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开战的最快时间内夺取世界任务制空权权

· · · ·
>>>>字号:
专家揭示夺取制空权八点要素 缺一将至满盘皆输
中国网 .cn  时间:
人类研制飞机的初衷也许不是为了战争,但当飞机进入军事领域后,军事术语“制空权”随即就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制空权”的内涵和定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1919年,苏俄(当时苏联还没成立)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军战斗教令》。这本《教令》在其前言中这样写道:“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在未来的战争中赢得了优势。”鉴于当时空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敌地面目标和地面部队实施轰炸和攻击,因此那时制空权的争夺主要取决于本国歼击机和轰炸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灭敌人战机的数量。消灭敌战机的方法一是通过空中格斗来实现,二是通过攻击敌空军基地和破坏敌机场,以达到击毁敌机于地面或使其无法升空的战术目的。由于那时机场跑道主要是土质地面,铺设和修复十分方便快捷,所以机场是否遭到破坏对空战的影响并不大。这样一来,歼灭敌机数量的多少就成了夺取制空权的关键所在。
1921年,意大利将军朱里奥o杜黑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制空权》一书,提出了制空权理论。杜黑在飞机刚刚问世的年代就以超乎寻常的锐利眼光看到了航空兵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并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制空权理论,对许多国家的国防建设尤其是空军建设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的《制空权》著作在军事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空军理论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在近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制空权》一书与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的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并列,称他为“空军的马汉”。
在书中,杜黑对“制空权”作了如下定义:“所谓‘制空权’,我指的既不是高度空中优势或是航空兵器的优势,而是这样一种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他说:“为了夺得制空权,即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持自己能飞行,就必须剥夺敌人使用其全部飞机的能力。”杜黑指出:“只有一个可靠的防御空中进攻的方法,那就是夺得制空权,即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证自己有飞行自由。”他还说:“掌握制空权,就意味着我们具有了向敌人进攻的能力;意味着我们能切断敌人陆海军与后方基地之间的联系(切断其后勤保障、阻其增援等等),使之丧失战斗力,达到分割包围敌军甚至全歼敌军的战术目的;意味着我们的陆地和海洋可以不受来自敌人的空中威胁,确保陆军和海军的行动自由;意味着我们的陆军和海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有能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宁与和平。总而言之一句话,掌握制空权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这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指出:“为了取得空中优势,就是要阻止敌人的飞行自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灭或摧毁敌人的飞机。不论敌飞机位于何处(空中、地面机场、飞机制造厂),都必须予以干净彻底地消灭。”最后,杜黑得出结论:“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的充分的条件。”
在年出版的《俄罗斯军事百科词典》中,“制空权”被赋予如下定义:“制空权指的是交战中的一方在作战区域或某一战略战役方向上拥有决定性的空中优势,保障本国(或盟国)的陆海军和后勤保障部队可以顺利地完成作战任务,不受敌空军和防空部队的大规模干扰和破坏。制空权按其规模和作用,分为战略制空权、战役制空权和战术制空权三种。战略制空权指的是在整个战争期间或战争的某个阶段,在一个或数个战区内,较长时间地占有制空权,能对整个战争产生影响。战役制空权是指在某个重要的战略/战役方向上,在战役遂行期间占有的制空权,能对战役、战斗产生影响。战术制空权指的是在有限地域内较短时间的占有制空权,能对战役、战斗产生影响。”
随着空军装备和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军所承担的任务是有增无减。再加上防空兵器、电子战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使战机的生存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术语“制空权”的定义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航空武器技术装备有了系统的分类,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比如,打击兵器主要用于对敌固定目标、移动目标、海上目标实施轰炸和导弹攻击,歼击兵器主要用于消灭敌空中战机和各类支援保障飞机(如预警机、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加油机等等)。第二,为保障空军作战,各国不断研发和改进地面/空中情报侦察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第三,大多数国家的机场都已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土质机场基本消失殆尽。第四,随着陆地防空兵器和舰载防空兵器种类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地空导弹部队作为一支独立兵种出现在防空军的编制序列中。第五,电子战设备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电子干扰能力显著增强,对战机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第六,出现了一大批新式空中打击兵器和飞行器,如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空气静力飞行器等等。
以上六个方面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空中作战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些空中作战武器技术装备则对制空权的获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空军发展的历程来看,既然航空武器技术装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发生了变化,那么其编成结构与作战使用原则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空军从开始的单机飞行到编队战斗,再到后来组建起航空团、航空师,战机种类由原先单一的轰炸机发展成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特种飞机、战术轰炸机、战略轰炸机在内的门类齐全的空中打击兵器。
鉴于空军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和极强的破坏性,发达国家为了保卫自身的安全一直在努力构建完整的防空体系,大力发展歼击机、截击机、地空导弹、雷达无线电技术装备以及相应的指挥控制系统。
对空军而言,获取他国领空上的制空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空军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使用巡航导弹和高精度武器、降低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安装机载干扰设备等,传统意义上的航弹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制导武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大大改变了空袭兵器的结构组成和数量比例。
现在,空中打击兵器主要有三种:各种用途的战术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在实施空中打击前,进攻方要进行充分的战斗准备,运用各种情报侦察手段(包括太空中的航天器),获取有关敌人兵力部署、部队调动、作战计划等重大军事情报,从而为己方空军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和明确攻击目标提供信息保障。攻击开始后,空军的地面指挥所和空中指挥所(预警机)会根据战情的变化及时发送新的作战指令,对战机实施指挥控制。所以,在夺取制空权的作战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敌我双方进攻兵器和防空兵器的性能和数量,敌我双方的情报侦察系统,敌我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
下面我们就以战争的实践来说明夺取制空权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在伟大爱国战争期间(这是苏联人的称呼,史学界一般叫“年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空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制空权一直保持到1943年7月。之前,苏联空军损失惨重,陆海军也是伤亡巨大,没有制空权的苏军其阵亡率是居高不下。如果没有严寒天气的帮助,莫斯科早被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军取得了战场主动权,而且战机的生产率远远高于损失率,反之德国由于生产能力下降,其战机的补充数量弥补不了损失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空军逐渐取得了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失去制空权的德国陆军在苏联空军的猛烈打击下损失惨重,被迫后撤,从白俄罗斯撤到乌克兰,又从乌克兰撤到波兰,最后撤至柏林,直至投降。这场战争使德国空军损失了大量的战机,在德军损失的战机中,有57%是在空战中被击落的,其余大部分是被击毁于地面机场。也就是说,每在空中击落一架德军飞机,苏军需出动歼击机25-30架次,而每消灭一架停放在地面机场上的德机,苏军只需出动轰炸机(或强击机)5-6架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后者的作战效率提高了5-6倍。
朝鲜战争(年)伊始,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绝对制空权,战机在天空中横冲直撞气焰嚣张。随着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特别是在中国空军(由苏联援建)的英勇反击下,美军的绝对空军优势被打破。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空军(苏联空军)与美国空军的实力不相上下,不管是从战机数量,还是从战机性能。当时美国有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F-86,而苏联也有大名鼎鼎的米格-15。由于美军在空中和地面都不拥有绝对优势,因此双方战成平手,美军也第一次在没有战胜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
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中是占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北越基本上没有空军,越南的天空对美军战机来说是完全开放的,不用担心遭到敌战机的空中截击。但有趣的是,美国空军却没有取得绝对制空权,反而损失了大量的战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趣闻”,苏制地空导弹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苏表面上虽未直接派兵参战,但是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在支援北越军队,比如援助武器弹药和粮食被装,派遣军事顾问,帮助北越培训军事人才和训练作战部队,甚至秘密派遣高炮部队和工程兵部队入越参战。美军在空中既没有取得绝对制空权,地面又无法完全消灭北越部队,再加上国内反战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不得不从越南撤军。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在开战的第一天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两轮的空中打击,消灭了三国空军60%的力量,取得了制空权,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可惜的是,以色列空军的神话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被打得粉碎,在叙利亚空军和防空部队的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始终无法夺取制空权。
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空军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完成了本身肩负的所有战术任务,战果辉煌。在这几场战争中,空基巡航导弹、海基巡航导弹、隐形战机和高精度武器成为空中打击的主要兵器,打击精度高,杀伤力大,作战效果十分明显。此外,太空中的航天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侦察卫星(可将搜集到的敌情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给作战载体,并对打击效果实施评估)、导航卫星(为战机提供目标指示和方位导航)和通信卫星(保障战机与战机之间、战机与地面/空中指挥所之间的通信畅通)。
美国空军几乎参与了近年来所有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因此,军方得出结论,认为“夺取制空权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我们基本同意这种提法,但对推出结论的论据无法苟同。要知道,与美国对阵的国家或军事组织的空中力量很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两者实力相差太大,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如果据此推出结论,未免显得有些片面,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如果美军与某世界强国发生一场战争也能得出相同结论,这才能说明这种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在研究空中作战理论及空战武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十年的空中战例和美国空军未来的建设规划,对美军的“制空权”理论做了修改,应该这样说比较合适:“制空权在未来战争中仍将发挥重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决定战争的胜负。”军事理论家杜黑于几十年前提出的“制空权”理论仍旧没有过时,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世纪(确切点说应从1940年算起)以夺取制空权为目的的空战基本上都是一个开场套路,即出动大批战机对敌空军基地实施密集攻击,不让敌机有升空迎战的机会,务求歼灭敌机于地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争夺制空权已成为空中战役的一项重要内容。制空权争夺战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摧毁敌民用和军用航空设施(包括机场、战机掩体、飞机制造厂等),并消灭敌部署于地面和阵地上的各型空袭兵器。二是摧毁敌位于空中的各型空袭兵器。第一项任务主要由打击兵器来完成,比如战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第二项任务则主要由歼击机、地空导弹、防空火炮和电子战设备来完成。
为了保护本国的地面航空设施和空袭兵器免受敌空中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努力建设高效完善的防空体系,力求形成大纵深多梯次的合理布局,加大对机场和空军基地的保护力度,采用新型材料做好机场、机库的加固和伪装工作,制订和完善飞机疏散的各项应急预案和措施,研发和列装各种电子战设备用以对敌来袭的战机和空袭兵器实施强有力的干扰和破坏。
为摧毁敌位于空中的各型空袭兵器,美国空军一方面大量增加歼击机的数量,另一方面则不断研发和列装新型机载武器系统。此外,美军还积极部署和完善情报侦察系统、通信系统、空中/地面指挥控制系统、防空系统和反导防御系统,研究探索新式空战理论(特别是大规模多型号战机的集群运用战术),培训飞行员和技术操作手的飞行技能和战术素养,力图进一步拉大美空军与对手的差距,确保空军能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都能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情报侦察系统(包括各型侦察卫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保障,不管是第一项任务还是第二项任务,都是无法顺利完成的。
总而言之,夺取制空权是一个复杂而激烈的过程,涉及到的人和物是多方面的,仅靠空军一家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需要各军兵种共同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广泛的合作,一起协同作战方可实现。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陆海空等诸军兵种是否能充分协同作战将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胜负。为了获得最大作战效果,首先各军兵种应当确定参战比例,然后在某一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实现充分协同并相互协调。因为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能用于国防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而使用一定量的资源,只要正确安排各军兵种的参战比例,就能获得有效的国防。这些比例越正确,国家用于国防的开支也就越少。反过来讲,即使这些比例很正确,但如果它们相互间不能完善地协同,也就不能获得最大作战效果。因此,一方面应该允许各军兵种各自的指挥官享有最大的行动自由,另一方面为了国防利益,必须要求各军兵种在最高当局领导下实行协同。
至此,我们就可以提出“制空权”这个军事术语的最新定义了:“制空权指的是这样一种态势,即处于军事冲突中的交战双方,其中一方在空中进攻兵器和防空兵器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有能力完成各项空中作战任务,能对另一方的空袭兵器和防空兵器实施快速火力压制和摧毁,并把己方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与原先所下的定义相比,制空权的新定义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新特点:
o揭示了制空权争夺战的本质,指出了战胜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o考虑到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
o这里所说的空中进攻兵器不单单指的是各种类型的战机,还包括陆海军配备的各型战术导弹在内的高精度武器;
o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措词更加灵活和准确;
o提出了衡量制空权是否取得的细化标准。
制空权的新定义清晰地阐述了夺取制空权的方式:战争开始后,迅速压制和摧毁敌位于空中/地面的空袭兵器和防空兵器,或在战争开始前,就拥有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优于对手的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军力量。
既然每场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不同,那么制空权的达成标准也就不同。在全球性战争中,各方争夺的就是战略制空权,在某一区域争夺的就是战役/战术制空权。
在局部战争中,如果交战双方的实力大致相等,都拥有射程可覆盖敌方全境的数量众多的攻防兵器,且都有完备的情报侦察系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说到底哪一方能获取战略制空权实在是不好下结论。我们只能这样说,“在现代化战争中,取得制空权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对手的空中力量明显弱于己方时,便可取得战略制空权;当对手实力与己相若时,可在某些区域、某些时段取得战役/战术制空权。
为了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空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o保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战机/支援保障飞机;
o各类飞机的发展要平衡,不能顾此失彼或是偏向发展;
o对所有参加空中战役的诸军兵种实施统一指挥,加强各环节的协调,开展强有力的协同作战;
o后勤保障要充足,特别是飞机的零部件、燃油、弹药等等;
o拥有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和防空系统,为停放在地面或机库中的战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提高战机的地面生存能力;
o拥有强大的情报侦察系统,能提供关于敌军地面部队(部署、集结、行动路线等)和战机在空中的举动等信息;
o有一支数量众多、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队伍和技术保障人员队伍;
o消灭或摧毁敌歼击机部队和陆海基防空部队,或使其丧失战斗力。
以上8点是空军夺取制空权的必备条件,其中如果有一条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作战效率的整体大幅度下滑,进而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失利。换一个角度看,这8点又可成为未来制空权争夺战的发展方向。如果一方能在战争初期就破坏掉另一方8点中的一点或几点,那在接下来的夺取制空权战斗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
如何评估制空权是否已掌握在己方手中?用哪些指标或参数来体现呢?
ВoИo弗拉索夫在其所著的《关于评估空中优势的问题》一书中提出,建议使用以下两个参数:起飞架次率(交战双方在某一时间段内如一昼夜完成的起飞架次)和相对损失率(交战双方在某一时间段内如一昼夜完成的起飞架次与损失战机数量的比率)。为了更准确的比较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和评估空中战役的作战效果,作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周密的分析论证,将空中优势分为三个等级:小优势,重大优势,压倒性优势。弗拉索夫指出,要达到最后一种效果即形成压倒性优势,就必须掌握制空权。弗拉索夫提出的两个参数与空中优势等级之间的关系见表格1。
空中优势等级与战机起飞架次率、相对损失率关系表。
弗拉索夫的理论虽然方便实用,但还存在着某些缺点与不足:一是没有反映出交战双方空中作战的效率,二是只笼统地说明了战机的相对损失率,而没有详细列出交战各方的战机损失概率。现在的军事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空中优势评估的标准,各国专家正就这一问题开展协商和讨论,以求尽早统一认识,制订出准确完善的评价标准。
为此,我们也提出用两个能反映空中对抗终极目的的参数当做空中优势评估的主要标准——空军实现空中打击能力的概率,战机实施一次密集攻击时的损失率。其中,第一个参数的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敌地面目标的部署地、距离、数量以及敌防空系统性能的强弱。表格2反映了空中优势等级与实现空中打击能力、战机损失概率之间的关系。
空中优势等级与实现空中打击能力、战机损失概率关系表。
从表格2中,我们既可以知道交战双方在不同的空中优势等级下实现空中打击能力的概率,又能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到强弱双方的真实战斗力,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真实的空战中,空军各级指挥员的战斗素养和指挥能力对战局的发展和战斗的最终结果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交战双方在空中兵器的性能和数量上悬殊不大时,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制空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容及涵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战争的演变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交战双方来讲,制空权并不是固定属于某一方的,根据战局的变化,它是有可能发生“惊天大逆转”的。例如,一方在某一时间段内控制了制空权,但是它没有继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而另一方则趁机钻了对方的空子,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扭转空中颓势。此消彼长,制空权便在悄然间“易手换位”了。因此,在战争实施的整个阶段,必须随时保持对空中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制空权的争夺和控制。
说到底,制空权争夺战是综合了战争发生地、参战国、战争规模、战争水平、战局发展、攻防兵器数量及性能在内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罗琪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美四大手段夺取攻伊制空权 空中突袭掌握制电磁权
美四大手段夺取攻伊制空权 空中突袭掌握制电磁权
.cn 日10:42 环球时报
  蔡朝林
  最近,美国一再表示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美军一些将领声称,对伊动武将先从空中打击开始,因为美军掌握着绝对空中优势。而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美军也一再强调了掌握空中优势的重要性。
  四大手段夺取制空权
  制空权(亦称空中优势)的基本定义是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空间的控制权。掌握制空权的一方能够限制敌对方的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队的作战活动,确保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己方军队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使本国的重要目标不受或者少受敌对方航空兵的空袭。
  在现代高技术的立体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制空权的争夺贯穿于战争的始终,争夺制空权将是参战双方的首要任务。过去主要是通过单一的空战来夺取制空权,而现代战争往往是立体化的地、空、天一体战,仅靠单一的航空兵和飞机很难获得制空权。争夺制空权主要有四大手段:
  一是空中突袭。突袭机场既可以破坏敌方机场,也可以击毁敌机于地面,甚至包括摧毁敌方前线或后方的飞机以及摧毁制造飞机的生产基地,破坏敌人的战争潜力,使敌机无法升空作战。突然性是空袭作战的主要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侵略波兰、挪威、丹麦、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苏联等国家时,都是首先使用突然袭击,摧毁对方机场、飞机,破坏对方指挥系统、通讯设施、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和战争潜力,使对方遭受重大损失。在夺取制空权后,其地面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二是空战。空战是争夺制空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手段,目的是在空中拦截并歼灭敌人的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和侦察机,主要空战武器是机载航炮和空空导弹。近距离格斗用航炮,远程拦截用空空导弹。
  三是压制地面防空兵器(上图:B―2轰炸机正投弹摧毁地面目标)。其方法主要是电子干扰和空中火力压制。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是指专门对付各种飞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地对空导弹和高炮。因为当今的地空导弹已经具有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作战能力。有效作战高度可从15米到4.5万米,有效射程可从0.5公里到250公里的空域。先进的导弹不仅作战空域大,而且命中精度高。这类导弹对飞机构成了极大威胁,如果不及早摧毁,就无法取得空中优势,也就掌握不了制空权。
  四是掌握制电磁权。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信息战、电子战、预警和侦察卫星、侦察机、无人机、地面防空导弹、通信技术、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侦察技术、自动化指挥控制技术等将直接影响到制空权的争夺。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已经清楚地表明,没有掌握制电磁权,没有早期的电子侦察和干扰,就不可能赢得制空权。
  几大典型的制空权争夺战
  不列颠空战:1940年7月,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占领法国之后,制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首先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意在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并摧毁其防御体系,参加空袭的共有德军3个野战集团军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295架。英国仅有歼击机700架,轰炸机500架。英国空军以劣势兵力与德国空军在空中进行了争夺制空权的反复较量。在4个月最紧张激烈的空战中,英国付出了损失作战飞机915架的代价。但德国丧失飞机1733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
  贝卡谷地空战:1982年6月以色列在进攻黎巴嫩的战争中,以在空袭位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处的贝卡谷地导弹阵地之前,曾先派出美制“火蜂”无人机飞临叙利亚导弹阵地上空,用装有导弹诱饵照相机的喷气机作假目标诱骗叙利亚军方雷达开机。以色列便轻易地获得了叙军阵地雷达的工作频率和信号特征。然后,以军操纵“侦察兵”和“猛犬”等无人机佯装有人驾驶飞机编队入侵,诱使叙军发射“萨姆”―6导弹,叙军又将其导弹的部署位置及其制导系统暴露给了以色列。以军得到这些可靠情报后,随即派出电子战干扰飞机对叙军阵地进行了有效的电子干扰,叙军立刻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难辨真假目标。最后,以军在出动96架战机对叙军导弹阵地实施饱和攻击,仅用6分钟时间就将叙军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和40部雷达全部被摧毁。叙利亚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运用高新技术,击毁叙军80多架飞机而自己未损伤一架飞机的辉煌战绩,在全世界引起极大震动。
  美国空袭利比亚:美国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确选定拟袭击的利比亚目标,通过侦察机和军用侦察卫星核实目标具体位置;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被攻击目标和作战环境。接着美军对利比亚的地面防空系统实施强大电子干扰,使利比亚军队的防空预警系统瘫痪,从而掌握了空中优势。随后美战斗机从美国驻英国海外基地升空,长途跋涉,当接近利比亚时利用飞机上预先输入的地形匹配程序沿海低空飞行,超低空攻击目标。
  伊将面临无制空权的战争
  目前,美军已在包括中亚、南亚和地中海东部的海湾周围地区部署约10万人的部队。此外,分析家估计美攻伊至少需要4万至5万枚精确制导炸弹以及“战斧”导弹等,但去年生产的约1万枚JDAM大多已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消耗。今年新生产的大约只有9000枚,为了应付攻伊所需,美兵工厂日以继夜赶工。
  尽管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损耗了大量兵力,但它目前仍然是中东地区主要的军事强国。当前总兵力已经达到42.9万人,其中地面部队37.5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人员约65万,在地面防空武器6000件(含地空导弹发射器375部)。针对美军即将开始的攻击,伊拉克首先将防空部队兵力增加到1.7万人,并完成部署以“萨姆”―6型导弹为主的防空导弹网,同时配合改良后的远程对空雷达,监视范围可涵盖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等国边界,指挥中心就设在巴格达空军基地附近的一座地下指挥所,以降低美军空袭的效果,使美军的第一步战略出击就受到阻力。
  伊军目前正在巴格达附近进行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掘地运动”,以便为坦克、炮兵和其他作战部队修建掩体工事。同时,为抵御美军的空袭,一些重武器被分散部署,全国的防空力量被集中到了巴格达地区。但是,由于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在海湾战争中几乎损失多半,其飞机多为20世纪60年代装备,机动性等作战能力差。地面防空武器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制产品,抗电子干扰能力差,而且为了避免美军第一轮强大攻击,不得不分散隐蔽,所以很难形成完整的防空系统网。而美军飞机不仅数量上占优势,而且飞机性能先进。美军将控制制空权,拥有对伊的空中优势。美军的首攻重点仍将是轰炸伊拉克的机场、防空导弹阵地、雷达系统、作战指挥中心、通信枢纽和核生化设施等战略目标,为接下来的美军地面部队进攻创造条件。而伊军将会在美军空袭时,尽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保存实力,以期在地面作战中给美军以大的杀伤。▲
【】【】【】
 相关链接
(/ 11:39)(/ 11:33)(/ 11:30)(/ 11:30)(/ 11:28)(/ 11:10)(/ 09:45)(/ 09:35)(/ 09:33)(/ 09:26)
(0.2元/条)
(0.5元/条)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体现男人旺盛魅力
十一精品优惠专区
数码摄像机赠配件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雄心4制空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