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镇化”。可见,城镇化不单纯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单纯的劳动力流动,必然带来“城市病”的发生。  中国城市化进程起步于建国初期,回顾近50年的城市化历程,人为“抑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各个时期的共同特征。传统时期自上而下的城市化通过城乡隔离的二元制度的构建来强制阻断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结果使得中国城市化在建国以后的30年中发展十分缓慢,人口城市化率仅从1952年的12.5%上升到1977年的17.6%,年均只提高0.2个百分点。强制“抑制”式城市化把农村人口限制在有限的农村土地上而把农业资金大量抽出,造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受阻而工业化和非农化却快速推进的不均衡局面。年,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只提高了5.4个百分点,但同期中国的工业化率和非农化率却上升了26.7和22.4个百分点。改革以来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把中国城市化带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整体的城市化进程,并逐渐弥合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的差距。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796个百分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幅度从26.4%下降到8.1%,下降了18.3个百分点。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的局面绝非一日可破,时至今日,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局面并未根本扭转,滞后程度仍然较为严重。2000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8.1个百分点,滞后于非农化47.9个百分点。而如果把中国城市化放在世界整体城市化进程来考察,其落后程度更是极为明显的。199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比低收入国高1.9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数低16.1个百分点,更不用说与中等收入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了。  城镇化滞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社会经济效应。首先,形成和固化了城乡产业—就业—收入与消费结构的长期失衡态势。1978年,农业部门以70.5%的从业人员创造了28.1%的生产总值,而非农部门却以29.5%的从业人员创造了71.8%的生产总值,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产业—就业结构总偏差为84.8%。1997年,中国的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虽然有所缩小,但仍保持在62.8%的较高水平。产业—就业结构的过大偏差,使得农业部门的回报率(农业产值比率除以劳动力就业比率)相对过低,1978年为非农部门的1/6.25,1997年虽有所上升,但也仅为非农部门的1/4.41。回报率的低下直接限制着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维持在不到城镇居民一半的较低水平,消费水平只大体保  持在城镇居民的1/3左右。并且,从近几年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扩大的趋势。其次,使我国在人均消费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遭遇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买方市场和产品过剩与城镇化水平过低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是农民收入增速趋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再次,对农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城镇化水平过低使农业市场难以有效启动,限制了农业市场扩大的可能空间;农业人口过多使农业竞争地位低下的状况难以真正扭转。最后,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转移,使农业内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我们估计,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约有1/3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总量达到1.5亿左右,今后每年还可能产生80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仅靠农村内部是不可能全部消化的,必须从农村走向城镇,实行异地转移。  国内外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根据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运用经济计量模型估算出、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分别达到40%、50%和60%。如果按照我们估计的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多吸收100万剩余劳动力,则2003年前后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吸收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后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估计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增加和就业吸收的动态平衡。如果考虑到加入WTO后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生产将大量减少,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增加,从而从长期看农业领域可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则各产业吸收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达到平衡时的“转向点”可能会提前一些。  我们的理由如下:(1)我国政府正在对几种阻碍城镇化进程的过时制度进行改革,如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等。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城镇化的进程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根据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城镇化水平发展到20%以后,往往有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镇化水平超过30%以后,由于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从而能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21世纪前半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尽管不可能再次进入二位数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将大为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必将带动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4)江苏等省份已经完成了乡镇合并工作,山东等省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对较小乡镇的合并。山东省合并乡镇的基本标准是镇域面积100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万人。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完成,将会极大地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那么,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我们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但各类型城市的发展重点应有所不同,其中,大、中城市主要依靠不能挖潜和城市质量的提高来集聚人口,即内涵发展方式;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主要依靠数量的扩张来集聚人口,即外延发展方式。当然,前者并不完全排斥数量的扩张,只不过数量扩张不是其主要任务;后者更不能不要内部挖潜,只不过其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吸收农村剩余人口。由于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与农村经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因此,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应该是最快的。此外,县、乡(镇)两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他们必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建设,从而使小城镇的增长速度大于其他城市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由于其成长具有特殊背景,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急功近利扩大财源的心态,我国小城镇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走一点弯路,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小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全国建制镇镇区平均只有1221.1户,4518.6人,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中西部地区建制镇的镇区规模更小。建制镇尚且如此,一般集镇的规模可想而知。在镇域人口上,有的镇只有几千人。小城镇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镇域规模小,但行政人员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剧农民的负担。  第二,资金短缺导致乡镇政府的急功近利行为。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小城镇领导人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在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在当前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镇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还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制约。由于大量小城镇财政都是“吃饭财政”,个别乡镇甚至连工资都难以按月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又想由政府包办,就只能依靠手中的资源(包括行政资源)扩大资金来源。主要手段有“以地生财”和“集资建镇”等。  “以地生财”是当前各地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手段。这种做法实际上与保护耕地的国策相矛盾。在实践中,各个小城镇都尽可能多出让一些土地,或者变相把农用土地非农化;有的乡镇领导错误地认为乡镇政府是管理农村的一级政府因而理所当然地拥有对农村土地的征用权,全然不顾正常的征地程序,盲目圈地搞小城镇开发区或进行房地产开发。这种混乱状况给耕地保护增加了压力,助长了“摊大饼”式发展小城镇之风。我们每到一个小城镇调查,听到的总是“土地不够用”之类的抱怨,很少有小城镇注重内涵式发展,或者注重旧城区改造。  “集资建镇”也是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做法之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卖户口”,即符合一定条件把农业户口转为小城镇户口的,要按照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二是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集资,又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做法和行政措施的做法。前者指把小城镇的某些基础设施交给企业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利可图;后者指硬性摊派,要求小城镇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摊一定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这实际上对企业利益的一次剥夺,从长期看,对小城镇的发展有害无益。  有些地方还把小城镇建设也列入义务工范围,有些乡镇企还号召农民自愿奉献并扩大义务工的范围和时间,变相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起了广大农民的不满。  总之,把小城镇建设状况与乡镇主要领导人的政绩乃至职务升迁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小城镇建设具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而不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在资金的筹集上就必然出现种种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小城镇的高速度、低质量发展,有些问题甚至会带入下个世纪。  第三,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其产业结构更接近于城市,但在与农村经济的联系上比城市要密切得多。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从地域上看,小城镇发展最快、质量最高的地区实际上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沿海发达地区,如浙东南、苏南、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正是由于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这种天然联系,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不可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而成为另外一个经济体系。各地发展的经验表明,许多小城镇正是把立足点放在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才逐步走出困境,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早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大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起码与较扎实的农业基础有关。但从全国总体看,小城镇经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联系十分薄弱,我们认为,这正是我国小城镇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小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现行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是在人民公社改革完成、乡镇政府成立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沿袭了人民公社的运行模式,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较浓。在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小城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和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第五,小城镇规划问题。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小城镇建设就会无章可循,就会变成一团乱麻,也将给小城镇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建设造成隐患。从全国情况看,大部分建制镇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有的地方连集镇甚至中心村的规划都做得相当漂亮。但在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的规划和初步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过分贪大求洋,好看而不实用。有些小城镇主街道规划成六车道甚至八车道,有的在目前镇区只有不到2万人的情况下按照15~20万人作规划,有的小城镇在镇中心规划出接近1公顷土地的绿地,……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耕地,由于规划过分超前,实际上也无法实现。  第二,很多小城镇的规划实际上成了大城市的翻版。走过许多规划、建设得比较好的小城镇,都可以看到相同或接近相同的高楼大厦,层出不穷的“某某精品一条街”,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清一色的“水泥丛林”,这些大城市居民都开始厌恶的东西都在许多小城镇重现。在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人看来,“把马路让出来,把电灯亮起来,把垃圾收起来,把高楼建起来”等等,这就是城镇化了,就由农村变成城市了,这实际上是对城市的误解,是只看到了城市的躯壳,没有看到城市的精髓。  第三,很多小城镇沿主干道的一侧或两侧向两个方向延伸发展,这种“规划”实际上是没有规划,不仅浪费了土地,城镇的功能也得不到发挥。浙江温州、山东淄博等地的一些小城镇正是沿路延伸发展,才导致镇与镇之间首尾相连,成为“龙形”,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心腹大患”,应该尽快制止这种做法,起码在中西部小城镇的发展中不要重现。  第四,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比较严重。乡镇一级主要领导的变动比较频繁,新领导上任后,对小城镇建设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对原有规划进行变动。频繁的变动使小城镇规划流于随意,缺乏长期性和严肃性。  分地区看,全国小城镇的发展极不平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具体说来,东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应以县城城关镇和若干条件较好的建制镇为重点,中部地区应以城关镇和少量建制镇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主要以城关镇为重点。各地在确定发展重点时,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镇应该包括在里面。通过这种重点发展战略,一方面避免城镇化进程中“遍地开花”的“小城镇化”倾向,另一方面促进城镇在地区之间分布的平衡,使城市文明能够迅速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另外,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普遍偏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普遍较弱。这种状况还导致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连在一起,难以划清边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小城镇普遍偏小还是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省市已经开始了乡镇合并工作。我们认为,适当合并乡镇,扩大小城镇规模,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当然,乡镇的合并要尽可能按照经济区域来进行,不能平均化;合并后小城镇的运作更要符合经济规律,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尽量排除行政因素的干扰;要使合并后的小城镇能够根据本地资源真正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与乡镇合并相结合,较小的自然村也要向中心村集中合并,不断增加村庄规模。  小城镇规划工作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这是做好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点。二是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三是要有地方特色或本土特色,要使小城镇规划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小城镇形象“千城一面”。四是要坚决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谢谢大家!&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    主讲人简介  刘鸿儒: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经济金融专家  柏士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总裁  唐 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 博士生导师  金 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在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多年以来银行在支持国家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但是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国有银行背负着这么多的不良资产,是难以在国际上进行有力竞争的,只有将这部分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置,才能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四位专家针对我国成立金融资产公司的背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针对在成立初期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各种的看法,资产公司在三年的工作中,以自己的成绩证实了国家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正确性,不仅是对国有银行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而且对理清国内不良金融资产,对扶持国有企业改革都有重大贡献,专家们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阐述了金融资产公司的重要性和其工作的艰巨性,来征得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关心。  全文  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欢迎你参与我们的AMC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首先还是一起来认识一下,来到我们论坛的四位嘉宾,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经济金融专家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鸿儒先生,欢迎你;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柏士珍女士,欢迎;这位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唐旭先生,欢迎你,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碚先生,欢迎你。  柏女士,你们在实际操作当中,从理论上分析就有很多很多种困难,那真正让你觉得很难克服或很难对付的事是什么?  经过这三年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可以说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是在我们的立法还不够健全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诞生的。我们的前进的道路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国家也非常关心我们,对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能够及时地听取我们的意见,来不断地完善有关的法规,来帮助我们、来把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推向前进,那我觉得在当初,以及在现在的运行当中,我们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我觉得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对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还不是很了解,还不是很理解;因此,他们在很多的方面还是不是特别很配合。  我曾经有机会到过很多地方去看我们的同事,我也有机会见了一些省里面的一些领导。我曾经跟他们交换意见,我说你对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要多一点地理解、多一点地支持,你不要觉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在支持你们的地方经济建设,它们可以给你们钱,可以给你们贷款,但是,我们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手里,是掌握着一万四千亿的不良资产,这个不良资产,如果在你的省里面,可以通过我们的配合,通过我们相互的支持、通过我们相互的理解,来共同制定一个比较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方案,把你的企业当地的企业能够盘活了。那对你的经济发展,同样是起一个很大的作用的。  那三位嘉宾你们怎么看,就是社会上对我们AMC的这种认识,是我们的宣传不够,还是我们大家在认识上本身就没有理解了国有这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它这种职能。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它和企业之间的基本的关系就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关系。那么它要行使债权人的权利的时候,当然讨债是内容之一了。但是债权人他也不是说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不顾债务人的死活,我把债讨回来就行。不一定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债权人他也是会希望债务人能够存续下去、能够活下去、能够发展,然后他债权也得到了它债权的利益。所以呢,如果你单纯地讲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而且是坏帐,那可不就是债权人向债务人要钱嘛,但是,设立这个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初衷本身就是说,尽管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关系;而且债务人已经是违约了,你已经还不了钱了。再一个问题,债权人去找你,然后是跟你共同地协商地来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如果这点企业能够理解的话,我觉得双方之间这种不信任是可以解决的。 人家会说,我理解是理解,就是没钱。  我们可以谈一谈,寻找一个办法,最佳的方案,来解决。没钱,第一个要让债务人你要知道,甭管怎么样,你还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按照法律,来对待债权债务关系。这个意识必须要有,然后债权人可以想各种办法,提出一些办法,来帮助债权人能够有可能的话渡过他的经营的难关;如果是你实在是解决不了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债务人就不行,那就要依法办理。  我觉得刚才柏女士讲的那点特别对,就是我们可以坐下来谈。那就证明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它是为了救活你这个企业,不是说要把你搞垮。搞垮了对债权人也没有好处,对他也没有好处,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说这点我们这个信息一定要传递出去,不是讨债公司,而是真正相互坐下来能够盘活一个企业。通俗的话讲大家都有好日子过,是这个意思吗?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这种制度,都是为了解决债权债务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这个资产管理公司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你比如说在国外有那种破产保护制度,它也是这个问题。按道理你只要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你就破产,很简单。但是为了能够让你既到了符合了破产的条件了,但是如果你要破产了,那债权人也得不到好处。那就搞一个破产保护,在一定时期内,构造一个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由债权人怎么样能够跟你债务人在一块,能够使你这个企业能够度过这个经营的难关;如果你实在度不过去,当然还是破产;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合作来解决这个不能偿还债务的这个事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你说的这个好像我们从理论上这么去分析,或者去理解,都很顺,但我想问柏女士,在现实中有多少人愿意坐下来和你聊?  我觉得还是有的,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江苏有一个叫铜材厂,叫铜,太仓的一个叫铜材厂,它欠了我们的钱。它欠了我们的钱以后,如果说我们就是单纯地去叫它还钱,叫它还债这个企业可能就不行了。但是通过我们同事的工作,我们跟它们进行了多次的协商,我们研究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案。什么方案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根据国家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我们可以给它减免一部分债务,利息我们可以给它减免,甚至本金我们都可以给它减免一部分债务。这是一项,第二项它还了一部分,它不能一点都不还,它还了一部分钱;第三种剩下的债权,我们呢,实施了债转股,变成了我们的股权,这样子的话,它就活了;在这个同时,我们还支持它引进外资,来对它的这个企业进行重组,我觉得我们设计了这个方案以后,对这个企业实际上我们不是把它逼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地步,而是通过我们的这种多赢的方案,使得这个企业就活了;它又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那我们资产管理公司又进去了,它又还了我们一部分钱,这种多赢的方式,现在在我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每家都有,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这么看上去就好像给一个人卸下一点包袱,又注入一点新鲜血液,那么他感觉他自己也有了精气神,好像前途也有了一点光明,不是那么暗无天日;那么另外两位教授,刚才柏女士她谈到社会上对它们资产管理公司的这种偏见也好,这种不理解也好,你们怎么看待?  首先也要让债务人知道,资产管理公司肯定要讨债,如果不讨债这就不叫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刚刚传递出去一个信息,我觉得一定要让它们明白,债是肯定要讨的;债是要还的,虽然没有父债子还,但是这个债是不能跑掉的,市场经济原则就是这样。你只要承担了这个责任你签了协议你就要承担责任你就必须要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也要让它明白,资产管理公司不是无条件地让你破产,不是把你逼到绝路上,让你一点退路都没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合你站在一条线上,因为它是让你破产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实在是扶不起来了,那没有办法了,阿斗扶不起来了,但是如果你真的有一线希望,资产管理公司会尽力地帮助你。所以呢,债务人要明白,资产管理公司向你讨债,你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资产管理公司这个渠道,这些专业人士,这些信息,就像柏女士说的,我可以给你引进外资,我可以给你观察市场,我给你提供一些政策线索,你再去努力,那么最终结果是希望共赢,大家都走上正道,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样的结果是企业也好了,资产管理公司资产也不是坏帐了,这是最好的,所以这是双方的事情;你要看好形势,你是利用这种形势,资产管理公司也要看准形势,也要把信息准确无误地告诉它给它有压力,这是国有资产,你不能说你想不还就不还,没有这事。  刘教授你觉得呢?  我倒同意他这个看法,这件事情不能光讲一面,我来了就帮你搞活的,这容易片面,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主张还要两面,首先在全社会要树立严格的欠债要还的法制观念,讨债为什么不对,你欠债就应该还,你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代表了一种错误观念,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态度明朗。我们去讨债的人不能软,当然国家要给予法律的支持,法律有规定,当然要执法,我觉得这一条非常教育,教育大家有严格的法制观念,必须树立欠债要还这个信用观念,就是第一条。  第二条,我们一定要配合取得双赢,把企业搞活了,我们收上钱了,或者我们增值了你日子也好过了,大家共同实现我们的心愿,这一条是属于大家所不理解的,把我们工作简单化了。我觉得这两面都要给大家做工作,使大家要了解,第一要有欠债要还的明确严格的法制观念;  第二,我们现在做工作,不是简单地讨债,我们是要和你共同合作互相配合,把企业搞活,把死钱变活钱,把坏资产变成好资产,能变多少变多少,尽量地多变好,尽量地减少损失;我觉得这两面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因为我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它在开展工作过程当中,可能得有一定的保障,那么这可能是政策的保障,还有法律的保障,我们就感受到可能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在努力做。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  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法律保证,大家依法办事,以法为准绳,  不然大家说话没有共同语言,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那么柏女士你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方面带给你们有困难吗?  我们还是有困难的,比如说现在我们虽然在我们运行的过程当中,国家在不断地来完善有关的法律;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有一些政策,虽然制定了,但是真正到落实的时候,还是遇到一定的困难的。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税费的政策,虽然是国家税务总局,或者是财政部有关的部门,应该说是比较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可以享受一些税和费的减免;这个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些政策,但是我们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有的地方不执行,不执行;它说还是不明确,我们遇到过。我们为了处理一笔不良资产,这个资产是一个抵债的物质,那各种税 费各种名字我都记了很多,土地出让金,营业税,交易税,我们从中国银行拿进来过户要收我们的钱,然后我们再处置给别人的时候又要收我们的费,还有税,还有管理费,还有土地费还有地方上的一些税,加起来这些费和税,我们处置回来的现金,不够抵补,还赔了。比如有些费和税它是地方收的,像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是两块,你最后处理完了钱是要拿到资产管理公司交中央财政;我这儿呢,你把东西拿走,我这没有收入,但是这些费税也是国家有明文规定的,你该不该交,你交了才能走人,你才能把东西拿走,这是我的收入;这有一个地方收入和中央收入的互相之间也是利益处理的利益关系上。  从经营理论上讲所有的行为都建立在一种利益关系上,只要对自己有利,都往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去做,当然我们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大化;那么地方财政想:我的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不一致。  我觉得从本质上讲,当时在构造资产管理公司的时候,对这个资产管理公司,它性质的理解,以及根据这个对性质的理解,给它构造的法律和政策的规则,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资产管理公司,它本质上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过程中间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是这么一个机构,按照严格的商业原则,很难处理的问题。然后它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来解决这种特殊问题,一般国家都是要给它一个很完整的一个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什么费不能交,什么税可以免;我们国家就没有,所以你在做一个特殊的工具,特殊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进入资产运作的时候,也把它按照通常的那种交易行为,它可不就是要收税;你买卖之间,我税务局来收税,它也没错,它也有规定,你占用了土地,要收土地管理费,这也没有错,甚至你们两个签订一个协议、合同,还要收个印花税,这个都是可能的,它都合理。问题就在于对这个资产管理公司,它是一个市场经济中一个特殊手段,它解决一个特殊问题。所以你应该给它一个比较特殊的法律和政策的环境和工具,让它去运作去;这也是因为这个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间,不可能马上就很完善,这些问题都是在慢慢地实践过程中间才发现的问题,我觉得如果资产管理公司要继续运行下去的话,国家在立法上在政策上应该逐渐地完善,要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哪些交易,是不可以不需要,需要收税的要明确的。  其实这个问题,还有更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还会延伸这个问题。就是现在是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拿过来,它要交税,那么将来资产公司把它卖出去还要交税这样一来,别人还来不来买,别人买的时候也会考虑,买进来我还有这么大一堆费税或许将来这个资产的产权是怎么回事?明不明确?说不定过去是国有的,就比方说土地,还没有土地证,还没有产权证。  到了搞了三年了,有一定经验了我主张应该用法律的形势,这样来保护国有资产保全国有资产这个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最近还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国外的一些投资者他们很有兴趣,对中国有这么大的一个庞大的一个不良资产的处置,他们很积极,很希望来参与这项工作。很多的国外的这些中介机构或者是投资者也都来跟我们接触,我们接触的也很多。但是其中有一条他们就给我们提出来了,如果说他们买了参与我们的处置不良资产,他们能不能享受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所赋予我们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个就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就很难回答的了。这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如果像这些具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也来没有办法怎么做。  所以这又是刘教授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最关键的,最终应该建立健全的这种法律制度。大家都依法可循,都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来做,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我有一个疑惑,柏女士,就是你们的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讨这种不良的资产,你说它盘活也好,或者帮助也好,当然你也在清讨。那么你们也要生存,或者说你们也有一个正常公司的运作,你们没有一定的这个投资或者没有一定的这样的一种手段,去支持你们。  因为现在在我们这四家资产管理运作的过程当中,都碰到一个同样的一个问题;譬如说我们现在人家抵债给我们一栋楼,这个楼现在整个的框架都有了,它现在就没有钱来进行内部的装修,结果没办法,那如果我们再能给一点投资,让它的这个装修能够做好,我们将来以后再处置它这个价值的提升是远远远远地高于我们现在卖出去的价格。现在谁要你一个破的楼破的框架子,人家还要花很多的钱。如果我们有这么一点点的话,我们就会提升这个资产的价值。所以我们现在,我们也在呼吁,我们也在请我们的有关的部门能够研究是不是可以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能够给予支持。使得我们的资产的处置,能够提升它处置的价值,能够得到回收最大化。  刘教授你觉得呢?  如果政府要资产管理公司单纯地讨债,不是盘活。那你就这样,收上钱全交给我,没有收上来接着收。如果根据我们现在的经验证明,不能单纯地去要钱讨债,还要把企业或者现有的资产死的变活,坏企业变好,那就要给它一定的机动权限,当然政府主管部门是担心把钱再用坏了,再出坏资产。如果是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呢,那就是有一些条件的限制,我是主张这样要给点机动权限,这个要法律程序把它定下来,这样的话,就是实现双向的任务;一个是讨债,就刚刚我说的,欠债一定要还,另外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工作呢,要把资产死的盘活,要把企业坏的变好,那就要给点机动权限。这样的话,就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更大限度地,更大范围活动余地,它使得它一万四千亿,可能就是说,多保全一些;就有些确实收不回来算了,但是确实有条件能把它搞活的,甚至是增值的呢,那你为什么不放手让它去做呢。  就像刚才柏女士举的那个例子,一个很好的大厦,结构什么都有,就像一个姑娘一样,就没身好衣服,给她置办一身好衣服,可能就能嫁个好人家。所以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时候可能是很困难,但是柏女士我们探讨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理论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脱节,在你们实际的这种工作当中,有哪些在环节上让你感觉到非常非常疼?  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我们现在还是要回到我们三大任务的这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自身承担的这个任务,譬如说,我们又要资产回收最大化、又要支持国企改革,我们现在在处理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把握好,现在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就是现在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职工的下岗的问题。所以现在在我们这个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由于三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那真是一种新的挑战,你又要把握好这个政策,又要考虑到眼前我们的收现,还要考虑以后产生的后果会是怎么样的,你又要考虑到我们现在的回收的最大化,你还要考虑到这个社会的安定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大局是要发展,还要稳定,改革、发展、稳定这是我们的大局。所以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在我们的实际的运作的过程当中,真正是对我们的领导对我们的全体的员工是一种新的挑战、新的考验。你的政策水平怎么样?你的管理水平怎么样?你的知识水平怎么样?能不能把握好?我们的同志说,资产管理公司好像目前像走钢丝一样,这个很难,又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我们要多收一分钱,那国家的财政就会减少一分负担,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但是也是很光荣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这样一个政策下,我们扮演的角色应该说很重要的。  我们国家四大AMC公司呢,它们始终都是在拿捏一种分寸。因为它们运行的这种外部环境也好、内部环境也好,都不是说特别地完善,这三年了,三年运作下来我们谈了这么多困难,不能说困难更多的是说我们工作当中的一种心得,或者说一种体会,那么我们三年工作下来,确确实实大家可能关心的这一万四千亿的不良资产,我们最后解决了多少?或者说我们有什么成效?可能不光光是帐面上的数字了。  我们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到(2002年)的6月底,6月30号,我们四家共同现在已经处置了帐面的资产是两千一百亿,不包括债转股,就是债权的处置,是两千一百多亿;我们回收的现金是四百五十四亿,四百五十四亿现金,非现金资产不算;我们还有几百亿的非现金资产,就是实物资产,这个还没有变现。如果将来变现,肯定要会有一些收入的,平均我们现在的回收率是达到了21%多一点,将近22%一个水平,那我们觉得现在这个水平我们认为还是不是很低的。  我问三位专家,从刚才数字上来讲,这三年的工作,你们觉得呢,就单纯从数字上来讲。应该说以国际经验来看,资产回收21%的回收率,不应该算低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日本的不良资产回收一般都是从5%开始,100块钱资产能够5%—10%回收。这就是一个过去二、三年,过去几年,日本处理不良资产常常是这样。按照这个水平,那么现在能够处理到21%应该是不错的,当然我们也以另外一个角度讲可能现在处理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按照顺序是先易后难,所以这个也要充分估计到为什么现在相对好一些,可能也有点这个因素在里面。当然经过我们努力,我们尽量地把它做得好一点。我觉得他们和外国的这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他们工作难度要大得多,所以说百分之二十几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还是非常不容易了,我们在座的都应该是我们业界的人士,真的应该为自己的这种工作鼓鼓掌,我怎么听不到。你们非常不容易,当然我们从简单的这种数字上来看,它可能还不能够完全地来反映我们这种工作的成效,就三位专家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因为你们在研究金融业界,你们在研究他们的工作给我们这种金融业,或者带来的哪些好的变化也好,或者有些作用,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  首先一条就是说它成立的那天接受资产开始,首先它就是对四大商业银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万四千亿已经划过来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后这个所得资产理论上说,在国外也是这样,你实际上是说你能收回多少,是尽可能收回多少,也不可能都收回,如果你都收回的话,那就跟变戏法一样了,那就是好像只要成立四个公司,就可以把这么国有多坏帐就解决了。所以不能给柏女士她们压力太大,压力是另外一回事,就是说它能收回多少,就收回多少,这是国际上通行的要求;你本来收不回来的,你收回来一点,就是得了一点,这个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好处。  第三个成绩,我觉得多少就是说对涉及这些资产的这些企业,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门一个公司,去跟它们去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间,我想多多少少会让这些企业能够意识到,还是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进行处理这些事情;而且对这些企业肯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促使这些企业去改善自己的经营,改善自己的管理,改善自己的机制,这个我觉得这也是而且我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坏帐有人管了,管的过程中间,咱还得按照规矩来,不能说一个政策,或者领导人一个说法就免了、就算了,不是这样;再一个就是说确实使一些企业,所涉及的一些企业,它起死回生,甚至是扭亏为盈。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就是说,确实是把国家所要实施的债转股的这项政策给它实行了,如果没有这四家管理公司,债转股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是解决不的,不能让银行去持股,你只能够让资产管理公司去持股,所以它把债转股的程序上能够给它解决,本身也是一个贡献。那么刘教授刚才金先生提到的债转股这项工作是不是对我们国家来讲意义非常重大?  债转股就是其他国家处理债务问题上也有这个做法,我们是因为法律上不允许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法律规定它,不许在企业直接投资的问题,所以它有个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就解决了这个难点。一方面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下降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来了,就是利率,负担减少,它可以有条件地进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或者是改制的工作了,打下个基础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它是有积极作用的,它现在这两方面都得到好处,一个是商业银行把包袱拿掉,坏帐率、不良资产率、贷款率下来了,那么它可以研究股份制改制怎么样地进一步改造商业化经营管理,它就有条件了,国有企业有了这个条件,有了债转股以后,资产负债率下来了,利息负担也减少了,它也有条件自己的改造,自己的改革往前推进了,走股份化的道路,包装上市,这都可以,就是对这两面的,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那当然我们除了这个以外,另外帮助一批企业搞活了,刚才柏总说了很多故事,那当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又搞活了一批企业对国有企业改变面貌,当然起了很大作用;那么再一个呢就是刚才金所长讲过的,就是我们工作坚持下去以后,给大家一个依法还贷,这个叫建立严格的规范的信用观念,确实起个促进作用,这个方面是有好处的;另外我们现在下力量去有个专门的机构,刚才说四大公司一万多人,下力量去搞活不良资产,这个对财政减轻压力来说,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否则的话这都是得财政背下来的,对减轻财政负担确实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应该说我们这个环境下,能有走这么一步相当不容易,因为我们不容易在哪儿呢?因为大家没有这个法制观念,没有这个信用观念;另外呢,地方政府各个利益主体都在干预你,那么你又没有经验,外国这些经验拿过来以后好多它一下子行不通。就得靠去闯,挨家挨户去要,挨家挨户去帮,三年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还不只前面说的,我认为两点:第一条,闯出一条路,积累了经验,杀开一条路,这个不容易的,没干过的,我是干银行这么多年了,这个事没干过,很不容易,杀开一条路,积累了经验,趟出一条路来,探索一条道路;第二个,培养了一个很好的队伍,这个队伍经过三年的锻炼,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困难,我们的品格、我们的修养,都在提高。所以我觉得,不要看单纯看这个数,这个数本身就不简单,就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全面看下来,那这个成绩是巨大的。从成立到现在仅仅三年的独资非银行机构,它我国的金融业改革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像柏女士说的,他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起初的真诚会比较困难,但是就让我们一起关注它,一起帮助他们完善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我们相信他们的路会越走越顺。同时呢,对我国的金融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好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百家讲坛》,再次用掌声感谢我们四位嘉宾,谢谢四位嘉宾再见。&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钟义信&    主讲人简介  钟义信,江西龙南人,1940年出生,1962年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本科毕业,1965年信息论专业研究生毕业,年是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回国后一直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曾任信息工程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现为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内容简介  熟悉人类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朋友都知道,千百年来人类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不断地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古今中外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的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神幻小说《西游记》更是把一块顽石想象成为“齐天大圣”为唐僧西天取经降妖除魔,扫平一路的障碍。国外有一本小说《爱里翁》描写了很多机器人为人类服务,帮助人类实现理想的故事。  到了现代,人类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们希望机器人不但能够帮助人类进行生产劳作,甚至可以帮助人类料理家务等一些琐碎之事。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利用外来之物来强化自身,摆脱自然力的束缚得到解放。  人类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依靠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最精彩的人类工具就是带有智能的工具。本期节目将向各位观众介绍人工智能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发展,并展示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全文  今天我们讲座的题目是《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熟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不断地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自己,这是一个可以说是千古的、美好的梦想。  大看过《水浒传》的人就知道,有一个人物叫做戴宗,他是依靠一对甲马绑在腿上,他就可以日行千里;同样《岳飞传》里头,有一个牛皋 ,大家可能也很熟悉,他穿了一双靴子就可以在洞庭湖如履平地;类似的这种传说很多,比方说诸葛亮是制造了木流牛马,用它们来运送粮草;《西游记》里头更把一块顽石想像成为一个齐天大圣,来为唐僧取经,扫平路上的障碍、除妖、开路。国外也是这样子像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爱里翁》,那里描写了很多机械人,为人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那么现代人,当然有更多的想象和向往。就是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器人,不断能够帮助人类进行生产劳作,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料理家务等等。这些就反映人们在整个的发展的过程当中希望利用外来之物来强化自身,这样摆脱自然力的束缚,人类从中可以得到解放,所以就是千古梦想,应该是很美好的一个梦想,也是非常合理的梦想。那么这个梦想怎么样才能变成现实,这里有一个奥妙,就是人想要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一定要依赖各种工具,使用工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们知道人力的工具,主要是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有材料科学技术的帮助,可以把物质资源通过加工,制造成人力工具,就可以使得人体质的功能得到增强。动力的工具呢!就要依靠能量的科学技术来把能量资源转换成为动力工具,这样呢,人的体力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大大的增强。那么最精彩的是人希望有一种智力的工具,它就要依靠信息科学技术来把信息资源转化成为这种工具,帮助人来扩展自己的信息功能、智力功能,这样就可以把人类从很多繁重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除了创造性的劳动之外能够解放出来。所以资源、科学、技术、 工具,这个是人类争取从自然力解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表写出来了,什么样的时代利用什么样的资源;能够制造什么样的工具;因此扩展什么样的能力;带来什么样的社会的文明。  我们看古代,主要是利用物质资源,所以它主要只能制造人力的工具,这样扩展人的体质功能,因此可以支持农业社会的文明。近代呢?那么就可以利用能量的资源来制造动力工具,工具本身有动力了,于是可以扩展人的体力的功能,支持了工业社会的文明。可能我们最关注的是现代,现代社会呢?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可以把信息资源转化成为知识,制造各种各样的智能工具。因此可以使得人的智力功能得到很好的扩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代新的社会文明,也就是信息社会,  我们可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工具或者是科学技术的成果,来反映刚才这样的过程。比方最早的机器人,它就是只利用材料来制造的,那么这种机器人没有动力,所以做的事情很少,那么到了近代呢!它可以把动力赋予机器人,所以机器人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比方说搬运或者是生产流水线的某些固定的动作 ,现在 我们又看到了更现代、更先进的机器人,那么它就有一定的智力的这种功能,所以它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各种功能 。最近从电视上大家可以看到 很多机器人,包括我们国家机器人足球非常的精彩,人类的足球比赛,我们一直期盼他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个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历程,但是机器人的足球赛中国的成就非常的好,已经拿到若干个世界冠军。那么这一些机器要能够做这样一些劳动,这样一些工作,那么这里就是人工智能的一种科学技术的成果,  好了,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呢?我们来简单地来说一下。 智能可以说是人区别于其他的动物,更不要说植物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所以把人叫做万物之灵。灵就灵在它有智能。所谓的智能,就是怎么样来调度你的知识成为一种策略,用这个策略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它是调度知识形成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度知识,知识又是什么?这当然大家很熟悉了,不过从科技这个角度讲,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由信息提炼出来的一种产物,信息是一些具体的东西,但是提炼出成为知识以后,它就反映了一些基本的规律,那么信息又是什么呢?信息就是各种各样事物,它的运动的状态以及这些状态变化的方式,这样我们就由信息知识到智能这几个概念。我们把它贯穿在一起就有一个很明确的智能概念了,  我们可以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去制造这些智能工具?使人类能够从各种自然力的束缚下得到越来越彻底的解放。下面我们看到这个模型,我们人类要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存在于外部世界当中,那么因此外部世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换,就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人这种智能的生物、高等的动物,他的智能模型可以由下面这样一个过程来演示。首先,大家看到人通过感觉器官,可以把外部世界的信息得到,所以他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那么得到这个信息以后呢!他可以把这种信息通过下一个环节,就是人的神经系统,把这个信息传递到下面。比方说传递到人脑,那么在人脑这个地方,通过人脑的思维,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这样就可以把信息提炼成为知识。 刚刚我们讲过,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自然进化,几百万年,甚至有的估计是几千万年,甚至是亿万年进化的一个结果,所以这个智能是很微妙的,似乎是很神秘,很高深莫测。但是我们要说智能也不是铁板一块,要么有智能,要么没智能。 它不是这样,现在我们大家看到这样一个模型,我们把它看作是智能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头,智能的水平由低到高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所以像大家看到最底下的智能水平最低的这个,我们把它看作是自然界当中这些无机物。石头、泥土这些东西它们的智能,这个智能相当于零级智能,就是没有智能,最低就是没有。那么比它高一点的,那么就是植物,大家知道植物是有智能的,要不然像向日葵这种植物,太阳从东边到西边转,向日葵它就跟着太阳的转动能够朝太阳一直来转动,所以植物是有智能的,这样能够使得植物的生长能够更好。除了植物以外,当然更高级的这种生物,就是动物。动物的智能,大家看到就是在模型的智能空间更高的层次。那么当然最高的层次就是人类的智能,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智能,分成很多等级。  因此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用机器来去做,希望变成一个智能工具,那么它的智能也许达不到人类智能那么高。但是可能要比植物高明,它的智能可以在动物到人类之间,就看你的机器做得好不好。 在这样智能空间就告诉我们,智能不要看成是有或者没有,实际上它可以划分成很多等级,人工智能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就把它理解成为机器系统的智能。它就是机器调度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如果机器有了这种能力,这个机器就可以帮助我们人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甚至是相当复杂的事情。那么机器的智能,显然要介于植物和人类之间,它也可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甚至抽象一下认识世界 、优化世界,它也可以做,惟一的跟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不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人工智能是把人这种智能的机制和信息科学技术,这些具体的技术两者相结合,因此我们讲 人工智能是生物学跟信息学的一种交叉科学技术。  如果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话,会听过有好多叫专家系统,就人工智能系统面对某一些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它能够以专家的水平去解决。比如天气预报,如果你做一个天气预报的专家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它预报的准确度能够达到气象专家的水平。如果你用这个系统做一个看病的医生,那么这个医疗的专家系统,它看病的能力可以达到专家的水平。假如我们要把这个人工智能系统,形成一个很大的社会的这样一个系统,变成一个社会的工具,那么它就要有很多很多刚才这种专家系统跟通信网络集成起来。因为通信网络是覆盖整个社会的,所以专家系统跟通信网络一旦集成起来, 那么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可用的系统,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大型的人工智能体系,刚才讲有很多专家专用的智能系统,就刚才讲的专家系统,你看这个就是一个,然后它跟通信网络,通过电磁波或者如果它是固定的话,它可以通过有线、通过电缆、通过光纤来连接。这样,它虽然本来面向专门领域的问题,但是它信息的来源和它的指令的去处都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覆盖整个社会。有的时候我们也把这个专家系统面向一个单位的专家系统叫做Intranet,这就是跟Internet相对的 Internet,是一个网兼网的 Intranet,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网。那么单位内部的这样一种智能工具,它是针对专门领域的问题。  但是虽然解决专门理论问题,它的信息的来源又来自于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它的结果也要影响到全社会、全世界,所以它要用通过通信来完成这样一个信息的共享。那么这个模型就是一个社会的智能工具,每一个都是有智能,而且是覆盖了全社会。那么, 我们讲到这里,可能会引起一个问题,大家心目当中很多机器能够自动来完成一些操作,因此可能觉得智能工具跟这些自动机器,可能是会认为是一回事。实际上不同,自动机器跟智能机器有很大的不同,自动机器就是自动机。比方说大家家里用的洗衣机也好,电冰箱也好,甚至你家庭的这些操作系统也好,或者像大家比较熟悉的程控交换机、通信网里头的所有这些都是自动机。凡是自动机器,它的特点都是设计机器的人,事先把这个机器要做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变成一个程序。所以这个机器只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程序,它不能做别的事,这个程序里头没有的事情,机器不会做,所以它是一个严格受限于设计者事先设计的这个内容,而且只能解决特定的这些问题。  那么智能机器,它的特点就不是这样。智能机器它没有一个事先固定的,这种按部就班的程序。设计人事先只给它输入这么几个东西:一个是必要的知识;第二个就是你的问题;第三个就是你的规则;第四个是你的目标或者成功和失败的准则,把这些东西输进去,真的一个问题来了以后,这个机器要针对这个问题,在知识当中去寻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些知识形成一个规则,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你看机器解决问题的具体的策略是机器自己形成的,而不是人事先安排好的。人只给了它必要的知识和规则,以及目标问题环境等等。所以这有很大不同,那么如果有一个问题,应该说一般的问题,机器事先都不知道,但是它都能够找到一个办法去解决。当然这个问题,一定在知识库当中的知识,要包含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越出了超出了这个知识库的范围,这个机器最终还是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是它不是按部就班,按人类事先指定的程序一板一眼这么走,这就是它的智能所在。显而易见非常有用,大家可能前两年听到过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个报道——就是IBM的深蓝计算机,它叫Deeperblue,既然打败了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那么这个并不是程序设计员事先设计好。计算机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不能这么设计,因为如果你设计的这么“死”,那个世界冠军他的走法是灵活多样经常会变化的,那你这么死的步骤,你肯定打不了胜仗,所以它是要针对对方的走步,机器自己来寻找一个能够赢棋策略,这就是智能所在。那么显而易见这样一种机器比自动机器要有用得多,非常有价值。  这是我们跟大家讲到的人工智能,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那么既然这种机器这么好,这么精彩, 既然下棋都能够下过人类的世界冠军,为什么以前我们不去研究它?到现在才来去研究关注人工智能。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道理,或者为什么我们要这种人工智能。  就是比方说,我们靠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不能就够了, 我们说不够。一定要有智能 不但速度要快,更重要是有智能,因此我们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讲这个道理。就是高速的计算机不足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听到古印度,有一个寓言 就讲有一个大富翁,其实他是个酋长。有一天过生日,那么很多人都来贺礼,来祝贺他的生日,其中有一个乞丐,这个乞丐是非常聪明的人,这个祝贺生日当然要送很多礼,这个乞丐什么也没有。那么这个酋长就说,那么你给我什么礼物呢?那个乞丐说我会给你一个智慧,如果客人送了礼物呢,那么酋长应该还人家礼,所以这个酋长就问。如果你给了我礼物,我应该还你什么呢?这个乞丐就说什么也不要还,如果你能够跟我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么就一切都很满意了。他做什么游戏呢 ?这么个游戏。大家看这么一个方块,上面横线八条、竖线八条,分出来六十四个格子,那么这样的话呢。这个乞丐叫酋长,他说你在第一个格子里头放一粒谷;第二个格子呢,放第一个格子两倍的谷子,也就是两个;第三个格子也放第二个两倍,也就是四个。所以1、2、4、8、16、32、64,这样一直往下放 放满64个格,这就是这个乞丐他要他跟他做的这个游戏。如果真的把这64个格子,按照刚才那个规律来放,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这个酋长没想到以为很简单,放一粒放两粒,如果要真放满的话,我们可以算一下。这个数就等于是2加2 ,一直加加加,加到2的 63,2的0就是一个。 就这个2的一就是2,到64格就是2的63,这个总和就2的64,大致等于10的19这么多个谷粒,那么要放这么多的谷粒,大家有没有具体的概念。  我给大家一个具体的概念就更清楚了。如果不要说人去放,速度比较慢。如果我们用一个计算机来放,它的速度比较快。比如说计算机放谷粒的速度,可以每秒钟放3×109这么多粒,这就等于30亿粒,一秒钟可以放30亿,这么快的速度,让计算机以这个速度来放,结果要把整个放满的话,要放3×10的9秒。 因为这两个数一乘就是这个数,很容易算 3×10的9秒,是多少时间呢? 正好是一百年,所以 这个酋长要把这个游戏玩完的话,要花一百年。那么酋长能不能活到这个时候?是一个大问号。所以结果酋长就被乞丐用这样一个智慧问题给将住了,所以这就成为一个佳话。变成一个什么问题呢?你运算速度尽管很快,但是面对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你还是解决不了。如果我们想像刚才讲到的“国际象棋”,这个有一个统计数,国际象棋它一共如果各种各样可能的走法,把它统计起来有10的123倍的各种走法,所以如果计算机来跟对方下棋,它没有一种智能,而是说你走一步,它就要把各种可能都试一下。试完以后,来找一个最好的策略来走步。这样的话,它要把所有的可能的步数都要试遍的话,理论上讲要用10的104的世纪,那就绝对没有可能。所以光靠快是不成的,有很多问题又要快又要聪明,要有智能才行,所以发明了计算机还不够,还得要去研究人工智能,这个道理就在这儿。  那么为什么刚才讲,这么能干的机器,为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到现在才去研究。当然,一方面以前我们碰到的问题都比较简单,或者碰到复杂的问题就不管了。现在复杂的问题也得去做,所以有这个需求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刚才我们讲到它必须要从比较简单的地方开始,人的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  大家看这个表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表,这个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就这么走过来了。那么它最早只能够,人类认识比较直观的,这种物质资源,所以会导致于农业社会,然后认识比较相对抽象的能量资源,导致于近代的工业社会。到现在才能够去对付这种非常抽象的信息,这样才能够逐渐逐渐推动信息社会的到来。目前的进展,智能系统可以有比较直观的形象思维跟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而且由表层的智能向深层的智能往这个方向走,还有模拟一个人的个体智能到模拟整个集体的智能。或者社会的智能往这个方向走,这是它的进展,现状凡是比较规范的问题,现在都能够达到。  比较好的这种水平,比方说大家知道指纹识别。这也可以做到非常的准确。虹膜的识别,也是可以做到非常的满意。那么比较专门的领域,像刚才讲让做一个机器医生,做一个专家咨询这种专门领域,领域比较具体的,也还能够做得比较满意。但是要做得比较深层的,比方说模拟人的理解能力,这方面还有比较多的困难,还不是特别满意。这个大家可能有这个经验,机器翻译,有很多翻译机当字典用可以,查字典没问题。要是整个一篇一篇文章,翻译出来,你会发现有很多错。那么虽然目前是这种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展望一下人工智能的展望,由于现在的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前景是非常好。一般的来讲在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咨询信息,这几个环节方面可以做到比人的能力还要强,但是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是不如人。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自己都搞不清,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怎么样进行的?顿悟、灵感怎么样产生呢?描述不出来。人描述不出来,所以人就没有办法去让机器具备这个能力,那么这样呢!一个比人强的一方面,也有比人弱的一方面,所以我们就可以很自然想到,人跟智能系统应该有一个分工。凡是那种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控制让机器来做,凡是创造性思维要人来做,这样人机分工 又人机合作。那么这样一来,人跟机器成为一个共生体,以人为主导机器来服务。那么这样就会使得人的能力非常的强大,那么这就是将来的人跟机器合作的一种途径、一种模式。这样一种模式非常巧,我们完全是从科学技术这个角度分析下来。  有这么一个结论,未来的劳动方式是这样。那么马克斯在一百多年前写《资本论》的时候,就曾经写到过这么一段话。这是马克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的一种预测、一种憧憬。他这么讲,他说随着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这句话讲的就是我们今天。那么到这时候会什么样子?劳动者不再是生产流程的一个环节。你看劳动者在这儿、流程在这儿、生产流程在这儿。那么不再是一个流程单位环节,而是站在生产流程的旁边,站到这儿了。对生产流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刚才我们讲一个是管理,要给它下任务,给它出题目,题目而且出得有创意,这样社会进步才有意义。和监督,刚才讲验收它的产品。所以你看马克斯预测未来的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的方式是这样,而这个描述呢!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可以说不谋而合。那么这样一种发展前景,当然是很美好的。我们中国自己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也可以说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应用方面呢!应该说中国人已经做出很多很精彩的应用。  比如说CIMS是在工业上、农业上有很多农业专家系统;商业上、教育上、国防上,一直到最近。比方说关于语言的信息技术,也有很多进展 机器翻译。虽然现在不满意,但是现在在取得比较好的进步,用机器来对文章做摘要可以做得跟人做的摘要一样好。在网络上去检索我们需要的信息,这叫智能的搜索引擎,我们已经做得相当漂亮。还有就是网上现在大家看到有很多不好的内容,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系统,把那些不好的内容过滤掉,而把好的内容保留下来,它能够分得清哪是好哪是不好,这就是要理解这个文章的内容等等。还有刚才我讲的机器人,我们中国的机器人能踢足球,而且能够踢到世界杯的拿冠军这种水平,所以中国人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一个总的概念就开始走上了自主创新的这个阶段。典型的应用,应该说智能的问题无处不在,哪里有人哪里就希望有人工智能系统来帮助人。  刚才讲到机器医生,北京曾经有一个机器模拟北京中医研究院的一位老大夫看肝炎病的,叫关幼波。这个机器诊断肝炎病人的结果,居然能够得到关先生的赞同。他说一个病人来了,机器检验的结果判断的结果,开出的处方给关先生看。关先生说如果我来看这个病,也是这样。所以这个是很有意义的,这种成果,机器博奕刚才讲到下象棋,这种大家都很清楚了,柔形加工、农业专家系统,刚才也提到过安全的问题,还有信息站。现在知道打仗,已经不是像过去二百米之内见硬功夫、拼刺刀,而是靠信息的这样一种运作把战场处理差不多,人才上去。还有最近我们提了一个2008年奥运会,很多人讲的话都不一样,因此要互相理解很困难,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虚拟的志愿者,就是用人工智能来做的各种各样的系统。它能够主动地跟奥运会的参与者去跟他去攀谈,然后给他咨询,提供很多这种服务。会使得奥运参与者感觉到中国人的人工智能系统,非常精彩,会留下很难忘的印象,这个现在正在做。  最后一个我就想说一下智能化对我们的现代化和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进的信息化,意义是非常大的。一个就是这个模型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它是依赖于科学技术提供的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人利用这种工具去跟各种劳动对象打交道,形成先进的生产力,而这种先进的生产力呢!要求先进的生产关系跟它相适应,因此导致于先进的经济形态,产生好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老的需求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又会出现,所以总是这样不断地循环,不断地走向更高的阶段。所以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这就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智能系统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除了别的系统以外,它有智能 而有智能的机器,可以帮助人做更多、更好、更复杂、更重要的事情。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在推动信息化 这个信息化概念,大家都很熟了,我就不说了。但是智能技术它是信息技术,最精彩,也是最重要的这部分,是它的核心。所以如果没有智能化的信息化,那我们做了多少年信息化,是一种初等的信息化。所以一定要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地 广泛地、普遍地采用智能技术,是否能够在信息过程当中,信息化过程中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质量水平和能力,这是由于它智能技术的能力所决定的。而且只有充分的利用智能工具才可能使传统的工农业生产,能够使它的产业升级。下面这个讲的具体一些内容,就是升级 有一些标志,而这些标志只有利用智能工具才可能达到。不但是工农业生产产业能够升级,而且使国民经济产业的结构能够优化。这个产业结构优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工业农业因为它利用了。智能工具,所以它的从业人口可以大大的减少,机器可以做更多的事,那么更多的人转移到第三产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高技术经济,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就优化了。而且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所以智能化跟信息化跟现代化,这个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极其重要。而过去说以前没有注意到智能化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所以就要充分地发挥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作用,使得我们的信息化,真的是高水平,我们的现代化真的是高水平。  最后我就要讲我们应当想办法努力来集成人类的智慧,实现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帮助,逐渐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的这样一个目标。  刚才提到了人工智能,它的重要作用是现代高科技的核心,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地改进机器的智能水平,逐渐地实现人机分工“人主机辅”——人是主题,机器辅助人,这样的来合作,使得人类能够得到解放,这件事应该说是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伟大的理想。信息时代在过去做不到,但是信息时代正因为它有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所以是实现人类解放,这种千年梦想的这么一个时代。所以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民族和个人都可以在这样一个真的是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机会,充满了创新的事业当中大显身手,而且大有可为。&21世纪我们怎么“管人”?-曾湘泉&    主讲人简介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籍贯湖南湘乡。197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我国著名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兼任卫生部第四届“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等多家大型、特大型公司薪酬委员会的顾问。出版《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劳动经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著作。  主持并完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及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人力资源规划》、“工资与社会保障关系研究”等十余项重点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业内享有很高声望。  内容简介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代,“人力资源”这个概念首先从北美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已经被包括企业和非赢利组织在内的各领域所广泛接受和认同,并且在实践中成果显著。  1993年,人力资源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被引入中国,从那时开始,国内企业和非赢利组织原有的人事管理的理念也随着这一概念的引入开始发生转变。和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更强调员工的发展,人力资本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中国企业和非赢利组织的管理迎来全新的挑战:我们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国内还是全新的事物,各企业和非赢利组织管理者的传统人事管理或干部管理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而且知识经济和后工业化时代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在考验着各企业和非赢利组织的管理者,这些都有待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推进这一理念在中国的健康有序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为您讲述《21世纪我们怎么“管人”?》,敬请关注。  全文  很高兴跟大家一块来共同分享关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信息和知识,那么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这两年开始热起来。那么我记得1993年的时候,我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和我们的校长一起做高考咨询。那个时候有一个家长就问我什么叫做人力资源管理,他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是做计划生育的?所以当时我们的校长就说了,说你们要和国际接轨,要把人事管理改成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是有些超前。事过了将近十年,我们回过头看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人事管理,或者对人的管理,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这些地方,我们想也不会重新出现这样一种笑话。  我们知道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的观念或者说我们的理念,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认识来讲,我们必须从一个更广更宽的视角,来看待,来认识,所以我今天讲的问题是讲国际化背景。那么国际化的背景其实就是说,我们要求了解国际上先进的人力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问题我先跟大家简要地讲一下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状。那么从国际上的情况看,一个方面是从理论层面或者从学科层面上讲,我们看北美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它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那么比如美国,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但有本科层面的教育,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在硕士层面,甚至博士层面都有这方面的教育。我们知道在美国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康奈尔大学它有一个学院叫做School of Industry and Labor Relations。那么这个学院是我们知道在国际上顶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学院,它不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硕士和博士,它还提供本科方面的教育。当然我们知道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教育,它需要大量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经验要求,所以一般来说不是在本科层面提供教育。但是,康奈尔大学因为它专门是一种系统的教育体系,所以本科层面也提供这方面的专业的这样的教育和培训。  换句话说,我们看在北美这样发达的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正规的教育系统,那么人力资源管理除了正规教育系统之外。在实践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也非常发达。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层面上,我们把它称之为职业化、专业化的训练,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比如说我们看在北美有人力资源协会,它专门提供这方面的专业的资格认证制度。比如说我们看到它有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证书,人力资源的高级专业人员证书,还有非盈利组织的HR人力资源方面从业者资格证书。那么这是一个层面,就是职业化和专业化。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开始倡导职业化和专业化,那么职业化和专业化其实是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提出的理论和概念。那么中国现在提出职业化和专业化,其实我们看也是要走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也就是说开始引入资格认证制度。  第三个方面在国际上来讲,我们看到人力资源它不仅仅是一个正规的教育系统,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领域,同时它是个产业化的领域。那么产业化的领域比如举个例子我们看软件的领域,比如说美国前十大的软件公司,它都是从人力资源起家的。那么美国的软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软件已经非常地发达,非常地丰富。软件丰富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软件的软件都有了,就是软件之多,需要一个软件专门来描述它们这些不同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出现很有趣的现象,它的产业化的领域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阶段。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写职位说明书,其实你都不用写了,它有时候卖什么呢?不是卖职位说明书,是卖句子,一句话40美元。所以它的软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就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力资源已经到了高度的产业化的一个阶段、一个领域。所以呢,我们看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不光是正规的教育系统,非常成熟发达。同时,它也是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也是一个产业化的领域。这是第一个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的情况。  那么第二个我讲一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目前面临的五大问题。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知道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开始,我们开始重视人的管理问题。那么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中国到现在为止,有120所大学开办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科层次,或者本科层次的教育。但是中国的企业到今天为止,包括中国的非盈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还是非常大的,那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它有五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就是我们使用或者说按照国际上的说法,雇佣一个不恰当的人来从事工作,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我们就讲人和事的匹配问题,那么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人和事不匹配问题非常严重呢?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怎么样去对人的管理?首先是我们怎么样去使用招聘这个人。那么我们的人大部分我们知道过去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首先是通过一个大学毕业生,把他分配到一个单位去,尽管今天不再分配了,但是我们很大量的员工,他是通过大学毕业计划分配的方式。所以我们过去连“流动”这个词都不使用,我们使用“调动”。第二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很多人,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可能从部队转业,或者从其他单位调动过来的,放到这个单位。我们的企业,我们现在缺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我们优秀的管理者,包括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的管理人员,营销的专业人员。我们其实看非盈利组织,比如说医院,我们医院的院长谁来做?我们知道现在卫生部开始探讨双首长制,双首长制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的部长到国外去一看,后来发现国外的院长经常是什么人呢,也可能是精算师做院长,而不是一个著名的外科专家,或者内科主任。但是中国的概念,我们的概念都认为一个医院院长,应该是一个著名的专家来做。其实到国外一看,管理作为一个职业,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所以我们对人和事不匹配的问题,在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非盈利组织中间大量地存在。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不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不是通过做工作分析,工作研究,然后去考虑人和事的匹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组织做了很多,引用现代国际上很先进的技术方法,去推动组织的人力资源的体制改革,推动管理上层次。但是管理为什么不能出效益,因为人和事匹配的问题,实际上经常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二方面就是激励机制有问题,员工流动率高,员工工作不尽力。那么激励机制我们知道在现在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间很大一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讲到,现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人才竞争的核心背后是什么呢?很多人说人才竞争背后是制度的竞争,或者是人力资源制度,或者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竞争。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人才流动,人们在跳槽中间,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激励。当然激励的概念不是我们理解的。像我本人做薪酬研究,作为薪酬专家来讨论的,只是一个薪酬,或者说只是一个外在薪酬。其实薪酬理论compensation,这个概念中它不但包括外在薪酬,就是我们看到的直接的工资、奖金、福利,甚至加上ESOP员工持股计划,stuff opption,股票期权就是所谓的延期支付。实际上薪酬中间还包括内在薪酬,比如说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从外国企业或者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来,或者说有很多人改变了不同的,像我们理解的不同的工作的方向,和一般人不一般。它实际上涉及到这个内在薪酬问题,比如说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更有趣,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责任心也是一种薪酬。这是按照激励理论来讲是叫内在薪酬。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在美国在中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都有激励问题存在。所以激励问题存在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员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个方面的表现,要么这个员工就流动了,就是离开了这个组织。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跳槽率很高的问题,其中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最近的《北京青年报》刚刚做完调查,调查大家看到员工的流动的第一条原因是什么?  第一条原因就是薪酬,那么薪酬实际上也涉及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它本身原来搭建这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搭建薪酬管理这个体制的时候,它并不是依赖于我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薪酬管理讲的两个原则,第一个是什么?就是内部的公平性,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第二个外部的竞争性。那么一个组织它不是把一个薪酬管理,建立在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的基础上,它怎么能够可能去吸引吸纳维系、激励优秀的员工呢?不可能。所以说激励机制有问题,就会导致员工人才的流失,或者人力资本的流失。  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很多员工不流失,他可能继续呆在这个组织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叫什么?就是偷懒,他就会偷懒,那么这种偷懒我们叫做工作不尽力,其实也是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有效的招聘技术,面试无效,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那么中国的企业我刚才讲了它对于人的使用,过去大部分都通过计划的分配,或者调动或者其他的方式,就是计划的方式。传统的计划对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所以组织中间怎么样去使用一个人,怎么样去面试,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实际上在中国企业是非常大的问题。就像我们的大学生现在分配,每年都还要叫分配。很多单位就到我们单位我们学院来要人,他经常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我推荐几个毕业生?我经常问他,我说究竟是你要毕业生,还是我要毕业生?所以他们没有一个概念,怎么样去甄选人,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方法去甄选人?所以这方面包括我们的应聘者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求职。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在美国它有公立的图书馆,大学的Career Service Center,就是职业服务中心。它都有免费的职业服务这样的培训,比如怎么写求职信,怎么样写简历,怎么样去面试,这么样大量的培训活动。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者中国的求职者在这方面的培训都很落后,所以没有有效的招聘技术,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企业在做大量的投资。比如说招聘,比如它做一个广告,用名义上很高的报酬去招聘人,最后的招聘效果很不好。为什么呢?因为都是这样,没有很好的招聘技术。  第四个由于对员工缺乏培训,而使企业效率受损。培训的问题我们知道从经济学观点来讲,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培训我们知道在中国慢慢大家都很重视,因为我们知道在市场招聘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这些是我们最期望得到的事。但实际上人和事的匹配,往往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很多员工招聘进来,都需要进行培训。但是怎么样去培训一个员工,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之上,人浮于事,工作职责不清,以及对员工无法进行招聘、考核、晋升、奖酬、培训等,这是中国企业跟发达国家企业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差距。如果说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如说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差距的话,我个人认为100%中间的50%来源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没有管理平台,没有管理的基础设施。那么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企业对于一个职位不去研究,那么怎么去做招聘呢?怎么去做培训呢?怎么去做考核呢?不可能。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现在在中国的企业中间,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记住你做人事干部,第一句记住你要男性,不要女性。现在好像市场统计中30%要男性,30%是要女性,30%多是男女不限,不错,有进步。第二句话说记住35岁以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有一次有个记者问我,他说为什么要35岁以下。他说他去采访,有一个日本的企业,在国内的外企过去没有这个年龄限制,现在慢慢也跟着国内企业走。他说为什么35岁?说35岁以下有活力,35岁以上就没有活力了。我说我亲自看见惠普在北京招聘人中间,招聘一个职位的人是50岁,是我们国有企业一个石河子商业局的局长。他还说了你们还可以推荐,有没有这样的人。那么我们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招聘了一个培训经理,多大的年龄呢?是国外来的,多大年龄?70岁,他有大量的丰富的培训经验,怎么可能是35岁以下。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叫35岁左右,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然后还有35岁以上,最近出现了还有45岁以上也开始招聘了,都是莫名其妙的概念出现。为什么?他都不研究这个工作,究竟这个年龄跟这个职位是什么关系,然后就提出一个概念。再第三句话就是硕士以上学位,去年好像是我们南方一个航空公司要200个硕士,我们北京一个单位要100个硕士,所以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很好的现象都强调学历,强调知识化、专业化。这个都很好,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我们看,我们最近去研究一下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有一个美国的咨询公司研究的,它7000个职位中间只有2%的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